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的防治知识

合集下载

如何避免在野外求生中被毒蛇咬伤?

如何避免在野外求生中被毒蛇咬伤?

如何避免在野外求生中被毒蛇咬伤?野外求生中,遇到毒蛇咬伤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许多人因毒蛇咬伤而丧命,因此在野外活动中,如何避免被毒蛇咬伤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关于如何避免在野外中被毒蛇咬伤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于大家有所帮助。

I. 熟知毒蛇的习性和特征毒蛇是在野外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危险生物之一。

因此在外出前,应该了解周围的环境和常见的毒蛇品种。

毒蛇一般会在白天躲藏在遮蔽物下休息,而晚上则会活动。

此外,毒蛇通常的特征有头部稍微扁平、腹部或背部有花纹或斑点等。

如果遇到不知名的蛇类,需尽早确认并避免靠近,避免引发危险。

II. 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在野外活动中,穿戴对应的防护装备可以有效地减少被毒蛇咬伤的概率。

穿戴长袖衣、长裤以及戴帽子等可以有效避免被蛇咬伤的皮肤接触,穿戴靴子则可以防止被蛇咬到足部。

此外,手套也是很必要的,因为毒蛇有时会使用牙齿咬人。

III. 注意察觉蛇类的存在在野外活动中,尤其是在蛇类出没频繁的地区,一定要特别留心周围情况。

当你注意到一些蛇类存在的迹象时,如蛇的声音(摩擦声、抽吸声等)、蛇体上的移动等,必须保持警惕,及时远离,防止被咬伤。

IV. 慎用外来食品在野外活动中,对于外来食品一定要非常谨慎,尤其是存在毒蛇的地区。

因为食物味道可以引来蛇类,长时间保持食品的气味也会吸引蛇类前来。

因此,远离开架的外来食品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V. 合理的应急处理方式如果不幸被毒蛇咬伤了,一定要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在此之前,一定要保持冷静,并且不要采取妄自尝试,比如口服酒精、吸出毒液这类不可取的做法。

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紧急拆解打结,将患处以下肢释放,尽快去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结语在野外活动中,避免被毒蛇咬伤的关键是预防。

穿着合适的防护装备,认真观察周围的环境与迹象,以及避免吸引蛇类的食物气味,这些都是较为常用的避免被毒蛇咬伤的方法。

如果不幸被咬伤了,则需要保持冷静,合理应对,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避免毒蛇咬伤需要我们在野外活动中保持警觉、谨慎而细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守护我们的野外生活。

毒蛇咬伤护理查房【急诊科】 ppt课件

毒蛇咬伤护理查房【急诊科】  ppt课件

识别毒蛇
尽可能观察周围环境,寻找毒蛇的 踪迹,以便确定是哪种毒蛇咬伤, 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伤口处理
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并尽 量挤压出毒血。注意不要用嘴吸吮 ,以免毒素进入口腔。
转运过程中的护理
固定患肢
将受伤的肢体固定在身体的一侧,以 减少毒素的吸收和扩散。
保持呼吸道通畅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 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 变化。
提高毒蛇咬伤护理水平的措施与途径
01
途径
02 引进先进的急救设备和药品,提高救治效 果。
03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学 习先进经验。
04
开展毒蛇咬伤防治研究,为提高护理水平 提供科学依据。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加强医护人员毒蛇咬伤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建立毒蛇咬伤病例数据库,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提高毒蛇咬伤护理水平的措施与途径
措施 定期组织毒蛇咬伤护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技能水平。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救治能力。
提高毒蛇咬伤护理水平的措施与途径
• 完善毒蛇咬伤急救流程,确保救治工作高效有序。
解毒药物的应用与护理
解毒药物如季德胜蛇药片、南 通蛇药片等,具有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的作用,可减轻中毒 症状。
口服或外敷解毒药物时,应遵 循医嘱,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时 间使用。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及时 调整用药方案。
其他辅助药物的应用与护理
其他辅助药物包括抗炎药、止痛药、 镇静药等,用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焦 虑等症状。
毒蛇咬伤的常见原因与预防措施
常见原因

毒蛇咬伤的健康宣教

毒蛇咬伤的健康宣教

蛇咬伤的健康宣教一、疾病简介:毒蛇口内有毒腺,通过排毒管与牙相连,当毒蛇咬人时,毒蛇会经过排毒管及有管道或沟的牙注入人体组织,随着毒素的扩散,病人出现局部和全身症状。

