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生态美学视野下园林景观设计优秀论文[5篇范例]
![生态美学视野下园林景观设计优秀论文[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15b7d2f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d.png)
生态美学视野下园林景观设计优秀论文[5篇范例]第一篇:生态美学视野下园林景观设计优秀论文一、树立生态价值观,重塑生态人审美文化是人文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沟通和连接科技与人文文化的桥梁和纽带。
众所周知,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某种人文条件,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掌握科学技术的主体也是人,所以无论是发展科学技术还是促成它的社会应用,都离不开人。
人的具体状况构成了社会的人文条件,如其表现在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态度、人们的价值认同、人文素质等方面。
可见,重塑生态人是促进生态美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生态人是指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观念,遵循生态伦理规则,能够用科学的生态观、价值观指导自身行为的人,是具有生态伦理素养和生态环境意识,并且日常行为生态化的人。
生态人必须具备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生态责任感、和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生态人格。
个人理解“生态人”就好比一粒种子,要孕育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首先要有一片土地,使它融入、取之、反哺于这片土地所在的环境之中,与环境共同协作成长,构建出一个生态环境,使它可以孕育出一片森林,且使这片土地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同时使其可持续发展。
正如道家老子所言,道生成天地万物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如同宇宙的诞生,可以造福人类、自然、福及子孙后代。
树立生态价值观对于促进生态美学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面对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危机的出现,重新审视、认识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变得越来越重要。
树立生态价值观首先需要我们将自身融入大自然中,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其次国家应该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生态伦理素养,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要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从根本上规范人们的行为,让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态化;此外,要鼓励人们积极自觉地参与到环保行动和环保监督中去,使人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建设者,让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人人有意愿而且有能力参与的自觉行动。
景观生态特征论文景观生态规划论文

景观生态特征论文景观生态规划论文摘要:景观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景观生态规划和景观评价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我国应用的人不多。
目前我国的许多规划设计主要是凭经验行事,尤其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盲目地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造成环境破坏很严重。
但是,现存的问题是暂时的,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加强和精神需求的提高,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已成为人们对完美生活品质的一种追求。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源流主要来自于地理景观学理论和生态学理论,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其研究核心是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总的来说可归为两类:一是景观空间格局和景观行为的研究;二是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是实现景观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只有对景观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合理的进行生态规划,才能达到人与景观的和谐,才能实现景观的持续发展。
一、景观生态规划1. 含义及应用景观生态规划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以一种多学科的知识为基础的,运用生态原理,在一定尺度对景观资源的再分配,通过研究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资源的优化利用方案。
其基本任务是协调和改善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保护人类健康,增强自然生态协调的经济价值,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发展经济生产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而改善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完整。
