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研究

中 国饮 食 有 着 悠 久 的 文化 , 其博大精深 , 影 响 深 “ 吃” , 偏爱食物的味道 , 不仅维持生存 , 还用它保健 , 远, 风靡 全球 , 是 中华 民族 的优 秀文 化遗 产 。而 西方 国 故有 “ 药 补 不如食 补 ” 一说 。所 以 , 人 们对 美 味 是孜 孜
b u t ls a o h e l p t o d e a l wi t h t h e i n t e r c u l t u r l a b l o c k s o r i n t e r c u l t u r l a c o n l f i c t s .
家多受移 民文化影 响, 饮食博采众长 , 并 结合 自身饮 不倦的追求 ; 且美 味需要食材与配料相互融合 、 渗透 ,
食 习惯 , 形。 饮食 文 化是 文 化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是跨 文化 交 际 2 ) 重养 , 讲求 阴阳调和 : 中国传统饮食 以“ 五谷杂
[ Ab s t r a c t J T h e d i f e r e n t r e l f e c i t o n s o f f o o d i n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n r c u l t u r e s a r e i l l u s t r a t e d i n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a s p e c t s : t h e c o n c e p t
中的一 个重 要课 题 , 中西 文 化之 间 的差 异 造 就 了 中西 粮 ” 为主 , 以“ 五谷” 养“ 六脏” 。中 国饮 食重视 对人 体 的
饮食文化的差异 。对二者饮食文化差异的比较 , 不仅 养生保健 , 注意各种食材的搭配 , 比如荤索搭配 、 粗细 有 助 于人们 了解 彼此 饮 食文 化 的 不 同方 面 , 注 意彼 此 搭 配 , 以相 生相 克 、 相辅相 成 等 阴阳调 和指导 烹饪 。
pdf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pdf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对比点:
1.语言和沟通方式:英语和中文在语言表达和沟通方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英语通常更直接和明确,而中文则更加含蓄。
这种差异会影响人们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及如何理解和接受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2.社会价值观:英国文化通常强调个人主义、独立和自我实现,而中国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主义、家庭和社会稳定。
这些不同的社会价值观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和人际交往方式。
3.礼仪和礼节:英国和中国在礼仪和礼节方面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国人通常更注重礼貌和绅士风度,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谦虚和敬老。
这些差异会影响人们在交往中的行为和表现。
4.教育方式:英国和中国在教育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英国通常注重个体发展和创造力培养,而中国则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知识积累。
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影响人们对学习和成长的态度和方式。
5.饮食文化:英国和中国在饮食文化方面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英国人通常更喜欢简单明了的菜肴,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菜肴的色香味俱佳。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个国家在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
通过了解这些英文化对比,人们可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行为方式,从而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跨文化交际论文中外饮食文化差异(英文)

Differences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Chapter 1 IntroductionAs the economy and culture developing rapidly, having dinner is not only for people basic physical need, but also the important skill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Good manners and courtesy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the public.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in China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 people have a great number of opportunities to have dinner with foreigners. A lot of table manners, such as arriving time, seat arrangement, and order of serving dishes, tableware, behaviour and communication, reflect different culture and life-style in nations or countrie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se differences to avoid making mistak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ty culture and achieve interpersonal harmony in both countries.1Differences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It is a common sense that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Table manners, as a kind of social customs,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culture and vary in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areas. China has characteristic table manners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western countries also have their own table manners. To some degree, having good table manners is a symbol of a nation’s civilization and an expression of a person’s moral cultivation.2Differences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Chapter 3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able Manners3.1 Arriving TimeAs we all know that Chinese people often arrive half an hour later than the predicted time and the host also seems to have prepares for that. When they are waiting for other guests, the host always arranges some games so that the guests who come earlier would not feel boring. While