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理-生理学课件
泌尿生理-精品医学课件

滤过的实验证据:
肾小囊微 穿 刺抽取液体 分发 现析, 除 蛋 白 质 外 ,
所含的成分及
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g/L)
其 浓度与血浆
成 分 血浆 原尿 终尿 浓缩倍数
水 900 980 960
1.1
基本 一致,而且
蛋白质 80 葡萄糖 1
微量 0
1
0
-
渗 透 压 和 pH 值
Na+ 3.3 3.3 3.5 1.1 Cl- 3.7 3.7 6.0 1.6
Glomerular filtration barrier Effective ultrafiltration pressure
Filtration equilibrium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Factors affecting GFR Regulation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enal threshold of glucose --Transport maximum of glucose (TmG):
• Water reabsorption
--Mechanism of ADH (Vasopressin) Action
Renal autoregulation (intrinsic system) Neural controls Hormonal mechanism (the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滤过: 指血液流 过肾小 球 时,血 浆中水 分和小 分子物质 通过滤过 膜进入肾 小 囊 形 成 滤过三要素: 滤过 原 尿 的 过 膜、动力、阻力 程。
《泌尿生理》PPT课件

的变化,调节肾素分泌
医学PPT
12
医学PPT
13
医学PPT
14
(三)滤过膜的构成
滤过膜是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70~90nm小孔)
滤过膜
基 膜(2~8nm网孔)
肾小囊内层上皮细胞
(裂隙膜上有4~11nm小孔)
医学PPT
15
医学PPT
17
1.分子量大小的选择性滤器(机械屏障)
医学PPT
2
尿的一般理化特性
• 尿量: 1000~2000ml/日
>2500ml/日
多尿
100~500 ml/日 少尿
<100ml/日
无尿
• 比重:1.015~1.025 波动范围:1.001~1.035
pH: 5.0~7.0
95~97%水
无机盐:NaCl、硫酸盐等
成份 3~5%固体物 有机物:尿素、肌酐、
灌注压(perfusion pressure)20~80mmHg(2.7~10.7Kpa)时,肾血 流量 随肾A压升高而升高 灌注压80~180mmHg(10.7~24Kpa)时,肾血流量相对稳定在一 个水平 灌注压>180mmHg(>24Kpa)时,肾血流量又随肾A压升高而升高
• 罂粟硷、水合氯醛—抑制血管平滑肌后自身调节现 象消失,提示自身调节与血管平滑肌活动有关。 机制:细胞分流学说、组织压力学说、肌原反应学
第九章 泌尿生理
医学PPT
1
概述
一 、 排 泄 (excretion) 机 体 将 物 质 代 谢 尾 产
物和机体不需或过剩的物质经血液循环,通过 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 、排泄的四个途径
泌尿系统(生理)PPT课件

/AMuseum/organs/nzqk/rgs/fmtx.html
第二节 重吸收和分泌
重吸收与分泌
重吸收:物质从小管液中转运到血液中。高达99%
分泌: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 物质转运到小管液中。主要有 肌酐、H+、 K+和 NH3等。
略
NH3的分泌与H+、HCO3-转运的关系
略
机制:单纯扩散
泌NH3的意义: 促进泌H+ 促进HCO3-重吸收 排酸保碱
谷氨酰胺
集合管分泌NH3示意图
略
H+的分泌: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都能分 泌H+
1)近端小管是分泌H+的主要部位。在小管细胞内生成的 H+与小管液中的Na+以1︰1经管腔膜的载体逆向同步转运, 即H+进入小管液,Na+进入小管细胞内,这一过程称为 H+-Na+交换。肾小管每分泌一个H+入小管液,就可从小 管液中重吸收一个Na+和一个HCO3-入血。
近曲小管吸收70% 肾小管袢升支吸收20% 远曲小管吸收8%~9% 排泄到尿中的钠量仅约为肾小球滤过量的1%
重吸收: 水 Na+ 葡萄糖
分泌 肌酐 NH3 K+ H+ 药物
重吸收和分泌的部位与功能
(1) 近曲小管:重吸收量最大,重吸 收的物质种类也最多,是重吸收最主 要的部位。
血浆与原尿主要成分比较(g/L)
=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Na+ ClK+ 尿酸 尿素 肌酐 氨
血浆 900 80 1 3.3 3.7 0.2 0.02 0.3 0.01 0.001
原尿 原 980 尿
2024泌尿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01泌尿系统概述Chapter尿道将膀胱内的尿液排出体外的管道,男性尿道还兼有排精功能。
肾脏生成尿液的器官,包括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
肾实质由肾皮质和肾髓质组成,肾皮质主要分布有肾小球和肾小管,肾髓质则包括肾小管和集合管。
输尿管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至膀胱的管道,壁内含有平滑肌,可节律性收缩以推动尿液下行。
膀胱储存尿液的器官,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膀胱壁由三层组织组成,从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层、肌层和外膜。
泌尿系统组成与结构排泄功能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调节功能生理功能及调节机制与其他系统相互关系与循环系统关系与神经系统关系与内分泌系统关系与免疫系统关系02肾脏解剖与生理Chapter肾脏基本结构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两部分。
肾小球负责滤过血液,肾小管则对滤过的物质进行重吸收和分泌。
肾小球由毛细血管球和包绕其外的肾小囊组成,主要负责血液的滤过。
