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共46张) (共46张PPT)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中国首次、世界第二的“太空授课” 活动,在中国“天宫一号”轨道飞行器上开设课堂,由中国第2 位女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老师,航天员聂海胜配合,航天员 张晓光负责摄像,进行了约51分钟的太空授课,获得圆满成功。
一、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成就
1、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的发展——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走近 人物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2、农业科技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研究过程
①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②1973年,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并大面积推 广,增产20%; ③2001,获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意义 ①中国: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有利于 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②世界: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 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 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
1985年尤里卡计划
20世纪80年代,面对美国、日本日益 激烈的竞争,西欧国家制定了一项在 尖端科学领域内开展联合研究与开发 的计划,即“尤里卡计划”。尤里卡 (EURECA)是“欧洲研究协调机构” (European Research Coordination Agency)的英文缩写。 它的目标主要是提高欧洲企业的国家 竞争能力,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它最显著的优点是,它不是一个确立 了项目的研究计划,而是一个供欧洲 合作的“开放框架”,实行“自下而 上”的原则,由基层参加单位自立地 选题和确立合作伙伴、合作范围及合 作方式。
钱学森(左)
二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 赞扬钱学森为战争的胜利作 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 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 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 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 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 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 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 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 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 亮的星”。
人教版必修三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共17张PPT)

中国:我国用仅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耕 地养活了占世界人口22%的人口。
《饥饿的女孩》
《垂死的女人》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 2018年,袁隆平未来科学大奖获奖感言“我还有两个 梦,一个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60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 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 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 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 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 中国的水稻单产从400公斤左右 提高到600公斤左右,近20年内 为全国增产粮食3000多亿公斤。
1964年10月16日
1966年10月27日
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
பைடு நூலகம்
装载着核弹头的 导弹成功发射
东方红一号卫星
苏联:1957年 美国:1958年 法国:1965年 日本:1970年2月
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杨利伟返回地面后出舱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着力发展核武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电 站 声明 (节录)
中国发展核武器,不内是由于中国相信核
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部武器。恰恰相反,
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
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 大
国政府郑重承诺: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 亚
湾
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核
电
站
世界: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2004年全球 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 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 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
你回去告诉毛泽东,要保卫
世界和平,就要反对原子 弹。你们要反对原子弹呢, 就必须自己先要有原子弹。
《饥饿的女孩》
《垂死的女人》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 2018年,袁隆平未来科学大奖获奖感言“我还有两个 梦,一个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60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 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 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 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 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 中国的水稻单产从400公斤左右 提高到600公斤左右,近20年内 为全国增产粮食3000多亿公斤。
1964年10月16日
1966年10月27日
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
பைடு நூலகம்
装载着核弹头的 导弹成功发射
东方红一号卫星
苏联:1957年 美国:1958年 法国:1965年 日本:1970年2月
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杨利伟返回地面后出舱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着力发展核武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电 站 声明 (节录)
中国发展核武器,不内是由于中国相信核
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部武器。恰恰相反,
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
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 大
国政府郑重承诺: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 亚
湾
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核
电
站
世界: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2004年全球 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 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 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
你回去告诉毛泽东,要保卫
世界和平,就要反对原子 弹。你们要反对原子弹呢, 就必须自己先要有原子弹。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 (共23张PPT)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明天
昨天 今天
2
1
本课探究:
探究一: 新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探究二: 取得这些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三: 科技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探究四: 中国科技的未来与方向?
