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中考作文解析
2019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解与佳作展评

2019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解与佳作展评作者:冯汝汉陈平来源:《初中生写作》2019年第12期【真题回放】题目:这事,真带劲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这事,真带劲”体现了上海市中考作文“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想,既延续了该市中考的一贯风格,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又充满活力,唤醒生命,回归生活。
写好这篇作文,建议着重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抓住题眼,审题求“严”。
“这事,真带劲”由两个短语构成。
“这事”,不是一般的事,而是“带劲”的事,“带劲”是题眼。
“带劲”一般指有力量、有劲头、能引起兴致的事情,但因其口语化特点,词义的理解比较丰富,有时也可以理解为漂亮、出彩、新鲜、惊喜、尽兴、爽、过瘾、刺激等意思,这就决定了选材的开放性与广泛性。
题目中的逗号不能忽视,若去掉它,语句仍然通顺,题目也合理。
然而,有这个逗号,再配上一个“真”字,就突出强调了“这事”非同一般,要传递的感情色彩就大不一样了。
其次,拓展空间,选材求“新”。
这道题选材范围广泛,考生有事可写。
如果要写成上乘之作,选材时要注意。
有些考生反而容易在记叙“什么样”的事上不加思量,以低幼化的视角选择表现自身成长或校园生活的事,这样就很难写出高分佳作。
因此,我们要紧紧扣住“真”和“带劲”来撷取材料,既要以自身的“兴奋点”为突破口,从记忆中选取令自己激动不已的彰显正能量之事,还要考虑到适合展开关于兴奋、活跃、欢快、自信等心理状态的描写。
可以写学习拼搏带来的成就感,也可以写参加科技、艺术活动带来的震撼感;可以写作为家庭、班级、学校、市民中一员在取得某些成就时的自豪感,也可以写参与家务劳动的获得感、社会实践的幸福感等。
总之,要把笔触深入到情感世界和人生意义的范畴,选择从“小我”走向“大我”、以“知行合一”的态度积极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的材料来构思行文。
再次,格调高远,立意求“深”。
2019年上海市中考作文

2019年上海市中考作文“这事,真带劲”解析巧夫子:杨巧铃2019年6月15日上午9:00-10:40,上海市一年一度的中考拉开了序幕,第一场语文卷考试,此次作文仍是按照历年上海作文的出题思路----命题式作文,即:“这事,真带劲”。
对于考生而言,相比以往上海中考试题来讲,今年考题降低了审题难度。
u2019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目特点解析在解析作文题目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上海往年的出题:2018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真的不容易2017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2016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没想到,真没想到2015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2014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这里也有乐趣往年都是短语形式,短语的提示好处是回给我们一些背景、次数或者频率等提示,上海出题倾向于要求考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亲眼目睹的事情,然后得出人生观或价值观的体悟。
2019年,今年的题目,“这事,真带劲”这是个主谓短语,从写作倾向上看,与往年的出题形式非常相近。
但是要想写出深意来,还要看考生的扣题和写作的厚度。
2019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目:这事,真带劲本次题目可以分开理解:1、这事,这是主谓短语中的主语部分,而且“这事”中的“这”是代词,这就注定了这个题目锁定的是时间点,而不是时间段。
那么,“这”,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目睹别人做的事,或亲耳听到别人做的事……2、“真带劲”,“带劲”的意思是两个:一是有力量,有生气;另一个意思是:引起兴趣“真”是程度副词,体现出的这事带来的带劲程度。
所以,本题要求考生在写作审题时,扣住“带劲”,体现真善美的方向写作。
