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中医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进展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进展

特优 势 。现对 中医治疗 肠梗 阻 的相关 临床研 究 及进展 人 白细 胞 抗 原 DR(HLA—DR)等 6项 炎 性介 质 及 血 内
做一 概述 。
毒素水 平 [6]。
1 肠梗 阻的 中 医认 识
2.2 针 灸 针灸 可 通过 刺激 人体 的一定 部位 (腧穴 ),
肠梗 阻属 于 中医学 “腹 痛 ”、“关格 ”、“肠结 ”等 范 起 到激 发经气 、疏通经 络 、通调气 血 、和谐 脏腑 的作 用 .
抗休 克 等 ;在解 除 梗阻方 面 ,则分 手术 治疗 和非 手术 治 速体 内各种 毒物 排泄 ,抑 制 内毒 素水 平 ,崔克 亮等加 用
疗两 大类 ,在 非手 术治疗 领 域 中 ,包括 中药 及针 灸在 内 大承气 汤颗粒 剂可 明显 改善 MODS患者体 内如肿瘤 坏
的中医治 疗方 法 ,发挥 了重 要作用 ,具 有确 切疗 效和 独 死 因子 (TNF一0【)、白介 素 (IL)一1B、IL一4、IL一6、IL一10和
肠梗 阻 的治疗 原则 是 纠正 因肠梗 阻所 引起 的全 身 动收缩 节律增 强 _4],Qi QH等 发现 大承气 汤 能显 著增
生 理紊 乱 ,解 除肠梗 阻 ,针 对 生理 紊 乱 ,基 本 治疗 方 法 加患 者血浆 胃动素 的含量 ,从 而加 速 胃肠 道 运动 功能
包 括 胃肠 减 压 、补 充 水/电解 质 、纠正 酸 中毒 、抗 感 染 、 的恢 复 。以大黄为 主药 的大承气 汤及 相关制 剂 ,可 以加
畴 。中医学 认 为 ,六腑 主受纳 传化 ,其功 能“传 而不藏 ”, 故对 胃肠道 的机 能 活动具 有多 方 面的调 整作 用 。肠 梗
“降 而不 升 ”,“实 而不 能 满 ”,以 通 降下行 为 顺 ,凡 由饮 阻 的针灸选 穴 ,目前 常选 用 胃募 穴 中脘 、小肠 募穴 关元

肠梗阻的治疗进展医学

肠梗阻的治疗进展医学

肠切除吻合术
对于某些肠梗阻,可能需要切除病变 肠段,并将两端进行吻合,恢复肠道 的通畅性。
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 疗方法,缓解肠梗阻症状。
介入治疗
对于某些类型的肠梗阻,如肿瘤 引起的肠梗阻,可以通过介入治 疗的方法,如放置支架或进行放 射治疗等,缓解梗阻症状。
03
肠梗阻的现代治疗进展
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改变基因的表达,从根本上治疗疾 病。近年来,基因治疗在肠梗阻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通过基因工程技 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肠道蠕动等。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治疗方法,能够通过分化、旁分泌等方式促 进组织修复和再生。近年来,干细胞治疗在肠梗阻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如通过移植干细胞促进肠道再生和功能恢复。
01
患者情况
患者张某,女性,68岁,因腹部手术史导致肠粘连,出现肠梗阻症状。
02 03
治疗过程
患者首先接受保守治疗,但症状持续加重。经过全面的术前评估,医生 决定为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 良好。
治疗效果
术后患者排气排便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成功案例三
药物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肠梗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解痉药、止吐药、抗生素等。近年来,随着对肠梗阻发病机制的深 入了解,靶向药物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旨在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肠管水肿、促进肠道蠕动等途径缓解肠 梗阻症状。
药物治疗的局限性
尽管药物治疗在肠梗阻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病情易反复、副作用较多等。因 此,需要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轻微肠梗阻的中医治疗方法

