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茶道茶具介绍

合集下载

茶具的介绍及茶道的流程

茶具的介绍及茶道的流程

茶具的介绍及茶道的流程茶具是指用于制作和品饮茶饮的器具,通常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筅、茶匙等。

就像西方的葡萄酒需要用到酒杯、塞子、开瓶器一样,茶具是茶道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茶具及茶道的流程。

一、茶具的介绍1.茶壶:茶壶是茶道中最重要的器具之一,其作用是将开水冲泡茶叶,通过茶壶的特殊设计和材质,可以使茶叶的香气得到最好的释放。

2.茶杯:茶杯是用来盛放泡好的茶水,形状一般比较矮胖,以便观察茶水的颜色和香气。

3.茶盘:茶盘是用来放置茶具和茶水的托盘,防止茶水溅落,同时起到美化茶道环境的作用。

4.茶筅:茶筅是用来调洗和搅拌茶水的工具,一般为竹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质感。

5.茶匙:茶匙用来取茶叶、测量茶叶的量以及搅拌茶水,一般为小勺状。

茶道是一种日本传统的饮茶方式,强调以宁静的心态和细腻的动作来品味茶水和感受茶香。

茶道的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清洁准备:茶道之前必须先准备好茶室和茶具。

首先清洁茶室,保持桌面、地面和墙壁的整洁。

然后清洗茶具,用温水轻轻洗净茶壶、茶杯、茶筅等,以确保茶具无异味和杂物。

2.引水烧水:在茶道开始前,需要引入清凉的水和加热的水。

清凉的水用来冲洗茶杯,加热的水用来烧茶。

3.净手用手巾:茶道开始前,主持茶道的人会在茶室门口摆放一条手巾,用来请客人清洁双手,以示尊重和净化心灵。

4.泡茶:主持茶道的人会将开水冲泡在茶壶里,并将茶叶放入杯中。

主持茶道的人会仔细把茶水分配到客人的茶杯中,并确保每位客人都能享受到相同的茶水品味。

5.点心和点茶:主持茶道的人会准备一些点心(例如和果子)供客人享用。

在品茶的过程中,主持人会与客人交流茶叶的品种、泡法和茶道的文化知识等。

6.感谢和结束:茶道结束后,客人需要向主持茶道的人表达感谢之意。

主持人会整理和清洁茶具,并将茶室恢复到平常的状态。

茶道不仅仅是一种饮茶方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

通过茶道的流程,人们可以感受到茶的香气和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27种常见的茶具及其详细介绍

27种常见的茶具及其详细介绍

27种常见的茶具及其详细介绍一、基础茶具1、盖碗: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用盖碗品茶时,杯盖、杯身、杯托三者不应分开使用,否则既不礼貌也不美观。

相传盖碗是唐代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发明的,崔宁与其女都喜爱喝茶,那时茶杯没有衬底非常烫手,于是崔宁的女儿就发明了木盘子来托茶杯,但茶杯易滑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固定,这便是最早的盖碗。

盖碗早期是个人使用,冲泡与饮用合二为一,这时的盖碗就有如杯子一般。

今天的盖碗更多被当作茶壶来使用,因为使用盖碗泡茶更易于观察汤色和掌握浓度,可以直接欣赏泡开后的叶底,而且去渣清洗比茶壶来得方便。

因而盖碗演变成了冲泡器皿,搭配盅、杯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茶器组合。

盖碗被茶友称为“万能茶具”,各种茶都可以用盖碗来完成冲饮。

拿盖碗的手法很重要,错误的手法就会使得手被烫到成为常态,食指第一关节按在盖钮的边沿,拇指中指抱对点两手指抓住盖碗边缘,搭配食指三点一线拿稳盖碗。

2、公道杯:又称匀杯、分茶器。

使用公道杯倒茶,可以保持倒出来的茶汤口感尽量一致,避免了每个人喝到的滋味不一样,由此也升华到了精神层面,继承了“公道”精神。

“公道”出自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礼记•礼运》,意为“天下为公”,强调的是公平、客观、合理的原则。

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浮梁县令,为了迎合朝廷喜好,特别是为了讨好皇帝朱元璋,下令景德镇御窑厂的工匠们限期研制一种特别的瓷器——九龙杯。

这种杯子因其特殊的构造或寓意,如具有公平均衡的特性,而被皇帝赐名为“公道杯”。

从此以后,“公道杯”不仅成为了宫廷御用之物,也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和茶道、酒文化中的重要器具,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公正、平等精神的崇尚和追求。

