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编译原理实验报告蔡树彬实验一

合集下载

编译原理 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 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编译原理实验报告引言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课程,它研究的是如何将高级语言程序转化为机器语言程序的过程。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并通过实践来加深对这些概念和技术的理解。

本报告将对我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编译器,能够将类C语言的源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编译器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实验过程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对给定的类C语言的语法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语法规则设计了相应的语法分析器。

然后,我们使用了自顶向下的递归下降分析法来实现语法分析器。

在实现语法分析器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处理语法规则中的左递归、如何处理语法规则中的优先级和结合性等。

通过仔细研究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我们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完成了语法分析器的设计和实现。

接下来,我们对语法分析器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语法分析器在处理简单的源代码时能够正确地识别出语法错误,并给出相应的错误提示。

然而,在处理复杂的源代码时,语法分析器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例如无法正确地处理嵌套的语法结构、无法正确地处理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语法分析器进行了改进,并进行了多次测试,最终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简单的编译器,能够将类C语言的源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

在实验中,我们对编译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编译器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通过不断地改进和测试,最终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结论编译原理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科学课程,它研究的是如何将高级语言程序转化为机器语言程序的过程。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实践来加深了对这些概念和技术的理解。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C语言)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C语言)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实验项目1:词法分析程序实验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类专业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设置该课程的目的在于系统地向学生讲述编译系统的结构、工作流程及编译程序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编译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基本知识,也具有设计、实现、分析和维护编译程序等方面的初步能力。

编译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

进行上机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完成上机实验题目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同时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编译实验由三个独立实验组成,按照由浅入深进行排列,希望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更深学习并理解编译的主要过程和相关方法。

词法分析的目的是将输入的源程序进行划分,给出基本符号(token)的序列,并掠过注解和空格等分隔符号。

基本符号是与输入的语言定义的词法所规定的终结符。

本实验要求学生编制一个读单词过程,从输入的源程序中,识别出各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单词,即基本保留字、标识符、常数、运算符、分隔符五大类。

并依次输出各个单词的内部编码及单词符号自身值。

(遇到错误时可显示“Error”,然后跳过错误部分继续进行)二、题目分析1.这里采用C语言编写的源程序作为词法分析程序的输入数据,输入数据保存在“in.txt”记事本中,将分析结果存在“out.txt”记事本中。

词法分析器的源代码使用C语言编写。

2.下面就词法分析程序中的主要变量进行说明:主函数main():打开要分析的C语言源程序,若不能正确打开,则报错。

先从源程序中读入一个字符ch,然后进行如下处理:1、cp消耗掉空格,制表符,换行符后,cp数组复位,开始检测cp;2、数字检测,对照符号表输出,若匹配成功,则返回序号;3、字符串检测, 对照符号表输出,若匹配成功,则返回序号;4、基本保留字检测,对照符号表输出,若匹配成功,则返回序号;5、运算符检测,对照符号表输出,若匹配成功,则返回序号;注意这里碰到‘/’时,要判断后面是否跟着是注释语句。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本次实验旨在对PL_0语言进行功能扩充,添加新的语法特性,进一步提高编译器的功能和实用性。

具体要求如下:1.扩展PL_0语言的语法规则,添加新的语法特性;2.实现对新语法的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功能;3.对扩展语法规则进行语义分析,并生成中间代码;4.验证扩展功能的正确性。

二、实验内容1.扩展语法规则本次实验选择扩展PL_0语言的语句部分,添加新的控制语句,switch语句。

其语法规则如下:<switch_stmt> -> SWITCH <expression> CASE <case_list><default_stmt> ENDSWITCH<case_list> -> <case_stmt> , <case_stmt> <case_list><case_stmt> -> CASE <constant> : <statement><default_stmt> -> DEFAULT : <statement> ,ε2.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根据扩展的语法规则,需要对新的关键字和符号进行词法分析,识别出符号类型和记号类型。

