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最新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最新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银坊中学杨帆

一、试题特点:

试题考查范围为八年级第一章物态变化的内容。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适当创设物理情景,将基本知识与生活,科学紧密联系,有适当的知识拓展和延伸,难度适中。

二、成绩分析:

试卷满分100分,参考人数54人,最高分98分,最低分23分,平均70.89分。其中及格人数43人,优秀人数19人。整体来看学生成绩较好。

三、答题情况分析:

本张试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选择题,出错较多的为4、7、11三题。其中第4题为本章的一个难点;7、11题是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概念的题,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熟练地应用于生活中。第二部分填空题。出错较多的为19题,学生对于物理实验接触较少,无从下手。第三部分实验探究题,出错较多的为22、23两题,学生对于物理实验没有完整的概念,对于试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与问题缺乏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学情和管理方面分析:

从学生上课状态看,除个别学生外,大部分学生上课状态良好,能够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课与思考并能按时完成作业。由于初二刚接触物理,很多方面还不能完全按物理的思考方式进行,对于如何学习物理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

习物理的习惯,对于知识不能熟练地掌握与应用。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主动性和长远性,自制力较差。

从教师方面来看,由于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物理理念的灌输。而我只是完成了知识的讲解从而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没能够对于物理实验做完整、系统的讲解,造成失分较多。对于学生管理,太过于相信学生,被学生上课时的表现所欺骗。总觉的知识较简单学生也能够学会,从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课后掌握情况的检查和督促,放任自流导致部分学生成绩较差。

五、今后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首先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对于如何学习提要求并时刻跟进保证完全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通过谈心和检查帮他去学习。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细化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过程,提高物理基本知识的教学效率,重视对学生实验模仿,操作及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物理理念的灌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学习迁移的能力,提高审题能力。在学习中注意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要能正确分析题意,判断题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能运用物理语言准确表述物理结论,叙述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条理性,不犯低级错误。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杨帆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审查的基本内容

一、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审查的基本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

1编审程序应符合相关规定;

2施工进度、施工方案及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应符合施工合同要求;

3资源(资金、劳动力、材料、设备)供应计划应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4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5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科学合理。

6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重点审查应急组织体系、相关人员职责、预警预防制度、应急救援措施。

专项施工方案:

7编审程序应符合相关规定;

8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二、项目监理机构在安全方面应重点检查施工单位哪些内容?

1.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2.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资格证、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上岗证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3.施工机械和设施的安全许可验收手续;

4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专项方案;

5.定期巡视检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情况。

三、工程开工应同时具备哪些条件?

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分析 阳明二中黄嘉文 一、试题情况 1、期中考物理试卷主要特点:第一,题型稳定,试卷适中,题型包括:单项选择(36分)、填空(25分)、作图(9分)、实验(14分)、计算题(16分),满分为100分。第二,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第三,重点突出,重视双基。 2、试卷从平时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熟悉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相联系,考查了的本阶段所学物理知识,知识点覆盖面广,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题目所要求解决的问题指向性准确,学生不易产生歧意。总之,试卷注重学生基本能力考察,是一份能使学生接受的试卷。 3、单项选择题中12题的图印错了,印在第二大题去了。 4、考试的内容共有4章,包括:十三章内能,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十六章电压电阻 二、学生答卷情况的分析 通过对学生试卷认真、仔细的批改,对各题认真的研究分析,对成绩客观公正的分析比较来看,整体还能达到了预期测试的目的。通过这次考试真实的检测了九年级学生这半学期来的学习情况,好的方面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中好的措施和存在的不足,这将为以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下阶段教学指明方向。 1、大部分学生答题时还能较好的按要求作答。 2、但一些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掌握不够。 3、大部分学生对电路的分析都感到较棘手,出错率较高。如第6、10、11、14题。 4:答题规范性不强,计算题板书不规范,数据无单位,不写公式或符号乱用,如第24、25题。 5、实验,探究题学生得分率低.如第22题,学生没有理解探究内容的内涵导致错误。 三、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1、立足《课程标准》,作好教学工作。 2、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要扎实。概念的意义、运用要清晰,教学举例要典型性、示范性。实验教学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想象,思考实验设计的个环节意义,解决实验中一些技术问题。实验后,再进行有关的实验题讨论,巩固所得知识经验,提高实验能力。 3、教学中更加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注重过程性分析与表达描述,强调物理现象的准确分析理解,在指导学生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关心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正确运用。 4、对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教学,要加强方法运用的意义讲解,要将所学习运用过的各种科学方法进行对比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和教会运用。 5、教学中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数据、计算公式、步骤、单位书写的规范要求等不可放松。 6、教学的同时,较强对学生多方面指导。指导学生审题方法;纠正物理名词中错别字;强化计算训练等等,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013年11月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 . . . . . .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命制情况及说明 四市一模语文试卷严格按照江苏省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的范围及要求来选材、命制的。试卷结构、题型、赋分及评分标准基本仿照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卷。按照考点要求,本试卷分别考查了语音辨析、成语使用、设置情境写排比句、压缩语段概括要点、文言实词、筛选信息作出判断、文言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的翻译、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提示性命题作文。文科加试题考查了文言语段的断句、文学常识、概括内容、名著阅读和材料分析鉴赏。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 1.强调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考查成语使用,选用了中国足协严厉处罚涉赌球队的材料,春节黄金周刚流行的新游戏、美国和中国在金融行业的较量、90后青年对《论语》的阅读和理解都有所涉及。12岁的徐州少年主动照顾患病的母亲,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奉献的是可贵的爱心,以此为材料命制的一道情景写句题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会引发考生长时间的思考,又为考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此外,文学类文本“另一片天空”、论述类文本“公众掌控遥控板是最大的时务”和作文“眼光”都有较强的现实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考生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模拟和预测结合 模拟试卷既要有模仿性,即紧跟上一年高考试卷的命题,又要有预见性,能够预测当年试卷的些微变化,起到一定的前瞻性,对考生有所启发、思考,提高考生的应试备考能力,提高得分。本试卷的语音辨析没有完全按照09高考试题的模式命制,而是考查了两组多音字和两组形近字(去年高考全部考查多音字),这样至少考查面广了一些。压缩语段,去年高考时一句话压缩,而且选用材料大多采用科技类较多。本试卷采用著名作家严文井有关寓言的形象描述,要求考生既要压缩内容进行概括,还要用简明直白的语言转述,与高考命题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3.接近高考难度,突出能力要求 去年江苏高考语文均分96分,无锡市均分102分。本卷经过200份试卷的抽样统计,均分为100.85,难度高于去年高考。因为一模考试有一个检测、诊断功能,重点是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看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全面,检测考