比如:头晕,嗜睡,昏迷,言语不清,听力障碍,呼吸、循环及肾功能衰竭等。

二、心理指导:因毒蛇咬伤后,起病多较急,症状明显,因而病人及家属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士首先要安慰病人,告之尽管毒蛇咬伤为急重症,但是只要治疗及时,护理得当,病人的配合妥当,可以痊愈。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相关情况,稳定情绪,再以和蔼的语言,亲切的态度,精湛的护理技术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

三、饮食指导:宜给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饮食,饮用大量饮料,比如:牛奶、水、茶,忌饮酒。

四、作息指导:危险期应卧床休息,患肢制动,使血液循环减慢,以减慢毒素在体内扩散,恢复期可逐渐轻微活动,以不感觉疲劳为宜。

五、用药指导:(1)季德胜蛇药片:内服外敷,首剂10片,每日3-4次(2)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的发生(3)应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的发生(4)补液治疗:补液要足量以加速毒素排泄六、特殊指导:(1)迅速阻止蛇毒的吸收扩散:病人被咬伤后不要惊慌、乱跑,宜静卧,患肢制动,用止血带或其他代用品,在伤口近心端5cm出绑扎,每15-30min放松一次,休息3min左右,以免发生坏死。

(2)尽快局部排毒:用生理盐水,冷食盐水,冷茶水冲洗伤口,在咬伤出做多个0.5-1.0cm的“+”形切口,排出毒液。

紧急情况下可直接用口来吸允,但口腔要无破溃和龋齿,边吸边吐出,并每次用清水漱口,以防中毒。

(3)呼吸肌麻痹是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维持肺的通气功能,因此必要时要接受呼吸机,气管切开等治疗。

(4)发生急性肾衰应根据尿量限制出入量,配合接受血透治疗七、病情观察指导:监测体温、心率、呼吸的频率和节律,观察伤口有无流血、血疱、坏死、疼痛等,记录每日出入液量。

八、出院指导:(1)毒蛇分布区,尤其在夜间外出时要穿厚长裤,长袜,鞋子,戴帽子,利用木棒和电筒,“打草惊蛇”,以避免咬伤。

蛇咬伤综合课件

蛇咬伤综合课件

02 蛇咬伤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毒蛇咬伤与无毒蛇咬伤的区分
毒蛇咬伤
通常伤口较深,局部肿胀、疼痛、淤 斑、水泡、出血等症状明显,严重者 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
无毒蛇咬伤
伤口浅表,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较 轻,一般不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及分级
一级毒蛇咬伤
伤口局部疼痛、肿胀,但无全身中毒 症状。
应迅速响应,采取防控措施。
地方层面政策法规解读
1 2 3
地方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加强对蛇 类及其栖息地的保护,限制非法捕杀、交易和食 用。
地方传染病防治办法
各地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明确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蛇咬伤防治工作中的职责 和任务。
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
推广蛇咬伤防治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如宣传册、宣传片、网络等,向公众普及蛇咬伤防 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加强蛇咬伤救治能力
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对蛇咬伤的救治能力,缩短患者 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分析
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蛇咬伤防治工作的不断重视, 未来蛇咬伤防治工作将更加注重预防和早期治疗,同时将更 加注重科研和临床实践的结合。
蛇咬伤综合课件
汇报人:
202X-12-22
• 蛇咬伤概述 • 蛇咬伤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 蛇咬伤的急救处理与治疗原则 • 蛇咬伤的预防与宣传教育
• 蛇咬伤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 总结与展望:提高蛇咬伤防治水
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01 蛇咬伤概述
蛇咬伤的定义与危害
定义
蛇咬伤是指被蛇类动物的口器咬 伤或被蛇毒注入人体后引起局部 和全身的中毒症状。

蛇咬伤的处理及治疗总结

蛇咬伤的处理及治疗总结

蛇咬伤的处理及治疗总结一、概述蛇咬伤是一种常见的动物致伤疾病,分为无毒蛇咬伤与毒蛇咬伤,通常毒蛇咬伤见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比较大且深的牙痕迹,而无毒蛇咬伤多见细小牙痕。

