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管理效果研究

温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一、摘要

缩略词表 (1)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3)

二、论文正文

前言 (4)

资料与方法 (5)

结果 (7)

讨论 (9)

小结 (12)

参考文献 (13)

三、补充说明 (15)

四、致谢 (16)

五、综述及参考文献 (17)

六、论文独创性声明 (31)

中国肥胖及2 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 版)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 (2019版) 郴州市第一人民胃肠外科 汇报人:赵玉国

c o n t e n t s 目录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手术方式的选择 术后随访监测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围手术期管理

PART 01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BMI BMI≥37.5,建议积极手术; 32.5≤BMI<37.5,推荐手术; 27.5≤BMI <32.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 腰围 男性腰围≥90cm 、女性腰围≥85cm ,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 )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 年龄 Surgical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 建议手术年龄为16~65岁。 单纯肥胖病人手术适应证

1 2 3 4 对于年龄<16岁的病人,须经营养科及发育儿科等MDT 讨论,综合评估可行性及风险,充分告知及知情同意后谨慎开展,不建议广泛推广; 对于年龄>65岁病人应积极考虑其健康状况、合并疾病及治疗情况,行MDT 讨论,充分评估心肺功能及手术耐受能力,知情同意后谨慎实施手术。 T2DM 病人仍存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BMI≥32.5,建议积极手术;27.5≤BMI <32.5,推荐手术;25≤BMI<27.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慎重开展手术。 对于25≤BMI<27.5的病人,男性腰围≥90cm 、女性腰围≥85cm 及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MDT 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 建议手术年龄为 16~65 岁。 T2DM 病人手术适应证 Surgical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查房

妊娠期糖尿病 --护理查房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妊娠 合并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即妊娠前已有糖尿病及妊娠后才发生或 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后者称妊娠期糖尿病(GDM),占糖尿病孕妇的80%。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过复杂,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类型: (1)糖尿病合并妊娠; (2)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代谢特点: 在妊娠早中期,随孕周增加,胎儿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通 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葡萄糖是胎儿能量的主要来源,孕妇血浆葡萄糖 水平随妊娠进展而降低,空腹血糖约降低10%。系因:1、胎儿从母 体获取葡萄糖增加;2、孕期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但 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率不能相应增加,导致部分孕妇排糖量增加;3、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对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因此,空腹时孕妇清 除葡萄糖能力较非孕期增强。孕妇空腹血糖较非孕妇低,这也是孕 妇长时间空腹易发生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的病理基础。到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 周增加而下降,为维持正常糖代谢水平,胰岛素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对于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妊娠期不能正常代偿这一生理变 化而使血糖升高,使原有糖尿病加重。 糖尿病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1.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妊娠可使患有糖尿病的孕妇病情加重, 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这与妊娠期糖代谢的特点及胰岛素需要量的变化有关。

2.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1)对母体的影响:糖尿病妇女的受孕率低,流产、羊水过多、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难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增高。易合并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 (2)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 儿畸形发生率均明显增高。新生儿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严重时危及新生儿生命。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了解有无糖尿病病史及糖尿病家族史,询问过去生育史中有无 习惯性流产、胎死宫内、胎儿畸形、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新生 儿死亡等情况。 (二)身体状况 绝大多数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 重下降,经常感到全身乏力、外阴阴道瘙痒等。此外应注意评估糖 尿病孕妇有无并发症,如低血糖、高血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 症酸中毒、羊水过多、感染等。 (三)心理-社会状况 由于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担心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影响 较大,孕妇及家属多有焦虑、自责等情绪反应。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糖测定:2次或2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可确诊 为糖尿病。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妊娠24-28周及以后,应对所以 尚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孕妇,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前1 日晚餐后禁食至少8小时至次日晨(最迟不超过上午9时)实验前 连续3日正常体力活动、正常饮食。检查期间静坐、禁烟。检查时,5分钟内口服含75g葡萄糖的液体300ml,分别抽取服糖前及服糖后

