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之生活素材的插入
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

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
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
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事实与化学教学相联系,将生活中对未知事物的求知兴趣融于教学。
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的掌握化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稳固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将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
比方,在初中化学第一节绪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身边与化学有密切联系的实例:铁锅为什么会生锈?高温的油锅未点燃为什么能着火,怎样扑灭?氢气球能飞上天而普通的气球不能飞上天等等。
在学习保护水资源一课时,可以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为什么化肥厂附近的小河上藻类植物疯狂生长?污水怎样处理,废渣如何利用?又如用食用松花蛋时为什么要沾食醋?蚊虫叮咬后用肥皂水涂抹可以减轻痒痛来引入酸碱中和反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来导入课堂教学,既简洁又真实,自然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生活化课堂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设计,它是以教材和学案内容为出发点,教师个人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和加工,教师应该深入思考教学设计中生活化知识与教学内容结合的切入点。
新颖的生活化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利用生活中课程资源 优化化学教学

[ 师] 今世缘 ” 老 将“ 白酒倒入玻璃杯 中。 你们 当中谁
有手帕?
化学 实验是化学 的魅力所在 。 如果将实验与生活 紧
密结合 起来 , 能发挥实验 的作用 , 更 体现实 验的魅力 。如 《 用广 泛 的酸 、 、 》 应 碱 盐 的复习课 , 采用 了生 活化 实 我
料 的封 口。 问 :1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 2 猜想这些 提 () ()
气泡是什么气体?() 3 怎样验证你 的猜想? 利用学生熟悉
的可 乐 、 雪碧 等身边 物质 创设情 景 , 拉近 化学与 生活 的
距离 , 聚拢 了学生 的注意力 . 激发 了学生 参与 问题 探究 的积极性 。如《 溶液 的酸碱性》 教学 中 , 上课 时拿 出一袋
吗?
[ 老师 ] 首先 Βιβλιοθήκη 大家把矿泉水倒在玻璃杯里 。 请
f 学生 ] 往玻璃杯 中倒水 。 f 老师 ] 让我们举杯共庆 !每位同学找五位朋友 , 混
白酒和手 帕都是生 活物 品 。 它们做魔 术 . 用 学生 自 然的进入 了实验 的情 景 。能充分调动他们学 习 的兴趣 . 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思维 能力
关键词 : 课程资源 ; 情景 ; 实验
文 章 编 号 :0 8 0 4 (0 0 1 - 0 4 0 10 — 5 6 2 1 ) 10 1— 2 di1. 6  ̄.s. 0 - 5 6 0 01 . 7 o:03 9 i n1 8 0 4 . 1 . 0 9 s 0 2 10 中 图分 类 号 :6 24 G 3 .1 文 献 标 识 码 : B
1 化 学 实验 生 活化 .
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如果化学实验像魔术一样 , 、 精彩 神 秘、 刺激 , 那么 , 学生学 习化学 的动力就 是 自发的 . 不可
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素材的来源

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素材的来源1从化学实验中发掘创设教学情境素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傅鹰先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提出“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特征也是贯穿于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
化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总是离不开实践,化学实验则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进行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也即是化学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根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运用一定的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和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实验事实,达到化学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事实,对于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掌握科学方法,发展能力素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
2从化学历史中寻找创设教学情境的素材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贯穿化学史,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揭示出人类在认识自然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学生可从中学到发展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例如:在讲授“催化剂”时,教师可以扼要地叙述一个化学史上的故事:“当时,德国化学家哈伯发现了合成氨的催化剂,合成氨得以大规模地在工业中生产,有了氨就有了硝酸,有了硝酸就可以大规模地生产战争必不可少的烈性炸药,德国军火就有了保证,于是促使德皇威廉下了开战的决心。
”娓娓动听的故事,学生听得入神,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可趁机重申刚才的疑问:“催化剂能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由于急切地想知道其缘由,学生就会利用刚才的故事情境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自己的意义建构,通过思考,最终得出“催化剂对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这一结论。
与生活贴近的初中化学教案

与生活贴近的初中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2.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
2. 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离子和分子的转化。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玻璃试管、烧杯、滴管等。
2.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等。
3.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步骤:一、导入1. 引入化学反应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2.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操作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化学反应过程。
2.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化学反应的特点。
三、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常见化学现象,并解释其成因。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对生活的影响。
四、课堂作业1. 让学生编写一篇关于化学反应的小论文,包括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 布置查阅相关化学知识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和课外学习,提高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与改进:1.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增加更多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实验和案例。
2. 创设更多互动性强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延伸:1. 开展化学实验比赛,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 组织参观化学实验室,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
以上为初中化学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化学与生活教案PPT怎么写

