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宁城县自然概况
赤峰宁城旅游景点攻略

赤峰宁城旅游景点攻略你对赤峰宁城旅游景点了解有多少呢?有哪些必去的景点呢,下面一起跟小编我一去看看吧!宁城县简介宁城县位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市最南部,地处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
在内蒙古,宁城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也是革命老区,它的自然特点和基本县情有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化优势三个方面的长处。
夏商以来,先后有匈奴、鲜卑、女真、蒙古、汉等诸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和契丹文化发祥地之一,史称“紫蒙之野”,为辽代五都之一——中京所在地。
自清至民国末年,宁城地区蒙制属卓索图盟,汉制属热河省,长期实行蒙汉分治。
1933年建宁城县,宁城县位于赤峰市西南部,北连喀喇沁旗,东与辽宁省建平县,凌源县为邻,西南两面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平泉县接壤。
宁城县以种植业经济为主,主要作物有谷子、玉米、高粱、甜菜、向日葵、薯类,是自治区商品粮和甜菜生产基地。
工业以食品,机械,建材化工等行业为主,著名的“宁城老窖”白酒便酿造于此,1998年,宁城集团宁城老窖股票发行,为公司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宁城县地上、地下资源较为丰富。
不仅有原始植被,还有许多珍贵的药用植物和野生动物,地下热水含有钾、钙、钠、镁等多种矿物质,对多种疾病有明显疗效,全县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较多,著名的热水温泉,迷人的打虎石水库库区,秀丽的福峰山,浩翰的黑里河林海,是旅游的绝佳去处;著名的现代黑城遗址,辽上京遗址;雄伟的辽大明塔,古色古香的民俗风情和辽文化吸引着各地的专家与游客。
不愧为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疗养渡假,狩猎探险,文化考古为一体的综合游览区。
赤峰宁城必游景点TOP6大明塔大明塔在内蒙古宁城县辽中京城遗址内。
塔筑于高约6米的夯土台基上,八角十三层砖砌密檐式,高为74米。
塔座为须弥座,上部砌出仰莲瓣,经改筑,成为每边宽14米、高17米的直壁。
塔身第一层每面嵌镶浮雕造像,正中镶成起券佛龛,龛内莲座上趺坐佛像,姿势各不相同,佛像两侧为菩萨、力土像,塑像之上砌出华盖,两侧上方各有飞天一对。
赤峰宁城旅游景点

赤峰宁城旅游景点
赤峰宁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县级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游的景点:
1. 赤峰宁城天鹅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天鹅栖息地之一,每年冬季都会有数万只天鹅飞来栖息。
游客可以在湖边观赏到美丽的天鹅,还可以乘坐游船欣赏湖景。
2. 宁城古城:这座城池始建于明朝,历经多次修缮,现在保存完好。
游客可以在城内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还能够观赏到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
3. 小兴安岭雪乡:这是一个冬季的瑰丽景象,覆盖着厚厚的雪层,呈现出银装素裹的美景。
游客可以进行滑雪、雪地越野等体验,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
4. 赤峰宁城草原:这里是一个极具草原特色的旅游景点,沿途可以欣赏到大片的牧场和奔跑的牛羊。
游客还可以在这里进行狩猎体验、草原露营等活动。
5. 天然温泉:宁城市区内有多个天然温泉,水质清澈,温度适宜,可以让游客享受到舒适的温泉浸泡体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历史文化,赤峰宁城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值得游客前来探访。
- 1 -。
宁城气象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宁城位于我国北方,地处内蒙古东部,是一个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近年来,随着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宁城气象观测数据日益丰富,为气象预报、气候变化研究、农业气象服务等领域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宁城气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揭示其变化规律,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数据中心,包括宁城气象站1961年至2020年的月、季、年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气温、降水、蒸发、日照等要素。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
(2)数据转换:将气温、降水等要素转换为无量纲数据,便于分析。
(3)数据插补: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
