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内能热量与热值相关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内能和热量”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内能和热量”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内能和热量”高频考点总结中考物理“内能和热量”高频考点总结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3)分子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那么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称热能)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热量5.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6.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焦耳/千克。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mq;(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 比热容7.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8.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一样,比热就一样。

9.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0.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1.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热机12.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的内能知识点总结:
1. 物质的内能:物质的内能是物质分子热运动的总和,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物质的组成有关。

2. 内能的转化:物质的内能可以通过传热、功和物态变化等方式进行转化。

3. 内能的传递:内能的传递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传热辐射等方式进行。

4. 热量和温度:热量是物体间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传递,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速度的一种表示,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来表示。

5.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物体的内能是由于热量传递引起的,内能的增加等于吸收的热量减去放出的热量。

6. 比热容:物质单位质量在单位温度变化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比热容,用
J/(g·℃)或J/(kg·K)表示。

7. 相变和内能变化: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相变热,相变时物质的内能不发生改变。

8. 气体的压强和状态方程:气体压强与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有关,可以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表示,其中P为气体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绝对温度。

9. 气体的温度和状态变化:温度的决定性因素是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气体的状态变化包括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容过程和等压过程。

10. 热机和热效率: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功的装置,热效率是指热机输出的功与输入的热量之比,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的内能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教科版物理上册内能和热量知识点

九年级教科版物理上册内能和热量知识点

九年级教科版物理上册内能和热量知识点内能和热量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知识点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分子来构成,无规则运动永不停。

相互作用引和斥,三点内容要记清。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接触,彼此深入对方中,固液气间都扩散,气体扩散速最快。

3、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

热传递:外界向物体传热,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向外界传热,物体的内能减小。

5、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6、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转移量,单位是焦耳。

常见考法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以北京市为例,在近三年的中考中,考察这部分知识的考题共出了5道。

在题型分布上,出了三道选择题,一道填空题,一道实验题。

在知识点分布上,连续三年的选择题都考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这一知识点,除此之外,04年出了一道考察“分子引力”的实验题(1分),06年出了一道考察“扩散现象”的填空题。

在难易分布上,所有的考题都属于容易档次。

可以推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这一知识点在今年的中考中依旧会是重点考察的知识点。

误区提醒1、温度能够影响扩散的速度;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3、做功的实质是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典型例题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潮湿的地面会变干B. 扫地时,太阳下能看到大量尘埃的无规则运动C. 打开香水瓶满屋飘香D. 将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水中,很快整杯水变红了解析:A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是蒸发现象,而蒸发的实质是液体中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有些运动速度较快,能量较大,有能力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跑出液面成为气体分子,可见蒸发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初中物理内能、热量与热值相关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内能、热量与热值相关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内能、热量与热值相关知识点总结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

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6.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7.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

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

8.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9.热值: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10.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相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相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11.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Q=qV12.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J/kg)或焦/米3(J/m3);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m3)13.氢气的热值很大,为q氢=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1.4×108J。

14.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15.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和热量》知识解析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和热量》知识解析

《内能和热量》知识全解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通过类比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了解物体的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
和。

3.通过实例,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理解热值的概念以及物理意义,会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本节重点是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难点是温度、内能、热量三个基本热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中考命题常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紧密,以温度与热运动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以及燃料的使用与热量的计算为重点,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和问答题等。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质量、体积一定时,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②与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物体的质量、温度一定时,物体的体积大小影响分子之间的距离,就影响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从而影响分子势能的大小,进而影响物体内能的大小。

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体积一定时,质量越大,分子的数目就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④与物体的状态有关:物体的质量、温度一定时,物体的状态影响分子间的距离,同样能影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从而影响分子势能的大小,如相同质量0 ℃的冰和0 ℃的水,虽然它们温度相同,但是内能不相同。

内能知识点笔记九年级

内能知识点笔记九年级

内能知识点笔记九年级内能是物体内部粒子的微观运动形成的能量,是所有粒子的热动能之和。

在物理学中,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来更好地理解内能的特性和应用。

1. 内能的定义和性质内能是物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能量的总和。

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

内能具有可传递性,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物体中,直到达到热平衡。

2. 内能的计算内能的计算可以利用内能公式:Q = mCΔT,其中Q表示传递的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当温度不变时,内能的变化为零。

