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习武

合集下载

习武可以帮助自我成长吗?

习武可以帮助自我成长吗?

习武可以帮助自我成长吗?导语:习武是一种古老而强大的实践形式,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培养意志力、塑造品格、培养自信等等。

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习武如何帮助自我成长。

1. 习武可以锻炼身体素质习武是一项身体力行的活动,不仅需要耐力和灵活性,还需要协调性和力量。

通过练习武术,我们可以锻炼肌肉、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反应速度,从而提高整体身体素质。

这对于改善身体健康、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 习武可以培养意志力与毅力习武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调整和努力。

这种锻炼可以培养我们的意志力和毅力,使我们能够直面困难,不轻易放弃,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更加坚强。

3. 习武可以培养自信心习武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掌握技巧并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训练,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这会给我们带来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它使我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时更加从容和坚定。

4. 习武可以锤炼意识和专注力习武时,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并全神贯注。

只有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专注力,我们才能够洞察对手的动作和反应,并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

这种锤炼对于提高我们的意识和专注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对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非常有帮助。

5. 习武可以培养自控力和冷静思考能力习武需要我们保持冷静、按照原则行动,并能够在紧张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通过习武,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自控力,使我们在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时能够冷静思考,并做出明智的选择。

结语:习武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修炼。

通过习武,我们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力、塑造品格、培养自信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身的潜力和能力,并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因此,习武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

无论是对于身体健康还是心理成长,习武都是一种绝佳的选择。

大一习武心得范文五篇

大一习武心得范文五篇

大一习武心得范文五篇习武之人要谦虚谨慎,不要心存门户之见,不要老子天下第一,要注意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以别人之长补己之短。

惟有如此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习武心得,供大家参考。

习武心得1曾和一位练了二十多年太极的朋友试招,他是正式拜过名师的内弟子,在听劲上造诣颇深,年轻时还练过外家拳,也练过硬功。

当然我们的交手是按太极推手的方式来,搭手后我想用柔道的小内刈把他放倒,但刚使力就被他在我肩上一搭,然后我莫名其妙就翻在地上了;第二次我小心了点,晓得他会听劲,手上不使劲,脚下依然用小内刈,眼看快得手,但仍然被他搭在肩上一翻,顺着我的发力方向把我放出,我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就到两三米外了,真有点神奇。

我到现在还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后来我们关系很好了,我还曾用大外刈偷袭过他一回,结果也被他防住了。

太没面子了。

但是他应付游斗不行,马步站得忒稳,可跟不上西洋拳远近滑步的节奏,只能守不能攻。

我琢磨了下,太极源于长拳,长拳有说源于马上功夫,所以大部分国术都讲就站马步,下盘稳健,不动如山,这明显是站在马蹬上才用得着的基本功,衍生到拳法里,就是下盘功夫。

用来对付摔跤、柔道一类的站立摔法,是有点效,但是对付西洋拳这类靠步伐移动腾挪的格斗技,就显不足。

再一个中国传统擂台是四面空的高台,自己不动如山,把对手放出去掉下台子就赢了。

而西洋武技,如拳击、泰拳、K-1有绳圈,MMA比赛如UFC有八角笼,把人放出去没有实质性的伤害。

基本等于没用。

另外就BJJ而言,倒地根本不算个事,倒在地上意味着战斗才刚开始。

就我的感觉,拳击和柔术是两个极端,拳击的拳就直勾摆,步伐就前后左右滑步,防守就招架闪避搂抱,就这么点技术,几个月就能学会,但几年都练不好,对体能、身体反应速度的要求太高;而柔术,就是缠斗,不需要太快的反应速度,招术极多,整个技术体系庞大复杂,练个一年两年才完成蓝带的教学。