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应用在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两个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合生物生存的区域在不断地缩小,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景观生态规划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保护生物多样性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可分为两种途径:以物种为中心的途径和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途径。
既要保护物种的生存环境,还要重视保护影响物种生存和进化的生态学过程。
让我们看下面的例子:在美国华盛顿州进行的城市规划中,合理地运用了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把溪沟作为廊道将城市中零散分布的动植物园与野外的天然的生物群落区直接联系起来,使这些野生的水禽类可以直接进入城市公园,同时,公园里的水生生物也可以直接进入野外的自然栖息地,既保护了物种,又节约经费,一举两得。
景观生态学期末论文-几个重要概念和其之间联系以及在本课中的地位

景观⽣态学期末论⽂-⼏个重要概念和其之间联系以及在本课中的地位《景观⽣态学》期末论⽂总体把握景观定义:景观是⼀个由不同⼟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态系统之上,⼤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态和⽂化的多重价值。
景观⽣态学以⼈类对景观的感知作为景观评价的出发点,通过⾃然科学与⼈⽂科学的交叉,实现建⽴宜⼈景观与保护⾃然景观的⽬标。
景观⽣态学以⼈类活动对于景观的⽣态影响作为研究重点,注重景观管理、景观规划和设计的研究,因⽽它应该属于应⽤⽣态学体系;相对于保护⽣态学和恢复⽣态学⽽⾔,不妨称之为建设⽣态学。
⼀. 临界阈(critical threshold)对于所提出的研究结果有时需要进⾏外推,及根据已知值进⾏推测,将信息从⼀个尺度转移到另⼀尺度,或从⼀个系统转移到另⼀个系统。
此时将系统在性质、属性或现象上产⽣变化的点称为临界阈值(critical threshold)。
*渗透理论与临界阈现象间的联系:渗透理论(percolation theory),它认为当介质密度达到某⼀临界值(critical density)时,渗透物突然能够从介质的⼀端到达另⼀端。
这种因为影响因⼦或环境条件到达某⼀阈值(threshold)⽽发⽣的从⼀种状态过渡到另⼀种截然不同状态的过程被称为临界阈现象,它在⾃然界⼴泛存在,显⽰出由量变到质变的特征。
⽣态学的限制因⼦定律和最⼩存活种群,流⾏病的传播与感染率,景观连接度对于种群动态、⽔⼟流失和⼲扰蔓延等影响,都属于⼴义的临界阈现象。
⼆. 空间异质性(heterogeneity)(⼀)异质性的定义由不相关或不相似的组成构成的系统(webster's new dictionary)。
景观是由异质要素组成,异质性作为⼀种景观的结构特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影响资源、物种或⼲扰在景观中的流动与传播。
异质性同抗⼲扰能⼒、恢复能⼒、系统稳定性和⽣物多样性有密切联系,景观异质性程度⾼有利于物种共⽣,⽽不利于稀有内部物种的⽣存。
关于生态园林设计论文[5篇范文]
![关于生态园林设计论文[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17c83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a.png)
关于生态园林设计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关于生态园林设计论文一、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1.1调和原则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选择的植物要遵循调和原则。
要使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外在环境,如建筑物等物质有着相互协调、相互撑托的作用,让人们对生态园林的设计有一种美的感觉,适合人们的观赏,也让整个生活环境有一种平静、舒适的氛围。
1.2统一原则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对植物的配置也要遵循统一原则。
所谓统一是指在植物的选择比例上要恰当,在植物外形的选择上要跟前面所选择的植物进行适当的调和,或是在植物颜色的配置上也要错落有序,不能让人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
1.3均衡原则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周围的环境现状,根据周围的环境现状设计一个规则的或是不规则的生态园林,让人工的生态园林与自然的园林相互依托。
因为如果周围的植物枝繁叶茂,并且是一簇一簇的,颜色是浓厚的,这样会给人一种疲倦的和压抑的感觉,不利于生活的舒适,所以在生态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清雅的植被,这样就可以综合周围的环境,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1.4韵律感及节奏感原则所谓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在生态园林中是指给人一种视觉美感,各种植物整齐有规律的配置。
例如,对于比较宽阔的道路上,可以种植一些品种相同的植被以相等的距离分别的树立在道路两旁,或者按不同的距离有规律地种植不同品种的植被,如小灌木。
这样有规律性的配置可以让人在行驶道路中有放松的心态。
1.5生态位原则生态位是指一种植物在整个生态环境所处的地位,它的功能作用以及它与其他植物的关系。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也要充分地考虑到植物的生态位因素,合理地选择配置一些相互依赖的植物,尽可能地避免物种为了争夺水源或是阳光而出现让另一种植物陨落的现象,让各种植物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群落。
