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经济效益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设计

生态环境经济效益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设计

生态环境经济效益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设计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这个体系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社会、环境和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效益。

首先,经济效益是一个最为直接和常见的指标,用于评估经济活动产生的利润和贡献。

在生态环境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具体指标:增加值、收入、就业机会和产业规模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经济活动对当地经济的直接影响。

其次,环境效益是评价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之一。

环境效益主要关注的是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污染、资源消耗以及生态系统破坏等影响。

在设计环境效益指标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污染物排放、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自然资源保护等。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评估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三,社会效益是评价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社会效益主要关注经济活动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如就业机会、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等。

在设计社会效益指标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就业率、机会公平性、社会福利水平、社会满意度和社会安全等。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全面评估经济活动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并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可持续发展效益是生态环境经济效益评价的综合指标,旨在评估经济活动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程度。

可持续发展效益主要关注经济活动的长期影响,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稳定等。

在设计可持续发展效益指标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生态足迹、碳排放、资源消耗率、社会公平指数和经济增长稳定性等。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评估经济活动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程度,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指导。

总之,生态环境经济效益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设计能够帮助我们全面、科学地评估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社会、环境和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一、引言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共识,对于各国而言,构建一个可持续的环境发展模式是当务之急。

然而,如何准确评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程度,指导政策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并按类划分章节进行详细解析。

二、生态环境保护指标1. 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自然资源是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衡量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例如,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等指标可以客观衡量资源利用的效益,促使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是评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评估生态系统健康可以采用较多指标,如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比例、水质指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弹性,有助于科学评估环境的可持续性。

三、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指标1. 工业污染治理指标工业污染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工业污染治理。

通过制定和监测一些有效的指标,如废水排放标准、废气排放标准等,可以衡量工业污染的控制效果,推动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和环境管理措施,实现绿色发展。

2. 城市环境治理指标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但也是环境问题集中的地区。

通过评估城市环境治理指标,如空气污染物浓度、噪音污染指数、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等,可以了解城市环境污染程度,引导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指标1. 环境教育覆盖率指标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通过评估环境教育覆盖率指标,如环境教育课程普及率、环保知识普及率等,可以了解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程度,推动环境教育的普及和加强。

2. 环境公众参与指标公众参与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式,通过评估环境公众参与指标,如环境影响评估参与率、环境法律诉讼率等,可以了解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程度,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参与度和话语权。

东江湖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研究

东江湖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研究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p p r a i s M i n d i c a t o r s y s t e m W a t f , e s t a b l i s h e d,i n a c c o da r n c e w i t h t h e s y s t e ma t i c,p l a u s i b a l a n d s c i -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pp r a i s a l i n d i c a t o r f o r
e c o- e c on om y i ● n U 1 0 n霉 qi ● ‘ a ng Lage … BaS l ● n
XU J i a l u a n
( H u n a n A c a d e m y o f F o r e s t r y , C h a n g s h a 4 1 0 0 0 4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s t u d y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O e - e c o n o my i n f o u r c o u n t i r e s i n D o n g j i a n g L a k e B a s i n , a
B a s i n , t h e m o s t i mp o r t a n t w e i g h t v f ] u e s瑚 g e d b e t w e e n 0 . 0 8 0 0—0 . 1 0 7 0 ,w i t h t h e n u m b e r f o e m p l o y m e n t( v a l u e 0 . 1 0 6 0 )a s 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 he t s e c o n d a r y i n d i c a t o r w e i g h t v  ̄ l u e s w e r e b e we t e n 0 . O 6 O 0~0 . 0 8 0 0 ,w i t h he t t o t a l

剖析生态经济的评价指标

剖析生态经济的评价指标

剖析生态经济的评价指标在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人类正在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生态经济已经变为世界各个国家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方式。

生态经济是一种能够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是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评价就没有决策;没有决策,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生态经济系统的高级化和有序化就无从谈起。

而科学地进行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目前,学术界对于生态经济的综合评价没有一个统一方法。

王书玉、卞新民(2007)用生态足迹法,从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角度出发,对县域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了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的概念…。

黄强、陆迁、赵学平(2008)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算出低一级地域单元(县、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对地区进行综合评价。

裴艳飞、陈瑛、李慧(2009)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立了综合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模型。

邓欧、尹忠东、冯仲科、李亦秋、张冬有(2011)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治理前后的生态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一、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建立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是量化生态经济建设最有效的手段,是满足领导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必要工作。

二是对生态经济建设过程的监控、测评、考核的客观需要。

在具体的实践中,生态经济建设的状况如何不能凭空而论,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与监控标准体系。

