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动作发展阶段

合集下载

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顺序

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顺序

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顺序
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顺序是:
从整体到局部、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无有规律。

1、从整体到局部: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到后来就变成局限化、准确化。

2、首尾规律:儿童的动作首先是先从上部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儿童最早出现的是头部动作和躯干动作,然后才是四肢的动作。

3、近远规律:儿童出现四肢动作,再后就是手的精细动作,这种从身体的中央然后再到手的精细动作,这个就属于近远规律。

4、大小规律:儿童的动作分为粗大的动作和精细的动作,先会一些粗大的动作,比如说翻身、走、跑等,慢慢就会一些精细的动作,比如说拿、捏、吃饭、画画等。

5、无有规律:儿童最初的动作是无益的,到后来慢慢就是有意支配的,这就是无有的规律。

3~6岁幼儿动作发展与年龄指导要点

3~6岁幼儿动作发展与年龄指导要点

3~6岁幼儿动作发展与年龄指导要点3~6岁幼儿是身体发育和动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动作发展对于今后的生理和认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应该通过指导和训练,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动作基础,促进他们的整体发展。

3岁幼儿的动作发展3岁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阶段,他们开始逐渐放开自己的世界,并探索周围的事物。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动作发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站立和行走:3岁幼儿已经能够稳定地站立和行走,尽管可能会有些摇摇晃晃,但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站立和走路技能。

2.放置和堆叠:3岁幼儿有一定的手部灵活性,能够简单地放置和堆叠物品,这对于发展手眼协调能力非常重要。

3.活动和运动:3岁幼儿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和运动,对于他们来说,跑跳和爬坡是最常见的动作。

4.礼仪和礼仪:3岁幼儿逐渐理解礼貌和礼仪,能够做出简单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示自己的情感。

3岁幼儿动作发展的年龄指导要点在3岁幼儿的阶段,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动作指导:1.鼓励幼儿多参与各种活动和运动,如跑跳和爬坡,以帮助他们发展运动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2.鼓励幼儿多进行手部活动,如放置和堆叠,以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3.对于礼仪和礼仪动作,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意识。

4.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如穿衣和洗漱,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5.运用游戏和童谣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和模仿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促进他们的感知和认知发展。

5岁幼儿的动作发展5岁是幼儿身体发育和动作能力逐渐成熟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活动能力和协调能力,并且开始对周围世界产生更多的认知和兴趣。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动作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熟练的站立和行走:5岁幼儿已经可以熟练地站立和行走,掌握了基本的坐、蹲和站的技能。

2.手部灵活性增强:5岁幼儿的手部灵活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能够进行更为复杂的手部活动,如拼图和描画。

0—3岁儿童动作发展特征:31-36个月.

0—3岁儿童动作发展特征:31-36个月.

0—3岁儿童动作发展特征131--36个月儿童动作发展特征31—36个月儿童在动作的力量、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协调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粗大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能稳当地快速奔跑、熟练地上下楼梯、灵活进行跳跃动作等。

精细动作技巧也进一步提高,手指活动更加灵巧,可以有目的地使用剪刀等。

1.31—36个月儿童粗大动作发展特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已经形成了快速奔跑的平衡能力。

与此同时,能安全地做跳跃动作,在做向前跳跃动作时身体已显得较灵活,会单脚蹦。

当开始学跳时,他们双手一般都是垂在身体两旁或紧张地缩起来,双腿也是直立的。

等到掌握了跳的技巧,就能够熟练地加以双腿、双臂配合。

在学跳初期,儿童一般跳一次要停顿一二秒之后才能进行第二次跳;技能掌握后就能够迅速完成动作并可以连续跳。

31—36个月儿童已可以左右脚交替上下楼梯,而不像以前那样需要两只脚同时站在同一级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除此之外,他们开始会骑脚踏三轮车。

当然,由于骑车是一项全身协调能力的运动,包括手和眼的协调、上下肢和身体的平衡等多种能力,因此对31—36个月儿童来说,骑脚踏三轮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们能学会蹬踏动作已相当不易了。

31—36个月儿童球类技能也从笨拙变得比较灵活,比起他们2岁时看到抛来的球只会较僵硬地伸出胳膊和手,用身体整体挡球,现在的他们已能较灵活地用胳膊来挡球,有些动作发展好的儿童还会把肩膀、躯干、身体和腿等协调起来扔球和抓球。