所以柔术里不存在练熟一招打遍天下的情况,就像围棋一样,得整个体系的技战术练熟了才能成为高手。

浅析中国武术文化对我们大学生的影响

浅析中国武术文化对我们大学生的影响

武术鉴赏论文浅析中国武术文化对我们大学生的影响传统武术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性,是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当代大学生身处在一个经济、科技发展的全球化时代,拜金主义、物欲横流对他们的影响与诱惑是巨大的,甚至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迷失方向。

“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等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已在当今社会中被淡化。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凛然于天地之间。

因此,在利益驱使的今天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武术文化思想的渗透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导向作用,使大学生真正理解“匡扶正义”、“操守节气”这种浩然正气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人格素养与道德品质层次。

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抗挫折能力很低,性格软弱,心理素质差,加之这些年随着社会剧烈变化,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以及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增多,得了精神疾患的不在少数,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杀人及自杀事件时有发生。

普及武术,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通过习练武术,以及武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坚韧不拔的精神,磨练人的意志,振奋精神,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的性格,使人协调、自然、平衡、和谐,富有开拓和创造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作为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列入教学大纲,体现了国家对武术继承与发展的高度重视,然而从大纲中可以发现,其内容基本以武技为主,而很少涉及到武术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武术文化内涵方面的内容也很少,武术文化在我国大多数学生意识中变得很陌生。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

美国当代人类文化学家露丝。

本尼迪克特曾经说:“真正把人们维系在一起的是他们的文化,即他们共同所具有的观念和准则”。

武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地渗透了民族的价值观、知识、信仰、艺术、宗教、风俗习惯等。

浅谈武术对大学生的影响

浅谈武术对大学生的影响

浅谈武术对大学生的影响摘要:有一种美无须修饰,那是一首悦耳动听绝唱千古的不朽长歌——出手软如棉,沾身硬似铁。

有一种美不会凋谢,那是盛开在一个民族血脉上的瑰丽鲜花——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涛生云灭,不变的是那跳动着生命活力的武术之魂。

——虎步生风势如破竹行云流水,气吞山河!美哉,我中华武术!上面这一段对于武术的赞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中华武术精神让中国武术真正走向世界,我个人觉得还是因为李小龙的功夫电影,因为在他的影视剧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专有名词,chinese kuangfu。

不过现在武打剧、武侠小说太多,人们已经被影视剧、小说中的武术给洗脑了,对于武术原本的面目本就不是很了解,却偏偏认定影视剧里的才是真的“武术”。

相信对于金庸老先生,很少会有人说不认识,很多人都多多少少看过金庸老先生的小说,金庸将他的小说的首个字拼成了一副对联,叫“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他的作品一共有15部,在这15部作品中对于武术(也就是功夫)的描写有很多,比如说郭靖的降龙十八掌、杨过的黯然销魂掌、独孤求败的独孤九剑……所以现在的大学生看了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以后对于现在的武术产生了很大的一个误解,其实传统武术没有小说中的花里胡哨、神神秘秘,最重要的还是勤学苦练、刻苦用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飞檐走壁(当然跟武侠小说中的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自己也是在高中的时候学习武术的,不过对于当时才开始学习武术的人来说已经不是最佳时间了,因为在高中时期,人体生长在经过青春期的急骤发育后,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也就是发育成熟和定型阶段,就是说高中生的身体在这个时期基本已经定型了,所以对于武术的一些动作很难做到,平时我们在电视剧或者电影中看到的那些武术动作或者那些武术指导,他们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武术,所以我们今天就要简单的谈谈武术对于大学生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谈谈武术精神。

(一)道德意识的培养古人有一句话“习武先习德”,由此可见练武之人首先要讲究道德修养武术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对武术的认识[大全五篇]

对武术的认识[大全五篇]

对武术的认识[大全五篇]第一篇:对武术的认识大二两个学期我都是学习武术,第一学期是太极拳,第二学期是剑术,不仅学习了一些招式,也学会了“习武者”的豁达和平静。

武术有独特的运动特点,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符合要领,不管是哪个阶段,都要保持动作敏捷轻盈,心态平和,切不能急功近利。

