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典型段式复习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考前注意、基本知识点、经典题)讲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考前注意、基本知识点、经典题)讲解

第一章、测量复习内容:测量复习时间:2013年12月11日复习策略:整理回忆归纳教学准备:教师总结的知识与课件考前读一读1、比较大小一定要化到单位相同。

2、注意超载问题一定要比较大小。

3、解决问题认真审题,观察单位的变化。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1、一块玻璃厚5()一只大象高3()粉笔长75()床长约2()回形针长约3()儿童漫画书宽约2()学校操场长90( ) 一根跳绳长2( )小华身高130( ) 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 )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 ) 一幢楼高12( )2、一枚1元的硬币厚度约是()。

[A.2克 B.2毫米 C.2厘米]3、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① 毫米② 厘米③ 分米4、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

① 文具盒② 电视机③ 数学书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1、简单的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者“=”4分米○ 40毫米 70毫米○70厘米3千米○2970米 4分米○39厘米2、计算后比较大小1米—3分米○ 7厘米 5米3分米○ 53米7厘米+23厘米○3米 1米-2分米○8分米 1米○2分米30厘米考点三、计算87毫米-37毫米=( )毫米=( )厘米1米-70厘米=( )厘米=( )分米2千米=()米 3米—2分米=()分米7千米—2000米=()千米 36分米—16分米=()米4厘米的5倍长是( )分米考点四、解决问题1、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75米,小东沿着足球场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2、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谁高?高多少厘米?3、一层楼高约40分米,五层楼高大约是多少米?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5.有一根长10厘米的火腿,壮壮吃了6厘米长的一块。

《除法》数学三年级下册章节复习精编讲义(思维导图-知识讲解-达标训练)北师大版-含解析

《除法》数学三年级下册章节复习精编讲义(思维导图-知识讲解-达标训练)北师大版-含解析

期中复习讲义(北师大版)2020-2021学年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章节复习精编讲义第一单元《除法》知识互联网知识导航知识点一:除法计算法则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2.被除数是0的除法: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零3.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相同数位对齐,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不够除就添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4.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的一位数除法:如果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被除前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一位的上面。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5.连乘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看清运算顺序,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要是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知识点二:判断商的位数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如864÷4=(商是3位数),312÷3=(商是3位数)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如246÷6=(商是2位数) 。

知识点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注意:商中间、末尾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随便去掉!知识点四:除法的估算和验算1.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除法估算举例:312÷3≈300÷3=1002.除法的验算:①能除尽:被除数=商×除数②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知识点五:辨析容易混淆的文字题:例:①甲是176,乙是甲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甲”已知时,用“乘法”)乙:176×6②甲是1584,是乙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乙”未知时,用“除法”)乙:1584÷6知识点六:乘除法混合运算法则:①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依次计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6.认识分数(1)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6.认识分数(1)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6.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归纳】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所分的份数是分母,所占的份数是分子。

2.在分数中,分数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是分母(表示把物体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上面的数是分子(表示取几份)。

3.分数的读法:先读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

4.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母,再写分数线,最后写分子。

认识几分之一: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5.分数比大小:①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分数就大;②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6.分数加减法: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当计算结果的分子分母相同时,就直接写成“1”。

