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水系
苏州地质概况

苏州地质环境概况(一)自然条件1、气象苏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季风明显,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气温40.1℃(1934年6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12.7℃(1931年1月lO日)。
多年平均降水量l128.9mm,最大年降水量1611.7mm(1962年),日最大降水量343.1mm(1962年9月6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多年平均蒸发量1322.6mm(195l~1984年苏州气象站资料)。
2、水文苏州市地处江南水网区,属长江流域太湖水系,区内地表水系极其发育,主要有太湖、阳澄湖群及大小规模不等的河渠组成。
太湖水域面积2250km2,总蓄水量90亿m3(临界量),全湖平均水位2.12m,湖水水深达3.33m。
阳澄湖群:主要有阳澄湖、澄湖、漕湖、金鸡湖等组成,湖底较平坦,除阳澄湖最大水深达9.5m外,其余均在2m左右。
湖泊之间河汊通连,构成水力联系密切的群体。
主要骨干性的河道有京杭大运河、山塘河、胥江、元和塘等河道连通江海,不同程度受潮汐影响。
还有外城河沿老城区环城分布,箭河沿干将路中部流过。
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太湖排水影响,并受人为控制,常年水位2.8~3.0m,其年变幅lm左右。
(二)地形地貌苏州地区西部为低山残丘与山间洼地相间,低山残丘由构造剥蚀形成,标高多在100~200m之间,其中,窟窿山高341.7m,南阳山高338.2m,西山岛缥缈峰高336.6m,为区内制高点,其相对高差可达300余m。
评估区西段附近有灵岩山海拔标高182m、天平山201m、狮子山114.5m,均由花岗岩组成;还有何山海拔63.8m;岩性为火山喷发岩。
山间洼地由冲洪积与冲湖积物组成。
苏州东部地区则为广阔的冲潮积平原。
多湖群、河塘分布,系典型的水网化平原。
评估线路主要在平原与山间洼地通过。
地势平坦,海拔标高2~4m,由西向东微倾。
苏州河的故事

苏州河的故事【原创版3篇】篇1 目录1.苏州河的概述2.苏州河的历史变迁3.苏州河的文化内涵4.苏州河的生态保护与现状5.苏州河的未来发展篇1正文苏州河,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条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河流。
它源自太湖,穿城而过,被誉为苏州市的母亲河。
苏州河见证了苏州古城的沧桑巨变,承载着世世代代苏州人民的记忆与情感。
苏州河的历史变迁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苏州河是吴国都城的重要水系,发挥着军事、交通、灌溉等作用。
随着历史的推移,苏州河在唐宋时期逐渐发展成为繁荣的商贸重镇,促进了苏州经济的繁荣。
明清时期,苏州河沿岸的文化名人辈出,诸如唐伯虎、祝允明、徐霞客等,为苏州河的文化底蕴增色不少。
苏州河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沿岸的历史遗迹、传统建筑、民间艺术等都为其增色添彩。
苏州河沿岸的园林、水陆丝绸之路、古运河等文化遗产,都展示了苏州河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苏州河还孕育了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如苏州评弹、江南丝竹等民间艺术,成为苏州河的文化瑰宝。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苏州河面临着生态恶化、水质污染等问题。
近年来,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苏州河的生态保护与现状,加大投入,实施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通过河道整治、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手段,苏州河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水质逐年提升,重现了昔日的美丽景色。
展望未来,苏州河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
苏州市政府将继续推进苏州河生态保护工程,努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廊道。
同时,深入挖掘苏州河的文化内涵,将苏州河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使其成为苏州市的一张新名片。
总之,苏州河的故事见证了苏州古城的沧桑巨变,承载着世世代代苏州人民的记忆与情感。
篇2 目录1.苏州河的历史背景2.苏州河的现状3.苏州河的生态保护4.苏州河的文化价值5.苏州河的未来发展篇2正文苏州河,一条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的古老河流,历经沧桑,见证了苏州的历史变迁。
苏州河的故事

