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作业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阶段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阶段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阶段测试含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

选对每题得一分,没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我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A、1957年,毛泽东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出的教育方针B、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教育目的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教育目的D、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教育目的【参考答案】:B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的是()A、蔡元培B、亚里士多德C、孔子D、斯坦豪斯【参考答案】:B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B、个人本位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参考答案】:D4、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的制定具有()A、定向作用B、决定作用C、影响作用D、促进作用【参考答案】:B【解析】:在教育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上,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的制定起着决定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

因此,正确答案选B。

5、“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于中国古代的()A、《论语》B、《礼记》C、《学记》D、《孟子》【参考答案】:C6、教师对学生作业中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和统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技能是()A、作业分析技能B、作业检查技能C、作业评价技能D、作业反馈技能【参考答案】:A7、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遵循的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参考答案】:C【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联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教育学填空题

教育学填空题

三、填空题1、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传说是战国末年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理论》——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还早300年。

2、英国学者(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

3、1632年,著名的(捷克)国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4、德国哲学家(康德)于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首次讲授(教育学),使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开设。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在1806年发表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学》),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他还提出了“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的(“教师中心论”)。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的(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方法论),形成了“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首创了(班级授课制),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8、美国教育家(杜威)属于(实用主义)教育流派,发表了(《学校与社会》)等著作,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育和教学原则,并提出了(“儿童中心论”),提倡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体。

9、(赫尔巴特)被看做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10、近代教育家杨贤江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1、1939年出版的由(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2、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是(孔子)。

13、20世纪末,苏联和我国教育学家根据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现代教育进行研究,出现了(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与科学》)。

Y984-作业与答案-《中外教育管理史》作业

Y984-作业与答案-《中外教育管理史》作业

《中外教育管理史》作业一、填空题1. 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制度上的重大变化表现为______。

2. 西汉著名的儒家学者董仲舒提出的三大文教政策是______,______,以及选用贤能。

3. 唐朝所有学校中以______和______等级最高,为贵胄学校,学生多为皇族宗亲、外戚及宰相等大臣子弟。

4. 儒家经学典籍《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__》、《__》、《诗》、《礼》、《书》。

5. 朱熹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在他所编写的教材中,《____》成为具有长期影响力的蒙学教材。

6. 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我国建立了新的教育行政三级管理体制,中央设______;各省设提学使司,各县设______。

7. 古希腊有一种专门招收18岁以上青年的军事预备役学校,这种教育机构称为______。

8. 中世纪大学最早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______和______。

9. 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由罗伯特•雷克斯创办的主要招收贫民子弟的学校称为______10. 1833年法国教育部长基佐主持制定了《______》,并于同年向全国颁布实行。

11. 中世纪大学出现的时候并没有采取学校的形式而是借助了______的形式,这样做是为了抵御教会与政府的压力,保证学术的自治和自由。

12. 中世纪大学有两种教学基本方式:______和______。

13. 601年,英国颁布《______》,该法令硬性规定贫穷儿童必须充当学徒,这是英国在国家管理教育与劳动问题上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14. 1898年在法国设立的______,是法国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

15. 荀子提出了_________与_________相结合的教育管理组织原则。

16. 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在崇儒兴学的前提下,儒、_________、_________三家并用。

17. 中国古代的书院兴盛于宋朝,它有三项基本任务,即讲学、________和_______。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精心构建了科学的教育学框架。

首先他叩开了教育学科学化之门——将教育学建基于哲学、心理学。

正如其所写的“教育学作为一种教育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前者说明教育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一、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主要是他提出的统觉论和兴趣说。

1、统觉论所谓统觉(apperception),即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和吸收。

赫尔巴特认为,任何观念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总是与其他观念相互联系,组成一个“观念团”(mass of ideas),这个观念团通过统觉过程把与之一致的新观念吸收进来,不断扩大和完善,以至形成观念的体系,最终形成统觉团(apperceptionmass)或称“思想之环”(the circle of thought)。

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吸收新知识。

依据统觉学说,教学上应把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通过统觉过程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为学生所理解。