2
世界为中国点赞
上穷碧落下黄泉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杂交水稻技术
6
航天时代
“东方红一号”重
量173公斤,比苏、美、
法、日等国的第一颗
人造卫星重量总和还
要重。它的发射成功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
2020/7/12
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7
2003年“神舟5号”
2020/7/12
2008年“神舟7号”
8
神舟十一号飞船,
于2016年10月17
八方天地经营手
计算机与生物技术
3
核弹 中国第一颗
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成功 氢弹爆炸成功
2020/7/12
导弹 装载着核弹
头的导弹成 功发射
人东造方地红一球号 人卫造地星球卫星
4
2020/7/12
5
秦山核电站
年发电量500亿千瓦时
2020/7/12
大亚湾核电站
每年发电量超过453亿度, 其中三成电力供应香港
2020/7/12
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 出血。夫人许鹿希说, 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 擦也擦不干。高强射线 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 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 射区时,心里就明白的。
18
探究二: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明天
昨天 今天
2
1
本课探究:
探究一: 新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探究二: 取得这些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三: 科技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探究四: 中国科技的未来与方向?
2
世界为中国点赞
上穷碧落下黄泉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杂交水稻技术
6
航天时代
“东方红一号”重
量173公斤,比苏、美、
法、日等国的第一颗
人造卫星重量总和还
要重。它的发射成功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
2020/7/12
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7
2003年“神舟5号”
2020/7/12
2008年“神舟7号”
8
神舟十一号飞船,
于2016年10月17
八方天地经营手
计算机与生物技术
3
核弹 中国第一颗
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成功 氢弹爆炸成功
2020/7/12
导弹 装载着核弹
头的导弹成 功发射
人东造方地红一球号 人卫造地星球卫星
4
2020/7/12
5
秦山核电站
年发电量500亿千瓦时
2020/7/12
大亚湾核电站
每年发电量超过453亿度, 其中三成电力供应香港
2020/7/12
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 出血。夫人许鹿希说, 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 擦也擦不干。高强射线 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 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 射区时,心里就明白的。
18
探究二: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18张PPT)

新中国科技成就
时期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
时期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 时期
时间
成就
1964 抵制第“一左颗”原倾子弹爆炸成功 错误的中结近果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5 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0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73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1983
“银河一号”
2003 “神五”载人成功升空和返回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有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凯文·卡特 《饥饿的女孩》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整体站位,把握规律
问题探究1:
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怎 样的作用? 政治(军事)—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 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
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 生活水平;提高了综合国力。
三次武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
威科胁手”术,式准核备打美用击中”苏程。争导弹霸对中,国世的军界事政局治目势标紧实施张“外
材料3:“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
的巩欺固负国,就防不,能维没护有国这家个安东西全。,为”社会主义-建--毛泽东 设创造一个安定环境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 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 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
“导弹之父”——钱学森 五
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2007感动中国的评语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
B 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中国农民说: 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 二靠袁隆平。
吃饭靠“两平”的什么? ①靠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政策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能力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供电力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2、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曾经缔 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 大发明,然而16世纪之后, 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 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 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 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 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 的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
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 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 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实现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供电力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2、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曾经缔 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 大发明,然而16世纪之后, 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 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 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 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 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 的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
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 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 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实现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37张PPT)

《饥饿的女孩》
《垂死的女人》
袁隆平成功选育杂交稻重大意义:
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有利于解决中国 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有利于缓和世界粮食危机,有助于解决 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为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1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获得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第一个特别发明奖。
2001年,袁隆平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 奖”;
中国面临核威胁; 中苏关系恶化; 美苏争霸,国际局势紧张
目的:
打破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 的垄断,巩固国防,为社会主 义建设创造相对和平的环境。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 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 用核武器。
问题探究:建国后科技成就带来的 启示
1、科技的发展与国家政治制度与经济基础密 切相关。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也推动经济的发展。
3、科教兴国 4、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对待合
理把握,为人类造福。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后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2、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 4、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5、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为人类文
明进步做出突出贡献。
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世界领先;(古代辉煌)
材料3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 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 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 (共36张PPT)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工作。 1983年“银河-Ι号”研制成功(每秒上亿次)。 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先后 问世,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009 年,我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 2013年5月,我国研制成功 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 机在长沙问世,测试运算速度可达 世界上首台5亿亿次超级计算 “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第三个能独 机——“天河二号”。 每秒 2570万亿次。 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计算机技术 生物技术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 天
1、“两弹一星” 问题探究一: 建国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是指什么?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 导弹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邓稼先 “两弹元勋” •
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 领导者。 • 为了祖国的强盛, 邓稼先毅然 舍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甘当无名 英雄,默默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 而病逝,时年61岁。他的遗言是: “死而无憾”。
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 且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问题探究二: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从中我们可得到哪些 启示?