高三一模考试物理试卷分析和评价

高三一模考试物理试题评价及质量分析 高三物理组 一.试题评价 (一)试卷结构 本次检测命题范围涵盖高中物理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必考题占95分,选考题占15分,试卷共17小题、其中必考15小题、选考2小题,满分110分。(二)命题指导思想 试卷以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为指导,依据物理学科新课程《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结合高三一轮复习的基本任务和特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知识考查注重基础、注重常规、能力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三)试题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试题涉及的基础知识有:物理学史、受力分析、静电场、动量守恒、变压器、卫星运行规律、牛顿运动定律、电磁感应、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偏转、振动与波、光的折射、功能关系、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每个题目都有其考查的能力点。 2.注重主干知识,兼顾覆盖面。试题重点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机械能、电场、电流、磁场等主干知识,考查了较多的知识点,其中必考题中力学占53%,电磁学占47%。 3.注重常见物理模型、常用物理方法,体现学科基本要求。试题涉及的物理模型有:木块木板模型、匀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类平抛运动、圆边界等。 4、选择题、实验题、选考题难度设置均较为基础、贴切高三一轮复习学生的特征,整套试题区分度来看不是很好。第9、10、13题是整个试卷的亮点、第9、10题侧重能力考查,第2、3、13题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试题的不足之处在于压轴题15题没有难度,学生具备基本的物理知识和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即可相对比较容易得出满分。 二.答卷中暴露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不准确,如1题、5题;基本物理学史记错、理解不到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没有形成,最基本的问题没有掌握住,这是不少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在电学实验中不会进行电路分析,本次考察的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要通过图像的截距求电流和电阻,很多学生找不到关系,无法求出答案。14题中学生表现出逻辑混乱,找不到几何角度关系等问题。在选考3-3中,选择题考查固体、液体的知识,学生对晶体、非晶体的区别,及固体和液体的分子排列的知识点有些含糊不清,导致误选AD情况比较多,解答题考查气体的状态变化等压变化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压变化过程 ?=+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W为负值,求得学生基本没有问题,但是热力学第一定律U W Q Q U W =?(24),很多同学出现减去24J得了376J的错误,对热力学第-=400--J=424 J 一定律知识点的理解不够到位。 2.常规方法掌握不熟练。如:第8题考查了牛顿运动定律在木板木块中的应用,第14题的圆边界模型。 3.审题能力存在问题。如:13题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将匀速与匀减速过程都当做匀速过程来处理,把匀加速过程的加速度直接运用到匀减速过程中去。

