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2讲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特点

合集下载

生猪养殖技术课件2

生猪养殖技术课件2

二、猪的主要行为特点
8、探究行为 包括探查活动和体验行为。 • 猪的一般活动大部分来源于探究行为,大多数是 朝向地面上的物体,通过看、听、闻、尝、啃、 拱等感官进行探究,表现出很发达的探究驱力。 • 猪对新近探究中所熟悉的许多事物,表现出好奇、 亲近两种反应。 • 探究行为在仔猪中表现明显,用鼻拱、口咬周围 环境中所有新的东西。
• • • •
母猪哺乳
泰国动物园老虎和猪互相哺乳--亲如家人
二、猪的主要行为特点
7、活动与睡眠 猪的活动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活动大部分在白天, 在温暖季节和夏天。夜间也有活动和采食,遇上 阴冷天气,活动时间缩短。 • 哺乳母猪随哺乳天数的增加睡卧时间逐渐减少, 走动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这是哺乳母 猪特有的行为表现。 睡卧休息有两种形式:一种 是静卧,一种是熟睡。 • 仔猪出生后3天内,除吸乳和排泄外,几乎全是酣 睡不动。
二、猪的主要行为特点
1、采食行为---饮水
• 一般饮水与采食同时进行,猪的饮水量很大。 成年猪的饮水量除饲料组成外,很大程度取决于环境温度。 饮用水的温度要保持在10―15℃。 仔猪初生后就需要饮水,主要来自母乳中的水分,仔猪吃 料时饮水量约为干料的两倍,即水与料比为3∶1。 吃混合料的小猪,每昼夜饮水9―10次,吃湿料的平均 2―3次, 吃干料的猪每次采食后立即需要饮水。 自由采食的猪通常采食与饮水交替进行,直到满意为止, 限制饲喂猪则在吃完料后才饮水。 月龄前的小猪就可学会使用自动饮水器饮水
二、猪的主要行为特点
猪的行为是猪的本质特征的外在表现。 猪和其他动物一样,对其生活环境、气候 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等反应都有特殊的表 现,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
二、猪的主要行为特点
• • • • •

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特点-PPT课件

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特点-PPT课件

(五) 嗅觉,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1.嗅觉 猪的嗅觉非常灵敏,猪对气味的识别能力高 于狗1倍,比人高7~8倍。仔猪在出生以后几 小时内就能很好地鉴别不同气味,大猪和成 年猪鉴别气味能力非常强。 如,发情母猪闻到公猪的气味,就会表现出 “发呆”反应,另外生产中“仔猪寄养”工 作必须考虑到其嗅觉灵敏的特点,否则就不 能成功。
总结:“小猪长骨,大猪长肉,肥猪长膘”对猪的 生长发育规律做出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②生长发育速度 猪出生后,为了补偿胚胎期内发育的严重不 足,势必会加速其生长发育速度,表现为2 月龄前仔猪生长发育非常迅速。 1月龄仔猪体重为初生重的6~7倍。 2月龄仔猪体重为1月龄体重的2.5~3倍。


就母猪本身的繁殖潜力而言,生产远远还没 有得到发挥。 一头母猪卵巢中卵原细胞数11万个,而繁 殖利用年限内排卵数400个左右,情期排卵 数12~20个,胎产仔数10~12头。


一头成年公猪1次射精量数200~400ml, 含精子总数200~800亿个,1~3亿个/ml。


在第一个生物学特性上,我国地方猪种 表现出优良的品质,具体表现: (1)胎产仔数多; (2)母性强; (3)繁殖利用年限长; (4)性早熟; (5)发情征状明显。

仔猪吃料时饮水量约为干料的两倍,即 水与料之比为3:1;成年猪的饮水量除 饲料组成外,很大程度取决于环境温度。
(二)排泄行为 猪不在吃睡的地方排粪尿,这是祖先遗留 下来的本性,也可避免敌兽发现。在良好 的管理条件下,猪是家畜中最爱清洁的动 物。猪能保持其睡窝床干洁,能在猪栏内 远离窝床的一个固定地点进行排粪尿。 生长猪在采食过程中不排粪,饱食后约 5min左右开始排粪1~2次,多为先排粪后 再排尿,在饲喂前也有排泄的,但多为先 排尿后排粪,夜间一般排粪2~3次