苏州河的故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苏州河的历史背景
2.苏州河的现状与环境问题
3.苏州河的治理与保护措施
4.苏州河的未来发展规划
正文
苏州河,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苏州市的母亲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苏州河的故事,不仅包含了其历史的变迁,也揭示了现代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苏州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早在那时,苏州河就已经成为苏州地区的重要水系,承担着灌溉、航运等重要功能。
随着历史的推移,苏州河在苏州市的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苏州市的经济、文化和生态命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苏州河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苏州河水质严重下降,河道淤积,生态环境恶化。
苏州河的现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担忧。
为了保护和治理苏州河,苏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实施河道清淤工程,改善河道水质。
同时,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带,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提升苏州河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苏州河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苏州市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未来发展规划,旨在将苏州河打造成为一条生态河、文化
河、景观河。
未来的苏州河,将不仅是苏州市的经济命脉,更是苏州市的生态动脉和文化灵魂。
江苏省水系

之阿布丰王创作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中部,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东濒黄海,海岸线长954千米。
地处长江、淮河流域下游,土地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江苏河流水系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
共有长江、太湖、淮河、沂沭泗四大水系。
通扬运河及仪六丘陵山区以南属长江水系,总面积3.73万km2,其中长江南岸沿江高地以南、茅山山脉以东、宜溧山地以北为太湖水系,面积1.92万km2。
通扬运河及仪六丘陵山区以北,属淮河下游水系,面积 6.53万km2,其中废黄河以北属于沂沭泗水系,面积2.56万km2。
全省大部分河道水系互相沟通,其中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纵贯全省,沟通了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宝湖、邵伯湖和太湖6大湖泊,成为我省跨流域调水的骨干河道。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东流经豫、皖、苏三省,主流从三江营泄入长江,全长1000km,总落差200m,流域面积19.02万km2。
我省淮河水系主要位于淮河下游,范围为废黄河以南,东临黄海,南以江淮分水岭、老通扬公路、如泰运河与长江流域分界,包含洪泽湖周边及入湖段淮河干流沿岸,流域面积 3.93万km2。
上中游15.8万km2的淮河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主要经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分淮入沂和即将建设完成的淮河入海水道入江入海。
沂沭泗河发源于沂蒙山区,由沂河、沭河和泗河组成,流域面积7.89万km2,我省位于沂沭泗水系下游,为废黄河以北,东临黄海,西北及北部分别与安徽、山东接壤,境内流域面积 2.55万km2。
全流域来水全部由我省出海,一部分南下经南四湖,流入我省骆马湖经新沂河至灌河口并港入海,另一部分洪水东调经分沂入沭至大官庄,再由我省境内石梁河水库泄入新沭河至临洪口入海。
长江干流全长433km,流经沿江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市3个主城区(南京、镇江、南通)和部分郊区、及8市所属的沿江21个县(市)。
从上至下分为五个河段,南京河段:从苏皖交界处和尚港到三江口,长;镇扬河段:从三江口至五峰山,长;扬中河段:从五峰山至鹅鼻咀,长;澄通河段:从鹅鼻咀至徐六泾,长;河口段:北支从徐六泾至启东寅阳咀,南支从徐六泾至浏河口南苏沪交界处长。
苏州水利工程管理处国家水利风景区可行性分析

