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
交际中的模糊语言运用

交际中的模糊语言运用
交际是一种连接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为了确保交流能够顺利进行,多元语言表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模糊语言在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把具有不同观点的双方联系起来,它可以帮助人们表达模糊不清的想法,也可以让人们有效地传达话语的深层含义。
模糊语言的运用有不同的原因。
首先,模糊语言有助于在交际中表达复杂的情感。
情感是主观的,它们不能被归类并且往往是主观的,而模糊语言正是为了表达复杂的情感而存在的。
模糊语言可以让人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其次,模糊语言有助于减少潜在的误解。
语言是抽象的,它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思想,而模糊语言可以帮助人们在最少的言语上获得最多的信息。
这可以帮助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了解对方的思想,使交流变得更加有效率。
第三,模糊语言可以在交际中引入多元性。
交际中的发言者可以使用模糊语言来表示对某件事情不同的观点,这有助于改善对话气氛,减少争论,提高和谐。
模糊语言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在模糊语言的使用中,一方可能会使用模糊的语言来掩盖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另一方无法就某件事情达成一致,最终导致双方的误解。
此外,模糊语言可能导致话语不清,从而导致人们对对话内容的理解有所出入。
模糊语言在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模糊语言只是用来掩饰自己的观点时,将会导致交流失败,因此,使用模糊语言要慎重,避免误解的出现。
在交际过程中,人们要善于使用模糊语言,以帮助人们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促使交际更加有效率。
只有当双方
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明白彼此的思想时,交流才能顺利进行,两人之间才能达成一致。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伴随着生活的丰富多彩,言语交际也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言语交流中,人们想要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尽可能地表达出来。
但是有时候,像“模糊语”这样的言语交际策略也会被人们所采用,这也成为言语交际中受人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
根据言语交际理论,模糊语是指用于表达某个句子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不是来自于说话者的语用错误,而是一种有意的技术手段,并且它并不一定表示歧义或含糊,而是一种上下文的运用。
在言语交际中,模糊是指双方交流的过程中,说话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态度时,采用模糊的策略,以便让听话者拥有一定的自主性,因此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流畅。
英国语言学家K. Austin一九五六年提出了将模糊语称为“减少意向”策略,指的是说话者通过减少句子的范围来表达自己的意向。
在这种情况下,说话者的意图更加抽象,而听话者可以根据当时的环境来接受信息,这有助于说话者达到一些目的。
此外,许多语料学研究也发现,模糊语是一种语用策略,它不但可以表达说话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客观观察,也可以表达其对事物的主观看法。
而尤其是在社会性的对话中,模糊语可以使听话者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主观意见,也使得双方交流变得更加和谐。
根据许多研究表明,当说话者使用模糊策略时,他的观点更容易被听话者接受,从而增强了交流的有效性,可以降低沟通过程中发生的误解。
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说话者通过避免明确的表达,而使用模糊的策略,从而能够缩小双方交流的差异,进而实现双方的沟通和理解。
尽管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有一些弊端。
比如,由于模糊策略不能准确反映说话者的真实想法,因此会导致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理解误差,也会使得双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语用混乱,这也是言语交际中需要避免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之,模糊语在言语交际中是一种常用的策略,它有助于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如此就可以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红字》中语用模糊现象分析

