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特点及方法探讨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量纲、 函数关系、 绝对值不同, 不具有可比性, 无法 按照多目标规划的基本思想综合成一个能从总体 上衡量系统优劣的单指标, 因而需要对同一指标在 “ ” 不同数值下的 价值 予以量化,也即无量纲化处 理。考虑到生态农业建设是动态的, 指标的 “ 优” 与 “ “ 劣” , 好” 与“ 差” 是相对的, 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一 定的模糊性。 为此笔者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的方法 进行量化, 具体步骤如下。 确定各指标的优劣上下 !指标优劣值的选定。 限, 即确定各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构造隶属度 函数进行价值量化的基础和关键。 笔者是根据调查 表计算评价指标的各项实际值并参照生产现实和
・!"・
中 国 林 业 经 济 ! "#$%& ’()*+,)- *"(%(.- / !""# $ % &
李洪泽等: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理论探索
缓冲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的、客观的、严格可行的评价指标体 系,是正确和顺利实施评价活动的关键。根据选择 评价指标的原则,在分析生态农业的特性及生态农 业综合效益评价特点的基础上,笔者在广泛征求相 关专家意见,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将生态农业的综 合效益分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 面( 也即三个准则) , 并将诸方面分解为若干具体指 标。在确定各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先是通过定性分 析进行筛选, 在此基础上搜集各预选指标数据, 运用 鉴别分析、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进 行量化判断, 进一步剔除掉高度相关、 大部交叉及鉴 别力差的指标, 最终形成具有一个总目标、 三项准则 ( 子目标)和 "( 个具体指标的三层次生态农业综合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 详见图 " ’ 。 ) )* "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及无量化处理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各个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地位不一样,即 对综合效益的影响程度不一致,因而需要事先确定
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估

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估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的关注度日渐升高,生态农业作为一种以健康、环保、可持续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形式,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那么,在农业生产和经济上,生态农业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效益呢?在本文中,我们将就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来做出评估。
一、经济效益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生态农业生产方式以差异化为主要手段,注重生产高品质农产品,通过生产绿色无污染,无药残的绿色产品,获得高附加值,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减少成本在生态农业中,没有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因此减少了这些化学品的使用量,减少了农民的成本。
3.增加农产品品牌价值做好标准化、品牌化、销售网络化,建立知名度、信誉度、竞争力和延伸产品系列等,可以为生态农业品牌增加价值。
4.提升农民收入因为生态农业的市场更加稳定,同时,生态农业的单价更高,所以,生态农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
二、社会效益在社会效益方面,生态农业所产生的影响是超出经济效益范围的。
因为,所谓社会效益就是针对整个社会的,与个人经济福利的关系不是很大。
1.促进健康、健康生态环境生态农业以“有机、无公害、健康”为特点,对环境污染起到了很好的净化作用,于此同时,农产品自身的健康营养成分也大大提高了,从而使整个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2.社会态度的改变通过生态农业的普及和推广,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逐步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警惕度大大提高,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根本上促使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的正向转变。
总之,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容小觑的。
同时,生态农业对于农村的兴盛和生态的美化也有着格外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深入推广生态农业,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中国生态农业综合评价

3、模糊综合评判法
指标间由于其量纲、与综合效益间的函数关系不同,不具有可比性, 无法按照多目标规划的基本思想综合成一个从总体上衡量综合效益的单一 指标,为此必须通过建立模糊隶属函数模型对同一指标在不同值下的价值 进行量化。
(1)指标优劣值的确定:确定各指标优劣上下限,也即各指标的最 劣值ai和最优值bi。通过调查、计算指标的实际值,参照生产现实和理论数 值进行推算。
C4
0.0451
C9
0.0390
C14
0.0074
C19
0.0143
C5
0.0226
C10
0.0241
C15
0.0718
C20
0.0065
通过一致性检验可知CR=0.0243<0.1,表明C层对于目标层A的层次总排序具有 满意的一致性,可用于生态农业系统的综合评价。
4 模糊综合评判
通过对三峡库区生态农业系统的调查,确定各项指标的最差值 ai和最优值bi, 作为生态系农业统评价的客观标准,并建立模糊隶属函数模型Ⅰ、Ⅱ、Ⅲ :
