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T院内管理方案及指南

POCT院内管理方案及指南
POCT院内管理方案及指南

五、《现场快速检测POCT院内管理建议》草案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院内现场快速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医学装备管理,促进POCT医学装备合理配置、安全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草案。

第二条POCT是利用便携式设备或/和专用的试剂,在贴近受检者,短时间内得出和处理检查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该检测方式广泛适用于医院病房、重症监护、救护单位、医生诊所、社区家庭等领域。

第三条开展POCT的目的为:缩短诊疗的时间,提供满足临床需求的、可信的、低成本的、并能在短时间反馈病人情况的信息系统。

第四条开展POCT的单位和人员需接受医院相关部门认可和质量督导,检测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资格认可,持证上岗,不合格者必须重新培训直至合格,否则将被取消开展现场快速检测的资格。

第一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医院应把POCT纳入院内管理体系。开展POCT的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培训、管理和质量督导制度:成立POCT管理委员会,由主管领导和医务部门负责,各相关部门代表参与、并逐步建立协调员管理制度。POCT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POCT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应切实承担下述权利及职责: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完善院内POCT医学装备管理工作制度并监督执行;

2.受理院内开展POCT的申请,提出建议与决定,保障POCT医学装备正常使用;

3.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POCT操作人员;

4.定期组织POCT项目有效可持续的质量控制活动;

5.受理有关POCT的投诉和意见,持续改进工作。

第六条POCT管理委员会配备POCT协调员,负责直接协调各临床科室合理开展POCT项目。

POCT协调员的人员资质要求:

1、POCT协调员需通过有关部门的POCT管理岗前培训,获取证书,持证上岗;POCT

协调员岗位可以由医务部门质量管理科等相关科室人员专职或兼职承担;

2、有关部门颁发POCT协调员资格证书,卫生部门应承担POCT协调员的岗位定期

培训与继续教育,POCT协调员的任职资格必须以获得相应的培训学分为依据;

3、POCT协调员负责执行院内POCT管理委员的相关指令,包括以下职责:

(1)、协调临床科室合理使用POCT,督导临床科室合理选择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的检验方法、仪器及试剂、审核确立每项检验项目分析的可接受范围,确保病

人检测结果的质量;

(2)、督导临床科室建立质量保证计划,制定本科室现场快速检测质量控制程

序,审查质控数据;

(3)、督导中心实验室定期组织举办现场快速检测相关理论和技术培训,保障

检测人员掌握需要的专业知识;

(4)、POCT协调员定期通过观察检测操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复查检测结果、盲

样检测、仪器维护、检查质量控制、结果记录以及解决问题技巧等各方面工作

对检测人员进行考察。

第七条POCT管理委员会可以委任有经验的医师或技师,负责对现场快速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及专业知识进行检查。

第八条现场快速检测操作人员主要包括经培训的护士或医生。

第二章现场快速检测人员的培训

第九条现场快速检测工作顺利开展主要依赖于对非实验室的检测人员培训的程度。人员培训应由POCT管理委员会统一安排,POCT协调员统筹实施,要求程序要规范化,常规化,并建立完善的检查和监督机制。

第十条POCT检测人员接受培训的内容:

1、开展现场快速检测的目的、意义、局限性;现场快速检测试剂选用原则、相关

操作注意事项;质量保证的意义以及结果分析等相关知识;

2、掌握标本收集的注意事项,检验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包括临床原因、饮食、

采血部位等的影响;

3、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日常室内质量控制和比对的方法及要求),误差产生的原因

即纠正措施;

4、仪器校准,保养和故障排除方法;

5、学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防治传染病交叉污染的要点和实

施措施、《医疗废物处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十一条管理委员会培训完成后经书面和技术操作考核、评估,符合要求后,才可以被正式认可,颁发院内上岗证书,授权参加现场快速检测工作。现场快速检测的操作人员需相对固定。

第三章质量保证计划

第十二条现场快速检测要有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室内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有效措施,可参照卫生部和省、市、自治区或厂家推荐的相关要求参与评价。

第十四条每个现场快速检测项目均应建立临床比对的系统,二级以上医院、独立实验室、医学检验中心可以在院内进行,二级以下医院和社区卫生所定期与二级以上医院、独立实验室、医学检验中心进行比对。比对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每次至少5个样本(样本的浓度应覆盖不同医学决定水平)。

第十五条建立、健全现场快速检测管理文件和操作文件,包括标本采集、仪器操作、仪器校准、仪器维护、结果分析、结果报告、都要做出具体的要求。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专业委员会撰写

六、《现场快速检测(POCT)专家共识》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装备技术分会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相关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革。我国持续增速发展的生物产业也同样面临着从传统的单一理念向多元化的产业创新发展转型,这将为产业增值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此,发展可现场快速检测各种临床项目、病原体、微生物、食品安全等的检测仪器及试剂的制备技术,促进规模化生产是一种趋势。

现场快速检测(POCT)技术以及相关产业链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已经呈现飞跃式发展。现场快速检测(POCT)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应急反恐、慢病监测、灾害医学救援、传染病监测、检验检疫、食品安全、毒品检验等公共卫生领域。推动POCT产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和责任。

1、POCT的定义

POCT是指在采样现场进行的、采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具有操作简便和能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检测方式。

POCT,现场快速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在院内指在患者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床边检测bedside testing),通常不一定是临床检验师来进行。在院外则是在采样现场即刻进行分析,省去标本在实验室检测时的复杂处理程序,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类新方法。国外曾有不少与POCT相关的名词,如bedside testing(床边检测)、near-patient testing(病人身边检测)、physician office testing (医师诊所检验)、home use testing (家用检验)、extra-laboratory testing(检验科外的检验)和decentralized testing(分散检验)等,都是对POCT的不同表达形式。

2、POCT的特性和应用

2.1POCT的特性

①快速获取结果,大大缩短样本周转时间(Turn Around Time, TAT)时间;

②仪器小型便携

③使用标本微量,甚至不需要标本

④操作简单,非专业人员简单培训或阅读说明书即可操作

⑤综合使用成本低

2.2POCT的应用

2.2.1临床领域的应用

在临床领域,POCT的主要优势在于样本周转时间(TAT)缩短,从而减少了检查时间,以达到快速诊治的目的。施行POCT的原因包括:迅速得出结果能缩短在诊疗场所,重症监护室等地的停留时间,TAT的缩短增加了病人满意度,提高了部门工作效率。