②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典例讲解】例1.三个人在同一段路上赛跑,甲用0.2分钟,乙用分钟,丙用13秒.()的速度最快.A.甲B.乙C.丙D.无法确定【分析】先把时间都换算成秒数,再比较谁最快,因为路程相等,谁用的时间最少谁就最快.【解答】解:甲的时间是:0.2分钟=12秒,乙的时间是:分钟=14秒,丙的时间是:13秒,在12秒、14秒、13秒三个时间中,12秒最少,即甲的速度最快.故选:A.【点评】此题关键是把时间统一单位,明确同样的路程,用的时间最少的是速度最快的.例2.用2、5、7这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大假分数是.【分析】用2、5、7这三个数字可以写成差最大的两个数是75和2,较小数做分子、较大数作分母的真分数最小;较小数作分母、较大数作分子的假分数最大.【解答】解:用2、5、7这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大假分数是.故答案为:,.【点评】关键明白:差最大的两个数写成的真分数最小,假分数最大.例3.4m的和1m的同样长.√(判断对错)【分析】先把4米看成单位“1”,用4米乘,求出4米的是多少米,同理求出1米的是多少米,再比较,从而判断.【解答】解:4×=(米)1×=(米)=所以4m的和1m的同样长,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清两个不同的单位“1”,已知单位“1”的量,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解.例4.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13÷19=25÷32=39÷100=47÷50=【分析】先用分数表示出各题的商:被除数做分子,除数做分母,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解答】即:13÷19=25÷32=39÷100=47÷50=【点评】此题考查用分数表示商的方法.例5.比身高.小雅身高1.53m,小红身高1m,小丁身高156cm.他们三个人中谁最高?谁最矮?【分析】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本题既有小数又有分数,先将1化成小数,单位也不同,应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大小.【解答】解:m=1.6m,156cm=1.56m.因为1.53<1.56<1.6小雅身高1.53m,小红身高1m,小丁身高156cm.所以小红最高,小雅最矮.答:他们三个人中小红最高,小雅最矮【点评】涉及到小数与分数比较大小时,要化成同一种数后再比较大小,单位不同时要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大小.【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面分数中,最接近1的分数是()A.B.C.2.下面分数中,分数单位最大的是()A.B.C.D.3.阳阳和奇奇用丝带捆扎礼品盒.阳阳把3m长的丝带平均分成5段,取其中一段.奇奇把1m长的丝带平均分成5段,取其中3段.谁用的丝带长一些?()A.阳阳B.奇奇C.同样长4.明明把一张正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每一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A.B.C.D.5.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后的形状(如图),它是原来纸的()A.4倍B.C.6.一根绳子长米,用去其中的米,还剩多少米?正确的算式是()A.﹣B.×C.×(1+)D.÷7.一盘蛋挞,冰冰吃了总数的,丽丽吃了kg,那么()A.冰冰吃得多B.丽丽吃得多C.无法确定谁吃得多8.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0),则甲数和乙数相比()A.甲数大B.乙数大C.一样大9.下列选项,<0.5中的□里最大能填()A.3B.2C.110.如图中,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A.B.C.二.填空题(共8小题)11.里面有个;6个是.12.把1箱水果平均分给4个小队,每小队分得这箱水果的.13.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分之几的数,叫做万分数,万分数也叫.与百分数一样,万分数也有万分号,万分号写作.14.一个带分数分数单位是,再添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这个带分数是.15.小玲有两根彩带,第一根彩带长米,第二根彩带比第一根长,她的第二根彩带长米.16.森林运动会上,小鼠、小牛、小虎进行跑步比赛.在相同的时间内,小鼠跑了全程的,小牛跑了全程的,小虎跑了全程的.跑得最快,跑得最慢.17.个是1;1里有个.18.的分数单位是.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如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判断对错)20.大于而小于的分数只有.(判断对错)21.与相等的分数有无数个.(判断对错)22.一张油饼分给两个人吃,每人吃了油饼的.(判断对错)23.如果a×=b×,那么a<b.(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2小题)24.看图写算式,并计算.25.先约分,再比较大小.和和和五.应用题(共6小题)26.从甲地到乙地,小王用了时,小李用了40分,小张用了时,三人谁的速度最快?27.一根木料第一次用去它的,第二次用去它的,哪一次用去多?多多少?28.李强和王刚同看一本书,小红看了,小丽看了,他们谁剩的多?29.淘气喝了一杯牛奶的,笑笑也喝了一杯牛奶的.淘气说:“我俩喝得一样多.”笑笑说:“我比你喝得多”他们俩谁说得对呢?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可以用写一写、画一画或算一算等方式进行说明.)30.富贵农业示范基地,玉米试验田占这块地的,水稻试验田占这块地的.哪种农作物试验田的占地面积大?31.做同样一个零件,王师傅用了小时,李师傅用了30分钟,谁做的更快一些?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分别用1同各个选项中的分数相减,再根据差的大小来确定谁最接近1,据此解答.【解答】解:1﹣=1﹣=1﹣=>>所以最接近1的分数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2.【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看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别写出各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比较大小即可.【解答】解:的分数单位是;的分数单位是;的分数单位是;的分数单位是.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所以分数单位最大的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分数单位最大的是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3.【分析】阳阳把3m长的丝带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3÷5=m,取其中一段,是m;奇奇把1m长的丝带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1÷5=m,取其中3段是×3=m;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3÷5×1=(m)1÷5=(m)×3=(m)m=m答:他们用的丝带同样长.