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负责对滤过的物质进行重吸收和分泌。
肾小球滤过功能及影响因素肾小球滤过率影响因素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作用重吸收作用分泌作用03尿液形成与排放过程Chapter1 2 3肾小球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作用尿液形成原理及步骤尿液成分变化及其意义尿液pH值变化01尿液比重和渗透压变化02尿液中蛋白质、葡萄糖等成分变化03排尿反射和神经调节机制排尿反射神经调节机制04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调节Chapter水平衡调节机制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01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02口渴机制03钠、钾、氯等电解质平衡调节肾脏对钠、钾、氯的排泄和重吸收醛固酮的作用饮食和消化道的调节酸碱平衡调节原理缓冲系统的作用肺的调节肾脏的调节05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及临床表现Chapter肾小球疾病分类和临床表现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小球损害,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临床表现与原发疾病及肾损害程度相关。
遗传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功能损害间质性炎症纤维化与硬化030201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特点尿路感染分类包括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不同进行分类。
2024版生理学课件泌尿教学讲义

滤过动力与阻力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 的动力,由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 内液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共同决 定。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重吸收部位与机制
01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通过跨细胞途径和细
胞旁途径进行。
重吸收物质种类与特点
02
肾小管可重吸收水、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其中水
Chapter
动物实验方法介绍
动物模型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 动物模型,如小鼠、大鼠、 兔、犬等。
动物实验操作
包括动物饲养、手术操作、 药物给予、样本收集等。
动物实验伦理
遵守动物实验伦理规范, 确保实验的合理性和动物 福利。
细胞培养技术在泌尿生理学研究中应用
细胞系选择
选择适当的细胞系进行培养,如 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细胞等。
详细讲解了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 道等泌尿器官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尿液生成与调节
深入阐述了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 收和分泌等尿液生成过程及其调节机 制。
泌尿系统疾病与临床表现
系统介绍了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 小球肾炎等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病因、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泌尿系统检查与诊断方法
概括介绍了尿液常规分析、肾功能检 查、影像学检查等泌尿系统常用检查 与诊断方法。
的重吸收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重吸收障碍与疾病
03
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可导致肾性糖尿、肾性氨基酸尿等疾病。
尿液浓缩与稀释机制
浓缩与稀释过程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主要发生在集合管,通过改变集合管对水和溶质 通透性来实现。
影响因素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受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等激素的调节,同时也受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水通道蛋白和尿素通道蛋白的影响。
生理学课件泌尿生理

尿液生成与调节
深入探讨了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 尿液生成过程,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 机制。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与生理异常
概述了尿路感染、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 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对未来学习提出建议和要求
深入学习泌尿系统生理机制
建议同学们进一步学习肾脏病理生理学、临床泌尿外科学等相关课程 ,加深对泌尿系统生理机制的理解。
VS
尿路感染
