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艺术
水彩画及其艺术价值概述

水彩画及其艺术价值概述在绘画领域,人们总是把水彩画看作小品画,主要用于色彩基础练习,或是在水彩画中植入水墨技法,当成是民族化的水彩画。
经过几代绘画名家的奔走,水彩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和推广,但是发展的态势不够平衡,个别省份的专业水彩画家寥寥无几,以致水彩画未能被人熟知,甚至有些美术院校都没有开设水彩画专业。
但是从水彩画的艺术价值来看,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普及的艺术门类,值得及引绘画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广。
(一)水彩画的历史渊源及材料工具1. 历史渊源建国初期,水彩画被视为西画,一度被边缘化。
文革期间又因为没有足够的人物造型能力和巨大的画幅,不能用于主旋律的文化宣传,所以被称为无标题的轻音乐、小画种。
改革开放后,水彩画逐渐受到重视,到了新时期,学习水彩画者日益增加,还兴起了收藏热,水彩画家们开始对这一画种做各类实验和探索。
总休来看,水彩画的发展和普及是不断交替前进的。
当探索与创作逐渐沉淀为一种新的个休风格与艺术面貌,这种面貌被会被接受和认可,进而得到广泛的普及。
因此水彩画的流行风潮和时代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例如,19世纪末叶的法国,水彩画采用平涂技巧和积极加强色彩的主观化,着重幻想和深入性的心灵活动。
20世纪的绘画风潮,则是塞尚引发了新的秩序,逐渐由以自然为依归的理念转向以人的思想表达为中心,拓宽了表现的领域。
20世纪初,中国第一个水彩画专业在两江师范学堂开课。
此后,大批师范学校和美术学校先后开设了水彩画课程。
水彩画便于初学绘画者培养色彩感的,因此得到了较大的普及,也取得了不俗的艺术成就。
例如,中国画家刘亚平的水彩画作品《远去的风景》系列在杭州“`百年华彩乐章'中国当代优秀水彩画家提名展”上就书画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2.材料工具水彩画所使用的工具材料成本有高有低,因此适合不同经济实力的人群。
而且所有工具材料均轻便易携。
颜料采用群青、储石、土红等色属矿物元素,颗粒细腻,入水即呈现晶莹透明状,具有透明度高,色泽鲜艳的特点。
水彩画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

水彩画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水彩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媒介,被广泛应用于绘画艺术中。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发展中,水彩画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
水彩画的发展历程:水彩画最早出现在古代的埃及和古希腊,当时的画家们使用植物汁液、矿物颜料和水来制作绘画材料,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水彩画作品。
真正的水彩画的发展要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和拉斐尔等人开始使用水彩画技法创作肖像和风景画作品。
他们对光影的表现和细节的描绘非常出色,开创了水彩画的新时代。
在17世纪,荷兰和英国成为水彩画的重要发展地区。
荷兰画家荷尔拜因和库普尔等人以其细腻的触感和精细的表现力,使荷兰水彩画成为欧洲最优秀的水彩画之一。
而英国画家特纳则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浓郁的氛围感,在水彩画领域崭露头角。
到了19世纪,水彩画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特别是英国的水彩画家约翰·科特曼和威廉·特纳等人对水彩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在水彩画中加入了更多的情感和想象力,使水彩画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20世纪,水彩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各个国家的画家们纷纷尝试新的水彩画技法和表现手法,展现了水彩画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特别是美国画家华特·福尔克和艾米·简·科勒等人,他们以其大胆的创新和自由的表现手法,为现代水彩画开辟了新的道路。
水彩画的艺术特点:1. 透明性:水彩画的颜料具有很高的透明性,这是与其他绘画媒介的显著区别。
通过使用不同的水彩技法,艺术家可以在画布上叠加多层颜色,创造出更丰富的色彩效果。
2. 运笔随意性:水彩画具有一种独特的流动性,艺术家可以通过调整画笔的湿度和画布的角度来控制颜料的流动。
这种随意性使得水彩画在表现自然风景和水的质感时非常出色。
3. 轻快感:水彩画通常给人一种轻快、生动的感觉。
