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讲述动物的特点和身体部位,通过学习动物的名称、形象、叫声等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拓展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在本次备课中,老师们将结合教辅资料和教学实践经验,制定出一套系统完整的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说出所学动物的名称,并理解其基本特征;2. 能根据描述画出所学动物的图像;3. 能模仿所学动物的叫声,并表达出自己对动物的感受;4. 能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动物的特点和身体部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说出所学动物名称和基本特征的能力;2. 教学难点:通过描述动物的特点和身体部位,引导学生使用简单的句子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2. 教具:动物图片、音频材料;3. 辅助教具:白板、笔、彩色纸、剪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和音频材料,让学生听到几种动物的叫声,并让他们猜猜是哪种动物在叫。

-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2. 学习动物名称(15分钟)- 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依次说出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 利用教辅资料,播放动物的叫声和形象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动物。

3. 描述动物的特点和身体部位(30分钟)- 老师以一个动物为例,描述其特点和身体部位,鼓励学生跟读并模仿。

- 学生跟读后,老师逐渐引导学生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动物的特点和身体部位,例如:“它有大大的眼睛。

”。

-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共同描述动物,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制作动物图像(30分钟)- 老师发放彩色纸、剪刀等材料,让学生根据所学动物的描述,自行制作动物的图像。

-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来绘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展示和交流(2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动物图像,并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绘制的动物。

-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评价彼此的作品,并共同分享对动物的喜爱和感受。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部编版统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部编版统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部编版/统编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以下目标:1. 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 能够理解并朗读本单元的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3. 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和写作。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1. 课文《秋天到了》、《小兔子乖乖》、《雪地里的小画家》。

2. 生字词的学习与巩固。

3. 语文园地的练习与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语文园地中的练习与活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课文内容。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认读和书写生字词,注意字词的正确书写和发音。

3. 课文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4. 练习与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园地的练习与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六、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完成语文园地中的练习。

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七、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指导。

3. 课外阅读: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给予评价和鼓励。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发现问题,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统编版集体备课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部编版统编版集体备课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部编版统编版集体备课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2.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2. 课文《乌鸦喝水》3. 课文《小蜗牛》生字词1. 雪地里的小画家:画家、雪地、小鸭、小马、小牛、小狗、小猴、小猫、小鸡、小鸟、小兔。

2. 乌鸦喝水:乌鸦、水瓶、石头、口渴、喝到、快乐。

3. 小蜗牛:蜗牛、妈妈、小草、太阳、爬到、春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认读。

2. 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2. 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在朗读和阅读中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联的事物,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生字词教学:通过认读和理解生字词,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3. 课文朗读: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课文讲解:通过讲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小组合作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扬州某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

扬州某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

扬州某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故事中的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2.能够通过认真观察插图,理解故事细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培养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故事中的抽象和含蓄的意思,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备好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准备插图卡片,以便学生理解故事细节。

3.准备小组讨论的素材,协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 (5分钟)•创设情境,引入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故事 (10分钟)•教师讲解故事内容,重点突出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第三步:呈现插图 (15分钟)•展示插图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来理解故事细节。

第四步:小组讨论 (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观点,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第五步:课堂练习 (15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六步:总结 (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收获。

五、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情况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六、家庭作业•布置阅读相关故事书籍,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调整优化。

以上就是扬州某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思路和参考。

集体备课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部编版统编版

集体备课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部编版统编版

集体备课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部编版统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本单元的生字词。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学生能够养成热爱阅读、喜欢写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雪地里的小画家》2. 《乌鸦喝水》3. 《小蜗牛》生字词1. 生字词清单(附后)三、教学重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表达。

3. 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3. 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雪地里的小画家》1. 导入:让学生观察雪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雪地的美好想象。

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3. 课文朗读: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4. 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小画家。

《乌鸦喝水》1. 导入:让学生思考乌鸦为什么会喝不到水,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3. 课文朗读: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4. 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复述故事给家长听。

《小蜗牛》1. 导入:让学生观察蜗牛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蜗牛的好奇心。

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3. 课文朗读: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4. 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蜗牛,并写一写自己的观察笔记。

六、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一年级语文部编版统编版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语文部编版统编版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语文部编版统编版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第六单元课文《小鹿的画》的内容和情感。

2. 学会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 学会正确朗读课文。

3.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面。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一年级语文部编版统编版上册》2. 备课资料:课文《小鹿的画》的复印件、课堂活动设计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画画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是否喜欢画画,为什么喜欢。

2. 学习课文(15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小鹿的画》,引导学生跟读。

- 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画面进行讨论。

-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描述画面中的内容和感受。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 朗读与表演(15分钟)-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表演。

- 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音语调,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5. 创作练习(10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创作一幅画面。

-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画面。

6. 总结与展示(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下一步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第六单元语文上册集体备课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第六单元语文上册集体备课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第六单元语文上册集
体备课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 掌握第六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课文内容;
- 理解并朗读课文,并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句子;
- 能够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表情朗读课文;
-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
- 掌握第六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课文内容;
- 理解并朗读课文,并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句子。

3. 教学准备
- 教材: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 教具:PPT、黑板、教学卡片、录音机等。

4. 教学过程
4.1 导入(5分钟)
-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4.2 研究新词汇(10分钟)
- 呈现第六单元的重点词汇,引导学生认读并掌握词汇的发音和意义。

4.3 研究课文(25分钟)
- 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 分组进行课文对话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4 拓展练(10分钟)
- 利用教材中的题或编写相关练,巩固学生对第六单元内容的掌握。

4.5 总结和评价(5分钟)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5. 课后作业
- 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第六单元内容的掌握。

6. 教学反思
-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进行教学反思。

以上是《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第六单元语文上册集体备课》的内容安排,希望能对您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第六单元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第六单元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第六单元时间:2022年10月10日地点:学校会议室参与人员: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赵老师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2. 课文《乌鸦喝水》3. 生字词学习与巩固4. 口语交际练习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3.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4.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技巧。

三、教学重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巩固。

2. 口语交际的练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读促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 运用游戏教学法,巩固生字词学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故事的魅力。

3. 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书写。

4. 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完成课后练习,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 搜集有关课文主题的相关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七、集体备课反思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对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和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在教学步骤的制定上,大家各抒己见,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案。

通过集体备课,我们深感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备注: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未尽事宜,待下次备课时继续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停、站……)
②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领会诗意,流利地诵读。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课本、卡片
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再次总结古诗内容。
⑴小娃撑小艇:小娃娃撑着小船。
⑵偷采白莲回: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
⑶不解藏踪迹: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铁石乡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备课组
一年级语文
备课周次
12
主备人
汪代书
备课组成员
铁石乡一年级语文备课组
课 题
12 古诗二首
课 型
新授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
(3)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
(1)出示我会写的2个生字: “首、采、无、树、爱、尖、角”,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古诗深析,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这首诗是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3、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二)《池上》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池上》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说到池塘、荷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板书课题:池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题目。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学生简单说说《池上》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4、师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 露 蜓。强调lǜ字的读音)
7、生再读。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古诗,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2、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⑷浮萍一道开: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五、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小池》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大自然,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
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