轻微肠梗阻的中医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轻微肠梗阻的中医治疗方法
导语:肠梗阻是危害性很大的疾病,疾病有轻重之分,治疗的方法也有明显的不同,轻微肠梗阻的症状不显著,其症状也不易发现,但是也能鉴别于健康的
肠梗阻是危害性很大的疾病,疾病有轻重之分,治疗的方法也有明显的不同,轻微肠梗阻的症状不显著,其症状也不易发现,但是也能鉴别于健康的身体,患者发现异常特征后可做详细的治疗,治疗可是中医调理治疗,那么轻微肠梗阻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轻微肠梗阻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措施通常有中药(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理气开郁和活血化瘀)、有针刺等。

中药
(一)中药
(1)热结腑实:腹痛突发,疼痛剧烈而拒按,肠鸣有声,呕吐食物,口干口苦,大便闭结,苔黄腻,脉洪大或滑数。

治法:泻热通腑,荡涤积滞。

方剂:生大黄10克、枳实10克、芒硝10克、厚朴10克。

(2)寒邪直中:突然腹中绞痛,可触及包块,疼痛拒按,恶寒,面色青冷,舌质淡而暗、苔白润,脉沉紧。

治法:温中散寒,缓急止痛。

方剂;生大黄10克、熟附于10克、细辛3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芒硝20克。

(3)虫积阻结:腹痛时作时止,面黄肌瘦,或颜面有白色虫斑,突发腹中剧痛,痛在脐周,按之有块,呕吐食物或清水,苔白,脉弦。

治法:驱虫消积。

肠梗阻中医治疗方法

肠梗阻中医治疗方法

肠梗阻中医治疗方法肠梗阻是指肠道内的物质因为某种原因不能正常通过肠道而导致肠道阻塞的疾病。

中医认为,肠梗阻属于中医内科中的痞满病,多为肠道气滞、饮食积滞或虚寒凝滞所致。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肠梗阻的常用方法。

首先,中医常用的治疗肠梗阻的方法有引导下行通便、理气通脉、化瘀活血和健脾和胃等。

引导下行通便是中医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引导下行使肠道内的积聚物排出体外,可缓解肠梗阻的症状。

常用的引导下行通便的药物有大黄、芒硝以及常用的通便灌肠等方法。

理气通脉是中医治疗肠梗阻的另一重要方法。

肠道气滞是肠梗阻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因此,通气活络是缓解肠梗阻症状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理气通脉的药物有砂仁、佩兰、乌药等。

化瘀活血是中医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

肠梗阻时,肠道内的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导致血瘀,因此,通过活血化瘀可以改善肠道的血液循环。

常用的化瘀活血的药物有红花、桃仁、川穹等。

健脾和胃是中医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肠梗阻多为饮食积滞或脾胃虚寒所致,因此,调理脾胃功能可以改善肠梗阻的病情。

常用的健脾和胃的药物有炙黄芪、生姜、炒大麦芽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还常常使用一些非药物疗法来治疗肠梗阻。

比如推拿按摩、针灸和中药熏蒸等。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肠道穴位和经络,改善肠道气滞的病理状态,改善肠梗阻的症状。

针灸则通过针刺穴位调理气血,改善肠道的血液循环和脾胃功能,缓解肠梗阻症状。

中药熏蒸则通过将中药通过热蒸的方式使中药的药性飘散在空气中,进而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的吸收起到调理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中医治疗只能起到辅助缓解症状的作用,不能替代西医的手术治疗。

因此,在治疗肠梗阻时,应尽早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最后,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治疗肠梗阻需要结合中医和西医的综合方法。

