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化学与食品安全论文

化学与食品安全论文摘要:食物是人类维持生存、生活最基本的必需品,人体通过不断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食品的营养和安全不仅是人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保证,而且关系国计民生。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的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
关键词:食品安全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农药措施一、化学物质对食品的影响1、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影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食品添加剂应该至少满足以下要求:一是食品添加剂本身应经过充分的毒理学鉴定程序,证明在使用限量范围内对人体无害;二是食品添加剂在进入人体后,可以参加人体正常的物质代谢,或能被正常解毒过程解毒后全部排出体外,或因被不消化所吸收而全部排出全,不能在人体内分解或与食品作用形成对体有害的物质;三是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的工艺功效后,应能在以后的加工、烹调过程中消失、破坏或保持稳定状态;四是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严禁添加未经许可的食品添加剂,有害杂质不得检出或不能超过允许限量;五是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也不应影响食品的质量和风味;六是添加于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能被有效的分析鉴定出来。
非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是违法的有害的,非食品添加剂是已经被证实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或很大的危害,但是又能提高食品某一功能的物质。
这些物质大部分属于某一工业所用的添加剂,是未经国家食品卫生部门批准或者已经明令禁用的添加剂品种,这些物质一旦添加到食品,进入市场销售后,将不可避免带来中毒甚至导致死亡的食品安全事故。
如前几年的“苏丹红事件”等等,严重损害了整个食品添加剂行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三鹿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就是典型的非食品添加剂使用于食品中的违法事件。
一般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但由于食品添加剂是长期少量地随同食品摄入的,这些物质可能在体内产生积累,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胁。
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遥感监测技术:利用卫星或无人机等遥感技术对污染源进行监测和评估
治理方法和措施
预防措施: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减少化学性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检测方法:采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方法对化学性污染物进行检测。
工业污染物案例
案例名称:水俣病事件
发生地点:日本水俣湾
污染物:汞
发生时间:1953年
影响:造成数百人死亡,数千人受害,影响当地渔业和旅游业
食品添加剂案例
案例名称:三聚氰胺事件
案例简介:三聚氰胺被添加到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导致多名婴儿患病甚至死亡。
案例分析:三聚氰胺是一种非法添加物,被用于提高奶粉的氮含量,从而使其在检测中显得更“营养”。
农药残留的危害: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兽药残留案例
案例名称:盐酸克伦特罗污染事件
案例简介:2006年,某地发生了一起盐酸克伦特罗污染事件,导致大量动物性食品被检出兽药残留超标。
影响分析:该事件对当地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消费者健康受到威胁。
应对措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兽药监管和食品安全监测,以保障消费者健康。
Part Two
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急性中毒
定义: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有毒物质,导致人体出现急性中毒症状
症状: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等
原因:化学性污染导致食品中某些有毒物质超标
预防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避免摄入有毒物质
慢性危害
长期接触化学性污染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包装材料污染物:塑料、纸张等包装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如塑化剂、荧光剂等,可能迁移到食品中
化学污染对食品的影响

帕金森病、阿尔茨 海默病等神经系统 疾病与化学污染有 关。
长期接触化学污染 物会增加患神经系 统疾病的风险。
某些化学物质可 透过血脑屏障,对 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 状包括记忆力减退 、情绪波动、运动 障碍等。
免疫系统疾病
化学污染可以导致免疫系统疾病的 发生
免疫系统疾病包括各种自身免疫性 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长期接触化学污 染可能增加患生 殖系统肿瘤的风 险。
如何减少化学污染对食品的影 响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法规,确保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遵循相关规定 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确保其具备符合规定的生产条件和质量控制措施 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对食品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鼓励消费者选择安全可靠的食品