三、气温分析1. 气温变化趋势从1961年至2020年,宁城气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中,1961-1970年气温变化较为平稳,1971-1980年气温逐渐上升,1981-1990年气温上升速度加快,1991-2000年气温持续上升,2001-2020年气温上升速度进一步加快。
2. 气温季节变化宁城气温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6-8月)平均气温为23.6℃,冬季(12-2月)平均气温为-12.4℃。
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气温适中,分别为8.5℃和9.2℃。
3. 气温日变化宁城气温日变化较大,白天气温较高,夜间气温较低。
白天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左右,夜间最低气温出现在凌晨2:00左右。
四、降水分析1. 降水变化趋势从1961年至2020年,宁城降水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其中,1961-1970年降水量波动较大,1971-1980年降水量逐渐增加,1981-1990年降水量波动上升,1991-2000年降水量持续增加,2001-2020年降水量波动上升。
2. 降水季节变化宁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
夏季(6-8月)降水量为365.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6.5%。
赤峰市自然概况

赤峰市自然概况赤峰市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西南段与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与通辽市毗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交界,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
地理坐标为北纬41°17′~45°24′,东经116°21′~120°58′之间。
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457.5公里。
2005年总人口439.30万人。
有蒙、汉、回、满等30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16.4%。
市人民政府驻红山区,邮编:024000。
代码:150400。
区号:0476。
拼音:Chifeng Shi。
【行政区划】赤峰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7个旗。
即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宁城县、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氏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
【历史沿革】赤峰市古称松州,谓之“平地松林”、“千里松林”。
清朝起称昭乌达盟(蒙语百柳的意思)。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设赤峰县,得名于市东北的褐色孤峰,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赤峰”。
1953年4月,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改称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受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领导。
1954年5月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昭乌达盟公署改称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政府设在巴林左翼旗林东镇。
1954年12月,热河省建制撤销、将赤峰县、乌丹县、宁城县、喀喇沁旗、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敖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
1958年设赤峰市。
1958年9月末,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共建立人民公社257个,年底并为168个。
1962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赤峰县建制,从原赤峰市划给赤峰县19个公社,并将翁牛特旗的官地、岗子、大碾子3个公社划归赤峰县,全县共22个人民公社;赤峰市所属乌敦套海划归翁牛特旗。
1969年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昭乌达盟建制,设立赤峰市(地级),实行市管县体制。
赤峰市自然概况

高平原地貌:西部高平原地质构造属于锡林郭勒凹陷带,主要由中生代和第三纪沉积岩、玄武岩组成。其地表为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海拔1200~1400米。
熔岩台地:克什克腾旗与郊区交会处,分布有中生代新老熔岩台地,由第三纪后火山喷发形成。台地以火成岩、玄武岩为主,海拔1000-1800米。特征是以火山锥丛为中心的放射状沟谷,地表为第四纪黄土。