选公道杯一般要略大于所用的壶或盖碗,满足每一道茶且出汤能沥干水分的要求。

公道杯也不是越大越好而是以称手为宜。

再检查一下出水口是否断水利落,断水时不易沿着杯子外壁流的为好。

中国茶道的茶具

中国茶道的茶具

中国茶道的茶具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中国茶道中,茶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既是茶艺表演的工具,也是传达茶文化的媒介。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中常见的茶具及其特点。

一、茶杯茶杯是品味茶汤的器皿,它的设计和材质对茶汤的味道和香气都有影响。

中国茶道中常用的茶杯主要有以下几种:1.盖碗:盖碗是中国传统茶具之一,最早源于宋代。

它有一个小巧的杯身和一只带有盖子的杯盖,茶汤在杯中回旋沸腾,时而冲向盖子,穿过小孔洒在碗里,形成一个美丽的茶汤花香。

2.提梁杯:提梁杯又称执壶杯,是一种具有特殊手柄的杯子。

它的手柄可以方便地提起和倒出茶汤,方便茶人操作。

提梁杯多用于绿茶和白茶的品饮。

3.花口杯:花口杯是指杯口的设计呈现出花朵状,它能够更好地将茶汤的香气集中在杯口,茶者喝时,可以更加充分地感受到茶的香气。

二、茶壶茶壶是沏茶和冲泡的主要工具,它的形状和材质对茶水的味道和口感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是中国茶道中常见的茶壶:1.紫砂壶: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陶瓷茶壶,它以泥土的天然色彩和纹理为特点。

紫砂壶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可以使茶汤更好地与壶身接触,增加茶汤的浓度和香气。

2.玻璃壶:玻璃壶是透明的茶壶,可以让茶人观察到茶汤的变化和色泽。

玻璃壶的优点是不会影响茶汤的味道和香气,特别适合品尝清茶和花茶。

3.铁壶:铁壶是一种传统的茶壶,它通常由铁质或铸铁制成。

铁质可以保持茶汤的温度并均匀地传导热量,使茶汤更加热浓。

三、茶盘茶盘是沏茶和品茶过程中用于承接茶汤的器皿,它能够防止茶汤的溢出和洒落,保持茶会的整洁。

茶盘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1.木质茶盘:木质茶盘一般由榉木或红木制成,具有自然纹理和深沉的色彩。

它们不仅起到承接茶汤的作用,还能带来一种自然的氛围,与茶文化相得益彰。

2.石质茶盘:石质茶盘多采用大理石或花岗岩材料制成,其光滑的表面和凉爽的质感能够减少茶汤的温度,保持茶汤的口感和香气。

四、茶具配件除了茶杯、茶壶和茶盘,中国茶道还有一些常见的茶具配件,例如:1.品茗碟:品茗碟是用于放置茶杯和茶壶的小碟子,可以用来收集茶汤的渣滓和汤圈,并作为装饰,提升茶会的品味。

茶道用具的介绍与用途

茶道用具的介绍与用途

茶道用具的介绍与用途茶道离不开茶艺,茶道依存于茶艺,舍茶艺则无茶道。

茶道用具有什么?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用具的介绍与用途,一起来看看。

茶道用具的介绍与用途主茶具乃泡茶、饮茶主要的用具,主要有茶壶、茶船、茶盅、茶杯、杯托、盖碗、冲泡器等。

(1)茶壶用以泡茶的器具。

也可直接用茶壶来泡茶,独自酌饮。

也可用小茶壶当茶盅用。

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

壶盖有孔、钮、座等细部。

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细部。

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部分的不同,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

以把划分:①侧提壶:壶把为耳状,在壶嘴的对面。

②提梁壶:壶把在盖上方为虹状者。

③飞天壶:壶把在壶身一侧上方为彩带飞舞状。

④握把壶:壶把圆直形与壶身呈90°状。

⑤无把壶:壶把省略,手持壶身头部倒茶。

以盖划分:①压盖:盖平压在壶口之上,壶口不外露。

②嵌盖:盖嵌入壶内,盖沿与壶口平。

③截盖:盖与壶身浑然一体,只显截缝。

以底划分:①捺底:将壶底心捺成内凹状,不另加足。

②钉足:在壶底上加上三颗外突的足。

③加底:在壶底四周加一圈足。

以有无滤胆分:①普通壶:上述的各种茶壶,无滤胆。

②滤壶:在上述的各种茶壶中,壶口安放一只直桶形的滤胆或滤网,使茶渣与茶汤分开。

(2)茶船承放茶壶等的垫底器具,有竹木、陶瓷及金属制品。

既可增加美观,又可防止茶壶烫伤桌面。

其主要种类有:①盘状:船沿矮小,整体如盘状,侧平视茶壶形态完全展现出来。

②碗状:船沿高耸,侧平视只见茶壶上半部。

③双层状:茶船制成双层,上层有许多排水小孔,使冲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层的储水器。