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他们所分成的一段的长度分别是多少米,然后再进一步解答.4.【分析】把这张正方形纸面看作单位“1”,把它对折1次,被平均分成2份,对折2次被平均分成4份,对折3次被平均分成8份.明明把一张正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每一部分是这张纸的.【解答】解:明明把一张正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这张正方形纸被平均分成8份,每一部分是这张纸的.故选:C.【点评】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关键是明白:明明把一张正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这张正方形纸被平均分成8份.5.【分析】根据题意,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一次,是原来纸的,两次后是×=,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后的形状(如图),它是原来纸的×=;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一张长方形的纸每对折一次,得到纸的面积就是上一次的.6.【分析】根据减法的意义,用这根绳子的长度减去用去的长度,就是还剩多少米,据此解答.【解答】解:﹣=(米)答:还剩米.故选:A.【点评】此题还考查了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要熟练掌握运算方法,注意和米的区别.7.【分析】把这盘蛋挞看作单位“1”,冰冰吃了总数的,则丽丽最多吃了总数的1﹣=,然后和比较大小即可.【解答】解:1﹣=<,所以冰冰吃得多;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注意两个的意义不同,关键是确定单位“1”.8.【分析】根据“积一定(0除外),一个因数越小另一个因数就越大”解答即可.【解答】解:甲数的等于乙数的,即甲数×=乙数×<,所以甲数>乙数;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积一定,一个因数越小另一个因数就越大,反之,一个因数越大另一个因数就越小.9.【分析】先将0.5变为分数,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通分后化成同分母或者同分子的分数再进行比较大小.【解答】解:0.5===,2□<5,□里最大能填2.则<0.5中的□里最大能填2.故选:B.【点评】关键是熟悉分母相同,分子大则分数大;分子相同,则分母小的分数大;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通分后化成同分母或者同分子的分数再进行比较大.10.【分析】把图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把下边的涂色部分向上平移2个单位和3个单位,两个涂色部分就是占正好占其中的1份,表示.【解答】解:如图把1移到2,把3移到4,即可得到答案C.故选:C.【点评】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要表示的是其中5份,即5个;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个表示其中的6份,是.【解答】解:里面有5个;6个是.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12.【分析】把1箱水果的总重量看成单位“1”,平均分给4个小队,每队分得的重量就是这箱水果的.【解答】解:1÷4=答:每人分得这箱水果的.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首先找清单位“1”,进一步理清解答思路,列式的顺序,从而较好的解答问题.13.【分析】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同理,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万分之几的数,叫做万分数,万分数也叫万分率.与百分数一样,万分数也有万分号,万分号写作‱.【解答】解: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万分之几的数,叫做万分数,万分数也叫万分率.与百分数一样,万分数也有万分号,万分号写作‱.故答案为:万,万分率,‱.【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万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14.【分析】最小的合数是4,4=,即28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合数,去掉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这个假分数,再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假分数化带分数时,用分子除以分母,商为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解答】解:最小的合数是4,4=,即28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合数28﹣5=23即原分数是2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3答:这个带分数是3.【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分数单位的意义、合数的意义、假分数化带分数等.15.【分析】把第一根彩带的长度看作单位“1”,则第二根的长度相当于第一根的(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第一根彩带的长度乘(1+)就是第二根彩带的长度.【解答】解:×(1+)=×=(米)答:她的第二根彩带长米.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这个数乘分率.16.【分析】相同时间内,由于跑的路程一样,即单位“1”是相同的,由此只要比较出三个小动物所跑路程占全程分率的大小,即知它们的速度的大小.【解答】解:由于=1﹣,=1﹣,=1﹣,又>>,即>>,所以小鼠跑得最快,小牛跑得最慢.故答案为:小鼠,小牛.【点评】在分数中,如果分子比分母只小1,则分母越大,分数值就越大.17.【分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因此,1里面有7个;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有1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解答】解:7个是1;1里有13个.故答案为:7,13.【点评】分数(m、n均为不等于0的自然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n就是这样分数单位的个数.18.【分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利用意义解决问题.【解答】解:根据分数单位的意义可知1的分数单位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单位的意义,分数分母不同,分数单位也不同.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由题可知,正方形内最大的三角形与正方形等底等高,则三角形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即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解答】解:正方形内最大的三角形与正方形等底等高,则三角形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即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得到正方形内最大的三角形与正方形等底等高,则三角形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20.