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合集下载

对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分析

对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分析

【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宏观层面; 收入差距 ; 收入分配不公 问题一 直 以来 都是 我 国社会矛 盾 的一个 焦点 , 也是各 国政 府和社 会公众普 遍关 注的焦点 问题 , 这一 问题 关系 到 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 和社会 和谐稳 定 。实 现收入 分配公 平公 正 , 消 除不平 等和贫 困现象 , 提高全 民生 活福 祉 , 是现代社会 各 国政府 治 国理政 的 目标 。在 以“ 市场和效率 ” 为特 征 的改革过 程 中, 我 国 的收入 分配 改革成效 如何 , 本文将 透过 居民收入 的分配 现状来探 求改革 的外 部性 。 我国收入 分配的现状分析
6 1 0 0 4 1 )
工资水平普遍较高 , 代表行业 有金 融业 和电力、 燃气及水 的生 产和
供应业 。另有资料称 , 我 国行 业工 资差高 达 3 0 倍, 是 世界 平均值 的4 3 倍 。此外临时工 、 农 民工与正式工 的收入差距 不合理 以及 官
民之 间 收 入 差 距 更 为 明显 。 二、 我 国收 入 分 配不 公 引发 的社 会 问题 : ( 一) 分配不公导致 贫富 悬殊、 两极 分化 。据财 政部统计 数据 , 我 国最高收入 1 0 %的家庭 与最 低 收入 1 0 % 的家 庭人 均收入 相 差 6 5 倍, 低收入人群 占了总人 口的 7 0 % 以上 , 是 世界 上贫 富差 距较 大的几个 国家之一 。我 国的基尼 系数 已 由 1 9 7 8 年 的约 0. 1 8 达 到 目前 的 0 . 4 5 , 远远超过 了国际公认 的警戒线 。
对 我 国当前居 民收入分 配状况 的分析
i力
( 西南 民族 大学管理 学院
【 摘 要】 随 着我 国经济 的 不 断发 展 , 居 民 的收 入 水 平 也逐 步提 高 , 收 入 分 配改 革取得 了一定 的成 就 , 但 是 收入 分 配不 公 和 收入 差 距 的 问题 仍 然存 在 , 本文 从 宏微观 两 个层 面 来分 析 当前 我 国居 民收 入 分 配 的现 状, 探 求我 国当前 面临 的 突 出问题 , 并 提 出 自己的几 点 建议 。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浅析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浅析
财产收入 红利 外国直接投资的再投资收益 投资收入 地租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通常也称按要素分配,或称功能性 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中劳动要素收入和资本要素收入所占 的份额。从形式上来看,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主要形成三大 板块: 劳动报酬所得、资本所得( 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 余) 和政府间接税( 生产税净额) 。因为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二 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对分配格局的影响程度远小于初次分配,所 以,初次分配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社会最终收入分 配的基本格局。
(3)系统分析法。分析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因素,进行 系统认识,明确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现状
1.从时间序列看我国劳动报酬占比
2.通过国际比较看我国劳动报酬占比
根据2002-2008年《国际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考察巴西、伊朗、 埃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委内瑞拉、泰国、尼日利亚等发展 中国家,计算出这些国家的平均劳动率为45.6%,由此可见我国劳动报 酬占比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
(1)文献分析法。通过阅读专著、期刊等各种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 研究和解释,以充分了解学术界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状况和动态,为 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支撑。
(2)比较分析法。在长期的历史时间中,分析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 占比的演变过程,进行纵向比较;将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的状 况与其他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状况进行横向比较。
我国国民收入初次 分配问题浅析
目录
1 2 3
4
前言 主题 总结 参考文献
收入分配的基本流程
增加值 交换性分配
原始收入 转移性分配
可支配收入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与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分别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统计与分析展开讨论。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与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统计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在实际统计中,我国主要采用产出法和支出法两种方法。

以产出法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时,主要通过统计各个经济部门的产品产出来计算。

例如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各个部门的生产总值,再相加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通过产出法统计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各个经济部门的贡献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以支出法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时,主要通过统计投资、消费、净出口等方面的支出来计算。

例如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净出口等,在统计数据上呈现各个方面的情况,最终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通过支出法统计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国家经济运行的需求面和供给面的动态平衡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情况。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得出经济增长率,并判断经济发展的速度。

同时,通过具体的产业数据可以分析各个产业的贡献以及转型升级的进展。

此外,还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来研究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国民收入的统计与分析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居民从生产或其他活动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统计包括工资、利润、利息、房屋收入、自营收入等多个方面。

国民收入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统计:一是通过工资、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等指标来统计,称为收入法;二是通过消费支出、储蓄支出、净财产支出等指标来统计,称为支出法。

