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形过程检测与控制》期末试卷内部参考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试卷考试卷答案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试卷(A)答案一、判断题1 ,5, 8,9,10,11,13,15为√2,3, 4, 6,7, 12, 14为X二、填空题1. 铸件顺序凝固的目的是防止缩孔。
2. 纤维组织的出现会使材料的机械性能发生各向异性,因此在设计零件时,应使零件所收剪应力与纤维方向垂直,所受拉应力与纤维方向平行。
3. 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再在空气中冷却,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正火。
4. 焊接方法可分为熔化焊、压力焊和钎焊三大类。
5. 生产效率最高的铸造生产方法是压力铸造,适用于高熔点合金的铸造成型方法是熔模铸造,应用最广泛的是砂型铸造。
6. 选择毛坯时,要考虑的主要原则有:使用性、经济性和工艺性。
7. 按照铸造应力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热应力、机械应力、相变应力。
8. 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形成铸件缩孔和缩松的基本原因。
9. 金属的锻造性能常用塑性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
10.将焊件接电焊机的负极,焊丝接其正极, 称为直流反接,用于轻薄或低熔点金属的焊接。
11. 金属的锻造性能常用塑性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
12. 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分为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
13. 焊接接头形式主要有对接接头、T型接头、搭接接头、角接接头四种。
三、简答题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焊条选用应遵守的基本原则?1)等强度原则即选用与母材同强度等级的焊条。
一般用于焊接低碳钢和低合金钢。
2)同成分原则即选用与母材化学成分相同或相近的焊条。
一般用于焊接耐热钢、不锈钢等金属材料。
3)抗裂纹原则选用抗裂性好的碱性焊条,以免在焊接和使用过程中接头产生裂纹。
一般用于焊接刚度大、形状复杂、使用中承受动载荷的焊接结构。
4)抗气孔原则受焊接工艺条件的限制,如对焊件接头部位的油污、铁锈等清理不便,应选用抗气孔能力强的酸性焊条,以免焊接过程中气体滞留于焊缝中,形成气孔。
5)低成本原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工艺性能好、成本低和效率高的焊条。
材料成型试题(含答案)

试卷1一、思考题1.什么是机械性能?(材料受力作用时反映出来的性能)它包含哪些指标?(弹性、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等)各指标的含意是什么?如何测得?2.硬度和强度有没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 (有,强度越高,硬度越高)为什么?(都反映材料抵抗变形及断裂的能力)3.名词解释:过冷度,晶格,晶胞,晶粒与晶界,同素异晶转变,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机械混合物。
4.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什么关系?对晶粒大小有什么影响? (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晶粒越细。
)5.晶粒大小对金属机械性能有何影响?常见的细化晶粒的方法有哪些? (晶粒越细,金属的强度硬度越高,塑韧性越好。
孕育处理、提高液体金属结晶时的冷却速度、压力加工、热处理等)6.说明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和珠光体的合金结构和机械性能。
7.默绘出简化的铁碳合金状态图,并填人各区域内的结晶组织。
8.含碳量对钢的机械性能有何影响?二、填表说明下列符号所代表的机械性能指标三、填空1. 碳溶解在体心立方的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铁素体,其符号为F ,晶格类型是体心立方,性能特点是强度低,塑性好。
2. 碳溶解在面心立方的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奥氏体,其符号为 A ,晶格类型是面心立方,性能特点是强度低,塑性高。
3. 渗碳体是铁与碳的金属化合物,含碳量为6.69%,性能特点是硬度高,脆性大。
4. ECF称共晶线线,所发生的反应称共晶反应,其反应式是得到的组织为 L(4.3%1148℃)=A(2.11%)+Fe3C 。
5. PSK称共析线线,所发生的反应称共析反应,其反应式是A(0.77%727 ℃)=F(0.0218%)+ Fe3C 得到的组织为珠光体。
6. E是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点,P是碳在α-Fe中的最大溶解度点, A l线即 PSK ,A3线即 GS , A cm线即 ES 。