【分析】本题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析完成即可: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解答】解:==…==…则大于而小于的分数有,,,…无数个,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分母为19的大于而小于的分数只有是正确的.21.【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3、4……所得到的分数都与相等,因此,与相等的分数有无数个.【解答】解:与相等的分数、、……有无数个;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非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一个非0的数有无数,因此,与一个分数相等的分数有无数个.22.【分析】一张油饼平均分给两个人吃,求每人吃油饼几分之几,平均分的是单位“1”,求的是分率;用除法计算.但此题没有“平均”两个字,所以错误.【解答】解:1÷2=但是由于没有“平均”两个字,每人吃的或多或少,就不一定是.故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关键是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23.【分析】根据“积一定(0除外),一个因数越小另一个因数就越大”解答即可.【解答】解:如果a×=b×,因为<,那么a>b;如果a=b=0,也满足条件;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积一定(0除外),一个因数越小另一个因数就越大,反之,一个因数越大另一个因数就越小.四.计算题(共2小题)24.【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数相加减,先看图写出分数及算式再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第一组图表示+=第二组图表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的意义及其运算.25.【分析】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通分或约分后化成同分母或者同分子的分数再进行比较大小.【解答】解:和==<所以:<;和==>所以:>;和==>所以:>.【点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真、假分数或整数部分相同的带分数;分母相同,分子大则分数大;分子相同,则分母小的分数大;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通分后化成同分母或者同分子的分数再进行比较大小.五.应用题(共6小题)26.【分析】因为三个人行驶的路程一定,所以谁用的时间最短,则谁的速度就最快,据此比较他们的时间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时=45分钟时=35分钟45分钟>40分钟>35分钟所以小张用的时间最短,则小张的速度最快;答:小张的速度最快.【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路程一定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27.【分析】要求哪一次用去多,就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即可解答,要求多多少用减法计算.【解答】解:>答:第一次用去多,多.【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计算方法.28.【分析】根据题意,把这本书看作单位“1”,分别用1减去两人看的占的分率,求出他们各剩下了几分之几;然后根据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判断出他们谁剩的多即可.【解答】解:1﹣=1﹣=>答:小红剩的多.【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同分母、同分子、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29.【分析】由于两个杯子的大小不能确定,所以无法比较他们喝的牛奶谁喝的多;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如果两个杯子一样大,则喝的一样多;如果不同则喝的不一样多,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如果淘气和笑笑的杯子一样大,则他们喝的一样多;如果笑笑的杯子比淘气的大,则笑笑喝的多;由于两个杯子的大小不能确定,所以无法比较他们喝的牛奶谁喝的多;所以,他们俩说的都不对.【点评】只有在单位“1”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根据两个分率占单位“1”的多少进行比较.30.【分析】根据题意,玉米试验田占这块地的,水稻试验田占这块地的;说明和的单位“1”相同,比较这两个分数,分数大的占地面积大,由此判断即可.【解答】解:==所以<答:水稻试验田的占地面积大.【点评】解决本题先找清楚单位“1”是否相同,明确能否直接比较,再根据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求解.31.【分析】做同样的一个零件,工作量相同,比较两人用的时间,用的时间长的做的就慢,用的时间短的速度就快.【解答】解:小时=36分钟30分钟<36分钟所以30分钟<小时.即王师傅用的时间长,李师傅用的时间短,所以李师傅做的更快一些.答:李师傅做的更快一些.【点评】本题根据工作量相同,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反比关系,只要比较两人的用时即可求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混合运算(含详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混合运算(含详解)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讲义混合运算【知识点归纳】整数四则混合运算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中,已知的两个加数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另一个加数叫差.乘法的意义:一个数乘以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是求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两个因数的积叫做被除数,其中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另一个因数叫商.四则运算分为二级,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2.方法点拨: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典例分析】例1:72-4×6÷3如果要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应选择()A、72-4×6÷3B、(72-4)×6÷3C、(72-4×6)÷3分析:72-4×6÷3的计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减法,要把减法提到第一步,需要只给减法加上小括号.