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训练七年级上册语文4单元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参考答案2015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参考答案2015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参考答案2015[1]〕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积累与运用1.C2.躁、及、塾3.B4.①B ②C5.B6.散文《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7.低高高低植(或静)动8.轻快灵活羡慕向往9.翻找蜈蚣按住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10.作者着重写何首乌,一是为了增添百草园的神奇色彩,二是为了表现儿童特有的心理和情趣。

11.施以爱心,不图回报12.这杯牛奶使处于困境的男孩看到生活中存在的爱心,使他重新燃起了希望,振作起来,继续奋斗。

13.“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

”与“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相照应。

“您不用付钱。

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与“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相照应好处是:使文章前后呼应,上下贯通,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结合举出的例子具体分析)14.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善有善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

2.爸爸的花儿落了1.C 2.D 3.B4.胆战心惊一筹莫展心急如焚5.①A ②D6.B7.花好月圆花团锦簇人面桃花百花齐放鸟语花香8.林海音台湾《城南旧事》9.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

10.表现了我急切回家报告拿到小学毕业文凭时喜悦的心情;表现了我预感到情况不好,想早点回家去的忧虑心情。

11.“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12.因为爸爸平时对“我”的教导,使“我”在知道爸爸病故时,感到自己作为姐姐应该负担起家庭的重担。

13.①听鬼故事②听“唱话匣子”③逛游艺园14.示例:“抹抹嘴”“张望”“拔脚飞跑”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盼望“听话匣子”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听话匣子”带给我童年的快乐。

15.①天真而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成年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②那种纯真的快乐又是无可替代的;③作者用反问的语气突出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珍惜,同时也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

七年级上册基础训练语文答案

七年级上册基础训练语文答案

七年级上册基础训练语文答案【篇一: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训练(含答案)】txt>一、知识点归类。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给多音字注音。

3.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憔粹(悴) 暄染(渲) 漂缈(缥) ...御娉(聘) 蒙胧(朦) 绣惑(诱) ...渲腾(喧) 训戒(诫) 住足(驻) ...姿肆(恣) 敲粹(碎) 扶摸(抚) ...登清(澄) 伫蓄(贮) 趋纹(皱) ...点掇(缀) 匆茏(葱) 圆孤(弧) ...笑抦(柄) 瑟宿(缩) 脸夹(颊) ...沫眼泪(抹) 挨奏(揍) 宽怒(恕) ...伤巴(疤) 梳朗(疏) 女锅(娲) ...4.改正短语中的错别字。

擎天憾地(撼) 瘦骨嶙询(峋) 头晕目弦(眩) ...一丝不够(苟) 忍峻不禁(俊) 仙露琼桨(浆) ...峰围蝶阵(蜂) 绐然自得(怡) 凡弦急管(繁) ...玲珑踢透(剔) 心旷神移(怡) 阴晴园缺(圆) ...心通如割(痛) 险象叠生(迭) 获益非浅(匪) ...悴然长逝(猝) 问心无鬼(愧) 花枝召展(招) ...精神抖数(擞) 海怙石烂(枯) 斗传星移(转) ...夜色仓茫(苍) 晃然大悟(恍) 苦心孤旨(诣) ...水波鳞鳞(粼粼) 该人听闻(骇) 随声付和(附) ....仰首挺立(昂) 踉踉伧伧(跄跄) 开堂破肚(膛) ....悉率作响(窸窣) 暗然缥缈(黯) 遥遥再望(在) ..闲情逸志(致) 苋芊细草(芊) 轻飞慢舞(曼) ...多姿多采(彩) 春花秋实(华) 井井有味(津津) ....5.重要作家、作品回顾。

