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FXT2221921706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22192)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威尔逊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动物的粗毛量与温度呈正比②动物的绒毛量与温度呈正比③动物的粗毛量与湿度呈正比④动物的绒毛量与湿度呈正比2、红外线照射过度可引起家畜发生()。
①热射病②皮肤炎③皮肤癌④色素沉着3、家畜适应性指标应以()为主。
①生化指标②生理指标③生产力指标④综合指标4、种群间的关系不包括()关系。
①寄生②捕食③群体④竞争5、动物处于等热区时,()维持体温恒定。
①依靠物理调节②依靠化学调节③依靠物理和化学调节④不需要任何调节即可6、在解释种群增长与密度关系问题中,外因说包括()。
①气候学派和行为调节学说②气候学派和生物学派③生物学派和遗传学说④遗传学说和行为调节学说7、在生态系统中,蛙属于()。
①生产者②一级消费者③二级消费者④三级消费者8、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速度相比,()。
①原生演替快②次生演替快③两者一样快④无法比较9、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从种内来看主要是()。
①疾病②气温③迁移④水源10、关于家畜采食特点,错误的是()。
①牛总是喜食茂盛浓密的牧草②羊善食矮短的牧草③猪能拱取泥土下的食物④羊喜食茂盛浓密的牧草11、在历史上不曾存在的生态农业的提法是()。
①有机农业②再生农业③自然农业④生物农业12、下列指标一般为常数的是()。
①实际出生率②种群的死亡率③种群的生理寿命④生态寿命13、关于生态系统,错误的是()。
①生态系统与一定时间相联系②物流是单向的③系统各部分功能存在补偿④有一定的空间结构14、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概括起来基本上有几种类型?()①2②3③4④515、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①浮萍②人③蚯蚓④家畜16、只呈金字塔形的生态锥体是()。
①数量锥体②生物量锥体③能量锥体④都不一定17、生态农业区别于其他农业的最大特点是()。
①禁止“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②追求整体效益③追求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④与传统农业完全不同18、农业生产中的温室气体不包括()。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对家畜的生存和发展有明显、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必不可少的因素,称为生存条件。
3.主导因子:家畜的生存条件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4.耐受限度: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这一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
5.限制因子:在特定环境条件中,使某一生物的耐受达到极限,对其机能、活动以至地理分布起直接限制作用的环境因子。
6.生态价:生物种的生态价值,即生物种对外界环境适应幅度的大小。
7.生态型: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由于长期受着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常常形成一些适合于当地环境条件的种群,这些种群叫做生态型。
8.潜热:蒸发方式散发的热量包含在水汽中,不能直接用测热仪测定,所以叫非可感热或潜热。
9.临界温度:环境温度超出动物等热区,动物代谢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0.适应: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行为生理和遗传的反应。
11.表型适应:动物在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体型外貌特征的适应性变化。
12.习惯:动物受到同一环境条件的反复刺激,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产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习惯。
13.风土驯化: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14.生理学节律:受气候因子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动物在行为、生理上出现相应的有节律的季节交替和昼夜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生理学节律。
15.生物钟:动植物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到内部某种计时功能的控制,这种内部计时称为生物钟。
16.生态锥体:指生态系统中顶部尖而底部宽的锥体状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
17.营养级:生态学上将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18.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生产植物性产品的过程。