妊娠期糖尿病的门诊监测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的门诊监测管理 糖尿病发病的非遗传性生理因素一般包括进食增多、运动减少、体重增加等因素。许多孕妇都具有这些生理特征。尤其是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妊娠期糖尿病也大幅度的增加[1]。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很多[2]:容易发生流产、早产和死胎等;羊水过多发生率增加,为10%~30%;巨大儿发生率增加,在分娩时出现难产和产伤的机会将增多等。预防和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是保证孕妇健康的重要措施。为了寻找有效的控制办法,我们对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24 ~28w的孕妇,进行糖耐量实验,如果诊断为妊娠糖尿病(GDM),进行综合性控制管理,目的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门诊的管理方法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11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我院产科门诊系统保健3125例产前检查的孕妇,并在葡萄糖耐量中诊断为GDM的孕妇524例,发生率占16.77%。年龄23~40岁,平均28. 5岁,初产妇326例,经产妇198例;其中50例为高龄孕妇;进行新模式管理。 1.2测试方法 1.2.1产前检查于孕24~28w进行75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我院GDM 诊断标准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31-2011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5.1 mmol/L或1h血糖≥10.0 mmol/L或2h血糖≥8.5 mmol/L)。 1.2.2 GDM列入管理对象记录所有患者的详细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家族史,既往史,用药史。患者的特征性评估包括与GDM有关的高危因素评估和妊娠合并症评估,通知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的测定.来获得可靠的血糖值。在血糖控制不稳定状态下,3~7d需要对这些患者产前检查1次.测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血糖控制稳定后1~2w检查1次。 2综合性控制措施 2.1食物多样性与糖类摄入控制在控制总热量的原则下,营养全面均衡,规律进餐,少量多餐,保证母婴需要,体重适当增长。总热量按每公斤理想体重每日38Kcal计算。碳水化合物以粮食及豆类为主,应注意粗细粮搭配。水果不宜餐后立即食用,应于餐后2~3h左右食用。食用量以200~400g/d为宜,并计算到总热量中。水果中的草莓、猕猴桃等可首选,西红柿、黄瓜可替代水果食用;香蕉、荔枝、龙眼和葡萄等含热量较高,故不宜多吃。食糖、蜂蜜、巧克力、甜点等双糖、单糖食物应避免。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也应适量摄入。 2.2合理运动运动疗法不仅有益于母子健康,而且可控制糖尿病。运动宜在饭后1h左右,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30min较合适。运动项目应选择较舒缓不剧烈的,如散步、缓慢的游泳和太极拳等。

2017《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翻译完整版)

