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说教材知识树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

第一章..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高一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知识点

高一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知识点高一物理第一册人教版是学习高中物理的重要教材之一,本文将介绍该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位移和路径长短在物理学中,位移和路径长短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两个重要概念。
位移是指物体由初位置到末位置所经过的直线距离,而路径长短则是指物体实际所走过的路径长度。
在直线运动中,位移与路径长短相等;而在曲线运动中,位移则小于路径长短。
第二节速度和速度的表示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物体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的表示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两种,其中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所产生的位移与该时间段的时间差的比值,瞬时速度则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位移与该瞬间的时间差的比值。
第二章动力学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规定了物体静止或恒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第二节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物理学中最为重要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受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净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当物体受到净力作用时,其加速度与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节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础之一,它描述了物体间力的作用。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三章能量与功第一节功的定义和计算功是描述力量产生的效果的物理量,它是力沿着物体运动方向所作用的力和物体位移的乘积。
功的计算公式为W=Fs,其中W代表功,F代表力,s代表物体位移。
功的单位是焦耳(J)。
第二节功率和能量转化功率是描述力的效率的物理量,它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W/t,其中P代表功率,W代表做的功,t代表时间。
能量转化是指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常见的能量形式有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2024年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1是高中物理课程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力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对该课程知识点的总结。
一、物理量和单位1. 物理量的概念和分类: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性质、变化和相互关系的量。
按照不同性质,物理量可分为标量和矢量两类。
2. 常用物理量和国际单位制:介绍了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如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速度(米/秒)、加速度(米/秒²)等。
二、运动的基本概念1. 质点:物体可以看作一个点,忽略其大小和形状,称之为质点。
2.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3. 系统和参照系:系统是指进行研究的物体或物体的集合,参照系是用来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一个标准。
4.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其运动轨迹是直线,则称之为直线运动,否则为曲线运动。
三、匀速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指物体某一瞬间的速度。
2. 速度的代数和矢量表示: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包括数值和方向两个方面。
3. 速度的相对性和加减法规则:相对速度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速度;速度的加减法规则要求将矢量按照代数方法进行运算。
4.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图象: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结束位置所走过的路程和方向。
四、变速直线运动1. 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变化的速率。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与匀速运动相同。
3. 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和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是指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位移-时间图象是指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4.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五、自由落体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即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详细归纳

第一章:直线运动一.复习要点1.机械运动,参照物,质点、位置与位移,路程,时刻与时间等概念的理解。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位移公式S=υt,S~t图线,υ~t图线3.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4.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S v t at=+021 2、atvvt+=匀变速直线运动的υ~t图线5.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重要推论6.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一模块:描述运动和物理量『夯实基础知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2、参考系(参照物)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①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
②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③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通常都是以地球作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3、平动与转动}平动:物体不论沿直线还是沿曲线平动时,都具有两个基本特点:(a)运动物体上任意两点所连成的直线,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b)在同一时刻,平动物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都相同,因此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它作为质点来处理。
转动:分为定轴转动和定点转动,定轴转动的特点为:(a)在转动过程中,物体上有一条直线(轴)的位置不变,其它各点都绕轴做圆周运动,且轨迹平面与轴垂直。
(b)物体上各点的状态参量,除角速度之外都不相等。
定点转动的特点是运动过程中,物体内某一点保持不动的机械运动,绕定点转动的物体只有一点不动,其它各点分别在以该固定点为中心的同心球面上运动。
高一物理教材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教材知识点归纳高一物理是学习物理的重要阶段,学习物理知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高一物理教材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重点掌握。
下面是对高一物理教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力学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
在高一物理教材中,力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 牛顿运动定律:质点的运动规律是由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的,其中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可以根据合力的性质进行合成或者分解,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作用和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 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外力和合外力矩均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可以求解物体平衡的问题。