毒蛇咬伤起病急、发展快,不能及时救治可能死亡。

二、发病机制蛇毒液分为:神经毒类、血液毒类、细胞毒类、混合毒类。

1、血液毒类:蛇毒蛋白酶作用于血管壁破坏其结构,损害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导致凝血障碍。

蛇毒促凝因子可使微循环血栓形成,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神经毒类:α-神经毒素和β-神经毒素,分别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和运动神经末梢,抑制其合成,阻断了神经-肌肉传导引起神经肌肉迟缓性麻痹。

3、细胞毒类:蛇毒中的透明质酸使局部组织透明质酸解聚、细胞间质溶解、组织通透性增大,导致局部肿胀、疼痛。

三、临床表现1、无毒蛇咬伤:可见两排小锯齿状的牙痕,有轻微疼痛和出血,可正常止血,局部皮肤肿胀不明显、无坏死,全身症状不明显,可有轻度头晕、恶心、心悸、乏力。

2、有毒蛇咬伤:①血液毒素:伤口出血不止,局部肿胀、皮下出血、瘀斑,疼痛难忍,全身表现为多部位出血,严重者肾功能衰竭、休克。

②神经毒素:伤口发麻、疼痛不明显。

早期症状轻,数小时内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眼睑下垂、肢体瘫软、伤口活动困难、呼吸肌麻痹,最严重呼吸衰竭。

③细胞毒素:肢体肿胀、溃烂、坏死。

④混合毒素:两种及两种以上毒素引起的症状。

四、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心肌酶、ELISA。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蜈蚣咬伤:牙痕成楔形状,无下颏牙痕,伤口不麻,全身症状轻或无。

2、蝎子咬伤:局部疼痛、麻木,常有流泪流涎。

3、蚂蝗咬伤:伤口出血难止,伤口氧,不痛、不肿、不麻、无全身反应。

六、救治及治疗(一)现场自救脱离危险区域,谨防二次咬伤;保持冷静,记住蛇的体征,减少肢体活动,以免毒素扩散加快;绑扎伤口上方5-10cm减缓毒素扩散,但要注意肢体血运,避免出现肢体缺血坏死;用清水冲洗伤口,挤压排毒;拨打120或寻求周围人帮助(二)医院救治1、抗蛇毒血清:早期用药、同种专一、异种联合。

野外活动中如何预防被毒蛇咬伤及急救措施

野外活动中如何预防被毒蛇咬伤及急救措施

一、药品和器材准备:1、蛇咬伤急救盒(强烈推荐)由广西中医骨伤科学院附属中草药厂生产,备有消毒的注射器、注射针头、胰蛋白酶、2%普鲁卡因、蛇伤药、扩创伤口用的刀片和止血带等。

2、南通蛇药片(即我们通常用的季得胜蛇药),主治蝮蛇及血循毒类蛇咬伤。

第 1 次20 片,先将药片捣碎,用米酒50 毫升(不能喝酒的患者,酒量可酌减)加适量开水,调匀内服;以后每次服10 片,每6 小时1 次,服至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消失、患肢肿胀消退时,便可住手服药。

3、广东蛇药(广东制药厂),主治银环蛇、眼镜蛇、蝮蛇、竹叶青、烙铁头、金环蛇和海蛇等毒蛇咬伤。

轻、中型病人,第1 次服14-20 片,以后每小时服7- 14 片,病情好转后改为1 天4 次,每次7 片。

重危病人第1 次20 片。

4、广西蛇药片(荔浦制药厂),主治各种毒蛇咬伤,对眼镜蛇、竹叶青、银环蛇等咬伤疗效更佳。

第1 次15 片,以后每3-4 小时服1 次,每次10 片,连服3-4 天,危重病人可适当增加用量。

5、上海蛇药(上海制药厂),主治蝮蛇、五步蛇、竹叶青咬伤,也可治疗眼镜蛇、银环蛇、蝰蛇等毒蛇咬伤。

第1 次服10 片,以后每4 小时服5 片,病情减轻后可改为每6 小时服5 片,普通疗程为3-5 天。

6、蛇伤解毒片,主治华南地区常见的各种毒蛇咬伤。

片剂第1 次服20 片(12 克),以后每次7 片,每小时1 次。

7、福建蛇药(福建制药厂),主治各种毒蛇咬伤。

第1 次为100-200 毫克,病情重者可增加至300-400 毫克,以后每3-4 小时服1 次。

病情减轻后,每次改为50 毫克,每天3-4 次,普通疗程为3-5 天。

服药后会产生轻度腹痛,肠鸣加强和轻度腹泻,有腹泻时用药量酌减。

8、其他药品:高锰酸钾、雄黄;“雄黄蒜泥丸”:独头大蒜2 瓣,雄黄粉10 克,将大蒜去皮后与雄黄同捣烂和成丸;“雄黄煤子”:雄黄三钱,白砒一钱,潮脑三钱,冰片五分,研为细末,用纸卷药,搓成煤子。