苏州水利工程管理处国家水利风景区可行性分析摘要:苏州市水利工程管理处下辖的四大枢纽江边枢纽、阳澄湖枢纽、西塘河枢纽、胥口枢纽拥有长江、太湖、阳澄湖等优秀的水利资源,具有深厚的水文化、丰富的水文景观,环境优美,真山真水,物产丰富,服务设施齐全,交通便捷,是宣传、弘扬水文化的良好载体。
关键词:苏州;水利风景区;可行性苏州市属太湖水系,属于典型的江南水网化平原地区,河网交错,湖荡密布,主要湖泊有太湖、阳澄湖等,主要河流有连接南北的长江、江南运河,以及贯穿东西的望虞河、七浦塘等。
1 基本情况1.1 苏州古城水系特点1.1.1 主水。
苏州古城区周围的水系主要包括外城河及进出外城河的河流如胥江、西塘河、外塘河、元和塘等,集中在城西和城北,河流的水量和水位受太湖和长江的影响,并与降水等相关。
外城河环绕苏州市古城区一周,是古城区水系与周边水系进行水体交换的主要通道。
1.1.2 客水。
古城内河流落差小、补给水量少,流速缓慢,且本地地面径流不能满足当地需水要求,必须靠上游客水补给。
而苏州古城内无入海河道,长江和太湖是境内河道的主要排水出路,又是来水资源之一,是改善苏州古城区水动力条件的保证水源。
1.1.3 控水。
苏州古城区水系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城内河流基本由人工开凿而来,但与城外的天然江湖水系自然相连通,需“疏涤江浦,以除水患”,并在引江湖之水处“置闸”。
1.2 通江达湖工程管理围绕古城主要引水通道中,古城东北引水通道已修建七浦塘江边枢纽、阳澄湖枢纽,西北引水通道建有西塘河枢纽,做到“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涝则闭闸,拒江水之害”;西南太湖引水流向顺逆不定,古城区位于太湖流域阳澄淀泖区西部下游区,胥江是太湖东北方向的主要出水河道之一。
通江达湖工程——胥口枢纽、西塘河枢纽、阳澄湖枢纽、江边枢纽均由苏州市水利工程管理处管理,管理处隶属于苏州市水利局,主要承担对苏州市太湖水利工程、长江防洪工程和其他重要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负责四大枢纽闸站、堤防、河道保洁、绿化、蓝藻防控等工程管理。
苏州地质概况

苏州地质环境概况(一)自然条件1、气象苏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与湿润、多雨,季风明显,无霜期长,日照充足,就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气温40、1℃(1934年6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12、7℃(1931年1月lO 日)。
多年平均降水量l128.9mm,最大年降水量1611、7mm(1962年),日最大降水量343、1mm(1962年9月6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多年平均蒸发量1322、6mm(195l~1984年苏州气象站资料)。
2、水文苏州市地处江南水网区,属长江流域太湖水系,区内地表水系极其发育,主要有太湖、阳澄湖群及大小规模不等的河渠组成。
太湖水域面积2250km2,总蓄水量90亿m3(临界量),全湖平均水位2.12m,湖水水深达3.33m。
阳澄湖群:主要有阳澄湖、澄湖、漕湖、金鸡湖等组成,湖底较平坦,除阳澄湖最大水深达9、5m外,其余均在2m左右。
湖泊之间河汊通连,构成水力联系密切的群体。
主要骨干性的河道有京杭大运河、山塘河、胥江、元与塘等河道连通江海,不同程度受潮汐影响。
还有外城河沿老城区环城分布,箭河沿干将路中部流过。
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与太湖排水影响,并受人为控制,常年水位2、8~3.0m,其年变幅lm左右。
(二)地形地貌苏州地区西部为低山残丘与山间洼地相间,低山残丘由构造剥蚀形成,标高多在100~200m之间,其中,窟窿山高341、7m,南阳山高338.2m,西山岛缥缈峰高336.6m,为区内制高点,其相对高差可达300余m。
评估区西段附近有灵岩山海拔标高182m、天平山201m、狮子山114.5m,均由花岗岩组成;还有何山海拔63.8m;岩性为火山喷发岩。
山间洼地由冲洪积与冲湖积物组成。
苏州东部地区则为广阔的冲潮积平原。
多湖群、河塘分布,系典型的水网化平原。
评估线路主要在平原与山间洼地通过。
地势平坦,海拔标高2~4m,由西向东微倾。
苏州古城区水系演变规律及水动力改善研究