7. 45钢在退火状态下,其组织中珠光体的含碳量是 0.77% 。
8.钢和生铁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钢的含碳量小于2.11%,生铁2.11-6.69% 在组织上的主要区别是生铁中有莱氏体,钢中没有,在性能上的主要区别是钢的机械性能好,生铁硬而脆。
材料成形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材料成形部分复习题一、液态成形部分(一)填空1、形状复杂、体积也较大的毛坯常用砂型铸造方法。
2、铸造时由于充型能力不足,易产生的铸造缺陷是浇不足和冷隔。
3、液态合金的本身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
4、合金的流动性越好,则充型能力好。
5、铸造合金的流动性与成分有关,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好。
6.合金的结晶范围愈小,其流动性愈好7、同种合金,结晶温度范围宽的金属,其流动性差。
8、为防止由于铸造合金充型能力不良而造成冷隔或浇不足等缺陷,生产中采用最方便而有效的方法是提高浇注温度。
9、金属的浇注温度越高,流动性越好,收缩越大。
10、合金的收缩分为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三个阶段。
11、合金的液态、凝固收缩是形成铸件缩孔和缩松的基本原因。
13、同种合金,凝固温度范围越大,铸件产生缩松的倾向大。
14、同种合金,凝固温度范围越大,铸件产生缩孔的倾向小。
15、顺序凝固、冒口补缩,增大了铸件应力的倾向。
16、为防止铸件产生缩孔,便于按放冒口,铸件应采用顺序凝固原则。
17、控制铸件凝固的原则有二个,即顺序原则和同时原则。
18、按铸造应力产生的原因不同,应力可分为热应力和机械应力。
19、铸件厚壁处产生热应力是拉应力。
铸件薄壁处产生热应力是压应力。
20、铸件内部的压应力易使铸件产生伸长变形。
21、铸件内部的拉应力易使铸件产生缩短变形。
23、为防止铸件产生热应力,铸件应采用同时凝固原则。
24、防止铸件变形的措施除设计时使壁厚均匀外,工艺上应采取反变形法。
25、为防止铸件热裂,应控铸钢、铸铁中含 S 量。
26、为防止铸件冷裂,应控铸钢、铸铁中含 P 量。
27、灰铸铁的石墨形态是片状。
28、常见的铸造合金中,普通灰铸铁的收缩较小。
29、可锻铸铁的石墨形态是团絮状。
30、球墨铸铁的石墨形态是球形。
31、常见的铸造合金中,铸钢的收缩较大。
32、手工砂型铸造适用于小批量铸件的生产。
33、形状复杂、体积也较大的毛坯常用砂型铸造方法。
(二)选择1、形状复杂,尤其是内腔特别复杂的毛坯最适合的生产方式是( B )。
《材料与成型工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材料与成型工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填空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1. 手工造型的主要特点是适应性强、、生产准备时间短和,在成批和中采用机械造型。
2. 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熔模铸造、、压力铸造、和离心铸造。
3. 铸件的凝固方式是按来划分的,有中间凝固和糊状凝固三种凝固方式。
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是按方式凝固。
4. 铸造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分三个阶段,其中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根本原因,而收缩是铸件产生变形、裂纹的根本原因。
5. 铸钢铸造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是熔点高,流动性差和。
6. 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内因有,外因包括和黏度和液态合金的温度。
7. 铸造生产的优点是成形方便、和成本低,缺点是、铸件质量不够稳定和。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铸造热应力最终的结论是薄壁或表层受拉。
()2. 铸件的主要加工面和重要的工作面浇注时应朝上。
()3. 冒口的作用是保证铸件的同时冷却。
()4. 铸件上宽大的水平面浇注时应朝下。
()5. 铸造生产特别适合于制造受力较大或受力复杂零件的毛坯。
()6. 收缩较小的灰铸铁可以采用定向(顺序)凝固原则来减少或消除铸造内应力。
()7. 相同的铸件在金属型铸造时,合金的浇注温度应比砂型浇注时低。
()8. 压铸由于熔融金属是在高压下快速充型,合金的流动性很强。
()9. 铸件的分型面应尽量使重要的加工面和加工基准面在同一砂箱内,以保证铸件精度。
()10.采用震击紧实法紧实砂型时,砂型下层的紧实度小于上层的紧实度。
