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论文
景观生态学论文Word版

景观生态学在土地可持续利用上的应用摘要:在分析景观、景观生态学与土地的关系基础上, 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理论、等级尺度理论、景观变化与稳定性理论等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诠释。
关键词:土地可持续利用;景观生态;土地;景观Research on Landscape Ecology and Sustainable Land UseAbstract S us t ai nab l e l an d u se is a l wa y s t he re se ar c h t op i c o f l an ds c ie n ce an d r el a ted d is ci p li ne s. I n th i s p ap e r, we ma k e r e se a rc h o ns u st a in ab le l an d us e un de r th e g ui d e o f ne wl y la nd sc a pe e c ol o gy. I ti s a b en e fi ci al a tte m pt to e xt en d t h e r e se a rc h s co p e o n su s ta i na bl el a nd us e. B a se d o n t he an al ys i s of th e r e la ti on s hi p b et w ee n l an d,l a nd s ca pe a n d la n ds c ap e e co lo g y, w e m a ke a ne w a nn ot a ti o n o f th ec o nn o ta ti on of s u st a in a bl e la nd use a c co r di ng t o s uc h l a nd s ca pee c ol o gy t he o ri es as st r uc tu re an df un c ti o n, e co l og ic a lh oli sm a nds p at i al he te r og en ei t y, hi e ra rc h y a nd s c al e, a nd la n ds ca pe c ha ng e an ds t ab i li ty.Key words s u st ai na b le la nd u s e; l a nd s ca p e ec ol o gy; l an d; l an ds ca p e1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自然资源, 自从人类开始种植与定居, 便开始了土地利用的历史。
生态美学视野下园林景观设计优秀论文[5篇范例]
![生态美学视野下园林景观设计优秀论文[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15b7d2f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d.png)
生态美学视野下园林景观设计优秀论文[5篇范例]第一篇:生态美学视野下园林景观设计优秀论文一、树立生态价值观,重塑生态人审美文化是人文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沟通和连接科技与人文文化的桥梁和纽带。
众所周知,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某种人文条件,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掌握科学技术的主体也是人,所以无论是发展科学技术还是促成它的社会应用,都离不开人。
人的具体状况构成了社会的人文条件,如其表现在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态度、人们的价值认同、人文素质等方面。
可见,重塑生态人是促进生态美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生态人是指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观念,遵循生态伦理规则,能够用科学的生态观、价值观指导自身行为的人,是具有生态伦理素养和生态环境意识,并且日常行为生态化的人。
生态人必须具备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生态责任感、和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生态人格。
个人理解“生态人”就好比一粒种子,要孕育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首先要有一片土地,使它融入、取之、反哺于这片土地所在的环境之中,与环境共同协作成长,构建出一个生态环境,使它可以孕育出一片森林,且使这片土地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同时使其可持续发展。
正如道家老子所言,道生成天地万物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如同宇宙的诞生,可以造福人类、自然、福及子孙后代。
树立生态价值观对于促进生态美学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面对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危机的出现,重新审视、认识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变得越来越重要。
树立生态价值观首先需要我们将自身融入大自然中,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其次国家应该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生态伦理素养,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要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从根本上规范人们的行为,让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态化;此外,要鼓励人们积极自觉地参与到环保行动和环保监督中去,使人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建设者,让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人人有意愿而且有能力参与的自觉行动。
景观生态特征论文景观生态规划论文

景观生态特征论文景观生态规划论文摘要:景观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景观生态规划和景观评价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我国应用的人不多。