是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并侵犯泌 尿道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主要表现 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以 及发热、腰痛等全身症状。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泌尿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
详细阐述了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器 官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排尿反射与神经调节
介绍了排尿反射的生理过程,包括膀胱充盈、逼 尿肌收缩和尿道括约肌舒张等环节,以及神经系 统对排尿的调节作用。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肾小球滤过率及其调节
肾小球滤过率定义
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是衡量肾功 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调节机制
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主要通过交 感神经系统实现;体液调节涉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抗利 尿激素等;自身调节则依赖于肾血流量和滤过系数的变化。
03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及影响因素
05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及临床表现
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起病急,常有前驱感染,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 慢性肾小球肾炎起病缓慢,病程长,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
减退。
肾病综合征
生理学泌尿系统完整版课件

生理学泌尿系统完整版课件目录CONTENCT •泌尿系统概述•肾脏结构与功能•尿液生成调节与异常•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功能•水、电解质平衡与酸碱平衡调节•常见疾病及其临床表现01泌尿系统概述泌尿系统组成与功能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功能生成、储存和排泄尿液,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持酸碱平衡01020304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尿液浓缩与稀释尿液排泄尿液生成及排泄过程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调节尿液的渗透压和浓度超滤液在肾小管各段被不同程度地重吸收,形成终尿血液经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滤过,形成超滤液终尿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与循环系统关系与神经系统关系与内分泌系统关系与免疫系统关系泌尿系统与其他系统关系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内环境稳定神经系统通过调节肾脏的血管阻力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影响尿液生成和排泄肾脏分泌的激素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等参与体液调节和血压控制肾脏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清除免疫复合物并调节免疫反应02肾脏结构与功能肾脏解剖结构肾脏位置与形态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形似蚕豆。
肾脏内部结构包括肾单位、肾小球、肾小管等。
肾脏血管与神经支配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确保肾脏正常生理功能。
80%80%100%肾小球滤过作用及机制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构成。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包括机械性屏障和电荷屏障,阻止大分子物质和带负电荷的物质通过。
肾小球滤过膜滤过作用滤过机制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及机制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分和有用物质被重吸收回血液。
肾小管结构包括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
重吸收机制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转运蛋白和酶等机制,实现物质的选择性重吸收。
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还具有分泌功能,可将一些物质分泌到尿液中。
03尿液生成调节与异常交感神经兴奋当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肾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引起肾血管收缩,减少肾血流量,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液生成减少。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ppt课件

精选
① H+的分泌:
意义: 排酸保碱 维持酸碱平衡 (2)NH3 的分泌 (3)K+ 的分泌
精选
原尿(滤液)与终尿有何质与量区别
原尿 数量 125mlx60x24=180L/天
质量 去蛋白的血浆 其他成分和血浆相同
99%被重吸收
◆ 概念: 滤液与血浆的区别?