解:72-4×6÷3如果要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应为:(72-4)×6÷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看清楚运算顺序,是把哪一种运算提前计算,在由此求解.例2:由56÷7=8,8+62=70,100-70=30组成的综合算式是()A、100-62+56÷7;B、100-(56÷7+62);C、不能组成分析:由于56÷7=8,8+62=70,则将两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为56÷7+62=70,又100-70=30,则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将56÷7=8,8+62=70,100-70=30组成的综合算式是:100-(56÷7+62).解: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知,将56÷7=8,8+62=70,100-70=30组成的综合算式是:100-(56÷7+6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分式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的能力.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4+16÷8,要先算()A.24+16 B.16÷8 C.24+82.把3×6=18,18+2=20写出一个综合算式是()A.3×6+2 B.3×(6+2)C.(3+2)×63.与280÷(2×4)的结果相等的算式是()A.280÷2×4 B.280÷4×2 C.280÷2÷44.下列算式的结果是600的是()A.80×6+120 B.370+530﹣200C.640+160÷4 D.640+160÷45.250先减去70,再加上60,结果()A.大于250 B.小于250 C.等于2506.下面四个算式,()应该先算除法.A.(210﹣154)÷7 B.10×8÷4C.210﹣154÷7 D.40÷(4×2)7.把35÷5=7,40﹣7=33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A.40﹣35÷5 B.35÷5﹣40 C.35÷5﹣78.下题中和27+8×6运算顺序一样的是()A.64÷8×6 B.96﹣80÷8 C.45﹣30+17 D.(53﹣25)×69.不改变计算结果,下面各题中的小括号不能去掉的是()A.(12.45﹣1.96)﹣0.8 B.(56÷7)﹣4C.102÷(52﹣35)10.从2600除以10的商里减去12与15的积,差是多少?正确的列式是()A.10×2600﹣12×15 B.2600÷10﹣12×15C.10÷(2600﹣12×15)二.填空题(共8小题)11.计算45+10×2,应先算法,再算法,结果是.12.在横线上填上“>”“<”或“=”.30﹣15+934(25+7)÷41018+8×23213.在18×3÷6中应该先算法,在45÷(12﹣3)中应该先算法,在42÷7+28中应该先算法.14.计算33+8×4时,应该先算法,再算法,结果是.15.100+20×3,先算法,再算法,结果是.16.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几?8×9﹣=25×6+20=7417.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再写出综合算式综合算式:.18.要使600+15÷40﹣25先算加减法,最后算除法,需要添上两个小括号,添上小括号的算式是.三.判断题(共6小题)19.38﹣8×3=90.(判断对错)20.一个算式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判断对错)21.60×6÷3和60×(6÷3)的运算顺序相同..(判断对错)22.算式中只有加、减运算的,要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判断对错)23.221﹣21×4=200×4=800.(判断对错)24.27÷(3+9)=27÷3+27÷9.(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2小题)25.直接写出得数.400÷5×3=40+40÷5=6×(5+4)= 2.8×2=2.1÷7=20﹣20÷4=8.9﹣5= 5.5×0=26.脱式计算.①322+168﹣274②168+72÷8③(238+162)×9④7×(66﹣53)五.解答题(共4小题)27.在〇里填上“>”“<”或“=”.450÷30÷3〇450÷(30÷3)210+30×6〇(210+30)×635×99+35〇35×100(21×A)÷(3×A)〇7(A≠0)28.先填数,再列综合算式.(1)综合算式:.(2)综合算式:.29.列式计算.①58与75的积减去644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②17减去68除1020的商,所得的差再缩小1000倍是多少?30.森林医生,(将不对的改正过来)126﹣96÷3=30+3=10381+120﹣272=400﹣272=128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先除法,再算加法即可.解:24+16÷8=24+2=2624+16÷8,要先算16÷8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2.【分析】先用3乘6求出积,再用求出的积再加上2即可求解.解:把3×6=18,18+2=20写出一个综合算式是3×6+2.故选:A.【点评】解决这类题目,要分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根据运算顺序列式求解.3.【分析】280÷(2×4)根据除法性质进行计算,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解:280÷(2×4)=280÷2÷4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根据除法的性质:a÷b÷c=a÷(b×c).4.【分析】根据整数四则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出结果再进行选择即可.解:80×6+120=480+120=600370+530﹣200=900﹣200=700640+160÷4=640+40=680所以下列算式的结果是600的是80×6+12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5.【分析】先算250减去70得出差,再用差加60得解,用其解与250进行比较,据此判断.解:250﹣70+60=180+60=240240<250所以250先减去70,再加上60,结果小于250.故选:B.【点评】这类型的题目要分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找清列式的顺序,列出算式求解.6.【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逐个进行分析即可判断.解:A:(210﹣154)÷7,先算减法,再算除法;B:10×8÷4,先算乘法,再算除法;C:210﹣154÷7,先算除法,再算减法;D:40÷(4×2),先算乘法,再算除法;四个算式,210﹣154÷7应该先算除法.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7.【分析】先用35除以5求出商,再用40减去求出的商即可.解:把35÷5=7,40﹣7=33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40﹣35÷5故选:A.【点评】整数混合运算的关键是抓住运算顺序,正确按运算顺序计算即可.8.【分析】27+8×6是先算第二级运算乘法,再算第一级运算加法,找出选项中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的算式即可.解:64÷8×6是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96﹣80÷8是先算第二级运算除法,再算第一级运算减法;45﹣30+17是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53﹣25)×6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故选:B.