2017ACOG《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翻译完整版)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然而,尽管最近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研究,但是对于GDM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本文的目的如下: ?提供对GDM理解的简要概述; ?回顾性分析经过适量临床研究验证的管理指南; ?找出目前知识理论的不足之处以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 定义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发生的碳水化合物不耐受。无需药物即可控制好的GDM常常称为饮食控制的GDM或GDM A1型,需要药物以使血糖达到正常水平的GDM称为GDM A2型。由于许多女性在怀孕前没有接受过糖尿病检查,所以区分妊娠期糖尿病和孕前糖尿病是很有挑战性的。 流行病学 据估计,糖尿病孕妇中有6%~9%是糖尿病合并妊娠,其中约90%是妊娠期糖尿病。另外,在特定人群、种族或民族中,GDM的发病率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成正比。白人女性GDM 的发病率最低,西班牙裔、非裔美国人、印第安人、亚洲和太平洋岛国女性GDM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GDM随着2型糖尿病高危因素(如肥胖和高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肥胖和久坐生活方式的盛行,全球育龄女性GDM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孕产妇和胎儿并发症 GDM女性发生先兆子痫(空腹血糖低于115 mg/dL占9.8%,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115 mg/dL 占18%)和剖宫产的机率会更高(25%接受药物治疗的GDM女性和17%饮食控制的GDM 女性需要剖宫产分娩,非GDM女性为9.5%)。 此外,GDM女性在以后的生活中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主要是2型糖尿病)。据估计,有70%的GDM妇女将在怀孕后22~28年内发展为糖尿病。糖尿病的进展也受到种族、民族和肥胖的影响。例如,60%拉丁美洲GDM妇女可能在她们怀孕5年内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 GDM产妇的后代发生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症、高胆红素血症、肩难产和产伤的风险在增加。还有死产的风险也增加了,但这跟血糖的控制有多大关系目前还存在争议。 由多个国家参与的高血糖与妊娠不良结局(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HAPO)研究结果表明,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也随血糖水平升高而增加,多数合并症(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与血糖水平呈线性关系。其他研究表明,妊娠期母体患糖尿病会增加胎儿在儿童和成年后患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这与肥胖和遗传倾向性相关的风险无关。 筛查方法、诊断阈值和治疗效果 从病史上看,GDM的筛查包括获取患者的病史,主要关注过去的孕产期检查结果和2型糖尿病的家族病史。1973年的一项研究提议使用50g,1小时OGTT作为GDM的筛查工具,自此,这一试验被广泛接受,95%的美国产科医生将其作为孕妇全面筛查的工具。 使用病史(家族或个人糖尿病史、以前不良妊娠结果、糖尿和肥胖症)来筛查会使一半的GDM妇女漏诊。 虽然某些因素使女性患GDM的风险较低,但对这类女性进行葡萄糖耐量筛查可能并不划算。但是,这些低风险的女性仅占孕妇的10%,如果确认哪些女性不用接受筛查可能会增加筛查过程不必要的复杂性。 因此,在2014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提出,建议对所有妊娠24周及以上的孕妇进行GDM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门诊护理与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门诊护理与管理 发表时间:2011-11-04T11:39:03.4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5期供稿作者:谢雪玲彭蔓蕾石宏英 [导读] 通过对门诊产前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进行专人负责,统一系统的新模式管理。 谢雪玲彭蔓蕾石宏英(广东东莞市人民医院 5230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5-0284-02 【摘要】目的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门诊的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在本门诊筛查并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孕妇104例进行系统的护理和管理,给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健康教育。结果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率达98%,高危妊娠管理率为100%。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96%,孕妇对GDM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掌握达到92 %,遵医行为到达98%,分娩前空腹及餐后2h血糖满意者达到91%。结论对门诊产前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进行专人负责,统一系统的新模式管理。使更多的孕妇认识了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危害,因而愿意接受糖耐量筛查和服务指导的孕妇明显增多。新的管理模式不但促进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工作的进行,也有利于发现潜在的GDM~NGIGT 患者。加强孕期糖尿病管理,可改善GDM筛查、诊断状况,为进一步的合理处治提高基础,也有利于防治围生期疾病,提高母儿健康水平。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护理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巨大儿、低体重儿、妊高征、早产、酮症胎儿、畸形、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威胁着母婴的安全。母亲远期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概率高达30%~50%,子代在儿童发生肥胖及成年后发展为糖尿病的机会也增多。因此,妊娠期及早对GDM做出诊断,加以正确管理,不仅能减少孕期母儿合并症,能降低远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了早期干预和管理妊娠期糖尿病,2008年我们课题组成员承担了《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管理模式的探究》这一课题。本文就妊娠期糖尿病孕期门诊监测与管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门诊建册并在产前检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孕妇104例。其中糖耐量异常的86例,诊断为GDM的18例。年龄26~38岁,平均27. 2 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68例;45例为高龄产妇。研究组由专人负责,进行新模式管理。 1.2方法 1.2.1在优生优育门诊对孕前高危人群筛查:对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高龄的孕前检查妇女进行血糖筛查;糖耐量异常或确诊糖尿病者列入管理对象,糖尿病患者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后怀孕。 1.2.2产前检查:高危人群未做糖筛查者在第一次孕检时进行,一般孕妇于孕24-28周进行50g葡萄糖筛查试验,阳性者再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我院GDM诊断标准采用第六版妇产科教科书判断标准。 1.2.3糖筛查异常或妊娠期糖尿病列入管理对象。有专职护士记录所有患者的详细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家族史,既往史,用药史。患者的特征性评估包括与GDM有关的高危因素评估和妊娠合并症评估,由专门的护士通知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的测定.来获得可靠的血糖值。在血糖控制不稳定状态下.每3天到1周需要对这些患者产前检查1次.测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血糖控制稳定后1周检查1次。 1.2.4营养指导和饮食控制结合运动疗法。专职营养师根据每个患者孕前的BMI、目前的体重、孕周、胎儿大小及血糖水平综合计算热卡及三大营养素的比例,然后不断修正。 1.2.5经饮食控制后血糖仍然异常者由内科内分泌专家会诊,指导用药。 1.2.6健康教育。对象为糖筛查异常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家属,从孕前检查开始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和服务指导。在方式上,采取集体授课、个体指导相结合。由糖尿病教育小组成员和产科门诊护士组织讲课、讨论、操作示范。针对每个患者制订防治计划,落实干预措施。 1.2.7围产期监护。患者由普通产科门诊转入高危妊娠门诊进行围产期监护,孕妇应按时做产前常规检查,孕28周后,每周1次,积极监测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可使用胰岛素或入院治疗。如无其他妊娠合并征,则根据胎儿大小、胎盘功能和血糖控制,指导孕妇适时住院分娩。 2 结果 两年内,参加孕期检查的1030妇女中,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率达98%,高危妊娠管理率为100%。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96%,孕妇对GDM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掌握达到92%,遵医行为到达98%[1],分娩前空腹及餐后2h血糖满意者达到91%。 3 讨论 通过对门诊产前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进行专人负责,统一系统的新模式管理。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和服务指导,使更多的孕妇认识了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危害,因而愿意接受糖耐量筛查和服务指导的孕妇明显增多,因而发现糖代谢异常的孕妇也因而增多。新的管理模式不但促进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工作的进行,也有利于发现潜在的GDM和NGIGT患者。加强孕期糖尿病管理,可改善GDM筛查、诊断状况,为进一步的合理处治提高基础[2],也有利于防治围生期疾病,提高母儿健康水平。有待研究的问题:虽然加强患者的教育和随访可以改善结局和减少医疗资源的使用,但GDM孕妇在其后的生命过程中发生显性糖尿病的机会明显增加.糖耐量异常程度越高,发生糖尿病的机会越多,对分娩后的产妇定期电话随访,提醒42d做OGTr检查,能发现一些产前漏诊的糖尿病孕妇。因此,门诊产后随访肩负着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如何与社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高危人群的管理,不断地给予这些人群进行专业的帮助,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从而节约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谢雪玲,彭蔓蕾,石宏英.门诊孕妇对妊娠糖尿病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探究杂志,2009,24(6):1615-1616.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 一、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及非典型症状(头 晕、乏力、外阴瘙痒、反复皮肤疖肿等)出现的时间、程度; 2 .注意急、慢性并发症出现的时间、程度及进展情况,如有急性 并发症,注意询冋可能的诱因,如摄入咼糖、中断治疗、应激状态等; 3 .诊治经过:有关诊断的检查结果(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胰 岛素释放试验等),有关控制饮食及药物治疗情况,特别是降糖药的 具体使用情况及其疗效;使用胰岛素者应注意询问首次使用胰岛素的 原因,治疗中有无低血糖症状及体重的变化; 4 .既往有无高血压、肾病史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女性有无 巨大胎儿分娩史及妊娠期糖尿病史; 5 .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 除常规体检外,还需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辅助检查】 1. 急性并发症: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酮、尿酮、尿糖、血渗透压及肾功、电