添加标题
有机农业的优势:减少化学污染,提高食品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 展。
添加标题
有机农业的推广措施: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有机农业的认知度,加强有机农业 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鼓励农民转型有机农业。
添加标题
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有机农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增 长,未来有机农业将成为主流农业生产方式。
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参与度
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 意识,提高对化学污染对食品影响 的认知。
推动政府和社会组织加强食品安全 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 素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提高 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促进企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高 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DNA损伤,引 起细胞异常增 殖和肿瘤发生。
化学添加剂对食品安全影响

化学添加剂对食品安全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化学添加剂作为食品加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食品的口感、色泽、保质期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化学添加剂也备受争议,人们对其是否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存在着疑虑。
本文将就化学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进行探讨。
化学添加剂的定义及分类化学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质量、保持食品新鲜度、增加色泽、口感等特点而向食品中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
根据其功能和性质的不同,化学添加剂可以分为防腐剂、抗氧化剂、增味剂、色素等多种类型。
化学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延长保质期:防腐剂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减少食品变质和霉变的可能性。
改善口感:增味剂可以提升食品的口感,使其更加美味可口。
增加色泽:色素可以使食品呈现出更加吸引人的颜色,增加食欲。
保持营养:抗氧化剂可以帮助保持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减少营养素流失。
化学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尽管化学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对食品安全也存在一定影响。
正面影响提高食品质量:适量使用化学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口感、色泽和保质期,确保消费者获得优质的食品。
促进食品产业发展:化学添加剂的使用使得食品产业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负面影响过量使用导致健康问题:长期摄入过量的化学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如引发过敏反应、致癌等。
存在潜在毒性:部分化学添加剂可能具有一定毒性,在超标使用或者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如何减少化学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选择天然食材:尽量选择未经过多次加工和添加化学物质的天然食材。
避免过度加工:减少摄入经过大量加工和添加大量化学添加剂的食品。
合理膳食搭配:多样化膳食结构,避免长期单一类型的加工食品摄入。
结语综上所述,化学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食品安全。
合理使用化学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质量,但过度依赖和滥用化学添加剂则可能带来潜在健康隐患。
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引言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然而,随着现代化生产和农业技术的发展,食品中存在的化学性污染成为了威胁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化学性污染的定义和分类化学性污染是指食品中存在的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
根据来源的不同,化学性污染可分为以下几类:1.农药残留: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如果不恰当使用或使用过量,农药残留会污染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风险。
2.兽药残留:在畜禽养殖中使用的兽药可能会在食物中残留,摄入兽药残留的食物对人体健康有一定风险。
3.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质量和延长保质期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如防腐剂、增稠剂等。
大量食用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重金属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物可能会被食物吸收,进而进入人体。