u “万象归四法”解析2019年上海市中考作文“这事,真带劲”之前我分析过上海市中考作文题目解析的时候,解析过在课堂上讲过的万象归四法。
当然不同的老师或学校分类也有所不同,或者按照这个思路,分类很多。
有的分为6种、8种、16种等,其实,对于考生来讲,分类越多,越不容易运用和归类。
2019上海中考作文题目解析_初中作文

2019上海中考作文题目解析20xx上海中考作文题目解析1: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解析一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
在众人翘首中,今年的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揭晓了——《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一个乍看起来没什么难度的题目,但我相信考场中一定有很多考生提笔又放下:腹有千言,却无从说起。
原因是什么呢?解析一下: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无疑是“尝试”;“不止一次”和“努力”分别限定了“尝试”的频次和状态;“我”则明确了主体和作文的人称。
所谓“尝试”,就是面对不确定的情境,用试探的方式去追求一个既定的目标或结果。
小到学步的幼儿迈开第一步时的战战兢兢,大到科学家们的无数惊天试验,莫不包含“尝试”。
20xx上海中考作文题目解析2: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解析二“尝试”分多种:有不经意间偶尔为之的,也有刻意努力为之的,不一而足;“尝试”的结果却无非两种:成功或失败。
一举成功,当然是所有“尝试”的人都期望的,但世间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从这个意义上讲,“尝试”通常意味着受挫或失败。
那么想要成功或者达成心愿的人,便不免需要“不止一次”地“尝试”,而且要“努力”“尝试”。
1 / 4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道题目的意思,便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或达成某个心愿,“我”锲而不舍、想方设法地进行两次以上的“尝试”。
那么可以选择的立意,便不难得出:坚忍不拔、执着于信念、勇于从头再来等。
以此为写作目的,可以从学习、生活、爱好、自然界等不同范畴选材。
结构上,需要注意在起落、表里、今昔等维度上使事件的进程富于变化和起伏,免于平铺直叙。
20xx上海中考作文题目解析3: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解析三没有人规定一举成功之后就不能精益求精了,所以这个题目并非只能写失败后的一次次重新爬起,在达成目标后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再一次投入努力的“尝试”中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在考场,紧张的氛围可能使得考生们宁愿选择比较保守但稳妥的前一种情况,这个无可厚非;但如果平时练笔较多,有功底又有胆魄的考生,“尝试”一下后者或许会更受阅卷老师青睐。
最新-2019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解与佳作展评 精品

2019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解与佳作展评2019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解与佳作展评作者冯汝汉【真题回放】题目这里也有乐趣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命题综述】《这里也有乐趣》是上海市中考延续了六年的命题作文,也是连续六年的裸题这些裸题虽然都没有提示,但由于题目本身表意明确,指向具体,所以既能减少审题时间,避免考生进入审题游移不定之误区,也能留给考生打开思维的足够空间,写作更加自由。
《这里也有乐趣》还延续了往年命题《心里美滋滋的》2019年、《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2019年以自我为中心,注重学生心理体验和诉求,注重学生真实感受的趋势,相对保持了上海市中考作文命题的连续性、稳定性。
【写作点拨】其一,审题立意是关键。
文题中的这里指具体的环境、事物或情景,既可以是一个特定场所,如班级、校园、家庭、社区,也可以是一些兴趣爱好,如绘画、跳舞、摄影、集邮等,都可以写出青春的味道。
乐趣指的是使人感到快乐的情趣,要注意不仅是快乐,还要有趣,不仅有趣,还要有高雅之趣或思想之趣。
总之,这个乐趣不能是表面之乐、肤浅之趣,要写出有深度、有思考、有个性的乐趣;这种乐趣不一定是自己一个人的独乐,还可以跟志同道合者一起乐融融。