《毒蛇咬伤的防治》PPT课件

《毒蛇咬伤的防治》PPT课件

蝮蛇
金环蛇
海蛇
银环蛇
蝰蛇
尖吻蝮
世界上最毒的十种蛇
• NO.1 中名:凶猛太攀蛇 • NO.2 中名:棕伊澳蛇 • NO.3 中名:太攀蛇 NO.4 中名:东方虎蛇 • NO.5 中名: 杜氏剑尾海蛇 • NO.6 中名:巨环海蛇 • NO.7中名:另一种虎蛇 • NO.8 中名:黑虎蛇 NO.9 中名:死亡蝮蛇 NO.10 中名:西部拟眼镜蛇
毒蛇的分类
• 毒蛇大致可分成三大类 • 1.以神经毒为主的毒蛇:有金环蛇,银环蛇及海 蛇等,毒液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肌肉麻痹 和呼吸麻痹。 • 2.以血液毒为主的毒蛇:有竹叶青、蝰蛇和菜花 蛇等,毒液主要影响血液及循环系统,引起溶血、 出血、凝血及心力衰竭。 • 3.兼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毒蛇:有蝮蛇,眼镜王 蛇和眼镜蛇等,其毒液具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两 种特性。 • 4. 肌毒:主要引起肌肉溶解:海蛇
诊断蛇毒咬伤时要考虑并解决以下 问题
• (一)是否为蛇咬伤:首先必须明确除外 蛇咬伤的可能性,其它动物也能使人致伤, 如娱蚣咬伤、黄蜂螯伤,但后者致 伤的局 部均无典型的蛇伤牙痕,且留有各自的特 点:如蜈蚣咬伤后局部有横行排列的两个 点状牙 痕,黄蜂或蝎子螯伤后局部为单个 散在的伤痕。一般情况下,蜈蚣等致伤后, 伤口较小,且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诊断蛇毒咬伤时要考虑并解决以下 问题
• (二)是否为毒蛇咬伤:主要靠特殊的牙 痕、局部伤情及全身表现来区别。毒蛇咬 伤后,伤口局部常留有一对或3~ 4毒牙痕 迹。且伤口周围明显肿胀及疼痛或麻木感, 局部有瘀斑、水泡或血泡,全身症状也较 明显。无毒蛇咬伤伤后,局部可留两排锯 齿形牙痕。(图1)
毒蛇
毒蛇咬的防治
陈仁智
毒蛇的种类

毒蛇咬伤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毒蛇咬伤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
毒蛇咬伤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该怎么有效的预防毒蛇咬伤
一、预防:
蛇咬伤严重的威胁着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应在危害最大的地区,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蛇咬伤的发病率,降低死亡率,首先要建立建全的蛇伤防治网,从组织上及人力上予以落实,做到任务明确,专人负责,其次要发动群众搞好住宅周围的环境卫生,彻底铲除杂草,清理乱石,堵塞洞穴,消灭毒蛇的隐蔽场所,经常开展灭蛇及捕蛇工作,同时要搞好预防蛇伤的基本知识。

在野外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员,进入草丛前,应先用棍棒驱赶毒蛇,在深山丛林中作业与执勤时,要随时注意观察周围情况,及时排除隐患,应穿好长袖上衣,长裤及鞋袜,必要时戴好草帽,遇到毒蛇时不要惊慌失措,应采用左,右拐弯的走动来躲避追赶的毒蛇,或是站在原处,面向毒蛇,注意来势左右避开,寻找机会拾起树枝自卫,四肢涂擦防蛇药液及口眼蛇伤解毒片,均能起到预防蛇伤的作用。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dsys/yfh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毒蛇咬伤的防治――第七工作处卫生所宣2010年5月15日王秀东2毒蛇咬伤(Snakebite ):全世界共有蛇类2500 种,其中毒蛇约650余种,威胁着十亿人口的广大地区。