低山丘陵:翁牛特旗南部、郊区喀喇沁旗东部、元宝山区、宁城县敖汉旗大部,为中生带陆相地层,特征是山势低缓、起伏绵延,立体冲沟密布。
赤峰市自然概况
———————————————————————————————— 作者:
———————————————————————————————— 日期:
赤峰市自然概况
赤峰市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西南段与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与通辽市毗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交界,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地理坐标为北纬41°17′~45°24′,东经116°21′~120°58′之间。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457.5公里。2005年总人口439.30万人。有蒙、汉、回、满等30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16.4%。
市人民政府驻红山区,邮编:024000。代码:150400。区号:0476。拼音:Chifeng Shi。
【行政区划】赤峰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7个旗。即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宁城县、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氏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
赤峰市宁城县自然概况

赤峰市宁城县自然概况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南部,地处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东与辽宁省建平县、凌源市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北与赤峰市喀喇沁旗相连。
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县有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壮、藏、锡伯、苗、彝等12个民族。
至2005年底,全县总人口592939人。
人口多分布在中东部,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8人。
总人口中,蒙古族人口68833人,占11.6%;汉族人口515908人,占87.0%;其他少数民族人口8198人,占1.4%;全年出生人口6043人,出生率为10.1‰;全年死亡人口3478人,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6。
县人民政府驻天义镇,邮编:024200。
代码:150429。
区号:0476。
拼音:Ningcheng Xian。
【行政区划】全县辖10个镇、3个乡,小城子镇、大城子镇、八里罕镇、黑里河镇、沙子镇、大明镇、大双庙镇、甸子镇、天义镇、忙农镇、三座店乡、五化乡、必斯营子乡。
天义街道办事处筹备处和热水旅游度假区开发管理委员会。
辖342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
【历史沿革】1931年(民国20年),在小城子设置大宁设治局,取大宁的“宁”小城子的“城”字,改为宁城设治局。
1933年(民国22年)10月建宁城县,此名沿用至今。
宁城地区西汉时期设过右北平郡,唐代设置过饶乐都督府,奚王建过牙帐,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辽建中京,设中京大定府,元代设过大宁路大宁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就藩大宁。
清代初期属喀喇沁右翼旗,清康熙四十四年(1075)增建为喀喇沁中旗。
自清至民国,宁城地区蒙制属卓索图盟,汉制属热河省,长期实行蒙汉分制。
清代,汉制归承德府平泉州、热河省平泉县。
民国20年(1931)设宁城设治局,民国22年(1933)始称宁城县。
赤峰市宁城县自然概况

赤峰市宁城县自然概况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南部,地处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东与辽宁省建平县、凌源市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北与赤峰市喀喇沁旗相连。
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县有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壮、藏、锡伯、苗、彝等12个民族。
至2005年底,全县总人口592939人。
人口多分布在中东部,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8人。
总人口中,蒙古族人口68833人,占11.6%;汉族人口515908人,占87.0%;其他少数民族人口8198人,占1.4%;全年出生人口6043人,出生率为10.1‰;全年死亡人口3478人,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6。
县人民政府驻天义镇,邮编:024200。
代码:150429。
区号:0476。
拼音:Ningcheng Xian。