这是因为水彩画的颜色较为鲜艳和亮丽,色彩的表现更加鲜活。
水彩画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

水彩画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水彩画是一种使用水溶性颜料在纸上进行绘制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
在整个绘画发展的历程中,水彩画因其独特的特点和可塑性,一直受到艺术家和观众的青睐。
本文将围绕着水彩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展开详细的介绍。
水彩画的发展历程水彩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时期。
当时的艺术家们使用水溶性颜料在石膏板和墙壁上进行涂抹,以创作出色彩鲜艳的壁画。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彩画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艺术形式,并在欧洲和亚洲广泛传播。
在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水彩画开始在绘画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
伟大的文艺复兴大师莱昂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人都曾使用水彩进行创作。
他们用水彩画来制作素描和轮廓,然后再进行油画创作。
在这个时期,水彩画被赋予了更多的艺术意义,成为艺术家们表现想象力和情感的重要工具。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水彩画的逐渐普及,水彩画开始成为英国艺术家们的首选绘画媒介。
英国的浪漫主义画家们对水彩画非常感兴趣,他们用水彩画来表现大自然的风景和情感,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由于水彩画的特殊性,它成为了绘制风景和写意画的理想选择。
到了20世纪,水彩画继续在艺术界流行,并产生了一些新的风格和技巧。
20世纪中期,美国的艺术家们开始将水彩画应用到抽象表现主义的创作中,开创了水彩画的新时代。
现代水彩画的发展也离不开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数码技术的发展使得水彩画的制作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艺术家们可以通过数码设备进行创作,大大提高了水彩画的表现力和逼真度。
水彩画的艺术特点水彩画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独特的艺术特点。
水彩画具有极高的透明性和纯净度,能够表现出细腻、清新、活泼的画面效果。
水彩画所采用的水溶性颜料可以在画纸上迅速流散、渗透,使色彩产生层次和变化。
这种特性使得水彩画更能够表现出光影的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由于水彩画所采用的颜料与画纸直接接触,使得画面的纹理感和质感非常强烈。
水彩画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

水彩画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水彩画起源于古代的中国和埃及,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水彩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以下是水彩画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点的详细介绍。
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的壁画和卷轴画中,使用了水彩颜料进行着色。
这些水彩画作品以其精致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而著称。
唐代的水彩画对后世的艺术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宋代的水彩画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更加细腻和精确的画风。
明代的水彩画则更加注重对光影的表现和色彩的细腻。
清代的水彩画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要题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
中国的水彩画创作在此后几个世纪中逐渐落后,直到20世纪初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才重新迎来了新的发展。
在西方,水彩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当时的艺术家们开始使用水溶性的颜料进行绘画,并运用不同的技巧和材料,创造出了许多独特的作品。