初中化学化学与生活教案PPT怎么写
一、导入
1. 主题介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2. 问题提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化学反应?
二、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1. 举例说明:肥皂的作用和原理
- 介绍肥皂的组成和制作过程
- 演示肥皂清洁油污的实验
2. 举例说明:香蕉变黑的原因
- 介绍氧化反应的原理
- 展示香蕉与空气接触后变黑的实验
三、化学反应的应用
1. 举例说明:消化系统中的化学反应
- 介绍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探讨消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2. 举例说明:家庭常见的化学反应
- 介绍家庭清洁用品的成分和作用
- 展示家庭清洁中的化学反应实验
四、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1. 总结归纳: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 总结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 强调化学知识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 启发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化学知识?
- 提出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应用
- 鼓励学生探索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更广阔应用领域
以上是初中化学化学与生活教案PPT的写作范本,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

-070-2019年第25期︵总第173期︶教学案例JIAOXUE ANLI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相互之间达成了共识。
4.实物情境“实物情境”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实物、模型、标本或通过实验、参观等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
其优点是形象直观,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情境让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这在计算机硬件学习中更能体现出来。
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时,笔者充分利用了“实物情境”。
首先笔者事先准备好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通过演示教学讲述各部件的型号、品牌、功能、技术指标与参数、安装技术和注意事项等,之后将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组装。
在组装的同时,笔者引导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在最后要求各小组根据不同的需要,写出组装一台计算机的配置清单,并由小组代表讲述此清单的优点与作用。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到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也更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增加了学习兴趣。
二、情境教学的思考情境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让教学变得多样化。
经过几年的情境教学实践,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在情境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境创设应以教材为基础,精心选材。
教师要根据教材和教学的需要创设情境,本学科的特色要体现出来、重点要突出、结构要合理。
从实质上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增加课堂气氛,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达到教与学的融合,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第二,情境创设要从实际出发,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让学生感觉到情境中所涉及的内容就是身边所遇到的日常问题。
情境创设要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做、有所得。
第三,情境创设的目的要明确,针对性要强。
情境的创设应以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为目的,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采用合理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创设。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基础发现问题的所在,明白本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情景素材的创设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情景素材的创设作者:刘振中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年第20期情景素材是优化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催化剂”。
《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教材在各级主题单元均配备了适量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力争依托情景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切合实际的场景。
但教材中的素材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更多教材之外的素材还有待深入挖掘。
如何把情景素材与化学教学有效结合,是教师着重探究的问题。
一、情景素材创设的有效途径1.从生活实例中提取情景素材化学是一门起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学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作为突破口,善于从丰富的生活实例中提取学习素材,创设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两相融通的教学情景。
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景,运用生活体验创设实验情景,利用生活知识点缀课堂教学,布置趣味作业,凸显化学知识的实用性。
增强化学教学生活化和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教学实效性。
2.从化学实验中挖掘情景素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多角度地从实验教学中挖掘情景素材,使学生在实验情景中了解知识,加深理解,生成正确的认识。
巧设有效问题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思考。
以实验改进或对比加强实验的宽度和深度。
创设更多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魅力。
从“异常”实验中挖掘情景素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从实验废弃物中挖掘情景素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开发课外实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提高知识梯度。
3.从化学史料中找取情景素材化学史料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教育素材,教师要从典型的史料中找取情景素材,增强学生对化学的亲切感。
以史为线,适时穿插一些与化学知识相关的趣闻轶事,引导学生追寻化学发展的历程。
以史为鉴,恰到好处的把一些化学家的质疑、求变和科学思维方法同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相结合,提高科学素养。
以史为镜,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创新精神,以确立科学正确的社会评价,体现化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化学教学情境素材的选取与使用