中医治疗肠梗阻的方法主要包括引导下行通便、理气通脉、化瘀活血和健脾和胃等。

此外,非药物疗法如推拿按摩、针灸和中药熏蒸等也可以辅助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浆 膜 面 上形 成 一 网络 状 物 , 中 含 有 许 多 多 核 白 细 胞 及 其 他 其 炎性 细胞 , 维 网络 使 邻 近 的 浆 膜 面 粘 合 在 一 起 , 后 , 纤 纤 其 成
维 细胞 出现 在 其 中 。局 部 的 炎性 反应 是 否 形成 纤 维 性 粘 连 的 决 定 因素 之 一 是 局 部 纤 维 分 解 的 速 度 , 纤 维 素 性 网 络 能 被 如 迅速吸收 , 纤维 增 生 将 停 止 而 无 粘 连 形 成 , 之 , 纤 维 细 胞 反 成 将 产 生 胶 原 柬 , 为纤 维 粘 连 的基 础 。 同 时 , 多 毛 细 血 管 伸 成 许
[ 章 编 号 ] 1 0 8 4 (0 0 1 —15 —0 文 0 8— 8 9 2 1 )2 5 8 3
以 阳明 腑 实 及 湿 热 蕴结 症 状 为主 , 治疗 则 以攻 下 通 里 、 下 去 峻
粘 连性 肠梗 阻是 肠 梗 阻 最 常见 的 一 种 类 型 , 占肠 梗 阻 的 4 % ~6 % , 我 国 6 O 0 在 0年 代 大 肠 梗 阻 病 例 统 计 中 , 属 第 一 它 位 … 。临 床 多 表 现 为 反 复 性 顽 固性 腹 痛 、 胀 、 吐 、 便 排 腹 呕 排 气 等症 状 , 重 者 可 进 一 步 发 展 为 肠 坏 死 而 危 及 生 命 。 梗 阻 严 治疗 主要 分 为保 守 治 疗 和 手 术 治疗 两大 类 。预 防和 治 疗 肠 粘
粘 连 缓 解 汤方 : 大 黄 、 朴 、 实 、 硝 、 菜 菔 子 、 麻 仁 、 生 川 枳 芒 炒 火 赤芍、 仁、 香、 桃 木 乌药 、 胡 索 、m 子 、 甘 草 , 延 J楝 I 生 年老 体 弱 者 , 加生 黄芪 、 参 、 归 , 阻 时 间 较 长 , 虑 有 肠 道 细 菌 移 位 党 当 梗 考 者 , 金 银 花 、 公 英 。 胃管 注 入 , 管 2h以 上 。 谭 华 儒 加 蒲 挟 等 _ 用 和解 通 逄法 治 疗 粘 连 性 肠 梗 阻 5 5 0例 , 选 大 柴 胡 汤 加 方 减: 柴胡 、 芩 、 夏 、 芍 、 归 、 实 、 朴 、 川 军 、 硝 、 黄 半 白 当 枳 厚 生 芒 木 香 、 菊 花 , 痛 甚 者 加 延胡 索 , 吐 重 者 加代 赭石 , 野 腹 呕 精神 差 者 加 西 洋 参 , 结 无 矢 气 者 加 焦 槟 榔 , 暗 有瘀 斑 者 加 丹 参 、I 便 舌 J I 芎 。共 治 疗 5 0例 患 者 , 愈 3 痊 6例 , 转 1 好 2例 , 效 2 。郭 无 例

艾灸治肠梗阻的实例

艾灸治肠梗阻的实例

艾灸治肠梗阻的实例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在中医理论中,艾灸可以通过热量的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本文将以肠梗阻为例,介绍艾灸治疗肠梗阻的原理和方法。

肠梗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其特征是由于肠腔的阻塞而导致食物和消化液无法正常通过肠道。

肠梗阻的症状包括腹胀、腹痛、呕吐、便秘等,严重的肠梗阻还会引起肠坏死和穿孔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肠梗阻是由于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中医认为,艾灸可以通过温热的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消除气滞血瘀,从而改善肠道的功能。