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 物理第一学期1月月考考试卷及解析

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1月月考考试卷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甲图中,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在乙图中,小孩用至少10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在丙图中,小孩用大小为90N水平力推动木箱匀速运动.则() A.甲图木箱没有受到摩擦力 B.乙图木箱没有受到摩擦力 C.丙图木箱受到摩擦力 D.上述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100N 2.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 C.前4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D.t=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3.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它在一条河宽300m,水流速度为4m/s的河流中渡河,则该小船() A.能到达正对岸 B.渡河的时间可能少于100s C.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它沿水流方向的位移大小为400m D.以最短位移渡河时,位移大小为300m 4.如图所示,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物块M相对车厢静止于竖直车厢壁上,当车的加速度增大时,则() A.物块M受摩擦力增大B.物块M对车厢壁的压力增大 C.物块M沿车厢向下运动D.物块M沿车厢向上运动 5.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玻璃管内放置着一片树叶和一个小石子,现将玻璃管迅速翻转180°,玻璃管内非真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树叶和小石子同时落到底部 B.小石子在下落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C.树叶在下落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 D.将玻璃管抽成真空,重复上述实验,在树叶和小石子下落过程中,树叶和小石子都处于超重状态 6.一小孩在地面上用玩具枪竖直向上射出初速度为比的塑料小球,若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小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t1时刻球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v A.小球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小于0 2 v B.小球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小于1 2 C.小球射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到达最高点的加速度值为零 D.小球的加速度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在下降过程中逐渐减小 7.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8.由吴京主演的《攀登者》,重现了中国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英勇历史,体现了中国人不畏艰险,自强自立的爱国精神。如图为影片中登山队员的登山的照片。已知其中一名队员重为G,静止时,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o,绳子拉力也为G,则此时山峰对该队员的作用力()

物理月考试卷分析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吕燕莎 本次考试,考查的是《机械运动》、《声现象》的内容,题型有填空、选择、实验、计算四大题型,知识覆盖面广,难度适中,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学习、老师教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就学生在试卷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总结如下: 一、填空题 填空题得分率也比较低。但第3小题,第一空错误比较多,归纳法学生都知道但都写不出来。第7题这是关于“速度”的图像问题。类似题目讲过,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一块还有待加强。 二、选择题 选择题得分率不是太低,这说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牢固的。选择题错误比较多的是:第11小题、第14小题、第17小题。第11小题是考察学生对速度单位换算掌握,这类题已经反复练习过,说明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学生并没有真正接受,真正动脑思考动手计算学生的太少。第14小题很多同学没仔细看题,没有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很简单的一道题,这说明,学生在审题思考,看题这一块还有待加强。第17题,有关速度图像问题,路程时间图,课堂上我们也讲过,也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了,但还是没有掌握。 三、实验题 第18题失分率比较高。今后要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这类题平时一再强调,学生也会说会写,但在使用中仍然出错,不记得估读,识图能力有待加强联系。 四、计算题 计算题并不难,书本上的作业题,但这次改头换面,学生在做题中仍出现了扣分情况,也是出乎意料的。主要问题是不写公式,不带单位,不能规范做题,反复强调的问题还是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今后也要多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经过反思自己这两个月的教学工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 1、提高自身的物理专业素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3、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并落实到实处,对于在学习方面态度不积极的学生,一定要监督他们,尽快完成学习任务。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2010级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三集备组) 【得分情况】 1——7题满分23分,年段有四、五十位同学得满分,每班近二十位同学得20分以上(含20分),十几位同学得15分(含15分)以下。 【评分情况】(按评分要求评分) 1、2题必修一课内必修一文言文阅读(4分) 这两题完成很好,基本上都选对了,个别学生做错一题,第2题错得较第1题稍多些。 默写名篇名句(6分) 第3题默写名篇名句得满分的同学较多约占三分之一,失分的原因主要是错别字,以(4)(6)句最甚,主要错误有如下:(1)“夙”错写成“宿”(2)“长”错写成“常”、“陆”错写成“路”(3)“尘”错写成“陈”、“庭”的广字头里面写成“延”字(4)很多同学句前漏了“又有”、“激”错写成“急”(5)“槊”错写成“塑”或“朔”(6)“无禁”错写成“不尽”;也有少数同学背错句子造成失分。 选择题4、5两题百分六十的同学全对,错一个的主要是第5 题错选为其它项。 第6题翻译句子5分,全对的占五分之一左右,此题可以看出学生认真复习与否,第一小题“道”“进”翻译错误“道义”“进一步”,第二小题“无厚”“有间”“游刃必有余地”也翻译不准确。 第7题半数学生断句三处全对,得3分,造成失分的错误主要是断在“以”、“有涯”和“为知者殆”后;另外有些同学漏做此题、只断一处或多断了两处。 【复习建议】 1、默写小测要坚持,可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进行。同桌出题互考,课代表课前三分钟出题写在黑板上,每册一张试卷测试等等。 2、历来是文言文是考测的重点,也是学生得分的难点,也最能反映学生古文阅读水平的高低。做好注重必修课本课内文言文知识复习,注重向课外文言阅读进行能力迁移。 3、不断做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不让语文拖后腿,尽量减少失误,这也是提高薄弱科成绩的最有效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8、(1)“思归之念” 【得分情况】 这道题四分,学生得满分的很少,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大多数学生拿2分与三分。【评分标准】 1)否定“思归之念”的,扣一分。 2)没有具体分析全诗的,要酌情扣分。 3)分析为归乡之情的得2分。 4)单纯分析景物描写,认为就是抒发闲适之情的,得1分。 (2)理解“合”字的含义: 【得分情况】 大多数学生得1分。 【评分标准】 以下两种答案打2分:1)准确写出“合”的字面义和句中义,以及手法和表达效果;2)写出“合”的意思,并结合“飞鸟望田飞”分析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 1、教授学生诗歌鉴赏的审题步骤和解题模式。