《红字》中语用模糊现象分析作者:乔爱茹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6年第03期一、引言语用模糊是一种语言交际策略,它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对话中,也大量地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对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语用模糊的角度对《红字》中的一些人物对话例子进行分析。
二、语用模糊在语言交际中,语用模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用模糊指的是说话者在特定的语境或上下文中运用不确定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者表达两种以上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的现象。
三、《红字》《红字》是霍桑的长篇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者们主要针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叙事结构、表现手法等进行研究。
对《红字》语言方面的研究非常少。
经过仔细阅读笔者发现,《红字》中的人物对话存在很多语用模糊。
四、《红字》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分析《红字》中的语用模糊主要是人物之间的对话对合作原则的违反造成的。
这篇小说当中的人物对话有很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量、质、关系或方式准则,一旦这些准则被故意违反,通常都会有言外之意,人物话语的表层之下通常隐含着他们真正的态度和意图。
然而,不同的读者会从他们的言外之意中理解出不同的意思,这就造成了模糊现象。
下面将选取《红字》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1)“Hester,” said he,“hast thou found peace?”She smiled drearily, looking down upon her bosom.“Hast thou?” she asked.这段对话取自《红字》第十七章:教长和教民。
海丝特在树林里碰到了丁梅斯代尔,她知道齐灵沃斯伪装成丁梅斯代尔的医生并在他身边折磨他的心灵。
于是海丝特决定告诉丁梅斯代尔他身边的医生就是他的丈夫。
这段对话中,当丁梅斯代尔问海丝特是否得到心灵的安宁时,海丝特并没有直接回答“是”或“不是”,而是哀伤地笑着看着自己胸膛上的红字A。
海丝特间接的回答方式违反了方式准则,她的回应方式给丁梅斯代尔以及读者对她是否得到心灵上的安宁有一种模糊的判定。
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

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On pragmatic vagueness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语用模糊 (pragmatic ambivalence) 现象是指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不确定的或模糊的话语向听话人表达数种言外之力 (ill ocutionary forces) 的现象,以达到让听话人来推测、决定、解释其话语之力的意图。
一、语用模糊策略的产生和运用美国哲学家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rporate Principle)。
它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在日常会话中,有意违反此四条原则中的一条或几条便有可能产生模糊含义。
下面是违反质量原则产生模糊含义的一例:在一次语言学会议上,一位语言学家在谈及资料提供者时说:“我们已经收到了他们当中的五六份,但今天我想仅对其中的三份进行讨论。
”显然,这位语言学家一定知道有几个人给他提供了资料,所以听话者明白这位语言学家能够遵守质量原则以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
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采取这种模糊的表达方式向听话者传达了他的意图。
其次,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对同一律的违反也会产生语用模糊,而且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往往会刻意违反同一律。
一个词语往往有不同的意思,说话者或听话者为了某一交际目的,往往利用语言的这一特征在特定的语境中混淆事物之间的界限,违反同一律以达成特定的交际目的。
例如:妻子:我一见你就来气。
丈夫:我练了一年的气功还没有气感,原来是你把我身上的气都吸到你身上去了啊。
在上面的对话中,丈夫巧妙的混淆了妻子所说的“生气”的“气”和气功中“运气”的“气”,成功的运用语用模糊消了妻子的“气”。
二、语用模糊的积极作用〈一〉制造幽默效果在日常交际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往往会帮助我们制造一种幽默的效果,以使得我们的交谈更加轻松愉快。