(2)《理想》——流沙河(作者)——当代著名诗人(3)《春》——朱自清(作者)——现代学者、作家(4)《济南的冬天》——老舍(作者)——北京人——著名作家(5)《绿色蝈蝈》——法布尔——法国(国籍)——昆虫学家(6)《风筝》——选自《野草》——鲁迅(作者)(7)《金色花》——泰戈尔——印度(国籍)——文学家(8)《荷叶母亲》——冰心(作者)——现代著名作家(9)《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国籍)——童话作家(10)《天上的街市》——郭沫若(作者)——中国现代诗人、学者二、考点对应训练。

基础训练七年级上册语文4单元答案

基础训练七年级上册语文4单元答案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五单元21风筝第一课时预习反馈一、1.chà 2.zhuì 3.wù 4.bǐ 5.shí 6.sè7.yì8.nüè二、1.孤独,没有依靠,指风筝数量少。

本指人瘦弱,面色难看,文中指风筝色彩暗淡。

2.费尽心机钻研和经营。

三、周树人豫才文学思想革命绍兴狂人日记野草四、B感知探究一、1.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第3~4段):“我”回忆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小兄弟风筝的事情。

第三部分(第5~11段):到了中年,“我”意识到自己的不应该,心情沉重。

第四部分(第12段):看着眼前北京的风筝,“我”的心情十分悲哀沉重。

(也可分三部分:看风筝;忆风筝;议风筝。

给课文分段,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抒发作者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

二、1.环境描写。

开篇点出“风筝”,并以“惊异和悲哀”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2.这句中的“春天”有特定含义,是儿时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

现在由北京看到风筝联想到故乡放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就觉得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作者把文中的“我”写得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

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

4.【示例1】“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分号前的句子虽寥寥数笔,却充分写出了小兄弟制作风筝的专心和投入,和前文的“然而最喜欢风筝”相呼应。

分号后的句子,“惊惶”“失了色”“瑟缩”等词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小兄弟被“我”发现后的慌张和恐惧。

【示例2】“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这里“绝望”一词与前句中“我”的“傲然”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写出了小兄弟心爱的风筝被“我”毁坏后的难受和痛苦。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基础过关练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基础过关练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单元基础过关练一、给加点字注音。

殉.职(xùn)狭隘.(ài)热忱.(chén)干涸.(hé) 坍.塌(tān) 刨.根问底(páo)废墟.(xū) 薄.荷(bò) 拣.(jiǎn)戳.(chuō) 水渠.(qú) 流淌.(tǎng)灼.人(zhuó) 气喘吁..吁(chuǎn xū)附和.(hè) 突兀.(wù) 严禁.(jìn)滑稽.(jī) 哄.堂大笑(hōng) 恍.惚(huǎng)抽噎.(yē) 参差..不齐(cēn cī)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派qiǎn(遣) zhí(殖)民地实jiàn(践)niān(拈)轻怕重bǐ(鄙)薄纯cuì(粹)pèi(佩)服倒tā(塌) kāng kǎi(慷慨)liū(溜)达chóu(酬)劳硬lǎng(朗)帐peng(篷) 呼xiào(啸) 滚tàng(烫)kù(酷)热雀bān(斑) sǒng(耸)立xuán yá(悬崖) 犹豫不jué(决) 晕xuàn(眩)shēn(呻)吟nuó(挪)动líng(凌)乱安wèi(慰) 惊yà(讶) wèi jù(畏惧)三、在下列田字格中填写恰当的汉字。

四、解释下列词语。

1.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2.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3.热忱:热情。

忱,情意。

4.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抓、捏。

5.麻木不仁: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6.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迁,改变。

7.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8.鄙薄:轻视。

9.干涸:干枯,没有水。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参考.doc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参考.doc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参考《山的呼唤》10、(1)对未来充满憧憬,富于幻想。

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对“山”的那份感觉。

(2)不懈地追求自己所确立的奋斗目标。

11、(1)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梦如幻(2)山籁唱和、清幽朦胧、威严肃穆12、童年登家乡的山是游览松林,编织梦想;后来登山是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觉,实现自己的心愿。