我们虽然不执着于分出功夫高低,但是一直摸索着对武术的认识。

太极拳柔中寓刚,给我的感觉像是平淡中娓娓道来,晓白流畅,不染纤尘,练习中慢慢得让自己安静下来,感受着身体微妙的举动和变化。

而剑术则不同,它轻快、敏捷、洒脱、飘逸、灵活多变,很有动感。

如果太极拳教会了我心静如水,人淡如菊,那么剑术教会了我干练坚决,百折不回。

无论是剑术还是太极,都锻炼身体的好方式,也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提高了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扩大了学生的兴趣和放开性情。

现在我们大学生总是宅在宿舍,很少主动去锻炼身体,更别说愿意每天的跑步练习,导致体力逐步下降,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拥有健康的人生,所以将武术融入生活,让武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显得十分的必要。

每天清晨,在阳光的沐浴下,寻一处静处,演练学习到的招式,去感受武术每一个动作,回味老师每一句讲解,做一个具有健康肤色、健康体魄、健康意志的向上青年!第二篇:我对武术的认识我对武术的认识我对武术有着很多的向往,总是幻想着有一天成为一个高手,把那些欺负弱小的人打跑,以及保护我身边的人。

所以这学期的体育公选课我选择了公体武术。

然而,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可能前一秒你还在为选择了什么而兴奋不已,后一秒却犹如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第一堂课,我的“武林高手”之梦便破碎了!老师介绍了关于武术的一些事情,比如说武术的由来,是源于古人类之间自然搏击打斗方法的演变,由于人类生活区域空间的争夺战争,从而形成了空手的搏击方法(拳术)和器械搏击的技术演变,也就是武术器械。

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

对武术的学习认识及心得体会(精选7篇)

对武术的学习认识及心得体会(精选7篇)

对武术的学习认识及心得体会对武术的学习认识及心得体会(精选7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对武术的学习认识及心得体会(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对武术的学习认识及心得体会1本学期武术课上主要学习了太极拳,在学习的过程,渐渐对它产生了兴趣,关注之后发现太极是一门学问,它要求人们客观、辩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它是以万事、万物的本身皆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哲理为基础的一种思想认识。

我们把这种对待事物的思想认识称为太极思想。

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思想与人体运动相结合的具体表现。

它是一个科学的人体辩证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势势处处、时时刻刻都包涵、体现着人体内的阴阳变换、虚实相间和刚柔相济。

武式太极拳的训练注重整体身法和气势,要求举手投足立身中正、松静自然、虚实清楚、上下贯穿、八面支撑。

它对身法的要求极严、极细、极微、极妙,无一不符合人体的科学要求和规范,正如名家乔松茂先生所言“它科学地集拳术、力学、导引、传统哲学为一体”。

凡学者只有严守身法——立身中正,充分努力地体现出这一风格和特点来,由学架子到改架子;由改架子到走顺架子;由走顺架子到技击的运用;由技击的运用到无畏无敌的精神境界。

它是一个循序渐进、节节升高、逐步完成和长功的过程,它须在老师的正确的言传身教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步步提高。

它不仅仅是身体的简单运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冶炼、身心合一。

它的外形功架势势符合力学的科学原理,它的内涵机理处处渗透着人体机能的运动规律,它势势均与拳理接骨斗榫、毫厘不差。

练功走架的感觉如咖啡提神又如美酒陶醉,只要坚持按要求锻炼就可形成太极身法,必能达到固本培元、增强体质、防身御敌、技艺超群和祛病延年之功效。

谈及学习心得,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注意放松。

特别是精神上要轻松。

大学生习武感言

大学生习武感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在大学的习武生涯已走过三个春秋。

回首这段历程,我感慨万分,既有汗水与泪水,也有喜悦与收获。

在此,我想以这篇习武感言,记录下这段难忘的时光。

一、习武的初衷记得刚入学时,我对武术一无所知。

在室友的推荐下,我加入了学校的武术社团。

当时,我对习武的初衷仅仅是想锻炼身体,强身健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习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强健,更有心灵的升华。