2.31—36个月儿童精细动作发展特征31—36个月儿童已可以有目的地使用小剪刀,如进行剪纸活动等。

当他们处于25—30个月龄段的时候,因为拇指的控制能力还不好,剪刀的开合幅度很有限,他们的前臂只是俯转但不能真正剪纸,只能在纸张表面开合剪刀。

但进入35个月左右时候,他们拇指的控制能力进一步改善,不但可以将剪刀张开较大幅度,而且可以较顺畅地合起剪刀。

这时前臂渐渐能仰转至中线位置,所以能剪1由湖北省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何小燕老师整理开较短的纸条。

06岁儿童粗大动作的发展里程碑

06岁儿童粗大动作的发展里程碑

0~6岁儿童粗大动作的发展里程碑粗大动作发展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指儿童在身体姿势和身体运动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在0-6岁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呈现出一些重要的里程碑。

1.0-1岁:在0-1岁期间,婴儿的粗大动作发展主要是以基本的身体动作为主,如爬、抓、打等。

在这个阶段,婴儿逐渐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并开始尝试自主移动。

2.1-2岁:在1-2岁期间,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主要体现在行走和基本的跑跳动作上。

他们逐渐学会了走路,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跑跳。

此外,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开始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如梯子、椅子等。

3.2-3岁:在2-3岁期间,儿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行走和跑步技巧,并开始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户外活动,如踢球、扔东西等。

此外,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开始学习自己穿衣服、脱衣服等自理能力。

4.3-4岁:在3-4岁期间,儿童逐渐掌握了一些较复杂的粗大动作,如跳绳、跳舞等。

他们还开始尝试使用一些简单的器械进行活动,如滑板车、三轮车等。

5.4-5岁:在4-5岁期间,儿童逐渐增加了对运动技巧的学习和掌握,如进行简单的球类活动、骑车等。

此外,这个阶段的孩子也开始学习一些精细动作,如用剪刀、折纸等。

6.5-6岁:在5-6岁期间,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已经接近于成年人的水平。

他们已经掌握了大多数日常所需的运动技巧,如游泳、爬山等。

此外,这个阶段的孩子也开始学习一些较复杂的运动技能,如体操、武术等。

总的来说,0-6岁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是一个逐渐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运动技巧和能力,同时也为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以上提到的年龄段的粗大动作发展里程碑之外,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方面。

首先,每个孩子的粗大动作发展都是独特的,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评估和发展计划。

其次,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儿童动作的发展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规律儿童的动作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从出生到青春期都会经历各种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了解儿童动作的发展规律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行为和发展需求,为其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1. 婴儿期(0-2岁)在婴儿期,婴儿的动作能力非常有限。

出生后的几个月,婴儿只能通过扭动身体和四肢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到了4-6个月,他们开始能够翻身、坐起来,并尝试爬行。

在1岁左右,他们可以站立和行走,开始探索周围的环境。

这个阶段的动作发展是通过自然生长和发育来实现的,家长应该提供安全的环境和适当的刺激,帮助婴儿发展他们的动作能力。

2. 幼儿期(2-6岁)幼儿期是儿童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动作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开始能够跑步、跳跃、踢球等基本的运动技能。

同时,他们也开始发展精细动作能力,如握笔、剪纸等。

幼儿期的动作发展是通过游戏和锻炼来实现的,家长和教育者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和游戏,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和身体协调能力。

3. 小学阶段(6-12岁)小学阶段是儿童动作发展的另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动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可以进行更复杂、更有挑战性的运动。

他们可以学会各种球类运动,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

此外,他们还可以学习一些体操和舞蹈动作。

小学阶段的动作发展需要有系统的训练和指导,学校和家庭都可以提供相应的机会和资源。

4. 青春期(12岁以上)青春期是儿童动作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经历了身高的增长、肌肉的发育等身体上的变化。

青少年的动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可以进行更复杂、更高强度的运动。

此外,青少年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专项训练,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总结起来,儿童的动作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婴儿期到青春期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和进步。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动作发展,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发展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

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顺序

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顺序

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顺序
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顺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头部控制:婴儿出生后,首先发展的是头部控制能力。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儿能够逐渐抬头、转头,这是他们探索周围环境的重要一步。

2. 翻身:大约在 4-6 个月的时候,婴儿开始学会翻身。

他们可以从仰卧位翻到侧卧位,然后再翻到俯卧位。

3. 坐立:婴儿在 6-8 个月左右开始学会独立坐立。

他们可以用手支撑身体,保持平衡。

4. 爬行:在 8-10 个月时,婴儿开始学习爬行。

他们可以用四肢支撑身体,向前或向后移动。

5. 站立和行走:大约在 10-12 个月,婴儿开始尝试站立和行走。

他们可以扶着家具或墙壁保持平衡,然后逐渐独立行走。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婴儿的发展速度都有所不同,上述时间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

