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规划“十二五”医改

合集下载

“十二五”医改:医保重点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

“十二五”医改:医保重点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


一 ~ 特l q 关{ 注一 另
“ 十二五" 医改: 医保重点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
李松 涛
【 编者按 】按照统计数据,01 我国已经进入全民医保时代。 十二五” 21 年, “ 期间, 城
镇职工 医保 、 城镇居 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 医疗保险参保率还将增长 3个百分点。
职工 医保 、 镇居 民医保 、 城 新农 合政 策 范 围 内住 院费用 支付 比例 均达 到 7% 5 左 右; 城镇 居 民医保和 新农合 门诊统筹覆 盖所有 统筹地 区, 支付 比例提 高到 5% 0 以上 ; 稳步推进 职工 医保 门诊统筹。 取 消 医疗救 助起付 线 , 提高 封顶 线 , 对救 助对 象政策 范围 内住 院 自付 医疗 费用 救助 比例提 高到 7 % 0 以上。 人 民大 学社会保 障研 究中心主任郑功 成算 了一笔账 , 2 1 年 , 到 0 5 政府 补助城镇 居 民医保 与新农合 的财 政额度将 较今 年增长 5 % 0 以上 ,绝对额 应 当在 1 0 亿 元 以 00 上 。根 据前 三年 医改的经验 , 计未来实 际投入 的公 共资源还会更大 。 估 这样 巨大的投入所带来 的实际效果 , 将是覆盖范围迅速扩大和 医保水平持续提升。 “ 不过 ,落实城 乡居 民政 策 范围 内住院费 用支付 比例要达 到 7 % 5 左右 的保 障水 平 , 需要深化 医疗卫 生服 务 与医药流通领 域 改革加 以配套 , 还 否则 , 仅仅 提高政府 补 助 医保 的标 准而不控制虚 高的 药价 与失控 的 医疗服务 , 乡居 民的疾病 医疗 负担减 城 轻预期就 可能大打折扣。因此 , 关注 医保 的同时, 要 同时关注 医疗卫 生改革与 医 在 还 药流通 改革 , 不能让 医保孤军 突进 。” 郑功成说。 在郑 功成看 来 , 医保制度部 门分 割、 乡分 割 、 办分割 , 城 经 管理 -运 行机制滞 后 , 9 医药费用增长 失控 , 巨额公共 资源投 入 的效 率偏低 , 至存 在着浪 费现 象 , 乡居 民 甚 城 的实 际 医疗 费用负担仍 然沉 重 , 重特大疾 病 、 罕见病 和老 年病 等构成 了医保 中的短 源自如何打通 医保现行 障碍

医院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医院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上海全面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上海卫生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要求,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的重要时期;也是上海市卫生系统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医疗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机制、科技和人材保障、信息系统和法律制度的关键阶段。

为贯彻《上海市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目标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医改政策方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注重医院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医院医教研质量;坚持实施“科教兴院”战略,加强学科人材队伍建设;进一步清理发展思路,激发南北错位发展活力,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十一五”期间,在市卫生局和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医院改革,深入实施“科教兴院”,医院医疗工作、学科人材队伍建设、基本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取得了较大发展。

“十一五”前四年期间,医院全力推进整合南、北部医疗资源,在南部积极发挥松江地区的地域辐射力、政府支撑力;在北部捏合医院原有综合医疗资源优势,全力推进优势学科潜力发挥,医疗服务三项指标增长速度均位于本市三级综合性医院前列。

2005 年到 2022 年期间,医院门急诊量从 133.80 万人次增加到 284.02 万人次,年均增长 21%,总量列全市第二位;出院病人数从 31,554 人次增长到 64,544 人次,年均增长 19.75%,总量列全市第三位;住院病人手术量从 18,243 人次上升到 35,400 人次,年均增长 19.25%,总量列全市第二位; 14.42 天下降至 9.93 天,下降了 4.49 天,下降速率列全市第一位,床位使用率达 111.5%,列全市第二位。