第二节猪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猪的生物学特性
母性强 5)繁殖利用年限长 这一独特的优良繁殖性状,在18世纪对欧洲猪种
改良已起到很大作用
3
一、生物学特性
太湖猪哺乳
4
一、生物学特性
2、杂食动物食性广
门齿、犬齿和臼齿都很发达 咀嚼食物比较细致 单胃与复胃的过渡类型 杂食动物 喜甜食
5
一、生物学特性
3、饲料转化率高
猪仅次于肉鸡而高于牛和羊(见表2-1) 猪可将一公斤淀粉转化为356克体脂肪(牛只能转化成250克) 每公斤增重耗料在3左右,先进的2.2—2.5 试验条件下甚至低于2公斤(肉牛高的1:7—8)
视力差
有利人工授精
16
一、生物学特性
8、适应性强 分布广
天气
热应激 冷应激 噪音
饲料的多样性 饲养方式 地理条件
17
一、生物学特性
区域 青藏高原 蒙新高原 黄土高原 西南山地 东北 黄淮海 东南
土地面积% 22.40 32.14 7.10 11.48 8.26 5.09 13.55
人口% 0.46 3.73 8.54 9.14 9.14 22.07 37.04
22
1、采食习性
喜爱甜食 湿料>颗粒料>粉料 白天采食次数>晚间采食次数 饮水量受温、湿度,饲料类型影响 群饲猪采食量增加
23
2、排泄行为
不在吃睡的地方排粪尿 能定点排粪尿
24
3、群居行为
猪群内部有等级制 个体之间保持熟悉,和睦相处 重新组群时,会发生激烈的争斗, 直到重组成新的社群结构
25
4、争斗行为
35
欧盟对猪的福利规定
1.小猪出生要吃母乳(牙尾) 2.猪要睡在干燥的稻草上 3.拥有拱食泥土的权利 4.运输车须清洁并在途中按时喂食和供水,

养猪基本知识

养猪基本知识
• 猪群体位次明显, 即一个猪群中有强、中、弱之分, 猪群体位次的建立 主要通过争斗而建立, 一般体重大的、气质强的猪占优位, 年龄大的比 年龄小的占优位, 公比母、未去势比去势的猪占优位。 强者在采食、 睡觉等活动中都占先, 弱者只能排在后面。 因此, 在组群时一定要按 品种、强弱分群饲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 4.争斗行为 • 猪的争斗行为一般是为争夺饲料和争夺地盘所引起, 新合并的猪群内
的相互交锋, 除争夺饲料和地盘外, 还有调整猪群居结构的作用。 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猪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学特点
• 当一头陌生的猪进入一群中, 这头猪便成为全群猪攻击的对象, 攻击往 往是严厉的, 轻者伤皮肉, 重者造成死亡。 如果将两头陌生性成熟的 公猪放在一起时, 彼此会发生激烈的争斗。 猪的争斗行为, 多受饲养 密度的影响, 当猪群密度过大, 每只猪所占空间下降时, 群内咬斗次数 和强度增加, 会造成猪群吃料攻击行为增加。 新合群的猪群, 主要是 争夺群居位次, 争夺饲料并非为主, 只有当群居构成形成后, 才会更多 地发生争食和争地盘的格斗。
• 3.群居行为 • 猪有一定合群性, 但也有竞争习性即大欺小、强欺弱和欺生的好斗特
性, 猪群越大, 这种现象越明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猪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学特点
• 猪转舍并群往往是引起肥猪增重下降、饲料利用率低, 甚至造成伤残 、死亡或导致母猪流产的原因。 抢食行为也是猪的好斗性表现。 猪 的这些行为习性决定每圈养猪头数不宜过多, 母猪每圈以不超过4 头 为宜, 怀孕后期应单圈饲养。 肥猪每圈以8 ~10 头为宜。
• 在多数情况下, 饮水与采食同时进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猪的生物性特性及行为特性