在多种急重症检验中,临床医生对快速报告与结果可靠的要求非常迫切,急诊或者围手术期出血时,实验室的平均周转时间(TAT)大约在45min-90min。一般标准化实验室的时间大约比POCT长1.5h.POCT以其操作简便而且能够快速检出结果而备受临床类似需求的青睐,POCT测定不需要血样送检,无需等待报告,可以很快给患者调整用药剂量。

从信息的价值上说,检验结果虽然多数是量化指标,但是对于临床诊断而言,往往归结到“是”与“否”的性质问题,也就是说下一步如何做,即临床决策。不能快速提供检验结果而带来的决策的犹豫不仅对患者是最大的危害,

也令医生面对病痛中的患者十分无奈。如果不用标本送检,在初步具备临床判断时即可展开检测,将最大程度地帮助临床医生,也体现了测试在减少临床决策不确定性中的重要价值。

在医院内,POCT医学装备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包括院内急症、ICU病房、呼吸科、心内科等临床科室。这种技术在时效性和灵活性与传统检验形成互补,也弥补了基层医院检验资源不足的问题。

临床POCT综合成本低,成本管理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控制诊断的成本。从“单个检验成本”方面考虑,POCT相对较高;但在许多情况下POCT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实验结果而且可以降低资源的占用,包括病人住院的时间,采样时间,医护人员的占用时间等等。

2.2.2应急领域的应用

POCT检测是在灾难处置中先遣急救者的首选。

在应急反恐,灾害医学救援、传染病监测、检验检疫等应急条件下,POCT 将为应急处置、急救实施、环境检测和预警启动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过去全球的复杂突发事件和灾害事件处置经验证明了POCT的作用和可行性。未来的POCT 和实验室诊断之间的紧密合作将会为应急响应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为制订相应的预案奠定了基础。POCT满足了现场快速检测与应急处置的需求,即在“最短的时间”于“事发现场”实现可疑样品中“未知靶标”的快速定量检测,从而,能够提高应急医护、疾控应急、食品安全检测与监测、违禁药品筛查、生物反恐的处置能力与标准。POCT无疑将为国家生物安全、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23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

家庭用血糖仪的广泛使用,是POCT技术应用于慢病管理的一个成功典范。

跨入新纪元以来,医疗模式与健康理念的转变成为了POCT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医疗历经了由家庭医疗,通过社区医疗、基层医院向大型中心级医院过渡的发展历程,这是一种疾病医疗的模式,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方的疾病医疗模式。而本世纪这种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新的演变,个体化医疗需求的日益高涨以及积极推动的健康医疗模式的出现,都使得以大型医疗中心为对症治疗的疾病医疗模式逐步向家庭日常保健回归的健康医疗模式。这对检验医学提出了检验设备小型化和检验方法简便化的明确需求。

面对我国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POCT的应用层面更为多样,在我国医疗领域的抗生素合理利用方面,POCT可以为指导用药给出科学依据(WBC、CRP和PCT等指标POCT检测的应用);在新农合医疗体系建设方面,POCT有望为突破进口大型设备的垄断,为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做出贡献。

应用POCT医疗服务的全新理念与远程医疗、可视化医疗等形成有机融合,为各级医疗受众群体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方式,建立新型医疗服务模型,为国家节约医疗服务资源、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POCT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发达国家在现场快速检测(POCT)生物应急、临床医疗、社区医疗乃至家庭化慢病管理等领域的规划发展、管理、应用远远超出发展中国家。POCT技术发展的两个重要事件是1972年第一款血糖试纸阅读仪面市和1976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了第一款家用早孕试纸并在药店启售。POCT快速检测是高新技术的缩影,是检测技术的集大成者,国际上POCT发展迅速。中国近十年在此领域发展迅猛,但仍需要向先进国家学习科学的理念和技术。

为推动我国POCT产业的发展,201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3年国家通过863计划、十二五科技项目计划大力支持POCT产业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POCT产业的迅速崛起。

3.1POCT多样化

目前。市场上POCT主要应用的技术包括干式化学技术(即将多种反应试剂干燥在试纸上,用被测样品中的液体介质进行反应的一种方式)、多层涂膜技术(即类似于胶片制作的工艺,将多种反应物分层涂在膜上制成干片进行检测的方式)、免疫层析与渗滤技术(目前应用最广)、红外和远红外分光光度技术(不需采血可透皮连续监测血红蛋白和血糖等的变化的技术)、选择性电极技术(主要用于检测血气和电解质)和各种生物传感器与生物芯片以及微型显微镜成相模糊识别技术。技术原理上也有生化、免疫逐步外延到核酸,目前市场上已有掌上PCR检测设备与试剂。

POCT产品复杂,目前国际上没有专门的分类标准。美国FDA将已批准的体外诊断产品分为豁免检测,中度复杂检测和高度复杂检测等三类。

我国也应该及时进行POCT产品的分类界定管理。

3.2POCT技术从定性到定量

精确分析是检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融合精密制造、生物医学、自动控制等多种技术元素的微流控、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使得POCT具有可以和大型检测设备相媲及的精确定量能力。从而,迎来了POCT定性或半定量到精确定量的新时代。以胶体金为示踪物的免疫层析产品是POCT定性技术的成功典范,包括早早孕、检测排卵等相关产品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在定量领域,包括荧光、上转发光技术(Up-converting Phosphor Technology, UPT)、时间分辨、电化学发光在内的多种发光技术实现了检测的精确定量。

3.3对POCT的需求广泛

临床急诊、疾控应急、生物反恐、灾害救援、食品安全检验、进出口检疫、违禁药品筛查等对现场检验结果要求快速、准确,以便科学决策,合理处置;另外,医疗模式的转变,个体化医疗和家庭保健模式的发展,对POCT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POCT技术是我们保障社会和经济安全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一种需求。

在健康医疗模式SIR循环中S(SENSING)就是参数监测,POCT无论操作模式还是技术定位都与这一需求严密吻合,是健康医疗模式回归家庭的重要支撑手段。

3.4POCT网络化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POCT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已形成标准体系的大型设备无法走出实验室,无法走进家庭,无法来到患者的身边的事发现场。患者在家使用POCT检测设备做检查,并将相关数据同步上传至后端诊疗服务云平台,线下医师服务团队通过平台调阅并判读检测数据,帮助患者诊断并提供用药指导和自我健康管理建议。网络化POCT利用网络数据有助于战略性的指导POCT和医护资源的部署,以弥补卫生资源的不足。

