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

合集下载

机械能和内能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

机械能和内能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

机械能和内能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一、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机械能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由动能和势能两部分组成。

1.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动能的计算公式为:动能=1/2×质量×速度的平方。

在SI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

2.势能:势能是物体在重力或弹力作用下所具有的能量。

根据不同的情况,势能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两种。

-重力势能:当物体在重力场中,具有一定高度时,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有关。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为:重力势能=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在SI单位制中,重力势能的单位也是焦耳(J)。

-弹性势能:当物体受到弹力作用时,会发生形变,并具有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为:弹性势能=1/2×弹性系数×形变量的平方。

在SI单位制中,弹性势能的单位也是焦耳(J)。

二、内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原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

内能包括物体的热能和分子势能两部分。

1.热能:物体的热能是与它的温度有关的能量。

热能可以使物体发生温度变化。

热能的计算公式为:热能=质量×热容×温度变化量。

在SI单位制中,热能的单位是焦耳(J)。

2.分子势能:物体中的分子之间存在各种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其相互间发生位移,使物体内部的分子能量发生变化。

分子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内部两个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位移和分子数有关。

三、机械能和内能的应用1.机械能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例如,弹性势能可以用来解释弹簧回弹的现象。

-例如,重力势能可以用来解释物体在高处具有的能量,在自由落体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内能在热学中的应用:-例如,内能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温度变化和相变现象。

-例如,内能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热传导、热辐射等能量传递现象。

初中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规律的科学,其中内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初中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关于内能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初中九年级物理内能的相关知识。

一、内能的定义内能是物体分子与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所具有的总能量。

在微观层面看,物体的温度是由分子运动状态的平均值决定的。

其中,分子的运动包括平动、转动以及振动等。

这种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就是内能。

二、内能和热量的关系热量是一种能量转移的方式,而内能则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能量。

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在物理学中,内能的增加往往与热量的吸收有关,即物体吸收的热量会增加其内能。

而当物体释放热量时,内能则会减少。

三、内能的变化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的变化可以转化为物体对外做功和吸收的热量之和。

而温度变化则是内能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当一定量的热量传递给物体时,其内能增加,温度也会随之升高。

反之,物体释放热量时,内能减小,温度则会下降。

四、内能与物质状态的关系物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状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不同状态下的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所不同,从而对应的内能也不同。

固体状态下,内能较低,分子之间的排列比较规则;液体状态下,内能较高,分子之间的排列相对松散;气体状态下,内能最高,分子之间间距最大。

五、内能转化与守恒在物理学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

内能也不例外。

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

例如,当水在锅炉里加热时,水分子的内能增加,水开始沸腾并转化为水蒸气,内能就转化为了蒸发热。

在这个过程中,内能守恒的原则得到了体现。

六、内能的应用内能的概念和应用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中。

例如,热水瓶能够保持水的温度,就是利用了内能的特性。

热水瓶内部有一层隔热层,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传递,从而保持热水的温度。

七、内能的实验探究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能的概念,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进行探究。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一、内能的概念和特点内能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能量,它包含了物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

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以及温度有关。

内能具有可传递、可转化和可守恒的特点。

二、内能的传递1. 热传递:热是内能的一种传递方式,它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能量。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2. 功传递: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内能也可以通过功的方式传递。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一个物体时,我们所做的功将会增加物体的内能。

3. 物质传递:内能也可以通过物质的传递而传递。

例如,当我们往开水中加入冷水,内能将通过热传递和物质混合的方式传递给冷水。

三、内能的转化1. 热能转化:热能是内能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我们用热水加热蒸汽锅炉时,热能被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汽轮机工作。

2. 动能转化:物体的动能也可以转化为内能。

例如,当我们用手摩擦两个物体时,物体的动能被转化为内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3. 电能转化:内能也可以通过电能的转化而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我们使用电热水器加热水时,电能被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四、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也会增加;反之,当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物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发生变化。

五、内能的测量内能是无法直接测量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其他与内能相关的物理量来间接推断内能的大小。

例如,当我们测量物体的温度、压强和体积时,可以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饱和蒸汽表等来推算物体的内能。

六、内能的守恒定律内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系统内的内能总量在任何过程中保持不变。

即使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系统内的内能之和也始终保持不变。

七、内能的应用1. 制冷与制热:内能的转化可以用于制冷和制热。

例如,制冷剂在蒸发时吸收外界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效果;而制热器则通过加热来提高物体的温度。

内能知识点总结手写

内能知识点总结手写

内能知识点总结手写
1. 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质的微观性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的热运动、振动以及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能量总和。

物质的内能取决于其温度、压力和物质的组成等因素。

2. 内能的计算:内能可以通过内能公式计算,即内能等于系统的热容乘以温度变化。

内能的表达式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W 表示系统所对外界作功。

3. 内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热量和功对于系统的内能变化是相等的,即系统所吸收的热量与对外界所做的功之和等于系统的内能变化。

这一定律反映了能量守恒的原理。

4. 内能与相变:在物质相变的过程中,内能也会发生变化。

在相变过程中,系统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会导致内能的变化,而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则不会发生变化。

5. 内能与热容:热容是物质单位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它与物质的内能密切相关。