模糊语言及其在语用中的积极作用

模糊语言及其在语用中的积极作用摘要:本文通过对模糊的定义,分析了模糊语形成的原因,并探讨了语用模糊在语言交际中的积极作用。
语用模糊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维持礼貌,增强交际的得体性和策略性,满足政治需求以及委婉的回避等方面。
语用模糊并非语用之目的,模糊只是手段而不是目标,语用模糊是为了实现语言交际目标的模糊。
关键字:模糊语言交际影响因素积极作用模糊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
所谓模糊语言,并不是指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易使人产生误解的语言。
恰恰相反,利用语义的模糊性,人们能准确地反映出生活中的模糊概念。
语言模糊现象俯拾皆是,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加以回避。
1. 模糊概念的界定说到模糊,在语言中随处可见,但并不阻碍人们交流。
模糊语存在的原因:1)客观事物本身界限不清晰,如“下午”、“晚上”的界限不清晰;2)交际情景作为辅助,人们没必要说得十分精准。
如你朋友来看你,要住十一天,你会说:“他要来住十来天”而不会说:“他要来住十一天”;3)利用模糊语言的例子在文学作品中不胜枚举,如脍炙人口的美丽诗句“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如果改用精确词“从别后,忆相逢,十五回魂梦与君同”,这不是太煞风景了吗?本文要讨论的语用模糊是人在交际中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有意地用模糊的语言阐述原本可以清楚表达的语义,来达到特定交际意图,广泛运用于各种语言及语体中。
2. 语用模糊的成因人们常说,说话要尽量准确、明了,这样才能提高交际的效率。
可人们说话为什么又会含糊其词、而又能互相理解并到达一定的语用效果呢?模糊语又为什么会形成呢?2.1 会话合作理论(Grice)与的礼貌原则(Leech)根据Grice 的理论,人们为了在交际中达到共同的目标,说话双方都应遵守数量、质量、方式和关联准则。
模糊看似违反了数量准则(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方式准则(话语简明清晰),但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的表现,同时反映出人们有时为维护礼貌原则,会选择牺牲合作原则中的某些准则,因为如果没有友好作为前提,就不可能有效地交际。
浅析语言交际中运用模糊语义的几种类型

4 精确词 语加上某些语气助词而 使语义变
模糊 有些情况下,由于某些语气助词的使 用 ,也会是本很精确的含义模糊化。例如: 你这些数据有多大的精确度呢? 10 0% , 这是我通过调查获得的。 工 00%吧} 这是我通过调查获得的。 在第一个回答中,我们很清楚的体会到 回答者的肯定态度。而在第二句中. 因为加 了一个 “ 吧,字,便使精确度大大降低了, 但这也不违背质盘准则和数量淮则,因为即 使是实证调查,也有可能出现误差, 而这也 是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但是,这种现象在英语中比较罕见,英 语语言使用者在达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借助第 一类情 况中的其 有模糊语 义的词 ,比如 表达 . 但那殿于模糊语音的范畴,这里不做 过 多的讨论 了。
可 以分 为 以 下 几 类 ,
确数字的含义. 只是用来概指距离之遥远.
明晰。这种情况也常见于英语翻译当中。比
3 使用裘 示称敬委婉而失掉本 身愈义的词
在汉语中,摸糊语也大量运用于称谓语 以表示尊重别人来达到礼貌的目的。比方我 们经常称呼非亲属的朋友甚至陌生人为大 妈、阿姨、伯伯等 ,这些拟亲属称谓词已 由原来的精确语转化成模糊语。不再表示实 实在在的血亲关系,只是对长辈的尊称。另 外 ,中国人一般称呼年长的人为 . 老 X ", 如老张,老赵等 ,特 别是在学术界,常常 称作 . 某老 介或 璐 某老先生. ,像 在文学 界。人们常常 称郭抹若为郭老,巴金为巴老 等 。这儿,‘ 老”并不是表示年龄 大,只 是一个模栩语,因为在中国 ,我们常常用 “ 老,来表示智棘和经验 , 来表达我们对对 方的算敬和推崇 。 同样的, 在英语的称谓中,人们常采用 M r . 、 i ss 等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这与 M 汉语中的称谓语用法是相同的。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

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分析模糊通常被认为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一种信息传输策略,它允许建立者在表达信息时谨慎行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或冲突。
研究发现,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使用模糊策略,以优先达到更高的灵活性,保留关系,实现社会凝聚力,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稳定性。
本文分析了语用模糊策略的作用,以及它对今日言语交际的重要性。