13、答案示例:(1)绘形、绘声与绘色相结合,既突出了山上景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个人登山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2)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概括出了所见景物的总体特征,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景物的突出特点,凸显出“高山”以及大自然的巨大魅力。

14、本文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目标不懈追求的决心(或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请你记得歌唱》11、记叙了失聪的梁小坤面对残酷的现实,通过不懈的努力,唱响了自己的生命之歌。

12、提示:题目中的“歌唱”并不仅指音乐中的歌唱,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它包含着努力、尊严、坚持和快乐.......13、“努力总有回报”指梁小坤参加朗读比赛获一等奖。

“仍然有尽了努力而无法做到的事情”指梁小坤在音乐考试前虽然认真准备了,节奏能掌握,但还是跑调。

不矛盾。

有很多事情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有所收获,使成功的可能性增大;但由于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时也不一定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14、表达了老师和同学们对梁小坤那种努力、执着、一丝不苟精神的佩服与赞叹。

《最美好的时刻》11、(1)宁静、温馨(2)春天的夜晚12、一个八岁的孩子和母亲一起感受夜的宁静。

13、使文章中心突出,表达了和谐、宁静的美好感觉。

(或“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美好”。

)14、不矛盾。

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烘托了夜晚的和谐、美好。

基础训练七年级上册语文答案

基础训练七年级上册语文答案

基础训练七年级上册语文答案【篇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配套答案】txt>(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配套练习册七年级上册主要参考答案及提示第一单元1社戏2安塞腰鼓1. 略。

2. 略。

3. (1)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造句略。

(2) 声音突然中止。

造句略。

(3)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造句略。

4. acbfed5. 示例:“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奇伟磅礴”等。

6. 歌颂了激荡的生命、磅礴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7. 略。

8. 略。

9. 略。

10. 一是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二是运用短句,使文章节奏紧凑;三是运用奇伟的想像,创造出雄浑的意境。

启示略。

3竹影1. (1)藤ch?ng(2)惬(3)蹲 t?ng cyn c?(4)禅(5) pit2. 丰子恺画散文3. d4. (1) 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院子里的光影越来越暗,由夕阳的金黄变得暗淡了,色泽也由宽广明亮变得越来越阴暗。

(2) 能够注意到这样的细节,说明孩子们观察非常仔细。

5. 中国画:像符号,不注重像不像,因而它注重神似,强调写意。

西洋画:像照相,画得同真物一样,因而它注重形似,强调写实。

6. 提示:希望父母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做孩子的领路人,尊重孩子的天性,能在孩子们游戏时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一堂艺术或人生入门课。

7. 提示:可从正直、谦虚、有气节等方面概括。

示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胸有成竹 8.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观舞记(4) 排比4. 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纸船》5. 舞蹈赞美6. 卡拉玛的舞蹈不仅舞姿优美,还有心灵的完全投入。

她本身已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是真正的心灵之舞。

7. 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基础训练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基础训练

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字词测验(30分钟共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1、注音写字:(33分)坻.( ) 屿.( )堪.( ) 悄.怆.( ) ()佁.( )然就寝.( ) 藻荇.( ) 风靡.( ) 山岚.( ) 骤.( )然傣.( )族山寨.( ) 船舷.( ) 瑰.( )丽鳞次栉.( )比器皿.( ) 啄.( ) 眦.( ) 堤.( )岸脸颊.( ) 靴.( )子稠.( )密椽.( )子 xī()忽深suì( ) tíng( )院朝tíng( ) huáng( )竹翠màn( ) 寂liáo( ) lì( )而从者yìn( )蔽suì( )道静mì( ) 盘jù( ) 迁xĭ( ) róng( )会huăng ( )如隔世一hóng( )秋水dì( )听波lán( ) jué( )类植物miè( )条 zhēng( )汽 jìsì( ) ( ) mógu( ) ( )huìlù( ) ( ) wǔ( )媚 qí dǎo( ) ( ) 保yòu( ) dĭng( )立 huī( )章 cān( )厅船tĭng( ) tiào( )望 nián( )土绿yīn( ) yàn( )会 kūlong( ) ( ) dū nang( ) ( )2、多音字注音组词:(21.5分)差( )_______ 行( )_______ 解( )_______ 传( )_______ 蔚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_______ ( )_______翘( )_______ 幢( )_______ 尽( )_______ 教( )_______ 栅(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俶 ( )_______ 悄 ( )_______ 乐( )_______ 吓( )_______ 夫( )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参( )_______( )_______ 没( )_______( )_______ ( )_______3、注释:(10分)谛听:鳞次栉比:接风洗尘:瑰丽:风靡:4、默写。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作业第12课纪念白求恩1.这篇课文在中国曾产生过极大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家喻户晓。