解质等。 2?慢性并发症: 1)眼底检查:眼底镜检、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 2) 肾脏检查: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肾功能检查。 3)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 4) 心脏检查:心电图、心脏B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 5) 血管检查:ABI、双下肢血管B超、血管造影等。 【诊断标准】 1 ?无论有无糖尿病症状,均可根据血糖作出糖尿病诊断: (1)有糖尿病症状者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为糖尿病:一次空腹血 糖》7.8mmol/L,或一次随机血糖A 11.1mmol/L,或0GTT2h血糖》 11.1mmol/L ; (2)无糖尿病症状者符合下列一项者可诊断为糖尿病:两次以上 空腹血糖A 7.8mmol/L,或两次以上随机血糖A 11.1mmol/L ,或一次 空腹血糖》7.8mmol/L及一次随机血糖A 11.1mmol/L ,或一次空腹血 糖A 7.8mmol/L 及一次OGTT2h 血糖A 11.1mmol/L ,或两次以上 OGTT2h 血糖A 11.1mmol/L。 2 ?根据发病年龄、起病缓急、有无自发性酮症倾向、对胰岛素依 赖与否及胰岛素、C肽水平、ICA、IAA、GAD免疫学指标等综合判定,予糖尿病分型。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疗常规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疗常 规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疗常规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也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以及妊娠期糖尿病(GDM)。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包含了一部分妊娠期已患有糖尿病但孕期首次被诊断的患者。 一.诊断标准 (一)既往有糖尿病史 (二)既往无糖尿病史 于妊娠24-28周间,应行OGTT,即口服葡萄糖75g,空腹血糖<L,1小时< mmol/L,2小时< mmol/L,任何一项异常(≥正常值),即可以诊断GDM。 具有高危因素者:在孕早期进行血糖检查,符合下列标准诊断为孕前糖尿病:HbAIc≥%;FBG> mmol/L;2h或任何时间餐后血糖> mmol/L。二.治疗原则 (一)糖尿病计划妊娠期前的咨询 糖尿病患者妊娠前要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压、心电图、眼底、肾功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确定糖尿病的分级,决定是否可以妊娠。糖尿病患者已并发严重心血管病变、肾功能减退或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者应避孕,如已妊娠,应尽早终止。糖尿病肾病者,如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1g,肾功能正常者;或者增生行视网膜病变以及接收治疗者,可以妊娠。准备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妊娠前应将血糖调整到正常水平,HbAIc降至%以下。孕前口服降糖药者,最好在孕前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后再妊娠。 (二)妊娠期治疗原则