(3)茶盅亦称茶海、公道杯、公平杯,用于盛放和分斟茶汤。

将茶汤及时斟于茶海中,可避免茶叶久泡而苦涩。

其主要种类有:①壶式盅:壶形,或以茶壶代替。

②圈顶式盅:将壶口部分或全部向外延拉成一翻边,以作把手。

有盖或无盖。

③杯式盅:杯形,有把或无把,从盅身拉出一个简单的倒水口。

中国茶道茶具简介

中国茶道茶具简介

中国茶道茶具简介中国茶道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茶具作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承载着文化传承和品茶仪式的重要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中国茶道中常见的几种传统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碟和茶托。

一、茶壶茶壶是茶道中最重要的茶具之一,也是用来沏泡茶叶的主要工具。

中国的茶壶种类繁多,因其材质、形状和工艺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常见的茶壶有紫砂壶、瓷壶、玻璃壶等。

1. 紫砂壶: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的名茶壶,其由富含铁质的宜兴紫砂泥制成,具有保温、透气、易于保养等特点。

紫砂壶不仅外形美观,还能增添茶汤的口感和香气。

2. 瓷壶:瓷壶是中国茶道中最常见的茶壶之一,其釉色艳丽,造型独特。

瓷壶表面光滑,易于清洗,适合沏泡多种茶叶。

3. 玻璃壶:玻璃壶是一种透明的茶壶,可以清晰地观察茶叶的变化过程。

玻璃壶通常使用于绿茶或花茶的沏泡,能够展现茶叶在水中的舞蹈美。

二、茶杯茶杯是品茶时专门用来盛放茶汤的器具。

中国茶道中常用的茶杯有紫砂杯、白瓷杯和透明玻璃杯等。

1. 紫砂杯:紫砂杯是由宜兴紫砂泥制成的茶杯,杯壁厚实,杯底略微凸起,杯沿光滑,握感舒适。

紫砂杯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能够保持茶汤的温度。

2. 白瓷杯:白瓷杯通常采用高温烧制而成,杯面洁白光滑,给人以简洁、清雅之感。

白瓷杯可以凸显茶汤的色泽和透明度,适合品饮绿茶或清香型茶叶。

3. 透明玻璃杯:透明玻璃杯可以让人清晰地观察茶汤的色泽和浮动。

杯底的坡度设计能够方便观察茶叶的底部形态和悬浮状态。

透明玻璃杯通常使用于品饮花茶或乌龙茶等。

三、茶碟茶碟是茶杯的配套器皿,用来放置盛茶的茶杯。

茶碟通常由瓷器或玻璃制成,形状圆盘状或托盘状,样式简约、典雅。

茶碟的作用不仅是为茶杯提供一个放置的平台,而且可以用来观察茶杯底部的空气孔,判断茶水的品质和香气。

在茶道中,茶碟也是视觉上的一种装饰。

四、茶托茶托是茶道中的附属用具,用于托起茶杯和茶壶,防止烫伤桌面。

茶托通常采用瓷器或竹木材质制成,制作精美,外观简单大方。

茶艺茶具介绍

茶艺茶具介绍

茶艺茶具介绍引言茶艺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文化艺术,始于中国,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具作为茶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艺表演和品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托和茶盘。

茶壶茶壶是茶艺中最重要的道具之一,用于冲泡茶叶。

茶壶通常由陶瓷、紫砂、玻璃等材质制成,不同的材质会对茶的口感和气息产生影响。

紫砂茶壶是茶艺中常用的一种茶壶,它的质地粗犷,可以吸附茶的香气,使茶水更具香醇的口感。

陶瓷茶壶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玻璃茶壶则透明度高,可以观察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变化。

茶壶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圆壶、方壶、球壶等。

不同的形状有助于调节水温和浸泡时间,使茶叶的香气更加均匀地释放出来。

茶杯茶杯是品茶的工具,用于盛放冲泡好的茶水。

茶杯的选择要考虑材质、形状和容量等因素。

常见的茶杯材质有陶瓷、玻璃和紫砂。

陶瓷杯具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且外观多样,适合日常使用。

玻璃杯具透明度高,可以观察茶叶在茶水中的变化,增加品茶的乐趣。

紫砂杯具具有吸附茶香的作用,使茶水更具香气。

茶杯的形状通常为圆杯和杯底凹陷的杯。

圆杯适合注重品味茶汤的人,杯底凹陷的杯则适合研究茶叶底部形态和香气的人。

茶杯的容量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一般情况下,茶杯容量控制在120ml左右为宜。