【行政区划】全县辖10个镇、3个乡,小城子镇、大城子镇、八里罕镇、黑里河镇、沙子镇、大明镇、大双庙镇、甸子镇、天义镇、忙农镇、三座店乡、五化乡、必斯营子乡。
天义街道办事处筹备处和热水旅游度假区开发管理委员会。
辖342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
【历史沿革】1931年(民国20年),在小城子设置大宁设治局,取大宁的“宁”小城子的“城”字,改为宁城设治局。
1933年(民国22年)10月建宁城县,此名沿用至今。
宁城地区西汉时期设过右北平郡,唐代设置过饶乐都督府,奚王建过牙帐,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辽建中京,设中京大定府,元代设过大宁路大宁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就藩大宁。
清代初期属喀喇沁右翼旗,清康熙四十四年(1075)增建为喀喇沁中旗。
自清至民国,宁城地区蒙制属卓索图盟,汉制属热河省,长期实行蒙汉分制。
清代,汉制归承德府平泉州、热河省平泉县。
民国20年(1931)设宁城设治局,民国22年(1933)始称宁城县。
赤峰宁城天气

赤峰宁城天气赤峰宁城天气是指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下辖的区县宁城县的天气状况。
作为内蒙古北部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宁城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昼夜温差较大。
赤峰宁城的夏季多风,平均气温在20℃至25℃左右,且日夜温差较大。
夏天主要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经常有大风,平均风速在3至4级,有时候甚至可达到5至6级。
由于气温较高,夏季的天气晴朗,阳光强烈,但也常常伴随有雷电和短暂的降雨。
夏季降水量较少,总体来说,天气炎热干燥。
宁城的冬季寒冷而干燥,平均气温在-15℃至-20℃之间。
冬季平均风速较夏季稍低,为2至3级。
冷空气南下,经常带来寒潮天气,气温骤降,把寒冷送到了赤峰宁城地区。
冬季持续时间较长,常常出现大范围的积雪,给交通出行带来了不便。
春季和秋季是宁城较为温暖和宜人的季节。
春天气候渐暖,但依然较干燥,气温在0℃至15℃之间。
秋天气候转凉,气温在10℃至15℃之间,但较为干燥。
总体来说,赤峰宁城的天气状况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季节性明显。
冬暖夏凉的温度变化较大,且年降水量较少,具有典型的干旱寒冷气候特点。
这就需要宁城地区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根据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做好保暖和防晒工作,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赤峰宁城的天气状况对农牧业生产以及城市建设、发展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了解和掌握宁城的天气变化规律,对于农民、牧民、市民等来说都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天气预报,才能更好地制定生产、生活和出行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总之,赤峰宁城的天气状况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以冬寒夏热为主。
夏季多风,冬季寒冷干燥,春秋温暖宜人。
了解并合理利用当地的天气信息,对于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通过科学的天气观测和预报,能够帮助居民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当地的天气条件,为宁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峰市宁城县自然概况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南部,地处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东与辽宁省建平县、凌源市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北与赤峰市喀喇沁旗相连。
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县有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壮、藏、锡伯、苗、彝等12个民族。
至2005年底,全县总人口592939人。
人口多分布在中东部,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8人。
总人口中,蒙古族人口68833人,占11.6%;汉族人口515908人,占87.0%;其他少数民族人口8198人,占1.4%;全年出生人口6043人,出生率为10.1‰;全年死亡人口3478人,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6。
县人民政府驻天义镇,邮编:024200。
代码:150429。
区号:0476。
拼音:Ningcheng Xian。
【行政区划】全县辖10个镇、3个乡,小城子镇、大城子镇、八里罕镇、黑里河镇、沙子镇、大明镇、大双庙镇、甸子镇、天义镇、忙农镇、三座店乡、五化乡、必斯营子乡。
天义街道办事处筹备处和热水旅游度假区开发管理委员会。
辖342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