3. 内能的转化内能可以通过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进行转化。

热传导是指通过物体颗粒间的碰撞传递热量。

热辐射是指物体表面的热能以电磁波形式传播出去。

热对流是指由于物体内部的热差异引起的流体的运动而导致的热传递。

4. 内能与状态变化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内能是不同的。

例如,当物体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内能会发生改变,这是因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生了变化。

这些状态变化的内能变化可以通过熔化热和汽化热进行计算。

5. 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内能也可以与机械能进行转化。

例如,当物体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由于重力做功,物体的下落速度越快,内能也会相应增加。

同样地,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做功时,内能会减少。

6. 内能的应用内能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使用电热器加热水时,电能被转化为热能,增加了水的内能从而使其变热。

在工业生产中,内能的变化常常用于控制和改变物体的温度,如高温炉和冷藏设备。

总结:通过对内能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内能是物体内部粒子的热运动能量的总和,它与温度密切相关。

我们可以通过内能的计算公式来计算热量的传递。

内能可以通过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进行转化,并与状态变化和机械能的转化相关联。

在生活和工业中,内能的应用非常广泛,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控制和调节温度的目的。

以上就是对于九年级内能知识点的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内能和热量》 知识清单

《内能和热量》 知识清单

《内能和热量》知识清单一、内能1、内能的定义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的特点(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能量总和,而不是单个或部分分子的能量。

(2)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材料等因素有关。

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1)温度: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2)质量: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因为质量越大,分子数量越多,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总和也就越大。

(3)状态:比如,0℃的冰熔化成0℃的水,需要吸热,内能增加。

这是因为冰在熔化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势能增大。

(4)材料:不同材料的物体,即使质量、温度、状态相同,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1)机械能是宏观的,与物体的整体运动情况以及相对位置有关。

比如,一个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它们的总和就是机械能。

(2)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能量总和,与物体的宏观运动状态无关。

二、热量1、热量的定义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2、热量的单位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3、热量与内能的关系(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

只有在发生热传递时,才有热量的说法。

(2)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它取决于物体的状态,与是否发生热传递无关。

(3)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当物体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

4、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焦耳/(千克·摄氏度),符号:J/(kg·℃)(3)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最大,为42×10³J/(kg·℃)。

这意味着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较小。

物理九年级必考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必考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必考知识点一、内能。

1. 内能的概念。

-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 温度: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例如,热水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大。

- 质量:在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内能越大。

- 状态: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内能不同。

例如,0℃的冰熔化成0℃的水时,内能增大。

3. 内能的改变方式。

- 做功:-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如压缩空气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例如,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

- 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 条件:存在温度差。

-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J)。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二、比热容。

1. 比热容的概念。

-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 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2.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 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吸热本领。

例如,水的比热容是4.2×10³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³J。

3. 热量的计算。

- 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可得热量计算公式:- 吸热公式:Q吸 = cm(t - t₀),其中Q吸是吸收的热量,c是比热容,m是质量,t是末温,t₀是初温。

- 放热公式:Q放 = cm(t₀ - t)。

三、热机。

1. 热机的概念。

- 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 以汽油机为例:-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内能、热量与热值相关知识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

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6.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7.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

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

8.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9.热值: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10.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11.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Q=qV
12.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J/kg)或焦/米3(J/m3);m 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m3)
13.氢气的热值很大,为q氢=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1.4×108J。

14.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15.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6.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17.比热容用字母c表示,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
18.水的比热容很大,为c水=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19.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放出的热量相同时,降低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因而温差变化较小。

20.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其它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因而可用水来降温;在降低的温度相同时,比其它物质放出的热量多,因而可用水来取暖。

21.发生热传递时,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计算公式为:Q吸=cmΔt (Δt=t-t0)
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计算公式为:Q放=cmΔt (Δt=t0-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