估计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在30万以上,死亡率约为10%。

我国两广地区蛇害严重,每年蛇咬伤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二十五。

我国蛇类有160 余种,其中毒蛇约有50余种,有剧毒、危害剧大的有10种,如大眼镜蛇、金环蛇、眼镜蛇、五步蛇、银环蛇、蝰蛇、腹蛇、竹叶青、烙铁头、海蛇等,咬伤后能致人于死亡。

这些毒蛇夏秋屯在南方森林、山区、草地中出现,当人在割草、砍柴、采野果、拔菜、散步、军训时易被毒蛇咬伤。

3概述诊断治疗措施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预防4第一部分概述有毒的蛇,头部多为三角形,有毒腺,能分泌毒液。

毒蛇咬人或动物时,毒液从毒牙流出使被咬的人或动物中毒。

蝮蛇、白花蛇等就是毒蛇。

毒液可供医药用。

5一、概况全世界共有蛇类2500种,其中毒蛇约650余种,威胁着十亿人口的广大地区。

估计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在30万以上,死亡率约为10%。

我国两广地区蛇害严重,每年蛇咬伤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二十五。

我国蛇类有160余种,其中毒蛇约有50余种,有剧毒、危害巨大的有10种,如大眼镜蛇、金环蛇、眼镜蛇、五步蛇、银环蛇、蝰蛇、腹蛇、竹叶青、烙铁头、海蛇等,咬伤后能致人于死亡。

这些毒蛇夏秋竹叶青屯在南方森林、山区、草地中出现,当人在割草、砍柴、采野果、拔菜、散步、军训时易被毒蛇咬五步蛇伤。

毒蛇的头多呈三角形,颈部较细,尾部短粗,色斑较艳,咬人时嘴张得很大,牙齿较长。

毒蛇咬伤部常留两排深而粗的牙痕。

无法判定是否毒蛇咬伤时,按毒蛇咬伤急救。

毒蛇咬伤概况6二、毒蛇的分类――中国著名毒蛇毒蛇咬伤概况主要有金环蛇、银环蛇、海蛇、蝰蛇、尖吻腹、竹叶青、眼镜蛇、眼镜王蛇、腹蛇等。

7毒蛇咬伤概况1.白唇竹叶青通身绿色为主:竹叶青。

分布我国南部,长江流域,受惊时逃跑。

咬伤症状相对较轻。

82.眼镜蛇:通身黑色为主,竖起,扁颈。

分布我国长江以南,性情凶猛,能长时间对峙,喷射毒液,但不主动袭击人。

咬伤症状为伤口组织坏死,胸闷,高热,呼吸困难。

93.眼镜王蛇:通身黑褐色为主,竖起,扁颈。

分布我国南方。

性情凶猛,为毒蛇中体型最大的。

主动袭击,紧咬不放。

症状为发病特急,很快死亡,碰到这类蛇咬伤,除积极抢救外,还要祈祷好的运气。

104.银环蛇:背面黑色,有许多白横纹。

分布长江以南,受惊时逃跑,但太近时会张口咬人。

咬伤多见。

伤口不肿、不痛,数小时后全身瘫痪,呼吸停止。

115.金环蛇:背面黑色,有许多黄横纹。

分布长江以南。

其余类似银环蛇。

126.蝮蛇:通身棕褐色为主,头大,三角形。

分布全国各地甚至生活于海拔4000米的丽江雪山上。

受惊时多逃跑,不主动袭击。

症状发病凶,全身出血,伤口剧痛、组织坏死。

137.尖吻蝮(五步蛇) :通身棕褐色为主,头大,三角形,鼻子上翘(看上去象叼个烟头) 凶狠,主动袭击,症状发病凶,全身出血,伤口剧痛、组织坏死。

148.蝰蛇:通身棕褐色为主,头三角形略长。

受惊时,能长时间对峙。

症状类似五步蛇。

159.灰蓝扁尾海蛇1610.莽山烙铁头蛇(传说中的小青龙)17第二部分诊断诊断蛇毒咬伤时要考虑并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否为蛇咬伤(二)是否为毒蛇咬伤(三)是哪一种毒蛇咬伤18(一)是否为蛇咬伤先必须明确除外蛇咬伤的可能性,其它动物也能使人致伤,如娱蚣咬伤、黄蜂螯伤,但后者致伤的局部均无典型的蛇伤牙痕,且留有各自的特点:如蜈蚣咬伤后局部有横行排列的两个点状牙痕,黄蜂或蝎子螯伤后局部为单个散在的伤痕。