猪的生物性特性及行为特性

第二节应用猪的生物学特性,提高养猪生产 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利用猪的嗅觉灵敏,训练猪的定点排粪; 寄养新生仔猪时,使气味一致,保证寄养成功。 利用猪的听觉灵敏,训练猪定时采食;利 用公猪的叫声进行母猪发情鉴定。为了避免猪 的骚动,应保持猪场安静。
第三节 猪的行为学特点
行为——
是动物对某种刺激和外界环境适应的反应。 动物的行为习性,有的取决于先天遗传内在因素, 有的取决于后天的调教、训练等外来因素。
第一节
猪的生物学特征
猪生后为了补偿生长胚胎期的不足,生后两个 月内发育特别快,30日龄的体重为初重的5— —6倍;2月龄时为1月龄的2—3倍。一般 160——170日龄体重达90——110kg,即可上 市,相当于初生体重的90—100倍,而牛羊只 有5—6倍。猪的生长速度比牛羊马等快10—15 倍。
第三节 猪的行为学特点
二、猪的排泄行为
猪不在吃、睡的地方排泄粪尿,一般在食后饮水或起 卧时,选择阴暗潮湿或污浊的角落排粪尿,且受其它 猪的影响。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猪是家畜中最爱清 洁的动物。 在采食过程中不排粪,饱食后5分钟左右开始排粪, 多为先排粪后排尿,在饲喂前也有排泄的,但多为先 排尿后排粪。在两次饲喂 中间多为排尿,很少排粪。 夜间一般排粪2—3次,早晨的排泄量最大。
再见
对粗纤维的消化率随品种和年龄不同而异。 一般,成年猪比幼龄猪、中国猪比外国猪更耐 粗食。猪日粮中适宜的粗纤维水平为: 母猪:8—10%,大猪:5—8%,幼猪:3—5%
第一节 猪的生物学特征
三、生长期短,周转快
猪的胚胎期和生后生长期在肉畜中是最短的,比马、 牛、羊、驴等都短。 猪由于胚胎期短,同胎仔猪数又多,因此,出生时 发育不充分,头比例大,四肢不健壮,初生体重小 (1.0—1.5kg)仅占成年体重的1%。各器管发育 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初生仔猪 要精心护理。

第二章 猪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章 猪的生物学特性

具有条纹的野X家杂交仔猪
7对(♂,1对畸形)
7对(♀)
8对(♂)
汉中白猪及其乳头数
2012.1.5摄于汉中汉白猪场
家猪肉(左)和野猪肉(右) 比较
二、猪的生物学特性
1. 2. 3. 4. 5. 6. 7. 8. 适应性强、分布广; 繁殖力强、世代间隔短; 食性广、饲料利用率高; 饲养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积脂力强; 屠宰率高、产肉性能高; 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 小猪怕冷,大猪怕热; 喜清洁,易调教,群居位次明显。
油酸(%)
亚油(%) 亚麻(%)
44.99±2.26
15.14±1.99 1.76±0.15
50.85±1.62
7.98±1.69 1.04±0.06
-5.86
+7.16 +0.72
88.48
189.7 169.2
猪的驯化
人类在距今约8000~10000年驯养了猪
我国驯养猪的历史已有8000多年
野猪驯化的条件 1、人类定居生活 先决条件
三、猪的行为学特征
一、猪的起源与进化
偶蹄类
猪科(Suoidea) 猪亚科(Suinae)
家猪
猪属(Sus) 野猪(欧洲和亚洲野猪)
家猪是由野猪进化而来的
野猪
体躯较小,前躯比后躯发达,四肢粗壮, 皮厚毛粗
仔猪为条纹状,鬃毛下有大量绒毛。颈部和背部有
一条向上竖起的脊,
生长较慢,性成熟在18月龄以上,体成熟5-6年,