一,模糊策略、功能及影响模糊策略是一种会话中话语方式,是指使用者在交流过程中采用不太明确的表达方式,以保留一定的自由度,允许有效的二次交流,保持交流的流畅及双方之间的社会纽带。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会谨慎表达他们的观点,并采用模糊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只要他们的观点不与另一方的观点相冲突,就能保留两者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此项策略还可以缓解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也有助于促进彼此之间的周旋。
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还有其他作用。
首先,它可以让使用者对对方持开放态度。
通过模糊语言,使用者可以比较安全地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必立刻受到攻击。
此外,它还有助于区分形式与实质之间的界限,可以避免双方间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并且可以帮助双方解决问题。
二,模糊策略对言语交际的重要性模糊策略对于言语交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提高使用者之间的共识性,使接受者比较容易理解发送者的意图,从而更容易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和交际。
同时,模糊策略还有助于发送者轻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与他人发生纠纷,从而保持现有的友谊和关系。
此外,它还可以让参与者有机会讨论和说服人们,直到他们达成一致,从而达到社会友好和凝聚力的意图。
三,结论综上所述,模糊策略在言语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让使用者有更自由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双方间的交流更顺利,有效地缓解紧张,提高社会凝聚力,使他们能够在更长的时间里维持良好的关系。
因此,模糊策略的作用不容小觑,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肯定。
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

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模糊限制语在交际中的运用与价值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两位老朋友在公园的长椅上聊天。
其中一位问:“大家最近怎么样?”另一位回答:“还好,谢谢关心。
大家呢?”这样的对话看似简单,实则充满了交际的智慧。
本文将探讨模糊限制语在交际中的运用与价值,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日常交流中的各种情况。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交际、语言表达、准确性、灵活性在交际中,我们常常需要表达一些比较模糊或不确定的信息,这就涉及到了模糊限制语的运用。
模糊限制语指的是在语言表达中,为了确保交流的顺利进行而采用的一些不确定、不具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模糊限制语主要分为两类:直接和间接。
直接模糊限制语包括“大概”、“也许”、“似乎”等,传达了一种不确定的信息。
而间接模糊限制语则通过语境、语调、身体语言等方式暗示出信息的模糊性,如“这个事情有点复杂,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
在交际中,使用模糊限制语有诸多好处。
首先,它可以避免过于绝对或武断的言论,降低交际风险。
其次,模糊限制语使语言表达更加灵活,有助于化解尴尬局面或避免陷入被动。
最后,合理运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以便于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模糊限制语的运用。
小张和小李约好周末去爬山,但小张临时有事不能前来。
他给小李发了一条短信:“对不起啊,我可能去不了了,有急事需要处理。
你跟其他人一起去吧,别因为我耽误了大家的计划。
”小李收到短信后,回复:“没关系,工作要紧。
我们可以下次再约。
”在这个案例中,小张和小李都运用了模糊限制语。
小张用“可能去不了”来暗示他不能确定是否能参加活动,小李用“下次再约”来表示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计划。
双方的模糊限制语体现了对彼此的尊重和理解,使得这次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相比之下,如果不使用模糊限制语,小张和小李的交流可能会变得十分尴尬。
例如,小张直接说“我有急事要处理,不去了”,会让小李感到不舒服,好像他们为了爬山而安排的计划一点也不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
On pragmatic vagueness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语用模糊 (pragmatic ambivalence) 现象是指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不确定的或模糊的话语向听话人表达数种言外之力 (ill ocutionary forces) 的现象,以达到让听话人来推测、决定、解释其话语之力的意图。