【历史沿革】1931年(民国20年),在小城子设置大宁设治局,取大宁的“宁”小城子的“城”字,改为宁城设治局。
1933年(民国22年)10月建宁城县,此名沿用至今。
宁城地区西汉时期设过右北平郡,唐代设置过饶乐都督府,奚王建过牙帐,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辽建中京,设中京大定府,元代设过大宁路大宁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就藩大宁。
清代初期属喀喇沁右翼旗,清康熙四十四年(1075)增建为喀喇沁中旗。
自清至民国,宁城地区蒙制属卓索图盟,汉制属热河省,长期实行蒙汉分制。
清代,汉制归承德府平泉州、热河省平泉县。
民国20年(1931)设宁城设治局,民国22年(1933)始称宁城县。
当时宁城县与喀喇沁中旗旗县并存。
民国28年(1939)旗县合并,称喀喇沁中旗。
1945年9月,中国共产党建立平泉县,包含宁城地区。
1946年1月,中国共产党建喀喇沁中旗,仍实行蒙汉分制。
5月,热河省将平泉县分为平泉县和宁城县。
1947年11月,旗县合并称宁城县。
1956年热河省撤消,宁城县划归内蒙古昭乌达盟辖。
1969年宁城县随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
1979年又随昭乌达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昭乌达盟撤盟建赤峰市,宁城县属赤峰市辖至今。
【地形地貌】宁城县地处燕山北麓,地势西高东低,山川交错,丘陵起伏。
西部、西北部七老图环绕,山体海拔高度1000—1700米。
最高峰龙潭梁1890.9米,为中等山地,占全县面积的38.51%,基岩多为花岗岩、玄武岩等。
主脉西南东北走向,支脉西北东南延伸,花木多、植被好。
南部努鲁尔虎山脉由西南向东北延伸,成为老哈河与大凌河流域的自然分水岭。
山体海拔高度800—1000米,属低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93%。
岩石多为片麻岩、砂砾岩等,山体破碎,切割剧烈,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老哈河、坤头河分别贯穿我县中东部及北部,沿河两岸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是我县主要农业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1.23%。
中部为黄土丘陵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0.33%。
海拔600—800米。
地形起伏平缓,坡向多变,丘顶浑圆,沟壑纵横,切割破碎,植被不良,十年九旱,对农牧业生产发展障碍很大,是全县农业的低产区。
【气候资源】光能资源宁城县属于温和大陆性气候,春季(3—5月):干旱多风,气温回升较快;夏季(6~8月):短促炎热,雨热同季;秋季(9~10月):雨水较少,气候多变,温差较大;冬季(11~2月):漫长寒冷,雨雪稀少。
光能正常年日照时数2800~29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4~66%,4至9月份日照时数为1500~1550小时,可满足主栽作物谷子、玉米、高粱等生长需要。
年太阳总辐射量131.29千卡/厘米²,其中春季50.01千卡/厘米²,夏季41.62千卡/厘米²,秋季19.83千卡/厘米²,农作物生育期的4~9月为88.54千卡/厘米²,占全年的67.4%。
光合作用有效辐射64.33千卡/厘米²,日平均温度≥0℃活动积温问光合作用有效辐射49.16千卡/厘米²,占全年的76.4%;日均温度≥1O℃活动积温间光合作用有效辐射为37.14千卡/厘米²,占全年的58%。
光能利用率仅为0.2%,利用潜力很大。
热能资源热量资源基本满足-熟制作物生长的需要,但地区差异明显。
从东向西呈递减趋势:中东部平均气温6~7℃,南部7~8℃,西部山区4~5℃;中东部和南部≥10℃活动积温3000~3200℃,西部山区则在2000℃以下。
全县各地无霜期在100~140天之间,西部短,东部和南部较长。
降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增趋势,东部420~460毫米,西部和南部500~700毫米,同热量资源分布呈相反方向。
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雨量集中于夏季(占全年雨量72%左右)。
降水分配与热量在时间上的同步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
但季风又带来降水的不稳定性,使降水年内分配不匀、年际变化大。
总之,我县气候条件复杂,光能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利于农林牧业生产发展,但水热时空分布不均,地区差异明显,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在布局上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水资源】多年平均全县降水总量21.22亿米³,主要是由老哈河、坤都伦河两个水系构成。
老哈河发源河北省平泉县境内,沿七老田山山脉脚下由西南流向东北,从宁城甸子乡入境,汇合黑里河、八里罕河等大小十几条河流,斜穿境内8个乡入境,境内流长85公里。
坤都伦河发源于境内存金沟乡龙潭梁,东西流经5个乡镇,泣长45公里,于汐子镇北山嘴汇老哈河一起流出境外。
境内有一级支流6条,二级支流5条,在老哈河支流一黑里河上游建有库容1.1亿立方米的打虎石水库,用于灌溉、发电和养鱼,并建有万米灌渠8处。
其中分布在老哈河水系19.21亿米³,大凌河水系2.Ol亿米³。