邓小平: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成功选育杂交水稻 启示: 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 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博士学 位,后从事火箭导弹研究。 • 钱学森在美国声名鹊起,美国军队邀请他讲授火箭和喷气 技术,美国空军以他的《喷气推进》为内部教材。1947年, 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拥有许多人一辈子 梦寐以求的地位、名誉和舒适生活,然而他却时刻牵挂着 祖国。
2009 年,我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 2013年5月,我国研制成功 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 机在长沙问世,测试运算速度可达 世界上首台5亿亿次超级计算 “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第三个能独 机——“天河二号”。 每秒 2570万亿次。 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计算机技术 生物技术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 天
1、“两弹一星” 问题探究一: 建国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是指什么?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 导弹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邓稼先 “两弹元勋” •
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 领导者。 • 为了祖国的强盛, 邓稼先毅然 舍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甘当无名 英雄,默默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 而病逝,时年61岁。他的遗言是: “死而无憾”。
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 且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问题探究二: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从中我们可得到哪些 启示?
邓小平: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成功选育杂交水稻 启示: 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 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博士学 位,后从事火箭导弹研究。 • 钱学森在美国声名鹊起,美国军队邀请他讲授火箭和喷气 技术,美国空军以他的《喷气推进》为内部教材。1947年, 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拥有许多人一辈子 梦寐以求的地位、名誉和舒适生活,然而他却时刻牵挂着 祖国。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钱学森一家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中国各种导弹
中国新型的中远程地空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思考
有人曾说:如果那时中国把研究核武器所耗费的 巨大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也许我们的父辈那 时候不至于那么贫困。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领导人为什么 要在一穷二白的情 况下作出发展“两 弹一星”的战略决 策?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钱学森(1911年-)浙江省杭州市 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 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 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 创始人之一。他是我国近代力学事 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 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 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 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 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 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 研究的倡导人,被誉为“中国航天 之父”和“火箭之王”。
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 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
从“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至2001年,中国研制并 发射了15种类型、50余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 功率达90%以上。
钱学森一家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中国各种导弹
中国新型的中远程地空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思考
有人曾说:如果那时中国把研究核武器所耗费的 巨大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也许我们的父辈那 时候不至于那么贫困。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领导人为什么 要在一穷二白的情 况下作出发展“两 弹一星”的战略决 策?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共24张PPT)
钱学森(1911年-)浙江省杭州市 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 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 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 创始人之一。他是我国近代力学事 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 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 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 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 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 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 研究的倡导人,被誉为“中国航天 之父”和“火箭之王”。
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 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
从“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至2001年,中国研制并 发射了15种类型、50余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 功率达9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 • • •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的意义: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秦 山 核 电 站 内 部
大 亚 湾 核 电 站
假如你是一名外交部发言人,当某位西方记者 针对中国“两弹一星”提出这样的观点:“两弹 一 星”对中国周边国家及亚洲地区构成威胁,对此 你如何回答,既驳斥这位无理的记者,又表明 中国拥有这些技术的坚定立场?
