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教案我
中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教案

一、主题活动名称主题活动:《我长大了》二、主题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懂得长大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如自己穿衣、叠被、整理物品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品质,懂得关爱他人,尊敬师长。
三、主题活动内容1. 主题导入: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要开始学习独立生活。
2. 学习自我管理:教育幼儿学会自己穿衣、叠被、整理物品等,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3. 学习自我服务:教育幼儿学会关爱环境,参与清洁、整理等家务活动,培养自我服务能力。
4. 学会关爱他人:通过故事、讨论等形式,教育幼儿懂得关爱家人、朋友,尊敬师长。
5. 培养独立自主品质:鼓励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勇于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培养独立自主品质。
四、主题活动步骤1. 主题导入: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已经长大的表现,让幼儿认识到长大的意义。
2. 学习自我管理:教师示范穿衣、叠被、整理物品等自我管理技能,引导幼儿跟随学习。
3. 学习自我服务:教师讲解清洁、整理等家务活动的意义,引导幼儿参与实践。
4. 学会关爱他人:教师通过故事、讨论等形式,教育幼儿关爱他人,尊敬师长。
5. 培养独立自主品质:教师鼓励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自主尝试,解决困难,培养独立自主品质。
五、主题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否具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关爱他人、尊敬师长方面的表现,了解其情感态度。
3. 评估幼儿在独立自主、自信自强方面的进步,鼓励其持续发展。
六、主题活动六: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部位和功能。
2. 技能目标:通过游戏等活动,提高幼儿对身体的认知和协调能力。
活动内容:1. 身体部位认知: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头部、手臂、腿部等身体部位。
2. 身体功能了解:通过游戏等活动,让幼儿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儿歌《我》中班教案

儿歌《我》中班教案教案主题:《我》儿歌教学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学唱《我》这首儿歌,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并能够用汉语进行表达。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合作演唱一首儿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
教学步骤:第一步:制定教学目标,并介绍歌曲1.让学生坐成圆圈,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儿歌《我》,通过这首儿歌,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
你们知道人的哪些部位呢?”引导学生回答。
2.介绍《我》这首儿歌的歌词,播放该儿歌的音频,并让学生跟着音乐活动身体,模仿歌词中的动作。
第二步:教学歌曲的歌词和动作1.逐句教唱《我》这首歌的歌词,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
2.教唱每句歌词的动作,解释歌词中的词语的意义,并示范给学生看。
第三步:分组合唱1.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5-6名学生。
2.指定每个小组的部分,让学生在小组内排练合唱。
3.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排练,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支持。
4.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其他学生给予鼓励和评价。
第四步:游戏和扩展活动1.引导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做简单的舞蹈动作,例如:挥动手臂、转圈等。
2.带领学生玩一个游戏:快速说一个身体的部位,学生们要迅速做出相应的动作。
3.和学生一起制作一份关于身体部位的画册,让学生在画册上标出儿歌中涉及的部位,并画出自己喜欢的动作。
4.演唱其他的儿歌,让学生继续享受音乐的魅力。
评估与反思: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唱歌、舞蹈等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对歌曲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加深了对自己身体部位的认识,并能够用汉语进行表达。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同时通过游戏和扩展活动的引导,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对音乐的兴趣。
主题活动:我(中班)—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主题活动:我(中班)—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主题活动:我(中班)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活动是“我”,我们将使用幼儿园中班教材《主题活动手册》中的相关章节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自我认知、家庭认知、友谊认知和感恩认知。
1. 自我认知:通过观察和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
2. 家庭认知:了解家庭成员的关系,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
4. 感恩认知: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学会感谢他人的帮助和关爱。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2. 增进学生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培养家庭责任感。
4.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家庭关系,培养感恩心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2. 自我认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和性格特点,让学生描述自己,并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