医改政策解读

医改政策解读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
非竞争性也称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是指在消费过程 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同时 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获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也 同时获益。就是说,增加消费者的消费边际成本零。
非排他性也称消费上的非排斥性,是指公共产品在 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或某些人所专有, 而将一些人排斥在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利益是不可 能,或不经济的。
四、初步成效
1、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 初步形成,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13亿人,筹 资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保障范围从大病延伸到门 诊小病,城乡医疗救助力度不断加大。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政府办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药品 安全保障得到明显加强;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同步推进,开 始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 机制。
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 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 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 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 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 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进一步提高。
医改主要任务
“四梁”是指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设,
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八柱”是指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 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主导的多 元卫生投入机制、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可持续发展的医药 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实用共享的医 药卫生信息系统、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非公立医院

非公立医院

最近国务院发出了卫生事业的十二五规划,在此规划中,提出了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左右,特别优先发展县级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使90%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病,康复等问题都在县城内基本解决。

非公立医院的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但是由于卫生部门处于对传统的公立医院保护,对非公立医院的审批很严格,导致了非公立医院的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发展,直到2001年开放了医疗资源,非公立医院开始在社会上大量出现。

在传统的公立医院建设上,因为公立医院的资金来自于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出资,所以一直延续着事业单位制度,这样就存在了编制内编制外的医院人员福利待遇的区别,并且还存在所谓的以药养医。

非公立医院在建设上,进行的是市场化企业管理,资金来至于投资方,上到院长下到员工都是聘用合同制,从管理体制上确保了人员的分配合理,作为市场化经营的非公立医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随着医疗市场的需要可以及时调整服务价格和项目,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服务与实惠。

而这次国家出台的政策规划明细到县一级的医疗机构,是给予了民众的优惠与便利,县一级的医疗机构的发展,会辐射到下面的镇,村级人民,给予有病需看的人民不用跑到市区医院看,节约了时间与路途的经费,通过县级医疗机构就能解决,并且通过县级的发展,紧密联系市级医疗专家对县级医院医疗技术的指导,为中央关于继续加强乡镇卫生所和村卫生室的建设提供了后续的医疗人才储备,以此带动医疗行业的人员综合素质,努力建成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运用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划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这一政策的基础上,同时扶持县一级的非公立医院,可以打破传统的县人民医院的垄断形式受益的依然是人民,医院之间的良性竞争,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水平同样可以提高行业的服务态度,并且通过扩大非公立医院的规模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形势,通过发展与扩大非公立医院,可以解决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医护人员,后勤人员就业岗位的需求,增加就业率。

政策导读

政策导读

成 。基本 医疗保 障制度基本 实现全 覆盖 ,全 国城 乡参保
人 数达 到 了1 .5 ,人 1 29 亿 3覆盖 率达 到9 %;基本 药物 5 制度在基 层初步建 立 ,基 本药物售 价 比制 度实施前 下降
1 .% ,群众 用药负担 明显减 轻 ;基 层 医疗 卫生服 务体 69
鼓 励 和 引导社 会 资本 开办 医疗 机构 ,形成 多元 化办 医格 局, 发展和健全 非基本 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
增长 的健康需 求 ,实现 ̄ 2 1 年人均 预期寿命再提 高 1 J 5 t0 岁的 目标 ,都需要 提高 医疗卫生服 务水平 。而 随着医改 的不 断深入 。改革难 点 问题 将集 中显现 、体 制性 矛盾将 集 中暴露 ,工作难 度加大 。统筹谋 划好 “ 二五 ”医改 十 规 划 ,对于巩 固医改成果 以及 确保实现2 2 年 的医改 目 00
李 克强说 ,县级 医院在我国 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 中居 于