扣住这些思考生活中给我们带来快乐体验的事情来写,一般不会出现跑题的现象。
而文题的题眼是也也隐含着一种这里的乐趣,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的含义,也就是写别人没有发现的乐趣,写别人以为无趣、单调、平庸的事,而你却从中发现了乐趣。
可以说,写出乐趣并不难,但写出也绝不容易,这既需要你平时有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活体验,也需要一些灵感或运气。
其二,选材求新拒平庸。
人生处处都会找到乐趣学习上有,生活中有,娱乐中有,工作中有,劳动中有,游戏中也有;交友中有,静思中有,梦想中有,出游中有,家居中也有;获得成功时自然会有,遭遇挫折并且战胜挫折后也会有;得到别人帮助时有,帮助别人赢得赞誉收获感谢时也有……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经历、不同职业的人,不同身份、不同志趣的人,不同命运、不同处境的人,他们的乐趣都会不相同;学校、家庭、社会的乐趣也不尽相同。
2019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解与佳作展评

龙源期刊网 2019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解与佳作展评作者:冯汝汉陈平来源:《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19年第38期题目:这事,真带劲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这事,真带劲》体现了上海市中考作文“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想,既延续了该市中考的一贯风格,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寻找成长中的快乐与愉悦;又区别于以往的考题,充满活力,唤醒生命,回归生活。
写好这篇作文,建议着重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抓住题眼,审题求“严”。
《这事,真带劲》由两个短语构成,它们之间虽构成一种“关系”,但淡化不少,而且没有限制,清晰、简洁、新颖。
“这事”,不是一般的事,而是“带劲”的事,“带劲”是题眼。
“带劲”一般指有力量、有劲头儿、能引起兴致、让人感到来劲的事情,但因其口语化特点,词义的理解比较多元,有时也可以理解为漂亮、出彩、新鲜、惊喜、尽情、尽兴、爽、过瘾、刺激等意思,这就决定了选材的开放性与广泛性。
题目中的逗号不能忽视,若去掉它,语句仍然通顺,题目也合理。
然而,有这个逗号,再配上一个“真”字,就突出强调了“这事”非同一般,要传递的感情色彩也就大不一样了。
其次,拓展空间,选材求“新”。
这道题选材范围广泛,考生有事可写。
如果要写成上乘之作,选材时要注意“这事”与“真带劲”两个短语的关系。
因为两个短语之间没有限制,所以有些考生反而容易在记叙“什么样”的事上不加思量,以低幼化的视角选择表现自身成长或校园生活的事,这样就很难写出高分佳作。
因此,我们要紧紧扣住“真”和“带劲”来撷取材料,既要以自身的“兴奋点”为突破口,从记忆中选取令自己激动不已的能彰显正能量之事,还要考虑到适合展开关于兴奋、活跃、欢快、自信心理状态的描写。
可以写学习拼搏带来的成就感,也可以写参加科技艺术活动带来的震撼感;可以写作为家庭、班级、学校、市民中的一员在取得某些成就时的自豪感,也可以写参与家务劳动获得的成就感,或参与社会实践收获的幸福感等。
近三年(2017—2019)上海卷中考英语满分作文解析含答案

中考英语满分作文解析:上海卷2019年Write at least 6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given information(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写一篇不少于60个词的短文,标点符号不占格。
)以下是几位同学在以貌取人,盲从朋友,看待谎言,抉择人生等方面的感悟。
请从中选择你比较感兴趣的一条,可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体会。
Don’t judge people by their looks. Someone could be bad-looking and still be nice. —KatieWhen your friend does something stupid, you don't need to follow.—JackieDon’t tell a teacher your dog ate your homework, especially if you don’t have a dog.—AlexLife is like a “choose your own ending” book-you can take whatever adventure you want. —Sall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9年上海作文题和以往的出题思路大有不同,让同学们在同一份试卷的阅读篇目中,选择一个主题结合自身实例来写一篇文章。