19.叶面系数:是反映光合作用面积的指标,即叶子总面积对植物占地面积的倍数。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参考资料一、单项选择1.下列鸡场规模属于大型鸡场的是A.年存栏鸡数大于5千只小于1万只祖代鸡场B.年存栏鸡数大于1万只小于5万只父母代肉种鸡场C.年存栏鸡数大于l万只小于3万只父母代蛋种鸡场D.年存栏鸡数大于20万只蛋鸡场2.当动物表现皮肤血管扩张、皮温升高,呼吸加快和出汗等物理现象,或呈现躺卧,四肢舒展,寻觅阴凉处所等行为现象,此时动物处于A.舒适区的上限 B.舒适区的下限 C.等热区上限 D.等热区下限3.属于水物理学指标的是A.硬度 B.氮化物C.浑浊度 D.溶解氧4.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是A.距海的远近B.植被C.海拔高低 D.雨量大小5.下列家畜在高温时能够出现显汗蒸发的是A.猪 B.马 C.鸡 D.羊6.下列现象不是由于紫外线的作用产生的是A.日射病 8.光敏性皮炎C.上皮癌变 D.光照性眼炎7.用气温和气湿两者相结合来评价炎热程度的指标是A.温湿指数 B.有效温度C.等温指数 D.风冷指数8、通过风机将舍外新鲜空气强制送入舍内,使舍内气压增高,舍内污浊空气经风口或风管自然排出的换气方式叫A. 正压通风B. 负压通风C. 联合式通风D. 横向通风9.适用于跨度较大的畜舍畜舍和不同规模畜群的舍顶形式是A.单坡式 8.钟楼式 C.平顶式D.双坡式10.对动物皮肤穿透力最深的光是A.紫外线 B.蓝光C.绿光D.红光及其邻近的红外线11.家畜在妊娠时的产热属于 A.基础代谢产热 B.热增耗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产热12.下列建筑物和设施不能规划在生产区中是A.蛋库B.兽医室 C.人工授精室 D.家畜装车台13.应激的动员和抵抗阶段下列激素中分泌量减少的是A.肾上腺素 B.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性腺激素 D.甲状腺素14.下列鸡场规模属于中型鸡场的是A.年存栏鸡数大于5万只祖代鸡场B.年存栏鸡数大于5万只父母代肉种鸡场C.年存栏鸡数大于l万只小于3万只父母代蛋种鸡场D.年存栏鸡数大于20万只蛋鸡场15.国家标准《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T14925-94)规定的屏障系统适用于A.普通级实验动物 B.GF级实验动物C.清洁级实验动物D.SPF动物16.可见光对动物作用,导致下丘脑兴奋,其分泌的释放激素是A.ACTH B.FSH C.GH D.TRH17.以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估计寒冷程度的指标是A.温湿指数 B.有效温度 C.等温指数D.风冷指数18.根据水汽计算畜禽舍通风量适合的地区是A.多风地区 B.温暖地区C.干燥地区 D.潮湿和寒冷地区19.属于中型规模的猪场是A.年出栏商品猪头数5000~10000头 B.年饲养种母猪小于300头C.年出栏商品猪头数3000头~5000头 D.年饲养种母猪大于600头20.按照防疫和通风要求,畜舍间距应为A.1.5~2H B.1~2H C.3~4H D.3~5H21.家畜在生殖、生长、产乳、产毛和产蛋时的产热属于间A.基础代谢产热 B.热增耗 C.肌肉活动产热D.生产产热22.为保证畜舍内得到适宜的光照,要求畜舍的入射角不小于A. 30°B. 25°C. 20°D. 15°23.等热区表述错误的是A.体型大的动物等热区宽 B.饲养水平低的动物等热区窄C.生产力水平低的动物等热区窄D.幼龄动物等热区宽24、按照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畜舍内硫化氢的浓度不超过A. 5 mg/m3B. 10 mg/m3C. 15 mg/m3D. 20 mg/m325.属于社会因素的家畜环境因素是A.牧场 B.有害气体C.病原微生物 D.畜栏的大小26、产蛋鸡的适宜光照时间,一般认为应保持在A. 10h以上B. 12h以上C. 14h以上D. 16h以上27、下列产热中不属于生产产热的是A.生殖活动产热B. 生长发育产热C.肌肉活动产热D. 产乳产热28、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水的pH值为A.5.0~6.5B. 6.0~7.2C. 6.5~8.5D. 8.0~9.0 29.阐述处于热带地区的动物皮肤颜色较深,被毛色泽较浅的法则是A.威尔逊法则 8.伯格曼法则 C.爱伦法则D.格罗杰法则30.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热属于A.肌肉活动产热 B.生产产热C.基础代谢产热D.热增耗31.应激的动员阶段分为休克相和反休克相,属于休克相的是A.体温和血压下降 B.血压上升C.血钾减少 D.机体总抵抗力提高32.属于建筑材料物理特性的指标为A.透水性 B.容重C.导热系数 D.耐水性33.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出版时间为A.1976年 B.1978年C.1981年 D.1987年34、寒冷季节,要求墙壁附近的空气温度与畜舍中心空气温度相差不超过A. 1℃B. 2℃C. 3℃D. 4℃35.我国饮水卫生标准规定,在氯与水接触30min后,游离性余氯含量应不低于A. 0.1 mg/LB. 0.2 mg/LC. 0.3 mg/LD. 0.4 mg/L 36、通过风机抽出舍内空气,造成空气气压小于舍外,舍外空气通过进气口或进气管流入舍内。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题(完整编辑)

家畜环境卫⽣学复习资料题(完整编辑)家畜环境卫⽣学名词解释:1. 适应:是⽣物体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产⽣的有利于⽣存和⽣产的⽣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
2. 应激: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常刺激所产⽣的⾮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3. ⽓候服习:指本来对某种⽓候不适应的动物,因反复或长期处于该动物⽣理所能忍受的⽓候环境中,在数周内引起散热和产热等⽣理机能的变化,使各项⽣理指标和⽣产性能逐渐趋于正常,⽽能习惯于这种⽓候环境。
这⼀过程称为⽓候服习。
4. ⽓候驯化:动物处于某种环境中,因外界环境的影响,某此性状甚⾄体型发⽣变化,各种⽣理机能发⽣改变⼜趋于正常,这种过程称为⽓候驯化。
5. 温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
6. ⼩⽓候: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位、⼟壤条件和植被不同,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候状况,称为⼩⽓候。
7. 散热调节:热调节中使散热增加或减少的调节称为散热调节或物理调节。
8. 产热调节:热调节中使产热增加或减少的反应称为产热调节或化学调节。
9. ⽓温⽇较差:⼀天中,⽇出前温度最低, 午后2:00温度最⾼,每⽇最⾼与最低⽓温之差,称⽓温⽇较差。
(越靠近地⾯,⽓温⽇较差越⼤)10. ⽓温年较差:⼀年内,⼀⽉份平均⽓温最低,七⽉份平均⽓温最⾼,把最⾼⽉平均⽓温与最低⽉平均⽓温之差,称为⽓温年较差。