(4) 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能力,学习动能和功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运动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5) 机械能守恒:在受重力作用下的垂直抛体运动和小振动中,可以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 热学知识点热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热现象的学科,也是高一物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一物理教材中,热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热能,学习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热传递和热平衡的问题。
(2)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热传导是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传递热量,热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能,热对流是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热量。
(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应用于热现象,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分析物体热平衡和热转化的问题。
(4)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热传递方向的规律,通过学习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理解熵增原理和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
3. 光学知识点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现象的学科,在高一物理教材中,光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根据反射和折射定律可以计算光线的方向和光线的传播路径。
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一、力学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位置和位移- 速度和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方法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非惯性参考系- 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3.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斜抛运动的分解- 抛物线运动的相关公式4. 物体的力学性质- 质量和重力- 惯性与质量- 动量和动量定理5. 弹性力学- 弹力的原理和特点- 弹性势能与弹簧常数- 弹性碰撞的动量守恒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 温标和温度的测量- 热平衡和热量的传递2. 热量的传递-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热量传递的数学表达- 导热系数和热传导率3.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原理-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的不可达到 4. 热能转化和利用- 热机和热效率- 热泵和制冷剂循环- 发电和能源利用问题三、光学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线的模型-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2. 光的成像-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成像公式和物像关系3. 光的色散和衍射- 光的色散现象- 衍射的产生和规律- 衍射光栅和衍射光谱仪四、电学1. 电荷和电场- 电荷的性质和守恒-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电场的电力线和电场力 2. 电容和电势- 电容和电容器- 电势和电势差- 等势面和电势线3. 电流和电阻- 电流的概念和大小- 欧姆定律和电阻的定义 - 稳恒直流电路的分析 4. 电磁感应- 磁场和磁感应强度-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应电动势和自感现象五、近代物理1.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 波粒二象性和量子理论- 德布罗意波和玻尔理论2. 原子核与放射性- 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 核能的利用和核电站安全问题以上是高三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框架,主要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近代物理等方面的内容。
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知识框架

用v-t图象研究物体的运动
5
知识点五
加速度
定义 表达式 单位
物理意义 加速度
方向 透析Δ v与 加速度
v t
v、Δ v和a的比较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从v-t图象 看加速度 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6
知识点六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目的 实验探 究方案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数据分析 探究方案 落实探究方案 实验注意事项
用v-t图象推导物体运动的位移公式 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 动的位移与时 间的关系 用图象表 示位移
位移—时间关系 v-t图象表示位移的方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位移—时间图象 位移—时间图象问题的三个要点
9
知识点九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比较法”
计算法与图象法
实验数据处理 结论分析
20
知识点二十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 和力的单位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 力的单位 同体性 因果性 牛顿第二定律 的“性质” 矢量性 瞬时性 相对性 独立性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μ FN 动摩擦因数的确定 摩擦力的比较
滚动摩擦力
14
知识点十四
力的合成
合力、分力的概念 合力与分力 力的合成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力的合成 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等 效替代关系
求解方法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2)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 3)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4.质点 (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
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 2) .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
V
at ,
x 1 at 2 , V 2
2ax ,
V xt
2
2
以上各式都是单项式,因此可以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 ( 1)、 1 T 内、 2T 内、 3T 内……位移之比为 S1∶S2∶ S3∶… =12∶ 22∶32∶… n2;
1.规律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2.对称性: 时间对称性:上升到最高点时间
_________ ,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
_________ 速度对称性:两次在同一高度处 _________相等,方向 _________
2
aT
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v =vt/2 =(v0 +vt)
/2;
3 、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vx/2=
v
2 0
v2
;
2
vS/2 等于初速度 v0 和末速度 v 平方和一半的平方根,即
注意: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
Vt Vx
2
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实验共同特点
实验:探究加速度 与力、质量的关系
五 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
探究实验共同特点
五 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
物理科学方法精髓
用模型描述自然 用数学表达模型 用实验检验模型
五 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
实体模型——质点
●围绕着既定的目标将最本质的东西进行有效的 抽象、概括。再现模型建立的思维过程。
牛顿运动定律
质 内点 容动 标力 准学
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
3内容结构 及立体整合 2内容标准
4逻辑线索
5编写理念
6三大建议 1课程目标
教 材 分 析
三 内容结构
2速度时间 3位移时间 4速度位移