重 要地位 ,要统筹推进管理体 制 、运行机 制 、补偿机制 、
人 事 分配 、药 品供 应 、监 管体 制 等综 合改 革 ,建 立健全 管理制度 ,提升服务能 力 ,保障县域 居民基本 医疗卫 生服 务 ,努 力实现居 民日常就 医不 出县。 国务 院 医 改办 负责 人 、卫 生 部负 责人 在 会 上做 了 汇 报 ,国务院 深化医药卫 生体 制改革领导小 组成 员和有 关部 门负责人参加 了会议 。
众 因病致 贫 、因病返 贫 问题 。还是 更好地 满足居 民 日益
卫生部 :不鼓励县医院创三甲
近 年来 。随着对县 医院扶持 力度 的加大 ,一些县 医院 在 成功创建成 为二级 甲等综 合医院后 ,随即启动三级 甲等 综 合医院创 建工作 ,甚至还 为冲刺三 甲定 出了时 间表 。针 对县 医院热衷上三 甲这一现象 ,卫生部副部长 马晓伟1 月 1 3 0日在全 国城 乡医院对 1支援工作会议 上 明确指 出, “ 3 冒 进 不可取 ”,卫生部允许符 合条件 的县 医院通过 医院等级 评 审成 为三级 医院 ,但不鼓励蜂拥而上创建三 甲医院。 马 晓伟 指 出 ,县域设 置三级 医院 ,具有很 强的示范效

国务院规划“十二五”医改

国务院规划“十二五”医改
方 针 , 筹 安 排 、 出 重 点 、 序 推 进 , 动 基 本 医保 由“ 大 范 围 ” 向“ 升 质 量 ” 基 层 机 构 由“ 筋 健 骨 ” 向 “ 面 发展 ” 公 立 统 突 循 推 扩 转 提 , 强 转 全 ,
医院改革 由“ 局部试点 ” 向“ 转 全面推进”, 医疗卫生建 没由“ 重硬件 ” 转向“ 重服务 ” 。
( P<0. 5) 0 。
表 2 实施 出院后管理前后患者抗病毒药物服用率 比较
4 3 实施 出院后管理达到 了疾病零传播 . 罔家对艾滋病患者在工作 、 学习 、 药 、 查等方 面的惠 民 用 检 3 3 控制 了疾病传播 , . 实现 了艾滋病零传播率 政策 , 高了患者对生 活的信心 。我 们通过对 出院患者不 断实 提 施健康教育及健康生活指导 , 高 了患者 的认知能力 。通 过经 提 常组织患者参与社会公 益 活动 , 提高 了患者 洁身 自好 、 恶意 不 传播疾病 的认 识 , 高 了 患 者遵 守 社 会 公德 的 自觉性 , 提 因而 6 0例 患者中没有发牛感 染他 人的病例 。 参考文献
( 本文编辑 : 俊 ) 裴显
编 者 ・ 者 ・ 者 作 读
国务 院规 划 “ 二 五 ” 十 医改
医改是一个宏大系统工程 , 也是 重大制度创新。要深入贯彻 落实 党 中央 、 国务院关于 医改的决策 部署 , 坚持把基 本医疗 卫生 制度作 为公共产品 向全 民提供 的核心理念 , 坚持保基本 、 强基层 、 建机制 的基本原 则 , 持预 防为主 、 坚 以农村 为重点 、 中西医并重 的
4 1 实 施 出 院后 管 理 提 高 了 患 者 满 意 度 .
[ 2] 张燕 , 绳宁. V感 染者和艾 滋病生 活质量及 其影响 因素的研究 HI 现状 [ ] 中华护理杂志 ,0 84 ( )7 7 . J. 20 ,3 1 :O一 1 [ 许小 明, 3] 覃莺米 , 云诗. 胡 艾滋病 患者健康 管理对服药依从性 及随

基本药物制度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基本药物制度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基本药物制度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读医改十二五规划实施方案心得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规划》)。

通过规划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基本药物的相关制度已经发生了静悄悄的变化,值得关注。

建立基本医疗制度是《规划》的核心内容,而基本药物制度是基本医疗制度中最重要的部份。

《规划》通过对三年医改的总结,对现行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制度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并且一改过去医改文件很少提及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的惯例,明确提出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全面提高仿制药质量,提高药品创新能力和水平。

说明政府已经将医药产业发展纳入了整个医改范畴,这是实施新医改以来的最明确的一次。

三月初,中国药促会联合三个医药行业协会报送给国务院医改办的《关于改革和完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制度的建议书》(以下称建议书)中明确提出,医药产业的发展目标与国家医改的目标是一致的,同为利益共同体。