18世纪的英国成为了水彩画的中心地带,英国的水彩画家们致力于发展和改进水彩画的技巧和风格,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
19世纪时,水彩画逐渐流行起来,成为了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
20世纪的水彩画发展迅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口凯在水彩画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对后来的水彩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国画家保罗·高更和品卓·勃鲁萨尔等也对水彩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世纪中叶以后,水彩画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水彩画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彩画具有色彩鲜艳、透明明亮的特点。
水彩颜料容易水化和干燥,使画家可以通过叠加和交叉实现色彩的层次感和变化。
水彩画的色彩表现力非常丰富,能够表现出自然界的各种色彩变化。
水彩画具有快速、轻松的绘画特点。
相比于油画等绘画媒介,水彩画更加灵活和便捷,画家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水彩画颜料的干燥速度较快,画家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幅作品。
水彩画名词解释

水彩画名词解释水彩画,又被称为水粉画、湿性绘画、水彩绘画,是一种以水性色彩为主要材料,用画笔、毛笔、刷子、等工具作画绘制出来的艺术形式。
水彩画是一种很古老的艺术,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自此之后,水彩画便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常用的艺术形式。
包括李松岩、杨景峰、陈抗等中国的著名画家,都曾尝试使用水彩画进行艺术创作。
在水彩画中有几个常用的名词,用于描述水彩画中不同绘画工具及其用法。
水彩画中使用画笔时,可以称为洗墨画,用画笔把水彩颜料按照某种规律或无规则的方式涂抹在纸张上,然后再加以拉起的纹理细节,使艺术品更有层次感。
水彩画中还使用水性色彩,根据材料的不同,水性色彩往往分为水彩颜料、水彩颜料墨水、水彩墨水、水性墨水、水性彩铅及水性彩色铅。
其中,水彩颜料由苯和甲醇组成,它们有着更强的附着力和更轻柔的触感,可以用来绘制色调柔和、柔和自然的灰色;水彩颜料墨水,是由颜料和有机溶剂组合而成,它们可以在纸上马上析出水彩颜料;而水性墨水,则是由某些有机溶剂及颜料组成,由于它不易溶解,具有较强的抗水性能。
当然,水彩画中也使用刷子作画,属于一种湿性绘画,分为CD 刷、筷子刷、刻刷、尖头刷等。
CD刷更像小块的毛发,可以用来画出条纹,比较适合做出卷曲状的纹理,筷子刷也叫短刷,可以做出小精细的线条;刻刷和尖头刷,则可以做出细腻的点状斑点,或是给画面增加纹理,粗细不一。
最后,水彩画中还有一些不同的技法,例如拉丝技法、膜片技法、穿洞技法、揉搓技法等,这些技法可以有效的控制颜料的流动性,给水彩画的造型和色彩增添细节和丰富性,使画面更加逼真、灵动、有趣,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总之,水彩画是一种极具艺术魅力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给绘画带来愉悦的心情,更可以表达出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风景、熠熠生辉的色彩和温暖和蔼的人文气息。
通过不断探索和训练,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它的画法,利用水彩画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创作出精美的水彩画作品,让水彩画成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经典。
水彩画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

水彩画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水彩画是一种使用水溶性颜料进行创作的绘画技法,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其发展历程中,水彩画经历了多个阶段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
水彩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塘画和发子画,这是一种使用植物汁液或染料制作颜料并利用水作为稀释剂的绘画技法。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艺术家们已经开始使用水溶性颜料进行绘画创作,但当时的水彩画技法还局限于描绘建筑和装饰。