11. 等热区:恒温动物仅仅依靠物理调节就能维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叫等热区。
12. 临界温度:⽓温下降,畜体散热增加,必须提⾼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这个开始提⾼代谢率的温度称为“下限临界温度”或“临界温度”。
⽓温升⾼,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
13. 过⾼温度:体温升⾼,代谢率也提⾼,这个因⾼温引起代谢率升⾼的外界温度称为“上限临界温度”或“过⾼温度”。
14. 舒适区:指在等热区的某⼀温度范围内,家畜代谢产热正好等于散热,不需要进⾏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称此温度范围为舒适区。
《家畜饲养学》全套精编复习题与答案

《牲畜饲养学》全套精编复习题与答案一、名词解说1、必需氨基酸2、非必需氨基酸3、蛋白质生物学价值4、蛋白质净利用率5、理想蛋白6、瘤胃氮素循环7、过瘤胃蛋白8 、蛋白质降解率9、必需脂肪酸10、消化能 (DE)11、代谢能 (ME)12、净能 (NE)13、常量矿物元素14、微量矿物元素15、佝偻病16、骨质松懈症17、可利用磷18、饲料转变效率19、消化率20、综合法21、析因法22、保持23、保持需要量24、日粮能量浓度25、孕期合成代谢26、蛋白能量比27、代谢体重28、能量饲料29、蛋白质饲料30、浓缩饲料二、填空题1、粗蛋白质%= N%× ()2、粗纤维由 ()、 ()、 ()三种物质构成。
3、无氮浸出物%=100% -(++++)4、生长猪需要 ()种必需氨基酸。
5、雏鸡需要 ()种必需氨基酸。
6、当前在猪、鸡配合饲猜中往常增添的氨基酸有()、 ()两种。
7、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猪、鸡是以淀粉形成的()为主;草食动物以粗纤维形成的()为主。
8、泌乳母牛日粮中粗饲料比率提升,瘤胃内的()酸比率提升,使乳脂率()。
9、提升母牛乳脂率的举措,在饲料供应方面(1)(); (2)()。
10、必需脂肪酸包含 ()、 ()、 ()三种不饱和脂肪酸。
11、 1兆卡(Mcal)= ()兆焦 (MJ) ; 1兆焦=()兆卡 (Mcal) 。
12、家禽饲养标准中能量用()系统;猪饲养标准能量系统是()和 ()兼用。
13、我国奶牛饲养标准能量采纳()系统。
14、生产净能 (NEp) =代谢能 (ME)-()。
15、占体重 ()以上的矿物元素为常量元素;占体重 ()以下的矿物元素为微量元素。
16、常量矿物元素包含()、 ()、 ()、()、 ()、 ()、()等七种。
在猪、禽日粮中往常增添的微量元素有 ()、()、()、()、()、 ()等六种。
17、生长畜禽日粮中钙与磷的比率应为()。
18、产蛋鸡日粮中钙含量约为()%。
14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

2014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2014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一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对家畜的生存和发展有明显、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必不可少的因素,称为生存条件。
3.主导因子:家畜的生存条件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4.耐受限度: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这一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
5.限制因子:在特定环境条件中,使某一生物的耐受达到极限,对其机能、活动以至地理分布起直接限制作用的环境因子。
6.生态价:生物种的生态价值,即生物种对外界环境适应幅度的大小。
7.生态型: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于长期受着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常常形成一些适合于当地环境条件的种群,这些种群叫做生态型。
8.潜热:蒸发方式散发的热量包含在水汽中,不能直接用测热仪测定,所以叫非可感热或潜热。
9.临界温度:环境温度超出动物等热区,动物代谢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0.适应: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行为生理和遗传的反应。
11.表型适应:动物在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体型外貌特征的适应性变化。
12.习惯:动物受到同一环境条件的反复刺激,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产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习惯。
13.风土驯化: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14.生理学节律:受气候因子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动物在行为、生理上出现相应的有节律的季节交替和昼夜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生理学节律。
15.生物钟:动植物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到内部某种计时功能的控制,这种内部计时称为生物钟。
16.生态锥体:指生态系统中顶部尖而底部宽的锥体状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
17.营养级:生态学上将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18.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生产植物性产品的过程。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

绪论学习目标了解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概念及研究目的,了解环境、环境的分类及其环境对家畜的基本作用。