赫尔巴特认为,学习和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统觉过程,是一个统觉团的形成过程。

这一过程具体包括四个阶段:清楚—联想—系统—方法。

这四个阶段就是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

2、兴趣说在人的观念活动的过程中,兴趣既是统觉的基本条件,又是智力活动的前提。

赫尔巴特认为人的兴趣是一个由“专心”和“审思”共同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动。

“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

在教学中,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力求清晰地认识个别事物。

北语19秋《教育学》作业_1234

北语19秋《教育学》作业_1234

19秋《教育学》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1967年,()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强调通过信息反馈以改进教育过程A. 桑代克B. 斯克瑞文C. 布鲁纳D. 泰勒答案:B V:131‘9666’29062.著名教育学者哈格里夫斯在《人际关系与教师》中将教师在教室中的角色分为三种类型,其中( )型教师喜欢“驱使”学生学习A. 驯狮B. 娱乐C. 浪漫D. 消耗答案:A3.形式型教学策略有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三种类型A. 大班教学B. 小班教学C. 个别教学D. 分层次教学答案:C4.教育的( )功能是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功能。

它是指高等学校按照其最高的价值目标和理想,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作出肯定性和否定性的评价A. 文化的传承B. 文化的选择C. 文化批判D. 文化创新答案:C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 容改革B. 方法改革C. 课程改革D. 途径改革答案:C6.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方法,包括()三种基本方式A. 讲述、讲解、讲读B. 讲述、讲读、讲演C. 讲读、讲解、讲演D. 讲述、讲解、讲演答案:D7.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是()A. 国家的教育投资B. 社会集资C. 学生缴纳的学杂费D. 企业的教育投资答案:A8.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A. 奥苏贝尔B. 罗杰斯C. 布鲁纳D. 赫尔巴特答案:C9.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 )发展水平决定的A. 政治B. 经济C. 文化D. 军事答案:B10.智力测验属于()A. 常模参照B. 成长参照C. 标准参照D. 能力参照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教育机会均等是指( )A. 每个人有均等的入学机会B. 在教育过程中有均等的对待C. 有均等的学业成功机会D. 所有人都可进入一流的学校接受教育答案:ABC2.国外因材施教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A. 按学生的成绩分班B. 按学生智力分组C. 按学习容分组D. 双重进度教学答案:ABCD3.教师专业训练的容主要包括( )和专业态度A. 专业意识B. 专业知识C. 专业品质D. 专业技能答案:ABCD4.学生文化的特征有( )A. 过渡性B. 非正式性C. 多样性D. 互补性5.教学模式是由()和评价方法构成的A. 理论依据B. 目标C. 操作条件D. 活动程序三、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现代教育评价的主体日趋多元化()答案:正确2.学生文化主要是受其身体和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成人以及成人文化对其没有任何影响( ) 答案:错误3.暗示教学法指用暗示手段激发个人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学前教育史》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九讲至第十五讲作业答案

《学前教育史》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九讲至第十五讲作业答案

《学前教育史》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九讲至第十五讲作业答案一、选择题(一)第四部分,第九讲至第十二讲1.古代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是要通过___B____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健壮的武士。

P111A.智育B.军事体育操练C.美育D.道德教育2.公元前387年,著名学者____D__在雅典创建了阿加德米学园(Academy),并在此执教40多年。

P113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昆体良D.柏拉图3.柏拉图社会政治学说的核心,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体现在他的著作____C____中。

P114A.《伦理学》B.《政治学》C.《理想国》D.《雄辩术原理》4.古代希腊著名学者_____D_____强调“教育应由法律规定”,这是西方教育史上“教育立法”思想的开端。

P115A.柏拉图B.苏格拉底C.昆体良D.亚里士多德5.古代罗马著名演说家、教育家____B______的代表著作是《雄辩术原理》,他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或造就一代心地善良、精于演说的雄辩家。

P116A.柏拉图B.昆体良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A)6.北欧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和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是《愚人颂》、《基督教君主的教育》和《论童蒙的自由教育》。

P121A.伊拉斯莫斯B.蒙田C.康帕内拉D.夸美纽斯(D)7.文艺复兴晚期的意大利思想家康帕内拉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描述了一个立足于科学和社会平等的共产主义的城市国家。

P122A.《愚人颂》B.《世界图解》C.《雄辩术原理》D.《太阳城》(D)8.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是捷克著名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

P125A.欧文B.蒙田C.康帕内拉D.夸美纽斯(C)9.1632年,夸美纽斯完成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__________,这本书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存在。