()三、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形状复杂的高熔点难切削合金精密铸件的铸造应采用()A 金属型铸造B 熔模铸造C 压力铸造2、铸造时冒口的主要作用是()A 增加局部冷却速度B 补偿热态金属,排气及集渣C 提高流动性3、下列易产生集中缩孔的合金成分是()A 0.77%CB 球墨铸铁C 4.3%C4、下列哪种铸造方法生产的铸铁不能进行热处理,也不适合在高温下使用()A 金属型铸造B 压力铸造C 熔模铸造5、为了消除铸造热应力,在铸造工艺上应保证()A 顺序凝固B 同时凝固C 内浇口开在厚壁处6、直浇口的主要作用是()A 形成压力头,补缩B 排气C 挡渣7、在各种铸造方法中,砂型铸造对铸造合金种类的要求是()A 以碳钢、合金钢为主B 以黑色金属和铜合金为主C 能适用于各种铸造合金8、制造模样时,模样的尺寸应比零件大一个()A 铸件材料的收缩量B 机械加工余量C 铸件材料的收缩量+机械加工余量9、下列零件适合于铸造生产的有()A 车窗上进刀手轮B 螺栓C 自行车中轴10、普通车床床身浇注时,导轨面应()A 朝上B 朝下C 朝左侧四、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铸造:2.热应力:材料与成型工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设备简单成本低大量生产2.金属型铸造低压铸造3.凝固区域宽度大小逐层凝固逐层4.固态5.收缩大6.液态合金的化学成分液态合金的导热系数7.适应性强铸件力学性能较低废品率高二、判断错错错对错错错对对错三、单选BBCBB ACCAB四、名词解释1.铸造:将液态金属浇注到与零件的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冷却后获得铸件的方法。
《材料成形过程检测与控制》期末试卷内部参考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期末考试《材料成形过程检测与控制》试卷(闭卷)(试卷编号:09 )出卷人: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电网冲击:2、位移随动控制系统:3、辐射温度:4、电源的工作点:二、简答题(共60分)2、程序信号RC延时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如何提高延时的精度?(10分)3、直流力矩电动机转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其作用有哪些?(10分)4、非接触法测温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特点?(12分)5、PN结传感器的种类及其测温原理是什么?(12分)6、热加工电源供电负载的种类及其产热机制分别是什么?(12分)1、比色高温计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指出图中所标出的各个部件的名称,并回答比色高温计的测温原理。
20 —20 学年第学期《材料成形过程检测与控制》期末试卷09答案及评分参考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电网冲击:由于阻感性负载晶闸管电路中的过渡过程的电流可达到正常工作电流的几倍乃至几十倍,对电网的承载能力造成很大的冲击,轻则使电路过流继电器经常“跳闸”,重则使电网设备与用电设备本身毁坏。
2、位移随动控制系统:动点的移动轨迹是在动点移动过程中,根据随机的位置给定,及时驱动位移伺服系统跟随位置给定实现,则该位移伺服系统为位移随动控制系统3、辐射温度:温度为T的全辐射能量E等于温度为TP的绝对黑体全辐射E0时能量,则温度TP称为被测物体的辐射温度。
4、电源的工作点:指的是电源的VAC与负载的VAC曲线的交点称作电源的工作点。
二、简答题(共60分)1、答:模型锻压工艺、模型冲压工艺、模型挤压工艺、自由锻造工艺;(4分)2、答:通过调节电路中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大小,改变回路中电流的大小,控制电容器的电压达到某一数值的时间,从而产生延时。
(5分)提高延时的精度:在RC延时电路里引入RS触发器,使RC延时的时间到时刻与50Hz的时基脉冲同步。
(5分)3、答:偏平式结构;(4分)目的:在相同的体积和电枢电压下,获得较大的转矩和较低的转速,可以节省加速器,减小尺寸和重量。
材料成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材料成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成型中,哪种方法属于压力加工?A. 铸造B. 锻造C. 焊接D. 热处理2.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哪个阶段?A. 弹性阶段B. 屈服阶段C. 强化阶段D. 断裂阶段3. 材料成型中的铸造工艺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A. 砂型铸造B. 金属模铸造C. 压力铸造D. 所有以上4. 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的熔合线是什么?A. 焊缝与母材的接合面B. 焊接接头的中心线C. 焊缝的起始点D. 焊缝的结束点5. 材料成型中,金属的塑性变形对材料性能有何影响?A. 强度降低B. 塑性降低C. 强度和塑性均提高D. 强度和塑性均降低6.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哪些?A. 退火B. 正火C. 淬火D. 所有以上7. 锻造工艺中,自由锻造和模锻的区别是什么?A. 自由锻造不需要模具B. 模锻不需要模具C. 自由锻造需要模具D. 模锻不需要压力机8. 材料成型中,哪种焊接方法适用于铝及铝合金的焊接?A. 电弧焊B. 气体保护焊C. 激光焊D. 电阻焊9. 材料成型中,金属材料的冷加工和热加工有何区别?A. 冷加工温度低于材料的再结晶温度B. 热加工温度高于材料的再结晶温度C. 冷加工和热加工温度相同D. 冷加工和热加工没有区别10. 材料成型中,金属材料的塑性加工有哪些优点?A. 提高材料的强度B. 改善材料的塑性C. 改善材料的韧性D. 所有以上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材料成型中的锻造工艺及其特点。