必须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作为评价与监控标准。

(一)根据各地区具体生态经济状况确定指标选取的主要原则贵州石漠化程度居全国各个省区之首。

是全国酸雨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和西南地区酸雨治理的重点区域之一。

在我国8个生态脆弱区中,贵州省“独揽”两个代表,即“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和“西南农牧山地生态脆弱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的典型。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1. 引言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和目标之一。

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需要全球各个国家、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以满足当前的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为了衡量和评估可持续发展的进展情况,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

这个指标体系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当前的发展状况,找到关键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涵盖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并分析各个方面的关键指标。

2. 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平衡。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GDP增长率:衡量一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增长应该是稳定的、可持续的,而不是无限制的追求高增长。

•就业率:一个国家的高就业率代表着社会稳定和经济活力。

但也要考虑就业的质量,比如工资水平、劳动条件等。

•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是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的成果得以广泛分享,以减少贫富差距。

3. 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衡量了社会公平、安全和和谐的程度。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教育水平: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衡量教育水平可以从普及率、教育质量、教育投入等多个方面考虑。

•健康指标:衡量健康水平可以从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医疗资源分配等多个方面考虑。

•社会包容性:社会包容性指的是社会对各类人群包括贫困人口、残疾人、少数族裔等的容纳程度,衡量社会公平。

4. 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衡量了环境的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程度。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可以从二氧化碳排放、甲烷排放等多个方面考虑,以评估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水资源利用:衡量水资源利用可以从水消耗量、水资源供应状况、水污染等多个方面考虑,以评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7章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7章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自从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出版以来,可 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已逐渐为 世界各国所接受。但是,可持续发展如何从一个 概念进入可操作的实践,仍然是一个世界各国政 府、学术研究机构和企业界正在努力寻求解决的 问题。
两个关键问题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从抽象的概念出发,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从抽象的概念出发, 何为可持续发展?因此, 何为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定量 化工具来测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 展的状态和程度。 展的状态和程度。 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 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实践中如何做到可持 续发展? 续发展?
dk为全球第k dk为全球第k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的平均生态生产力 为全球第 D为全球所有各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的平均生态生产力
人均生态足迹计算
Ai=(Pi+Ii(i=1, Ai=(Pi+Ii-Ei)/(Yi · N) (i=1,2,3,… m)
Ai为第i种消费项目折算的人均生态足迹分量(hm2 /人) Yi为生物生产土地生产第i种消费项目的年(世界 )平均产量(kg/hm2) Pi为第i种消费项目的年生产量 Ii为第i种消费项目年进口量 Ei为第i种消费项目的年出口量, N为人口数
均衡因子
由于这6类生物生产面积的生态生产力不同, 由于这6类生物生产面积的生态生产力不同,要将 这些具有不同生态生产力的生物生产面积转化为 具有相同生态生产力的面积, 具有相同生态生产力的面积,以汇总生态足迹和 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需要对各类生物生产面积乘以一个 均衡因子。 均衡因子。 均衡因子rk=dk/D(k=1, 均衡因子rk=dk/D(k=1,2,3,… 6) rk=dk/D(k=1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构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消耗以及生态系统的衰退都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我们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一、生态环境评价的概念及重要性生态环境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指标,对一个区域、一个系统或一个项目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生态环境评价可以掌握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和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促进环境管理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构成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包括自然要素指标、环境质量指标和生态系统指标等。

其中,自然要素指标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地貌、水文等要素。

环境质量指标则包括大气质量、水质量、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等。

生态系统指标则包括生物量、生产力、能量流、物质循环等。

三、现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相对来说还比较单一。

指标的选取也较为随意,各地区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方法。

因此,我们需要对现行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正和完善。

四、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在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指标必须科学、合理,并能够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真实情况。

2.全面性原则:指标必须全面反映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状况,不能片面。

3.标准化原则:指标必须有一定的标准和准则,以便进行比较和评价。

4.可操作性原则:指标必须便于测量和操作,且具有可重复性。

5.可靠性原则:指标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并且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注意的方法和步骤如下:1.筛选指标:首先,需要筛选出与生态环境评价相关的指标,并将其分类。

2.制定标准:对于每一个指标,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可接受的范围。

3.权重设置: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需要设置权重,以反映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和贡献度。

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应用

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应用

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应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危机。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定义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是指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系统评估与监测,以确定其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损害程度,为环境管理与规划提供依据,并提出治理对策的一系列措施。

二、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建设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建设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考虑评价的指标和因素。

1. 指标选择在生态环境评价中,指标的选择非常重要,对评价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评价指标应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因素,既要能够全面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此外,要根据不同区域和目的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以保证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数据采集评价的数据来源是采集而来的,在采集阶段要进行科学的排查与设计,数据的收集应全面、准确、可靠,尽量涵盖所有可能对评价结果有影响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等,使数据采集更加高效和精准。