P125A.《母育学校》B.《世界图解》C.《大教学论》D.《太阳城》(二)第五部分,第十三讲至第十五讲1.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_____A_____在苏格兰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新拉纳克幼儿学校,其后,热心人士纷纷仿效,一时形成了英国幼儿学校运动。

东北师范大学《中外教育简史》在线作业2-0005

东北师范大学《中外教育简史》在线作业2-0005

中外教育简史在线作业2-0005____是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总的指导纲要。

A:《学校令》B:《教育令》C:《教育赦语》正确选项:A下列哪一种教育观是由赫尔巴特提出的____。

A:“白板说”B:“自然后果法”C:“教育性教学”正确选项:C杨贤江的教育代表作是:A:《大教育论》B:《教育大纲》C:《教育ABC》正确选项:C_____首次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正确选项:B《大同书》的作者是:____。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正确选项:A近代西方国家中最早进行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______。

A:德国B:美国C:法国正确选项:A张之洞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A:《劝学篇》B:《劝学》C:《学记》D:-正确选项:A万木草堂的创始人是A:梁启超B:谭嗣同C:康有为正确选项:C1755年莫斯科大学的建立,是在____倡导下设立的。

A:彼得一世B:罗蒙诺索夫C:莫斯科公国正确选项:B______是西欧中世纪教育的主干,封建世俗教育是中世纪教育的另一方面。

A:世俗学校B:行会学校C:教会学校正确选项:C____是英国战后教育改革总的指导文件和法律基础。

A:《巴特勒法案》B:《巴尔福教育法》C:《费舍教育法》正确选项:A公学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培养一般公职人员的____A:文法学校B:实科学校C:私立学校正确选项:C洪堡德提出学术自由的原则,于1810年创建了________。

A:剑桥大学B:柏林大学C:牛津大学正确选项:B陶行知指出,在师范学校培养目标上,首先要全面发展,其次要______。

A:重视道德教育B:突出“师范性”C:重视精神陶冶正确选项:B。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必须有利于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又红又专的四化建设者。你的思想人品,你的语言风格,你的书写习惯,以至你的仪表风度,随时都在影响着他们。因此,你的表率意识愈强,思想道德水准愈高,学识愈渊博,作风愈严谨,那么,经你陶冶出来的学生就愈优秀。因此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的作用已越出了课堂的范围。
教书育人是一项持久而艰苦的工作,然而,只要我们有崇高的责任心,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代具有良好思想素质的新人将出现在我们的社会,我们将为自己做过的努力而自豪,而骄傲。
2.您如何看待有偿家教的问题?谈谈如何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答:有偿家教是指少数教师利用节假期休息时间对有补课或课外辅导需求的学生提供有偿服务的活动或行为。
除上述外,语文教学中的教书育人,也应注意第二课堂的作用,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斯宾塞曾这样认为:“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就会失掉一半。”因此,在课外组织诗歌朗诵会,踏青寻美活动等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只要指导思想明确,组织方式恰当,就能达到既增长学生知识,又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答: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肩负着振兴祖国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全党、全社会共同承担的重大责任和任务。对于他们的培养,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课堂这块阵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教书又育人是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早已发现的普遍真理。许多教育家都是十分强调通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教学不只单纯传授知识、教书必须同时育人,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意思是说教学生学诗,可以激发教学生学诗,可以激发他的志气,发挥他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不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谈谈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如何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的结合起来的?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书即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育人即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等。

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正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对于一名语文教师来时,我觉得应该把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效的结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就是说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教师在教学时要教给学生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即蕴含在语文课程中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其中不乏一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环保、思乡、诚实守信等为主题的道德教育,教师在教学是不仅要注重文本的解读,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努力做到文道统一。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主题就是诚实守信,本单元安排了四篇有关诚实守信的文章,在教学《中彩那天》时,学生在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后,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父亲为什么
要把汽车还给库伯?如果父亲不还给库伯又会这样?通过这样的问答,学生会知道父亲具有诚实守信的品质,父亲之所以把汽车还给库伯是因为他讲道德,有诚信。

但如果父亲不讲诚信,他将失去亲人和朋友的信任,自己也将受到良心的谴责,以后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学生在懂得了诚信的重要性后,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类似的经历,自己是怎么处理的,学了本文后将怎么处理?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更主要的是能够用我们学的道理去为人处事。

教中有育,育中有教。

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所谓的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更要教授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

为了能够更好的起到育人的作用,在平时要给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