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学案

合集下载

杜甫《蜀相》教案

杜甫《蜀相》教案

杜甫《蜀相》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杜甫《蜀相》教案杜甫《蜀相》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蜀相》学案

《蜀相》学案

《蜀相》学案【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并能正确默写。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义。

3.体会诗人借古人表达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学习流程】1.熟读成诵,小组内展示。

(给颈联,尾联划分节奏,)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了解作者。

【平行训练】1.本诗的作者是,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代诗人。

代表作有“三吏”(《背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他的诗艺术成就很高,被后人称作“”其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所以其诗被称为“”2.这首诗出自《》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义。

2.体会本诗,作者抒发的感情。

【平行训练】1.翻译诗的意思。

2.古诗鉴赏。

(原文填空)①自问自答,点明武候祠的位置的句子是:②写武候祠内碧草映阶,隔叶禽鸣的景象的句子是:③概括诸葛亮一生的抱负功业的句子是:④以史实为内容,讴歌诸葛亮高洁品格的句子是:⑤表现诗人对诸葛亮大业未竟,英年早逝的深深惋惜之情的句子是⑥写尽中华民族多少英雄壮志未酬悲愤心情的句子:⑦“出师未捷”的成语出自诗句:也是诗中千古名句(主题句,主旨句)⑧诗中写景的(近景)的句子是:⑨诗人表达对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的句子⑩表现概括了古今英雄在国危时艰之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慨的句子是1.赏析(修辞、写法、内容、思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主旨:这首诗借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也表达对他的惋惜之情。

也表现诗人借古人抒发了自已的抱负。

蜀相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6篇)

蜀相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6篇)

蜀相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6篇)篇1:蜀相教学设计蜀相教学设计《蜀相》教学设计祝宇李朝霞(《现代语文(教学研究)某年6期)一、学情分析和教学设想古诗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在鉴赏古诗时,学生对课文把握透彻,领悟深刻;但是,单独做题时,却一筹莫展,无从下手。

怎样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掌握的方法去解决课外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本课便是笔者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教授《蜀相》这首诗时,笔者的设想是让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单元要求“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采用“提问法”来授课。

为此,设计了读、问、背、练这几个环节,力图让学生通过掌握作者和主人公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迅速进入诗歌中去,并能从诗歌中读出个人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的生平,背诵全诗。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关键词语,进而把握诗句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三、教学重点1.诗中有关诸葛亮的典故;2.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悟作者感情。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杜甫。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有着心念苍生的博大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坚持着这样的生活信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但是,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一生颠沛流离。

在他人生的最后时期――“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公元759年,诗人来到成都,开始了他“飘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

《蜀相》教案

《蜀相》教案

《蜀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蜀相》全诗;(2)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崇敬;(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蜀相》;(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典故;(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词语的解释;(2)诗歌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含义;(3)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歌意境;(2)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欣赏体会。

5. 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爱国情怀。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蜀相》;2. 分析诗中典故的含义及其对诗歌主题的作用;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蜀相》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分析和欣赏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蜀相语文教学教案汇总5篇

蜀相语文教学教案汇总5篇

蜀相语文教学教案汇总5篇蜀相语文教学教案汇总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下面给大家分享蜀相语文教学教案,欢迎阅读!蜀相语文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教学重点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教学难点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诗歌的尾联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生平提示: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如果说李白的一生充满着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则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

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

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

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

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后到了四川成都。

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荡着。

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

760年暮春,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院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

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

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

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

据说他是食牛肉过多而死的,这和李白追求水中月亮而死的传说相比,确实惨得多了。

杜甫创作的诗很多,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蜀相》教案完美版

《蜀相》教案完美版

《蜀相》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激发学生对《蜀相》这首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简单介绍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通过朗读和解析《蜀相》的全文,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通过朗读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的语言和节奏。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蜀相》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2 教学内容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白发三千丈”、“青天四五尺”等。

探讨诗中的寓意和情感,如对刘备、关羽等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怀念。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解读诗的内容和形式。

通过对比分析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蜀相》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蜀汉政权的兴衰。

探讨李白创作《蜀相》的动机和意图,如对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怀念。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图像资料,让学生感受三国时期的历史氛围。

引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小组讨论,了解和分析李白创作《蜀相》的背景和动机。

第四章:诗歌与文化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蜀相》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4.2 教学内容探讨《蜀相》在中华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对忠诚、智谋等传统美德的赞美。

分析《蜀相》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蜀相》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的关系和差异。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蜀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从《蜀相》中汲取人生智慧和启示。

《蜀相》学案 (人教版高二)共3篇

《蜀相》学案 (人教版高二)共3篇

《蜀相》学案 (人教版高二)共3篇《蜀相》学案 (人教版高二)1《蜀相》学案 (人教版高二)导言《蜀相》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长诗,全篇通过详细、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唐代名相诸葛亮的卓越才能和伟大事迹。

