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概论上

戏剧艺术概论上
戏剧艺术概论上

戏剧艺术概论

(上编:戏剧史概述)

第一章戏剧的起源

第一节西方戏剧的起源

一、西方戏剧的起源

戏剧的雏形是两个,

一个是原始的舞蹈,

一个是原始的宗教。

戏剧的起源不在四大文明古国,

而在古希腊。

请记住这样几个关键的概念:

酒神节、酒神颂或山羊之歌

阿瑞翁是祭祀、合唱队指挥,同时扮演的酒神

第一个非神职人员的专业演员——忒斯庇斯

戏剧三要素:扮演角色的演员、观众、舞台

因此说,希腊悲剧是最早的成熟的戏剧。

二、西方戏剧的过程

1、忒斯庇斯

——作为第一个专职演员,用与50人的合唱

队对唱的形式讲述故事。

2、埃斯库罗斯

——设定了两个演员,使故事情节更丰富,

矛盾冲突更加突出。

3、索福克勒斯

——将演员增加到了3个,情节更加复杂,同

时淡化了合唱队“交待故事”的作用。

4、欧里庇得斯

——增加了“开场白”来交待故事梗概,使合

唱队可有可无,直至解散,戏剧开始分幕。

第二节中国戏剧的起源

第三节总结(见书)

第二章世界戏剧发展的三大分支

第一节广义的古典主义

一、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三大悲剧诗人

1、埃斯库罗斯的《Oristia》

特点(1)以写神的悲剧为主;

(2)情节简单;

(3)人物性格单一

2、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特点(1)从写神转到写人

(2)情节复杂紧张

(3)表现了完美的英雄人物无法抗拒命运的悲剧3、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

特点:

(1)注重心理的描写

(2)由完美的理想人物转到了有缺陷的现实人物

(3)由英雄悲剧转写道家庭悲剧

二、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的莫里哀

三、近代欧美现实主义戏剧

1、形式上“第四堵墙”的观念

2、重要剧作家

(1)现代戏剧的奠基人易卜生和他的《玩偶之家》

(2)易卜生的风格特点p21

(3)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

(4)《推销员之死》的意义p26

(5)契珂夫和肖伯纳

第二节反古典主义戏剧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的莎士比亚

1、莎士比亚作品

2、莎士比亚的剧作特点

(1)取材

(2)人性

(3)冲突

(4)语言p32-33

二、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雨果

1、雨果的《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

冉阿让马德兰芳汀柯赛特

马利尤斯父亲外祖父

警长沙威流氓无产者德纳第埃

2、雨果作品的特点(见书P36)

三、现代主义的戏剧(20世纪初)

(一)现代主义的特点

1、加入了哲学元素

2、以简化的、变形的手法来表现

3、不再注重故事连贯和是否合理,而着重表现内心世界(二)流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荒诞派

代表作是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第三节东方戏剧(印度梵文剧日本戏剧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的起源远远晚于任何艺术文学样式,到12世纪才开始的,这与元代的科举制度有关

四个时期:宋元、元代、明清、清后叶京剧(P51)

一、宋元时期的“荆、刘、拜、杀”和《琵琶记》

二、黄金时代的元杂剧

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

王实甫的《西厢记》;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三、明清传奇

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

孔尚任的《桃花扇》

四、清代后叶的京剧

(一)京剧的产生过程

京剧是由安徽的徽剧、陕西的秦腔,湖北的汉调组成。先后经历了两次变革,第一次是将徽剧和秦腔合流,第二次是将徽剧与汉调合流。徽剧的基本唱腔是“二簧”,秦腔和汉调的基本唱腔是“西皮”,所以京剧最早不叫京剧而叫“皮黄腔”,是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清代道光年间,皮黄戏进京拜寿,被广泛认可。后来皮黄戏到上海演出,上海人觉得这个戏种来自京城,于是叫“京调”,后正式改称“京剧”。也就是说“京剧”这个词儿是上海人给定名的。在近百年的演化中,京剧集中了中国戏剧的全部特点,故称“国剧”。

(二)京剧给中国戏剧带来的转折

1、以演员为中心、而不是以编剧、导演为中心的体制

(1)表演艺术与剧本文学极度不平衡

(2)使中国戏剧既流派纷呈又没有固定形式

(3)形成了过于注重唱腔的特殊局面

2、宫廷化、典雅化,追求形式美,远离生活

4、(三)京剧的辉煌时期(清末、民国、49年前后)

(四)中国戏曲的特点:

1、写意性(也叫虚拟性)

2、程式化

3、综合性

第四节三大分支的特征比较

一、什么叫再现艺术?什么叫表现艺术?