二、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式2.1观花与观叶植物结合观花与观叶植物相结合是指在生态园林植物的配置中多种植一些颜色多变的植物,这样不但可以观赏到颜色艳丽的花朵,也可以观看到颜色淡雅的绿叶,两者的结合才能使得园林变得让人舒适。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农学13-1 许家辉20136559景观生态学概念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
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学科,主体是生态学和地理学。
如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是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
景观生态学作用与意义强调尺度在研究生态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特色之一,尤其是研究宏观尺度上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揭示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1、研究大尺度地域内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2、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分类、评价、规划、管理3、原理方法对促进景观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直接指导作用,是人们从宏观方面认识自然并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力手段4、应用领域:农业、林业、城市规划、园林设计、自然保护、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等理论基础1、景观异质性与异质共生理论景观异质性的理论内涵是:景观组分和要素,如基质、镶块体、廊道、动物、植物、生物量、热能、水分、空气、矿质养分等等,在景观中总是不均匀分布的。
由于生物不断进化,物质和能量不断流动,干扰不断,因此景观永远也达不到同质性的要求。
日本学者丸山孙郎从生物共生控制论角度提出了异质共生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增加异质性、负熵和信息的正反馈可以解释生物发展过程中的自组织原理。
在自然界生存最久的并不是最强壮的生物,而是最能与其他生物共生并能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生物。
因此,异质性和共生性是生态学和社会学整体论的基本原则。
2、空间分异性与生物多样性理论空间分异性是一个经典地理学理论,有人称之为地理学第一定律,而生态学也把区域分异作为其三个基本原则之一。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景观生态学结课论文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交叉形成的学科,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在地球表层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的相互转化,研究景观的空间构造、内部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异质性发生发展及保持异质性的机理,建立景观的时空模型。
景观生态学把景观(Landscape)定义为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patch)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形式重复出现。
景观是由景观元素(Landscape element)组成。
景观元素是地面上相对同质的生态要素或单元,包括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可以视之为生态系统。
景观的这一定义尤其适合于土地利用的规划,自然与人文因素并重的共同特点使之同样能非常恰当地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
景观生态学中“模地”、“廊道”、“网络”、“结点”等概念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整体描述提供了手段,把园林绿化与整体的城市景观联结起来,赋予了新的内涵。
城市景观规划目标城市景观规划目标为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完善城市景观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
具体可以概括为如下目标:生态稳定性、通达性、舒适性、美观性。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规划景观空间结构,使斑块、基质、廊道等景观要素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还能适合人类居住。
具体包括进行景观设计、小区规划、土地发展规划、城市设计、区域景观规划、生态规划设计等内容。
景观异质性一、景观异质性的来源——系统和系统要素的原生差异。
如:时间差(进化度),空间差(进化位与生态位)、质量差、数量差、形状结构差、功能差、信息差等,统称系统差。
现实运动的不平衡与外来干扰,特别是人类错误生态行为的干扰。
二、就景观生态而言,异质性应从以下几方面认识:①时空两种异质性。
通常所谓异质性系指空间异质性,即空间分布不均匀性。
事实上,时间各区段和单元彼此也是异质的。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道设计中的应用论文[五篇范例]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道设计中的应用论文[五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fd49952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5.png)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道设计中的应用论文[五篇范例]第一篇: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道设计中的应用论文1、引言广东省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数量不断攀升领全国之先,日渐突出的环境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因而审视生态的声音也日益高涨。