请你采访自己的祖辈、父辈,了解他们对这篇文章的印象与感受,记录下他们的回答。

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为加点字注音。

热chén()狭隘()派qiǎn()高尚()纯cuì()bǐ薄()见异思qiān()麻木不rén()mò()不关心niān轻怕重()(2)请从上面方框中的词语中各选一个褒义词和贬义词,并分别造句。

褒义词:造句:______ ____贬义词:造句:______ ____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路框架图。

4.课文中有不少语句颇具语言表现力,请从下列语句中任选一句加以分析。

A.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B.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选择()句分析: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文节选自周而复所写的著名长篇特写《诺尔曼·白求恩断片》,有同学认为课文应增添下列具体描写使得文章更生动形象,你是否认同?请阐述理由。

麻醉师给伤员上了药。

麻醉深酣还要等待一会儿,白大夫就利用这片刻的时间给医务人员讲离断术的历史:“最初,还没有发明血管钳子,止血是用烙铁。

十六世纪时,一切创伤都是用烙铁烧灼或用沸油注烫作正当治疗……" 手术开始了,那十多个人一声不响地注视着。

直到半夜才把五个手术做完。

顾部长请白大夫去吃饭,可是白大夫回到自己屋子里,脱下衣服,又跑到病房里去了。

他一一去看刚才做过手术的伤员,用生硬的中国话直接问:“好不好?”伤员们都说:“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五单元21风筝第一课时预习反馈一、1.chà 2.zhuì 3.wù 4.bǐ 5.shí 6.sâ7.yì8.nüâ二、1.孤独,没有依靠,指风筝数量少。

本指人瘦弱,面色难看,文中指风筝色彩暗淡。

2.费尽心机钻研和经营。

三、周树人豫才文学思想革命绍兴狂人日记野草四、B感知探究一、1.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第3~4段):“我”回忆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小兄弟风筝的事情。

第三部分(第5~11段):到了中年,“我”意识到自己的不应该,心情沉重。

第四部分(第12段):看着眼前北京的风筝,“我”的心情十分悲哀沉重。

(也可分三部分:看风筝;忆风筝;议风筝。

给课文分段,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抒发作者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

二、1.环境描写。

开篇点出“风筝”,并以“惊异和悲哀”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2.这句中的“春天”有特定含义,是儿时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

现在由北京看到风筝联想到故乡放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就觉得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作者把文中的“我”写得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

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

4.【示例1】“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分号前的句子虽寥寥数笔,却充分写出了小兄弟制作风筝的专心和投入,和前文的“然而最喜欢风筝”相呼应。

分号后的句子,“惊惶”“失了色”“瑟缩”等词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小兄弟被“我”发现后的慌张和恐惧。

【示例2】“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这里“绝望”一词与前句中“我”的“傲然”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写出了小兄弟心爱的风筝被“我”毁坏后的难受和痛苦。

一个“站”字则突出了他在“我”离去后一个人面对空寂小屋时的心痛和无奈。

第二课时感知探究一、1.× 2.√ 3.√ 4.×二、B【解析】A项中的“苦心孤诣”和C项中的“傲然”属于褒词贬用,D 项中的“高傲”则属于贬词褒用。

三、1.不能。

“扔”“踩”这两个词不足以表现“我”当时狂怒的心情,而“掷”“踏”更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的心情。