通过国民收入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国家居民的收入分配情况,以及经济增长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分析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但随着CPI系数的增长,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却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

另外,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报道,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0.4的警戒线,高达0.45以上。

由此看来,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矛盾。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经济数据可知,中国行业最高收入与行业最低收入的比值是6倍,而国际上的收入差距标准大约为3倍,这说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最主要的高收入行业集中在金融、电力、电信、保险、烟草等领域,这类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倍。

这仅仅是实际工资的对比,如果将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等相加起来,则这种差距将会扩大到6~10倍。

且在工资增长速度方面,高收入行业要比建筑业、采掘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高出很多。

不难看出,在行业垄断的背景下,只有那些垄断行业才有能力大幅度增加员工的工资、福利,由此也就形成了一种工资分配秩序的“潜规则”。

再次分配机制落后。

当前,我国的再分配机制相对落后,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税收制度残缺,“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现象普遍,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足等。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税收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的税收流失额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措施最先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方面的公平缺失,但对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而言,却有着“逆向调节”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高收入群体缴纳的个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总体收入的一小部分,而中低收入者则是纳税主体,很多高收入者却没有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区域收入差距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尤其是近年来,东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还在不断上升。

2、国民收入的基本统计方法

2、国民收入的基本统计方法
• 流量来自于存量,如一定的国民收入来自于一 定的国民财富;流量又归于存量,新的国民收 入计入国民财富。
• 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分析通常从分析国民收入流 量入手。
5
二、国民收入的循环流转图及基本恒 等关系(宏观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
这里分析前面提到的宏观经济体系中的三 大市场、四大行为主体的行为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循环流转图
23
FYI: 在CPI的篮子中有些什么?
美国的CPI构成
16% 食物与饮料
17% Transportation
41% 住房
教育和 通信
6% 6% 6% 4% 4%
医疗
娱乐
美容
其他物品 与劳务
24
3、潜在GDP与实际GDP
潜在GDP是指利用社会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所能生产的 产品和劳务的最大值,它不是实际产出量,是理想的产出量,也是 充分就业的产出量。
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有时候也叫做国民收入,
或许可以说,因为出售国民生产总值以后所得就 是国民收入。
15
1、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是当年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如果当 年销售上一年或旧的产品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2)必须是商品和劳务,不是商品和劳务的 东西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如股票、债券出售所 得收入不计入。
1、挥霍经济 两部门的挥霍经济是指:一国经济是封闭
经济,对外贸易略去不计;政府在经济中的活动 在略去不计;居民的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没有 储蓄。经济可分为两大部门:公众、厂商;两大 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6
挥霍经济的循环流转图

众 购
产品市场
生 产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收入统计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收入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这两项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读v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总值。

它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综合指标的综合指标,也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

GDP的核算方法有三种,分别是产值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产值法是通过统计每个产业和部门的经济活动产生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收入法是通过统计企业和个人以及政府机构的所得和支出,获得经济活动的总收入;支出法是通过统计个人、企业和政府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及净出口等,获得经济活动的总支出。

国民收入统计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在一定时间内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全部收入。

它通过统计居民的工资、利润、经营净收入、土地收入、财产收入等各项收入,以及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等来计算。

国民收入统计是对居民收入和分配情况的一个综合性测度,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和收入分配状况。

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的分析,可以获得一系列有关经济发展的信息。

首先,通过GDP的数值,可以计算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GDP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通过比较各个时期的GDP增长率,可以读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趋势。

其次,通过GDP的构成,还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情况。

例如,如果某一时期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科技、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那么可以判断出该国经济结构正在向高端转型,经济质量在提升。

再次,通过国民收入统计,可以读出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情况。

如果国民收入增速较高,但是收入差距也在扩大,那么说明收入分配不公平,社会问题亦可能加剧。

近年来,中国的GDP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讲解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讲解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包括三大类经常性转移收支 : (1)当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税收收支。 (2)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 (3)其他经常性转移收支。(政府内 、国际间的转移收支 ) 、
初次分配从国内生产总值开始,经过两个层次,一 是生产经济成果的直接分配,二是财产收入的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政府、企业和居民分别得到各自的 原始收入。
i1
i1
将上式整理可得:
n1
G ( X YI i1 X Y i1 i ) i 1
3.回归曲线法
回归曲线法是一种利用洛伦兹曲线函数关系式 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
G

SA SA SB
2S A
1 2SB
步骤:(1)设定洛伦兹曲线的函数关系式,例如, 设这一函数关系式为幂函数,I P ;
国内 合计
运用 来源 净额
75199.5 75251.8
52.3
16710.7 16367.1
-343.6
国外 部门
运用 来源 净额
166.8 114.4 -52.4
1532.4 1876.0
343.6
运用 75366.2 18243.1
合计 来源 75366.2 18243.1
净额
0.0
0.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7》
12150.0
602.1
0.0 -11547.9
29591.9
41.7 79465.9
41.7 49874.0
80.2 91910.1
80.2 91618.9
0.0 -291.2
1699.2
1990.5
0.0
291.3
80.2 93609.3
80.2 93609.4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总体统计和分析的重要手段。