因此,景观生态学适时地被人们寄予了厚望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景观生态学在整合城市资源、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方面有着很特别的意义,尤其在改善生态环境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更显得独特。
景观生态学从最初造园观赏过渡到重视环境保护,再过渡到重视生态建设为主,其核心在于促进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进行城市绿道设计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创建高质量的社会和生活环境。
本文欲以珠海绿道工程为例,阐述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道设计中的应用技术。
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原理2.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一词,人们公认为是德国生物地理学家特罗尔(CarlTrol1)于1939年撰写的“LuftbildplamandokologischeBodenforschung”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表示支配一个地区不同地域单位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关分析,是对景观中环境关系的研究。
2.2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景观生态学原理很多,在此仅涉及到与景观密切相关联的原理,就本文而言就城市绿道设计所关涉到的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相应原则性的阐述与介绍。
其一,景观生态学景观概念,认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的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人工干扰斑块,城市视为一个景观单元,是由基质、廊道、斑块等结构要素构成,且能共同完成生态系统所承担的生产、生活及还原自净等功能。
其二,景观生态学斑块理论,可以解释城市对绿地的尺度、数量、形状、位置进行因地制宜的整合。
并通过能量、物质和生物的正常循环和流动,构建完善的生态循环系统。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解析论文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解析摘要:本文就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相关内容作了详细分析,首先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的几个概念,重点阐明了景观生态设计在房地产中的作用。
对以后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景观生态学的几个概念1.1 景观景观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1.1.1 景观“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西伯来文本的《圣经》的旧约书中,是一个含义覆盖范围广泛的术语,在地理、建筑和园林等许多方面使用。
现在我们所说的景观一般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应该说,园林上“景观”概念比较容易理解,即“风景”、“景致”、“景色”。
1.1.2 生态学“生态学”由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首次提出。
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两个方面的关系,其一为生物之间的关系,其二为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1.1.3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一词是德国著名的地植物学家c·特罗尔于1939年在利用航空照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来的。
从一开始,troll 就认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由两种科学思想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是地理学的( 景观) ,另一种是生物学的( 生态学) 。
景观生态学表示支配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 贾宝全杨洁泉《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
1.2 园林景观生态学园林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生态学为依托,在对园林景观设计时,园林景观生态学可理解为两个层次:1.2.1 园林的景观特性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艺术性和功能性兼而有之,对人类生理、心理的影响是有积极意义的。
园林景观生态学在景观层面上来说,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中国的古典园林侧重于意境的渲染,而西方的园林则偏重于美学视觉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任课老师:宋会兴论文题目:自贡富顺西湖的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班级:景观建筑设计13级2班学生姓名:黄显洋学号:201354462014年1月20日自贡富顺西湖的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摘要:富顺西湖位于富顺县城内西北隅,是一座人工修饰的天然湖,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芦,素以荷花闻名。