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49亿米³,其中老哈河流域3.13亿米³。
(包括坤头河流域O.97亿米³);大凌河流域036亿米³。
来自县外地表客水1.77亿米³,可开采的陋下水1.68亿米³,其中较丰富的老哈河流域占77.7%,坤头河流域占18.8%,大凌河流域占5.35。
共修水库24座,塘坝121座,配套机电井3 094眼。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5.17亿米³,其中地表水占67.5%,地下水占32.5%。
地区分布很不均匀,老哈河流域的水资源占全县的85.8%,沿河平川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均较丰富,丘陵区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埋藏深,开发利用难度大,给开发利用带来很大困难,只有通过修建调节蓄水工程结合植树造林生物工程,才可作到闲水忙用,改变缺水状况。
全县可利用水量为2.75亿米³,已被利用的水量只占可供利用的水量的52%,尚有I.32亿米³有待开发利用。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61万千瓦,目前可开发量为3230千瓦,已建成水力发电站三座,装机2275千瓦,如果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搞得好,将来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潜力较大。
【土壤资源】全县土壤分为棕壤、褐土、草旬土及风砂土4个土类、11个亚类、21个土属、58个土种。
棕壤面积在西部和南部山区呈垂直分布,分为粗骨性棕壤、生草棕壤、典型棕壤和潮棕壤4个亚类。
褐土面积多分布在中部丘陵区,分为粗骨性褐土、淋溶褐土、碳酸盐褐土及潮褐土4个亚类。
草甸土面积沿老哈河、坤头河两岸一级阶地狭长地带呈带状分布,分为典型草甸土和盐化草甸土两个亚类。
风砂土面积主要分布在老哈河、坤头河两岸,属于冲积风砂土亚类。
土壤养分西高东低、南高北低,荒地高耕地低,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1.54%,全氯0.091%,碱解氮123ppm,速效磷6.2ppm,速效钾11lppm,pH值7.4。
土地全氮含量在0.05~0.075%之间。
为少氮区;土地全氮含量小于0.05%,为缺氮区;土地速效磷含量在10ppm以下,为缺磷区,占全县总面积的86.80%。
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3%,全氮0.087%,碱解氮104ppm,速效磷5.3ppm,速效钾107ppm,pH值7.8。
大部分土壤分为轻到中壤,容重在1.22~1.50克/厘米³之问。
耕地中低产土壤,占耕地55.20%,主要分布在中部丘陵区,由于缺水少肥。
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荒地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1.63%,全氮0.103%,碱解氮134ppm,速效磷5.8ppm,速效钾112ppm,pH值7.7。
总之,我县土地类型多样,适宜农林牧业综合发展,但土壤缺磷少氮,有机质含量不高,低产土壤比重较大。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生物资源】植物资源栽培作物中谷子品种有昭谷一号、昭谷二号等十几种;玉米有吉丹101、铁丹四、丹玉六等十多个品种;高粱杂交品种有赤杂731、赤育八、北杂一等;大豆品种主要为群英和吉林12。
谷子、玉米、高粱多分布于中部和东南部,西部山区以谷子、大豆、薯类和糜黍为主。
近几年甜菜、烟叶等经济作物有很大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也有所增加。
宁城县的野生植物主要集中在黑里河自然保护区,最具有代表性。
现已查明的有:野生维管束植物96科377属777种,苔鲜类植物42科88属176种,蕨类植物36种,裸子植物1科3属3种。
此外还有众多的地衣和菌类资源。
保护区还有珍稀濒危苔藓植物13种。
保护区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7种,有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8种,此外,保护区多样的生态系统和多样的生物物种资源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野生动物资源哺乳动物6目14科33种;昆虫7目51科168种;两栖动物1目3科5种;爬行动物2目4科12种;鱼类1目2科10种;保护区有国际和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7种。
其中,世界受胁鸟类有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金雕1种,国家2级保护鸟类有18种。
西部山区栖居有野生动物有属于国家保护的二类野生动物豹和熊,有害鼠的天敌狐狸、黄鼬;有啄木鸟、蝙蝠、猫头鹰等,尚有经济价值较高的狼、鹿、獾子、野狸、刺猬、。
野鸭等,年获猎产值在万元以上。
【农牧业资源】土地资源2005年耕地面积83581公顷,农作物播种总面积9394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34733公顷;林地面积223万亩,草原面积10.94万公顷,可利用草原面积9.59万公顷。
林业资源主要树种为油松和落叶松,占森林面积的36.1%山杨、桦、柞、刺槐、速生杨、榆、柳等阔叶树种面积,占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