2019上海市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和2019年中考语文备考指导

2019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上海卷)试卷分析语文——稳定为主注重能力考查一、试卷综述1、总体评价2019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命题基于《课程标准》、《考试手册》、教学实际.表现出“稳定为主”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七个“不变”:试卷结构、基本题型、题量和分值、核心考点、选文体裁、作文类型及命题特色保持不变。
试卷中文言文阅读部分注重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整体把握能力.作文重点考查“我手写我心”的写作能力。
诗词赏析选取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形式有变但题目平实。
既复习巩固了已学过的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有利于拓宽考生的思维空间。
现代文阅读选用了规范的议论文.论点鲜明.结构清楚.试题“随文而考”.整体感强.其中一题选用华盛顿的事例在命题设计上颇有新意.学以致用地考查了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及“材料证明观点”的分析能力。
《与老妈过招》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记叙文.情节生动.内容富有生活气息.语言亦庄亦谐.堪称佳作。
文章立意深邃、引人深思.启迪我们要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
作文试题“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内容宽泛.选择角度多样.表达方式灵活。
“今天”可视为任何一天.“说说”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人.只要是发自内心的话语均可视为“心里话”。
试题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贴近考生生活实际与思想实际.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真实反映自己的思想、学习、心理的诉求;二是具有积极向上、充分显示当今社会正能量的思想导向.对处在人生“转型期”的考生有着健康、阳光的启示作用;三是考生可以大胆说真话、说心里话.表达内心深处萌发的种种情感、期盼、理想、追求或是曾遇到过的心理纠结、迷茫、困惑……给自己一个心理释放的机会.让心里话自然流淌。
2、试题结构(1)试卷结构内容分值题量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 6 (二)诗词赏析4分 2 (三)文言文阅读(一)8分 3 (四)文言文阅读(二)12分 4二、现代文(48分)(一)现代文阅读(一)21分 5 (二)现代文阅读(二)27分 6三、写作作文60分 1 合计150分27(2)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中考作文-2019年中考满分作文赏析上海卷 精品

2019年中考满分作文赏析:上海卷校园里洋溢着活力的气息满墙的爬山虎掩盖不住从教学楼里透出的热情,闻一闻,那就是活力的气息。
不随着爬山虎的繁茂或枯萎而改变。
因为这里充满活力,因为每时每刻这里都是充满活力的校园。
――题记春天生机爬山虎绽出了新叶。
春风习习吹来,只有鸟儿在歌唱。
别认为校园没了生机,它只不过是在储存能量。
听,晨跑的音乐响起了!看,校园里顿时便充满了活力!同学们欢笑着跑着,新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闻,又是那股令人熟悉的活力的香气!夏天汗水爬山虎透出的绿令人眩目,夏日炎炎惹人,上了节课,人都无力起来。
别认为同学们都怕流汗,他们只不过要吃饱了饭,才有力气在篮下比拼。
男生们已开始行动,在篮下你争我夺,作为女生我们也不甘示弱,过人、传球都有模有样,打累了,大伙坐在篮下,抹着汗水、喝着冰镇饮料,好不欢愉!不知谁唱了一句:流不尽的汗,淌不完的青春!秋天收获爬山虎也染了发,有黄有绿。
秋天例来是讲述收获的故事的,晚风凉凉地,学校正热闹非凡,这便是运动会的场景――身穿牛仔服的我们风姿飒爽,迈着整齐的步伐。