本学案围绕着这篇诗进行教学和学习,旨在加深学生对唐代历史人物、文化及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生平事迹。

2. 通过学习《蜀相》一诗,理解古代中国人的忠诚、孝亲和牺牲精神。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二、教学重点1. 唐代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生平事迹。

2. 诗歌结构和形式分析。

3. 诗歌内容和意义分析。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诗中所表达的忠诚、孝亲和牺牲精神。

2. 如何准确理解诗中的形象描写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法:通过讲解唐代历史背景、文化及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蜀相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差异和共同点,帮助学生理解蜀相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格。

3. 交流讨论法:通过学生探究诗歌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课程实施方案1. 第一课时:课文导入与背景解读(1)呈现“蜀相”这一词汇,了解其来源和意义。

(2)讲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及蜀汉的兴衰变迁。

(3)介绍蜀相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2. 第二课时:诗歌结构与形式分析(1)讲解诗歌的结构和形式,如何把握韵律、格律等要素。

(2)分析诗中的比兴、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 第三课时:诗歌内容与意义分析(1)带领学生理解、解读诗文中的文化、历史内涵,准确把握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

(2)探究诗歌中诸葛亮的忠诚、孝亲、牺牲精神、才华横溢等品格和特质。

4. 第四课时:学习提高与评价(1)学生分组展开文学交流研讨,总结不同的阅读体验,分享对唐代历史人物和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蜀相学案

蜀相学案

《蜀相》学案骆驼坳中学徐金奎[导学目标]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导学重点]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导学方法]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对联陈述了谁的事迹?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二、整体感知(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概括写出):(2)触摸诗人,明确大意(概括写出):(3)置身诗境,熟读成诵(课堂检查)。

首联:以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

颔联:写入祠后所见所闻。

颈联:精辟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尾联:叹惋诸葛亮壮志未酬三、品味探究(专题训练):(1)本诗首联采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

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

森森——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

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诸葛亮亲手栽种。

首联在表现形式上是起句设问,对句自答,一问一答中透出对蜀相的思慕之情。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映阶——映照着台阶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特写镜头,由远而近,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内景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把握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2、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讲授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重点词语。

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2、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教学设想:以读为主。

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悟(赏析前提):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杜甫也被誉为“诗圣”。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沉郁顿挫_;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著有《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文人。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2)触摸诗人、明确大意。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3)置身诗境,熟读成诵,读准诗歌的节奏和字音(课堂检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诗歌鉴赏方法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歌的赏析要点】
①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②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③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三、合作探究,诗歌内容及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
1、本诗借哪位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
2、作者用哪些诗句以凝练的笔墨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
3、“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样的人?是否也包括杜甫在内?
4、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诗歌的主旨。

四、揣摩语言,想象意境
1、阅读咏史诗的关键,一要基本了解诗歌所咏的历史事件,二要能准确地把握诗人对此段历史的观点看法,三要进一步揣摩作者咏叹历史背后想要抒发的对现实的感慨。

咏史类诗歌在写作上通常会采用典故、对比、衬托、抑扬等手法,本诗前两句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2、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五、我的疑问。

六、小组讨论,答疑。

七、课后检测题
1、填空
《蜀相》是诗人经历了坎坷后,弃官入蜀,寓居成都,游诸葛武侯祠时所作。

这首诗通过对_________的缅怀,抒发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 ________慨叹。

2、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柏树茂盛之意,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B、“映阶”二句的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绿色,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着树叶,传来黄鹂动听的歌声,可有谁听呢?
C、“频烦”即频繁,连续。

“天下计”主要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长使英雄”一个“长”字则更是扩大了其范围,自古至今又有多少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杜甫自己。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丞相祠堂”写起,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

B、杜甫这首诗感情基调是赞美、敬仰。

C、“自”与“空”两个字,让人深切地体验到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表现出来了感伤叹婉的情调,突出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D、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祠堂(cí) 伺机(sì) 开济(jì) 劲爆(jìn)
B、犀利(xī) 夙愿(sù) 朔风(sù) 乾坤(qián)
C、晕车(yùn) 采撷(xié) 马厩(jiù) 沙砾(lì)
D、绿林(lǜ) 笔砚(yàn) 诏书(zhào) 叫嚣(xiāo)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晚我们要在国王面前演一出戏,其中有一场的情节跟我告诉过你的我的父亲的死状颇相仿佛。

B、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

D、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前一句是自问,后一句是自答。

这两句直接承题“蜀相”,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

B、颈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写出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C、尾联是叙事兼抒情,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之情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D、这是一首记游兼咏史的佳作,但思想较消极,表现出一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欲出世隐居的悲观情调。

六、学习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