高三月考物理试卷

七宝中学高三物理月考试题(09年10月) (本卷g 取10m/s 2,测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25分)(每题5分) 1.万有引力定律发现102年后,引力恒量G 才被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测出,在这个实验中,他用的物理规律有: ( ) A .牛顿运动定律 B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C .有固定转轴力矩的平衡条件 D .光的干涉 2.如图所示,轻杆BC 一端用绞链B 固定于墙上,另一端有轻绳系一重物D,轻绳一端系于C 点,另一端跨过固定在墙上的定滑轮A 上,若用力T 将重物缓慢向上移动,分析绳的拉力T,轻杆所受的压力N 的变化情况( ) A .T 和N 都变大 B .T 和N 都不变 C .T 不变,N 变大 D .T 减小,N 不变 3.工厂里吊重物的神仙葫芦是一个差动滑轮,其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由两个固定在一起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动滑轮和定滑轮都是齿轮)。若不计铁链和动滑轮所受重力,则起吊重物G 时所需的拉力应是( ) A .(R-r)G/R B .2(R-r)G/R C .(R-r)G/2R D .rG/R 4.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物体,经时间t 后物体的速度为V t ,且V t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空气阻力不计,则物体( )。 A . 平抛的初速度为gt·cotα B . 平抛的初速度为V t sinα C . 在竖直方向的位移为V t 2sin 2α/g D . 在竖直方向的位移为V t 2 /2g 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内有光滑圆形轨道,现有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沿该圆形轨道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A 、C 为圆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B 、D 点是与圆心O 同一水平线上的点,小滑块运动时,物体M 在地面上静止不动,则物体M 对地面的压力N 和地面对M 的摩擦力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滑块在A 点时,N >Mg ,摩擦力方向向左 B .小滑块在B 点时,N=Mg ,摩擦力方向向右 C .小滑块在C 点时,N=(M+m )g ,M 与地面无摩擦 D .小滑块在D 点时,N=(M+m )g ,摩擦力方向向左 二.多项选择题:(25分)(每题5分) 6. A 、B 两物体相互接触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今有一水平推力F 作用在A 上,A 、B 两物体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则A 、B 间作用力的大小可能正确的是( ) A . 等于F B . 小于F ,但不为零 C . 等于零 D . 大于F 7.某物体以3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5s 内物体的( ) A .路程为65m B .位移大小为25m ,方向向上 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 D .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 ,方向向上 8.质量为m 1和m 2的砝码分别连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另有一根轻绳OA 将m 1拉离竖直位置,绳的一端固定于天花板A 点,如图,系统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 C T D F G R r A B C O D A B F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及试卷分析(1)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及试卷分析 一. 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根据作用效果命名,具有相同名称的力,其性质一般都相同。 B. 根据作用性质命名,具有相同名称的力,其效果一定相同。 C. 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必受力的作用。 D. 任何性质的力,都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2. 两个大小恒定的共点力,合力的最大值为a ,合力的最小值为b 。当两个共点力互相垂直时,合力大小为( ) A. b a + B. 2b a + C. 22b a + D. 22 2b a + 3. 如图所示,小球系在细绳的一端,放在光滑的斜面上,用力将斜面在水平桌面上缓慢地向左推移,使小球上升(斜面最高点足够高)。那么,在斜面运动过程中,绳的拉力将 ( ) A. 先增大后减小 B. 先减小后增大 C. 一直增大 D. 一直减小 4.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都是m 的小球A 和B 用轻杆连接,斜靠在墙上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墙面光滑,水平地面粗糙。现使A球向上移动一点,B球向墙靠近一点,两球再次达到平衡状态。移动后的状态与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较,地面对球B 的支持力N 和轻杆上的压力T 的变化情况是:( ) A. N 不变,T 变大 B. N 不变,T 变小 C. N 变大,T 变大 D. N 变大,T 变小 5.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 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增大水平力F ,而物体仍能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不一定增大 B.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一定增大 C.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支持力不一定增大 D.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支持力一定增大 6. 如图所示,重为G 的球被轻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 点,球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缓慢的使轻绳与竖直线夹角θ增大的过程中,T 表示绳中拉力的大小则( )