它旨在全面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结构特征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评估政策效果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国民收入的定义、计算方法、核算表体系以及核算的应用。

一、国民收入的定义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其所有居民从各种经济活动中取得的全部收入总和。

这包括劳动报酬、企业利润、财产收入和税收等。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国民经济增长和分配公平的基础。

二、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分配法。

1. 生产法生产法是根据不同产业的增加值来计算国民收入的。

增加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它等于销售收入减去原材料成本和中间消费品成本。

通过统计各产业的增加值,再将其相加,就可以得到国民收入的总额。

2. 分配法分配法是根据收入在不同层面的分配情况来计算国民收入的。

按照分配法,国民收入可以分为劳动者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三个部分。

劳动者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它主要通过调查统计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来计算。

企业收入包括企业的净利润、红利和利息等,它主要通过统计企业的财务数据来计算。

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其他非税收入,它主要通过统计政府的财政数据来计算。

三、国民收入核算表体系国民收入核算表体系是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框架,它由国民收入核算表、产业核算表和使用核算表三部分组成。

1. 国民收入核算表国民收入核算表是对国民收入的总体核算,它包括国民收入的总量、构成和分配情况。

国民收入核算表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来源的整体情况。

2. 产业核算表产业核算表是对各产业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来源进行核算,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产业的经济发展和贡献度。

产业核算表可以分析各产业的增长速度、结构特征和相互关系。

3. 使用核算表使用核算表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核算,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的分配公平和经济活动的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难得知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是何种函数。在 使用该估算方法时,人们往往假设洛伦兹曲 线为一种可导可积的函数,这就形成了极易 产生误差的一个环节,误差率可能相当高。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4.人口等分法
这是一种利用洛伦兹曲线分组求和的方 法,其基本步骤是:把全部人口(或家庭) 按收入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等分为k组, 设第i组的收入额为Yi,则该组的收入额占全 部收入的比重为:
首先计算图中红色三角形面积为: 所有这些三角形面积之和为: 然后计算所有的矩形面积为: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最后从所有三角形面积和矩形面积之和中减去对 角线以上的直角三角形面积,即1/2,则: 则基尼系数 将上式整理可得: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3.回归曲线法
回归曲线法是一种利用洛伦兹曲线函数关系式 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
分配越平均;反之,说明越不平均。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2.基尼系数: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Gini)根 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计算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 系数,称基尼系数。是国际上最常用的分析国 民收入的规模分配格局的方法。
定义:
判断标准:G<0.2表明收入分配高度平均 0.2≤G<0.3为相对平均 0.3≤G<0.4大致合理 0.4≤G<0.6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G≥0.6表明收入分配严重向一部分任倾向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国民收入(NI)仅指按市场价格计 算的国民总收入。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二、国民收入分配流程
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次。国民经济生产过程 结束后,首先要在生产领域进行初次分配,然后在全社会进行再分配。
1.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流程
经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政府、企业和居民得到各自的原始收入。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2020/11/9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v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v 第二节 个人收入分配分析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一、国民收入分配起点 起点:国民收入(NI),包括以下五个指标:
1.国民总收入(GNI),即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 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全部生产要素收 入的总和。
(4)阶层之间,收入最高的20%群体的收入是最低20%群体 的收入的33倍。 白津夫认为这种不平衡的财富分配结构严重弱化了社会 总消费能力,因为高收入阶层消费倾向低,低收入阶层消费 倾向高,社会收入过分集中在高收入阶层的结果是,“钱多 的不去买,钱少的没钱买。”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v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 时表示,非常有必要强调第三次分配,这不仅是因为目前存 在的贫富差距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道德建设方面。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三)我国基尼系数现状及收入分配研究 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为0.4作为贫富差距的
警戒线,认为超过这条警戒线,就容易产生社会动 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 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 超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基尼系数不仅已 达到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而且也大大高于国际平均 水平。
v 横轴OP: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列的累计家庭户数百分 比
v 纵轴OI:对应的收入百分比 v OC:45o线,是当参与分配的每一户家庭的收入完
全相等时才会出现的一条直线,称绝对平均线 v OPC:绝对不平均线 v L:位于绝对平均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实际收
入分配曲线 v 洛伦兹曲线L离绝对平均线OC越近,说明居民收入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第二节 个人收入分配分析
一、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一)定义 1.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
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一种曲线,它 由累积的一定人口数占总人口中的百分比与 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中的百分 比状况来表示。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v 何谓“第三次分配”? v 为区别现有的“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有学者把“慈
善事业机制”称为“三次分配”机制。 v 成思危(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
央主席)曾明确表示,要缩小财富差距,就应当有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 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首先富裕起来;二次分 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 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次分 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 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
大。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2.三角形面积法 基尼系数的一般公式为
均线当重S合A=,0表时示,收G=入0分,配洛绝伦对兹公曲平线;与绝对平 当SA=1/2时,G=1,洛伦兹曲线与绝对
不平均线重合,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公平。 SB。对基尼系数的求解本质上就是求面积SA或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很多人认为,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 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 的份额仅为4.7%,而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 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国务院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教授分析说, 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体现在: (1)城乡之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2005年为3.2:1,2007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 9646元。全国收入差距的60%以上出自于此。
1978年可支配收入比例为55.0%、11.1%、33.9%; 2002年这一比例为65.2%、14.3%、20.5%; 2004年这一比例为57.83%、21.79% 、20.38%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三)规模分配格局:指三大主体内部的分配 格局,如企业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收入分 配格局,政府部门内部中央与地方、地方之 间的收入分配格局,以及居民部门内部居民 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 我们最关心的是居民部门的规模分配格 局,即个人收入分配格局,将在本章第二节 中详细介绍。
且有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由前面图形可知:三角形OIC的面积与A的面积 之和等于扇形OIC的面积