具体来说,艾灸可以通过作用于特定的穴位,刺激穴位周围的经络,调整肠道的蠕动功能,促进食物和消化液的正常运行。

艾灸治疗肠梗阻的方法比较简单,可以在家中进行。

首先,准备好艾条或艾绒,并点燃艾条,使其产生温热的烟雾。

然后,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艾灸,常用的穴位包括中脘穴、足三里穴、关元穴等。

将艾条的烟雾直接对准穴位,让温热的烟雾渗透到皮肤和穴位中,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

艾灸的治疗时间和频率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天进行一次艾灸治疗,连续进行数天至数周。

治疗时要注意控制艾灸的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另外,艾灸治疗肠梗阻时还可以辅助使用中药,以增强治疗效果。

艾灸治疗肠梗阻的原理是通过温热的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肠道功能,从而缓解肠梗阻的症状。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加速食物和消化液的排出,缓解肠梗阻引起的腹胀、腹痛等症状。

虽然艾灸治疗肠梗阻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对于肠梗阻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肠坏死和穿孔等,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此外,对于肠梗阻的原因是结构性问题,如肿瘤、肠套叠等,艾灸治疗也无法根治疾病,需要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进行治疗。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疗肠梗阻。

艾灸治疗肠梗阻的原理是通过温热的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肠道功能。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

肠梗阻肠梗阻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行障碍的统称,是中医科的常见病症。

《内经》称其为“后不利”、“大便难”,认为脾胃受寒、肠中有热等有关。

如《素问·厥论》曰“太阴之厥,则腹满(月真)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

”《素问·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疸热焦渴,则咽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肠梗阻属中医学“关格、“肠结”、“腹痛”、“积聚”“反胃”等范畴,以腹痛、腹胀、呕吐、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饮食入胃,经脾胃运化其精微,吸收其精华后,所剩糟粕由大肠传道而出,成为大便。

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若外感或时邪,情志失凋,饮食所伤,素体亏虚等,均可导致气机阻滞,肠腑气血不畅,肠道失于濡养,气血瘀阻,腑气不通,升降失常,其主要病变部位在肠。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六腑传化水谷,泻而不藏。

若毒邪内盛、气滞血瘀,日久气血亏虚、运化无力湿,毒瘀血阻止于肠道,通降失调,而致肠梗阻,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

1.外感时邪;外感六淫。

如伤于风寒则寒凝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如《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如《景岳全书杂证谟秘结》曰:“阳证者,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

”2.情志失调:忧愁思虑过度;或久坐不动;或跌打损伤,伤及胃肠;或虫积肠道,或肺失宣降,腑气不通,均可导致大肠气机郁滞,功能失司,糟粕不得下行,皆可致肠道梗阻不通。

3.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伤及脾胃,饮食内停;恣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酿生湿热,蕴蓄肠胃;误食馊腐,饮食不洁,或过食生冷,寒湿内停等,均可损伤胃肠,以致肠道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致肠梗阻。