高中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纵观整套试卷,整体来讲,难度适中,无偏难怪题,从基础知识到能力考核再到文章的写作,从古文、古诗歌到现代文阅读,从题型到题量,各个方面把握的都很好。总体来说,语文试题基本成功。下面我将重点从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古诗文默写以及作文这四个方面对这套试卷作具体分析如下。 这则文言文首先考察了学生对实词的理解,属于传统上对实词意思的理解考查;其次是断句,断句题须在学生读懂、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才可能作对。本次考试没有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但文化常识是近年来高考的新考点,文化常识题仍需在以后的复习中给予关注;然后是对文章的有关内容考查,是个传统题,难度也不大。在学生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是可以答对的;最后是两句翻译,难度也不大。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学生对重点字的理解有些偏差,如“恩遇弥厚”中的“弥”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得理解出来,其实学生如果能够联想到“欲盖弥彰”这个词语的话,那么这个“弥”更加的意思就相对好理解了。从出题的角度看是符合考试规则的,从答题的考生的角度说,基本没增加什么难度。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仍需注意,如“释褐”中褐指的是粗布或粗布衣服,依照旧制,新进士必须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来比喻做官或者进士及第授予官职。这样的词语积累多了,也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这次考查的是一首古诗,是唐朝白居易《夜筝》,而且有一问是这首诗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哪几句诗,这个出人意外,却也是情理之中。用这一方式,考查的是平日里考生对古诗,对课本,对基础的学习掌握程度,更为关键是,如果考生没有将《琵琶行》背下来并且理解,此题则全然无法下手。由此看,基本功的扎实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基础知识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是这首诗中的“紫袖”代指的是弹筝人这一点大多数学生的学生没有读数来,他们把紫袖的称谓纷纷指向作者。在评讲试卷的过程中,我会把“紫袖”代弹者,和“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这些特指的指代对象告诉学生。其次重点分析第二句中的炼字,两个“自”字,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自弹”,是信手弹来,得心应手;“自感”,则见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其“自感”,方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旧时的乐伎大多有一本辛酸史,诗中的弹筝人虽未像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但是从“暗低容”三个字就能使读者想象无穷。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去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是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让读者去领悟,去想象那筝曲的绝妙之处,着一点和《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诗文默写题考得都是刚讲过的古诗文,分别是杜甫的《登高》,李白的《蜀道难》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几个名句,原则上考察的常见名句,提示语简单明了,难度不大,但是学生这道题答得并不好,平均分3分4分左右。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将句子锁定准确,但是有个别字确实不容易写对。这也给我以后的教学提了个醒,以后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抽查学生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背诵等记在心里,同样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将其中的重点字词书写出来,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卷面上,争取做到这样的题一分不失。 最后说作文,这是占半壁江山的一个大题。这次的作文仍是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一则寓言材料。一只小蚂蚁跟着哥哥去寻食,突然天下起了大雨,哥哥对着蚂蚁喊“快跑”,小蚂蚁却看到蜗牛在雨中慢悠悠爬着,不慌不忙。就问哥哥:“为什么蜗牛不跑?”哥哥说:“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而且题中明确要求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也就是对文体特征有了明确的规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题材不限了。在我们这个物质相对丰富的社会,社会的层级差别也依然存在,有些人依仗上辈资本,过着得风得雨的生活,有些人出生于社会底层,便牢骚满腹,却不知行动。面对现实,青年们要有怎样的姿态生活才更有意义?这也是考生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这则材料要求写议论行文:我们可以试着分析现实是怎样的,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生命更加丰富有厚度。这里的“伞”是个喻体,比喻的是可以给人提供保护的外部条件,如富裕的家境、杰出的父母、个人的天赋、超人的优势等,也就是没有这些外部条件的人就必须努力拼搏。

物理高考试题分析

年物理高考试题分析 一、年物理高考试题特点 年物理高考试题卷面满分分。题型分数分布情况是:选择题×分,占总分;实验题×分,占总分;计算题分,占总分。高考试题知识体系分数分布情况是:力学题分,占总分;电学题分,点总分;原子物理题分,占总分。今年是安徽省首次单独命题,分析比照今年与历年物理高考试题,今年试题有如下明显特点。 、试题难度与历年统招试题难度大体相当,试题难易区分度较大。 历年统招试题中的选择题为多项选择,今年选择题为单项选择,且更重于基础知识考查,共小题(综合卷题),两者相比,今年选择题得率应比往年高。今年高考实验题第三小题[综合卷()题]第一次考查了探究性实验,考查了探究方法及实验操作采用了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因而难度不大,倘该题以填空题或问答题方式出现,难度就不同了。今年实验题中的第一题小题[综合卷()题]要求学生正确读万用表的电流,电压、电阻(欧姆档)三档读数,有两点与往年不同。一是非十进位要求估读,二是电流档与电压档的使用,往年也是不考的,这两点极易造成学生失分。至于实验题第二小题[综合卷()题]用伏安法测电源的的电动势及内电阻,要求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正确选择及对实验系统误差来源正确分析,与历年高考要求一致或偏低(统招题或出现电路仪器实物图电路连接)属历年高考热点题,考查方式也属传统考法。今年高考的计算题的第一小题(综合卷题)较易,但该题的定滑轮两端绳分别连接吊椅与运动员,若考生分别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该问题时,估计在采用整体法时可能容易出错,估计细心的物理基本功较好的同学,可以顺利得分;计算题中第二小题(综合卷题)是一道电学题,同时考查了力学中的类平抛运动,动量守恒知识,瞬时功率等知识。考点知识多,综合性强,好在只是文字计算,运算并不复杂。对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理解得很好的学生,只要理清思路,心态稳定,沉着考试,得分也不是很很困难的,属于较难题。计算题中的第三小题(综合卷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且重点考查了动能定理知识。对于中上等以上的考生,该题中的、两问应该不太困难,第问难度就不小了。这是因为:第问中应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即轨道较小时,如果正确解决了第问的考生,也能正确解决此问题,但该问中的应出现的第二种情况即轨道较大时,考生面临两个困难:一是不易想到尚存在该情况;二是小球沿第三轨道返回前上升的最大高度。能正确解决这一问的考生,没有很好的基础知识及很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一般是不能得满分的,况这一题要求进行数字运算,要求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这一点加大了运算量与失分率。 今年物理高考试题除选择题第一小题(综合卷题)外,没有太容易的考题,每个问题考生欲能得分,均须一番思索。选择题第一小题是唯一的除力学与电学知识体系外的原子核物理知识体系试题,该题考查了核反应方程遵循的核电荷数守恒及核质量数守恒知识,属最基本要求。个小题的选择题考的都是基础知识,当属较易,但出现的形式比较灵活。实验题除