学习重点家畜环境卫生学的重要性,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家畜的环境 ( animal environment )与家畜生产和生活有关的一切外界因素统称为家畜的环境。
家畜环境的分类化学因素:空气、氧、二氧化碳、有害气体、水,以及土壤的化学成分等;物理因素:温热、光照、噪声、地形、地势、海拔、土壤、牧场和畜舍等;生物学因素:饲料、牧草、有害和有毒植物、媒介虫类和病原体等;群体因素(社会因素):家畜与家畜之间的群体关系,以及人类对家畜所施的饲养、管理、调教和利用。
环境对家畜的作用有利作用:外界环境是家畜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家畜与外界环境经常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家畜依赖外界环境而生长、繁殖和生产各种产品;家畜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可增强体质和提高生产力。
有害作用:家畜生理机能失调,轻则影响健康和生产力,重则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家畜对环境的影响家畜散热的影响:提高周围空气的温度、湿度。
家畜呼吸的影响:提高空气的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和甲烷含量。
家畜排泄的影响:提高空气的湿度、有害气体、微粒和微生物的数量。
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以制定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措施的一门科学。
其目的是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以保证家畜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产力和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家畜的利用价值,提高畜牧生产的经济效益。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地位和作用各环节在提高饲料转化率中作用:优良的品种(基因管理gene control) 15%营养均衡的饲粮(营养管理feed control) 49%家畜的健康(疾病管理disease control) 10%家畜的管理(环境管理Environment control) 26%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理:主要阐述环境因素对家畜生理机能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重点

第一章1、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纬度的地带性:光照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经度的地带性:湿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垂直地带性:地形、海拔高度不同,出现垂直地带(乞立马扎罗山)2、最小因子定律在植物所需要的各种养分中,如果有一种达不到需要量,尽管其他各养分都满足甚至超过了需要,这一不足的养分就成了最小因子,使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
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木桶效应)3、耐受性定律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
这个范围的上限,就是生态学上的最大量,下限就是最小量;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
在耐受限度内,有一个最适合于该种生物的区域,称为最适范围。
4、限制因子某种环境因子中,其影响如果超出一种生物的极限的时候,即成为限制因子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和可调剂性不可代替性: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存条件如光、热、水、气、无机盐等,动物生长所需要的生存条件如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水、矿物质等,都是缺一不可的,否则就会导致生活失调,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而且,任何一个因子都不能由另外的因子来代替。
幼畜缺乏维生素D则发生佝偻病,缺乏维生素A则发生夜盲甚至瞎眼,这些都只能通过补充相应的维生素来预防或治疗,不可能由任何其他因子来代替。
可调剂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的情况下,因子之间存在着补偿作用,或叫做生态因子的可调剂性。
例如,光照不足时,植物之光合作用效率下降。
这时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光合作用效率,弥补光照不足的缺陷。
但是,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不是经常的或普遍的,而且调剂只能起到部分补偿作用。
这种调剂,绝不等于因子之间的相互代替6、生态价生态价就是生物种 (或品种)的生态价值,具体指的是生物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幅度的大小。
7、生态型第二章1、适应2、良好的适应表现3、适应的基本原理(格罗杰法则、白格曼法则、威尔逊法则、白纳德法则、)4、适应的类型第三章1、农业制度对家畜分布的影响2、中国牧业分区(二个大区)3、为什么说水热条件是对家畜生态分布影响最大的外界环境因素?4、你认为,社会环境因素中哪些对畜牧业影响最大?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一(重点)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对家畜的生存和发展有明显、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必不可少的因素,称为生存条件。