关 系
5自由落体运动
6伽利略对自由 落体运动研究
1重力2弹力3摩擦力
1实验:探究小车 速度时间关系 1质点、参考系 坐标系 2时间和位移 3速度 5加速度
科学方法精髓
物理学史
注重培养 科理 念
信息技术
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
3内容标准
4逻辑线索
5编写理念
2内容标准
1课程目标
6三大建议
教 材 分 析
说建议—— 本模块的教学建议
六 教学建议 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高 中 物 理
初 中 物 理
简单
复杂
具体
现象 定性
V mg m 竖直圆周: FT -选修3-1 man改变速度的大小 R
电磁感应 切向方向: F ma 2
F -kx ma v qvB ma Eq ma m F F rma
中 自由落体运动 弹簧振子: F回 -kx ma
r r
物2 2 Mm F回 -理vsin ma 2 mg 单 G 摆:ma m m 2 r m r n 2
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
3内容结构 及立体整合
2内容标准 4逻辑线索
5编写理念
6三大建议 1课程目标
教 材 分 析
二 内容标准
滑动摩擦 静摩擦 弹性 胡克定律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公式法 图象法
通过实验探究 运动学规律
物理实验
实验探究a与 F 、m关系
运动学
相互作用与动力 学规律
单位制
质点 模型
通过史实, 认识物理实 验重要性
确定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找到合外力F合) 运动分析(找到a)
牛顿第二定律 F合=ma 由受力情况分析运动情况 由运动情况分析受力情况
使人类从本质角度理解运动或控制物体的运动
立体整合—高中物理宏观低速运动
机车启动: F牵 - f ma 磁场 加速上升: FN - mg ma 万有引力
圆周
电场
平抛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学习过程
学生学习 促进者
功能
教师的作用
学生潜能 开发者 学习评价 指导者
评 价 理 念
学生成长档案——见证成长的足迹
学生成长档案——见证成长的足迹
学生成长档案——见证成长的足迹
学生成长档案——见证成长的足迹
说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坐标系 物体 质点
位置随时间变化率
速度变化量Δ V
加速度a= Δ V/ Δt
变化量
时刻t
时间Δt
力 学
时
间
四 质点动力学模块逻辑线索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经 典 力 学 时 空 下 运 动 学 规 律
图象法和数学工具
运动学中两个基本关系
速度时间: Vt V0 at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 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 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 过程中的作用 能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 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 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 艰辛与喜悦。
过程与方法
学习物理学的基 础知识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了解物理学 的发展历程
课 程 目 标
编写体例
教学建议—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
1、(07济南市)、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重物,用力F向上提它,力F变化而引起物体加速度 变化的函数关系如图31所示.则关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 ) A、当F小于图中A点值时,物体的重力Mg>F,物体不动 B、图中A点值即为物体的重力值 C、物体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和力F成正比 D、图线延长和纵轴的交点B的数值等于物体在该地的重力
相加的方法,正文不出现结论,练习题也不作要求。 (① P62)“力的合成”: 实验探究二力合成的方法,得出二力合成的 平行四边形定则。 (① P65)“力的分解”: 概括矢量相加法则;总结出矢量的科学定义
(① P76)“牛顿第二定律”:例题中灵活处理矢量问题(正交分解)
五 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 对图象的“体验”历程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探究
单纯的逻辑推理和 对有限事实的归纳, 都不会导致新的发现; 科学发现中最活跃的 因素是猜想、假设与 直觉。
体会科学探究的历程,了解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历史。 理解科学方法对人类对认识自然规律的推动作用。
五 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 数学工具的应用
参考系和坐标系 ——规范化运用数学工具
矢量——循序渐进
知识不怕“高”,只怕“陡”
一座500米高的山峰,只要山路平坦,终究可以 攀上峰顶;而一个5米高的峭壁,就能把人阻挡在峭 壁之下。
五 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 数学工具的应用 新教科书关于矢量的教学线索
(① P13)“时间和位移”:第一次出现矢量。只要求知道矢量有方向 (① P13)“时间和位移”:让学生以位移为例“思考与讨论”,领悟矢量
抽象
本质 定量
标量
状态
矢量
过程
六 教学建议
充分挖掘、利用教 材资源,进行探究 合作
加强实验和直观性 教学、激发学生学 习物理的兴趣 采用小组合作 探究模式,激 发学生思维
注重渗透物理 科学方法
教 学 建 议
说建议—— 本模块的评价建议
六 评价建议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记录学生点滴成长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用图象表示速度——科学方法
用手拉纸 带,避免涉 及运动规律。
●尝试用某条曲线来“拟合”这些测量点。 操作步骤相似,思路、逻辑线索不同, 情感方面的教育也不同。
五 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 加深对图象的认识和处理
五 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
实验: 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F一定)
“化曲为直” 的思想
用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解 决 问 题
运
动
四 质点动力学整体逻辑联系 运动学
速度时间: Vt V0 at 位移时间: X V0t
质点动力学 静力学
1 2 at 2
第一类 问题
力的合成:
速度位移: Vt 2 V 2 0 2aX 平均速度:
x V0 Vt t 2
第二类 问题
力
牛 顿 第 一 定 律
亚 里 士 多 德
力 是 维 持 物 体 运 动 原 因
伽利略
理想 斜面 实验
力 不 是 维 持 物 体 运 动 原 因
笛 卡 尔
修 正
本质 联系
惯 性 概 念 和 力 的 作 用 效 果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力的 概念
牛 顿 第 三 定 律
定量 联系
系统 若不 受外 力, 动量 守恒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力 ( 矢 量 ) 的 运 算 法 则
引力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重 力
弹 力
摩 擦 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角形法则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四 质点动力学模块逻辑线索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对 力 和 运 动 认 知 的 发 展 历 程 ( 经 典 力 学 )
五 编写理念
信息技术的应用 利用传感器测速度——信息技术
A 同时发出超声波 和红外线,B 根据 接收二者的时差测 出 A、B 的距离。
五 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
信息技术的应用
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加强实验和直观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大港三中导学助学模式
导学助学模式是以“学练稿”为载体,以“学生中的问题”为中心,学生围绕着 这些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激活了课堂、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推 动下,学生的学习能力日益加强,成绩稳步提高。
力的分解:
a
F合=ma
F合
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
3内容结构 及立体整合 2内容标准
4逻辑线索
5编写理念
6三大建议 1课程目标
教 材 分 析
五 教材编写的特点
情境 过程 实体
物理模型 位置位移 时刻时间 变化量 变化率 矢量 处理数据
极限法 微元法
数学工具 注重渗透 物理科学方法 图象法
认识图象 图象处理 化曲为直
1 2 位移时间: X V0t at 2
2 2 速度位移: Vt V 0 2aX 平均速度: x V0 Vt t 2
v0 , a, t , vt , x
应用
i 已知任意三个物理量,可直接 求解其他两个物理量 简洁美 自由落体运动
科学方法渗透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
四 质点动力学模块逻辑线索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
2011.4
预祝全国第二届“和谐杯” 说教材大赛圆满成功!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
2011.4
五 编写理念
新教材在内容呈现上,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学习 知识,在学习知识中感悟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