长期摄入过多的重金属会对人体各个系统造成损害。
5.环境污染物:食物可能被环境中的污染物所污染,例如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土壤中的化学物质等。
这些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的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构成慢性风险。
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影响:1.健康风险:化学性污染物摄入过多后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某些农药和兽药残留物可能对内脏器官、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损害。
重金属如铅和汞长期积累在人体内可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和偏差发育等问题。
2.营养价值下降:一些食品添加剂可能改变食物的营养成分,从而降低其营养价值。
此外,食物中存在的污染物也可能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
3.生态环境破坏:化学性污染物不仅影响食品的安全性,还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农药和兽药残留可能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食品安全管理为了提高食品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来监管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化学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关注食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方式,避 免食品变质和污染
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不轻信广告宣 传,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商家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化学性污染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化学性污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学校和社区应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让公众了解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 媒体应积极报道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防范化学性污染。 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化学性污染的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
食品添加剂
种类:防腐剂、 抗氧化剂、着 色剂、香精等
作用:增加食 品口感、色泽
和保存期限
安全性:经过 严格评估和监 管,符合标准 的使用是安全
的
问题:滥用或 非法添加,导 致食品安全性
问题
Part Two
化学性污染对食品 安全性的影响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致癌作用:某些化 学物质长期摄入会 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检测和评估机构和人员资质要求
检测机构应具备相应的检 测资质和认证
评估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 业知识和技能
检测和评估机构应具备完 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检测和评估人员应遵守职 业道德规范和保密协议
检测和评估结果的公开和透明度
检测和评估结果的公开:政府和相关机构 应向公众公开化学性污染的检测和评估结 果,确保公众的知情权。
Part Five
化学性污染对食品 安全性的影响案例
分析
农药残留超标事件
事件概述:某地 区蔬菜农药残留 超标,导致消费 者食用后中毒。
污染来源:农药 使用过量或不当, 未按照规定使用 安全间隔期采摘。
影响范围:不仅 限于中毒个体, 还可能对整个食 品安全体系造成 冲击。
化学污染对食品影响

02
03
口感变化:化学污染可能 导致食品口感发生变化,
影响食品口感
04
危害人体健康
化学污染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引发急性或慢 性疾病
长期摄入化学污染食品可能导致癌症、生殖 系统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
化学污染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导致出生缺陷 或发育迟缓
化学污染可能破坏人体免疫系统,降低人体 抵抗力
破坏生态环境
演讲人
目录
01. 化学污染的来源 02. 化学污染对食品的危害 03. 预防化学污染的措施
工业生产
1
化学原料:生产 过程中使用的化 学原料可能污染
食品
3
废气排放:工业 废气中含有有害 化学物质,可能
污染食品
2
废水排放:工业 废水中含有大量 有害化学物质,
可能污染食品
4
固体废物:工业 固体废物中含有 有害化学物质,
04
医疗生活垃圾:医院、诊 所等产生的废弃物
05
建筑生活垃圾:建筑、装 修等产生的废弃物
06
农业生活垃圾:农业生产、 养殖等产生的废弃物
影响食品质量
营养流失:化学污染可能 导致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流
失,影响食品营养价值
食品安全问题:化学污染 可能导致食品出现安全问
题,影响消费者健康
01
化学物质残留:食品中可 能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影
01
污染土壤: 化学物质进 入土壤,破 坏土壤生态 系统
02
污染水源: 化学物质进 入水体,破 坏水生生态 系统
03
污染空气: 化学物质进生物生存 环境,导致生 物多样性减少
加强监管
建立完善的食品监管体系,确保食品生产、加工、 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安全
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共151页