in western countries, people do things strictly and all the activities begin on time. People should arrive at the party on time especially the formal banquets. It is considered as impolite and contempt for the host and other guests if one arrives 10 minutes later.3.2 Seat ArrangementIn Chinese table manners, seating arrang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The seat of honor, reserved for the banquet’s master or the highest status’s guest, is in the center facing east or facing the door. And the other higher position guests sit closer tothe master of the banquet. The lowest position guests sit furthest from the seat of honor. If it is a round table, the one facing the door is the guest of honor. The seats on the left hand are second, and then in turn fourth and sixth and so on. The guests on the right hand are the same.While in western countries, it is different. When the hostess announced dinner is ready, male host will lead guests to the table in turn, and the hostess walks behind them. Some host will also place name card on the table to show the seat.3.3 Order of Serving DishesChinese meals usually begin with appetizers. There are often four or five kinds of appetizers, such as, cold meats, preserved eggs, smoked fish and vegetable relishes. All these food are arranged beautifully on separate dishes or on one large platter. Then the hot food should be served. There is an important rule to serve the whole duck, chicken and fish, which is don’t put the head and tail to the major seat. After the hot dishes, then comes the main course, rice. At last, desserts and fruits are provided to help digestion.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first dish is appetizer as well. The second dish is soup. The third dish is fish dish. Meat and poultry dishes is the fourth dish, which also known as the main course. An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is beef and steak. Salad can be a kind of side dish, which can be arranged either after or with the meat dish. The sixth dish is dessert, such as pudding, ice cream, cheese, fruit and so on. The final drink is coffee with cream or tea with sugar.3Differences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3.4 TablewareChinese people mainly use bowl, chopsticks and spoons. Chopstick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ableware in China. While in serving English meals, they use so much tablewares with different kinds and sizes.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glasses, spoons, plates, bowls and knives. The main tablewares in western are knives, forks, spoons, glass and napkin.3.5 Behaviour and CommunicationWhen on the dinner table, Chinese people talked a lot and enjoy the delicious food at the same time, which means the hospitality and sincere of hostess. Because they believe that the lively atmosphere on the dinner table reflects the cheerful of guests and the warmth of family. While in western, during the dinner, people talked little and cut their own food in the plate quietly.4Differences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Chapter 4 Main Factors Causing the Differences4.1 Geography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lead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People in different places will have differentbehaviours and cultures.4.2 TraditionWith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e believe that we should take care of others and cooperate with others. Chinese people use cheap chopsticks as tableware which can reflect Chinese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In the book Culture on Dinner Table, Mr. Yi Zhongtian said that the core thought of Chinese culture is group consciousness while the western core thought is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The western culture, to be self-centered, the boundary between people is very clear and they usually do not allow mutual interference. That makes western table manners without sharing a plate of food. Knife and fork also can reflect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and noble west of life.4.3 Custom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s such as greeting, thanks, apology, flattery, and making telephone calls. When