高一物理试卷分析.

XX高中XX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物理试卷分析 高一物理备课组XX 本次考试所采用试卷为高一物理备课组自行命题的《XX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卷》,共XX名高一学生参加了此次考试。 一、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 二、试卷评价 (一)综合评价 1.题型多样。 全卷共21道题,满分100分。单选题14道,共42分;填空题4道14空,每空2分,共28分;计算题3道,设置多个小问,3道分别为8分、12分、10分,共30分。 2.内容全面,知识覆盖面较广。 (1)《运动的描述》:本章考察了各个运动学物理量的概念、强调矢量的方向性。(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本章考察了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关系式、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自由落体运动、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有效数据等知识点3.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能力要求相对偏低。本试卷总体难度系数为0.42。 通过考察考生对基本物理概念和基本物理规律的了解、认识、理解和应用,考察了考生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处理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命题符合学科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全面准确检测上半学期所教学内容的落实情况。 4.区分度较好。试题表述准确、简洁,难易结合,循序渐进,如同样是位移速度关系式的考察,既有直接数据代入公式求解的简单单过程问题,也有相对复杂一些的多过程问题(最后一道计算题)。 (二)试题评价 单选题的特点 1.轻松上手。没有出现难题怪题,全部为平时要求的甚至训练过的类似试题。考生容易上手,有利于考生进入考试状态,有助于考生正常发挥水平。 2.贴近生活,体现新课改。题目情景多取自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体现知识回归生活和应用的新课程精神。 3.设置梯度,第12第14道设计了一定的难度梯度,第12考察了根据速度图像信息求位移应用。第4题要求学生速度概念、位移概念和空间上的概念提出了比较综合的要求。 填空题的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体现教学难度重心下移的落实。 2.题中涉及的物理情景简单,利于建模,便于物理过程分析。 3.重视实验内容,强调基本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计算题的特点 1.考察全面到位,速度概念、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关系式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等知识点都得到了考察。试题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和建模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以能力为目标的命题原则。 2.第20题只所以设置了4个小问,出发点是为了降低难度,引导学生处理刹车问题

物理考试质量分析

物理考试质量分析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能反映出各章节教学目标和要求。注重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注重物理实验和实验技能的检查。试卷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物理的水平和能力,也能有效的考查教师平时的教学情况,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试卷有益于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积极参加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在教材处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重点的体现难点的突破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二、成绩分析: 从两个班的成绩来看,优秀率偏低,及格率偏低,平均分在及格以上。这除了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也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即对基本的概念,定律,公式能基本掌握,但是对于有难度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缺乏解决和应变能力。 在这两个班中最高分59分,最低分只有6分,这表明了学生的成绩两级分化的问题。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在培养优等生的同时照顾到这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三、错误原因分析 1.选择题:错误原因分析: 错误主要出现在选择题的第二题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密度的概念。学生对密度的公式没有正确理解,认为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2.填空题:错误原因分析:

填空题的错误主要出现在2、3、6三个题,主要包括两方面的物理知识:长度的测量、摩擦力及杠杆平衡条件。其中第二题是不少学生没有对长度的测量进行估读;第三题没有搞清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区别,认为静摩擦力的大小也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3.作图与实验探究:第一题作图题错在一部分学生不会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第二题错在一部分学生没有理解力臂的概念。 4.综合应用题: 第二题错在一部分学生不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解题;第三题错在一部分学生不理解题意,有的是不会用公式解题。 四、方法与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 课堂四十分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在课堂教学在下功夫。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上的要想精彩又有成效离不开课下精心的设计,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开动学生思维,如何对知识进行巩固等等,这都需要教师在课外时间静下心来认真细致的备课。 2、做好课外辅导: 根据人的大脑的遗忘规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一天后会遗忘大部分,因此学生做好复习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的重要方法。而学生的复习如果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课外要经常下班辅导,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加以解答,在课外分层次,分目标给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起到培优补差的作用。