4.素体亏虚:病后、产后及年老体虚之人,阴阳气血亏虚,阳气虚则传送无力,阴血虚则润泽荣养不足,大肠失于传导。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的凝 血酶原可促进纤维蛋 白原转化为纤维蛋 白, 这些纤维蛋
采用生 长抑素联 合鼻 胃管治 疗 的 2 6 例患者 , 观 察组 2 7 例患 者则采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 , 4 组腹痛缓解 时间 、
排气恢复时间和手术中转概率均呈现出了递减趋势。杨’ 波I
选取 1 0 0 例 急性小 肠梗 阻患者 , 随机分 为对照组 和观察 组 , 各5 0 例, 观察组 患者 在对照组 患者 的治疗 基础上 每 日经 胃
等 。传 统 胃肠减 压一般使 用单 腔 胃管 , 但对 于低位肠 梗阻 , 目前广泛使用 经鼻型肠梗 阻导管 , 减压效 果更佳 。祁 冰等【 2 J 将 应用鼻 肠梗 阻导管治疗 的粘 连性肠梗 阻患者 与单纯鼻 胃
管治疗 的患 者进 行 Me t a 分析, 可见 治疗 组治愈 率 明显高 于 对 照组 , 且J D= 0 . 0 0 0 1 , 具 有统计 学意义 。陈颖 圳回顾分 析 2 年间 的 2 3 例粘连性肠 梗阻患者 的病 例 , 患 者均置肠梗 阻导 管, 并 给 予肠 内营 养治疗 , 本组 患者 治愈 率 1 0 0 %, 且随访 6 个月均未再 出现肠梗 阻症状 。
管 注入 泛影 葡胺溶 液 1 0 0 m L, 并 闭管 3 h , 对 比两组 患者 非 手术治疗成功率 , 可见观察组 明显高于对照组 。 1 _ 2 . 2 中药治疗 目前 中药治疗有 口服或 胃管注入 、 灌肠 和 外敷三种方 法。 吕兵兵等 回顾分析 9 7 0 例粘连性肠梗 阻病 例, 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 给予 中药复方大承气汤( 大黄 1 0 g , 芒硝 1 0 g , ) r i C h 1 0 g , 枳实 1 0 g , 莱 菔子 3 0 g , 赤芍 l 0 g , 桃仁 1 0 g ) , 水煎2 0 0 m L , 每 日分 2 次 胃管 注入 , 每次 注入后 闭管 2 h , 其中6 1 8例 患者未 行手 术 治疗 治愈 或好 转 , 有 效 率达 6 3 . 7 %。靳怀安等 将 6 0 例粘连性肠梗 阻术后患者进行 回顾 性分析 , 证 明术后给予 四君子汤能 改善 患者创伤后的免疫功 能, 减轻炎症反 应 , 促 进 胃肠功 能恢 复 。杨士 民 Ⅲ J 入选 6 8 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 , 并将其 随机 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 3 4 例, 两组常规治疗相 同 , 对 照组每 日给予 肥皂水灌肠 1 次, 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进展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进展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是纠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解除肠梗阻,针对生理紊乱,基本治疗方法包括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中毒、抗感染、抗休克等;在解除梗阻方面,则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在非手术治疗领域中,包括中药及针灸在内的中医治疗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确切疗效和独特优势。

现对中医治疗肠梗阻的相关临床研究及进展做一概述。

l.肠梗阻的中医认识
肠梗阻属于中医学“腹痛”、“关格”、“肠结”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六腑主受纳传化,其功能“传而不藏”,“降而不升”,“实而不能满”,以通降下行为顺,凡由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寒邪凝滞,热邪郁闭,湿邪中阻,瘀血留滞,燥屎内结或虫团集聚等因素,皆可使胃肠通降功能失调,滞塞不通,发为本病。

2.肠梗阻的中医治疗
肠梗阻的基本病机是肠道痞塞,腑气不通,以痞、满、燥、实为主证。

在此基础上,徐长生认为,可合并血瘀、寒凝、热结、湿阻、食积、虫结等证。

故肠梗阻的治疗应着重疏通肠道,以通里攻下为主,针对各兼证,辅以理气、泄热、活
血、祛瘀、止痛等诸法。

2.1中药从现有大量报道的文献中,可以看出目前对于肠梗阻的中医治疗中,通里攻下、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大法,其中运用最多的就是通里攻下法,基本方为《伤寒论》大承气汤,以此方或以此方为基础的变方较常见。

大承气汤功效峻下热结,方中大黄味苦性寒,长于泻下攻积,能荡涤肠胃邪热积滞;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能更好地发挥泻热荡积、推陈致新的作用。

两药相须为用,则峻下泻热之力更强。

厚朴味苦性温,除满消胀;枳实味苦微寒,行气导滞除痞;二药合用助硝黄推荡积滞之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含有番泻苷,可兴奋肠平滑肌,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具有拮抗内毒素,减少细菌及毒素移位及抗炎抑菌作用;芒硝含有硫酸钠,能促进肠蠕动而排便;枳实含挥发油并含黄酮苷,能促进胃肠蠕动,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Qi QH等发现大承气汤能显著增加患者血浆胃动素的含量,从而加速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恢复。