牛 羊 马
猪肉和牛肉相比较,含水量蛋白少,含脂肪和热量高。
项目 猪肉(100g) 牛肉(100g)
水分 29.3 38.6
脂肪 59.8 10.2

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

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

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一、猪的生物学特性猪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生物学特性和行为学特征,在饲养生产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以便发挥猪的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较大的生产效益。

(一)、多胎高产,繁殖率高我国的地方猪性成熟早,一般在3~4月龄就可达到性成熟,6~8月龄就可初次配种,早于培育品种和国外猪种。

生产上一般安排在母猪达到性成熟后即母猪的第二、三个发情期配种。

猪是常年发情的多胎高产动物,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 d ,其范围为108~120 d 。

母猪繁殖周期较短,一年可产仔2~2.5窝,每胎产仔10~16头(各类母畜的妊娠期见表2-6)。

(二)、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猪与马、牛、羊相比,胚胎生长期和出生后生长期都较短,生长强度大,代谢很旺盛。

猪的初生体重很小,30日龄仔猪的体重可达到初生体重的5~6倍;60日龄的体重可达到初生体重的10~13倍。

断乳后至8月龄前,生长发育仍很强烈,特别是优良的肉用型猪种,在满足其营养需要的条件下,肉猪一般160~170日龄体重可达90~120 kg ,相当于初生重的90~100倍,而牛、羊同期只有5~6倍。

猪沉积体脂肪的能力强,特别是在皮下、肾周和肠系膜处脂肪沉积多。

(三)、杂食,饲料来源广猪是单胃动物,门齿、犬齿和白齿都很发达,具有杂食性,采食的饲料介于肉食与草食动物之间。

特别是我国地方猪种具有耐粗饲的优良特性,能广泛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能充分利用各种农副产品。

但猪对食物有选择性,能辨别口味,特别喜吃甜食。

猪以谷物饲料为主,由于猪胃内没有分解粗纤维的微生物,几乎全靠大肠内微生物分解,而大肠内微生物分解粗纤维的能力有限,因此,猪对粗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较差。

而且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越高,日粮的消化率也就越低。

猪对精饲料中有机物的消化率一般可达75%以上,所以猪饲料应以含糖类较多的谷物为主。

在猪的饲料配合上,要注意精粗比例的合理搭配,控制粗纤维在日粮中的比例,保证日粮的全价性和可消化性。

科学养猪

科学养猪

科学养猪一、猪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特征(一)猪的生物学特性1.性成熟早,多胎高产地方品种一般3月龄即可达性成熟,新培育品种5月龄,引入品种6~7月龄达到性成熟。

妊娠期短,一般一年能产2胎,高者可产2.2胎,每胎产10头左右。

生产中:可实行早起断奶,缩短产仔间隔,争取高产。

2.生长快,屠宰率高,脂肪沉积能力强,经济成熟早生产中:(1)在生长期给予全价日粮和最适宜生长环境。

(2)注意初生仔猪护理。

体弱、初生重小、生长快、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常引起发病或死亡。

3.食性广,饲料转化率高,但对粗纤维消化能力差。

生产中:(1)可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作为饲料,城市泔水、青草、菜类。

(2)控制粗纤维给量,30kg 4.8%以下,50kg 7%以内,50kg以上10%以内。

(3)建造坚固猪舍,以防拱墙倒塌,寄生虫感染。

4.嗅觉、听觉灵敏,视觉差生产中:(1)弃窝,寄养(2)防压伤、压死(3)保持安静,减少骚动(4)利用口音调教,建立条件反射(5)可利用假台猪采精5.触觉遍布全身,痛觉很敏感生产中:防粗暴、棒打脚踢,对痛觉记忆长久深刻。