【点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按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2、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3、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9.【分析】观察算式,看去掉小括号前后计算顺序是否变化,计算顺序不变的,小括号可以去掉,计算顺序变化的小括号不能去掉,由此求解.解:A:(12.45﹣1.96)﹣0.8是按照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减法的顺序;去掉小括号后变成12.45﹣1.96﹣0.8,是先算左边的减法,再算右边的减法,计算顺序不变,小括号可以去掉;B:(56÷7)﹣4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括号外的减法;去掉括号后变成56÷7﹣4,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计算顺序不变,小括号可以去掉;C:102÷(52﹣35)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去掉括号后变成102÷52﹣35,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计算顺序变了,小括号不可以去掉;故选:C.【点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按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2、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3、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10.【分析】先用2600除以10求出商,再用12乘15求出积,最后用求得的商减去求得的积即可.解:2600÷10﹣12×15=260﹣180=80答:差是80.故选:B.【点评】这类型的题目要分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找清列式的顺序,列出算式求解.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据此解答.解:45+10×2=45+20=65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计算得65.故答案为:乘;加;65.【点评】此题考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分析数据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12.【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出结果再进行大小比较即可.解:30﹣15+9=15+9=2424<34所以30﹣15+9<34;(25+7)÷4=32÷4=88<10所以(25+7)÷4<10;18+8×2=18+16=3434>32所以18+8×2>3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13.【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得: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解:在18×3÷6中应该先算乘法,在45÷(12﹣3)中应该先算减法,在42÷7+28中应该先算除法.故答案为:乘,减,除.【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14.【分析】计算33+8×4时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据此解答.解:33+8×4=33+32=65计算33+8×4时,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结果是65.故答案为:乘,加,65.【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15.【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据此解答.解:100+20×3=100+60=160;100+20×3,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结果是160.故答案为:乘、加、160.【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应用.16.【分析】(1)先用8乘9,再用求出的积减去25即可;(2)先用74减去20,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6即可.解:(1)8×9﹣25=72﹣25=47即:8×9﹣47=25;(2)(74﹣20)÷6=54÷6=9即:9×6+20=74;故答案为:47,9.【点评】解决本题逆着计算的顺序,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求解.17.【分析】先用68加上112求出和,再用求出的和除以6即可.解:填数如下:综合算式:(68+112)÷6.故答案为:(68+112)÷6.【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先找出计算的顺序,再合理利用小括号写出综合算式.18.【分析】600+15÷40﹣25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要使算式先算加减法,最后算除法,就分别给加减法加上小括号,由此求解.解:要使600+15÷40﹣25先算加减法,最后算除法,是把加减法提前;需要添上两个小括号,添上小括号的算式是(600+15)÷(40﹣25).故答案为:(600+15)÷(40﹣25).【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找清楚运算顺序的变化,看哪一步运算顺序提前,然后合理利用小括号求解.三.判断题(共6小题)19.【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即可.解:38﹣8×3=38﹣24=1414≠90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20.【分析】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直接判断即可.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按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2、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3、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1.【分析】算式60×6÷3,乘法和除法是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60×(6÷3),是有小括号的运算,应先算小括号里的除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解:60×6÷3=360÷3=120;60×(6÷3)=60×2=120;所以60×6÷3和60×(6÷3)的运算顺序相同,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要明确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第二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22.