3. 家庭认知:通过图片和卡片,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关系,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
4. 友谊认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体验友谊的美好。
5. 感恩认知: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曾经收到的他人的帮助和关爱,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一幅关于家庭的画作,并写上自己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
六、板书设计1. 自我认知2. 家庭认知3. 友谊认知4. 感恩认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谈谈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家庭认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社会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到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我,喜欢我自己》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我,喜欢我自己》教案:我,喜欢我自己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旨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通过讲授、互动游戏、绘本阅读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并喜欢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幼儿能够认识自己的身体、性格、兴趣爱好等,并表达自己对自己的喜爱之情。
2.通过本课的学习,幼儿能够积极思考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并表达自己对自己的自信之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幼儿能够培养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能力,并用积极态度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认识并喜欢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
2.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3.教育幼儿尊重和欣赏他人,与他人合作。
教学准备:1.绘本:《原来我这么厉害》、《我最棒》等。
2.图片:幼儿的个人照片。
3.道具:小镜子、公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用镜子反射自己的形象,并让孩子们观察自己的形象。
2.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形象,提问:“你们见到了什么?”3.幼儿回答后,老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自己的喜爱之情。
二、呈现绘本(10分钟)1.老师呈现绘本《原来我这么厉害》。
2.老师读绘本,适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和发表感受。
3.读完绘本后,老师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并在黑板上展示幼儿的个人照片。
三、互动游戏(15分钟)1.老师带领幼儿进行“找我的特长”游戏。
2.在教室的不同角落放置不同的道具,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道具找到自己的特长。
3.每个幼儿找到自己特长后,回到班级分享,并鼓励其他幼儿发现自己的特长。
四、绘画活动(15分钟)1.老师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和一支彩色笔。
2.老师提出问题:“你有哪些喜欢的东西?你为什么喜欢它?”3.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在纸上写下原因。
五、合作游戏(10分钟)1.老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代表。
2.每个代表和队友一起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例如:抢筹码、合作搭积木等。
中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我,喜欢我自己》

中班上学期语言教案《我,喜欢我自己》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较好的情感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2.引导幼儿坚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自信地生活、学习和成长;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现能力,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述幼儿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教育孩子自我认识、自我表达等技能,让孩子深刻了解自我,喜欢自我。
教学步骤1. 自我介绍通过聊天的形式,老师和幼儿自我介绍,大家都要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喜欢的事物。
2. 情感表达老师和孩子一起聊天,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今天我玩耍得很开心,因为我在玩具区发现了一个新玩具,我非常喜欢它。
”这样有助于孩子发表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讲述故事老师讲一个关于“自信”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动物自信地生活和学习的故事。
借着故事,向孩子传达自信的重要性。
4. 讨论自我认识在讲完故事之后,与孩子一起聊天,让他们表达自己对自我认识的看法。
例如,问孩子“你是怎么认识自己的呢?”5. 自我表达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我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有助于孩子锻炼自我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6. 自己后面和朋友之间的互动让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位孩子扮演“我”,另一位孩子扮演朋友,互相询问,了解自我和朋友之间的情感状态。
例如,“我”:“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朋友”:“我最喜欢的是滑梯。
” “我”:“为什么?”7. 总结简单总结一下今天的教学内容,引导孩子回想自己今天学到的内容,激发孩子对自我认识、自认识和自我表达的热情。