西湖原是钟秀、神龟、五府、玛瑙诸山雨水汇流的自然洼地。
夏季荷花盛开,是居民和游人休憩玩耍的好地方。
但由于缺乏管理,大多数的时间里西湖环境十分差。
如果对西湖进行景观的规划,加强管理,势必增加游人数量,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管理和谐1富顺西湖历史及景观现状分析1.1历史早在宋代即已疏凿,砌石为堤,隧成湖泊,“湖阔六七里”。
经历代培修点缀,先后修建有西湖厅、湖光亭、凌波亭、吹香亭、春风亭、醒心亭、涣乐亭、景濂亭、浩然台、超然台。
湖面逶迤,亭榭呼应,曲桥钩连,荷花映日,莲叶接天,垂柳列岸。
湖中仿杭州西湖画舫造就的舫船,可在其中摆设筵席,宴请佳宾。
解放后,西湖周长尚有1680米,水面51亩。
1984年,富顺县人民政府拨专款改建了钟秀山、五府山之间的石平桥、为平拱结合的3孔龙风石桥;加宽改建了西湖影院通五府山的石桥;又从泊船嘴修通了连接湖心新修的碧波亭、红蕖榭的九曲桥。
桥岸相接处,是一座亭亭玉立的西子姑娘雕像,脚踏荷花,手提花篮,目视湖中红荷碧叶,婀娜多姿。
游人可越过西子姑娘、由九曲桥至亭、榭品茗悠叙,观赏风光。
碧波亭是一座中西式园林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亭上有一幅对联:“异代人材辉泽畔;千秋月魄照湖心。
”显然是赞扬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邑人刘光第。
前面则是宽敞明亮的红蕖榭,两条蛟龙缠绕柱上,各呈欢状,柱上也有一幅对联“红荷映日绿柳迎风物象柳枝明镜底;水绕三亭桥连九曲游人皆入图画中。
”凭栏眺望,湖中荷花,或红荷垂露,盈盈欲滴,或白荷带雨,皎洁无暇,有的刚露水面,含苞待放,碧叶叠翠,青盘滚珠。
岸边杨柳垂青,微风吹拂,荡起丝丝轻柔,令人神清气爽。
更兼西湖周围的名胜古迹,令人目不暇接。
西湖之北,有郁郁葱葱的五府山,山顶擎着红五星的烈士纪念塔巍然挺立,刘光第墓亦在其山;湖东至湖西,有清代著名学者、富顺知县段玉裁的读书楼旧址;有新建的西湖影剧院和临湖的钟鼓楼;西湖之南,有宋代易学大师李见功书的读易洞;西南面有全城众山之宗的钟秀山,山上林木苍翠,景色清幽;西湖之西,有唐代修建、宋代扩建的著名古刹资国寺遗址,人称罗浮洞,洞内有宽敞空阔、冬暖夏凉的水帘厅;中岩有新建千手观音殿,香火鼎盛,信徒不绝。
荡舟西湖之中,可从读易洞侧或蟾嘴前,绕过九曲桥、红蕖榭,经碧波亭,穿龙风桥,达湖光亭、花园湾,穿行于荷花绿叶丛中,遍赏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1.2、现状分析如今,早些时候建造的建筑小品都还在,只是随着时间的沉淀,和沿湖边上的长凳以及一些基础设施一样,经过风化都变得不能使用了。
沿湖的植物无人管理,任其生长。
夏季荷花盛开时,西湖的出水口会被关上,同时会被注入适量的相对干净的水资源。
水位被抬升,将会投入大量的观赏性鱼类,同时游船开始在湖中游行。
在某一段时间里,西湖这个积水的洼地确实吸引了游人,刺激了消费。
并且在那段时间里面西湖能称得上可供欣赏的景观。
除开夏季的那段时间,其余时间西湖属于荒废状态。
出水口完全打开,湖底的淤泥显现了出来,同时出现的还有附近居民和过往行人的产生的垃圾。
沿西湖边上的小贩产生的垃圾也直接倒在了湖里,对西湖的生态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
在缺水和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湖中仅有少数的浮游生物存活,偶尔会有白鹭在此休息,水中可自由游动的生物已经寥寥无几,物种丰富度较低。
2西湖格局分析把景观的空间单元分为斑块、廓道、基底三类,提供了描述景观空间镶嵌状的广泛途径,而且便于其它学科对景观的研究(如数学、信息科学、拓扑学等)。
基底表现为空间范围最广大的景观元素,具有决定景观功能的基本作用。
廓道是区别于周围基的线状元素,其功能依自身方向和镶嵌状可以强化或阻滞景观的生态过程。
斑块是与周围基有明显差别的非线状景观元素,功能主要包括岛屿形栖地的提供,尤其当其空间范围较大时更为突出。
a、斑块:西湖夹在三条主要道路的中间,因此人类活动较频繁,对西湖这个区域影响较大。
原来自然形成的洼地,在演变和人类的改造之中变成了今天的人造湖泊。
因此,西湖可以看做一个大的非自然斑块。
b、廊道:根据最开始的建造,有三条人工廊道,即两座桥和沿湖路;无自然廊道。
c、基底:西湖基底以疏松柔软湿润的泥土为主,加上沿湖边上的人工硬化地面,形成了西湖全部的基底。
下图为富顺西湖及其周边的布局分布:2.2西湖景观斑块组成以桥为界,将西湖这个非自然斑块划分为1、2、3三个区域,进行分别研究:上图为根据实地考察以及资料整理所得的各区域评分。
经分析可得:物种丰富度影响了对该区域可观赏价值。
相对的,随着该区域可观赏价值的评分提高,人类对该区域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3富顺西湖的景观生态评价3.1西湖景观生产力评价a、沿湖周边的植物排布较稀疏,湖中只有荷花以及一些水生植物,均无人管理。
因此景观的生物生产力较弱。
b、西湖能量投入率一般,净能值产出率低,能值密度转换率低。
c、西湖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用于汛期泄水的通道口,都是单向通道,水资源没有循环利用;荷花所需的肥料属于一次性添加,没有和湖里以及湖沿边的植物形成养分等的物质循环。
d、西湖所产生的经济主要是带动周边经济,包括各种小摊贩销售物品的获利;各种游乐设施的获利等。
还有小部分经济是贩卖荷花、莲藕以及莲子等。
经济利润波动较大,不好估计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出。
e、通过分析湖中生物的生活状态,可以看出水质的好坏;相对的,通过直接观察水的清晰度也能反映出湖中生物的一些生长情况。
3.2西湖景观适宜性评价下表为富顺西湖生态适应性单因子的归纳以及各自的评分:通过计算:总分=0.21*3+0.16*1+0.12*3+0.12*5+0.08*1+0.09*5+0.10*5+0.12*5=3.38经数据分析可知,西湖景观生态适应性不高。
4富顺西湖存在的景观生态问题4.1自然、半自然景观退化,生态平衡失调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之间缺乏连续性,过渡生硬。
自然景观单元主要以荷花群形式存在,但构成类型单一,覆被稀松,缺乏空间上层次感,既难以完成应有的生态功能又使自然环境的舒适度与美学价值的降低。
由于受到急功近利思想与短期利益的驱使,湖中的生活垃圾并没有被消除出去,相反,而是被掩埋在了湖底的淤泥之中。
导致西湖水质和土壤质量受到影响,减少了与外来鸟类的互动。
由于游客和当地居民的不良习惯的影响,部分老年人进行垂钓以及部分人对莲子莲藕的采摘。