然后进行语法分析,建立语法树。

3.语义分析在语义分析阶段,首先对switch语句的表达式进行求值,判断其类型是否为整型。

然后对case语句和default语句中的常量进行求值,判断是否与表达式的值相等。

最后将语句部分生成中间代码。

4.中间代码生成根据语法树和语义分析的结果,生成对应的中间代码。

例如,生成switch语句的跳转表,根据表达式的值选择相应的跳转目标。

5.验证功能的正确性设计一些测试用例,验证新语法的正确性和扩展功能的实用性。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1.扩展语法规则,更新PL_0语法分析器的词法规则和语法规则。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C语言)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C语言)

else if(strcmp(word,"if")==0) fprintf(out,"%c%c%s%c,%d%c\n",'(','"',word,'"',12,')'); else if(strcmp(word,"else")==0) fprintf(out,"%c%c%s%c,%d%c\n",'(','"',word,'"',13,')'); else if(strcmp(word,"switch")==0) fprintf(out,"%c%c%s%c,%d%c\n",'(','"',word,'"',14,')'); else if(strcmp(word,"case")==0) fprintf(out,"%c%c%s%c,%d%c\n",'(','"',word,'"',15,')'); else if(strcmp(word,"for")==0) fprintf(out,"%c%c%s%c,%d%c\n",'(','"',word,'"',16,')'); else if(strcmp(word,"do")==0) fprintf(out,"%c%c%s%c,%d%c\n",'(','"',word,'"',17,')'); else if(strcmp(word,"while")==0) fprintf(out,"%c%c%s%c,%d%c\n",'(','"',word,'"',18,')'); else if(strcmp(word,"goto")==0) fprintf(out,"%c%c%s%c,%d%c\n",'(','"',word,'"',19,')'); else if(strcmp(word,"continue")==0) fprintf(out,"%c%c%s%c,%d%c\n",'(','"',word,'"',20,')'); else if(strcmp(word,"break")==0) fprintf(out,"%c%c%s%c,%d%c\n",'(','"',word,'"',21,')');

深圳大学编译原理实验报告蔡树彬实验二

深圳大学编译原理实验报告蔡树彬实验二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编译原理
实验项目名称:词法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指导教师:蔡树彬
报告人学号:
实验时间:2015年11月4日至12月30日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5年12月31日
教务处制
首先定义一个数组,逐个判断输入的字符串中的字符是否属于数组,根据无符号数的定义和状态转移图进行识别。

对输入的字符串从0状态开始,如果遇到‘d’,’·’,’E’,’+/
上图进行相应状态,扫描字符串结束后,如果处于状态1,2,6,代表能到达终态,即扫描到的字符串是无符号数。

同时定义两个字符串储存扫描的字符串属于无符号数部分和其
实验2_1_2结果截图:实验2_2结果截图:。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编译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2. 掌握编译器设计和实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编译器,加深对编程语言和计算机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二、实验原理编译器是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一种软件工具。

它由编译程序、汇编程序、链接程序等几个阶段组成。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的是编译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编译程序的基本原理是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为中间代码,再将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

整个过程可以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几个阶段。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一个简单的四则运算表达式的编译器。

1. 词法分析根据规定的语法规则,编写正则表达式将输入的字符串进行词法分析,将输入的四则运算表达式划分成若干个单词(Token),例如:运算符、操作数等。

2. 语法分析根据定义的语法规则,编写语法分析程序,将词法分析得到的Token序列还原成语法结构,构建抽象语法树(AST)。

3. 语义分析对AST进行遍历,进行语义分析,判断表达式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检查语义错误并给出相应的提示。

4. 代码生成根据AST生成目标代码,目标代码可以是汇编代码或者机器码。

四、实验过程和结果1. 首先,根据输入的表达式,进行词法分析。

根据所定义的正则表达式,将输入的字符串划分成Token序列。

例如:输入表达式“2+3”,经过词法分析得到的Token序列为["2", "+", "3"]。

2. 然后,根据语法规则,进行语法分析。

根据输入的Token序列,构建抽象语法树。

3. 接着,对抽象语法树进行语义分析。

检查表达式是否符合语法规则,给出相应的提示。

4. 最后,根据抽象语法树生成目标代码。

根据目标代码的要求,生成汇编代码或者机器码。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编译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编译器设计和实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编译原理课程试验报告