目前我国的许多规划设计主要是凭经验行事,尤其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盲目地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造成环境破坏很严重。
但是,现存的问题是暂时的,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加强和精神需求的提高,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已成为人们对完美生活品质的一种追求。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源流主要来自于地理景观学理论和生态学理论,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其研究核心是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总的来说可归为两类:一是景观空间格局和景观行为的研究;二是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是实现景观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只有对景观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合理的进行生态规划,才能达到人与景观的和谐,才能实现景观的持续发展。
一、景观生态规划1. 含义及应用景观生态规划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以一种多学科的知识为基础的,运用生态原理,在一定尺度对景观资源的再分配,通过研究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资源的优化利用方案。
其基本任务是协调和改善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保护人类健康,增强自然生态协调的经济价值,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发展经济生产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而改善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完整。
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应用在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两个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合生物生存的区域在不断地缩小,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景观生态规划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保护生物多样性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可分为两种途径:以物种为中心的途径和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途径。
既要保护物种的生存环境,还要重视保护影响物种生存和进化的生态学过程。
让我们看下面的例子:在美国华盛顿州进行的城市规划中,合理地运用了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把溪沟作为廊道将城市中零散分布的动植物园与野外的天然的生物群落区直接联系起来,使这些野生的水禽类可以直接进入城市公园,同时,公园里的水生生物也可以直接进入野外的自然栖息地,既保护了物种,又节约经费,一举两得。
生态学论文城市景观设计论文

生态学论文城市景观设计论文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在城市景观园林生态设计阶段,还存在着许多现实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面对,城市景观园林生态工程建设是一项既光荣有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任何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只有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方向和行动指南,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当地的乡土植物,不断丰富生物的多样性原理,才能更好地促进园林设计的发展,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
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我们的资源、环境却在不断地恶化,这大大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视生态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突出城市特有的品牌文化效应,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生态主义景观的概念生态主义景观是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以生态学为原理进行设计的景观。
生态具体一点说就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多维生态网络,包括自然、人文等多方面在时间、空间上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复合生态网络。
而我们的城市生态,更是一个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中,包含各种构成要素,因此,加强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结合当地的实际,为他们创造出一个绿色、舒适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城市景观生态学设计原理或许,有人会这样子认为,生态设计就是一种奢侈,一种浪费,但我却觉得这是我们必须进行的。
因为它关乎到我们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实行城市景观园林的生态设计,是我们走向生态化未来的必由之路。
1)生态位原理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