六、农药残留分析
常规的农药残留分析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1、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2、样品的提取和浓缩 3、净化 4、定性或定量分析
(2)农药的使用方法,包括施药次数、施药浓度、施药时间 (在最后一次施药至作物收获所允许的间隔天数即安全间隔 期内施用农药,农药残留检出也较多)和施药方法(喷雾、 泼浇、撒施、拌种等);
(3)气象条件,用药后气温越高或雨水越多,农药的消失也 越快;
(4)植物的种类,农药残留随植物的不同种类和同一种类不 同部位而不同,一般叶菜类植物的农药残留量高于果菜和根 菜类。
豆和坚果类、薯类、肉类、蛋类、水产类,乳类、 蔬菜类和水果类)样品中均检出有机氯农药六六 六(BHC)和滴滴涕(DDT),对12种有机磷农药 进行检测,检出5种有机磷农药,其中高毒农药
甲胺磷检出率最高,膳食中甲胺磷摄入量占有机 磷农药总摄入量的71.3%。
1994年3~4月北京对部分蔬菜市场采样检 测,所抽查的11种蔬菜81件样品中,农药残留 超过国家标准的占41件,超标率为50.6%,其中 残留最严重的品种有韭菜,100%超标;其次为 小白菜,80%超标;油菜50%超标。超标农药 中高毒农药3911、氧化乐果,是禁止用于蔬菜 作物的。
机氯农药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含量远高于植物性 食品。植物性食品中残留量顺序为植物油>粮食 >蔬菜、水果。
近年来,有机磷农药已成为我国使用最主要的一类农药, 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用作物。有机磷农药早期发展的大部分 是高效高毒品种,如对硫磷、甲胺磷、内吸磷等,而后逐步 发展了许多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如乐果、敌百虫、马拉硫 磷等。直至现在人们还在使用大量的剧毒有机磷农药。有机 磷农药化学性质不稳定,分解快,在作物中残留时间短。使 用有机磷农药治虫杀菌而污染食品主要是表现在植物性食物 中残留,尤其是含有芳香物质的植物,如水果、蔬菜等最易 吸收有机磷,且残留量也高。由于各国使用的农药品种和数 量不同,因此食品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也不一样,如美国 的研究表明主要是马拉硫磷、地亚农等最为常见,而中国主 要是甲胺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AQ-Lw-05093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化学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Effects of chemicals on food safety
化学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
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摘要:随着自然生产方式的减少,工业化比重逐渐增加,食品原料在生产、贮存、运输、加工等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引入一些化学物质,这给食品安全带来越来越多的不安全因素。
本文针对我国食品中对食品安全有影响的化学物质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隐患阐述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食品;化学物质;安全
近年来,我国城乡食品市场上出售掺杂掺假、过期变质、有毒有害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事例屡禁不止,已成公害。
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国际贸易中绿色技术壁垒使我国出口农产品屡遭损失,食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因此,降低食物化学污染程度,防止污染物随食品进入人体,是提高食品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1.对食品安全有影响的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在食品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在现代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运和食用等过程中都有化学物质相伴,也正是这些化学物质在食品中的广泛使用,才使得食品工业成为朝阳产业。
但是化学物质的使用也给食品的安全性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包括药物残留、重金属、食品中的天然毒物质、食品加工、包装、储存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1.1药物残留
药物残留究其根本原因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安全生产使用问题,其次是由于农药、兽药的不合理应用。
违禁药物、淘汰药物如β-兴奋剂,类固醇激素(己烯雌酚),睡梦美、睡美宁镇静剂(氯丙嗪、利血干),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呋喃唑酮等国家明令禁用的药物,有的人还在使用;不遵守国家停药期的规定,屠宰前或出售前停药不仅针对兽药,也适用于药物添加剂,而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使用含药添加剂的饲料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通常规定的4~7d停药期形同虚设;随意加大药物用量及用药品种,把治疗量当成长期的添加量等等,如屡见不鲜的喹乙醇中毒;另外,国
家规定,需长期添加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必须按严格执行农业部发布的允许使用品种目录使用,其它兽药及产品均不得做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
但现在饲料中添加超出国家允许使用目录之外药物的现象非常多,有的人还使用药厂废弃的药渣作为蛋白饲料。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的使用使我国挽回约15%的农产品损失,但由于人们在使用中违规和失控,有毒农药的污染和残留已构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