Chinese invited guests to have dinner, the host always picks food for guests and tries his best to make guests eat and drink more. While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host would just let their guests help themselves and they would never carry food to their guest’s bowl.5Differences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Chapter 5 Trend of SyncretismNowaday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western restaurants appear in many cities in China an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like to have meals in it. People have gradually learned western table manners in their daily life. It is obvious that the Chinese diet conception is sensible, and the western diet idea is rational. Now, the difference seems to become blurred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Instead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lor, flavor and taste of the food, Chinese people, like the western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its health and nutrition. This disse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tyle food has unavoidably made great influence on Chinese food and beverage industry, which made Chinese style food trade change in the aspects of managing concept, management mode, productive means, personnel cultivation and so on.6Differences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Chapter 6 ConclusionSocial backgr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lead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 To some extent, table manner is a reflection of the kind of lifestyle, and the formation of habits which can not be obtained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It is actually a kind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edimentation and extension. Knowing the differences, people can easily understandthe culture of each other. In face of these differences, we should comprehend and respect their habits and culture and remember that every culture is equal to the other. Only recogniz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 and making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integration, can we establish a social cultural etiquette system of contemporary China and reach the ideal harmonious society.7Differences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References[1] 易中天. 餐桌上的文化[J]. 当代学生, 2004(10).[2] 杨柳,田丹丹,苑富山. 中美餐桌礼仪刍议[J].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J]. 硅谷, 2008(18).8。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饮食文化是各种文化之间最具代表性和最明显的差异之一,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饮食文化的差异不仅仅是在菜品口味上的差异,更是代表了对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的态度和反应。
饮食文化差异的了解和尊重,是跨文化交际沟通成功的关键之一。
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食材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最明显的差异是食材的选择和使用。
例如,中国人喜欢食用大量的蔬菜、米饭和豆腐,在日本饮食文化中,则通常将寿司、海鲜和苹果等食材作为主打,而美国人则较喜欢炸薯条、汉堡等快餐食品。
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方,饮食差异也非常显著。
烹调方式差异不同饮食文化还表现在烹调方式上。
例如,中国饮食文化以炒、煮、爆、烤等方式烹饪,而印度饮食文化则偏好使用香料和辣椒,烧烤和高压锅等方式。
虽然方法不同,但都在追求最佳的口感、健康和美味。
餐食组合方式差异餐食组合方式也是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之一。
例如,中国人传统上喜欢在一顿饭中搭配有汤、菜、米饭等,而在美国,人们喜欢往披萨上加很多配料和酱汁,还有浓重的奶油汁和牛排等。
这些都是不同地区人们将食材和菜肴组合起来的不同方式。
餐桌礼仪方式差异不同的餐桌礼仪同样代表着对文化差异的尊重。
例如,在中国,人们传统上认为用筷子吃饭是更卫生、更好的食用方式,在东南亚地区,则偏向使用汤匙和叉子;在欧洲,使用餐刀与叉子吃饭是非常流行的。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应对方法尊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该尊重不同地区的食材选择、烹调方式和餐食组合方式等文化差异,以及对餐桌礼仪的不同看法。
这将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争吵和误解,促进友好的交流氛围,同时消除陌生感和不必要的不适感。
学习差异了解和学习不同饮食文化差异,是更好地理解对方文化的关键。
可以通过学习文化、旅游、交流等途径,了解文化历史、习俗、礼仪和文化差异,从而更好地与当地人沟通交流。
适应差异适应不同地区的饮食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部分。
这可能需要你尝试一些你原本不喜欢的菜肴或烹调方式,尤其是在商务或社交场合,也表明了对文化差异的一种尊重。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跨文化交际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而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突出,因为中日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这导致了在日常生活、礼仪习俗、沟通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中日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方面,中日两国在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时间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在饮食习惯上,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进餐,而日本人则使用筷子和汤勺进行用餐,中国菜以米饭为主食,配以各种菜肴和汤羹,而日本则以寿司、刺身和拉面等为主食。