二、习武的艰辛习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刚开始学习武术时,我遇到了许多困难。

武术的基本功要求极高,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位,每一个姿势都要保持平衡。

我曾因为动作不规范而被教练批评,也曾因为动作不协调而受伤。

每当这时,我都会感到沮丧和困惑,甚至想要放弃。

然而,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教练的教诲:“习武先练心,心静如水。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习武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是锻炼意志。

于是,我重新振作起来,坚持不懈地练习。

三、习武的收获经过三年的习武,我收获颇丰。

1. 增强体质:习武使我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提高了免疫力,让我在面对疾病时更加从容。

2. 锻炼意志:习武的过程让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面对困难不退缩。

这种意志力使我受益终身。

3. 提升气质:武术讲究内外兼修,习武使我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气质,让我在与人交往中更加自信、从容。

4. 拓宽视野:习武使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交流心得,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5.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武术训练中,我学会了与队友默契配合,共同完成一个个挑战。

这种团队精神让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四、习武的意义习武不仅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

在我看来,习武的意义有以下几点:1.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武术讲究“武德”,习武者要具备高尚的品德。

通过习武,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正义感、责任感、自律性等优秀品质。

2. 提高生活品质:习武可以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享受运动的乐趣。

习武心得(精选篇)

习武心得(精选篇)

习武心得习武心得第一篇:习武心得第二篇:习武心得第三篇:习武心得第四篇:习武心得第五篇:习武的心得与体会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习武心得习武心得这学期我们学习的是太极拳和太极剑,是我喜欢的,以前我们练得都是外家拳,像长拳和大洪拳,而太极拳和太极剑是内家拳,练的是意不是力。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太极拳和道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直接来源于道家思维,老子的《道德经》中云“弱者,道之用”,道家讲究柔弱胜刚强,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在练习的时候要求的就是松静匀乐,自然呼吸,气沉丹田,心无旁骛,我们以前练外家拳练习惯了,外家拳练力,讲究外形,我们初练的时候动作很是僵硬,看着别扭,放松不了,比如在野马分鬃的时候,臂膀僵硬,看着不像在练太极拳,像在练机械舞,也许是我们没有找到练太极拳的要领吧,四班的教练给我们指导时说,要用心练,可是怎样用心练?也就是说要全身放松,全身的意念集中到一点,以意念领着全身走,这样不仅太极能练好,并且还能练练自己的定力,我认为很有用处,在当今世界,竞争、压力、利益充斥着社会,无数人忙忙碌碌,心很浮躁,沉不下去,可以增加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

在学科分划中,太极拳是属于中医药学中的二级学科养生学和康复学的,因为在打太极拳的时候,人们的大脑皮层得到了放松,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完善,可以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导致的慢性病,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经络畅通,特别是对老年人很有益处。

气力用于内以运气血,是为阴阳自和之能力。

我个人在练太极拳的时候,就觉得手中就像有一股气,在野马分鬃,在云手的时候特别明显,练完太极拳以后就会感觉浑身发热,很舒畅。

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太极拳是左脚先行?为什么不是右脚?恐怕这个问题就要用中医理论来解释了,中医认为左肝右肺,肝藏血,肺主气,这个不同于西医上的解剖,中医左肝右肺是从它们的功能来说的,迈开左脚就是先开血脉,再迈右脚就是通气机,这是因为血的运行速度较气慢,左脚先行就是为了血气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生习武
浅谈大学生习武
中国传统武术,是以中国为地域范围,具有中国特色的,源远流长、人人皆知的,以制止侵袭停止战斗为导向的技术应用。