一个成熟、良好、规范的医药产业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向成功的重要支撑!决不能将医药产业发展置于医改的对立面!从《规划》的表述看,国务院显然已经接受了这一意见,使“十二五”期间的医改工作向着更加平稳和扎实的方向推进。

可喜可贺!《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重点是“巩固完善”。

同时,针对各界一直以来对基本药物制度特别是招标采购制度的诟病,《规划》在多个方面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一)进一步明确政府对基本药物的筹资责任《规划》除了继续要求地方政府“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之外,首次明确“中央财政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后对地方的经常性补助机制并纳入预算”,反映出中央财政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筹资主体地位,对基本药物的筹资有了责任担当,力求减轻地方财政对基本药物筹资的负担,保持筹资持续性的决心和承诺。

(二)拓宽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范围《规划》明确提出“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表明“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已经从各地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另外,《规划》提出各地可结合实际,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 刘玉珍 , 张震宇 , 郭 淑丽 , 等. 妇科盆腔 手术后 下肢深 静脉血栓 形 成 的l 临床研究 [ J ]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2 0 0 6 , 4 1 ( 2) : 1 0 7一l 1 0 . [ 7] 陈华 丽 , 谢 玉权 , 丁红 , 等. 下 肢深 静 脉血 栓 复发 的影 响 因素 研
( 本文编辑: 张
岚, 芮子容 )
编者 ・ 作者 ・ 读 者 国务 院 规 划 “ 十二五” 医改
医改是一个宏大系统工程 , 也是重大制度创新 。要深入贯 彻落实 党 中央 、 国务 院关于 医改的决策 部署 , 坚持把 基本 医疗 卫生
制度作为公共产品 向全 民提供 的核心理念 , 坚持保基本 、 强基层 、 建机 制的基本 原则 , 坚持预 防为主 、 以农村 为重点 、 中西 医并 重 的
间接导致下肢静脉 回流障碍 , 血 流缓慢 。②血 液成分 和凝血 系 统异常 : 肿瘤 细胞 可产 生激 活凝 血 系统物 质 , 使凝 血系 统活性
增强 , 纤溶系统活性减 低 ; 可激 活血小 板 , 产生 粘 附、 聚集和 释
放反应 。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卧床 时间长 , 增加 了血栓形成 的 风险 ] 。④恶性肿瘤是消耗性疾病 , 机体活动 减少 , 长期 卧床 ,
[ 5 ] 张燕. 骨科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分析及护 理[ J ] .
局解手术学杂志 , 2 0 1 l , 2 0 ( 1 ) : 8 0— 8 3 .
老 年人 易患血栓 性疾病 的原 因可能 是 : ①老 年人 活动 量减 少 ,
血流缓慢 , 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 加。②老年人 糖尿病 、 高 血压 、 高脂血症发病率 明显增 高 , 由于 糖代谢 、 脂 代谢 异 常加速 了血 小板功 能异 常 , 纤 溶活 力下 降 所致 高凝 血倾 向而 易于 血栓 形 成 。③ 老年人 血 管 内膜粗 糙 、 内膜 受损 增 多产 生促 凝 物 质增 加 。有研究显示 , 6 0岁 以上妇科 手术 患者为 发生 L E D V T的 高危人 群 , 其 中4 8岁为高风险界值 , L E D V T形成 的复发率也 因年龄 的增 长而 升 高 。本 研究 显示 , 肿 瘤性 质也 是 L E D V T
是把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 围扩大到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卫 生医疗机构 , 建立药 品生产流通 新秩序 , 巩 固完 善基层 医疗卫 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三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 推进政事分开 、 管办分开 、 医药分开 、 营利性 和非 营利性分开 , 改革“ 以药 补医” 机 制, 完善公立 医院管理体制 , 搞好便 民服务。重点推进县级医院综合 改革。增 加政府卫 生投入 , 尽力而 为 , 量力 而行 , 做 到可持续发 展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开办医疗机构 , 形成多元办 医格局 , 发展和健全非基本医疗卫 生服务体 系 , 不 断筑 强城 乡居 民看病就 医的
究[ J ] . 护理管理杂志 , 2 0 1 1 , 1 1 ( 3 ) : 1 5 6 —1 5 7 .
[ 8 ] 张柏根 , 薛冠华. 深静脉血栓形 成 的病 因及高危 因素 [ J ] . 中国实 用外科杂志 , 2 0 0 3 , 2 3 ( 4 ): 1 9 7—2 0 0 . [ 9 ] 刘霞 , 陆云. 手术后患者下 肢深静脉血 栓的预 防研 究进展 [ J ] . 护 理管理杂志 , 2 0 1 1 , 1 1 ( 8 ): 5 6 7—5 6 9 .
[ 3 ] 李谨 , 卢青. 经腹全子宫切 除术 2 3 6例近远期 并发症分 析 [ J ] . 中 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杂志, 2 0 0 3 , 1 9 ( 1 ) : 5 3— 5 4 . [ 4 ] 孙葵葵 , 王辰 , 古力夏提 , 等. 深静脉血栓 形成 的危 险 因素及临 床
分析 [ J ] . 中华结合 和呼吸杂志 , 2 0 0 4 , 2 7 ( 1 1 ) : 7 2 7— 7 3 0 .
行评估 , 术 后针对性 进行 预防和关注非 常重要 , 并实施 术前 、 术 后、 出院前 系统的预防性 健康 教育 , 提高患者 的 自我 管理能力 ,
避免严重术 后 并发 症 的发 生。此外 , 妇 科 手术 后发 生 L E D V T
[ 2 ] 兰 锡纯 , 冯 卓荣 . 心 血管 外科 学 [ M] .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3 . 1 妇科手术后可能发生 L E D V T
本研究结果显示 , 5 0 0例 患者 L E D V T的发 生率 为 9 . 2 0 %,
高于我 国既往研究报道 ( 0 . 1 3 % 一 6 . 7 8 %) - 3 j , 可 见妇科手 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后L E D V T的形成并非 罕见 。因此 , 术前 对 L E D V T高 危 因素 进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5—1 0 ; 修 回 日期 : 2 0 1 3—0 7—1 9 )
的影响因素 , 恶性肿 瘤患 者与 良性肿瘤 患 者相 比手术 时 间长 , 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 引发 L E D V T的原 因是多方 面 的, 主要有 : ①解 剖学异常 : 病变组织 直接压迫 血管或腹 压增加
方针 , 统筹安排 、 突出重点 、 循序推进 , 推动基 本医保由“ 扩大范 围” 转 向“ 提升质 量” , 基层机构 由“ 强 筋健 骨” 转 向“ 全面发展 ” , 公立 医院改革 由“ 局部试点 ” 转向“ 全面推进” , 医疗卫 生建设 由“ 重硬件” 转 向“ 重服务 ” 。