1、所谓的再现艺术,是指艺术作品再次呈现客观生活的原貌,而其艺术理念隐含在艺术作品之中(比如电视剧,西方古典戏剧)

2、所谓“表现艺术”,是指艺术作品不以客观生活的原貌为仿照对象,而是直接表现艺术作品的审美理念(比如舞蹈,西方现代戏剧)

二、三大分支的特征比较

1、创作思想上:

古典主义侧重再现生活,使舞台形象尽可能的合情合理;而返古典主义侧重表现主义,注重人物的情绪和情感;中国戏曲是两者的结合,在人物形象上是表现主义的,在伦理道德

上是再现主义的。

2、情节结构上:

古典主义集中于高度浓缩的情节结构,而反古典主义是惯用的是自由开放、时空错位的情节,中国戏曲时空错位很少,注重“有头有尾”的线性叙事结构。

3、艺术表现

古典主义的语言运用注重可理解性;反古典主义注重暗示性和朦胧性,意味深长;中国戏曲则采取载歌载舞、注重外在技艺和形式美的场面,人物语言属于“歌剧性”语言。

(在语言上中国戏曲更等同于西方的歌剧)

第三章中国现代戏剧

第一节中国现代戏剧的产生与发展

一、产生

1、几个常识:

(1)产生地点:上海与天津

(2)参与人物:高校的学生(李叔同、周恩来、曹禺)

(3)中国第一个话剧剧社叫“春柳社”诞生于上海,组织者是李叔同。

(4)1907年在东京李叔同组织演出了《茶花女》片断,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正式开端2、简要过程

早期的话剧也叫做“新剧”或者“文明戏”,一方面仿效西方话剧的艺术样式,比如以“说话”而不是以“唱腔”为主,不穿戏装;另一方面又尽量保持着中国传统戏曲的风格,比如走台步等等,所以是一个古怪的“大杂烩”。但是在内容上,新剧是为政治斗争和当时的革命形势服务的,这样早期的新剧或者说文明戏是政治的附庸。这一特点决定了早期的话剧不可能是纯粹的艺术。此后,又很快堕落为为商业的附庸,最后走向低级趣味,直至走向灭亡二、洗礼与成熟

中国话剧的洗礼与成熟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

1、表现特征:

(1)对早期的话剧彻底的否定

(2)从内容到形式接受了易卜生的风格

(3)建立起以导演为中心的话剧体制

(4)实行了男女同台演出的写实主义表演

2、两个黄金时代

(1)抗战前后

曹禺的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

夏衍的《上海屋檐下》

郭沫若的《屈原》和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

(2)1977年以后

上海的《于无声处》、天津的《救救她》

辽宁的《报春花》、北京的《天下第一楼》等等

21世纪以后北京的“小众话剧”《我爱桃花》

第二节中国话剧传统

一、现实主义的传统(人物、环境、内心)

1、关注人物:

中国话剧的中心是人物,关注现实人物、关注焦点人物、关注下层的小人物,这一特点既不

同于古希腊的关注神和关注英雄,也不同于传统戏剧的关注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典型的是《雷雨》和《上海屋檐下》。

2、关注环境:

中国话剧中的人物不是孤立的抽象的人物,这也不等同于古希腊和传统戏剧,而是把人物放在了典型的环境、典型的情境之中,再现这个环境和这个情境下的人物性格、内心冲突,比如《上海屋檐下》

3、关注内心:

在关注人物命运、再现环境的同时,中国话剧尽最大可能,以外部动作的形式、和内在独白的形式,展现人物内心的冲突,比如繁漪的动作、表情,匡复的内心。

二、浪漫主义传统(代表作是《原野》和《屈原》)

1、人物带有传奇色彩

2、环境具有象征意义

3、内心冲突以主观抒情的方式表达出来

中国话剧的里程碑——《雷雨》

周朴园鲁侍萍周萍(30岁)鲁大海(20岁)

四凤(18岁)

繁漪(36岁)周冲(16岁)

旁观者——鲁贵

浪漫主义作品——《原野》

焦阎王焦老太太焦大兴孩子

仇虎花金子

剧本描写了被捕入狱8年的匡复被释放了。他到好友林志成家来探询自己妻子彩玉和女儿葆真的下落,却得知妻子已与志成同居,因为他们早就听说匡复已死,于是三个人都陷入难以解脱的内心矛盾和痛苦之中。彩玉想和匡复追寻过去的幸福,但林志成负疚欲走时,两人8年患难与共之情,又突然迸发,难以分手。匡复理解、原谅了他们,在孩子们向上精神的启发下,克服了自己一时的软弱与伤感,留言出走。全剧除了这条主要情节线而外,还有几组人物:失业的大学生,被迫出卖自己的女人,勉强糊口的小学教员,儿子战死的老报贩,这些人都拥挤在一个“屋檐下”,合奏着“小人物”的生活交响曲。

开卷问题

一、名词解释

三一律:

一昼夜、一空间、一主题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空间、故事情节要保持高度一致。

第四堵墙:

指对于演员角色来说,面对观众的那堵墙,观众可以通过这堵墙看到角色,角色而不能通过这堵墙看到观众,保证角色的真实性。

斯式体系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

总体特征是,由内心的情感体验引发外部的形体动作,内外有机结合,达到“我就是”的艺术效果

布氏体系

2、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

主张以理性思考来处理演员与角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使演员与观众清醒意识到“这是演戏”,来完成对故事的理性思考

二、简答题

1、宫廷化是京剧的一个特点,请你从四个方面说明这个特点

在内容上,京剧剧本的内容大多以表现古代历史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生活为主,远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在历史上,京剧的诞生是由四大徽班晋京,受到清朝皇室的支持,得以发展的。

在扮相上,京剧的服饰华美,舞台上的粉饰尽显华贵,一派宫廷典雅华美的气魄。

在风格上,京剧形成之出就进了宫廷所以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同时也相应地减弱民间乡土气息,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

2、歌唱演员可以手拿话筒演出,但是戏剧戏曲演员绝对不可以手拿话筒,请解释这个是为什么?