是一门包含武德与武术的传统学系,是带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

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

传统教育在于言传、身教。

文在言传,武在身教。

身体力行是教、身正法明是教、以身作则是教、上行下效是教。

武化,是身体力行的教化过程。

由于国家对武术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宣传,国内外的一些武打影视片的播放,以及各式各样的武术比赛,唤起了当代大学生习武的积极性。

中华武术自古就有内保安定,外攘强敌的作用,所以中华武术名冠天下,威震四方。

也正是这种力量,激励大学生的习武热情,使他们产生了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又习武的动
机。

武术具有“保健、养生、祛病延年”之功效,而且又有攻防之技法,特别是后者,对大学生习武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诱惑力。

加之武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各门各派在保健、养生、攻防技击上各有千秋,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合适和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和练习,以达强健体魄,祛除疾病,自身防卫之目的。

武术的训练与其他运动
的锻炼有着不同之处,无需像球类或其他运动那样,需要具备规范的场地和必备的器材,它可以因人因地,灵活变换。

武术可“拳打卧牛之地”。

可见它的适应性,经济性。

而且中华传统武术不论年龄,不分早晚,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习练。

那些武术要从小练起的观念是不正确的。

武行有句话叫“吐痰不挂嘴就能练”。

反而是有些武术在小孩子筋骨未成形之时习练弊大
于利。

如今大学生习武多以社团形式,只重其形而不重其意,且好多无专业武者指导,故习练偏激者大有人在,如此习练有害身心,不如不练。

这里所说的专业武者并非体育化的武术竞赛者,而是真正的传统武术传承人。

传统武术的精髓不在一招一式,而在招招式式。

招式并非只是格斗技巧,而是劲法与
技巧的结合。

如今大学生习武多以表演为目的,使武术越来越接近“舞术”,或者成了类似体操的体育竞赛项目,却不求真正内在的精髓。

这无疑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现在好多习武的大学生追求武术
的客观性,追求所谓的“炫”,这也就是为何大学生对于跆拳道、泰拳等外来拳种热情高过传统无数
的原因之一。

甚至有些大学生不知道武术作用是技击···“武术乃是杀人技。

”杀人的技法有好看的吗?所以评心而论,真正的传统武术并没有太大的可观性。

有人认为传统武术是花
拳绣腿,用不到真正的实战技击当中,但不妨转念一想,武术是古代战争的产物,倘若真的只是花拳绣腿,那古代的战争不如说成是两国之间或多国之间盛大的舞会。

这样想来,这种观点不攻自破。

有人问:武术在冷兵器时代占得先机,但当
今枪、炮、高科技武器日益增多,武术还有用吗?仍然有用。

中国禁枪暂且不谈,即使在西方国家,公民允许合法拥有枪支,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枪。

在危难之时,能随身携带的也只有是无形的武术。

美国的枪击案,中国的暴徒事件,无数无刻不在警醒着我们——武术真的可以用来自我防卫。

传统武术不是体育竞技项目,它流派众多,各门各派有各自的特点,但千拳归一路,万变不离其宗,不论哪门哪派在技击上都离不开提、打、摔、拿、点等技法。

所以武术不应有门派之间,应取长补短,多加交流,有缺憾才能有进步,有进步才能有发展。

“没有不厉害的拳,只有练不精的人。


提到武术,有些人会很自然地跟暴力、凶残等字眼联系到一起,其实大可不必,武术包含武德和武术,习武先习德,所以习武者
应有一颗仁慈之心,正所谓仁者无敌。

民国武学大师唐维禄教导徒弟:“你凶,我怂;你怂,我更怂。

”要的就是这样一种谦和、包容与忍让。

真心希望国家给予武术一定的重视,不再只是当成体操一样的体育项目,而是求武术内在的精髓,将中华武术普及。

大学生也应寓锻炼于习武中,在习武中受教,练功中增智,强筋壮骨,不为炫耀而真正习得武术之精华,将中华武术这一瑰宝融入自身而受益终身,并将之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