在生活习惯方面,中国人注重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在节假日和重要节日时,家庭成员通常会聚在一起共进晚餐,而日本人注重个人空间和独立性,重视个人的隐私和时间。
在时间观念上,中国人可以接受一定的迟到和拖延,而日本人非常重视时间观念,非常守时。
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沟通不畅。
在礼仪习俗方面,中日两国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中国人在与人交流时通常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会用较为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日本人则讲究含蓄和委婉,在交流中常常通过言外之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在面对问题或矛盾时,中国人通常会比较直接地表达不满或者抗议,而日本人通常会采取婉转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避免直接冲突。
中日两国在礼节和尊重方面也有不同。
在中国,人们通常会在见面时打招呼,并会握手、拥抱或者轻拍对方的肩膀以示尊重,而在日本,通常会用鞠躬的方式来表示尊重和礼仪。
这些差异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较大的影响,容易引起误解和不适。
在沟通方式方面,中日两国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通常会比较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语言比较丰富和直接,很少掺杂含蓄和婉转的表达方式。
而在日本,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含蓄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喜欢使用比喻和隐喻的方式来进行沟通。
在谈话时的交流方式也有差异,中国人在交谈时会比较活泼和热情,倾向于使用手势和面部表情来丰富表达情感,而日本人则更加注重文雅和克制,在交谈时会尽量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表情,保持冷静和稳重。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往和沟通时,饮食文化的差异是一种十分常见且重要的体现。
饮食文化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交具有重要意义,它涉及到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文化模式、社交礼仪、传统食物等方面。
本文将从口味、餐桌礼仪、习俗和传统食物等角度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示。
口味差异口味的差异是饮食文化的一大体现,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对于食物口味的偏好和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说,在中国,人们喜欢口味较重,口感鲜香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而在欧美等地区,口味则比较清淡,如奶油、乳酪等。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口味强加于对方,要尊重并尝试适应对方的口味,这样才能更好地营造良好的餐桌氛围。
餐桌礼仪差异不同国家、地区的餐桌礼仪也是饮食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
在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在吃饭时要用筷子,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则使用刀叉等餐具。
另外,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人们在餐桌上也有不同的行为禁忌和要求,如在中东,不允许用左手吃饭,而在某些国家,穿着拖鞋或赤脚是不被允许的。
因此,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要尊重并遵守对方的餐桌礼仪,以避免造成尴尬和冒犯。
饮食习俗差异除了口味和餐桌礼仪外,饮食习惯也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之间的饮食习俗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一些国家,如印度,素食和清真食品是很常见的,而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则以米饭为主食。
另外,在进行饮食交际时,还要注意到饮食习俗方面的差异。
比如,在中国有时会邀请客人端碗或夹菜,这在一些西方国家是不被允许的。
所以,了解对方的饮食习俗,相关礼仪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食物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传统食物和食材也有很大差异,这是由于地理、气候、民族、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比如,日本的寿司、中国的汤圆、法国的芝士等都是各自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传统食物。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要了解和尊重对方的传统食物和饮食文化,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增进相互了解。
从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谈跨文化交际

59撰文/陈雪梅从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谈跨文化交际饮食文化不仅仅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更代表了本国的民族特色。
然而,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更成为影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障碍之一。
对比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建议,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与冲突。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表现从“食”的角度看,中国人把谷类作为主食,尤其是面食为主,蔬菜、肉类则是副食。
事实上,在我们传统的菜谱里,素菜是每天的必需品,也仅仅在重要的日子,肉类食物才会出现,由此便产生了“菜食”的说法,以蔬菜类为主的食物在我们日常的膳食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肉质类食品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然而在大部分人的意识中还是蔬菜为主的生活方式。
欧洲人的饮食对象是以肉制品、奶酪品为主,他们凭借着以游牧和航海为主要的生活方式以及特有的文化血统,以狩猎、饲养为主,以采集、栽种为辅,荤食占据着主导地位。
从“饮”的另一面来看也是这样。
中国人习惯于喝茶,茶的品性味道需要慢慢细品方能领略各种真味,悠远绵长,与植物性合;西方人喜欢喝酒、咖啡香槟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饮料,尤其是酒带有像火一样热情而奔放的性格,喝完会使人的精神兴奋;咖啡口感通常以苦涩、醇香而俗称,饮后也会使人激动。
60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是合餐制。
不管是在那种场合,宾客们都喜欢围成圈儿坐在餐桌旁边,将所有的菜肴、汤都放在宾客的中间,食客可以根据各自的爱好选取自己觉得美味可口的饭菜。
这其中蕴涵着既体现共同享用,也体现大家感情的深厚思想。
然而,由于西方人独立意识比较强,往往是分餐制。
自助餐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