1. 饮食控制: (1)妊娠期的饮食控制标准:既能满足孕妇及胎儿能量的需要,又能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之内,而且不发生饥饿行酮症。(2)孕期每日总热量:531-9205kJ,其中碳水化合物占45%-55%,蛋白质20%-25%,脂肪25%-35%,应实行少量、多餐制,分5-6餐,饮食控制3-5天后测定24小时血糖(血糖轮廓实验):包括0点、三餐前半小时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和相应尿酮体,应重新调整饮食。 2. 胰岛素治疗: 根据血糖轮廓实验结果,结合孕妇个体胰岛素的敏感性,合理应用胰岛素。孕期血糖理想水平控制标准。 表1 妊娠期血糖控制标准[mmo/L(mg/dl) ] 由于孕期内分泌的变化,显性糖尿病患者孕期胰岛素需要量较非孕期增加,并且孕周变化,需要量不断增加,血糖调整至正常后,仍应每周监测血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胰岛素常用制剂有可溶性人胰岛素(短效胰岛素),鱼精蛋白锌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及预混型三种制剂,可根据血糖轮廓加用胰岛素,夜间及空腹水平高加用中效和预混行胰岛素,餐后血糖高加用餐前短效胰岛素。 3. 酮症的治疗 尿酮体阳性时,应立即检查血糖,若血糖过低,考虑饥饿性酮症,及时增加食物摄入,必要时静脉滴注葡萄糖。因血糖高、胰岛素不足所发生的高血糖酮

妊娠期糖尿病诊疗常规整理

产科 妊娠合并症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疗常规 【概述】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又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占不足20%;另外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才出现或发现糖尿病又称妊娠期糖尿病(GDM),占80%以上。我国发生率1-5%。 入院医嘱】

说明: 1、产前检查,≥ 28周者,Qd,<28周者,Qw。 2、如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建议查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B 超及超 声心动图。 3、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为1-2 个月(8-10 周)血糖控制情况,正常值应为 6.5% 以下(正常为4-6%),孕晚期只能反映过去2 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了。 【监测】 1、血糖监测应每天进行,入院初期,血糖未达标准时,应行“大轮廓”血糖 试验(三餐前30分钟、三餐后2小时及22时微机血糖,下同)。血糖达标准后可改测“小轮廓”试验(即三餐后2 小时及22时血糖值,下同),如住院时间较长,且一直血糖稳定达标,可每天随机抽查一次餐后 2 小时血糖,但必须每周至少测定一次“大轮廓”式样。 2、大于32周者,每周至少行2次电子胎心监护及每周1 次的羊水指数和 生物物理评分(BPS评分)试验。大于28 周,入院后每周行至少一次胎心监护,如胎心监护有异常者酌情注意复查,当天或第二天早上执行。 每周至少测三次尿酮(尿常规)情况。每周至沙复查一次B 超,以了解胎儿及羊水等情况。每周复查一次血常规、凝血四项、肝功、生化、电解质情况,心功和血脂酌情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应1-2 个月(6 周)复查一次(正常值4-6%)。 【饮食、胰岛素使用原则】 1、饮食控制原则为:少量、多餐。每日分5-6 餐,淀粉及碳水化合物相对减少,增加蛋白及脂肪类摄入,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55%,蛋白质25%,脂肪20-25 %。早餐占10%-20%,午餐占20%-30%,晚餐占30%,各种加餐占30%,特别应注意睡前加餐可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控制3-5 日后收住院测定24 小时血糖(血糖轮廓试验)和相应尿酮体(尿常规),严格饮食控制后出现尿酮体阳性,应重新调整饮食。 2、胰岛素使用原则 (1)指征: ①经正规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5.8mmol/L ,或餐后血糖≥ 6.7mmol/L ,或经饮食控制后未能达到以下血糖控制标准。 血糖控制标准 ②死胎、死产史或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③病情严重,严格控制饮食后出现尿酮体,只有应用胰岛素才能摄入足够食

妊娠期糖尿病病例分析

妊娠期糖尿病病例分析 病例一 病例 ?陈XX 24岁住院号2012011521 ?因停经34+4周,B超示胎儿偏大、羊水多,产检血糖高 2天于2012-11-26入院 ?病史: B超:BPD8.8cm,FL6.5cm,羊水指数25.8cm 空腹血糖8.9mmol/L,随机血糖19.8mmol/L,入院诊断GDM 入院大轮廓血糖: 7.2 –13.1--9.5-- 8.7 –5.2--11.7--9.4(mmol/L) 普通胰岛素早12u中6u晚8u,10pm甘舒霖8u 血糖控制不满意胰岛素加量 胰岛素早18u中10u晚14u,10pm甘舒霖12u 空腹血糖5.8,三餐后2h 7.4 –12.2--8.0,睡前8.6 (mmol/L)住院11天血糖控制不满意,出院后外院内分泌科就诊, 预混甘舒霖18u--12u—14u,监测血糖基本正常 ?结局: ?孕39+周,羊水过多于2012-12-31再次入院 ?B超:BPD9.4cm,FL7.2cm,羊水指数27.8cm., ?随机血糖6.3mmol/L