农药通过大气和饮水进入人体的仅占10%,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占90%。
1.2重金属
1.21食品中铅的污染
铅是一种具有蓄积性、多亲和性的毒物,对神经系统、骨骼造血机能、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均有危害,特别是处于神经系统发育敏感时期的儿童是铅的易感人群。
人体的铅主要来自食物,食物中的铅污染是由于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含铅化学添加剂;被铅金属污染的容器、包装材料;工业三废;农业中使用含铅等有害金属农药。
1.22食品中汞的污染
对大多数人来说,因为食物而引起汞中毒的危险非常小。
人们所吸收的汞大部分是甲基汞。
而且主要是来自食用鱼。
长期食用被汞污染的食品,可引起一系列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引起肝、肾、脑的损害。
1.23食品中砷的污染
砷是动物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体内微量的砷对健康基本无影响,据报道,均匀饮食微量的砷,可使人体强健,肌肤光滑白嫩,但由农业上广泛使用砷化合物,特别是含砷农药的使用,使农作物含砷量,食用含砷的食品就容易造成中毒,砷作用于神经系统,刺激造血器官,诱发恶性肿瘤,因此,砷及其化合物被国际机构证明为致癌物。
三价无机砷剧毒,五价砷毒性低于三价砷,有机砷的毒性较小,因而国际上对砷的卫生学评价均以无机砷为依据。
1.3食品中的天然毒物
1.31凝集素
在豆类及一些豆科种籽(如蓖麻)中含有一种能使红血球细胞
凝集的蛋白质,成为植物红细胞凝集素,简称凝集素。
其中主要的是大豆凝集素、蓖麻毒蛋白、蛋白酶类抑制剂。
大豆凝集素主要是甘露糖和N-乙酰葡萄糖胺;蓖麻毒蛋白毒性极大,对小白鼠的最小致死量为1g/kg体重;蛋白酶类抑制剂中比较重要的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和淀粉酶抑制剂,生食或食用加热不够的豆类、马铃薯类食物时容易引起营养素吸收不良。
1.32毒苷
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的毒苷主要有氰苷、硫苷和皂苷。
氰苷主要形式是氰的葡萄糖苷,其次是龙胆二糖及荚豆二糖,均呈β-构型。
CN-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从而破坏细胞氧化酶递送氧的作用,使机体陷于窒息状态。
食用含氰苷较多的食物时,可通过漂洗出去氰苷。
1.33生物碱
生物碱一般是指存在于植物中的含氮碱性化合物,大多数生物碱都具有毒性。
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其本身对人体无毒,但是在体内氧化成氧化秋水仙碱后则具有剧毒。
1.4食品加工、包装、储存过程中的化学和生物污染
食品加工、包装、储存过程中化学物和生物污染主要指食品在生产线上的各种细菌、病毒污染,包括各种有公共卫生意义的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沙门氏菌、李氏杆菌、肉毒梭菌等,包装过程中为降低成本而使用的伪劣含有有毒物质的包装材料,储存运输过程中可能污染的各种病毒与细菌等。
这些污染直接导致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当前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本身无毒,它对食品的污染来源于其残留的单体和一些添加剂。
另外食品中常用的防腐剂和着色剂,比如肉制品发色和防腐的添加剂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一些致癌因子。
2.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相应对策
2.1降低食品中药物残留的措施
加强立法与兽医体制改革,结合对饲料生产企业的抽检,重点查看饲料生产企业的添加剂库房,对于发现使用违禁兽药的坚决查处;大力宣传推广应用如益生素、植酸酶、寡聚糖、糖萜素等绿色添加剂;加大查处违禁药物添加剂的生产、销售。
开发新型的高效、
无毒、低残留的兽药,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治理疾病;整顿兽药市场,建立有关药残的监测与管理机构,防止有害物质的污染,确保食品安全。
降低食品中农药残留措施,建立健全农药法规标准,加强对原料农作物的生产管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无公害食品原料生产基地。
杜绝或减少农药污染;积极宣传各种各样食品的科学正确食用方法,杜绝陋习,改变不良的食用方式,如在食物食用前应削皮、洗涤、烹饪、加热等处理,以防止消费者在食用或食用前的处理不当造成污染。
建立一系列的食品安全管理、监督和检查体系与机构,切实将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落实。
以国际惯例与技术来要求与约束自己,各生产企业应按照其他国家要求进行食品的生产与加工,采用HACCP体系,实行GVP,争取通过相关的ISO9000体系的认证,保证食品的质量。
2.2减少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措施
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对农业环境的污染;禁止使用含有毒重
金属的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等有害化学物质,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的化学物质,以确保食品的安全;限制或禁止使用含砷、铅的食品加工设备、用具、管道、容器和包装材料,以防止或杜绝此类重金属的污染。
当前,食品安全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我们相信,在政府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吴俊明.食品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12.
[2]付文杰.确保食品安全必须加强食品安全科技[J].宜春学院学报,2005,27(2)
[3]阚建全.食品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9:361.
[4]曹朝清.我国食品安全隐患根源考察[J].食品与药品,2005,(12):35-37.
[5]SchrankelKR.Safetyevaluationoffoodflavorings
[J].Toxicology,
2004,198(1-3):203-211.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