6.对环境温、湿度敏感(成年猪15~22℃,仔猪34~32℃)生产中:根据生长阶段控制好环境温度7.定居漫游,群居位次明显,爱好清洁。

生产中:(1)群体不易太大,个体大小尽量一致。

(2)不能频繁调群,合群。

(3)及时固定乳头,以免争斗。

(4)调教训练固定采食、排泄和卧息三点一位。

(二)行为学特征1.采食和排泄行为采食没有选择性、喜甜食。

颗粒饲料与粉料比,喜食颗粒饲料;干料与湿料比,喜食湿料。

采食具有竞争性,群饲比单饲吃得多、吃得快,增重也快。

饮水多为干料的2倍。

猪不在吃、睡地方排泄,排粪尿有一定区域。

2.母性行为主要表现在分娩前后絮窝,哺乳、护仔,地方品种比培育品种强。

3.探究、仿效行为仔猪出生后,通过视、听、嗅、尝、啃、咬、拱、触进行探究,同时仿效学习。

4.性行为包括发情、求偶、交配行为,最大特征是母猪“静立反射”,“公猪闹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的视觉很弱,缺乏辨别能力。对光刺激比声刺激 反射慢,对光的强弱和物体形态分辨能力弱,辨色能 力差。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
(五)适应性强,分布广泛
➢ 猪对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适应性强,分布最广、 数量最多的家畜,除因宗教和社会习俗等原因而禁止 养猪的地区外,凡是有人类生存的地方都可养猪。
➢ 从生态学适应性看,主要表现对气候寒暑的适应、对 饲料多样性的适应、对饲养方法和方式(自由采食和 限喂,舍饲与放牧)的适应,饲养广泛的主要原因。
二、猪的行为学特点
(五)性行为
性行为包括发情、求偶和交配行为。母猪在发 情期表现,公、母猪都表现一些交配前的行为。
二、猪的行为学特点
(六)母性行为
➢ 母性行为包括分娩前后母猪的一系列行为,如絮窝、 哺乳及其他抚育仔猪的活动等。
➢ 母仔之间是通过嗅觉、听觉和视觉来相互识别和联系 的,猪的叫声是一种联络信号。
4、防止后备母猪早配。
三、猪的生物学特性在工厂化生 产中的应用
(二)生长发育特性的利用
1、在生长期给猪提供全价平衡日粮,提供最适宜的生 活环境,以最少的饲料生产出最多的猪肉;
2、根据市场需求特点合理确定适宜屠宰时间,一般6 个月龄时屠宰;
3、猪的胚胎期短,同胎个体多,初生重小,对外界抵 抗力弱,护理不当,常发病或死亡。
或起卧时,选择阴暗潮湿角落排粪尿。 ➢ 据观察:猪饮食后约5分钟开始排粪1-2次,多为先排
粪后排尿;饲喂前先排尿后排粪,夜间排粪2-3次, 早晨排泄量最大。
二、猪的行为学特点
(三)群居行为
➢ 猪的群体行为是指猪群中个体之间发生的各种交互 作用。猪群体表现出更多的身体接触和保持听觉的 信息传递。
➢ 猪有合群性,但也有竞争习性。 ➢ 稳定的猪群,是按优势序列原则,组成有等级制的
二、猪的行为学特点
(八)后效行为
猪的行为有的与生俱来,如觅食、哺乳和性行为 等,有的则是后天形成的、如识别某些事物和听 从人们指挥的行为等。后天获得的行为称条件反 射行为,或称后效行为。
二、猪的行为学特点
(九)探究行为
探究行为是探查活动和体验行为。猪一般通过看、 听、闻、尝、啃、拱等感官进行探究活动,并对 环境发生经验性的交互作用。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
(六)喜清洁,易调教
➢ 猪爱清洁,采食、睡眠和排粪尿都有特定的位置, 一般喜欢在清洁干燥处躺卧,在墙角潮湿有粪便气 味处排粪尿。
➢ 猪属平衡灵活的神经类型,易于调教。在生产实践 中可利用猪的这一特点,建立有益的条件反射,如 通过短期训练,可使猪在固定地点排粪尿等。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
二、猪的行为学特点
(十)异常行为
➢ 异常行为是指超出正常范围的行为。恶癖就是对人、 畜造成危害或带来经济损失的异常行为。它的产生 多与动物所处的环境中有害刺激有关。
➢ 同类相残是另一种有害恶癖。如神经质的母猪在产 后出现食仔现象;在拥挤圈养条件下或无聊环境中 常发生咬尾异常行为。
三、猪的生物学特性在工厂化生 产中的应用
第二章