【分析】算式中,只有加减法的,要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然后再进一步解答.解:算式中,只有加减法的,要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所以,算式中只有加、减运算的,要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只含有一级运算的,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23.【分析】221﹣21×4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由此求出算式的结果,再与800求解.解:221﹣21×4=221﹣84=137≠800原题计算错误.故答案为:×.【点评】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24.【分析】27÷(3+9)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求出结果;27÷3+27÷9先同时计算两个除法,再算加法求出结果,然后比较即可判断.解:27÷(3+9)=27÷12=27÷3+27÷9=9+3=12<12,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找清楚计算的顺序,不要错用运算定律.四.计算题(共2小题)25.【分析】根据小数减乘除法和乘法计算法则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即可.解:400÷5×3=24040+40÷5=486×(5+4)=54 2.8×2=5.62.1÷7=0.320﹣20÷4=158.9﹣5=3.9 5.5×0=0【点评】本题属于基本的计算,在平时注意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26.【分析】①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②先算除法,再算加法;③先算加法,再算乘法;④先算减法,再算乘法.解:①322+168﹣274=490﹣274②168+72÷8=168+9=177③(238+162)×9=400×9=3600④7×(66﹣53)=7×13=91【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五.解答题(共4小题)27.【分析】(1)(2)根据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求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3)根据乘法分配进行比较;(4)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A即可求解.解:(1)450÷30÷3=15÷3=5450÷(30÷3)=450÷10=455<45所以:450÷30÷3<450÷(30÷3);(2)210+30×6=210+180(210+30)×6=240×6=1440390<1440所以:210+30×6<(210+30)×6;(3)35×99+35=35×(99+1)=35×100即:35×99+35=35×100;(4)(21×A)÷(3×A)=(21×A÷A)÷(3×A÷A)=21÷7=7所以:(21×A)÷(3×A)=7(A≠0).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注意找清楚算式的特点,根据算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28.【分析】(1)先用34乘5求出积,再用230加上求出的积,得到和,最后用905减去求出的和;(2)先用371减去221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25求出商,最后用130乘求出的商即可.解:图如下:(1)综合算式:905﹣(230+34×5);(2)综合算式:130×[(371﹣221)÷25].故答案为:905﹣(230+34×5),130×[(371﹣221)÷25].【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找清楚计算的顺序,合理利用括号进行求解.29.【分析】①先用58乘75求出积,再用644除以4求出商,最后用求出的积减去求出的商即可;②先用1020除以68求出商,再用17减去求出的商,最后再除以1000即可.解:①58×75﹣644÷4=4350﹣161=4189答:差是4189.②(17﹣1020÷68)÷1000=(17﹣15)÷1000=2÷1000=0.002答:再缩小1000倍是0.002.【点评】这类型的题目要分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找清列式的顺序,列出算式求解.30.【分析】①先算除法,再算减法;②先算加法,再算减法.解:126﹣96÷3=30+3=10 (×)改正:126﹣96÷3=126﹣32=94②381+120﹣272=400﹣272=128(×)改正:381+120﹣272=501﹣272=229【点评】此题考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分析数据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期末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期末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11.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_____“__葱__葱__茏__茏__”_“__密__密__层__层__”__写__出__了_夏__天__的__特__点__,_“__封__”__字_既__展__现__了__ _树__木__的__茂__盛__,_又__展_现__了__小__兴__安__岭__的__生__机__勃_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6.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 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______这__是__蚂__蚁__队_长__对__最__小__的__一__只__蚂__蚁__说_的__话__,_既__表__现__了__蚂__蚁__队_长__对__属___ _下__的__关__爱__,_也__展__现_了__蚂__蚁__队__长__的__智__慧__与_气__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五、按要求查字典。
“转”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车_____,再查_4_____画,“转” 字的第三画是___提___。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Z___,再查音节 _z_h_u_ǎn__,组词_转__移___,“转”字还有一个读音是_z_h_u_à_n_,可以组词 __转_圈___。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2.根据《望洞庭》完成填空。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 ⑴.《望洞庭》是 唐 代诗人 刘禹锡所作。在诗中,诗人采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 ⑵.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答案。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指的是洞庭湖水。( × ) “白银盘”指的是洞庭湖面。( √ ) “青螺“指的是青色的田螺( × ) “青螺””指的是洞庭湖中的君山( √ )