苏州古城区水系演变规律及水动力改善研究石莎;范子武;乌景秀【摘要】苏州古城区水系是历代人工开凿,并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以苏州古城区水系的产生、发展、破坏和恢复为主线,探讨了其水系演变规律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 苏州古城区水系有别于天然河道,具有一定规整性;② 其水系消亡破坏过程与天然河道相同;③ 具备平原城市河网特点,存在一定水环境问题.进一步通过采用时空对比的研究方式,分析了苏州古城区水源的演变和特点,得出以下结果:① 苏州古城区水系通江达湖,连通性好;② 水系水流路径由20世纪80年代的西进东出转变为北进南出;③ 长江大通站的水位、水质和水量特征显示,长江能为苏州古城区水系提供具有优质水势、水质和水量的高保障率水源.以上论证显示,苏州古城区水系具备潜在的水质提升基础.%The river network of Suzhou AncientCity,which was excavated,planned and developed by manual labor in past dynasties,is a well protecte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In this paper,the evolution law and structure feature of the river network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generation,development,damage and recovery.The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the channel structure is different from natural rivers for its regularity but the damage features are the same;the river network of Suzhou Ancient City has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river network in plain city.Further the water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Suzhou Ancient City is analyzed by comparing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The geographic position of Suzhou Ancient City has advantageous connectivity to the Taihu Lake and the Yangtze River.The flow paths of the river system have changed from western flow-in andeastward flow-out to northern flow-in and southward flow-out.The water level,quality and quantity at Datong hydrological station on the Yangtze River shows that the Yangtze River can provide excellent water source for Suzhou Ancient City.The river network of Suzhou Ancient City possesses the potential capacity of water environment improvement.【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7(048)009【总页数】5页(P20-24)【关键词】水系演变;水系特征;水源特性;苏州古城区水系【作者】石莎;范子武;乌景秀【作者单位】江西省水工程安全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中心,江西南昌 330099;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9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水力学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水力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2高速城镇化对城市水系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为城市水系衰减,城市水系连通受阻等,并且由此引发城市洪涝和水环境等问题[1]。
苏州河网体系规划

苏州市河网水系总体规划【发布日期:2008-3-13】【作者: admin 】【来源: 市水利局】【字体大中小】苏州市河网水系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1. 制订一个集水环境、水资源、防洪安全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河网水系规划,为苏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水利和环境条件。
2. 为《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依法管理河道提供依据。
第2条指导思想综合考虑河道功能,因地制宜健全河网布局,优化配置河湖资源,理清搞活河湖水系,建立和恢复苏州自然、和谐、优美的水乡特色,推动和促进苏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3条规划要点1. 健全河网水系布局2. 划分河道等级3. 科学确定河道功能4. 划定河道蓝线范围5. 河道景观规划原则确定及河道COD Cr、氨氮总量控制指标第4条规划范围北部以望虞河为界,南边以太浦河为界,西边以太湖为界,东部以长江为界,规划区面积6824 km2。
我市望虞河以西、太浦河以南地区需结合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杭嘉湖区治理另行制订规划。
在上述规划区范围内,根据城市功能的不同,划分为四个不同规划工作要求的规划层圈:第一圈覆盖整个规划范围,约6824 km2;第二圈以苏州市绕城高速公路为界,约1100 km2;第三圈北以沪宁高速公路为界、西及南以运河为界、东以苏嘉杭高速公路为界,约75 km2;第四圈为古城区,约14 km2。
第二章规划目标第5条规划目标通过河网布调整、河道整治,形成“通江达湖、大引大排” 水系格局,为实现“引排通畅、防洪安全、功能达标”提供基础条件。
规划区内河道规模满足区域50年一遇防洪标准和20年一遇排涝要求。
其中第二规划层圈内的苏州高新区、工业园区、吴中区、相城区及浒关片区满足100年一遇防洪标准,第三规划层圈内满足200年一遇防洪标准。
以截污治污、控制污染总量为基础上,全面改善河网水环境。
规划的编制将为《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依法管理河道提供依据。
第6条规划水平年规划基准年为2003年;规划近期水平年为2010年;规划远期水平年为202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水系
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
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乡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
有宋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运河包围着古城墙
大运河从苏州城区环绕而过,与长江、太湖、苏州护城河及城内数百条河道互通互融,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水系。
京杭大运河孕育着吴文化,传播着吴文化,并为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失的环境。
运河包围着古城墙
大运河从苏州城区环绕而过,与长江、太湖、苏州护城河及城内数百条河道互通互融,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水系。
京杭大运河孕育着吴文化,传播着吴文化,并为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失的环境。
运河上穿梭的船只
大运河从苏州城区环绕而过,与长江、太湖、苏州护城河及城内数百条河道互通互融,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水系。
京杭大运河孕育着吴文化,传播着吴文化,并为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失的环境。
运河上的桥梁
运河沿岸的现在建筑与运河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