茶托茶托是用来放置放茶壶或茶杯的道具,可以保护桌面不被茶水弄脏。

茶托通常由陶瓷、竹材或玻璃制成,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等。

不同的茶具形状和大小也会有相应的茶托来搭配使用。

使用茶托的好处是可以收集茶水,避免流到桌面上,同时也方便清洁。

茶盘茶盘是茶艺表演中常用的道具之一,用于陈列茶具和展示茶叶。

茶盘通常由木材制成,如楠木、紫檀木等,选用坚实的木材制作,耐用且易于保养。

茶盘的形状多样,有圆盘、方盘等。

有些茶盘还配有水槽和水管,方便清洁和排水。

茶盘在茶艺表演中的角色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展示茶具,还可以烘托氛围,增添艺术感。

茶道茶具知识大全

茶道茶具知识大全

茶道茶具知识大全茶道与茶具知识全解一、泡茶用具1.盖碗:盖碗是常用的泡茶器具,上面有盖、下面有托,中间是碗。

它也被称为“三才碗”或“三才杯”。

盖碗具有便捷、不吸味、散热快、实用、高雅等优点,适用性较广。

2.茶壶:茶壶是泡茶的常用器具,材质可以是瓷质、紫砂或玻璃。

紫砂壶具有透气性好、保温性能好、吸附茶汁等特点,常用于冲泡乌龙茶、普洱茶等。

3.飘逸杯:飘逸杯是根据现代工业技术和泡茶原理设计出的,与传统冲泡用具不同的现代泡茶用具。

同一杯组可以使茶叶、茶汤分离,并自动过滤,避免茶叶在杯中浸泡过久而使茶汤过浓。

同时简化了泡茶过程,适合在办公室等场合使用。

4.茶杯:平常生活中,将茶叶直接投放在一个瓷杯或玻璃杯中冲泡的现象很常见。

这种瓷杯或玻璃杯简单方便,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能做到茶水分离。

这种方式泡茶,喝头几口的时候可能问题不大,但十几分钟之后往往茶汤过浓,续水两遍之后,茶汤又可能过淡甚至没什么味道了。

所以,建议使用飘逸杯或能做到茶水分离的用具,便于享受到口感均匀合适的茶汤。

二、分茶用具公道杯:公道杯又称茶海或茶盅,用于分茶的器具。

用茶叶冲泡完毕以后,可以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匀茶,使茶汤均匀,然后平均分给客人,这样就可以使每杯茶的浓度均匀,体现出一种平等。

三、品茶用具1.品茗杯:品茗杯主要用来品饮茶汤。

材质多样,包括紫砂、瓷质、玻璃等。

2.闻香杯:闻香杯用于闻香,比品茗杯细长,多与品茗杯搭配使用,一般用于冲泡乌龙茶时使用。

双手掌心夹住闻香杯,靠近鼻孔,边搓动边闻香。

四、备茶用具1.茶荷:茶荷用于盛放待泡干茶的器具,用于置茶,还可以用来赏茶。

茶荷的形状以有引口的半球形为主,质地多为瓷质。

2.茶叶罐:茶叶罐用来存放干茶的器具。

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茶叶变质,茶香挥发等。

从质地上来说,一般有铁质、锡质、陶瓷等。

五、备水用具备水用具形式多样,常见的有随手泡、电水壶,也有的茶友使用铁壶。

随手泡多集烧水冲茶与一体,简单方便;电水壶则是日常家用的烧水用具,也可冲茶;也有茶友用铁壶烧水、煮茶。

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绍

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绍

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绍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绍“功夫茶”是一种泡茶技艺,不仅由于煮制和啜饮时费功夫,且泡茶用具也十分讲究,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绍1.孟臣壶又称“孟公壶”、“孟臣罐”。

泡茶用具,紫砂茶具,适宜于冲泡乌龙茶,为功夫茶茶具之一。

宜兴惠孟臣制,多为赭石色,壶小如香橼,器底刻有“孟臣”钤记。

清代施鸣保《闽杂记》中载:“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茶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臣壶。

”其标准是“小、浅、齐、老”,小指容量少;浅指壶小水浅能酿味,能翻香,不蓄水,会翻泡;齐指壶嘴、口、把三点能平成一线,制作精细;老器物者为贵,使用时间越长越好,“锈”厚时香重。