3.主导因子:家畜的生存条件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4.耐受限度: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这一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
5.限制因子:在特定环境条件中,使某一生物的耐受达到极限,对其机能、活动以至地理分布起直接限制作用的环境因子。
6.生态价:生物种的生态价值,即生物种对外界环境适应幅度的大小。
7.生态型: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由于长期受着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常常形成一些适合于当地环境条件的种群,这些种群叫做生态型。
8.潜热:蒸发方式散发的热量包含在水汽中,不能直接用测热仪测定,所以叫非可感热或潜热。
9.临界温度:环境温度超出动物等热区,动物代谢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0.适应: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行为生理和遗传的反应。
11.表型适应:动物在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体型外貌特征的适应性变化。
12.习惯:动物受到同一环境条件的反复刺激,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产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习惯。
13.风土驯化: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14.生理学节律:受气候因子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动物在行为、生理上出现相应的有节律的季节交替和昼夜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生理学节律。
15.生物钟:动植物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到内部某种计时功能的控制,这种内部计时称为生物钟。
16.生态锥体:指生态系统中顶部尖而底部宽的锥体状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
17.营养级:生态学上将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18.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生产植物性产品的过程。
19.叶面系数:是反映光合作用面积的指标,即叶子总面积对植物占地面积的倍数。
20.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无生命物质之间长时期处于动态平衡。
21.生态阈限:生态系统对自然界或人类施加的干扰能够进行自动调节,但是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出这一限度,自动调节能力就会降低或消失,出现生态平衡失调,这一限度称为失调阈限。
22.结构缺损:指生态系统缺损一个或几个组成成分,使生态平衡破坏,系统崩溃。
23.最大持续产量:在不损害资源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持续地利用某种资源所能获得的产量。
24.生态经济学:是从经济角度来研究由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相互结合的复合体系,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25.系统生态学:是指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生态问题的科学。
26.最小因子定律:在动物所需要的各种养分中,如果有一种达不到需要量,尽管其他各养分都满足甚至超过了需要,这一不足的养分就成了最小因子,使动物的生长受到限制。
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木桶效应)二、单项选择题1、在生态系统中,蛙属于( D )A. 生产者B. 一级消费者C. 二级消费者D. 三级消费者2 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从种内来看主要是(C)。
A. 疾病B. 气温C. 迁移D. 水源3 只呈金字塔形的生态锥体是(C)。
A. 数量锥体B. 生物量锥体C. 能量锥体D. 都不一定4 关于生态系统,错误的是(B)。
A. 生态系统与一定时间相联系B. 物流是单向的C. 系统各部分功能存在补偿D. 有一定的空间结构5 红外线照射过度可引起家畜发生(A )。
A. 热射病B. 皮肤炎C. 皮肤癌D. 色素沉着6. 下列指标一般为常数的是(C)。
A. 实际出生率B. 种群的死亡率C. 种群的生理寿命D. 生态寿命7. 动物处于等热区时,(A)维持体温恒定。
A. 依靠物理调节B. 依靠化学调节C. 依靠物理和化学调节D. 不需要任何调节即可8. 在解释种群增长与密度关系问题中,外因说包括(B)。
A. 气候学派和行为调节学说B. 气候学派和生物学派C. 生物学派和遗传学说D. 遗传学说和行为调节学说9. 关于家畜采食特点,错误的是(C)。
A. 牛总是喜食茂盛浓密的牧草B. 羊善食矮短的牧草C. 猪能拱取泥土下的食物D. 羊喜食茂盛浓密的牧草10. 家畜适应性指标应以(C)为主。
A. 生化指标B. 生理指标C. 生产力指标D. 综合指标11. 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
A. 浮萍B. 人C. 蚯蚓D. 家畜12. 大气层的第二层是(A)。
A. 平流层B. 对流层C. 中间层D. 热成层13. 在历史上不曾存在的生态农业的提法是(B)。
A. 有机农业B. 再生农业C. 自然农业D. 生物农业14. 动物适应性反应中,不属于缓慢反应的是(C)反应。
A. 代谢B. 酶C. 内分泌D. 心血管15. 我国南方和北方相比,在畜产品产量上略占优势的是(D)。
A. 奶类B. 肉类C. 绵羊毛D. 山羊毛、绒16. 生态农业区别于其他农业的最大特点是(B)。
A. 禁止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B. 追求整体效益C. 追求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D. 与传统农业完全不同17生物群落是(B)。