4、POCT存在的问题

4.1应用管理不明确

目前在医疗机构等级审评中要求,一种检测项目在一所医院只能在一个科室进行,这限制了快速检测再多科室的应用(POCT在急诊科、呼吸科、麻醉科、

心血管内科、产科等可是都有应用的需求)。

4.2政策法规不明确

POCT行业发展阻力还包括行业相关法规尚未明确、收费标准还未规范等,很有必要研究制定基层医生医疗设备配置标准,相关收费、医保制度的准入,鼓励技术成熟、方便快捷、经济适用的新装备推广至基层,同时做好医院之间的任务分级管理、信息化建设,如果能够明确基层医生的工作内容,POCT将迎来一个巨大的市场,国产优秀新设备的应用推广也能提高我国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4.3质控体系不完善

多科室快速检测仪器也存在统一装备管理、市场准入、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临床管理不够完善、仪器维护保养、试剂耗材供应、数字化、信息化等问题。

4.4产品质量和技术参差不齐

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里,快速血糖仪的使用较多,其他快速检测设备比较少。现在还缺乏国产化的快速检测仪器与配套的试剂耗材,如免疫层析仪、生化仪、血细胞仪、血凝仪等,常规方法操作复杂、检测结果稳定性差,技术培训较难跟上;而村卫生室现在的快速检验基本一片空白,同样缺乏“傻瓜式”检验产品,在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上难度更大。

业内专家呼吁:“应该形成一个规范的POCT生产、应用、质控管理体系”。

5、POCT管理建议

5.1POCT应该建立有第三方检测或认证机构POCT行业协会、POCT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管理,同时由SFDA监管的管理体系等。

在院内管理方面,重点加强行政管理,将POCT的开展与管理级别提高至医院级,特别要进行POCT协调员(POCT-C)制度建设;由卫生计生委组织相关专业机构在省、市、医院设立POCT委员会,负责组织跨学科的专家制定医院各科室应用的管理与规范;POCT临床协调员负责相关规范的执行;SFDA负责POCT 产品上市的登记注册并列出其产品目录即POCT床旁诊断产品准入制度,要求生产商遵守规范的生产流程,并要求其及时报告产品是否存在严重的缺陷。同时SFDA应在医疗设备市场开展检查,建立一套机制来监督医疗设备产品的生产质量和一套系统来确认当一些严重的问题发生时是否与产品的缺陷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时,建立国家POCT认证专业部门和专家团队,应该有研究人员,医学专业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一起来制订国家POCT政策、质量控制标准、指导方针和培训计划等。

5.2应该形成一个规范的POCT院内管理办法。

POCT是团队合作的代表,涉及众多的医疗科室,应该在临床检验诊断学家,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护士,医生,公共健康从业者的密切的合作情况下实施,因为他们懂的目标,指导方针,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原理与细节。建议成立院内POCT管理委员会,由主管领导和医务科负责,各相关部门(检验科、质控科、护理部、内科、外科、手术室、急诊科等开展POCT的临床科室)代表参与。在医务科等相关科室设立一个POCT协调员岗位,来具体负责管理,需求评估,质量保证,和未来策划等工作。

5.3实施总的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在组织、管理及使用一种产品或服务时将最理想的“质量”作为基础的考虑。加强设备与试剂的指控,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POCT不仅用于临床,还用于其他生物应

急事件的处置等。环境因素影响POCT检测结果,错误的结果会影响诊治与处置决策。高稳定性检测设备与试剂及实用的保温解决方案的创新将提高POCT在炎热和寒冷的环境中应用的稳定性。

5.4建议将POCT产品分为不同类别进行管理。

目前国际上没有专门的分类标准。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案(CLIA)规定和对公众健康的潜在危害程度,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将已批准的体外诊断产品分为豁免检测、中度复杂检测和高度复杂检测等三类。我国也应该及时将POCT产品进行分类管理。

POCT监控及检测程序必须能减少患者和护理人员的生物危害的风险。这些程序应符合医院感染控制政策和灭菌操作程序,帮助减少仪器被血液污染的频率,从而减少传染性病原体的扩散和传播的潜在风险。

6、中国发展POCT的战略

如上所述,POCT需求领域广,其应用社会效益明显。因此,我国的POCT 战略应当从制定规范管理制度和促进技术进步两个方向发展。

管理方面,上面谈到了医院内的管理建议,这对POCT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应该组织相应管理制和技术专家探讨管理规范和具体措施,促进POCT产业在我国健康的发展。

技术上,POCT的技术正在从定性到精确定量的转变,必然涉及很多不同学科新技术的交叉;技术应用与检验结果的网络化也是必然的趋势;POCT技术业面临从院内大规模应用到院外的发展潮流;因此,建议国家层面上制定有关的技术与产业促进的政策,促进我国POCT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快速发展,并形成产业化,逐步实现进口设备与试剂的取代。

工厂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保证本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推行,并能提前发现异常、迅速处理改善, 借以确保及提高产品质量符合管理及市场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年度质量目标的制定 第二条 企业每年的质量目标作为年度质量工作的依据,适用于与质量相关之各 项作业,各有关部门应负责分管的质量目标项目的制定和统计工作,遵循年 度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自的工作中。 第三条(制定与发放) 技术工程部根据当年质量目标实施情况,于年底制定下年度质量目标, 报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审核后可提交管理评审会议审议或直接呈总经理 批准。经批准的“年度质量目标”应发放到各有关部门做为当年质量工作的 依据和努力方向。定量目标应规定数据收集和汇总统计部门。 第四条(统计、核查与修订) 定量目标的统计部门对分管项目定时进行汇总统计,并按季度将计算依 据和结果报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视情况组织人员进行核查,内部质量审 核时亦做为检查内容之一。年度质量目标的修订,需经管理评审会议审议或 报总经理批准。 第三章质量策划控制 第五条 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产品转型、新技术应用等时机,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质量策划,以确 保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质量策划根据企业质量体系文件进行,适用于企业内所有产品的开发、生产、施工和服务的过程。 第六条 质量计划是在质量体系框架内,针对特定的产品、服务、合同或项目,规定专门的质量 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企业分管品质工作的领导主导产品的质量策划,组织编 制质量计划。研发产品部负责新产品的立项、设计文件的输出、部品承认书的编制。技