因此在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景观园林设计之初就应从大局考虑,遵循生态位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注意设计的景观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的协调,合理搭配植物,从而保证群落的稳定性。
2)互为共生原理景观内部各自然元素的生态关系,是一种良性竞争关系。
景观生态学实习论文

景观生态学实习论文生态景观规划实习论文湿地公园特色简析摘要:由于湿地的类型、区域以及周边环境等等各种因素,湿地公园多种多样,其各自的规划设计也不尽相同,通过对于公园的概况、总体规划等方面来发现湿地公园的特色。
关键字:湿地公园特色1.1 引言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有着难以言喻的生态功能,而近年来,随着湿地退化所呈现的种种问题,湿地公园应运而生,主要起到恢复与保护作用。
湿地公园是指保留该区域内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系统内部生物、植物、水体的平衡发展,在不破坏的基础上建设对公园有利的公共设施,将生态旅游和教育结合于一体,成为生态保护、生态科普教育、生态观光旅游和实地研究的多功能公园,它属于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
由于湿地的类型、区域以及周边环境等等各种因素,湿地公园多种多样,其各自的规划设计也不尽相同,通过此次上海实习,我们了解到了上海梦清园、崇明东滩湿地公园、西沙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后滩湿地的大体情况,下面就对于上述4个湿地公园的特色做个简单的分析。
2.1 梦清园简介梦清园依偎着苏州河,位于昌化路桥和江宁路桥之间,分为梦清馆、大鱼岛和人工湿地三大部分。
整个公园分为室内展示区(用保护的产业建筑改造而成)、环路内室外展示区(含人工湿地与人造风景林)和环路外的滨江景观带(由石阶竹露、曲水梦清等九个小景区连接而成),满足人们游园、休闲的多重需求。
2.2 总体规划梦清园在总体规划上以水体的净化再生为主题,把景观轴线与历史文脉用“活水”的主题串联起来,给整个生态休闲公园赋予园林的外观、科普的实质和文化的内涵。
总体布局采用“一心、一环、两轴线”的方针。
一心,即以活水广场为中心,统率全园。
一环,即以主环路为纽带串联景区,环路既作为一二期工程的分界线,又作为一二期景观沟通与联系的桥梁。
两轴线,即景观轴线和文脉科普轴线 ,体现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使梦清园既有西方园林之大气,又有中国园林特有的精致,同时体现对科学的热爱,在科普教育方面凸显亮点,具有较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生态和经济效益。
景观生态学期末论文-几个重要概念和其之间联系以及在本课中的地位

景观⽣态学期末论⽂-⼏个重要概念和其之间联系以及在本课中的地位《景观⽣态学》期末论⽂总体把握景观定义:景观是⼀个由不同⼟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态系统之上,⼤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态和⽂化的多重价值。
景观⽣态学以⼈类对景观的感知作为景观评价的出发点,通过⾃然科学与⼈⽂科学的交叉,实现建⽴宜⼈景观与保护⾃然景观的⽬标。
景观⽣态学以⼈类活动对于景观的⽣态影响作为研究重点,注重景观管理、景观规划和设计的研究,因⽽它应该属于应⽤⽣态学体系;相对于保护⽣态学和恢复⽣态学⽽⾔,不妨称之为建设⽣态学。
⼀. 临界阈(critical threshold)对于所提出的研究结果有时需要进⾏外推,及根据已知值进⾏推测,将信息从⼀个尺度转移到另⼀尺度,或从⼀个系统转移到另⼀个系统。
此时将系统在性质、属性或现象上产⽣变化的点称为临界阈值(critical threshold)。
*渗透理论与临界阈现象间的联系:渗透理论(percolation theory),它认为当介质密度达到某⼀临界值(critical density)时,渗透物突然能够从介质的⼀端到达另⼀端。
这种因为影响因⼦或环境条件到达某⼀阈值(threshold)⽽发⽣的从⼀种状态过渡到另⼀种截然不同状态的过程被称为临界阈现象,它在⾃然界⼴泛存在,显⽰出由量变到质变的特征。
⽣态学的限制因⼦定律和最⼩存活种群,流⾏病的传播与感染率,景观连接度对于种群动态、⽔⼟流失和⼲扰蔓延等影响,都属于⼴义的临界阈现象。
⼆. 空间异质性(heterogeneity)(⼀)异质性的定义由不相关或不相似的组成构成的系统(webster's new dictionary)。
景观是由异质要素组成,异质性作为⼀种景观的结构特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影响资源、物种或⼲扰在景观中的流动与传播。
异质性同抗⼲扰能⼒、恢复能⼒、系统稳定性和⽣物多样性有密切联系,景观异质性程度⾼有利于物种共⽣,⽽不利于稀有内部物种的⽣存。
《景观生态学》结课论文

《景观生态学》结课论文Beijing ForestryUniversity目录1、东北虎的种群数量变动 (3)2、东北虎濒危的原因 (4)2.1人为直接干扰 (4)2.2生境遭到破坏,景观破碎化 (4)2.2.1生境的变化 (4)2.2.2景观破碎化造成猎物的减少 (5)3、应对措施 (6)3.1定期调查,长期监测 (7)3.1严禁捕杀 (7)3.2保护生存环境 (7)3.3保护现存走廊,建立生态走廊 (8)1. 建立保护区间的廊道,形成区域性保护区网络 (8)2. 建立中、俄两国的生态通道,促成东北虎跨国保护区网络 (8)参考文献 (8)东北虎濒危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景观生态学角度)摘要:东北虎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之一。
目前在中国,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已经不足20只。
本文站在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东北虎濒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人类的猎杀、栖息地破碎化和猎物密度降低等原因使得野生东北虎的数量急剧下降。