3. 评价模型生态环境评价的模型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对衡量评价的难度和工作量也有很大影响。

目前,生态环境评价模型主要有统计模型、物模型和统计-物模型,选择那种模型应根据评价的目的、数据的类型和采集质量以及可行性等因素来确定。

三、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应用生态环境评价体系不仅仅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环保工程开展,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必要手段。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措施和政策,实施生态修复,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 推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评价可以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水土资源等进行全面评估,进而确定生态环境质量,预测对环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方 法 应 用 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 地处富饶辽阔的江汉平原腹地。根据 前述指标设置和筛选的思路与方法,并考虑荆州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 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建立荆州可持续发展评价 的指标体系。 4.1 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参考 2000- 2005 年的《荆州统计年鉴》和 《荆 州 环 境 统 计 资 料 》、《荆 州 发 展 四 十 年 》、《荆 州 市 “十 一 五 ”时 期 环 境 统 计 资 料 提 要 》等 资 料,建 立 2000- 2005 年 6 年 时 间 序 列 的 评 价 指 标 原始数据库(表 1)。
科教人员比
R3- 19


+ 10.17 12.9 13.71 14.87 15.58 17
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计算各发展特征内部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建立 相 关 系 数 矩 阵; 选 出 相 关 置 信 度 大 于 0.95 的 指 标 , 合 并 真 相 关 系 数 0.95 及以上的指标, 最终筛选掉了 R1-3、R1-4。
R3- 18
R1- 19
R1- 1

R1- 2
0.57

R1-5 - 0.48 - 0.94

R1-6 0.76 0.44 - 0.39

R1-7 - 0.19 - 0.3 0.39 0.41

R1- 8
【关键词】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 指标筛选; 指标体系
一 、问 题 的 提 出 我国近年来由于经济高速增长, 伴随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生态 环 境 问 题 成 为 制 约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影 响 社 会 安 定 及 国 际 形 象 的 重 要 因 素。现行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的发展需要, 必 须 寻 找 一 条 经 济 、社 会 、环 境 及 资 源 相 互 协 调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之 路 。可 持 续发展模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模式, 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 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研究。 二 、指 标 的 设 置 和 筛 选 方 法 2.1 指标设置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是度量区域复合系统 发 展 特 征 的 参 数 。由 于 区 域 复 合 系 统 结 构 复 杂 、层 次 众 多,子 系 统 之 间 既有相互作用,又有相互间的输入和输出,某些元素及某些子系统的改 变 可 能 导 致 整 个 系 统 由 优 到 劣 或 由 劣 到 优 的 变 化 。要 在 众 多 的 指 标 中 选择那些最灵敏的、便于度量且内涵丰富的主导性指标作为评价指标,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1) 科 学 性 原 则:指 标 概 念 必 须 明 确,且 具 有 一 定 的 科 学 内 涵 , 能 够 度 量 和 反 映 区 域 复 合 系 统 的 发 展 特 征 ; (2)完 备 性 原 则:指 标 体 系 作 为 一 个 整 体,要比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区 域 的 发 展 特 征 ; (3)主 成 分 性 原 则:设 置 指 标 时 应 尽 量 选 择 那 些 有 代 表 性 的 综 合 指 标 ; (4)独 立 性 原 则:度 量 区 域发展特征的指标往往存在信息上的重叠,所以要尽量选择那些具有 相对独立性的指标。 2.2 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置、筛选 指 标,以 满 足 科 学 性 和 完 备 性 原 则 。频 度 统 计 法 是 对 目 前 有 关 可 持 续 发 展 评 价 研究的报告、论文进 行 频 度 统 计,选 择 那 些 使 用 频 度 较 高 的 指 标;理 论 分 析 法 是 对 区 域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内 涵 、特 征 进 行 分 析 综 合,选 择 那 些 重 要 的 发 展 特 征 指 标;专 家 咨 询 法 是 在 初 步 提 出 评 价 指 标 的 基 础 上 ,征 询 有 关 专 家 的 意 见,对 指 标 进 行 调 整;如 此 建 立 的 指 标 体 系 称 之 为 一 般 指 标体系。为使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需进一步考虑被评价区域的自 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考虑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并征询专家 意见,得到具体指标体系。为满足指标的主成分性和独立性原则,对具 体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选择内涵丰富又相对独立 的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2.3 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 和数理统计数据 不 同, 社 会 经 济 统计数据没有固定的分布形态,数据的变化受区域政府行为的影响较 大[2]。 因 而 对 社 会 经 济 统 计 数 据 进 行 主 成 分 分 析 和 独 立 性 分 析 不 能 完 全照搬数理统计的方法,而应融入人的主观判断,采用主客观判断相结 合 的 方 法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是 目 前 对 指 标 体 系 进 行 降 维 处 理 最 常 用 的 方 法之一, 通过揭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而简化数据, 避免了指标信息 覆 盖 不 全 或 信 息 重 叠 的 现 象 。指 标 独 立 性 的 高 低 取 决 于 指 标 间 的 相 关 程 度 ,指 标 间 的 相 关 系 数 越 大,指 标 的 独 立 性 越 低 。在 筛 选 评 价 指 标 时, 指标间的独立性越大越好。 三 、生 态 经 济 系 统 可 持 续 发 展 特 征 分 析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是由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与社会经济系统的 结构耦合而成的复合结构, 其实质是指系统诸构成要素和子系统在时 空 范 围 内 的 排 列 、秩 序 、量 的 比 例 关 系 和 耦 合 方 式 等 [3]。 经 济 系 统 中 经 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等物质与能量的需求是无限增长的, 而生态系统所 能提供的生物产量有一个生态阈值。同时, 生态环境系统负反馈机制 与社会经济系统正反馈机制之间矛盾的不断激化, 必然导致生态环境 系统的退化, 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盐碱化, 草地退化, 水资源减少, 绿洲 萎缩等, 从而使生态环境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的阈值降低, 阻碍了社
会 经 济 系 统 的 发 展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对 生 态 环 境 的 需 求 没 有 超 出 其 阀 值, 在生态环境承载范围之内, 但是在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中出 现了问题, 诸如经济落后、分配不公、贫富悬殊过大、科教水平、创新能 力和管理决策能力不高等, 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没有后劲, 不具备可 持续发展基础, 可持续发展战略陷入了无法实施的境地。因此, 应用可 持续发展理论和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评价某个生态经济系统的可 持续发展水平时, 可以在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环境、资源、经济和 社会四个子系统的构成要素和内部关系的基础上, 以系统的发展水 平 、发 展 协 调 性 和 持 续 性 为 参 数 去 衡 量 系 统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度 。
表 1 荆州市生态经济指标体系原始数据