第一步,计算判断矩阵每行判断值的几何平均值。 第二步,对向量进行正规化处理,即单层次排序向量。 第三步,计算最大特征根,求一致性指标和随机一致性比值:
一致性指标CI=
λ
m ax
n
n 1
一致性比值CR=CI/RI
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可通过查表求得 。上式中的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 特征根,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当CR<0.1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改。
引言
对生态农业的综合评价是出于管理与实践的需要。 农民、管理者、决策者需要知道某一户、某一村、某一 县的农业是不是生态农业。如果“不是”生态农业,要 怎样建设,才能“是”生态农业;如果“是”生态农业, 要怎样改进,才能使生态农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 些都是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综合效益研究

境 之 间 、 源 利用 与 保 护 之 间 的矛 盾 , 成 生 态 与经 资 形 济 的 良性 循 环 , 现 经 济 、 态 、 会 三 大 效 益 的统 实 生 社
加 工 、销 售 综 合起 来 以适 应 市场 经 济 发展 的现 代 农 业 。它 要求 把发 展粮 食与 多种 经 济作 物种 植相 结 合 , 发 展 大 田种植 与林 、 、 、 业 相 结合 , 展 大农 业 牧 副 渔 发 与第 二 、 产 业相 结 合 , 用 传 统 农业 精 华 和 现代 科 三 利 技成 果 , 过 人工 设 计 生 态工 程 , 调经 济 发 展 与环 通 协
产量 ;
新疆 是经 济欠 发达 地 区 , 绿洲农 业 的发展 应依 托 资 源 禀赋 , 发展 规 模 适 中的生 态 农业 , 资 源优 势 转 将
化 为经 济 优 势 , 理 调 整生 态 农 业 结构 , 而达 到 最 合 从 优 的生态 农业效 益 , 实现绿 洲农业 稳定 、 健康 发展 。
生 态 农 业 ・ CO— GRCU T R E A I LU E
新疆 绿洲 生态农 业综 合 效 益研 究
夏 月琴 , 何 剑
( 河 子 大 学商 学 院 , 石 新疆 五 家 渠 8 10 ) 33 0
摘
要: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探 讨了生态农业 的内涵 , 从经济效益 、 态效 益和社会效益 3方 面入手 , 生 构造新疆绿 洲生
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

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社会效益生态效
益评价
第一节社会效益评价
1.技术贡献
通过本项目的带动可以对南昌区域及至全省的农业产业结构可以起到优化调整的作用。
通过本项目示范园和周边地区的技术推广及辐射,可迅速提高南昌市郊区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的文化素质,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参与项目建设,接受技术培训,可较快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和科技应用水平。
2.项目的综合社会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预计每年可提供5万个就业工日,缓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可为南昌市居民提供无公害、绿色优质保健农副产品,丰富城镇居民的餐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促使产品质量上档次,补充淡季供应的缺品,本项目实施后,可以推动项目区经济发展,每年可增加农民人均收入约100元。
本项目建成后,每年上交税收36.32万元,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以示范作用辐射周边地区,促进该区域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生态效益评价
本项采用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不但不会产生环境污染源,而且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土壤,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以蔬菜、养殖、沼、果的生态模式。
不仅可产生大量优质有机肥生物肥供用菜田施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可产生沼气,为示范园提供燃料源,有利于环境保护。
在实施前进一步计划对各子项目的生态效益的具体数据,达到定量分析、科学评价实施生态农业产生的效益,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资源,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经济效益分析如何评估生态农业的经济效果

经济效益分析如何评估生态农业的经济效果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对于生态农业的经济效果如何进行准确评估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经济效益分析在评估生态农业的经济效果时扮演的角色,并提供一些可行的评估方法。
一、经济效益分析的重要性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其经济效果评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传统农业主要关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生态农业则同时强调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农民收入提高等目标。
因此,传统的经济效果评估方法无法全面反映生态农业的效益。
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对生态农业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农业生产成本以及环境效益等多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可以直观地评估生态农业的经济效果。
这不仅有助于政府、企业和农民了解生态农业的潜在利益,还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评估方法1. 市场价值评估生态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是评估其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以通过价格对比分析,了解生态农产品与传统农产品的价格差异,进而估算生态农业的市场溢价。