哦,还有那放飞的鸽子带着期望飞向蓝天,再来听听我们班的口号:牛仔牛仔,永不言败;飞翔飞翔,斗志昂扬!令人感慨,活力十足。
有入场式的成功,我们运动的收获在继续……冬天夕阳爬山虎褪去了衣装,光秃秃的,冬风是刺骨的冷。
放学铃声大作,同学们涌出校园。
不为别的,大家是赶在太阳落山前,追逐渐逝的光辉。
这就是我们――充满活力的少年,幸福地挤公交,厚重的衣服掩不住从骨子里透出的活力!后记不久以后,爬山虎会再次展现生机,到时不变的是校园里那群充满活力的我们,依然灿烂。
活力,就是不断的、充满力量的意味。
用文字来表达,是道不尽,写不完的。
充满活力的岁月,真好!校园故事记录充满活力的岁月步入校园,一阵幽香,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
我们于清朗的早晨诵读,在晨风中开始一天紧张的生活,这里记录着我们充满活力的岁月。
它,便是校园故事。
初三的生活是紧张而充实的,所以就要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上海中考作文《这事,真带劲》一、审题1.这事,是落在事件的叙述上。
通过完整的叙述某一件事情或者一个过程,来表达“我”的感受。
2.带劲,两个字表明作文的内容必须是积极向上的,这个题目的题眼是落在“带劲”两个字上。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带劲”的解释为:第一有力量,有生气,让人感觉舒服;第二,能够引起兴致与兴趣。
同时在现代网络用语中,“带劲”也可以理解为“给力”,意为非常爽。
也就是说,所写的文章怎么才能体现出来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是这个题目比较难的地方。
文章要能给读者以“舒适”、“给力”和“爽”的积极情感。
3.审题眼今年的作文题目中出现了逗号,不免联想到前几年同样类型的作文题。
比如2017年的《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2016年的《没想到,真没想到》,2015年的《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这些都表明上海中考语文学科对于考生审题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逗号的前后是两个不同的部分,逗号前面侧重叙事,需要考生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而逗号后面则侧重描写这是带给“我”的感受—带劲。
事件+感受”的双短语组合由两个短语构成的全命题形式是近六年出现频率较高的形式,比如: 2017年《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2016年《没想到,真没想到》2015年《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2013年《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今年的作文题仍旧延续这种双短语的形式,采用的是“事件+感受”的短语组合。
就本题目而言,题眼应当是“真”这个字,那“真”这个字具体是什么含义呢?首先,“真”字意为“真实,确实,实在,的确”,表达了一种由内而外且真诚的感叹和抒情;再者,“真”字具有对比、递进、强调和升华的作用,表现出“带劲‘这个词语的程度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这件事是具有很强感染力的。
二.立意和选材如果要做到立意和选材比较新颖和深刻的话,那就肯定是要在“带劲”两个字上下功夫。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能够符合“带劲”的标准呢?我们在上面已经提到过了“带劲”的定义。
如果作文的立意是落点在新颖,那我们的选材至关重要。
那么“带劲”的事,具体来看,可能会有哪些呢?我们可以从这几大类来看:首先最基础的是叙述有关成长类的事情。
比如在梦想的道路上,对比自己之前的状态,做出的改变,取得的成绩,给自己给家人给老师带来了惊喜,这些都是“带劲”的点;其次可以以有关自己的一件小事拔高文章的立意,将立意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结合在一起。
比如疫情期间由个别的英雄事迹,再到全员行动,这样的民族精神不断传承的过程就是一个“带劲”的过程。
或者通过身边的垃圾处理问题引出上海市最近的垃圾分类政策,表现出上海市政府垃圾分类的决心,彰显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决心和毅力,这也是一个“带劲”的点;再者,考生的作文可以和传统文化进行结合。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自己的兴趣,让自己去探究这些文化遗产的发展和演变,探究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