歌唱演员可以手拿话筒演出,是因为歌唱演员没有在扮演角色,而话筒的作用是传声、传音。戏剧戏曲演员是扮演角色、创作角色的演员,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演员本人,一个是角色,这是戏剧演出与其他演出决然不同的地方。并且戏剧是动作演出,演员手拿话筒表现不出来戏剧戏曲的大量动作语言,并且会破坏戏剧的假定性、戏剧情境。

3、中国戏曲界有一句行话,叫“宁穿破,不穿错”,请解释这是为什么。

“宁穿破,不穿错”的意思是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所穿的戏装(包括戏装的形制、色彩、图案、质料)要遵守一定的规范性,以与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职业等方面的规定性相符合,而不能单纯的着眼于戏装本身的新鲜华丽,以致对人物的形象有所歪曲和破坏。

中国戏曲的特点之一是程式化,演员的服装如果不符合演员本身的身份和性格,就会破坏戏曲的程式化,似的戏剧不伦不类。

4、从广义上说,中国的京剧属于歌剧范畴,请解释这是为什么。

5、在中国戏曲界,无论京剧还是地方戏,都有男扮女或者女扮男的情况,而话剧、影视剧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这种情况,为什么?

中国戏曲特点之一是写意性,经由节奏、韵律、姿态对生活动作进行加工、抽象、美化之后,再用它来表现生活,它的表现生活就不是写实性而是写意性戏剧追求意,而是不实。人物的化妆、服饰、动作都是写意的。化妆主要体现在脸谱:是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所以会出现男扮女、或者女扮男的情况。

而话剧、影视剧是以写实为主,戏剧的审美特征基于艺术的现场的假定性,艺术的假定性是指,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达到了艺术中的“情理真实”的标准,所以话剧、影视剧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这种情况。

6、以香莲案为例,谈谈你对梅兰芳体系的理解

梅兰芳体系是指,内在情感是体验的真实的,而外在动作是间离的唯美的,从总体看趋向于布莱希特。

内在情感是体验的真实的,香莲案中,包拯为了伸张正义决定对陈世美先斩后奏时,秦香莲说,我不告了宁可自家受委屈,不愿百姓失好官和韩琪不肯滥杀无辜和不能背信弃义的只好

自杀的情节表现中,观众可以直接感受到演员的情感。

而外在的动作是间离的唯美的,在香莲案中的表现则是演员的无实物表演,京剧重在写意不在写实,重在唯美。

7、请以举例的方式,论述京剧与地方戏的差异。

从风格上看,京剧的风格格调高雅,造型华美高贵,大气而远离生活,地方戏多有地方特色风情,更贴近百姓生活,因此格调多活泼。例如京剧《香莲传》中皇室的造型华美精致,节奏缓慢、场面大气,风格典雅。而评剧《花为媒》中,节奏轻快活泼,台词幽默风趣,服装贴近生活质朴。

从主题上看,京剧大多描写古代王侯将相的历史故事,主题总体上是惩恶扬善,宣扬正义。而地方戏大多取材于民间生活,人物传奇,主题上大多是爱恨情仇,贴近生活。如京剧《霸王别姬》则讲述的是项羽被十面埋伏,又听得四面楚歌,在营中与虞姬饮酒作别。虞姬自刎,项羽杀出重围迷路,来到乌江后自杀,而黄梅戏《天仙配》是古代汉族神话爱情故事,讲述的是七仙女爱上凡人董永与其结为夫妻被玉皇大帝发现,不得不与董永告别的故事。

从节奏上看,京剧的节奏缓慢、唱腔委婉,动作缓慢,讲究整体美感,因而拥有华美而缓慢的宫廷风格。地方戏唱腔通俗,有地方特色,故事节奏较快且流畅。《香莲案》和《花为媒》从唱腔上看,京剧的念白分为京白和韵白。在京剧中,唱腔中念白更具有艺术性,多用于抒情。而地方戏的念白方式多是方言和韵白、叙事性强。从《香莲案》和越剧《红楼梦》王熙凤

8、我爱桃花属于不属于三一律。

三一律是指一昼夜、一空间、一主题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空间、故事情节要保持高度一致。

是三一律:我爱桃花是戏中戏的一个结构,讲述的是三个演员在排演一个古代的情感故事,话剧发生时间是在一次彩排,地点是舞台,主题是婚外恋。

不是三一律:我爱桃花讲是戏中戏的结构讲述了两个年代的故事,虽然都是反映的婚外恋,但是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在时间上是不一致的。一个是发生在张婴家一个是排练厅,在舞台上是不一致的,所以不是三一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