2.不可以。

因为“我”一向以为管束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沉重起来,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到谴责,可谓“不幸”。

四、1.转折。

表达“我”因不能弥补过错而悔恨的沉重心情。

2.转折。

既有对自己无法补过的悔恨和自责,也有被虐杀者麻木不仁的哀伤和同情。

【解析】解答此题应从破折号的作用入手,破折号的作用有:①引出对前文的注释、说明;②表示声音的延长或中断;③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话题的转折;等等。

五、提示:第5段最后一句“而我的心……下去了”形象地表达了作者醒悟之后心情的沉重,充满了对自己行为的自责,对弟弟精神虐杀的歉疚、悔恨。

第6段,表达作者内心的惶恐不安,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悔恨。

第11段,表达了作者得不到弟弟宽恕的绝望之情,本来想得到宽恕,然而弟弟却全然忘却、全然不知自己曾受到伤害,竟没有什么宽恕而言,可悲。

拓展提升一、警句:“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示例】理解:①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

②在玩玩具或做游戏过程中,孩子要仔细动脑筋,要观察,要思考,这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

③爱玩的孩子会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的老实、安静、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太强。

二、1.“我一直把你看做像我一样的大人。

我要求你应该和我一样懂事,但却忽略了你的年龄。

” 2.①“你把一只小小的手掌压在腮旁,你前额的汗把你的金发贴住。

”②“你正在与小朋友们伏在地上玩石子。

”③“(你)却突然奔到我的跟前,两手绕住我的脖子,疯一般地吻我。

” 3.“凶狠”“申斥”“怒声喝道”。

4.“我要做你的好爸爸、好朋友;我要跟着你笑,跟着你愁;我要永远记住一句话:‘你还是一个天真的小孩子!’” 5.略。

22羚羊木雕第一课时预习反馈一、C【解析】“馈”应读kuì。

二、C【解析】“婆婆嘴”并非实指,而是使用了一种特征性的代指手法,用来说明妈妈是说话絮叨的人。

三、1.huǐ后悔wǔ欺侮 2.pēng抨击pēng怦然心动3.bì墙壁bì璧玉四、1.羚羊木雕 2.线索文眼 3.真诚无私的友谊感知探究一、B二、1.用“突然”一词,使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紧紧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可见妈妈的惊慌和“我”受到的惊吓。

2.对“我”非常同情。

作者褒贬的思想很明显,父母宠爱女儿,但不尊重女儿所珍视的友情。

“我”重友情,因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贵重,认为既然爸爸送给“我”,自己当然可以做主,于是把心爱的东西送给最好的朋友。

3.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

第二课时感知探究一、1.心理责怪“我”谅解“我” 2.冷冷的烘托了“我”当时哀伤的心情 3.C 4.心理描写。

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发人深思。

二、1.心理描写 2.语言描写 3.神态描写三、D拓展提升一、B二、1.“这,这有必要吗?我和珍珍好,从来没有互相送过东西。

”2.妈妈在想方设法讨好已成为副厂长的珍珍的爸爸。

3.“无可奈何”表现了“我”内心不赞同但又没有办法的无奈。

“挪”表现了“我”很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去的矛盾心理。

23散步预习反馈一、1.shà 2.歧 3.粼粼二、1.忍受,艰苦支持。

2.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3.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理难过。

这里指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三、1.× 2.× 3.√四、写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尊老爱幼的感人故事。

感知探究一、1.【示例】“爱”。

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爱的主题。

2.突出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为后文作铺垫。

二、1.不能。

因为原文语气坚定有力,不容置疑,这是“我”深思之后作出的果断决定,而改后的语气有点勉强,表现不出“我”对母亲的孝顺。

2.景物描写。

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更美化了一家人美好的亲情。

3.不能去掉。

因为“阳光”给人的感觉是明媚、温馨、温暖,它正像一家人创造出来的美好的亲情。

4.并非大词小用,而是以轻衬重,这正是作者的深切感悟。

突出“尊老爱幼”这一主题,说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对生活、对家庭应具有一种使命感。