2013-1-1剖宫产新生儿体重4.5kg,Apgar,s评分9分,羊水2500ml。 总结: ?患者未定期产检,GDM发现晚。产检发现羊水多、胎 儿大才做糖尿病检查; ?控制血糖速度慢,使用胰岛素缺乏经验,所幸胎儿结局 尚好; ?血糖高、发现晚的患者,不能按部就班先饮食控制,再 胰岛素,应直接予胰岛素控制血糖。 病例 ?李XX 31岁住院号:2011011482 ?因停经40+1周,胎动消失1天于2011-11-12入院 ?孕期未正规产检 ?入院血压135/90mmHg ?尿蛋白(+),随机血糖19.7mmol/L ?B超:BPD9.7cm,FL7.1cm,未见胎心搏动,羊水平段5cm ×5cm ?入院诊断:孕40+1周G2P1死胎妊娠GDM 子痫前期 (轻度) ?分娩过程中出现肩难产,行毁胎术,重6.3kg,产时宫

妊娠糖尿病护理个案

妇产科临产护理个案 姓名:学校: 患者基本资料 姓氏:黄小姐性别:女年龄:33岁 资料来源:患者本人及护理文书 入院日期:2017-05-09 入院诊断:妊娠37+1周,孕3产1,先兆临产;妊娠合并糖尿病;疤痕子宫 入院原因及相应治疗经过: 主诉:剖宫产术后6年,停经37+1周,下腹痛2天 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2-3/27-28,末次月经2016-8-22,预产期(据早期B超提示为)2017年5月29日,停经1月余自测尿HCG阳性,停经40余天开始出现早孕反应,因妊娠剧吐曾住院对症处理,治疗好转出院。早孕期间无感冒、药物、毒物、放射性接触史,无腹痛、阴道流血史。孕四月自觉胎动至今。因患有2型糖尿病,孕期未行OGTT,目前三餐前各使用诺和锐22-12-10IU,晚睡前使用诺和平22IU降糖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空腹血糖5.3-6.3mmol/L,餐后血糖波动于5.8-8.3mmol/L。孕期无头晕眼花、腹痛及双下肢浮肿。孕妇于近两日出现不规律下腹胀痛,不伴少许阴道流血、阴道流液等其他不适,胎动可。今日至我院门诊产检,行胎心检测提示CST阴性,建议住院待产,门诊拟“妊娠37+1周,糖尿病合并妊娠、疤痕子宫、先兆临产”收入院孕妇孕期顺利,体重稳定增长,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月经规律,预防接种史不详,糖尿病史,2011年发现2型糖尿病,目前三餐前各使用诺和锐22-12-10IU,晚睡前使用诺和平22IU降糖治疗,血糖控制欠佳;手术史;2011年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 个人史:出生于广东惠来县,长期居留于广东惠来县,无疫水接触史,无吸烟嗜好,无饮酒嗜好无长期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资接触史,否认不洁性交史。 月经婚育史:平素月经规律,13+岁2-3/27-28天,末次月经2016-8-22,经量中,色红,无血块,有痛经。适龄结婚,孕3产1,2010年胚胎停育一次,2011年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剖出一足月女婴,体重约3.55kg,现有女儿1人,小孩及丈夫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亲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外婆舅舅表弟均患有糖尿病。 用药史:在住院前30天内用药史(胰岛素)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管理 孕妇的饮食控制不宜过严,热量按30-35千卡/kg/日给予,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蛋白质占20-25%,脂肪25-30%,并应补充元素钙400mg/d ,元素铁30-60mg/d,叶酸400-800ug/d及多种维生素。并建议少量多餐及睡前加餐。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合并症之一,通常包含以下三种情况: 1、妊娠前确诊为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2、妊娠前是无症状糖尿病,妊娠后发展为有症状的糖尿病。 3、妊娠前无糖尿病,妊娠后患有糖尿病,而产后可恢复者。 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后糖耐量可恢复正常。但分娩后一部分患者有持续高血糖、糖尿及糖耐量减低者,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病人。 妊娠合并了糖尿病,最明显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吃多、喝多、尿多,但体重减轻,还伴有呕吐。注意不要混同为一般的妊娠反应,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呕吐可以成为剧吐,即严重的恶心、呕吐加重,甚至会引起脱水及