总结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几种活动形式,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了解自己,认知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识和自信心,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开展类似的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情感习惯,增强孩子对自己的自信心,让孩子不断自觉地endocrinal 自己,充满自信地和世界接触,助力孩子幸福成长。
幼儿园中班《我》教案

幼儿园中班《我》教案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中班,主要教授自我认知及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我是谁”的问题,认识自我。
2.了解个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等。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语言介绍自己。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活动一:认识不同职业的人让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或认识的职业人物图片,并找出他们身上的特征,例如医生带白大褂、消防员戴头盔等。
引导孩子们认识不同职业的人,拓宽他们的视野。
活动二:我和同伴的不同请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向大家介绍自己,例如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等信息。
老师引导孩子们关注同伴之间的不同之处,例如名字不同、喜欢的颜色、生日等,并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的不同之处,如爱好、喜欢的食物等。
语言表达活动三:自我介绍让每个孩子依次站在小组中央,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家庭。
并引导孩子们学习用“我”这个代词来描述自己。
活动四:小组合作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给一个主题,例如“我的家”、“我的爱好”等,让孩子们相互询问家庭、爱好等方面的信息,并学习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自我认知活动一:1.准备不同职业的图片,如医生、消防员、警察等。
2.让孩子们从中选出自己喜欢或认识的职业人物图片,并找出他们身上的特征。
3.引导孩子们认识不同职业的人,拓宽他们的视野。
4.询问孩子们是否有家人或亲朋好友从事这些职业,鼓励他们描述一下对方的工作。
活动二:1.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向大家介绍自己,例如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等信息。
2.引导孩子们关注同伴之间的不同之处,例如名字不同、喜欢的颜色、生日等。
3.鼓励孩子们讲述自己的不同之处,如爱好、喜欢的食物等。
4.让孩子们互相交流,认识新朋友。
语言表达活动三:1.让每个孩子依次站在小组中央,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家庭。
2.引导孩子们用“我”这个代词来描述自己。
3.鼓励孩子们多多交流,认识多一些朋友。
活动四:1.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一个主题,例如“我的家”、“我的爱好”等。
中班社会活动《我就喜欢我自己》教案

中班社会活动《我就喜欢我自己》教案一、活动简介本次活动主题为《我就喜欢我自己》,旨在帮助中班幼儿树立自信心、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同时增强班级团结和凝聚力。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认识自己,了解班级中的伙伴,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2.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3.培养社会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2.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3.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态度。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1.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点;2.自我表达:分享自己的喜好和想法;3.合作共赢:与伙伴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2. 教学过程Step 1 自我认知1.通过观察、访谈、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点;2.通过角色扮演、绘画、拼图等活动,鼓励幼儿自由发挥,表现自我。
Step 2 自我表达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喜欢的事物和活动,并分享给小组成员;2.组织幼儿利用图画、口头表达等方式,向小组成员展示自己喜欢的事物和活动。
Step 3 合作共赢1.组织幼儿分成小组,一同完成线下或线上任务;2.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协助完成任务;3.评估小组合作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和沟通能力等。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评估幼儿的自我认知、自我表达以及合作能力等;2.采用朋辈互评等方式对幼儿的社交行为进行评估;3.教育评估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表现效果、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来评估。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以“我就喜欢我自己”为主题,通过多方位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增强自信心,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同时增强班级团结和凝聚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中班主题教案《长大的我》

中班主题教案《长大的我》第一章:认识自己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
2. 培养幼儿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讨论自己的外貌特点,如身高、体重、眼睛、鼻子等。
2. 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喜欢的事物、活动等。
3.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外貌特点。
2. 开展“我的兴趣爱好”分享会,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兴趣。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二章:我学会了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的本领。