在宴会上,主人将已经备好的食物放置在桌上,由客人自己随便享用,把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夹在盘子里面,随后找个舒适的地方站着或坐着吃,也可以边吃喝边和亲密的朋友聊天、说笑。
另外,中餐讲究菜肴丰盛,品种多样,并且对用餐顺序也格外讲究。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1.引论进入21世纪以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由于地区差异,不同的名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餐桌文化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名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名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从跨文化的角度揭示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和不同,可以使人们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探究其文化底蕴,提高跨文化意识。
2.中西方餐桌文化餐桌文化由于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2.1 中国餐桌文化中国餐桌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
古有“民以食为天”、“丰衣足食”之说,今有“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的俗语。
人们把饮食文化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常以饮食的好坏来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
而盛大的节日也都与饮食相关联。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的重视一直延续至今。
另一方面,作为东方礼仪之邦,重视宴席座次礼仪、受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
据有关史料记载,至少在周代,我国饮食礼仪就已经初步形成,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并对西方餐桌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文化正向多元化发展。
自清代以来,一些西餐礼仪被引进。
中西餐餐桌文化的交流,使得餐桌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在中国,圆形餐桌颇受欢迎。
因为圆形的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
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
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
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衬托粉红色的猪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生命科学学院08生物科学张婷婷 2008083141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正是不同民族创造性的体现。
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于饮食观念、饮食的侧重点、饮食习惯、餐桌礼仪、饮食制作、饮食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
揭示这些差异以及内在的原因,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化跨文化交际研究。
1“泛食主义”VS“食(实)用主义”孔子在《礼记》中曾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与孟子处于同时代的告子也曾说过“食色性也”。
在中国,饮食已上升到了一种几乎超越其他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这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其中最为常见的要算是中国人之间相互询问的那句“你吃过了吗?”。
中国人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也往往是吃,或为吃做准备。
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件不关于饮食。
孩子出生要吃,满月要吃,周岁要吃,结婚要吃。
人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庆祝一番,甚至去世也要吃,叫做“红白喜事”;客人来了要吃,称之“接风洗尘”;客人出门要吃,谓之“饯行”;乔迁要吃;晋职要吃⋯⋯通过吃可以交流信息,表达欢迎或惜别的心情,甚至感情上的风波也往往借助于酒菜来平息。
吃的形式后面蕴涵着一种丰富的心理和文化的意义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吃也不仅仅停留在原有的交际功能上,已转化成对社会心理的一种调节。
在西方,盛大的西餐宴席通常不过是六道菜,而且其中只有两道菜算得上是菜,其余不过是陪衬。
平时宴请,饭菜更为简单。
在美国,有时朋友聚餐会采取大家作贡献的手法,称之为“Pot—luck”,即每人都带一样菜,让大家共享。
”还有一种聚会,称之为“Party”,主人只提供饮料、酒和一些简单的食物,如奶酪、炸薯条、三明治等,并不提供饭菜。
可见,他们将吃饭看成是聚会和交流的机会,是重温旧谊和结交新人的机会,也是获得信息的场所,吃的东西固然必不可少,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不需要摆阔气、讲排场。
正是受这一观念的影响,西方的宴会并不重吃,而重宴会形式的自由化、多样化;主人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欢快的气氛,让客人们享受一段自由自在的美好时光。
饮食的侧重点不同2 讲排场”VS“简单、随意”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宴会观念上也存在着根本区别。
中国人请客吃饭重视饭菜本身,讲究排场,酒菜要丰盛,一般的正式宴请至少要上七八道菜,这还不包括之前上的冷盘、小吃,中间上的甜点以及最后上的主食(面条、米饭等)。
菜肴越丰富、越珍贵就越能体现出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且饭菜一般要大大超过主人和客人所能消耗的量,否则就不足以显示主人的好客。
这大概源于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持家要俭,待客要丰”正是由于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使中国人在请客吃饭时讲究排场,重视饭菜的质量和数量,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清朝出现的“满汉全席”。
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饮食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著名的需求定律中将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饮食则被划分在第一层,即作为人类的最低级的需求,在此之上还有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
林语堂先生曾说:“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疾病的攻击,其他皆在不足道中。
”从文化的意义上看,在西方国家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交流、交际的层面上,并没有像在中国那样被赋予更多、更为重要的“使命”,更谈不上是“众礼之源”。
3 饮食结构的不同我们知道,中西方饮食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人的饮食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即饭是主食,菜是为了下饭;而西方的饮食则是以肉、奶为主,谷物为辅的。
这种不同的饮食结构与其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在中国古代甚至于是近现代历史时期,农业一直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历朝历代政府都会颁布各种各样的举措去鼓励农业发展,因而农业所占比例较大,其他行业发展受到抑制。