其中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v 这种方法和三角形面积法类似,是一种借助 于洛伦兹曲线求基尼系数的一种估算方法, 但这种方法并不依赖于洛伦兹曲线的函数关 系式,因而也就不受回归曲线法中那两个条 件限制。在求扇形OIC面积时,是用k个梯形 的面积累计而成,这种用线段代替弧线的做 法,容易造成对SA的明显低估。不过,分组 越多,误差越小,可通过适当选择组数k来控 制误差大小。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显然, 是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单调增函数,于
是基尼于1912年规定:
G= /2u,0≤G≤1
(2)
基尼于1919年证明了一个重要定理:G= /2u 是收入分配绝对平均线OC和洛伦兹曲线所围 面积的2倍,即G= /2u=2SA
由(1)、(2)式得:
(3) 注:应用该种方法计算基尼系数,运算量非常
收入。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v 该公式给出了总体基尼系数G的一种具体分解方 法,倒过来,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用城乡各自的基 尼系数估算总体基尼系数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 在用这种方法之前,必须先用其他方法估算出城 镇和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从这种意义上说,城 乡分解法不是一种独立的估算方法。
v 严格地说,采用城乡分解法估算基尼系数时,必 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在估算城乡内部的基 尼系数时所用的居民收入数据的口径是相同或相 近的;二是农村与城镇的收入分布完全不重叠, 因为对照前面两个公式,后者只含有前者对应的 前两项,即 =0。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5.城乡分解法 据伦敦经济学院的收入分配方法论专家
Cowell教授的研究,基尼系数在不同人群之 间无法完全分解于尽,总体基尼系数除了包 括各个组内差距之外,还应包括组间差距和 相互作用项,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G是总体基尼系数,Gi是第i组内部的基 尼系数(i=1,2,…n), Wi是Gi的权数, Ih是组间的差距指数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是相互作用项,是各个组内部收入分布 fi的函数,其大小取决于各个组之间收入分布 的重叠程度,特别的,当各个组之间收入分 布完全不重叠时, =0。
此公式意义在于它形式化地表达了对总体 基尼系数进行分解的思路和框架,但由于未 给出Wi,Ih和 的具体算法,所以还不是估 算基尼系数的具体方法。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二)基尼系数的估算方法 1.直接计算法
基尼最早提出收入不平等的一种度量时, 已经给出了基尼系数的具体算法,而且这种 算法并不依赖于洛伦兹曲线。基尼于1912年 给出了无替换的基尼平均差计算公式:
(1)
式中, 是基尼平均差, 是任何一对收入 样本差的绝对值,n是样本容量,u是收入均 差。
人大检查组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收 入基数低,同时受现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2)区域之间,东中西部已有的收入差距,由于倾斜式发展 战略实施而被进一步扩大。
(3)行业之间,有数据表明,近4年行业差距扩大了1.6倍, 按全要素收入来分析,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间相差5-10 倍。
v 再分配即各种转移性收支,主要包括税收收支、社 会缴款和社会福利、其他经常转移收支三大类。
v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是形成各个机构部 门的可支配收入,即 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 配支出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一)要素分配格局:指国民收入在投入生产的各个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经济学家Sundrum(1990)在他的《欠发达国 家的收入分配》一书中介绍了一种对一个国家或地 区基尼系数进行分解的方法,其数学公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