并且根据这些原因阐述了一些相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东北虎;景观生态;景观破碎化;措施The Reason for Amur TigerEndangering and Measures to Protect Wild AmurTiger(Perspectives of Landscape Ecology)Abstract: Amur tiger is one of the most endangered species in the world. Currently in China, there are less than 20 surviving wild Amur tigers. This paper analyzedthe reason for the sharp decline of Siberian tiger popu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andscape ecology. The primary causes for the decline of the tiger population were poaching, habitat loss, and habitat fragmentation. In addition,thispaper elaborated som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ese reasons.Key words: Amur tiger;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measure 目前保护界普遍赞同把虎分为8个虎亚种,即孟加拉虎、东北虎、华南虎、里海虎、印度支那虎、爪哇虎、苏门达腊虎、巴厘虎,这些亚种在体型、骨骼特征、体色和斑纹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农学13-1 许家辉20136559景观生态学概念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
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学科,主体是生态学和地理学。
如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是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
景观生态学作用与意义强调尺度在研究生态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特色之一,尤其是研究宏观尺度上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揭示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1、研究大尺度地域内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2、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分类、评价、规划、管理3、原理方法对促进景观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直接指导作用,是人们从宏观方面认识自然并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力手段4、应用领域:农业、林业、城市规划、园林设计、自然保护、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等理论基础1、景观异质性与异质共生理论景观异质性的理论内涵是:景观组分和要素,如基质、镶块体、廊道、动物、植物、生物量、热能、水分、空气、矿质养分等等,在景观中总是不均匀分布的。
由于生物不断进化,物质和能量不断流动,干扰不断,因此景观永远也达不到同质性的要求。
日本学者丸山孙郎从生物共生控制论角度提出了异质共生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增加异质性、负熵和信息的正反馈可以解释生物发展过程中的自组织原理。
在自然界生存最久的并不是最强壮的生物,而是最能与其他生物共生并能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生物。
因此,异质性和共生性是生态学和社会学整体论的基本原则。
2、空间分异性与生物多样性理论空间分异性是一个经典地理学理论,有人称之为地理学第一定律,而生态学也把区域分异作为其三个基本原则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课程论文
浅析虞城县景观与格局
课程名称景观生态学
姓名侯经济
班级2013
学号**********
系别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物理学(师范)
浅析虞城县景观与格局
【摘要】景观尺度上的过程,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在形成景观结构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应地,已形成的结构对过程或流具有基本的控制作用。
景观单元间的相关、系统源与汇的并列,以及由风、水、动物和各种人类活动造成的流的延伸,就是最为关键性的结构—功能关联。
事实上,景观生态学的整体性原理正是表现为连接不同单元之间的各种过程。
【关键词】景观生态格局过程
一、格局简介
中国木兰文化之乡虞城县位于河南省商丘市东部,地处豫、鲁、皖三省交界处,西邻商丘新区,是全市距离商丘中心城区最近的县。
全县总面积1558平方公里,总人口95万人,辖虞城县产业集聚区及21个乡镇。
虞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境内陇海铁路、郑徐高铁、310国道、连霍高速,豫324、325、326省道横穿东西,京九铁路、济广高速、105国道、豫203省道纵贯南北,县内有4个火车站、2个高速公路出口。
全县实现了行政村通油路,油路通车总里程2800公里,公路密度179.7公里/百平方公里,连续20年获省公路“好路杯”竞赛“金杯县”称号
二、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对象,从整体综合的观点研究其空间格局、过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作用,进而探讨景观优化利用的原理和途径。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新兴交叉性学科。
对空间格局与过程相互关系研究是其主要特色和理论核心之一,加之它在解决各种宏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现实问题中明晰的应用前景。
三、格局分析
把景观的空间单元分为斑块、廓道、基底三类,提供了描述景观空间镶嵌状的广泛途径,而且便于其它学科对景观的研究(如数学、信息科学、拓扑学等)。
基底表现为空间范围最广大的景观元素,具有决定景观功能的基本作用。
廓道是
区别于周围基的线状元素,其功能依自身方向和镶嵌状可以强化或阻滞景观的生态过程。
斑块是与周围基有明显差别的非线状景观元素,功能主要包括岛屿形栖地的提供,尤其当其空间范围较大时更为突出。
景观元素的这种分类体系便于描述景观空间结构、分析景观格局与过程的相互关联,并应用相应成果于景观规划和设计等实践活动中。
基于空间属性的这些景观元素,也便于供助GIS(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新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而此处所介绍的虞城县县地处黄淮平原,基底为平原。
斑块有县城居民区,木兰新区,乡村居民区,工业区,旅游区,农田,食品加工区,畜养殖基地,花卉育苗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鱼塘。