电解质紊乱;另外一个常见的症状是疲乏无力,这是因为吃进的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而且分解代谢又增快,体力得不到补充的缘故。 虽然吃了很多营养丰富的食物,但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食物中葡萄糖未被充分利用即被排泄掉了,而由脂肪供应热能,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于是体内糖类、蛋白质及脂肪均大量消耗,致使患者体质差、体重轻。由于葡萄糖的异常代谢加速,引起血液中、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增加,妊娠早期合并糖尿病易发生真菌感染。妊娠中期糖尿病症状可减轻。妊娠晚期分娩、引产、剖宫产也容易导致细菌感染,而使糖尿病症状进一步加重。 营养需求与正常孕妇相同,只不过必须更注意热量的摄取、营 注意饮食 养素的分配比例及餐次的分配。此外,应避免甜食及高油食物的摄取,并增加膳食纤维。 注意热量需求 妊娠初期不需要特别增加热量,中、后期必须依照孕前所需的热量,再增加300大卡/天。由于体重减轻可能会使母体内的酮体增加,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故孕期中不宜减重。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 一、范围:本标准于2011-7-1由国家卫生部发布,于2011-12-1实施,本标准规 定了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 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 二、定义 1.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发生的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不包括妊娠前已存在的 糖尿病。 2.葡萄糖负荷试验GCT:随机口服50g葡萄糖(溶于200ml水中5分钟内服完), 从饮糖水第一口开始记算时间,1h后抽取静脉血,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测血浆葡萄糖值。 3.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OGTT前一天,晚餐后禁食8-14h至次晨(最迟 不超过上午9时)。试验前连续3d正常体力活动、正常饮食,每日进 食碳水化合物不少于150g,检查期间禁食、静坐、禁烟。 检查方法:先测定空腹血糖,然后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5分钟内服完)再分别测服糖后1h,2h的静脉血糖(从饮糖水第一口开 始记时)。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浆葡萄糖值。 三、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 (一)孕前糖尿病的筛查: 1、具有孕前糖尿病高危因素者,需在确诊妊娠后的第一次孕期保健时进行 孕前糖尿病的筛查。 2、高危因素包括: (1)肥胖(尤其是重度肥胖) (2)一级亲属患2型糖尿病 (3)既往妊娠期糖尿病史或大于胎龄儿分娩史 (4)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 (5)反复尿糖阳性 (二)糖尿病合并妊娠的诊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 1、糖化血红蛋白≥6.5﹪ 2、空腹血糖≥7.0mmol/L 3、OGTT2h血糖水平≥11.1mmol/L 4、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同时任意血糖≥11.1mmol/L 注:如果没有明确的高血糖症状,1—3需要在另一天进行复测核实。(三)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1、孕妇因素:年龄≥35岁、孕前超重或肥胖、OGTT异常史、多囊卵巢综 合征 2、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 3、妊娠分娩史: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流产史、巨大儿分娩史、胎儿畸 形和羊水过多史、GDM史 4、本次妊娠因素:妊娠期发现胎儿大于孕周、羊水过多;反复外阴阴道假 丝酵母菌病者。 (四)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时间:孕24—28周进行 (五)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及步骤 1、诊断一步法:不必行50gGCT,而妊娠24—28周直接行75gOGTT。

2019指南与共识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完整版)

2019指南与共识I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 (完整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hineSe CSMBS )于2014 年组SOCiety for MetabOIiC & BariatriC SUrgery I 织国内减重代谢外科及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我国首个减重代谢外科指南一一《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 )》[1 ]。在该指南的指导和规范下,尤其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成立后,我国的减重代谢外科取到了长足的发展Z特别是全国各地区相继建立了临床硏究中心,并开展了多中心合作Z不断积累详实的多中心临床数据。我国减重代谢手术已经由2014年的4000例增长到1 万例以上,术式方面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没有明显差异[2-3 ]。2017 年,美国和欧洲肥胖代谢外科指南进行了相应更新,包括胃束带手术(AGB )等治疗方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4-5 J o鉴于此Z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联合CSMBS组织专家对2014年版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参考西方国家指南及立场声明更新,并采纳我国近5 年的临床数据及相关文献,在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术前评估与准备、术后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以更好地适应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规范疾病的治疗Z共同推进学科健康快速发展。 1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1.1手术适应证单纯肥胖病人手术适应证:(1 )BMI≥37.5 , 建议积极手术;3 2.5≤BMI<37.5 ,推荐手术;27.5≤ BMI < 32.5 ,经改变生活