清“孟臣”款朱泥水平壶(现藏于中国茶叶博物馆)2.若琛杯又称“若琛瓯”。

白瓷质饮具,功夫茶“烹茶四宝”之一,品饮功夫茶茶汤用。

相传为清代江西景德镇烧瓷名将若琛所作。

为白色翻口小杯,杯沿常有花纹,杯身有山水字画,杯底书“若琛珍藏”。

1832年的《厦门志》中载:”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壶必孟臣壶,杯必若琛杯。

”3.玉书茶碨又称“玉书碨”。

煮水器,功夫茶“烹茶四宝”之一,赤色、扁形、薄瓷质,容水约200ml。

闽南、粤东和台湾人称瓷质水壶为“碨”能耐冷热急变,保温,便于观察煮水过程。

“玉书”解释有二:一说水壶设计制造者的名字;二说壶出水时宛如玉液输出,故称“玉输”,因“输”字不吉祥,取谐音为“玉书”。

使用时,置于汕头风炉上急火烧之,水开时,碨盖一开阖,卜卜有声,此时即可冲泡茶叶。

4.汕头风炉又称“潮汕风炉”。

煮水燃具,功夫茶“烹茶四宝”之一。

黏土烧制的红泥小火炉,高温下遇水不裂。

外形如鼎,通红古朴,长形,高约20厘米,置碳的炉心既深又小,有盖有门,通风性好。

汕头风炉是玉书茶碨的配套器具,由风炉改进而来,其炉口大小与碨底相称,燃料一般用白炭,也有讲究的茶友会用橄榄核碳。

现代意义上的功夫茶具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茶文化的发展,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样式越来越精美,成套茶具的.组合方式越来越灵活多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茶道茶具介绍
茶壶
茶壶在唐代以前就有了,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倾水;现代说到茶壶,泛指宜兴紫砂壶。

准确的说是指泡
茶的壶,从材质分为紫砂壶、瓷壶、玻璃壶、铁壶等。

品饮杯(茶盏、茶碗)
直接用于品茶喝茶的杯子,一般没有把也没有盖。

闻香杯也属于品饮杯,是专门用于闻香的杯子。

茶具的分类及作用介绍
茶盘
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
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状可方可圆或作扇形;可以是单层
也可以是夹层,夹层用以盛废水,可以是抽屉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单层以一根塑料管连接,排出盘面废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

选材比较广泛,以竹制茶盘最为清雅相宜。

还有木头的茶盘,有绿檀、黑檀、鸡翅木茶盘等;也有紫砂的、陶瓷的。

茶道
指茶道六君子,含茶夹、茶勺、茶拨、茶漏、茶针、茶瓶。

茶夹,取放和清洗品杯用的。

茶勺,取茶叶用的。

茶拨,用于将茶荷中的茶叶拨入茶壶中。

茶漏,置放在壶口,防止茶叶洒在桌上。

茶针,过去做的紫砂壶大部分是独空壶,没有球孔或网孔,所以需
用茶针去通畅壶嘴。

茶瓶,置放茶夹、茶勺、茶拨、茶漏、茶针的
瓶子。

茶具的分类及作用介绍
茗炉
烧水的器具,现代泡茶都用电能烧水,有随手泡、电瓷炉、红外炉。

盖碗
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

盖杯
盖杯有盖子和把。

有两件杯、三件杯、四件杯、保温杯。

从材质上说有瓷、陶(紫砂)、玻璃、塑料、不锈钢等。

杂件
为表演茶艺常用、生活中少用的茶器。

正常喝茶用的少、但必需要备上的茶器。

比如:公道杯、茶巾、网架、漏斗、茶宠、茶托、
茶洗、茶叶罐、香炉、茶荷、养壶笔、普洱刀、养壶袋、壶托等等。

1.盖碗的使用方法: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

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2.茶挟的使用方法:又称茶筷,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

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3.茶针的使用方法: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

4.茶杯的使用方法: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

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

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

根据茶壶的
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

为便于欣赏
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

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5.茶盘的使用方法: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

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
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6.茶船的使用方法: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

淋浇的沸水
也可以用来洗茶杯。

又称茶池或壶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
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7.煮水器的使用方法: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自动电炉。

8.茶漏的使用方法: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9.茶巾的使用方法: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
之茶水。

10.茶叶罐的使用方法:储存茶叶的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
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

11.茶则的使用方法: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12.茶海的使用方法: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

茶壶内之茶汤浸
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
浓度之均匀。

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

没有专
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

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13.茶匙的使用方法: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
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会紧
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
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14.茶荷的使用方法:茶荷的功用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
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

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
壶。

主要有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

没有茶荷时可用质地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使用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