以大黄为主药的大承气汤及相关制剂,可以加速体内各种毒物排泄,抑制内毒素水平,崔克亮等加用大承气汤颗粒剂可明显改善MODS患者体内如肿瘤坏死因子(TNF-ot)、白介素(IL)一1p、IL-4、IL-6、IL-10和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等6项炎性介质及血内毒素水平。

2.2针灸针灸可通过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腧穴),起到激发经
气、疏通经络、通调气血、和谐脏腑的作用,故对胃肠道的机能活动具有多方面的调整作用。

肠梗阻的针灸选穴,目前常选用胃募穴中脘、小肠募穴关元和大肠募穴天枢及相应背俞穴,胃合穴足三里、大小肠合穴上、下巨虚等为主穴,再随证配穴。

有资料显示肠梗阻的针灸临床选穴以足三里、上下巨虚、三阴交、天枢5穴治疗最为广泛且效果明显。

动物实验发现,针刺对肠道运动可实现双向调节,如针刺足三里对活动亢进的小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静息状态下的小肠则可加强其运动功能。

肠梗阻时胃肠道经络受损,腑气不通、通降失常,而针刺对胃肠运动具有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以增加麻痹肠道蠕动,减弱亢进肠道的活跃运动,从而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起到消退炎性水肿、松解粘连的作用。

3.肠梗阻中医治疗的基础研究
从近年文献分析,肠梗阻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中医治疗.与临床研究报道相比,明显比较薄弱,在此领域的研究数量、深度和广度都明显不足。

中药制剂以及针灸治疗肠梗阻的治疗机理和作用环节仍阐述不清,多数研究仍以肠梗阻常见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作为研究目的。

3.1中药研究;肠梗阻时,由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肠道细菌移位加重,既而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严重者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而危及患者生命。

肖元廷等口在常规综合治疗肠梗阻基础上加用复发大承气汤,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浆内毒素及IL-IB水平,有助于肠梗阻患者肠黏膜修复,促进肠功能恢复。

肠梗阻病程中,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肠腔内压力不断升高,引起肠血运障碍,中医学认为此时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瘀证。

盛丽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肠系膜
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研究显示将茴香枳术汤(白术、枳壳、小茴香、苍术、香附、桂枝)灌胃,能够明显降低其血流速度,对粘连性肠梗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郭娟等将复方丹参合剂(丹参、三七、冰片)、大承气汤用于不完全小肠梗阻大鼠,
通过对其血浆及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浓度及小肠组织形态
学变化的观察.证实大承气汤和复发丹参合剂对小肠黏膜屏
障均有保护作用,二者合用作用增强。

肠梗阻后肠黏膜受损,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小肠损害愈加严重,梗阻后期,肠管极度扩张,肠平滑肌受损,肠壁充血水肿,致肠运动无力,出现吸收障碍。

阴爱辉等用四君子汤灌胃治疗肠梗阻模型兔,结果治疗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修复程度明显好于同时段
自然恢复组.在梗阻解除后的相应时段内,中药治疗组炭末推进率、D-木糖吸收水平比自然恢复组明显升高,表明四君子汤对肠梗阻解除后肠运动及吸收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吴毅伟等采用提壶揭盖法中药(宣肺治上、通腑治下)煎
剂灌胃治疗大鼠粘连性肠梗阻模型.结果表明提壶揭盖法有
明显的促进肠蠕动、减少肠粘连的作用。

3.2针灸研究李红等取穴足三里、天枢行电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大鼠。

通过电镜发现针刺能明显改善肠梗阻时小肠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促进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功能和形态恢复,其预防效果优于大承气汤、灌肠组,表明针刺能够改善术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异常的超微缮构;增强肠黏膜的防御屏障功能。