三、“我”孝顺,善良,有责任心。

“我”的母亲: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聪明乖巧。

拓展提升一、【示例】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

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

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我们也一定要让这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二、1.(1)某天上午9点钟左右(或一个寒潮初袭的早晨)。

(2)北京,老王家中。

(3)老王。

2.(1)絮絮叨叨(2)漫不经心、不耐烦赶紧截住 3.因为他在寒潮袭来时竟然没有想到关心北风起处的故乡的母亲。

4.“这样”指的是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对儿女关怀,而对父母则少有牵挂的现象。

表现了老王此时困惑、内疚和有所醒悟的心理。

5.《散步》中的“儿子”比较懂事,因为他在父亲决定走大路时没有不满和哭闹;而本文中的“儿子”则不理解父亲的爱,甚至表现出“不耐烦”。

也许还有别的原因,但做父母的对后代的影响非常重要。

《散步》中的“我”和本文中的“老王”对自己母亲的态度就说明了这一切。

(意思对即可)6.【示例】不仅要“爱幼”,更要“尊老”;体会父母爱,报答父母情。

24散文诗两首第一课时金色花预习反馈一、1.xī 2.nì 3.mù 4.dǎo 5.xiù 6.yǎn二、印度泰戈尔诺贝尔文学三、1.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和快乐。

2.要读出母亲的焦急和惦念。

3.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感知探究1.B2.看着妈妈工作;让妈妈嗅到花香;将影子投在妈妈读书所读到的地方。

3.快乐、天真、活泼、可爱回报母爱4.因为妈妈找孩子找了很久,非常着急、担心,所以一见到孩子,自然又惊又喜,说他(她)是“坏孩子”。

这是妈妈怪孩子不说一声就走了,让妈妈很着急,实际上是疼爱孩子的表现。

5.第一个问句是“我”变成了金色花后在心里对妈妈所说的话。

作为孩子,他(她)知道妈妈深爱着自己,他(她)希望虽然自己的形象发生了变化,但妈妈依然可以认出自己。

但是,他(她)又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在心底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和爱。

第二个问句是妈妈发现孩子不见时大声呼喊寻找时说的,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深切的爱和找寻不到时的焦急心情。

拓展提升1.孩子想要乞求妈妈的爱的财富。

2.黄金与珠子再珍贵,也比不了妈妈的爱。

孩子即使有成堆的黄金和珠子,没有妈妈的爱,他(她)也是个乞丐。

母爱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最宝贵的财富。

3.这首诗主要写了至纯至真的母爱的伟大力量,无比甜美温柔,深切感人。

表达了纯真的童心对母爱的渴求和对母亲的热爱。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预习反馈一、1.hàn dàn 2.pái huái 3.qīxiã 4.yīn bì二、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三、1.比喻 2.拟人感知探究一、1.文章描写了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3.“我觉得有些烦闷”→“仍是不适意”→“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原因是“我”与莲花心心相印,始终关注着莲花的境况,心情也随莲花境况的改变而改变,并且最终升华为对母亲的爱。

二、【示例】《金色花》是通过对孩子快乐、天真、活泼、可爱形象的描述,使人感受到母子之间的亲昵与深情,可以说是用衬托的手法表现母爱的。

《荷叶母亲》是通过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的描述,从中感悟到母爱的伟大。

将对母亲的爱蕴涵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属于即兴的写法。

拓展提升一、【示例】激励孩子前进的最恒久的动力母亲的取舍和好恶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最原始的标尺二、1.如果他不是学习的材料,到哪儿念书都一样(或:如果他是不可造就的人,到哪儿都成不了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