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 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6-7 ]。(2)男性腰围≥ 90 cm、女性腰围n85 Cm Z 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Z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8 ]。(3)建议手术年龄为16 ~ 65岁。 注:(1 )代谢综合征组分(国际糖尿病联盟定义)包括:高三酰甘油(TG 空腹≥1.70 mmol/L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 , 男性空腹V 1.03 Z mmol/L 女性空腹V 1.29 mmol/L )、高血压(动脉收缩压≥130 mmHg 或 Z 动脉舒张压≥85 mmHg Z l mmHg = 0.133 kPa )o (2 )合并症包括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Z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内分泌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男性性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变形性关节炎、肾功能异常等,尤其是具有心血管风险因素或2型糖尿病(T2DM )等慢性并发症。(3 )对BMl为27.5~<32.5的病人有一定疗效,但国内外缺少长期疗效的充分证据支持,建议慎重开展。(4 )如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AndrOid脂肪含量与腹部脂肪及内脏脂肪分部相关,如AndrOid脂肪含量显著升高提示中心型肥胖。或MRl对腹部内脏脂肪含量进行评估T2DM病人手术适应证:(1 )T2DM病人仍存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8 ]。(2)BMI≥32.5 建议积极手术;27.5≤BMI < 32.5 ,推荐手 Z 术;25≤BMI<27.5 ,经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慎重开展手术[1 , 6-7 Z9-13 ]O(3)对于25≤BMI<27.5 的病人,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n85 Cm及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8 ]。(4)建议手术年龄为16 ~ 65 岁。对于年龄<16岁的病人,须经营

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与预防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与预防干预 随着孕期保健的加强,妊娠期糖尿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母儿健康。而多数GDM的血糖是可以通过孕期的管理和干预措施得到有效控制的。本文综述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前筛查、孕期及分娩期的管理与干预措施。通过筛查和及时诊断治疗等措施,可以降低GDM带来的妊娠合并症和新生儿的风险。 标签:妊娠期糖尿病;管理;预防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病,属于高危妊娠。如病情未及时控制,易危及母婴健康。GDM可使母亲患妊娠期高血压的可能性高2~4倍,还可以发生感染、早产、流产、死胎、畸形;也可使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及低血糖[1]。还有17~63%远期可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但是GDM对孕妇及新生儿造成的诸多不良影响可通过妊娠期血糖的管理和预防干预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改善[2]。 1孕前管理(PGDM的筛查) 1.1重视孕前糖尿病的筛查有研究显示:DM合并妊娠患者的围产儿死亡率和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于GDM,所以要做好PGDM的筛查,尤其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在首次孕检时血糖的检测工作,以便及时诊断出孕前漏诊的DM[3]。高危因素包括肥胖、年龄>35岁、糖尿病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据报道有糖尿病家族史,比无家族史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 2.9倍,孕妇年龄>30岁与<25岁相比其GDM发生风险增加3倍[4]。 1.2重视孕前咨询提供孕前咨询,应告知所有育龄期女性在怀孕前严格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无脑畸形、小头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胚胎病以及自然流产的风险。血糖控制满意后妊娠,病情严重的应采取避孕措施,以减少过高的血糖水平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2 GDM孕期管理 2.1在妊娠24~28w及以后,对所有尚未被诊断的孕妇,进行75g OGTT试验筛查。 2.2孕妇首次OGTT结果正常,具有GDM高危因素的,必要时可在妊娠晚期重复OGTT。 2.3妊娠期血糖监测①自我血糖监测;②连续动态血糖监测。 2.4 GDM的健康教育被诊断GDM者就需要采用”五套马车”的综合治疗原则,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教育与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2型糖尿病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一、2型糖尿病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隔日重复检查确诊。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疾病编码。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 1.控制血糖,使其尽量达到或接近控制目标。 2.筛查血管(大血管、微血管)及其他慢性并发症。 3.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使患者掌握出院后自我管理的方法。 4.全方位干预糖尿病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年版基层部分)等。

(完整word版)2型糖尿病门诊基本诊疗路径

2型糖尿病门诊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一、2型基本诊疗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需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10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或不同日期内任一项重复。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疾病编码︰E11.2- E11.9)。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就诊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10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治疗、胰岛素治疗。 (五)选择用药 1.降血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片★一次0.25g,一日2-3次;或格列苯脲片★一次2.5mg,早、午餐前各1次;或格列吡嗪片★一次2.5mg,一日2次;或格列美脲片★一次1-2mg,一日1次;或格列齐特片★一次80mg,早、午餐前各1次;或瑞格列奈片★一次0.5mg,餐前30分钟;或阿卡波糖片★一次50mg, 一日3次;或吡格列酮片一次15-30mg,一日1次;或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一次2-4U,一日3次。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30R)★一次为4-8U,早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1次,一日平均剂量为0.5-1.0U/kg。 2.针对伴发疾病治疗的药物,如降压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药物等。 3.对症治疗药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4.中医治疗。 (六)门诊期间检查项目 1.初诊必检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