指标
计量
荆州市生态经济指标体系原始数据
类型

名称
单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R1-1 森林覆盖率 %

万 m3/
R1-2 产水模数
km2

13.5 16.12 16.12 16.12 16.12 16.21 54.2 55.8 68.48 68.9 58.5 64.2
● 【参 考 文 献 】
[ 1] 曹利军.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科技导报,1997(1):50- 52. [ 2] 曹利军,王华东.持续发展评价模式及其评析.科技导报,1996,(2):42- 44. [ 3] 晚春东. 基于生态经济理论的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 位论文] [ D] . 2004: 21~25. [ 4] 夏 军. 区 域 水 环 境 及 生 态 环 境 质 量 评 价 [ M] 武 汉:武 汉 水 利 电 力 大 学 出 版 社, 1999 年. [ 5] 王 晋 峰 , 周 嘉 友 , 等. 生 态 经 济 系 统 及 其 资 源 利 用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讨 论 [J] . 国 外畜牧学- 草原与畜牧, 1998 年, 第 3 期.
经过上述指标筛选后, 除假相关外, 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 0.95, 满 足 了 指 标 筛 选 的 主 成 分 性 和 独 立 性 , 指 标 的 相 关 系 数 矩 阵 如 表 2 所示。
从表 2 可见,经上述方法筛选后,除假相关外,相关系数均小于 0.9, 满 足 了 指 标 筛 选 的 原 则 。科
4.2 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 用公式(Xi- Xmin)/(Xmax- Xmin)对 表 2 评价指标相关系数矩阵
[ 责任编辑: 汤静]
R1- 1
R1- 2
R1- 5
R1- 6
R1- 7
R1- 8
R1- 9
R2- 10
R2- 11
R2- 12
R2- 13
R2- 14
R3- 15
R3- 16
R3- 17
+ 57.23 58.88 59.2 59.8 60.8 61.67
R1-7 恩格尔系数 %

万元/
R1-8 人均 GDP


43 41.52 41.07 40.72 42.7 44.9 1.48 1.62 1.79 1.96 2.15 2.5
单位 GDP 能 吨/万
R1- 9

- 元
2.02 2.06 1.68 1.58 1.57 1.59

+ 1.67 1.7 1.89 1.89 1.83 1.73
人均耕地面
R3- 16

亩/人 +
0.45 0.44 0.43 0.42 0.4 0.39
进出口贸易
R3-17 占 GDP 比重 %

8 9.5 9.3 9.6 9.4 9.7
固定资产利
R3- 18
润率

+ 5.69 6.84 9.3 9.09 10.68 14.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