一般情况下,蜈蚣等致伤后,伤口较小,且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19(二)是否为毒蛇咬伤主要靠特殊的牙痕、局部伤情及全身表现来区别。

毒蛇咬伤后,伤口局部常留有一对或3~4毒牙痕迹。

且伤口周围明显肿胀及疼痛或麻木感,局部有瘀斑、水泡或血泡,全身症状也较明显。

无毒蛇咬伤伤后,局部可留两排锯齿形牙痕。

20(三)是哪一种毒蛇咬伤准确判断何种毒蛇致伤比较困难,从局部伤口的特点,可初步将神经毒的蛇伤和血液毒的蛇伤区别开来。

再根据特有的临床表现和参考牙距及牙痕形态,可进一步判断毒蛇的种类。

如眼镜蛇咬伤病人瞳孔常常缩小,蝰蛇咬伤后半小时内可出现血尿,蝮蛇咬伤后可出现复视。

21毒蛇头部略成三角形,身上有色彩鲜明的花纹,上颌长有成对的毒牙,可与无毒蛇相区别。

毒牙呈沟状或管状与毒腺相通,当包在腺体外的肌肉收缩时,将蛇毒经导管排于毒牙,注入被咬伤的人和动物体内。

22第三部分治疗措施毒蛇咬伤后现场急救很重要,应采取各种措施,迅速排出毒并防止毒液的吸收与扩散。

到达有条件的医疗站后,应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如彻底清创,内服及外敷有效的蛇药片,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及全身的支持疗法。

23(一)阻止毒液吸收被咬伤后,蛇毒在3-5分钟内就迅速进入体内,应尽早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液的吸收。

241.绑扎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也是现场容易办到的一种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即在被毒蛇咬伤后,立即用布条类、手巾或绷带等物,在伤肢近侧5-10公分处或在伤指(趾)根部予以绑扎,以减少静脉及淋巴液的回流,从而达到暂时阻止蛇毒吸收的目的。

在后送途中应每隔20分钟松绑一次,每次1-2分钟,以防止肢瘀血及组织坏死。

待伤口得到彻底清创处理和服用蛇药片3-4小时后,才能解除绑带。

2.冰敷法:有条件时,在绑扎的同时用冰块敷于伤肢,使血管及淋巴管收缩,减慢蛇毒的吸收。

也可将伤肢或伤指浸入4-70C的冷水中,3-4小时后再改用冰袋冷敷,持续24-36小时即可,但局部降温的同时要注意全身的保暖。

3.伤肢制动:受伤后走动要缓慢,不能<a name=baidusnap0></a>奔跑</B>,以减少毒素的吸收,最好是将伤肢临时制动后放于低位,送往医疗站。

必要时可给适量的镇静,使病人保持安静。

25(二)促进蛇毒的排出及破坏存留在伤口局部的蛇毒,应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其排出或破坏。

26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嘴吸吮,每吸一次后要作清水漱口,当然吸吮者腔粘膜及唇部应溃破之处。

也可用吸乳器械拔火罐等方法,吸出伤口内之蛇毒,效果也较满意。

伤口较深并有污染者,应彻底清创。

消毒后应以牙痕为中心,将伤口作“+”或“++”形切开,使残存的蛇毒便于流出,但切口不宜过深,以免伤及血管。

咬伤的倍位在手或足部时,也可用三棱针或刀尖在八邪穴或八风穴,向近侧皮下刺入一厘米后,由近向远轻轻按摩,加速蛇毒的排出。

伤口扩大后,还可用各种药物作局部的湿敷或冲洗,以达到破坏或中和蛇毒的目的。

常用的外敷药有30%盐水或明矾水,用于伤口冲洗的外用药有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及5%-10%的盐水。

胰蛋白酶局部注射有一定作用,它能本分解和破坏蛇毒,从而减轻或抑制病人的中毒症状,用法是用生理盐水2-4毫升溶解胰蛋白酶后,在伤口基底层及周围进行注射,12-24小时后可重复注射。