术工程部负责制订及完善产品的检验规范、工艺文件,并参与产品的质量验证。相关部 门配合执行质量计划。 第七条 质量计划制定具体为: 1.研发产品部在新产品开发、产品转型、新技术应用时机,应由专人立 项并编制“项目企划书”,企划书应对产品的性能指标、市场价位、目标成本、研发费用等作出规则,确保研发阶段产品品质。企业分管领导组织项目 可行性评审。 2.项目立项后,须确定项目经理、制订“项目控制计划书”。项目执行 期间,企业分管领导定期检查项目进度。样机交付评审时,应按规范要求输 出齐套的设计文件,并通过样机鉴定验证,必须达到EMC、安规等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3.样机设计完成后,企业分管领导会同项目组、技术工程部、计划部、 采购部、品管部及营销、销售等相关人员,必要时邀请顾客代表参加,根据 企划书对样机设计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样机软硬件配置的合理性、结 构的可靠性、产品技术水平的适切性、投产的工艺性以及整机成本测算的盈 利性等。根据评审结果,必要时作出相应修改。 4.样机通过评审后,应制订试生产计划,选择合格供应商,准备试生产相关的临时性技术文件、规范等。使新部品进货检验和试生产顺利衔接。 5.计划部依据试生产计划,安排部品的采购、齐套。 6.技术工程部依据试生产计划和有关设计文件资料编制各类检验规范、 工艺文件,并主导产品试生产验证以及工艺流程的完善和补充。 7.研发产品部项目组跟踪试生产的进度,协同技术工程部解决试生产中 出现的技术问题并完成部品承认书的发布。 8.试生产后,技术工程部在研发产品部项目组配合下做好试生产总结, 提交企业分管领导召集计划部、采购部、制造部、研发产品部、技术工程部 及营销、销售等相关人员进行试生产结果的评审,评审内容包括直通率的指标、故障现象的分布或严重程度、标准工时以及工艺文件、检验规范的可行性、完整性等。评审合格后,可以交付量产;评审不合格,不能投产,针对 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9.新品试生产通过后,研发产品部应发布完善齐套的产品设计文件和标准,技术工程部应

poct管理委员会

p o c t管理委员会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青州市人民医院 关于成立POCT管理委员会的通知 各科室: 为加强本院各临床科室床边检验设备和项目的管理,规范床边检验结果的应用和质量控制,提高床边检验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特成立青州市人民医院POCT管理委员 会。 成员如下: 组长:闵素娟 成员:徐瑞华刘其平刘彦博王建法王好玉刘立春陈方王树亮张允忠杨卫军潘志祥侯德鹏刘国栋陈学忠郭志毅王昕王林升王岩任永生冀志芹刁国红赵燕 POCT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刘其平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附:POCT管理委员会及其成员职责 附:POCT管理委员会及其成员的职责 POCT(point-of-care testing,即时检验)是利用便携式设备直接在最贴近病人的地点完成标本采集、检测和结果报告等整个流程的检验。在医院常代表临床实验室之外进行的临床检验项目。 1、负责受理本单位开展POCT的申请,按照下列原则审批: (1)符合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法规、政策、标准和伦理; (2)符合循证医学原则; (3)应用层次和范围与本单位临床实验室不相互重叠。 2、对开展的POCT进行统一编号管理并做好详细登记。 3、负责定期培训和考核和授权POCT操作人员,保证其具有做好相应POCT检测工作 的专业能力。所有POCT操作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培训与考核,记入个人培训记录本。

4、监督各科室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并保留必要记录。 5、受理有关POCT的投诉和意见,持续改进工作。 6、组长及成员负责组织采集血液定期POCT项目的与比对,每6个月一次,保证同一 医疗机构内检验结果的一致性。仪器维修或新增仪器均需要与检验科结果比对。 7、委员会专家经讨论认为这些项目已经达到上述审批原则的要求,准许开展。血糖仪 检测不能用于确诊,只适合一个病人需要多次重复观察血糖时使用。血气POCT仅限于ICU本科病人检测使用。

某公司的质量手册的管理(doc 17页)

某公司的质量手册的管理(doc 17页)

目录 0 质量手册修订页 (2) 1 质量手册的管理 (3) 2 公司简介………………………………………………………………………………………………………………………………………. 3-4 3 引用标准 (4) 4 质量管理体系………………………………………………………………………………………………………………………………. 4-5 5 管理职责……………………………………………………………………………………………………………………………………….. 5-7 6 资源管理……………………………………………………………………………………………………………………………………….. 7-8 7 产品的实现…………………………………………………………………………………………………………………………………. 8-10 8 量测、分析和改

进………………………………………………………………………………………………………………………. 11-13 附件一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图 (14) 附件二质量管理体系之过程关系图 (15) 附件三ISO 9001:2000条文要求与本公司程序文件对照表………………………………………………16-17

1.0 质量手册的管理 本公司为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规范并改进本公司管理体系以达到客户满意,特制定本质量手册,以作为质量管理活动的指南。 本手册由总经理室根据ISO9001:2000年版质量管理国际标准要求、结合企业现状和发展需要制定。手册产生之后,将提交管理代表审查、总经理核准后颁布生效。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对手册进行修改。手册修改时,同样应经以上权责人员审查、核准后方可生效: A 当公司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时; B 当公司质量管理活动发生重大变化时; C 当引用的ISO9000国际标准版本修订时; D 公司高层领导认为需要进行修改时。 经核准后的手册,依照《文件与资料管理程序》进行编号、分发使用。当文件修改时,亦按照《文件与资料管理程序》要求回收旧版文件、发行新文件。质量手册允许进行单页版本修订。修订时,应于修订页中注明修正情形。当本手册其中一页修正次数超过10次时,则应对质量手册进行整本改版,依次为01、02、03、04、05、06、……99。。。。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通用版

工程 现 场 质 量 管 理 制 度

目录 温州xx公司质量责任制 温州xx公司项目部质量责任制 温州xx公司技术交底制度 温州xx公司质量检查制度 温州xx公司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 温州xx公司技术复核制度 温州xx公司沉降观测制度 温州xx公司施工质量验收制度 温州xx公司工程验收制度 温州xx公司工程保修制度 温州xx公司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制度温州xx公司质量奖惩制度 温州xx公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审制度