2. 培养幼儿的自我成就感。
教学内容:1. 讨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的本领,如穿衣、吃饭、洗澡等。
2. 分享自己学会的本领,并演示给其他幼儿看。
3. 引导幼儿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我学会了”分享会,让幼儿介绍自己学会的本领。
2. 开展小组活动,让幼儿互相演示学会的本领。
第三章:我的家人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家人,了解家庭关系。
2. 培养幼儿对家人的关爱和感恩之情。
教学内容:1. 讨论幼儿的家人,如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等。
2. 分享家人的特点和对自己的关爱。
3. 引导幼儿表达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我的家人”分享会,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家人。
2. 开展家庭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体验家人的关爱。
第四章:我的幼儿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幼儿园,培养对幼儿园的归属感。
2. 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友谊。
教学内容:1. 讨论幼儿的幼儿园环境,如教室、操场、游戏区等。
2. 分享在幼儿园的友谊和快乐时光。
3. 引导幼儿表达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我的幼儿园”分享会,让幼儿介绍幼儿园环境。
2. 开展幼儿园寻宝活动,让幼儿与同伴一起探索幼儿园的乐趣。
第五章:保护自己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主题教案我
设计理念
在现在多元化的幼儿教育领域中,我认为最富有中国特色的是“田野课程”。
它把幼儿当作有专门需要和爱好的个体,看作问题的发觉者与探究者,用多种方式表达认识和感受。
注重幼儿的爱好、生活、活动的延伸和联系。
因此,依照“田野课程”的理念,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形,设计了“我”那个主题,让幼儿去面对生活,在情境中学习,来促进幼儿各方面的进展。
主题选择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特有的自我中心化特点,不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只明白爱护自己的利益和欢乐。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觉由于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缺乏,专门容易发生各种矛盾,同时不太会解决问题。
鉴于幼儿上述一些情形,我选择了该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关心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准则,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活动目标
1、尊重幼儿,满足他们的需要,鼓舞幼儿与环境互动。
2、体验“我”在游戏、生活中欢乐的情感,关心幼儿正确认识自己。
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鼓舞幼儿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舍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家庭幼儿园等教育因素,来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进展。
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知活动—我自己
通过认识自己的姓名、性别、测身高、自主绘画等一系列手段,从而让幼儿从多方面认识我的一些特点。
活动二:家园活动—我的家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生长环境,然后把它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比较、讨论等形式,加深对“家”的印象,分享共同的情感体验。
活动三:生活活动—我会……
通过让幼儿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叠被、系鞋带……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以及自我表现力。
活动四:语言活动—我喜爱……
通过语言描述和肢体语言来介绍自己喜爱的人、事、物,从而进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进行中的、能够改变的、开放的过程,依照幼儿经常在盥洗室、走廊边讲一些小隐秘这一特点,我改变了原定教学活动的形式,更换为活动区活动—悄悄话:用屏风隔出一角,让幼儿在那个小天地里说悄悄话,从而培养小孩交往的技能。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关于“我”的一些特点、生长环境、爱好爱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认识,同时在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方面都有所增强,然而合作、交往的技能还专门不够,因此,我又设计了一项社会性活动:好朋友。
这是我重点要讲的,设想通过这项活动来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在此,我设置了一个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采纳音乐游戏的形式进入场景,通过《小鸡和熊》的故事,让幼儿明白要相互合作,接着让小孩分别扮演角色来进行“好朋友”的游戏。
幼儿两人一组,一人蒙眼一人睁眼,互相关心,共同跨过由多只可乐罐设置的小矮墙,到达小城堡。
第一次游戏:失败。
小矮墙被撞翻了,请幼儿讲一讲如何会发生这种情形?有的说:“他没扶住我。
”有的说:“他没说清晰。
”再此教师引导小孩们展开猛烈的讨论:如何样才能使
小矮墙不被撞倒?然后进行第二次尝试,结果依旧失败,再讨论、再尝试,通过反复的尝试来解决问题,鼓舞幼儿克服困难。
当发觉有个别幼儿能顺利地通过时,我及时让他们来讲一讲:你是如何样跨过小矮墙的,然后再让大伙儿一起来试一试,通过尝试,几乎所有的小孩都顺利通过到达了小城堡,好朋友手拉着手欢呼雀跃,在此同时既锻练了幼儿的躯体,又增强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交往技能,小孩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活动七:采纳家庭的教育因素,进行双休日“幼儿家庭结伴游戏”活动,让小孩们自由地、愉快地通过家庭结伴游戏活动,进一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进展。
活动八:美工活动—我的朋友
让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制作小镜框—我的朋友,进一步促进幼儿之间的情感。
活动成效:
通过这次活动以后,我班幼儿在社会性方面、交往方面明显有许多进步。
在活动中,开始会共同协商,解决同伴间发生的矛盾,家长们也反映,在家庭中自己的小孩与伙伴在玩时争吵的现象减少了,通过一系列活动,差不多达到预期所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