这一整个探究的过程就是考生精神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带劲”的过程。
同时在文章的结尾升华文章的主旨,呼吁政府、社会和个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总之,写作的选材和立意要深刻就一定要“以小见大”,通过小事展现深刻的主题。
这事,真带劲“瞧,那是海关大楼。
它始建于1893年,在1925年重建……”我的手指向海关大楼,略带笑意地向一位阿姨介绍着上海外滩的地标建筑。
虽然我的讲解十分流利,但因为紧张,我的眼神总是飘忽不定。
认真听完介绍,阿姨好心地指出了这个问题。
听罢,我心潮起伏,想起自己在前期的准备中付出了许多。
从收集资料,到编写说辞,再到熟练背诵。
每一步,我都亲历亲为,做到尽善尽美。
多少个夜晚,我劲头十足,伏在桌前准备,只为给路人呈现一个完美的解说。
是啊,我怎么能因为自己的一点不完美就轻言放弃了呢?短暂的消沉过后,我重振旗鼓,出发寻找游客,向他们介绍美丽的上海。
在往来翕忽的人流中,悠闲的步伐,胸前的相机,让我不难判断哪些是休闲观光的游客。
我信步朝一位手持相机的叔叔走去,面带微笑,向他做了自我介绍,接着便步入正题,开始履行我这个小导游的职责。
身后的黄浦江,宛若一位娴静的江南女子。
江里汽笛悠扬的船舶,星星点点,宛如少女发梢上的饰物,煞是闪烁。
一水之隔的浦江两岸,在黄浦江上倒映着自己的绰约风姿,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竞相卖弄着自己的姿色,沐浴在游客们的相机闪光灯中。
在阳光的映衬下,我激情四溢地介绍着一幢幢鳞次栉比的高楼。
叔叔斜倚在栏杆上,专注地聆听着我的讲解,时不时点头附和。
介绍完毕,叔叔笑了,他额头和嘴角两旁深深的皱纹里似乎也蓄满了笑意。
他向我竖起大拇指,夸赞我讲得好。
有了他的鼓励,我信心倍增,讲解得也越来越带劲儿。
在之后的解说中,我不再紧张,眼神坚定,手势自如,声音流畅自然而抑扬顿挫地介绍着身边的景色。
手举导游旗,身背小书包,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大胆而自信地为他们介绍外滩独有的万国建筑群。
那一刻,我的心里是骄傲的,我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终于成了一名合格的小导游,圆满完成了学校的任务。
这次课外践行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使我深深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谛。
体验了导游这个职业,我为自己能为弘扬上海的文化尽绵薄之力而感到自豪。
同时,导游是一个繁琐又细微的服务工作,需要了解的知识面很多很广,这更激励着我在今后要成为一个博古通今、学富五车的人。
有人说:你所经历的一切,皆成为了今天的你。
是啊,所有的经历都会让我们有所收获。
如今,每当我想起自己当导游的那一幕,都会在心底由衷地对自己说:“这事,真带劲!”【亮点精评】小作者善于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这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面对陌生的考场作文题目,和紧张的考试时间,最好的选择就是在审题之后从自己的经历中筛选适合文题的材料,这样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作者以极其流畅的笔触给我们讲述了自己课外实践的经历,讲述自己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小导游的过程。
在写作当中,以记叙为主体,同时穿插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整篇文章饱含情理,如“身后的黄浦江,宛若一位娴静的江南女子。
江里汽笛悠扬的船舶,星星点点,宛如少女发梢上的饰物,煞是闪烁”,以精彩的比喻描绘出了黄浦江的美景,对家乡上海的喜爱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文章的末尾,小作者表达了此次事件的感悟,总结出道理,以小见大,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这事,真带劲偌大的展厅,一幅幅精雕细刻的画作垂列两旁,缓缓穿梭在画间,细细地感受艺术品的巧夺天工,欣赏、学习、传承这些美妙的文化,这事,真带劲。
慢慢踱步进元代展厅,不禁被一幅野竹图夺去了神。
远观,泛黄的纸上,一棵竹子从石缝间探出头来,灵动且引人注目,為灰白的群石平添了许多生气。
近看,便觉竹叶错落有致,疏枝劲节,嫩叶新发,清韵可人。
众石之上,翠竹傲然挺立,宛若一个高洁傲岸的隐士。
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那真叫一个高风亮节!“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作者画此傲竹?”我喃喃自语道。