是健全全 民基本医保制度 。提高居民参保率和政府补助标准 , 探索建立 重特大疾 病保 障机制 , 积极发展 商业健康 保 险。二

61 8・
2 0 1 3年 9月 第l 3卷 9期






S e p, 2 0 1 3 V0 1 . 1 3 No . 9
J o u na r l o f Nu r s i n g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表 1 妇科手术后 L E D VT形成高危 因素的 L o g i s t i c回归结果
3 讨 论
导致血 流缓慢 j 。因此 , 对 年长及恶 性肿瘤患者在 术前及 术后
应 加强 L E D V T的 预 防 。 参考文献 :
[ 1 ] 冯会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 展[ J ] . 医学理论与 实践 , 2 0 0 8 , 2 ( 5 ): 5 2 7— 5 2 9 .
2 0 0 2: 1 2 5 5—1 3 3 3.
的患者 中有高血压 史 、 血栓栓 塞疾 病家族 史 的 比例较高 , 均 存
在静脉壁损伤 、 血流缓 慢和 血液高凝 状 态 , 被公认 为 导致深 静 脉血栓形成 的 3大 因素 。 3 . 2 本组 患者 发生 L E D V T的相关 因素分析 本研究显示 , 年龄 / >6 0岁是 L E D V T的影响 因素 , 与L E D V T 呈 正相关 。年 龄 每增 加 1岁 , L E D V T的发病 率 增加 1 . 0 7倍 。
保障 网。


摘 自《 健康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