四、格局与过程
景观格局,一般是指其空间格局,是指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元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
它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又是各种生态过程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
譬如,景观格局可以有规律地影响各种干扰的扩散、生物种的运动和分布、营养成分的水平流、净初级生产力等等。
景观结构与其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部分。
主要内括:景观结构的时间变化规律、景观格局的控制要素、景观格局对干扰扩散的影响、利用景观格局指标量度其生态功能、利用模型模拟预测景观变化、景观格局的尺度转化规律等。
显然,在景观格局与过程相互作用被认识前,首先必须依有效途径量度并阐述景观格局。
斑块的生态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邻环境产生的影响。
如农田块中昆虫、鸟的种类和数量与其周边林网、林块有关,而哺乳动物种群的动态则特别相关于所在斑是负存在一功能廓。
景观层次上的过程,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
它们在形成景观空间结构起重要作用。
相应地,景观结构也对过程/流有基本的控制作用。
Forman,Godron(1986)提出景观单元(生态系统)之间和之内能量、物质及营养成分流的五个驱动力量,风、水、飞行动物、地面动物及人类。
有许多事例能够说明,这些力量是景观尺度各种流的基本动力。
在本县的人为生态过程中,其重要作用的是居民,各斑块作用如下:
•县城居民区,颍北新区,乡村居民区提供居住场所
•农田为居民提供粮食蔬菜经济作物
•食品加工区对食品进行加工,想外输出产品,提供劳动机会
•家畜养殖基地提供肉蛋奶
•花卉育苗基地培育花卉树苗
•无公害蔬菜基地提供无公害蔬菜
•旅游区休闲娱乐,增加经济收入
•工业区制造洗衣机、空调器等家用电器系列产品,提供劳动机会
•鱼塘产出鱼虾
•在本县境内交通发达,京九铁路、连霍高速公路、105国道三条交通大动脉纵贯南北,逍襄路、许泌路横穿东西,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公路覆盖率全省第一,全国第三。
为本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便利,而城镇、乡间的道路则把村庄与村庄、村庄与农田、池塘等斑块隔开。
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廊道的组成和质量,作为连接斑块体的重要通道,它可以提高个体扩散和稳定群体数量,对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极为重要。
河流连接水库、农田的枢纽,是主要灌溉工具,其主要功能就是水流输送。
电缆、天然气通道则联通信息,输送天然气。
五、生态过程分析
景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可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过程。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用,共同完成景观中的生态学过程。
以下分别从物质流,能量流以及信息流三个方面探讨该景观生态学过程。
农田:是我县居民粮食等农作物的主要来源地,例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把光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居民通过种植获得最基本的收获,家畜养殖基地:通过农作物的喂养提供肉蛋奶,粪便回归农田;无公害蔬菜基地进行蔬菜培育,把光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除,供给本县居民外,主要用于产出。
花卉育苗基地花用于花卉培育,把光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供观赏,增加美感。
鱼塘则通过农作物的喂养产出鱼虾,塘泥用于农田肥料。
食品加工区对食品进行加工,形成商品输出。
居民消费粮食、肉蛋奶、蔬菜、鱼虾,处于最高营养级。
物质流:导致景观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物有风,水,各种动物以及人;
风:风有很大的传输作用,借助风力进行传输的物质可以有:热、水分、尘埃、、污染物、声音、种子及许多小昆虫等;水:水的流动主要有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主要利用水作用媒介进行传播的流包括矿质养分、植物的种子、化肥、有毒物质等。
此外还有雨水,冰雪等;人:人对该景观的影响比较大,人群的流动也可以将气体,尘埃,种子等物质进行传输,并且对整个景观起主导作用。
信息流:依据生态学信息流动原理,在该景观中的信息流动包括以下几种:物理信息流:光信息,声信息,电信息,磁信息。
如晚上的路灯、霓虹灯、各种噪音等。
化学信息流:主要包括污染物质,有毒物质之间的流动。
生物信息流: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每个人身上的气味可以进行传递。
动植物间也可以进行交流。
行为信息流:主要体现在人之间的行为交流,包括语言行为,动作行为等。
六、综述
我县作为一个农业县,在整个生态格局与过程中,人类处于主动地位,一切以人类意志和利益为前提,由于农田斑块规模小且破碎,耕地被景观边界分割的程度较高,耕地规模小,不利于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但是较小的斑块面积和周长、大小变异较小、规划整齐等特征适宜农民的田间耕作和物质的运输,不利于病虫害的扩散和传播生产。
旱地、林地、居民区、池塘、工业区等多种类型的斑块,发达的道路、河流等廊道网络,连通性和环通度好,形成复杂的景观生态系统格局,从而充分发挥各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及各自的功能,保证了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认识这点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景观生态学更重要的任务是分析研究具体情况下由物能流决定的景观的特征,进而认识这些特殊条件结果的普遍意义。
研究景观尺度上物能流的因果机制。
[参考文献]
[1]王仰麟:《农业景观格局与过程研究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1 9 9 8年4月。
[2] 李建新:《景观生态学实践与评述》,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