另外,还可以考虑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和支付意愿。
通过计算市场需求弹性等参数,可以得出生态农产品的市场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2. 农业生产成本评估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可能会增加一些特殊的成本,如有机农药的使用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等。
评估生态农业的经济效果时,可以通过与传统农业相比较的方式,分析生态农业的生产成本优势。
此外,还可以结合农场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劳动力成本等进行经济评估。
这些数据可以为农场经营者提供参考,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3. 环境效益评估生态农业具有环境保护的特点,通过评估其环境效益,可以全面了解经济效果。
环境效益评估可以从土壤质量改善、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入手。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观测和分析,可以定量评估生态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全面的经济效果评估。
县域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与实现途径

平 、 济 活 动 能 力 等 方 面 的评 价 。 经
2 牢 固树 立 经 济 社 会 与 环 境 协 调 发 展 的 意 .
资 源 环 境 的 保 证 度 , 生 态 效 益 的 评 价 。 识 。鼓 励 符 合 生 态 要 求 的 社 会 意 识 和 行 为 习 即
用 自然 系 统 所 能 提 供 的 最 大 资 源 环 境 与 支 持 能 惯 , 力 形 成 有 利 于 经 济 与 环 境 协 调 发 展 的 社 努 力 与其 当 年 使 用 量 之 比来 衡 量 。相 对 于 同样 的 会 机 制 。 强 调 农 业 生 态 系 统 发 展 的 整 体 功 能 , 发展水平 , 个县 资源环境保 证 度越 高越好 , 一 其 通 过 生 态 规 划 与 生 态 技 术 实 施 , 现 扬 长 避 短 实 包 含 的 内 容 主 要 为 : 三 废 ” 理 率 、 源 利 用 和 系 统 优 化 、接 口” 化 , 不 是 仅 仅 局 限 于 提 “ 处 资 “ 强 而 率 、 万 元 GD 每 P的能 耗 等 。
展 的 立 足 点 , 性 、 量 阐述 了生 态 农 业 建 设 的 基 本 内 涵 及 目标 , 而 说 明 生 态农 业 建 定 定 从 设 是 农 业 可持 续发 展 的 重 要 途 径 和 方 向 。并 从 中 国加 入 WT 应 对挑 战 的 角度 , 出 了 O, 提 新世 纪 生 态农 业 建 设 的 基 本 对 策及 实现 生 态农 业 综 合 效 益 的途 径 。
特别 是 农 业 ; 是 改 善 提 高 自然 资 源 环 境 的 质 进 行 合 理 、 序 的 立 体 、 面 布 局 , 现 社 会 效 二 有 平 实 量 ; 是 满 足 更 高 级 发 展 系 统 对 其 提 出 的 外 部 益 、 济 效 益 和 生 态 效 益 的 最 佳 统 一 。 主 要 内 三 经 环境 的 要 求 。直 接 考 查 以 上 三 个 目标 的 实 现 情 容 包 含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况 , 按 照 发 展 水 平 、 源 环 境 保 证 度 和 外 部 要 是 资
生态观光农业项目效益综合评价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要] 客观 、 面、 全 科学地评 价生态观 光农业项 目具有较 强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 , 文在 前人研 究 的基 础 本
上, 把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度理论 引入 了生态观 光农业项 目的综合评价 之 中, 立 了 2 l 创 E S模 型, 于评价项 目的经 用 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 并进行 了实证分析。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 系和 引入 协调度模型 , 能够 丰富和完善生态观光农业项 目的综合评价, 对相关项 目的建 设和运营具有较 强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 [ 关键词 ] 生态观光农 业; 目综合评价 ; 项 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 ; 生态效益 [ 中图分类号 ] 33 4 F 0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0—9 1 2 1 3— 14— 6 10 7 X(0 0 0 0 2 0 J
把协调 度模 型引入 生 态 观光 农 业评 价 领 域 , 求 能 力 够 客观 、 全面 、 学地评 价 观光农 业项 目, 科 以供 参考 。
一
{0 1 国家旅 游 局工 作 要 点》 《 国旅 游 业 “ 20 年 与 中 十 五” 展规 划》中再 次 提 出 了建 设 国家 生 态旅 游 示 发 范 区 的思想 , 将其 列为 我 国“ 并 十五 ” 间旅 游业 发 期
续 发展 , 免盲 目上 马带 来 的不 良后 果 。 避
个I 生特征 有所 取舍 。 比如青 岛崂 山北宅 农业 生态 旅 游 示 范 区 , 为 山东 省 首 个 国 家级 农 业 生 态 旅游 示 作
( )全 面 、 学地 综合 评价 生态 观 光农业 项 目 三 科
范区, 具有 鲜 明 的个 性 特征 , 在设 定指 标体 系 时必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特点及方法探讨朱孔来1 赵文2(1.山东工商学院 半岛经济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4005;2.山东大学 经济学院,济南 250100)摘要:本文依据生态农业的本质特征,将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分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子系统。
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个三层次十八个具体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A H P 方法科学确定出各指标权重,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过计算由各指标权重和无量纲化值构成的线性加权和函数来表示生态农业建设的综合效益指数,并给出了综合效益的统计分析方法。