【试卷分析】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年秋季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这次考试,在考纲变化但没有标准的试卷样式前提下,我们高三没有借鉴他校的新题型来命题,而采用了20**年高考语文的试卷样式,只是要求学生选作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答题,可以说,既不变却也跟着考纲的变化在变,一方面,不作大幅改变,更不盲目改变,一切猜测的改变只会扰乱学生的心,先让学生接触小说类题型,这已经足够。所以试卷总分150分,各种试题的题型、题量、赋分值完全与云南省20**年高考试题接轨,可以说试卷中规中矩,没有偏题与怪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是一份现代气息浓、时代色彩强、人文内涵广的较好试卷。 二、试题具体特点 (1)侧重于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文言文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理解文言实词、虚词,辨别与筛选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些试题的设置都强化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2)侧重于对学生文化积淀的考查。如名句名篇的默写6分完全选用高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诗文,古诗鉴赏11分更是直接命题,涉及古诗词部分竟达25分之多,可以说有力地考查了古典文化的积淀。 (3)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无论是成语辨析,还是现代文阅读,都显示了命题人的特点风格和文化底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再也不能在语文的试场上成为佼佼者了,这也就为高三复习时要关注热点﹑焦点指明了方向。 二、我校考试情况分析我校参考人数,理科721人;及格人数,398人;最高分 110分;最低分64;总均分90.47;及格率55.20%,在富源县六个高中排名第三,与第一名胜景中学差距比较大,与富源一中差距不大。文科634人,最高分108分,最低分66,总均分,91.45分,及格人数401,及格率63.25%,全县排名第三。各班级的状况也参差不齐,重点班均分差距不到2分,在允许值范围之内,普通理科班之间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差距近6分,文科普通班差距达2分之多,这反映出各班学生备考的状况不平衡,需要教师善加引导,全心投入,把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暴露出的问题 1、学生考试方面的问题:(1)学生对考试的重视不够。(2)个别班级有作 弊现象。(3)考试之前老师没有带领学生复习一节课,都是上到哪,就停在哪,这样,学生没有考试的整体思维。(4)一轮复习都是分专题的,学生忘记的以前学的专题的知识。 2、学生学习和知识方面的问题:(1)学生文化积淀较薄弱,中国古代文化常 识、成语题普通班据不完全统计,正确率不会高于20%,名句名篇默写平均分只有 5.6分,难度系数0.7,全校重点班班平均分未达到6分,而理专平均分竟只有3分 多。如此低难度的题目考试效果却不十分理想,原因是一方面教师检查背诵的力度不大,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态度存在功利性,不肯下功夫背诵,对语文学习总的时间投入不多。 (2)学生鉴赏能力不强,表述欠规范、欠准确,特别是古典诗词怎么应对,无所适从,学生既不懂如何鉴赏诗词,不懂诗词本身的内容和情感,更不懂按照什么步骤组织语言,有没有具体的套路,这道题均分1.1分,有的班级只有0.5分、0.8分。学生头脑中没有积淀诗词鉴赏必要的专业术语,不会说行话,下笔多正确的废话,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3)应试技巧掌握不够到位,如选择题不少同学选中某项,一见钟情后不再用别的选项来检验,以致出现差错。现代文阅读解题时

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物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考试是督促学生学习、测验学生学习效果、检查与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为实现考试的目的,在考试结束后,应认真通过对试卷的分析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从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应加强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馆陶一中、广平一中高三物理组及时准确地对一模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教与学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值得各校借鉴与学习。 2010邯郸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馆陶一中物理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是学生升入高三以来第一次大型考试。要求与高考完全一致,改卷时,流水做业,依据高考评分标准给分,所以成绩准确真实。但理综试题时间长、分值高、试卷长度大,在做题时,需要三科间知识相互转换,学生还不适应,部分学生表现出顾此失彼的特点,物理、化学、生物均有学生未做。为了给以后教学提供依据,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特做试卷分析如下:一、学生现状分析: 1、第一轮复习刚刚结束,学生还没能将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导致在考试时不能将知识迅速联系、整合。 2、由于前几次理综练习没有考好,学生对理综的考试有很强的畏惧心理,影响了考场上的发挥,还没有考,从心理上就已经输了,难以发挥正常的水平。 3、学生还没有适应理综考试的形式,在时间安排上还不合理,还在探索解答理综试卷的模式。 4、学生还没有掌握住考试技巧,如物理第26题,化学第30题题比较难,学生卡在那里,影响了其它试题的解答。 5、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较弱,遇到新情境不知如何下手,这与平时训练较少有关系。