温州xx公司质量责任制 遵照国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确保各项目部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杜绝不合格产品,加强质量管理,便于各项质量活动有章可循,依照“以质取胜”的质量方针目标,特指定本公司主要部门、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望有关人员、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一、公司总经理 1、公司总经理是质量管理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本公司的质量负领导责任; 2、认真贯彻国家及上级部门的有关工程质量的政策、法规,制定公司的年度工程质量规划、方针、目标。 3、组织建立公司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主持召开工程质量的活动工作会议;

4、协调各只能科室、部门顺利开展有关工程质量的活动工作。 二、公司分管副经理 1、协助总经理负责工程质量的组织、指挥、生产等方面工作; 2、组织编制贯彻公司技术管理制度、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工艺要求等; 3、协助总经理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定期召开工程质量工作会议; 4、组织每季度一次的质量和安全大检查及有关专项检查; 5、检查督促创杯工程工作; 6、主持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并责成有关人员负责制定防范措施; 7、监督各只能部门落实好工程质量责任制。 三、公司总工程师 1、认真贯彻国家及上级部门的有关工程质量的规定和现行施工质量规范标准,负责公司质量技术工作; 2、组织推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推广科技成果,推进技术进步; 3、认真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和特殊工序的专项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 4、参加重大质量问题的调查,并针对事故原因提出整改防范措施;

厨房生产质量管理手册

厨房生产质量管理手册 第一章理念 第二章编制说明 第三章菜谱标准化管理 第四章厨房岗位责任制 第五章生产流程及质量管理标准 第六章厨房生产质量考核 第七章奖惩(另行规定) 第一章理念 (一)质量理念: 质量是酒店的生命。 质量就是酒店的形象和声誉。 高质量管理是酒店的超值资产。 人才和高质量的工作是酒店的最大利润源泉。 品牌也有生命周期,它靠质量管理来维护。 (二)质量管理理念: “无差错”就是完美。 “无差错管理”使考核、控制简单化。 常抓不懈,贵在坚持。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二章编制说明 (一)质量控制对象 厨房生产质量的管理,实质就是对厨房生产流程的控制。 厨房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领用、粗加工、细加工、划菜、配菜、烹调等工序。 控制就是对生产质量、产品成本和制作规范在生产流程中的实行情况加以检查督导,随时消除一切生产性误差,从而保证产品一贯的质量标准和优质形象,保证达到预期的生产成本标准,消除一切生产性浪费,保证员工都按照制作规范操作,形成最佳的生产秩序和流程。 控制的手段包括制定控制标准,并用一定的控制方法控制生产过程。 (二)质量控制标准 任何工作,没有标准,就没有规矩,也就难成方圆。如果没有统一的生产流程控制标准,就很难对加工、切配以及烹调等生产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行调控,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如果没有标准,就会使厨师无章可循,而各行其是,因厨师的经验和技术的差异,以及厨房分工合作的生产方式等因素,饭菜质量失去稳定性。第二,如果没有标准,将大大限制餐饮管理干部对成本和质量的了解程度,因而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控制标准的形式有:标准菜谱、标量菜谱和生产标准。 标准菜谱是以菜谱的形式,列出用料配方,制定制作程序,明确装盘形式和盛器规格,指明菜肴的质量标准,告诉该菜肴的成本、毛利率和售价。标准菜谱一般为内部使用。 标量菜谱就是在菜谱的菜名下面,分别列出每个菜肴的主料配方和口味特点。标

POCT管理规定2018

宛龙院字〔2018〕114号 南阳卧龙医院 床边检验(POCT)管理规定 院属各科室: 床边检验(point-of-caretesting,POCT)是利用便携式装备直接在最贴近病人的地点完成标本采集、检测和结果报告等整个流程的检验。POCT具有检验周转时间短和方便实用的优点,但由于是分散检测,若操作不规范和质量控制把握不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大受影响。目前我院POCT设备有便携式血糖检测仪、血气分析仪等。为加强我院相应设备的管理与规范化操作,根据《执业医师法》、《GBT29790-2013即时检测质量和能力的要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制定本规定。本规定自发布即日起实施。 一、组织领导: 1、POCT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和组建 (1)医院成立POCT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质量管理工作由检验科具体执行。 (2)POCT委员会人员名单 主任:杨秀江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李文才副院长 委员:杨秀江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李文才副院长 柴红质控科主任护师 张新龙医务科科长 赵丰娟护理部主任主管护师 崔磊院感办主任主管护师 宋治国主治医师 龙远照主治医师 赵靖主管护师 胡晓慧检验师 黄冉检验师 张丽平主管检验师

张跃飞设备科科长 二、加强管理,明确职责 POCT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各相关部门(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检验科、内科、手术室、急诊科等开展POCT的临床科室)代表组成,院领导为委员会主任,检验科代表应在POCT 技术培训和日常质量管理方面起骨干作用。 委员会职责: 1、负责受理本单位开展POCT的申请,按照下列原则审批: ⑴符合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法规、政策、标准和伦理;⑵符合循证医学原则;⑶应用层次和范围与本单位临床实验室不相互重叠。 2、对开展的POCT进行统一编号管理并做好详细登记。 3、负责定期培训和考核POCT操作人员,保证其具有做好相应POCT检测工作的专业能力。 4、监督各部门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并保留必要记录。定期组织POCT项目的比对,保证同一医疗机构内检验结果的一致性。 5、受理有关POCT的投诉和意见,持续改进工作。 具体分工: 1.医务科:审核各科室POCT设备需求,负责质量控制及操作人员的资质管理(授权),制定培训及考核计划。

完整的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手册 文件编号:YG/QM-2009 版本号: B/0 发放号: 受控状态: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09-1-8发布 2009-1-28实施工程有限公司

页码章节内容 1 01 质量手册封面 2-3 目录 4 02 关于颁发《质量手册》的指令 5 03 修改记录 6 04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7 05 企业概况 8 1 质量手册的应用范围和删减说明 9 2 质量手册引用的标准 10 3 质量手册的制订和管理 11-13 4 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4.2文件总要求 4.2.1总则 4.2.2质量手册 4.2.3文件控制 4.2.4记录的控制 14-17 5 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质量方针 5.4策划 5.5职责、权限和沟通 5.6管理评审 18 6 资源管理 6.1资源提供 6.2人力资源 6.3设施 6.4工作环境 19-27 7 产品实现 7.1产品实现的策划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7.2.3顾客沟通 7.3设计和开发 7.4采购 7.4.1采购过程 7.4.2采购信息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7.5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确认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7.5.4顾客财产 7.5.5产品防护 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28-32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总则 8.2监视和测量 8.2.1顾客满意 8.2.2内部审核 8.2.3过程的测量和监视 8.2.4产品的测量和监视 8.3不合格控制 8.4数据分析 8.5改进 8.5.1持续改进 8.5.2纠正措施 8.5.3预防措施 33 程序文件目录 34-35 表1-1 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36 图1-1 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质量管理手册范本