2. 描述焊接过程中的焊接缺陷及其预防措施。
3. 阐述材料成型中金属材料的热处理目的及其基本类型。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假设有一块长为100mm,宽为50mm,厚为10mm的钢板,需要通过锻造工艺将其锻造成一圆柱体,圆柱体的直径为40mm,求锻造后圆柱体的高度。
2. 某焊接件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消除焊接应力,已知焊接件的尺寸为长200mm,宽100mm,高50mm,材料为Q235,求热处理的工艺参数(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材料成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材料成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成型过程中,以下哪种因素不是影响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A. 温度B. 压力C. 材料成分D. 颜色2. 在金属铸造中,以下哪个过程不是铸造的基本过程?A. 熔化B. 浇注C. 冷却D. 焊接3. 以下哪种成型方法不适用于塑料材料?A. 注塑B. 压缩成型C. 热轧D. 挤出4. 材料成型中的“冷加工”是指:A. 在低于材料再结晶温度下进行的加工B. 在材料熔点以下进行的加工C. 在室温下进行的加工D. 在高温下进行的加工5. 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A. 弹性阶段B. 塑性阶段C. 断裂阶段D. 疲劳阶段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6. 材料的热处理可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7. 所有金属材料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来改善性能。
()8. 金属的锻造过程包括加热、锻造和冷却。
()9. 材料的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10. 材料成型后的热处理是为了消除残余应力。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金属的热处理过程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2. 解释什么是冷加工硬化,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3. 描述材料成型中的铸造过程,并说明其优缺点。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假设有一块长方体金属块,其尺寸为长L=0.5m,宽W=0.3m,高H=0.2m,密度ρ=7800kg/m³。
求该金属块的体积和质量。
15. 已知某材料的屈服强度σy=300MPa,抗拉强度σb=500MPa,若要对该材料进行拉伸试验,试计算在拉伸过程中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16. 论述材料成型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C4. A5. B二、判断题6. √7. ×8. ×9. √10. √三、简答题11. 金属的热处理过程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试卷考试题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试卷(A)考试日期:时间: 120 分钟共 6 页一、判断题: (正确者画√, 错误者画×, 共 15分)1. 铸造的实质是使液态金属在铸型中凝固成型。
()2. 铸型中含水分越多,越有利于改善合金的流动性。
()3. 浇注位置选择原则是将铸件大平面朝下,防止产生缩孔缺陷。
()4. 中碳钢的可焊性比低碳钢、低合金钢的好。
()5. 气孔是气体在铸件内形成的孔洞。
气孔不仅降低了铸件的力学性能,而且还降低了铸件的气密性。
()6. 浇注温度是影响铸造合金充型能力和铸件质量的重要因素。
提高浇注温度有利于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
因此,浇注温度越高越好。
()7. 冲孔工艺中,周边为废料,冲下部分为产品。
()8. 金属加工硬化是指经冷变性后,其材料的强度升高、塑性也升高的现象。
()9. 低合金结构钢焊接时,最常出现的缺陷是裂纹()10. 金属的锻造性常用塑性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
()11. 自由锻是单件、小批量生产锻件最经济的方法,也是生产重型、大型锻件的唯一方法。
因此,自由锻在重型机械制造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12. 铸造生产中,模样的形状就是零件的形状。
()13. 焊接过程中,焊件进行不均匀加热和冷却是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主要原因。