使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致使生境类型趋于简单化、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生态系统内部固有的联系和秩序被打乱,空间上的完整性被破坏,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降低了生态系统自身的调控能力,甚至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情况,生态平衡严重失调。
4.2传统文化景观与现代文化景观不协调,乡土特色风貌逐渐丧失在西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传统景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变得高度破碎化,并且,失去了自身的特质。
由于只注意发展经济,却忘记了景观生态的脆弱。
西湖周边的路边摊,商店相继建起。
而原有的西湖厅、湖光亭、凌波亭、吹香亭、春风亭、醒心亭、涣乐亭、景濂亭、浩然台、超然台等,在岁月的风化中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气息与功能,甚至有的已经成为了危险建筑。
这些古建筑是我们应该保护和发扬的民族文化,这些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景观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当地自然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体现了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和谐的景致。
为求利益而不去管理古建筑甚至是破坏这些古建筑,破坏掉的不仅是这些古建筑本身,还破坏了景观稳定性,极大的损害了景观的整体风貌和传统的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特色将面临着失去光辉和走向衰落的危险。
4.3湖水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长时间的闲置不管理,加上到了观赏季节时投放化学药剂对湖水的影响,以及过往游客、居民的生活垃圾的投放。
使西湖水体污染严重,土壤资源也受到了影响。
由于药剂中的很多成分不能被分解,残留的物质对水体产生了影响,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致使西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不利于以后荷花的种植以及以后水生动物的生存。
在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同时,导致外来生物减少了与西湖的物质、信息、能量交流。
此外,生活垃圾中含有塑料等,由于塑料薄膜难以腐烂和溶解,没有及时清理,造成西湖白色污染。
5富顺西湖景观生态问题的几点对策与建议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介于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功能和景观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生态空间的镶嵌稳定性来寻求持续发展中的稳定性,建立生态持续景观,其特别强调综合整体观,其指导思想、研究方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高度一致的。
针对目前西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5.1实施景观生态规划强化景观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实现景观生态的恢复与重建,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有效协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实行可持续的景观规划与管理。
将西湖进行全面的整理,清除所有的生活垃圾、白色垃圾,对湖里的土壤进行肥力补充,对沿湖周边环境进行维护。
区域3全部种植荷花,区域1、2在种植荷花的基础上,种植其他的亲水的,有利于净化水体的植物,与荷花形成交错与过度。
在确保景观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增加西湖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增强西湖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5.2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和精神文明和谐共生,可持续利用水源,土地资源和能源。
加强西湖环境的维护,由指定的工作人员对西湖的景观生态进行日常的考察等。
对破坏坏境的游客或居民,按情况进行处罚。
尽量不去影响不去破坏西湖以及西湖周边的植物的生长与演变,增加西湖景观斑块的丰富度,增强西湖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5.3保持地方乡土特色风貌,有效协调传统文化景观与现代文化景观以及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之间的矛盾保留乡土景观地方特色风貌的基础上,综合自然、社会和经济三方面,推进富顺西湖的良势发展,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文化景观有自然和人文两大类因素组成,两者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独特的地方风貌,其不仅体现在土地利用方式、房屋建筑、聚落形态等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各地的风土人情、思想形态、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等方面。
所以,优秀传统的文化景观是先辈们长期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智慧和结晶,更能体现浓郁的地方风情。
在富顺西湖的发展中,以前的民居被拆迁,取而代之的是许多与地方实际不相符的现代建筑,使得地方特色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首先应该将损坏了的古建筑重新整修,并且随时进行维护;然后将沿湖边上的公共设施,以一种带有富顺特色的形式重新展现;最后,对西湖所有建筑,公共设施进行宏观把握,营造出特色景观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