重庆公司质量手册200 年月日

目录 0企业概况 1.质量管理职责 1.1组织领导 1.1.1组织结构图 1.1.2任命书 1.1.3管理手册发布令 1.1.4 关于设立质管科的决定 质管科职责和权限 1.1.5相关记录 1.2质量目标 1.3管理职责 1.3.1质量管理制度 1.3.2部门职责、权限及考核办法 1.3.3岗位职责 1.3.4不合格品的控制管理办法 1.3.5 相关记录 a《不合格报告》 b《纠正措施处理单》 2.生产资源提供 2.1生产场所 2.1.1 企业区位图 2.1.2生产布局平面示意图

2.1.3 防尘、防鼠、防蝇控制管理办法2.1.4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2.1.5相关记录 《卫生检查表》 2.2生产设备 2.2.1设施、设备卫生管理制度 2.2.2管道、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2.2.3设备和容器清洁控制程序 2.2.4相关记录 a《设施设备清单》 b《保养、检修、维护计划》 c《保养、检修、维护记录》 2.3人员要求 2.3.1岗位人员任职要求 2.3.2人员健康卫生控制管理制度 2.3.3 相关记录 a《员工登记表》 b《人员培训记录》 3.技术文件管理 3.1技术标准 3.1.1相关记录 a《标准清单》 3.2工艺文件 3.2.1工艺流程图

3.2.2工艺作业指导书 3.3文件管理 3.3.1技术性文件管理制度 3.3.2相关记录 a《文件清单》 b《文件借阅、发放、回收记录》 c《记录清单》 4.采购质量控制 4.1采购制度 4.1.1采购管理制度 4.2采购文件 4.2.1采购原材料的管理办法 4.2.2采购合同 4.2.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4.2.4相关记录 a《合格供方名录》 b《采购计划》 c《采购清单》 4.3采购验证 4.3.1相关记录 a《原辅材料进货验证记录汇总表》b《原辅材料验证记录》 c《原辅材料不合格处理单》 d《包装物进货验证记录汇总表》

POCT管理制度

医院POCT的管理制度 一、组织领导: 1、POCT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和组建 (1)医院成立POCT管理委员会。 (2)人员组成:由医院领导、各相关部门(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检验科、内科、手术室、急诊科等开展POCT的临床科室)代表组成,院领导为委员会主任,检验科代表应在POCT技术培训和日常质量管理方面起骨干作用。办公室设在医务部。质量管理工作由检验科具体执行。 2、POCT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1)负责受理本单位开展POCT的申请,按照下列原则审批:⑴符合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法规、政策、标准和伦理;⑵符合循证医学原则;⑶应用层次和范围与本单位临床实验室不相互重叠。 (2)对开展的POCT进行统一编号管理并做好详细登记。 (3)负责定期培训和考核POCT操作人员,保证其具有做好相应POCT检测工作的专业能力。 (4)监督各部门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并保留必要记录。定期组织POCT项目的比对,保证同一医疗机构内检验结果的一致性。 (5)受理有关POCT的投诉和意见,持续改进工作 3、对所有在使用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登记造册,对新申购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实行审批管理。 4、组织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经培训合格的人员方能从事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的操作。 5、负责协调和监督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使用者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和结果报告制

度,做好日常质量管理。 6、会同院内感染控制部门监督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使用者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 7、就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使用和管理情况向所属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书面汇报。 二、人员资质认定: 从事POCT操作的人员应是同时满足下列三项条件的护士、医生、临床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或其他医务人员: 1、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职称; 2、经专门的POCT培训并考核合格; 3、由所在POCT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做好相应POCT检测工作的专业能力。 三、仪器与试剂: 1、选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应当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并按照要求妥善放置、保存。尽量选用与仪器配套的原装试剂。 2、为便于质量管理和售后服务,同一品牌仪器尽量统一使用同一型号。 3、一个科室只能使用一种品牌的仪器和与其相匹配的试剂或试纸。 4、试剂的正确选用、存放、使用。不使用过期试剂。 四、质量保证: 1、仪器试剂符合相关要求。(有没有通过验证,试剂有效期等) 2、建立POCT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人员培训制度。(发放资格证) 3、标准操作程序文件(SOP):须经POCT管理委员会同意,审核。 4、必须认真做好日常质量控制、记录。 5、出现质量问题应暂停使用,及时汇报纠正。 6、POCT管理委员会应经常性组织专家进行质量控制工作的检查和技术指导。

公司办质量管理手册

公司办质量管理手册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目 录 前言........................................................................2 概况........................................................................3 质量管理体系图.........................................................4 工作目标..................................................................5 公司办主任质量职责...................................................6 考核员质量职责.........................................................7 劳资员质量职责.........................................................8 驾驶员质量职责.........................................................9 打字员质量职责.........................................................10 治安保卫人员质量职责................................................11 受控文件清单............................................................12 记录清单 (13) (Q/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目录 1.总则................................................. .. (1) 2.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 . (1) 3.成品保护制度 (3) 4.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制度 (5) 5.材料进场验收制度 (8) 6.质量检验评定制度 (9) 7.三检及交接检制度 (9) 8.工程现场挂牌制度 (10) 9.工序交接管理制度 (11) 10.工程质量回访保修制度 (11) 11.岗位培训制度 (12)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1.总则:为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和项目部的质量目标,认真执行合同规定,满足业主要求,确保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管理制度,项目部各级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切实做到科学管理,精心组织,规范施工,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2.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2.1.技术交底是在某一单位工程开工前,或某一分项工程、某一工序施工前,由主管技术人员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的技术性交待,在使工程从图纸向实体的逐步转化过程中起媒介和保障作用。通过技术交底使操作者(基层管理人员、领工员、班组长、工人)掌握工艺流程、施工方法,了解技术标准,按交底的几何尺寸将工程付诸实施,以便于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发生,完成工程从图纸向实体的逐步转化。 2.2.项目总工程师是技术交底第一责任人。项目工程部是项目技术交底主责部门。项目部总工程师、工程部、安质部、施工队伍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对施工调查和设计文件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提交建设、设计单位解决。 2.3.三级技术交底制度 2.3.1项目总工程师向项目部各部门及技术人员进行施组、方案、关键工序交底,交底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施工总体安排、总体施工方案、劳动力、资金、安全质量环保、工期、物资设备、技术和质量标准、设计变更内容、关键工序及控制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2.3.2项目工程部负责人向本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及施工工区技术负责人进行