三、试卷特点分析 1、试题突出了基础性,对知识的覆盖面广 (1)、从试题所选择的内容来看,均为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部分,试题中考查的各知识点均为教学的基本要求,无偏题、怪题出现,注重从多层次、多方面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符合考纲的要求,并能够通过考试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从知识点在各章的分布来看,各科均有所侧重、有所突出,且与高考方向相符。在对各知识点考查时,从事例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内容逐步扩展,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 2、明显的体现了对能力的要求从考试的情况来看,试题具有“低门槛,高台阶”的特点,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通过以下几种能力的考查来体现:①理解能力;②应用能力;③识图能力;④实验能力;⑤思维方式的灵活运用能力;⑥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⑦语言表达能力;其中实验能力、识图能力的考查尤为突出。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实验的要求不仅仅表现在单纯的课本实验,而是更注重对整体实验的把握,对设计能力的考查。从考高命题的方向看,以图形、表格等形式出现的频率增多,本试题也有很明显的体现。同时,试题联系生活,考察了生活中与学习相关常见现象和实际生产生活中用到的知识,及学生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高考方向一致。 四、数据分析 1.选择题分析 2、分析 五、试题分析 14、本题主要考查核反应方程中的两个平衡问题,属于中等难度以下的题目,学生得分情况 较好。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银坊中学杨帆 一、试题特点: 试题考查范围为八年级第一章物态变化的内容。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适当创设物理情景,将基本知识与生活,科学紧密联系,有适当的知识拓展和延伸,难度适中。 二、成绩分析: 试卷满分100分,参考人数54人,最高分98分,最低分23分,平均70.89分。其中及格人数43人,优秀人数19人。整体来看学生成绩较好。 三、答题情况分析: 本张试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选择题,出错较多的为4、7、11三题。其中第4题为本章的一个难点;7、11题是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概念的题,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熟练地应用于生活中。第二部分填空题。出错较多的为19题,学生对于物理实验接触较少,无从下手。第三部分实验探究题,出错较多的为22、23两题,学生对于物理实验没有完整的概念,对于试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与问题缺乏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学情和管理方面分析: 从学生上课状态看,除个别学生外,大部分学生上课状态良好,能够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课与思考并能按时完成作业。由于初二刚接触物理,很多方面还不能完全按物理的思考方式进行,对于如何学习物理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

习物理的习惯,对于知识不能熟练地掌握与应用。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主动性和长远性,自制力较差。 从教师方面来看,由于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物理理念的灌输。而我只是完成了知识的讲解从而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没能够对于物理实验做完整、系统的讲解,造成失分较多。对于学生管理,太过于相信学生,被学生上课时的表现所欺骗。总觉的知识较简单学生也能够学会,从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课后掌握情况的检查和督促,放任自流导致部分学生成绩较差。 五、今后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首先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对于如何学习提要求并时刻跟进保证完全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通过谈心和检查帮他去学习。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细化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过程,提高物理基本知识的教学效率,重视对学生实验模仿,操作及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物理理念的灌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学习迁移的能力,提高审题能力。在学习中注意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要能正确分析题意,判断题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能运用物理语言准确表述物理结论,叙述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条理性,不犯低级错误。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8—9日) 试卷分析报告 一、古文翻译第7题——阅卷人: 第一个句子—— 评分细则: 整体句意1分,关键词“以”:认为;“或”:或许;“执”:坚持;“乃”:才,各1分。 存在问题: 1、关键实词翻译不准确,如“以”误译为“以……为由”或“因为”。“或”误译为“或者”。“执”:误译为“执行”。 2、不会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把“执不奉旨”误译为“坚决执行不遵循皇帝的旨意。” 解决方法: 1、注意掌握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加强一词多义含义的积累 2、了解常见文言句式,加强句式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3、提倡语感阅读,强化揣摩上下文推断句意的能力 第二个句子—— 评分细则: 整体句意1分,关键词“谓”认为;“大臣在禄位者”定语后置,享有俸禄和地位的大臣;“尤”:尤其;“审”:清楚,明白,各1分。 存在问题: 1、关键实词翻译不准确,如“审”误译为审理、审查。“谓”误译为告诉,说。 2、典型句式把握不准确,没有译出定语后置。 3、不会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把“不审可得在此诏不”误译为“没有审理清楚就在诏书中颁布吗?” 解决方法: 1、加强一词多义含义的积累 2、加强句式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3、强化揣摩上下文推断句意的能力 二、诗歌鉴赏8、9题—— 第8题—— 评分标准:比喻手法1分,分析2分,对比手法1分,情感2分。答对偶和借景抒情结合学生的分析,如果恰当,也适当给分。 存在问题:1、艺术手法答错,比如托物言志,拟人,……。 2、答题不规范。答出手法,不做分析或分析不清楚 3、艺术手法不全面,只答比喻或是对比。 4、分不清手法,就将知道的手法全部写上,有的多达5种 应对措施:1、还应继续加强诗歌复习的讲解和练习,注意总结规律,教育学生仔细审题,注意题干的提示信息。 2、强化规范答题的思路,基础极差的学生,可以给他答题的模式,让他严格按照模式去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