A.生物偶然的组合 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C.生物随意的组合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18物群落是(B)。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19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
A.植物的种类 B.植物的高度C.植物的作用 D.植物的功能20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21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22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23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2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
A.信息少B.稳定型高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D.食物网(链)简单25演替速度特点是(B)。
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C.演替越来越慢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26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C)。
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C.群落结构一定型D.种类数量不稳定27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
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 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28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D.有机个体29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
A.岩石圈的上层 B.全部水圈 C.大气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30破坏属于(B)。
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31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3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33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D)。
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蓝绿藻D.真菌34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B)。
A.高等植物 B.哺乳动物 C.大型真菌 D.蓝绿藻35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
A.树木 B.鸟类 C.昆虫D.蚯蚓36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保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 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37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38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
A.能量越来越少 B.能量越来越多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 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39选出正确的答案(A)。
A.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40温室效应指的是(B)。
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41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A)。
A.气温升高 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C.海平面上升 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42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C)。
A.煤炭资源 B.核能资源 C.森林资源D.天然气资源43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
A.太阳能资源 B.天然气资源 C.土地资源 D.淡水资源44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D)。
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45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D)。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环境46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
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 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三、简述题:1.简述影响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有(1)品种;(2)年龄;(3)体重;(4)被毛;(5)生产性能;(6)饲养水平;(7)管理方式;(8)气流和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