编译原理课程试验报告
int id;//指向符号表的元素的下标
}
2.符号表:
数组string[MAX],用于存储符号。
3.符号映射:
map<string, int> SM;
用于判断符号是否在符号表中存在,若存在返回此符号在符号表中的位置下标。
(4)错误处理
1.显示错误行数,状态0发生错误,非法的开始字符
2.显示错误行数,装态5发生错误,浮点数分析时发生错误
编译原理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1:词法分析
姓名
院系
软件学院
学号
任课教师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2008-12-1
实验课表现
出勤、表现得分
实验报告
得分
实验总分
操作结果得分
一、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1.巩固对词法分析的基本功能和原理的认识。通过看书和实践来达到目的。
2.能够应用自动机的知识进行词法分析。通过画出状态转换图达到目的。
3.理解并处理词法分析中的异常和错误。通过编写代码处理达到目的。
二、实验内容
要求:对如下工作进行展开描述
(1)给出语言的词法规则描述
记号
属性
关键字
本身
_
标识符
IDN
指向符号表中与*相关的表项的指针
整常数
INUM
数值
浮点常数
FNUM
数值
字符常数
CH
字符
字符串常数
STR
字符串
单界符
SC
字符(+,-,*,/,=,{,},;)
指导教师评语:
日期:
IDN变量: f
SC单界符: =
FNUM浮点数: -2.01

编译原理实验一

编译原理实验一

编译原理实验一
编译原理实验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环节,它涉及到一些基本的编译原理知识和实践技能。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

在编译原理实验一中,我们将首先学习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词法分析是编译器的第一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将输入的源代码分解成一个个的词法单元,如标识符、关键字、数字、运算符等。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需要设计一个适用于特定编程语言的词法分析器。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正则表达式来描述词法单元的模式。

通过定义正确的正则表达式,我们可以准确地识别出源代码中的各种词法单元。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我们将使用一个常用的正则表达式引擎,如lex工具。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根据给定的编程语言规范,编写相应的正则表达式规则,并通过lex工具生成对应的词法分析器程序。

然后,我们将使用这个词法分析器程序来对一些示例源代码进行分析,确保它能正确地识别出各种词法单元。

最后,我们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通过实验一,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词法分析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为以后更复杂的编译原理实验和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个实验,积极探索和学习,并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编译原理
实验项目名称:文法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2015年9月16日至10月28日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5年11月10日
教务处制
int pos=0;
for(i=1;i<=cp1;i++)
{
if(p1[i]!="0")
p[++pos]=p1[i];
}
}
int main()
{
freopen("in.txt","r",stdin);
Grammar obj;
obj.Initial();
obj.RemoveProduction();
obj.RemoveSingle();
obj.Display();
return 0;
}
实验1_1运行结果:
实验1_2_1运行结果:
实验1_2_2运行结果:
实验1_2_3运行结果:
实验1_3运行结果:
实验过程照片:
实验结论:
1.测试用例的设计与说明
对每部分的实验,你分别设计了什么测试数据(测试用例)进行测试,你设计测试数据的出发点是什么,有什么目的?
针对测试数据,主要如下:
第一部分的测试数据主要包含了各个保留字以及多个标识符,同时测试了浮点数空格等等多种情况,如此可确认所有的符号是否都能正确识别。

第二部分的停用词测试数据包含了应该被替换、不应该误杀和没出现三种情况,不应该被误杀的情况又包含了左边有字母和右边有字母的情况,目的是可以确定是否所有情况都可以实现。

第三部分主要采用了书上的例子,因为这样做正确性能够得到较大的保证。

2.测试结果的说明与分析
对测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说明
经过多次利用不同数据进行重复测试,实验结果基本正确,能够达到实验要求。

心得体会:
除了实验的心得体会外,
还要额外增加说明你对文法、直接推导、推导、句型、句子、语言这些概念的理解。

通过实验,不仅对上课所学知识得到了更好的巩固,而且对于文法以及文法的化简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编程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由于这次的实验给的时间较短,内容也比较困难,因此实验的过程很并不顺利。

对文法、直接推导、推导、句型、句子、语言等概念理解如下:
1. 一个文法G[S]是一个四元式(VT,VN,S,P),其中:
VT是一个非空有限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终结符;
VN是一个非空有限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非终结符,VN∩VT=空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