关键词:生态农业;综合效益;指标体系;评价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Assessment MethodZHU Kong-lai 1, ZHAO Wen 2(1.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Peninsula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Yantai Shandong 264005, China;2. Economic Schoo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Ji ’nan 250100, 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ssential feature,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Ecological efficiency, economic efficiency, social efficiency; Utilize the method with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y analysis unified, establish a three-level, 18 specific indicator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use the AHP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the index, use the Fuzzy membership function to do the dimensionless, by calculate the weighted linear function formed by Various indicators weight and value of the dimensionless to give out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index, also give out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of th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Key word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index system; evaluation作者简介:朱孔来(1963~ ),山东临沭人,山东财政学院兼职教授,山东工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区域经济。
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从20世纪70年代的试点,80年代示范,到90年代作为政府行为以县级为基本试点单元进一步扩大示范和推广规模,目前大范围开发建设工作已在全国各地展开,生态村、生态乡、生态县不断涌现,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各种模式百花齐放。
但在实际工作中怎样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对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方法。
如何用统一的量纲来表现生态农业建设的综合效益,并以用来评价和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生态农业模式的优劣,如何通过评价找出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为此,笔者根据生态农业综合效益的评价特点,参照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规模和发展方向,运用美国学者T. L. Saaty 提出的层次分析法(简称A H P)和模糊数学等系统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给出了一套以定量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简便易行的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以供商榷。
1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的评价特点生态农业是指通过调控农业生产系统内相关系统(主要是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结合现代系统工程的一些方法原理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高效农业生产体系。
在这一体系内,农、林、牧、渔诸业都能因地制宜地得到发展;资源得到合理的综合利用,实现物质再生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产品经过多层利用和加工过程,经济价值大大提高;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得以实现;通过自然的和人为的调控,使这一体系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和有序状态。
基于上述对生态农业本质特征的认识,笔者认为对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要考虑其如下特点:(1)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是三大效益的高度统一,评价指标应充分考虑这三个方面的水平和状态。
(2)生态农业是一种在人工控制下的,由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构成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即区域性农业生产体系。
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其整体效应,充分考虑农业生态系统与宏观经济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制约关系。
(3)评价的重点应该是农业系统的整体功能,即系统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是否经济、高效、有无污染,系统内的物流和能流是否呈良性循环等;同时,要兼顾与功能相联系的生态农业系统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层次结构与时间结构)是否合理等。