内容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 二、猪的行为学特点 三、猪的生物学特性在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 四、猪群类别划分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
(一)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
➢ 常年发情多胎高产动物,一年分娩两次。 ➢ 经产母猪平均一胎产仔l0头左右,比其他家畜要高产。 ➢ 通过外激素处理,可使母猪多排卵,产仔数可达15头
以上。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
(二)食性广泛,饲料转化率高
➢ 猪是杂食动物,牙齿发达,胃是中间类型,可充分 利用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
➢ 猪对饲料的转化效率仅次于鸡,而高于牛、羊,对 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率高。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
(三)生长期短,周转快,积脂力强
➢ 在满足营养需要条件下,一般160-170天体重可达90100KG,出栏上市。
社群结构。
➢ 猪群等级最初形成时,以攻击行为最为多见。
二、猪的行为学特点
(四)争斗行为
➢ 在生产实践中能见到的争斗行为一般是为争夺饲料和 地盘所引起,新合并的猪群调整猪群群居结构的作用。
➢ 猪的争斗行为,多受饲养密度的影响。 ➢ 新合群的猪群,主要是争夺群居位次,只有群居构成
形成后,才会更多地发生争食和争地盘的格斗。
二、猪的行为学特点
(七)活动与睡眠
➢ 明显的昼夜节律,活动大都在白昼,在温暖季节和 夏天,夜间也有活动和采食。
➢ 哺乳母猪睡卧休息有静卧和熟睡两种形式。
➢ 仔猪出生后3d内,除吸乳和排泄外,几乎全是酣睡 不动,随日龄增长和体质的增强活动量逐渐增多, 睡眠相应减少,但至40日龄大量采食补料后,睡卧 时间又有增加,饱食后一般安静睡眠。
➢ 生长初期,骨骼生长强度大,在体中所占比例高,以 后,生长重点转移到肌肉,最后,强烈地沉积脂肪。
Hale Waihona Puke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四)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猪嗅区广阔,嗅黏膜的绒毛面积很大,嗅神经密集。 嗅觉灵敏,对气味都能嗅到和辨别。
➢猪耳形大,外耳腔深面广,听觉发达。猪头转动灵 活,判断声源方向,声音的强度、音调和节律,建立 条件反射。
(七)定居漫游,群居位次明显
➢ 能自我固定地方居住,表现定居漫游。 ➢ 猪喜群居,同窝和睦相处;不同窝相互撕咬,几日后
才能形成一个有次序的群体。 ➢ 按体质强弱建立明显的位次关系,强在前,弱在后,
依次形成固定的位次关系,若猪群过大,难以建立位 次,相互争斗,影响采食和休息。
二、猪的行为学特点
(一)采食行为
➢ 采食行为包括摄食与饮水,具有各种年龄特征。 ➢ 猪生来就具有拱土的遗传特性,拱土觅食是猪采食行
为的一个突出特征。 ➢ 猪的采食有选择性,特别喜爱甜食。 ➢ 猪的采食是有竞争性 ➢ 在多数情况下,饮水与采食同时进行。
二、猪的行为学特点
(二)排泄行为
➢ 猪不在吃睡地方排泄粪尿(遗传); ➢ 排泄粪尿有一定时间和区域。一般多在采食、饮水后
(一)猪繁殖特性的利用
1、通过对繁殖母猪产后进行激素处理和提前断奶 等措施,减少母猪空怀期,缩短产仔间隔,争 取做到年产2.2---2.5窝;
2、利用激素对母猪进行超排处理和通过育种技术 提高母猪窝产仔数;
三、猪的生物学特性在工厂化生产 中的应用
3、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减少种公猪饲养量,提 高优秀种公猪利用率,降低种猪生产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