到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水彩画开始在欧洲大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艺术家们开始使用透明的水彩颜料进行创作,使画作呈现出更多的层次感和透明度。
水彩画在这个时期主要用于描绘风景、动物和人物,常常作为绘画的草图或素描。
17世纪至18世纪,水彩画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们开始更加重视对光影和色彩的表现,他们运用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水彩颜料来创造不同的效果。
尤其是英国艺术家威廉·特纳的作品对当时的水彩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运用大量的水彩进行湿笔描摹,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水彩画作品。
到了19世纪,水彩画开始在艺术界中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
水彩画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许多国家建立了水彩画协会和学会。
在这个时期,许多著名的画家如约瑟夫·玛尔德·威廉·特纳和康斯塔布尔·诺普尔等人都是水彩画的积极创造者和推动者。
20世纪以来,水彩画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水彩画的艺术特点逐渐丰富和多样化,艺术家们开始运用不同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一些艺术家使用湿笔描摹和湿刷漫染的技法来表现光影和纹理,创造出具有立体感和质感的画面。
一些艺术家则喜欢运用湿水洗扫和干刷描绘的技法,创造出更加抽象和简洁的画面。
水彩画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透明性:水彩颜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使得艺术家能够在画布上创造出多层次和透明度的效果。
这种透明性也帮助艺术家更好地捕捉和表现光影。
2. 丰富的色彩:水彩颜料在进行绘画时色彩非常饱和丰富,艺术家可以通过混合和叠加不同的颜色来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
水彩画绘画的艺术表现

水彩画绘画的艺术表现水彩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绘画效果和技巧受到了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水彩画的艺术表现方式丰富多样,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线条的勾勒和构图的安排等方面来展现绘画作品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色彩表现、线条运用和构图设计三个方面来探讨水彩画绘画的艺术表现。
一、色彩表现水彩画以其独特的色彩表现方式而闻名于世。
由于水彩颜料的特性,水彩画的色彩鲜艳明快,并且具有一定的透明度。
在色彩的运用上,水彩画可以通过重叠叠加,或者透明融合的方式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
例如,在画描绘大自然时,可以使用浓墨重彩的手法来表现鲜绿的草地、湛蓝的天空和多彩的花朵。
而对于描绘人物时,则可以通过淡彩的运用来表达柔和的光线和温暖的色调。
总之,水彩画绘画的色彩表现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可以根据绘画主题和表达意图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色彩效果。
二、线条运用水彩画的线条运用同样也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方面。
线条可以用来勾勒物体的轮廓和纹理,通过不同的线条处理手法来表现不同的效果。
在水彩画中,线条的运用可以是有意识的勾勒,也可以是自由自在的笔触。
例如,在描绘山水画时,可以利用流畅的线条来描绘山脉的曲线和水流的涟漪,使整幅画面充满动感和生气。
而在描绘静物时,则可以使用细腻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细节。
线条的运用既可以是精确细致,也可以是简洁流畅,这取决于画家的创作风格和个人表达方式。
三、构图设计水彩画的艺术表现还需要合理的构图设计来达到视觉上的效果。
构图是指画面中各个元素的布置和摆放方式。
在水彩画中,构图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画面的平衡和美感。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例如,采用对角线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张力和动感;采用三分法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平衡和稳定。