1.1 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1)导向性。
指标要与目标相一致,且对实现目标有导向作用。
(2)系统性。
要按照系统科学的原理,各项指标在相互配合中,比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区域生态农业建设的整体情况。
(3)独立性。
指标之间必须相互相对独立,不应存在包含、交叉关系及大同小异现象。
(4)可比性。
指标必须能充分反映本系统在不同时期的特征以及同一时期内各层次子系统、各要素的特点,要求对比指标之间具有相同的计算方法和同样的计算范围,要注意剔除掉特殊自然因素对系统作用而出现的特殊情况,以反映不同被评对象共同属性的差异。
(5)可行性。
指标应符合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原理,反映出生态农业与其他农业不同的技术措施特点,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生态农业各因素之间的客观实际和内在联系。
(6)可测性。
指标要反映生产过程中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函数关系,同时应尽可能地能够分析测定,以利量化。
(7)简便性。
指标要少而精,概念要明确,数据易得,计算简便,以便于计量和应用。
(8)动态性。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评价指标要考虑系统的动态状况,不但要评价现状和系统稳定性,还要考察系统的发展趋势、系统的缓冲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客观、严格可行的评图1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价指标体系,是正确和顺利实施评价活动的关键。
根据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在分析生态农业的特性及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特点的基础上,笔者在广泛征求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分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也即三个准则),并将诸方面分解为若干具体指标。
在确定各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先是通过定性分析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搜集各预选指标数据,运用鉴别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进行量化判断,进一步剔除掉高度相关、大部交叉及鉴别力差的指标,最终形成了具有一个总目标三项准则(子目标)十八个具体指标的三层次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详见图1。
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及无量化处理3.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地位不一样,也即对综合效益的影响程度不一致,因而需要事先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由于直接分析多个指标对综合效益的影响非常困难,所以运用一般的定性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难以确保合理,笔者认为采用层次分析法(A H P)确定指标权重较为适宜。
此方法需要聘请有关熟悉生态农业建设情况的专家,从上到下逐层采用1-9标度法,通过经验分析,确定出因素间两两比较相对重要性的比值,并写成矩阵形式,通过计算矩阵的标准化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即可得到比较令人信服的某一层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即层次单排序权值。
在此基础上,再与上一层次因素本身的权值进行加权综合,可计算出该层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整个层次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即层次总排序权值。
这样,依次由上而下可逐层计算出最低层因素,即具体评价指标相对于最高层的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权值,也即各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1]按照上述步骤,笔者聘请有关专家逐层次建立了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按照方根法进行计算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到了各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详见表1。
3.2 指标价值的量化图1所示的十八个评价指标中,指标间由于其量纲、函数关系、绝对值不同,不具有可比性,无法按照多目标规划的基本思想综合成一个能从总体上衡量系统优劣的单指标,因而需要对同一指标在不同数值下的“价值”予以量化,也即无量纲化处理。
考虑到生态农业建设是动态的,指标的“优”与“劣”、“好”与“差”是相对的,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为此,笔者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的方法进行量化,具体步骤是:(1)指标优劣值的确定。
确定各指标的优劣上下限,也即确定各指标的最大值M i 和最小值m i 是构造隶属度函数进行价值量化的基础和关键。
笔者是根据调查表计算评价指标的各项实际值并参照生产现实和理论数值进行推算的,在具体确定过程中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理论上可明显确定优劣标准的就采用理论标准;②理论上可明确优劣的方向趋势,但最优、最劣多少理论上不好确定的情况,采用试点调查的平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差作为优劣上、下限数值;③理论和现实之间对确定优劣趋势有不同要求时,但作为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又必须有的指标,根据生产的现实水平进行确定;④目前生产规划上有一定趋势标准的,就采用生产规划的标准。
(2)指标的模糊隶属度函数类型。
为了计算上的简便和易于推广,模糊隶属度函数采用线性函数,具体有三种类型:①极大型。
②极小型。
③适中型。
式中,e i 为评价指标的实际值。
(3)模糊变换。
将各个评价区域或模式的各指标实际值代入模糊隶属度函数,即可求出各指标的模糊隶属度函数值,即量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