“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领域有: 计算机行业,航天制造业,钢铁业, 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通讯技术, 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
营 养 不 良 的 儿 童 饥饿的女孩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8年9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 全球至少有9.25亿人在忍受饥饿,而2003年至2005年间 这一数字为8.48亿。 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 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 额经济损失。
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又如何努力将现代科学引入中国?结 果怎样?为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结果 是促进了我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但仍处于落后地位,也没有改变中 国“弱国无外交”的社会地位。
原因:
洋务派学西方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因而不能改变中国落后 的面目。
四、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银河Ⅰ号” (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我国自主研发的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银河—I
1983年12月诞生 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
银河—Ⅱ
1992年诞生 运算速度为每秒十亿次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 成的蛋白质,为人类认 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 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培育出的 克隆牛
我国第一头 体细胞克隆 猪 人类基因草图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事业突飞猛进,日 新月异,是哪些因素促进了中国科技 的大发展? 政治 国家的独立,党和政府的重视;
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尤其是改革 经济 开放。
材料3:“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 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探究】结合材料,谈一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 么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一、“两弹一星”
1、背景 2、“两弹一星”成就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资产阶级学西方先进科技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但由于资产阶 级的局限性,他们没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仍然处于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 启示: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除了向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外,最根 本的是要获得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银河—Ⅲ
1997年通过国家鉴定, 运算速度为每秒百亿次
四、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银河Ⅰ号” (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2、生物技术的发展
(1)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 “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杂 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交 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 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 水 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 稻 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 之 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 父” 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袁 隆 平
他是谁? ________ 钱学森
猜猜他是谁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 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 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 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 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 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即登上了 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 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 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 他是谁? ________
“神舟七号” 航天员景海鹏 、翟志刚、刘伯明 神七返回舱安全着陆 神七飞船升空
神七航天员在返回舱内
神八发射
天宫一号与神九载人交会
2012年神舟9号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
航天技术的重大意义
•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 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 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本课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 2.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迅猛发展的原因 ; 3.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 自主创新的精神;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世界领先;(古代辉煌)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 先进水平;(近代衰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 到较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振兴)
杨利伟在宇宙飞船上与地面 “神舟五号”飞船在酒泉卫 进行了实时天地对话 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 杨利伟返回地面 “神舟5号”飞船返回舱 “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工作舱模型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后自主出舱
神舟六号”航 天员传回的画面, 画面中展示的是 从太空看到的中 国大地。
“
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神 10月12日上午9时, 舟六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图为聂 “神舟六号”发射成 “神舟六号” 飞行员费俊龙(左)和聂海胜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 海胜出舱一刻。 功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
科学 精神
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 私奉献精神。
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
1 .振奋民族精神
2 .增强综合国力 3 .提高国际地位
学史感悟:
感悟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 度和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 感悟二:科教兴国。
感悟三: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 的灾难。
感悟四: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 待合理把握,为人类造福。
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973年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东方魔稻”
“中国第五大发明”
“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
1973年成功培育出杂交 水稻品种——南优2号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 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 积中,约有一半是采 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 产品,每年生产的稻 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 万人。
“两弹”:原子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 导弹
原子弹
一、“两弹一星”
1、背景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年10月3日, 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1984年和1985年初,报纸刊登着两则 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 国的援朝部队”。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2)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 (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4)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增强国防力量。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 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二、载人航天
(1)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的战略 决略。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 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着宇航员 杨利伟升上太空21小时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 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袁隆平 (74岁)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 交水稻专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 取得重大突破,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 活7500万人。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2004年荣获世界粮食奖
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 1、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2、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中国在任何情况任何时侯不会 首先使用原子弹
猜猜他是谁
(1911—2009)
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于1935年赴美留学,新中国成立 后筹划回国支援祖国建设,美国当局动用了可能的全 部手段进行阻挠,因为“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 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然而坐牢、软禁、恐 吓都未能让他屈服,历时5年后他终于在1955年回国。 他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924—1986)
中国二炮部队地地导弹
中国各种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中国新型的中远程地空导弹
中国发射地空导弹
中国发射洲际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重 量173公斤,比苏联 (83.6公斤)、美国 (8.2公斤)、法国(38 公斤)、日本(9.4公斤 )等国的第一颗人造卫 星重量总和还要重。 卫星的跟踪手段、信 号传递方式、星上温 控系统也都超过了其 它国家第一颗卫星的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