肾小球的滤过: 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 血液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进入肾小囊的囊腔 形成超滤液的过程
◆衡量肾小球滤过的指标
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滤过分数(FF): 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入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肾血浆流量660ml/min
第三节 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1、肾小球功能调节:肾血流量自身调节 2、肾小管功能调节:抗利尿素:血浆渗透压改变、循环血量改变
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K+、血Na+改变 心钠素:排纳利尿
精选
二、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兴奋时的作用: 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下降,GFR下降。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促进肾小管对
NaCL和水的重吸收
增加肾素的分泌 增加RAAS的活动
精选
二、体液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ADH) 1.来源
精选
第四节 排尿及调节 一、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构造
二、排尿反射: S:膀胱内压力
感受器:膀胱牵张感受器
传入N:盆N(+)
中 枢:脊髓骶段
大脑皮质(高级)
传出N:盆N(+)
阴部N(-)
效应器:逼尿肌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 重吸收12%的Na+、Cl-和不同量的水
特点:重吸收的量可被调节:醛固酮可调节Na+的
重吸收。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的重吸收
(1).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⑴机制:主动重吸收。 ①远曲小管初段:Na+在管腔膜由Na+-Cl-同向
转运(抑制剂:噻嗪类利尿剂)进入细胞内,然后 在管周膜由Na+泵泵出细胞而被重吸收。
结论: RPF大→COP↑速慢→滤过平衡 位置近出球A端→GFR↑;反之则GFR↓。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是指其重吸收和分泌作用。 ●重吸收:指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某些成分重新摄回血液
的过程。
●分 泌: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代谢产物排入管腔的过程。
●重吸收和分泌的证据:
肾功能损伤的表现 1.氮质血症 2.尿毒症
治疗: 1.透析: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透析衰竭) 2.肾移植 (器官来源异常困难)
目前,我国患尿毒症等待肾移植的人有150万,但每年 全国只有7000个左右的患者能够幸运接受肾移植
组织工程技术(人耳鼠)
1997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 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第九 人民医曹谊林于Vacanti实验室内主要完成
→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持稳定;
②管-球反馈: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致 密斑感受到远曲小管液[Na+][Cl-]↑→致密斑将此信 息反馈至肾小球→使入、出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 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 ⑵神经-体液调节:
• ①应急时交感N兴奋→ 肾血管收缩→ 肾血 流量↓;
屏障: 机械屏障、静电屏障
①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 孔、裂构成,决定了溶质分子的半径不 同,通透性不同:
<1.8nm自由通过
Ⅰ半径 1.8~3.6nm部分通过
>3.6nm不能通过
Ⅱ分子量<69000单体可通过
②静电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所带电荷的不同, 通透性不同:
带正电荷的溶质最易 通过;中性溶质次之;负 电荷溶质不能通过。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4.67+1.33) = 0kPa(0mmHg) ≤0无滤液生成
沿着毛细血管全长,随着水和溶质的滤出,胶体渗 透压渐↑→有效滤过压渐↓(EFP=0时称滤过平 衡)→滤过平衡的位置决定着毛细血管滤过的长度。
(四)影响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 机械屏障作用↓→血尿(肾炎)
⑴机制:
①远曲小管初段:同髓袢升支一样,对水不通透。 ②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
被动重吸收(顺渗透压梯度)
受抗利尿激素ADH调控 :当ADH作用时,水通道便 从胞浆镶嵌到管腔膜上,调节水的重吸收。
第八章 泌尿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肾的功能与解剖复习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尿的浓缩和稀释 尿生成的调节 血浆清除率 尿液及其排放
一、人体的排泄器官及其排泄物
排泄:由排泄器官将体内一些物质经血液 循环排出体外的过程。
━━━━━━━━━━━━━━━━━━━━━━━
• ②应急时NE、E、VP、A Ⅱ分泌↑→肾血 管收缩→ 肾血流量↓。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一、概述
尿的生成过程:
1.肾小球的滤 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合 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 管的分泌作用
1.什么叫肾小球滤 过?
形成原尿的过程。 2.滤过的实验证据:
肾小囊微穿刺抽取 液体分析发现,除蛋 白质外,所含的成分 及其浓度与血浆基本 一致,而且渗透压和 pH值也与血浆近似。
曲小管的前半段主动重吸收→后半段的管内外Cl-的 浓度差↑(高20~40%)→Cl-顺浓度差经紧密连接处进 入细胞间隙。
(三)近端小管H2O的重吸收
●重吸收机制:被动过程(渗透作用)。
●重吸收途径:①细胞旁路; ②H2O通道。
●重吸收特点: ①具球-管平衡现象,即重吸收量始终为滤过
量的65~70%。 ②重吸收量不随机体的需要而被调节,故近曲小
概念:GFR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
二、肾小球的滤过
滤过三要素: 屏障、 动力、 阻力
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EFP)
有效滤过压:滤过动力与阻力的代数和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入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2.67+1.33) =2.0kPa(15mmHg)
>0有滤液生成
致密斑:髓袢升支粗段远端高柱状上皮细胞, 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
球外细膜细胞:吞噬和收缩功能
四、滤过屏障——滤过膜的构成
1.组成:内层(内皮细胞)、中层(基膜)、外
层(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
水分子
阳离子
葡萄糖 小分子 阴离子 蛋白白蛋质白
外层 中层
内层
2.滤过屏障的通透性特征:选择性通透
排泄器官
排泄物
───────────────────────
肾
脏
肺
脏
皮肤及汗腺
水、尿素、肌酐、盐类、 药物、毒物、色素等
co2、水、挥发性药物等
水、盐类、少量尿素等
消化道
钙、镁、铁、磷等无机盐,
胆色素,毒物等
唾液腺
重金属、狂犬病毒等
━━━━━━━━━━━━━━━━━━━━━━━
二、肾的功能与解剖复习
• 供体猪(湘雅三医院) • 异种胰岛细胞移植
• 器官黑市交易
湖南郴州高中生为买苹果手机卖肾,索赔约230万
2、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
肾 肾小球 小 体 肾小囊
近曲小管
近端小管 髓袢降支
粗段
肾
降支细段
小 髓袢细段
管
升支细段
髓袢升支 远端小管 粗段
远曲小管
两种肾单位比较
皮质肾单位
数量
体积 A口径 袢长度
⑶ 流量大 流量≈心输出量1/4~1/5;肾占体重的0.5%。
(4)血流量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 在动脉血压为80-180mmHg范围内,保持相对稳
定。
2.肾血流量的调节方式
⑴自身调节: 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肾血流量在动脉血压
( 80-180mmHg )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现象。 机制: ①肌源学说:当A压↑→A管壁平滑肌紧张性↑而收缩
对Na+高度通透:顺浓度差被动
重吸收→渗透压渐↓。
髓袢细段的这一特性可产生逆流倍增现象
Na+ K+ Cl-
尿素
Na+
●髓袢升支粗段:
对水、尿素不通透; 对Na+通透性低; 但能以Na+∶2Cl-∶K+ 同向转运体方式的继发主 动转运。
水
Cl-
细胞内
K+
Na+
髓
Na+ K+ Cl-
尿素
Na+
●同向转运体模式:
A出后的 毛细血管 肾素含量
多(85-90%) 较小
A入∶ A出= 2∶1 短
分布于皮质部 的肾小管周围
多
功能
与滤过有关
近髓肾单位
少(10-15%) 较大 A入≤ A出
长 还形成U形 的直小血管
少
与尿的浓缩与稀释有关
(二)球旁器
(球外系膜细胞)
(颗粒细胞、球旁细胞)
颗粒细胞:出、入球小A中分化的平滑肌细 胞,合成储存和释放肾素。
如:快速大量输液→稀释胶渗压
如:结石、肿瘤
3.肾小球血浆流量
●由图可见:沿着毛细血 管全长,随着水和溶质的滤出, 胶体渗透压渐↑→有效滤过压 渐↓(=0时称滤过平衡)→滤过 平衡的位置决定着毛细血管滤 过的长度。
●由图可见: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不同肾小球血浆流量(RPF)时血浆胶 体渗透压(COP)上升的斜率。 曲线A: RPF↓→ COP↑速快 曲线C: RPF↑→ COP↑速慢 曲线B:≈正常RPF时COP↑速
1、肾脏功能:
(一)泌尿: ①排泄代谢废物; ②调节渗透压; ③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为什么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二)内分泌: ①肾素; ②促红细胞生成素; ③前列腺素等。
损伤肾脏的因素 1.原发性高血压 2. 糖尿病 3.高尿酸血症 4.系统性红斑狼疮 5.重金属中毒:汞、铅 6.鱼胆
氨 0.001 0.001 0.4 400.0
●重吸收的方式
被动: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 原发主动:泵 继发主动:协同
转运
各段小管转运方式和机制不同
一、Na+ Cl-和水的重吸收
近端小管: 重吸收70%的Na+ Cl-和水
(一)近端小管对Na+的重吸收 1.Na+重吸收机制: ⑴前半段:主动过程。 ①管腔膜: Ⅰ.Na+分别与葡萄糖、氨基酸、 等同向偶联转运; Ⅱ. Na+与H+交换。 ②管周膜:Na+-K+泵。
1
0
-
×24=180L/d
Na+ 3.3 3.3 3.5 1.1 Cl- 3.7 3.7 6.0 1.6
终尿量
K+ 0.2 0.2 1.5 7.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L/d (定有重吸收)
尿酸 尿素 肌酐
0.02 0.3 0.01
0.02 0.5 25.0 0.3 20.0 67.0 0.01 1.5 150.0
①应用圭巴因选择性阻断Na+泵时,Cl-和Na+的重 吸收就明显减少。说明管周膜Na+泵的活动对管腔膜 同向转运体的转运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