()14. 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是焊接接头的最危险的区域。
()15. 金属的焊接性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一种金属材料,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及焊接材料,其焊接性可能有很大差别。
()二、填空 (每空0.5分共15分)1. 铸件顺序凝固的目的是。
2. 纤维组织的出现会使材料的机械性能发生,因此在设计零件时,应使零件所收剪应力与纤维方向,所受拉应力与纤维方向。
3.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再在空气中冷却,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
4. 焊接方法可分为、和三大类。
5. 生产效率最高的铸造生产方法是,适用于高熔点合金的铸造成型方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期末考试
《材料成形过程检测与控制》试卷(闭卷)(试卷编号:09 )出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电网冲击:
2、位移随动控制系统:
3、辐射温度:
4、电源的工作点:
二、简答题(共60分)
2、程序信号RC延时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如何提高延时的精度?(10分)
3、直流力矩电动机转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其作用有哪些?(10分)
4、非接触法测温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特点?(12分)
5、PN结传感器的种类及其测温原理是什么?(12分)
6、热加工电源供电负载的种类及其产热机制分别是什么?(12分)
1、比色高温计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指出图中所标出的各个部件的名称,
并回答比色高温计的测温原理。
20 —20 学年第学期
《材料成形过程检测与控制》期末试卷09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电网冲击:由于阻感性负载晶闸管电路中的过渡过程的电流可达到正常工作电流的几倍乃至几十倍,对电网的承载能力造成很大的冲击,轻则使电路过流继电器经常“跳闸”,重则使电网设备与用电设备本身毁坏。
2、位移随动控制系统:动点的移动轨迹是在动点移动过程中,根据随机的位置给定,及时驱动位移伺服系统跟随位置给定实现,则该位移伺服系统为位移随动控制系统
3、辐射温度:温度为T的全辐射能量E等于温度为TP的绝对黑体全辐射E0时能量,则温度TP称为被测物体的辐射温度。
4、电源的工作点:指的是电源的VAC与负载的VAC曲线的交点称作电源的工作点。
二、简答题(共60分)
1、答:模型锻压工艺、模型冲压工艺、模型挤压工艺、自由锻造工艺;(4分)
2、答:通过调节电路中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大小,改变回路中电流的大小,控制电容器的电压达到某一数值的时间,从而产生延时。
(5分)
提高延时的精度:在RC延时电路里引入RS触发器,使RC延时的时间到时刻与50Hz的时基脉冲同步。
(5分)
3、答:偏平式结构;(4分)
目的:在相同的体积和电枢电压下,获得较大的转矩和较低的转速,可以节省加速器,减小尺寸和重量。
(6分)
4、答:利用光和辐射原理,将被测对象的辐射能量通过聚焦并投射在光敏和热敏元件上,热能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以测定温度。
(6分)
特点:测量温度响应快,测温范围广,可远距离或对运动物体进行测量,但是结构复杂,使用方法也严格,测温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6分)
5、答:1)热敏二极管温度传感器:半导体PN结正向和反向电压与温度有关的特性;(4分)
2)热敏晶体管温度传感器:当集电极的电流Ic恒定时,基极-发射极间电压随环境温
度而变化。
(4分)
3)热敏晶闸管温度传感器:利用晶闸管的开关转折电压随温度而改变的原理。
(4分)6、答:1)电阻: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电阻热;(3分)
2)低压电弧:在低压大电流的气体介质放电时产生的高温;(3分)
3)高压气体弧光灯:高压气体放电时产生的光辐射;(3分)
4)中、高频电感线圈:工件在变化的磁场和电场中形成感应涡流产生大量的热。
(3分)三、解答题(共20分)
1、
答题要点:
1、物镜
2、平行平面玻璃
3、光栏
4、光导棒
5、分光镜
6、虑光片
7、硅光电池
8、圆柱反射镜
9、目镜(共5分)
原理(15分):
1)被测物体经物镜成像于光栏,通过光导棒混合均匀,投射到分光镜上;(5分)
2)分光镜使波长较长的部分透过,波长较短的部分反射;(5分)
3)透过分光镜的较长波长的波经虑光片将其短波部分虑掉,然后被硅光电池所接受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电子电位差计;(5分)
4)反射的短波经虑光片虑掉长波部分,被硅光电池接受转换为电信号,输入到电子电位差计;(5分)
5)电子电位差计将两个电信号进行比较,得到两束光强度的比值,求出对应的温度。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