一、语用模糊策略的产生和运用
美国哲学家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rporate Principle)。
它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在日常会话中,有意违反此四条原则中的一条或几条便有可能产生模糊含义。
下面是违反质量原则产生模糊含义的一例:
在一次语言学会议上,一位语言学家在谈及资料提供者时说:“我们已经收到了他们当中的五六份,但今天我想仅对其中的三份进行讨论。
”
显然,这位语言学家一定知道有几个人给他提供了资料,所以听话者明白这位语言学家能够遵守质量原则以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
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采取这种模糊的表达方式向听话者传达了他的意图。
其次,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对同一律的违反也会产生语用模糊,而且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往往会刻意违反同一律。
一个词语往往有不同的意思,说话者或听话者为了某一交际目的,往往利用语言的这一特征在特定的语境中混淆事物之间的界限,违反同一律以达成特定的交际目的。
例如:
妻子:我一见你就来气。
丈夫:我练了一年的气功还没有气感,原来是你把我身上的气都吸到你身上去了啊。
在上面的对话中,丈夫巧妙的混淆了妻子所说的“生气”的“气”和气功中“运气”的“气”,成功的运用语用模糊消了妻子的“气”。
二、语用模糊的积极作用
〈一〉制造幽默效果
在日常交际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往往会帮助我们制造一种幽默的效果,以使得我们的交谈更加轻松愉快。
让我们看一例:
一个妻子对她的丈夫抱怨说:“你看邻居布朗先生,每次出门都要吻他的妻子 ,你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吗?”丈夫说:“当然可以,不过我目前跟布朗太太还不太熟。
”这位妻子的本意是要她的丈夫在每次出门前吻自己,而丈夫却有意地曲解为让他吻布朗太太,幽默便由此产生了。
<二> 避免争执与贬损,避免尴尬。
为了礼貌起见,说话者常常通过尽量满足听话人的面子来显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避免面子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语用模糊是个很好的选择。
A: I bought this T - shirt yesterday afternoon . Whatdo you think of it?
B: It’ s OK, just that it l ooks a little bit brighter.
请看例,A想要B对其新衣进行评价,事实上B不喜欢那个颜色,但如果
他直说,无疑会使A失望。
B的作答是个使用语用模糊的例子。
“OK” 和“a little bit” 都缺乏明确性,但是却和礼貌原则的赞誉准则相吻合,而且能更好地促成交际的成功。
另外,想避开自己不想谈论的尴尬话题又不伤及他人的面子,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模糊策略来让自己摆脱窘境,以下面一段对话为例:
(知道丈夫有了情人,妻子感觉心情很郁闷,一个人在办公室有气无力地打着稿子。
这时,她的一个好友进来了。
)
A:“让我帮你吧。
”
B:“不用了。
谢谢。
”
A:“这么长时间了你都没打两行字呢,还是给我吧,你休息一下去喝点水。
”(A坐下来打字,B站起来去喝水。
)
A:“你打算怎么做呢?”
B:“你打字,我喝水。
”
很明了,A的问题“你打算怎么做?”是想问“你打算怎么处理你丈夫有外遇这件事?”B显然明白这一点,然而此时感觉很乱什么也不想说,因此模糊地回答了好友的问题,巧妙地避开了自己不想谈论的话题。
〈三〉揭示事物特征, 进行各种宣传
7 days without 7-up make one weak. (weak 与week 同音)
例子里用了一对同音异义词weak 和week。
“7-Up”是美国颇受欢迎的一种饮料。
这里巧妙地用“7days”对“7-Up”, 而“7days”对one week。
one 在这里是语义模糊的词,它既是不定人称代词,指“一个人”,同时又是数词,表示“一个”;weak 和week 同音。
全句语言诙谐有趣,内容夸张:“一个人(不管是谁),七天不喝‘7-Up’,就会感到浑身无力”。
像这样的有趣广告,可以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语用模糊策略的负面作用
正确使用模糊语言策略能给我们带来益处,但日常生活中也不乏有人利用语用模糊策略来混淆视听,以获取某种私利。
这一点特别表现在一些广告词上,以及一些促销口号上。
比如,“买一送一”,其中,“买一”这个“一”是指一件商品,“送一”,按常理理解当是一件一样的商品,但是往往不是如此,而是送一件价值小的礼品。
商家往往是借助语言的模糊性来吸引顾客。
语用模糊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有时会被误解造成交际失误。
只有充分地理解语用模糊现象,说话人才能更好地、更加巧妙地表达其隐含意义,同时听话人也能确切地理解其意图, 从而成功地实现言语交际的目的。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