如果你对婴儿的动作发展有任何疑虑,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儿童发展专家。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规律一: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从整体到局部)
规律二: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比如说:“三甩六挤七八爬到”,儿童最先学会走跌,然后俯撑、东山再起、挤和爬到,最后学会东站和跑。

规律三: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动作(近远规律)
比如说:紧邻头部和躯体的部分先发展,靠近身体中心部分动作后发展;儿童动作发
展就是最早发生头和躯干的动作,其次就是双臂和腿部的有规律的动作,最后就是手的细
致动作。

规律四: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儿童先发展的是大肌肉动作,先学会
的是手臂和腿部的'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手和脚的动作。

孩子先学会走跑跳等基本动作,也是大动作的发展,逐渐发展到小班的时候可以使用勺子吃饭,中班的时候可以使用筷子
吃饭。

幼儿动作发展内容及目标

幼儿动作发展内容及目标
二、跑步
跑步的形式及锻炼价值
跑步的形式
主要的锻炼价值
绕圆圈跑
在较狭窄的小道上跑
发展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绕障碍跑
发展灵敏性、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短距离快跑
接力跑
发展速度、灵敏性
四散追逐跑
躲闪跑
提高速度、灵敏性和对周围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发展耐力素质
一定距离的慢跑
增强心肺功能,发展耐力素质
高抬腿跑
大步跑
增强上肢及躯干部位的肌肉力量,发展目测能力、动作的协调性和肌肉的耐力,提高身体躲闪的灵敏性以及判断
活动目标
年龄段
投掷的目标要求
参考游戏活动
1岁——3岁
自然地抛物和接物、地滚球、拍球
抛口袋、抛接大皮球、互相滚接大皮球、拍球、磴球
小班
自然地往前上方或远处挥臂掷物(如掷小沙包、抛小球、投小纸镖)
赶小鸭、数数拍球、双人接力拍球、把球滚过门、传球
5岁——6岁
走不姿势正确;能快跑、跑的时候能躲闪、追逐,跑得协调;能走、跑交替300米不累;会大部跨跳;会跳“房子”、跳绳、调橡皮筋;平衡能力较强,能闭眼睛单脚站立,能闭眼睛向前走;能走地上放着有间隔的砖或木块;能把小石子、沙包、小皮球等投出很远,也能投得准;会拍球,会踢球,也能边跑边拍和边跑边踢。
活动目标
年龄段
攀登的目标要求
参考游戏活动
1岁——3岁
能在日常生活中带框架的物体上攀上攀下
上楼梯、下楼梯、比比谁高
小班
攀登勒木
攀登较低的攀登设备
小鸭子上架、小鸟飞回家
中班
在各种类型的攀登设备上自由攀登等
小哨兵、小杂技演员
大班
在攀登设备上作钻、爬、移位等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生具有的动作
1、自然动作(本能动作)
我们可以先理解动作概念分为反应性动作和自然动作。

即使没有明显的外部刺激,胎儿在母
体当中也会做一些动作,比如单臂运动、单腿运动、伸展运动、头部前屈,基至打哈欠等。

这说明,在反应性动作之前就有发育上的、逐渐积累的自然动作存在。

胎儿存在母体的动作方式
胎儿动作类型
动作类型惊吓一把动作单个手臂运动单腿运动伸展动作头部前屈头部后仰头部旋转手
与脸接触吸气运动张开下巴打哈欠吸吮和吞咽
2、节奏定型动作(固有动作前身)
本能的动作,如吮吸动作就可以在未满月婴儿睡眠状态下看到。

这种动作常常是具有节奏性的,被称为节奏定型动作。

婴儿在1岁期间表现出大量的节奏定型动作,诸如踢腿,身体波
浪运动、身体弯曲、身体摇摆、跳跃等等。

可以看到在不同年龄段出现不同的节奏定型动作,在1岁末期,节奏定型动作的的数量增加了,但是实际出现的频率却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减少了。

所以可以推论,这些节奏定型动作是固有动作的不成熟感知动作的表现,它们是为今后
协调动作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3、反射动作
反射动作构成了婴儿出生时的身体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

反射动作是从更精细的感知动作形
式中分离出来的,反射动作有4个特性:
(1)在特殊刺激后以极短的潜伏期很容易被诱发出来
(2)对习惯性动作有对抗作用
(3)不要用注意力的集中
(4)在出生的头一年里逐渐消失
在出生时和出生第一周内能够被诱发出来的并能够正常消失的反射动作称为简单反射。

但是
多数姿势性反射动作在出生后并不减弱,日后反而变成更复杂的成熟的动作行为。

这些姿势
性反射对于技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正是由于这些姿势性反射为日后其他成熟
动作的发展提供了建立自主行为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