教7论坛2021年第4期(总第540期)L教学参考Z H O N(;\l E H l'W l F. IIAOXl E ( AN KA O J化学教学情境素材的选取与使用黄开地(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福建仙游351200)文章编号:1002-2201 (2021) 04>00034)2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髙中化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结 合化学的学科特点,选取真实有意义的生活素材,不断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这既有 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需要,但是从目前教学实际情况看,还存在诸多不足,如满 堂灌、一言堂、视频代替实验等问题。
为此,本文是对基 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情境素材的选取与使用进 行了研究,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_、化学情境素材的选取与使用概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开展实际教学时,通常 会事先利用大自然的资源来选取教学素材,通过对自然 素材的整理和选用来构建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并将其 应用到学生的教育教学和导课中,实现了有情意的教 学,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
可见,精准选取有意义的 教学情境素材融人教学过程是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重 要环节。
高中化学素材,实质就是利用化学知识,将其 中的各种元素组合到一起,合成为教学材料,在情境素 材的选取上,对高中化学知识以及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件 材料进行整理编辑,通过不同方法构建教学氛围,促使 学生从思想和情感上产生变化,使得化学教育意义最 大化[1]0二、化学情境素材的选取原则1.有效性原则化学情境素材选取的有效性原则就是在素材选取 与使用上要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契合,能够有针对性地 运用到化学实际教学中。
素材的整理和使用不仅要与 化学教学内容、知识相关,还需体现出核心素养的教育 价值,以此来实现情境教学的价值。
通过情感与知识相 互融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之生活素材的插入
化学是一门跟社会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生活就是课题资源,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
将生活世界的相关信息纳入课堂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提高,互动水平会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增强。
充分挖掘与化学教学有关的生活素材,在化学教学中加以渗透,是落实sts 教育理念,提高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和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生活素材跟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很多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让学生先对面临的生活情景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而愿意学习和探究。
例如从《新闻联播》对“天宫一号”系列报道中,通过收集资料,对“天宫一号”外壳的材料,外层的火箭涂料,燃烧剂,氧化剂等的了解,以及在电视节目《我爱发明》中龙泉宝剑为什么能削铁如泥引入了《金属材料》的教学。
在《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中,从全民关注的奥运火炬的传递,引入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从工厂火灾、灭火场面的视屏中,了解灭火的原理。
再如由席慕容的诗:“他们说在水中放入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出所有的渣滓;那么如果,在我们心中放进一首诗,是不是可以沉淀出所有的昨日。
”从诗中的明矾自然而然的引入《水的净化》,也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气息。
适当的生活素材的插入,通过多方位的感官冲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让学生学会用化学的眼光看待生活。
一开始学习化学很多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化学离生活太远了。
就像有个学生在评价初中老师时,用“太深奥”来评价化学老师。
也有学生直接对我说,我觉得化学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学习化学有什么用呢?“生活中不缺乏化学,缺乏的是发现化学的眼睛”。
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都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特别是有关物质及其化学变化的问题。
例如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引起的;室内发生火灾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离现场,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温度高而上升;每天吃的油条是在生面中加入食碱和明矾,在油锅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使油条胀大;灯泡中往往会放入少量的红磷,是为了除去灯泡内的氧气,使灯泡更耐用;刚建好的房子墙壁上经常有水渗出,是因为墙面上的石灰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等等。
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生活中的背景素材,让化学知识不再孤立、不再枯燥,这样学生才会形成科学的生活观,以后学生在生活中再遇到陌生的现象和问题时,就会从化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解释,进而形成科学的理解。
三、应用知识,关注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渗透到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等无一不紧密联系。
在化学学习中选择生活中熟悉的素材,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活用知识,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学习才会更有动力。
比如冰箱异味怎样
除去?喝矿泉水还是蒸馏水对人体有利?每天的营养食物应该怎
样搭配?在学到常见的盐时,要让学生知道常见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它也可用于治疗人体胃酸过多,吃腌菜太酸可加小苏打降低酸性;蚊虫叮咬,在痛痒处涂上小苏打,痛痒顿减;油炸食物时,在挂浆淀粉里加小苏打,炸出的食物更加酥脆可口和食盐的妙用等内容,使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
还可通过对食品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以及日本的核泄漏事件、莱茵河的污染等背景素材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并充分认识到治理三废、防止污染、保护环境、“拯救地球”是当今一件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在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正、负面效应,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增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在化学教学中插入生活素材,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相关的生活素材该如何选择呢?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
一、化学角度。
生活素材要与化学教学紧密结合,要能有助于达成化学教学目标,如素材背景中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等,是可以从化学角度再来解读的,与化学学科密切相关,如“苹果汁变色”的实验:
[实验用品]:青苹果、维生素c药片、榨汁机、无色玻璃杯等;[实验过程]:用榨汁机把青苹果榨成汁,果汁短时间显浅绿色,放置几分中时间,苹果汁很快变成的黄色就较深颜色,加入维生素c药片粉末,搅拌溶解,苹果汁很快由黄色变浅或变为原状。
[教学用途]:该实验内含的化学知识包含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即苹果汁中的fe2+被氧化剂(氧气)氧化为fe3+,fe3+被还原剂(维生素c)还原成fe2+;该实验既可以适合于铁内容的教学,也可以适合于氧化还原知识教学。
二、学生角度。
素材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要有驱动性,即生活素材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迷惑性,学生来讲最好是既熟悉又陌生,便于驱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学习。
如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时常听到一些人受骗上当的事件,对于一些利用化学实验现象、化学知识的骗术我们如何去识别呢?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待这些不良行为,去揭示他们的骗术呢?社会现象的生活化实验设计学生提供了这种情景再现的可能。
例:“神奇的药品”
[设计背景]:源于生活中的欺骗现象——不法分子声称他们新开发的“神奇的药品”具有排毒作用。
[实验用品]:方便面、碘酒、维生素c。
[实验过程]:把小块方便面放入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热水,然后滴加碘酒,方便面会很快变成蓝黑色,然后加入维生素c药片粉末并振荡,方便面在半分钟后恢复为原来的颜色,烧杯中的碘酒也变澄清了。
[教学用途]:该实验承载的化学知识是碘遇淀粉变蓝色的性质、碘的氧化性和维生素c的还原性。
它可以适合于淀粉教学,也适合于氧化还原的教学,同时从维生素c角度出发,还能发现一种定量
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从褪色现象思考,可以反常规地把淀粉作为指示剂,对指示剂的作用可以有较全面的认识。
这样的实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更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教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
所谓学习,就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离开了生活,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作为化学教师就应当善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这些生活素材,为学生创造相关主题的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要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寻求教学素材,形成由单一的书本学习延伸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就一定要关注生活。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安新区党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