此外,主体的位置、大小和比例的安排也是构图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通过合理的构图设计,可以使水彩画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总之,水彩画绘画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色彩表现、线条运用和构图设计等方面。
水彩画的艺术特征浅析

水彩画的艺术特征浅析一位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经说过,艺术在人的生命之中是不可缺少的,犹如食物和水一样,其中艺术形式很多,有音乐、美术、雕刻等等,美术是在其中是不可缺少的,而美术更少不了水彩画,为什么称之为水彩画,是因为水彩艺术的丰富性特征和独立性特征是探索与提高水彩艺术品质的关键,它如同一种语言诠释创作者的内心所要表达的感受。
另外它作画的特殊性是其他画种不能够比拟的,它之所以被人称为水彩画,就是因为它的作画原料是水和油彩相吻合,与油画不同的是,油画呈现的形式比较干,色彩较鲜明!而水彩画则是水为媒,加之色彩有水又有彩,来表达创作者的内心感受,更轻柔更飘渺,就如功夫一个是苍劲有力的拳击,一个是无影无形的太极。
与国画、油画相比较,则国画有水但是色彩稍弱一些,油画有色彩但是没有水,水彩画结合了国画、油画的优点,以鲜明的艺术特征和审美标准,形成当代水彩走向深化的标志,更是人类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意义。
中国曾经有一位伟大的画家说过“水彩其特点就是在水和彩。
如果没有水,水彩画比不上油画国画的表现力强,如果没有色彩鲜明,那么和水墨画相比的神韵又显逊色,但它的妙在于水与彩的结合”。
从这个意义出发,画种的本体语言是由材质决定的,而材质又决定了技法。
它是画家心灵的延伸也是作品最终表达的艺术形式。
所以它具有特殊性。
从广泛意义上讲,凡以水为媒的水性颜料作画的都可以看作水彩画。
水彩这一画种脱胎于欧洲中世纪手抄本的彩色插图,早期并不为人们所认识,被看作是一种既缺少油画所有的美学价值,又缺少版画那样经济的绘画末技,当它完全摆脱其他绘画的影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时,才真正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获得了独立的艺术门类。
1 水分美特征水彩画的艺术特征除了材质、美学内涵外,要以基本媒材、技法的运用为基垫,经过客观的视觉感受,主观意象得出审美标准。
水彩画的材质特征直接决定了这一画种特殊的视觉审美效果。
1.1 如何掌握水彩画的水分的技巧体会它的美众所周知学习水彩画,最难掌握的就是水分的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彩画艺术
水彩画艺术以水为脉,以彩为体,依于境而固于神,兼容西方的色彩造型和东方的用笔、气韵于一体,贯通中西,囊括古今。
水彩画艺术表现的核心在于水与色彩的协调与配合。
一、水彩画中水与彩的关系
水彩画独特的魅力在于水与彩交融所产生的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幻亦真、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它兼容中西绘画之长,含纳具象抽象之美,在当今绘画艺术中愈显其勃勃生机。
吴冠中曾说过:“水彩、水、彩,其特点就在‘水’与‘彩’。
不发挥水的长处,它就比不上油画、粉画的表现力度,不发挥彩的特点,比之水墨画的神韵又显逊色,但它妙在水与彩的结合。
彩墨虽也敷色,但以墨分五彩的墨来造型,水彩则主要以彩来造型。
水彩画应发挥自己的特点。
”
二、水彩画的用水之道
水的灵性、品格为水彩画带来了俏丽明快、清新怡人的诗情画意。
善用水者,水随人意,在特定的创意精神的驱动下,感情借助水的流淌、扩散、聚集和分解而挥洒。
其色或浓或淡,其形或隐或现,虚虚实实,朦朦胧胧。
水彩画的水赋予色彩以生命,使颜色透明、富有流动性。
这种流动性隐含着作者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尺度,所以水是水彩画的灵魂。
水彩画的用水之道并不只在于经常所说的“水色淋漓”,而在于适当、巧妙,在于有机地表现出画家的感受和艺术个性。
“水”不只是一个名词,或是物理概念,它有一个广阔的空间,是一种带有精神性的物质媒介。
运用恰当时,任你浸流、泼淀、冲洗、扫渗,或破色、引流、刻划、点洒、喷润,皆浑然天成;违背其特性时,就立刻显滥、僵、焦、寡、滞、闷……。
水彩画的故乡虽说是在英国,传统的英国水彩画的水分只是作为调合色彩的一个中间媒介,起得调节色彩浓淡度的作用,类似油画中的调色油。
技法仍是以色彩为主,层层薄罩,水的效果与痕迹并不明显。
而中国水彩画家的作品,水则被积极利用,把它放到色彩的同等位置。
成为了画面元素的重要部分。
许多水彩画家习惯把纸打湿,湿润的纸张产生了类似宣纸的功效。
因而就有了中国水彩画的这种酣
畅淋漓的空灵意境。
水的透明和流畅,以及其易溶、易渗的特性使得水彩颜料的色粒在水中流动、渗透,直得“水色交溶”浑然天成。
呈现在纸面上亦有明净淡雅之美。