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生产质量管理制度模板 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确保产品质量,规范生产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企业及下属分公司生产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悉依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1.质量管理部负责公司质量监督检查的全面工作。 2.生产部设置质量专员负责日常的质量检查,监督生产。 3.各生产单位的安全员兼管质量工作,配合上级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 第二章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第四条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内容范围。 1.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2.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3.产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第五条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定。 1.各项质量标准。质量管理部、生产部、市场部、研发部及有关人员依据“操作规范”,并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水准、国外水准、客户需求、本身制造能力等,就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分别填制《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设(修)定表》(一式两份),呈总经理批准后由质量管理部留存一份,另一份交有关单位执行。 2.质量检验规范。质量管理部、生产部、市场部、研发部及有关人员分别就原物料、在制品、成品,将检查项目、料号(规格)、质量标准、检验频率(取样规定)、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允收规定等填注于《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设(修)定表》内,交有关部门主管核签,且经总经理核准后分发有关部门执行。 第三章原材料质量管理 第六条仓储部依据规定办理收料手续,并向质量管理部发送原材料检验申请,质量管理部进料检验员应依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要求进行检验。 第七条原材料检验结束,若有一项以上异常时,检验员均须于说明栏内加以说明,并

医院POCT管理制度-整理版

某某医院POCK理制度 一、组织领导: 1、POCT t理委员会的成立和组建 (1)医院成立POCT t理委员会。 (2)人员组成: 2、POCT t理委员会的职责: (1)对新申购的POC T佥测仪实行审批管理。负责受理本单位开展POCT 的申请,按照下列原则审批:①符合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法规、政策、标准和伦理;②符合循证医学原则;③应用层次和范围与本单位临床实验室不相互重叠。 (2)设备科对所有在使用的POCT佥测仪登记造册,对开展的POCT 进行统一编号管理,管理试剂耗材的申购、储存、发放并做好详细登 记。 (3)检验科负责定期培训考核POCT操作人员,并授权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经培训合格的人员方能从事POCT佥测仪的操作,保证其具有相应POC T佥测工作的专业能力。 (4)医务处、检验科及相关职能科室监督各部门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结果报告制度,认真执行并保留必要记录,定期上交汇总。定期组织POCT项目的比对,保证同一医疗机构内检验结果的一致性。 (5)POCT<理委员会全体人员积极受理有关POCT的投诉和意见,开展持续改进工作。 (6)院内感染办监督POCT佥测仪使用者,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

二、人员资质认定: 从事POC T操作的人员应是同时满足下列三项条件的护士、医生、临床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或其他医务人员: 1、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职称; 2、新进人员需经专门的POC■培训并考核合格;长期从事POCT的工作人员需经专业的能力评估并合格; 3、由检验科授权从事相应POCT佥测的工作。 三、仪器与试剂: 1、预申购仪器的科室需向POCT管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POCT t 理委员会开会讨论并安排工作人员实地考察,通过后由医务处审批立项,设备科进行申购并记录,检验科进行质量管理的监督。 2、选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应当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 关规定并按照要求妥善放置、保存。尽量选用与仪器配套的原装试剂。3、为便于质量管理和售后服务,全院应尽量使用同一品牌仪器并尽 量统一使用同一型号。 4、一个科室只能使用同一品牌的仪器和与其相匹配的试剂或试纸。 5、试剂应正确选用、存放及使用。不使用过期试剂。 四、质量保证: 1、P OC■项目由医务处和检验科共同管理。临床科室确因工作需要开 展POCT?目时,须提出书面申请,由医务处审批立项,设备科统一采购,检验科实施质量监督。 2、供应商配合POCT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实施厂方定期校准,检验科定期

公司质量管理手册

0.1 目录 0.1 目录………………………………………………………………… 1-2 0.2 公司概况…………………………………………………………… 1-1 0.3 质量手册公布令…………………………………………………… 1-1 0.4 治理者代表任命书………………………………………………… 1-1 0.5 质量方针、目标…………………………………………………… 1-1 0.6 质量目标展开……………………………………………………… 1-1 0.7 质量手册治理方法………………………………………………… 1-1 第1章范围………………………………………………………………… 1-1第2章引用标准…………………………………………………………… 1-1

第3章术语和定义………………………………………………………… 1-1 第4章质量治理体系总要求…………………………………………… 1-4 第5章治理职责…………………………………………………………… 1-3 第6章资源治理…………………………………………………………… 1-1 第7章产品实现…………………………………………………………… 1-6 第8章测量、分析和改进………………………………………………… 1-3 附录A:质量治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附录B:质量治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附录C:程序文件清单 附录D:工艺流程图

0.2 公司概况

公司地址:********* 邮政编码;000000 电话: 11111111 传真:11111111 0.3手册发布令

包装印刷有限公司《质量手册》由治理者代表组织编写,手册符合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质量治理体系——要求》标准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本公司的实际,现予以公布。 本“质量手册”规定了本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全体职员在各项质量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准则,也是本公司质量法规性文件。 本“质量手册”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希望全体职员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切实贯彻执行。 总经理: 日期: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管理手册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环境管理主要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二)法规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2、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3、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5、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第375号令);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 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 (三)国家主管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 1、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建质[2005]232号);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28号); 3、关于严格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的通知(建质电[2005]46 号); 4、关于严格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的若干补充规定(建质 [2006]18号); 5、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 6、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 号); 7、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 (建质[2004]213号); 8、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 页脚内容

产考核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04]59号); 9、《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和《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 10、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 11、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使用监督管理规定(建建[1998]164号); 12、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建建[2000]230号); 13、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建教[1997]83号); 1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建设部令第308号); 15、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9号); 16、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 17、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令第13号); 1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3号); 19、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劳部发[1995]405号);20、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规定(劳安字[1990]2号); 21、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公安部(86)公(消)字41号); 22、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令第37号); 23、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监察部、安监总局11号令); 24、关于加强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在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中的联系和配合的暂行规定(监发[2006]2号)。 (四)国家、行业标准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 3、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6、建设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002年版); 7、钢管脚手架扣件JG22-85; 页脚内容