注射速尿、利尿酸钠或甘露醇等,可加速蛇毒从泌尿系的排出。

27(三)抑制蛇毒作用主要是内服和外敷有效的中草药和蛇药片,达到解毒、消炎、止血、强心和利尿作用,抗蛇毒血清已广泛用于临床,对同种毒蛇咬伤效果较好。

281.各种蛇药片目前用于临床的蛇药片已有十余种,使用时首先要弄清所用的药片对哪种毒蛇有效,其次是用药要早,剂量要大,疗程要长。

最后,必须有针对性地采用其它中西医的辅助治疗。

临床上用得最广的是南通蛇药片(又称季德胜蛇药片),伤后应立即服20片,以后每隔6小时服10片,持续到中毒症状明显减轻为止。

同时将药片加温开水调成糊状,涂在伤口的周围及肢体胀肿的上端3-4公分处,广州蛇药片(何晓生蛇药片)疗效也较好,伤后立即服5片,以后每3小时服5片,重症者药量加倍。

另外,上海蛇药片主治蝮蛇咬伤,蛇三满蛇药片主治金环蛇和银环蛇咬伤。

292.中草药单方可用新鲜半边莲(全草)30-60克,捣烂后取其汁内服,有解毒和利尿排毒作用。

也可用新鲜鸟桕嫩芽30克,捣烂取汁内服,药渣外敷,可预防蛇毒攻心。

303.血清治疗抗蛇毒血清对毒蛇咬伤有一定的疗效,单价血清疗效可高达90%,但多价血清疗效仅为50%。

目前已试用成功的血清有抗蝮蛇毒血清、抗眼镜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和抗银环蛇毒血清等,有的已精制成粉剂,便于保存。

使用抗蛇毒血清之前应先作皮肤过敏试验,阴性者可注射。

31(四)全身支持疗法毒蛇咬伤后的数日内病情较重,中毒症状有明显,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

因而积极的全身治疗及纠正主要脏器的功能是重要的。

血压低时应及时给输血和补液,抗休克治疗,呼吸微弱时给以呼吸兴奋剂和吸氧,必要时进行辅助性呼吸。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组织胺类药物的应用,对中和毒素和减轻毒性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全身抗感染药物,对防治局部组织的坏死是重要的,常规注射TAT以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32第四部分发病机理(一)毒蛇的分类(二)蛇毒的有效成份(三)蛇毒的毒性强度33(一)毒蛇的分类毒蛇大致可分成三大类1.以神经毒为主的毒蛇:有金环蛇,银环蛇及海蛇等,毒液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肌肉麻痹和呼吸麻痹。

2.以血液毒为主的毒蛇:有竹叶青、蝰蛇和龟壳花蛇等,毒液主要影响血液及循环系统,引起溶血、出血、凝血及心脏衰竭。

3.兼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毒蛇:有蝮蛇,大眼镜蛇和眼镜蛇等,其毒液具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两种特性。

34(二)蛇毒的有效成份 1.神经毒: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

2.心脏毒:主要作用于心脏引起心衰。

3.溶细胞毒:可使血细胞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坏死。

4.凝血素:可引起血栓形成。

5.各种酶:可引起溶血和组织破坏。

35(三)蛇毒的毒性强度各种毒蛇毒液的毒性强度是不同的,有的毒蛇伤人后死亡率高;有的仅引起症状。

36第五部分临床表现被毒蛇咬伤后,病人出现症状的快慢及轻重与毒蛇种类、蛇毒的剂量与性质有明显的关系。

当然咬伤的部位、伤口的深浅及病人的抵抗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毒蛇在饥饿状态下主动伤人时,排毒量大,后果严重。

37(一)神经毒致伤的表现伤口局部出现麻木,知觉丧失,或仅有轻微痒感。

伤口红肿不明显,出血不多,约在伤后半小时后,,觉头昏、嗜睡、恶心、呕吐及乏力。

重者出现吞咽困难、声嘶、失语、眼睑下垂及复视。

最后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休克,致使机体缺氧、发绀、全身瘫痪。

如抢救不及时则最后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病人可迅速死亡。

神经毒吸收快,危险性大,又因局部症状轻,常被人忽略。

伤合的第 1-2天为危险期,一旦渡此期,症状就能很快好转,而且治愈后不留任何后遗症。

38(二)血液毒致伤的表现咬伤的局部迅速肿胀,并不断向近侧发展,伤口剧痛,流血不止。

伤口周围的皮肤常伴有水泡或血泡,皮下瘀斑,组织坏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