透明感、流动感是水彩画的语言之灵魂所在,构成了“有意味的形式”。
水彩画只有“透”才会有“韵”为达到这种因透而生的韵。
中国传统画家作画往往从某一局部开始,慢慢铺开,没有西方绘画作画程序从小构图,大色调,先整体后局部然后回到整体的反复过程,许多画家甚至追求一次性完成画面,色彩和造型一遍到位。
尽量减少颜色的叠加和重复,保持色彩的明丽和杨快。
可以说充分发挥了水的特性是中国水彩画的表现和刻画形象的根本手段。
有色无水的作品,类似于用水彩追求油画的效果:有水无色的作品,又像水墨画,两者都丢弃了水彩画的语言特点,也丧失了水的文化灵魂,其结果只会使水彩画的表现力更加空洞、苍白无力。
三、水彩画的用色之道
色彩是万物之貌,是构成一切视觉形象的最基本的要素。
在造型艺术中,色彩也是最活跃、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水彩画依靠色彩的明度、变化、对比与调和来状物抒情。
写实者,精雕细刻,自然景物的形、色、光、质惟妙惟肖;写意者,概括、简洁,画有尽而意无穷;还有装饰者、变形者、抽象者、象征者……神秘莫测的色彩组合与色调变幻为各种题材、形式、风格的水彩艺术表现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水彩画靠水与彩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明快、绚丽、清新、流畅的艺术风貌。
众所周知,水彩画属西洋绘画范畴,它注重色彩与空间的塑造,讲究透明感。
色彩透明是水彩画最鲜明的特点,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根本所在。
水彩画的用色之道有以下方面:
第一,确保色彩的透明度。
水彩画的色彩浓淡深浅变化是靠水来调和,并利用白色的纸底来反射色彩,画面最淡处是纸本身。
因此水彩用色方法一般为层层叠加,从浅到深。
如果在深色的底子上叠加浅色,画面易出现滞粉、浑浊。
而在浅色的底子上叠加深色或罩染深色,既可以产生微妙的层次,使画面有透气感,又能增加画面的厚实和含蓄感。
第二,用色的准确性。
水彩色的材料和媒介决定它的表现形式不可能像油画那样层层覆盖,以“堆”色的方式来造型。
它要求作画者对色彩的观察判断要准确敏锐,切忌在上色时含糊犹豫,过多的修改、反复的渲染,会使画面既脏又死,难以收拾。
实践证明,要做到用色准确,必须胸有成竹,从大处着眼,抓准画面大的色彩关系,讲究用色的概括手法,用联系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对象的色彩倾向及大的明暗关系和冷暖关系,找出统领画面的总色调,逐步使画面的色彩丰富起来。
第三,熟练掌握水彩画调色的基本规律。
如以补色相调,用黑、灰加纯色相调,用中性色或低调色加纯色相调,高明色相调,同类色相调,同种色相调等等;深色、浓色在调配时不能过厚,上色时最好一次到位,并尽可能地用深颜色调和大量水分表现浅色调,以达到色彩的透亮效果。
掌握调色的规律,既要掌握在调色盘中调色的规律,还要掌握在画面上调色的规律,即利用水色的透明性在画纸上将一种颜色涂盖在另一种颜色上面进行调配;或者,将两种或多种颜色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直接在纸上调配;也可利用水色交融、渗透的作用,使画面达到层层透叠、积聚成浑厚响亮又有变化的色域。
用色时,要避免直接调色而出现的浑浊、脏涩现象。
色彩是绘画中最容易引起美感的因素,不同的色彩搭配及构成方式,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色分冷暖,这两大系列的交错和组合能魔术般地产生奇迹。
色有情感,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色彩表现出来。
色是语言,用不同的色彩作画,能表达不同的心态和情感。
因此,优秀的水彩作品,必须在用色施彩方面独具风格特点。
如美国水彩画家怀斯把水彩画的用色发挥到了极致,他把油画微妙的色调变化,版画的色彩归纳、明度推移以及古典蛋彩画用色的留白罩染、枯笔刮擦等技术都应用到色彩表现之中。
他的色彩十分耐看,画面的亮部以光色统一,暗部以色彩协调,光色相映成趣,充分体现了白色纸底的透畅。
又如中国水彩画家王肇民用色酣畅厚重,色彩虽经多次渲染、叠加,但仍保持着水彩的透明性。
他将中国绘画的笔墨、神韵与西方绘画的着色技法融会在一起。
他倡导以少见多、以一当十、秀而不媚、艳而不俗、简而不空的着色观念,提出“色阶越多就越弱,色阶越少就越强”的理论,将画面的色彩进行明度
提纯和色彩提纯,使经锤炼浓缩而成的色块趋于平整,更具张力及色彩美感。
四、结论
当代水彩画艺术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新的文化语境赋予我们自由选择与创造的权利,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为水彩艺术创作提供了自身发展的广阔空间。
寻找到中西绘画在技术、审美、艺术观念方面的结合点,才能寻求到切合自己的融贯中西的新的造型风格、模式和绘画语言。
只有这样,中国水彩画才能象一朵绽放的紫荆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展现着诱人的色彩,屹立在世界的艺术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