相应的,农作物就成为了主要的食物来源。
人们的生活以五谷杂粮为主要的营养提供,果类食物也起到辅助的作用,肉类食物只能算是罕有的点缀了。
4 饮食制作的不同4.1烹制准则的不同中西烹饪中处处显示的“随意”与“规范”也体现了其饮食文化的不同。
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因此其烹制过程体现了科学性和规范性。
在烹制过程中,西方人会完全依照菜谱,为了达到准确无误,他们甚至会动用天平、液体量杯、刻度锅等。
因此西方人制作菜肴往往比较机械,缺乏新意,毫无特色可言。
相反,中国烹饪却崇尚随意性。
中国烹饪中,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也还讲求各大菜系之间交叉融合。
同一道菜,由于地区、季节、对象、作用、等级的不同,在操作上可作不同的处理,从而其色、香、味变化多端。
如果离开了随意性,变化多端的中国菜肴,就会失去其独特魅力。
4.2 烹制方式的不同在中国,烹饪是一种艺术,它有极强的趣味性,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游戏性。
中国烹饪方法奇多:溜、焖、烧、氽、蒸、炸、酥、烩、扒、炖、爆、炒、砂锅、拔丝等无所不有。
做出的菜肴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而且中国烹饪还极重刀工、火候,菜的形状可以切得五花八门:块、片、丝、条、丁、冷雕等;不同的刀工或不同的蔬菜烹制的火候也是不同的,这就使得菜肴的滋味以及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都存在差异。
西方的烹饪方法不像中国那样复杂多变。
他们只追求食物的营养,只求吃饱吃好,而不重视饮食带来的乐趣。
他们的菜肴以煎、炒、蒸、冷拼为主,蔬菜通常切成大块儿或大片儿的,然后入锅,直到全熟能够食用为止。
5 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
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
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了解了两者的不同防止失礼于人。
5.1 餐桌气氛上的差异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
西方人平日好动,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
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5.2 餐桌举止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们在出席各种正式的会餐时也是比较讲究的,但是在现代风俗变迁和发展中,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违背。
比如就餐时的衣着,要远比过去随意多了,可着中山装、夹克或西服等,这也正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变迁和发展,这正是中西方文化融汇,相互发生正迁移作用最好的例证。
当今许多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不喜欢吸烟或喝酒,许多人也不喜欢别人在他们的住处吸烟喝酒。
而在当今的中国,许多人既吸烟又喝酒,有一种社会怪现象似乎是“不吸烟不喝酒”就无以社交。
所以在中国的餐桌上依旧存在吞云吐雾、烂醉如泥的“陋习”,尽管他们知道这有伤风范,但依旧不能禁绝之。
想必这就是文化迁移和发展的不完全性、不彻底性的表现,我们有必要在正确理解和认识文化现象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人文文化的发展,提高民族人文素质。
5.3 座位的排序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坐次安排。
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
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
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
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在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
对于餐桌的规矩,西方人进餐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
当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规矩。
通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比较,不仅仅反映了各地的文化传统,还折射出不同民族心理、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即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家庭结构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多为四代同堂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
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
因此,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对比研究过程中,各自的优、缺点显而易见。
这种研究有利于文化的正迁移作用,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促进本民族语言、人文文化的发展。
6 饮食习惯的不同6.1 饮食餐具的不同在饮食餐具方面,中西方差异甚为明显。
众所周知,中国人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也用碗盛;而西方人则是用盘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
筷子与刀叉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体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方文化以及不同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民族心理,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面貌,造就了东西方特有的感觉和感情。
6.2 饮食方式的不同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在中国,每次就餐时全家人或一群熟人围坐在餐桌前,举筷夹食同一盘菜,甚至其中某位用自己的筷子为他人夹取食物以表示关爱,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人与人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大家边吃边谈,其乐融融。
这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
西方的饮食方式讲究的是一人一份的分餐制。
一般待大家坐定后逐个传递食物,用公勺夹取到自己的餐盘中再分享。
同时。
西方人进餐过程中强调相互之间的交流,关注同餐人尤其不熟悉的人;进餐时主要看人,偶尔看菜。
这与他们崇尚自由、平等、随意的个人主义取向有关。
7 结束语综上所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明显的,而且各有长处。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方饮食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相互互补。
它一方面将有助于中华饮食文化在交流、碰撞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必将促进中华饮食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发展。
中西餐饮文化将在交流中共同发展。
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习俗,历来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西方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饮食文化,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只有很好的了解这种文化,才能在中外交流中做到有礼有节,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