内能和热容的关系可以通过热力学公式U = nCvΔT来描述,其中U表示内能,n表示物质的摩尔数,Cv表示定容摩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6. 内能与能量转化: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热能、功、动能等。

这种能量转化是热力学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如热机和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基于内能转化为功的过程。

以上是内能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也可以继续与我交流。

初中物理知识点:内能

初中物理知识点:内能

初中物理知识点:内能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单位J。

2、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介绍初中物理学习涉及到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其中之一就是内能。

内能是物体分子或原子在宏观上不可观测的内部能量。

它是由物质微观粒子的运动和振动引起的。

本文将从理解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性质和应用以及内能变化的因素等方面来介绍初中物理中的内能知识点。

概念解释内能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和振动引起的能量。

物质的内能包括它的热能和化学能。

热能是由于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能量,而化学能是由于物质内部原子之间的结合和断裂而产生的能量。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

内能的性质首先,内能是宏观上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只能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来测量。

其次,内能既可以被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可以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

例如,当物体受热时,内能会增加,而当物体进行某种化学反应时,内能会释放出来。

此外,内能也具有可定性和可测量性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物理实验来测量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应用内能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冬天的寒冷天气中,我们使用电热毯或者暖气来加热我们的房间,这是因为加热会增加物体的内能,使它们变得温暖。

另外,在化学工业中,通过控制内能的转化,可以实现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这些应用都归结于我们对内能的理解和掌握。

内能变化的因素内能的变化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物体的质量和温度。

物体质量越大,内能就越大。

温度越高,内能也越大。

其次是物体的组成和结构。

不同物质的内能会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和组成而有所不同。

最后是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压力和介质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物体的内能产生影响。

结论初中物理学习中,对于内能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内能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热力学性质,并且运用它们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内能的概念、性质和应用以及内能变化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探索物质世界中不可见的能量。

希望本文对你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内能知识点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内能是指物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所储存的能量,是热机工作的基础。

热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设备,在物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以下将对初中物理的内能和热机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内能1.分子运动和内能:分子的运动包括转动、振动和平动三种方式,它们都具有动能和势能。

物体的内能是由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总和。

2.内能的变化:内能可以通过吸热或放热来改变。

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当物体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

3.热平衡:当两个物体处于热接触状态时,热量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物体,直到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

在热平衡状态下,物体之间的热量交换停止,两个物体的温度不再改变。

4.热容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称为热容量。

物体的热容量取决于其质量、材料性质和温度变化。

5.内能计算公式:对于理想气体,其内能可表示为内能等于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即U=3/2nRT,其中U为内能,n为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二、热机2.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通过吸热、放热、做功和循环几个过程来完成能量转化。

典型的热机工作过程包括加热过程、膨胀过程、冷却过程和压缩过程。

3.符号记法:热机系统的各个过程可以用P-V图和T-S图表示。

P表示压力,V表示体积,T表示温度,S表示熵。

4.热机效率:热机效率定义为热机输出的有用功与输入的热量之比。

对于循环热机,效率可以表示为η=W/Qh,其中η为效率,W为输出的功,Qh为输入的热量。

5.卡诺循环:卡诺循环是一种理想的热机循环,其效率为最高效率。

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是理论上的热机极限。

6.第一法则和第二法则:热机的工作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表示能量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规定了热量自然向温度较低的物体传递,无法实现自发从温度较低的物体吸热转化为完全功的过程。

初中物理内能的讲解

初中物理内能的讲解

初中物理内能的讲解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内能及内能的利用1.分子热运动: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观念。

2.内能:了解内能的定义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3.比热容:理解比热容的定义,对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灵活4.内能的利用:了解热机,理解热值、热机的效率。

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2.改变内能的方式3.比热容、机械效率习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着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2、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扣在装满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间先用玻璃隔开。

当抽掉它们之间的玻璃片后,可以看到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完全相同,这是为什么()A.二氧化氮比空气密度大B.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对流C.二氧化氮分子很小D.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3、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固体、液体、气体B.气体、液体、固体C.固体、气体、液体D.液体、固体、气体4、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人睡。

在此过程中,脚的内能变化是()A.减小B.不变C.增大D.无法确定5、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蒙蒙细雨从空中下落B.炒菜时,满屋飘香C.扫地时灰尘四起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6、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是因为()A.分子之间有空隙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7、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A.一杯水倒去一半B.水凝结成冰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D.15℃的水变成45℃的水8、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B.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C.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二、填空题9、把红墨水滴入一杯冷水里,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全变红了,这是现象,它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同时也表明分子间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
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
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
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3节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
=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

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
=cm(t-t0)

=cm(t0-t)
②温度降低时用:Q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Q——热量——焦耳(J);
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例1.把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A〉比热不变,燃烧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和燃烧值均不变
C〉比热变为原来的一半,燃烧值不变 D〉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例2.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各一杯,在相同的炉子上加热相同的时间后【】 A.水比煤油温度升高得多 B.水比煤油温度升高得少
C.水和煤油温度升高得一样多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例3.下面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没有机械能,就没有内能
B.一个物体可以没有内能,但一定有机械能
C.因为内能与温度有关,所以0℃的物体没有内能
D.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