吴健文等电针取穴足三里、天枢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大鼠,发现针刺组较模型组大鼠血浆和肠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明显增加,而一氧化氮(№)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表明针刺对损伤后肠黏膜的自由基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针刺组肠黏膜sIgA含量增高,说明电针治疗能刺进slgA的合成分泌,增强肠道局部免疫,减轻肠粘膜的损害程度有效保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

4.肠梗阻中医治疗的临床研究。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临床研究报道极多,但综合来看,研究质量普遍不高,大都流于表面,很多报道对于肠梗阻治疗有效的标准尚阐述不清,部分报道甚至未设立对照组:对于中医治疗肠梗阻的疗效观察,多数仍缺乏中医证型分类,未进行辨证论治,观察指标较简单,多为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腹痛消失等主观表现,缺乏有力的客观指标,这些都对中医治疗肠梗阻疗效的可靠性和说服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4.1中药如前所述,关于肠梗阻的中药治疗。

目前各文献
中选用方药大同小异.均以大承气汤为基础.兼以行气、活血、清热等诸法,总体变化不大。

但中药给药方式趋于多样化,除传统中药口服、外敷、灌肠外,还有胃管注入、肛滴、栓剂、鼻肠梗阻导管、结肠水疗等多种方式,这些方式可以单独应用,亦可多种联用.以加强中药治疗的疗效。

4.1.1单独应用(1)口服。

张晓东等将大承气汤(大黄12 g,厚朴15 g,枳实12 g,芒硝9 g)口服治疗38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效果显著,且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再次手术。

(2)灌肠。

宋易华等将复方大承气汤(大黄20 g,厚朴20 g,枳实20 g,莱菔子15 g,木香15 g,赤芍药15 g,冰片6 g)研细末外敷神阙穴治疗36例粘连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肠)。

(3)栓剂。

宋易华等采用自制中药通腑栓(大黄120 g,厚朴t20 g,枳实120 g,炒莱菔子100 g,木香100 g,桃仁100 g,红花100 g)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4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生理盐水灌肠)。

(4)肛滴。

田义州[将中药汤剂(生大黄、厚朴、枳实各10 g,红藤、全瓜蒌、莱菔子、八月札、大腹皮、赤石脂、白芍各30 g)加入灌肠袋中,与肠管和输液器连接,经肛门行缓慢滴注治疗28例癌性不全肠梗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5)结肠水疗。

张搏等将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牛膝各9 g,枳壳6 g,赤芍、川芎、柴胡、甘草、桔梗各6 g)行结肠水疗治疗42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明显优于对
照组。

4.1.2联合应用周强等用复方大承气汤(厚朴15g,炒幕菔子、30 g,枳实9~15 g,芒硝9~15 g,桃仁9 g,赤芍15g 生大黄15v24 g)胃管注入及灌肠治疗98例不同类型肠梗阻患者0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液体石蜡胃管注入及灌肠):、郭宏珺等采用用神阙穴外贴(白芷、小茴香:檀香、大黄、赤芍、厚朴、木香、枳实、大腹皮各30 g,芒硝10‘幺)中药阿服(厚朴、莱菔子各30 g,大黄(后下)、赤芍各15g,枳壳、芒硝、桃仁各9 g,炙黄芪、白术、丹参各12 g,甘草6g)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6例。

治愈率89.4%,总有效率9
5.4%。

杨仕彬等将针敷灌服四法并用,针灸:取穴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天枢。

外敷:自拟解枯汤(赤芍、厚朴、莱菔子、三棱、莪术、川楝子、芒硝、乳香、没药、败酱草、延胡索各100g,生大黄50 g)。

灌肠:大承气汤为主(生大黄50 g,芒硝100 g,厚朴50 g,生龙牡100 g,败酱草100 g,红藤100 g,川楝子50 g)。

内服:气滞瘀结证以六磨汤或大柴胡汤加减,寒实冷结证以大黄附子汤或温脾汤加减,毒热瘀结证以大承气汤加减,正虚邪结证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应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6例,治愈率达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