我便转向画上题字,笔锋傲然有力,笔法古秀苍劲,那力透纸背的气势与那画上的傲竹如出一辙。
“也许,这和作者傲岸孤洁的为人有关吧。
”我暗自猜想着。
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仿佛推开了艺术之门,又仿佛灵魂深处有个声音在呼唤着我,令我情不自禁地对这些古画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展厅,一探究竟。
穿过一条幽静的长廊,不觉进入了明代的展厅。
江山胜览图便映入了眼帘。
这是幅狭长的淡黄色的古画,浑身散发着古老质朴的气息,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痕迹。
层层山峦、丛丛树木如雨点般点缀在宣纸上,重山巍然而不突兀,厚重沉稳;树密而不乱,清晰可见。
我正纳闷,大好江山,竟会没有一户人家。
我带着疑问,靠近画作。
竟发现层层山峦中隐着几方梯田。
高低错落却又井然有序地镶嵌在山脚和山腰上,宛如為多情的山峦穿上了华丽的锦衣,田中遍布着密密麻麻的细点,似乎就是田里的秧苗。
田野旁还有袅袅炊烟,这不正意味着山里有人家吗?我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也更赞叹于作家的画龙点睛之笔。
我睁大了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幅画,尝试找到更多的细节与暗藏的玄机。
在寻找中我了解到古画的魅力,真带劲。
轻轻走下瓷砖铺就的台阶,便是其他艺术品的陈列厅,这里虽说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却也是琳琅满目,个个皆是古董珍藏,看的我同样劲头十足。
我最喜爱的便数那犀角杯了。
闪耀的灯光下,犀角杯散着一股耀眼的红光,像是在显露它的王者气质。
犀角杯上的花纹清晰可见,巧夺天工,有的卷如波浪,蜿蜒巧妙;有的翔如龙腾,煞是霸气。
我试想着自己举着犀角杯、霸气酌酒的样子,不禁乐呵呵地“傻”笑出声来。
展厅的古画和珍宝们虽不能言语,却用它们独特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古老艺术的魅力,每一个独具匠心的细节,和别具匠心的设计都深深吸引着我。
沉浸在古老艺术、传统文化的世界里,竟是如此带劲,令人流连。
缓缓走出展厅,已然又回到了都市的喧闹中。
再次回首那一幅幅美观精巧的艺术品,虽然我不会雕刻,亦不会作画,但欣赏、学习、传承这些文化,依旧带劲。
【亮点精评】本文的素材选择非常巧妙,由观看展览出来,引出了展览品背后的历史文化,使得文章的厚度增加了不少。
同时,还引用了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一诗,把古画中竹子的形态描摹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行文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身临其境,跟随主人公的脚步参观展览,一点也无普通游记的枯燥乏味。
另外作者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对展品的描写形象到位,赋予自己独特个性的见解,如“竹叶错落有致,疏枝劲节,嫩叶新发,清韵可人”,将一幅美轮美奂的竹画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本文结构严谨,以“带劲”为文眼,在文中反复出现,最后更以此结语,与文章开头遥相呼应,突出主题。
这事,真带劲其实,做演员不是我的梦想。
或许因为班会上我扮演的“严厉妈妈”,刷新了同学们对我演技的认知,在举办班级端午团建活动时,我被分到了话剧组。
一想到有可能会出演屈原这个民族英雄,我心里就止不住地兴奋“啊,带劲!”(开篇不赘述,简单交代“我”将有机会扮演“屈原”这一角色,想想就“带劲儿”,开篇即明志,干净利落。
)“哎,我想演屈原!”“你就把屈原这个角色给我当吧!”我们组长旁边围满了人,竞争“对手”还挺多。
看着组长旁边一群“虎背熊腰”的男生,硬抢来的几率几又再现了一个机灵聪明的“我”的形象,篇末不忘点题,结构紧凑。
)“好演员从好剧本开始”,我坐在凳子上,反复推敲,独自念白又结合历史材料,一中午终于改出了一部人物形象鲜明、故事内容流畅的剧本。
利用大课间硬拉着所有演员排练。
不知道啥时,我竟当起了“导演”,指导他们的动作和语气。
到我的词了,我深吸了口气,铿锵有力地诵出我心中的最佳台词。
到高潮部分,屈原被贬,练到“举世皆浊我独清”,我却如何也读不出心中的感觉。
深仇大恨?不是。
悲愤无奈?也不对••••••到表演那天,台上,我把辫子梳高挽好,戴好用纸杯自制的“发冠”,手心却早已出满了汗,我不由得握紧,怎么办?最后的高潮,能不能把握好?(上台前的紧张心理,为下文写“我”演出成功巧设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