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为提高测绘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确保测绘产品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及《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1.本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质量方针:严格管理,强化责任,技术领先,信誉至上,靠一流的工作质量确保一流的产品质量。 2. 在生产作业中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行业、本部门的规章、规范和技术标准。 3. 测量任务统一由队长承接,指定项目负责人,并通过项目测绘系统软件进行分配。 项目分配后,要根据任务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完成时间,科学安排技术人员、调配符合工作需要的测量仪器和投入必要的经费开支。 4. 测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测绘任务实施前,应对使用的仪器、设备、工具进行检验和校正;在生产中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及需用的各种物资,以能保证满足产品质量和任务完成为前提条件,仪器精度指标鉴定不合格的不准投入使用。 测绘项目实施过程中,生产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遇到技术问题,原则上由项目负责人自行处理,但重大技术问题,或较多的变动技术设计,要报经队长和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5. 测绘生产作业中的工序产品,必须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其成果经作业员自检、互检,如实填写质量记录,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转入下一工序。 下一工序有权退回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上工序产品,上工序应及时进行修正、处理。退回及修正的过程,都必须如实填写质量记录。因质量问题造成下工序损失,或因错误判断造成上工序损失的,作业人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6. 测量任务结束前,项目负责人要提交全部测绘成果资料,以供质检人员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和评定产品质量的等级。 7. 确定专职质量检验人员。质检人员在规定职权范围内,负责测绘产品质量的检查管理工作。对作业过程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处理质量问题,组织实施内部质量审核工作。质量检查员对其所检查的产品质量负责,并有权予以质量否决,有权越级反映质量问题。 8. 严格实施质量奖惩制度。 对质量管理和提高产品质量中作出显著成绩的个人,给予奖励。 对违章作业、粗制滥造甚至伪造成果的有关责任人和不负责任、漏检、错检甚至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质量管理、质量检查人员,依照《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应条款,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罚款、辞退的处理。 公司因质量事故造成损失对测绘委托人进行民事赔偿后,依法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偿。

酿酒有限公司质量管理手册

河北**酿酒有限公司 质 量 管 理 手 册

前言 质量作为产品的信誉的标志和企业形象的象征,是企业将产品推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然而,质量好不单纯是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和生产出功能最佳的产品,也就是说最佳产品并不能反映质量的全部含义和内容。质量不仅指产品的质量,工作,生产或销售的过程也存在着质量的优劣问题。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的概念钯含了产品的质量和工作质量。产品的质量是指满足规定要求或潜要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实际上,规定或潜在的质量特征和特性都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即用户的需求,工作质量是指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工作的水平,即产品开发设计的工作质量、生产创造的工作质量、产品检验的工作质量、销售服务的工作质量等,同时产品开发创造,检验销售的质量又取决于人、设备、原材料、工艺和环境等五大因素,如何控制好这些因素影响程度,取决于对他们的管理。即用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总之,产品质量是为用户服务的基础,工作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并使之真正成为用户满意发挥作用的手段,为了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就必须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几年来我公司领导重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亲自主抓,并注重从基础工作做起,一方面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开展质量管理常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工作,让每位员工都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渠道参加培训,培养骨干,以点带而,从而使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员工质量意识,真正树立起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职工把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技能保证产品质量作为自觉行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人人讲质量,严把质量关的良好氛围。加强教育培训的同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组织机构上,设立了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总经理任主任,负责质量方针的制定与实施,下设置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副总任组长,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与指导,对各部门的质量职能进行管

建筑工程全套质量管理手册汇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建筑工程全套质量管理手册汇编 1.目的 为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公司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创精品工程,特制定本手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分公司和项目部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 3.术语和定义 3.1质量控制点 a.对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重要影响因素; b.工艺上有严格要求,对下道工序的活动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部位; c.严重影响项目质量的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d.影响下道工序质量的技术间歇时间; e.某些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的技术参数; f.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 g.紧缺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或可能对生产安排有严重影响的关键项目。 4.职责

4.1科技管理中心质量职责 4.1.1负责公司质量管理系统组织结构的建立,监督分公司、项目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 实施。 4.1.2对质量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1.3负责与质量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文件的识别、评审、管理。4.1.4负责公司质 量管理规章、制度及办法等的编制和修订。 4.1.5确定公司年度质量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及培训计划。 4.1.6负责工程合同履约中质量目标和公司确定的创优目标的管理。 4.1.7负责组织国优及鲁班奖等国家级奖项工程的申报、复查等事宜。对创优工程进行重点 监控。 4.1.8负责创优奖罚和过程管理奖罚的实施。 4.1.9负责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质量计划及保证措施的审核,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4.1.10负责对分公司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1.11负责对重点项目工程质量进行监控,对其他项目进行抽样检查,掌握现场质量动态, 对现场出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对共性问题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 4.1.12参加地基与基础分部、主体分部及单位工程的质量验收,并对质量验收资料是否符合 程序要求负责。 4.1.13确定公司样板工程,组织召开现场质量观摩会。 4.1.14对内、外部来文接受、传达及处理。 4.1.15负责质量问题信息的管理;参与对质量问题调查和处理。

生产质量安全管理手册

XXXX有限公司 质量安全管理手册 2011年 11 月28 日发布2011年 12 月1日实施 XXXX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手册颁布令任命书2? 质量安全管理手册说明3? 质量安全管理手册修改控制4? 企业概况5? 质量安全方针和质量安全目标6? 企业组织机构图7? 质量管理职责 .................................................................................................................... 8质量事故管理制度 ........................................................................................................ 12QCC品管圈活动管理规范 ............................................................................................. 16卫生管理制度20? 工艺管理制度 (23) 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25) 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制度28? 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30? 员工质量安全培训管理制度31? 原辅材料采购及检查检验记录制度 .............................................................................. 32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33) 仓库管理制度 .................................................................................................................. 36 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 39顾客投诉处理及服务管理程序 ...................................................................................... 41不合格品管理办法42?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44) 采购管理制度 (46) 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48) 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控制程序50? 质量安全举报制度 .......................................................................................................... 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