三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含详解)

三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含详解)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讲义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知识点归纳】一.有余数的除法(1)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自然数,并不是永远可以得到整数的商叫有余数的除法.如:15÷7=2 (1)(2)有余数除法的性质:①余数必须小于除数②不完全商与余数都是唯一的.(3)运算法则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典例分析】例1:在除法算式m÷n=a…b中,(n≠0),下面式子正确的是()A、a>nB、n>aC、n>b分析: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即除数大于余数;由此解答即可.解:根据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即除数大于余数,所以:n>b;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应明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例2:31÷7=4…3,如果被除数、除数都扩大10倍,那么它的结果是()A、商4余3B、商40余3C、商40余30D、商4余30分析: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但是在有余数的除数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余数也会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解:31÷7=4…3,310÷70=4…30,所以当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余数也会扩大10倍.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商不变的性质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的应用.二.整数的除法及应用(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商的因数叫做商.(3)一个除式算式,一般有以下的意义:①一个数里有几个除数,简称包含除法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③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多少,简称等分除法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4)除法的性质:①在无括号的乘除混合或连除的算式中,改变运算顺序,其结果不变如:a×b÷c=a÷c×b;a÷b÷c=a÷c÷b②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商,等于这个数乘以商中的被除数,再除以商中的除数.(简称数乘以商的性质)如:a×(b÷c)=a×b÷c.③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积的两个因数.(简称数除以积的性质)如:a÷(b×c)=a÷b÷c.④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等于这个数先除以商中的被除数,再乘以商中的除数,或者这个数先乘以商中的除数,再除以商中的被除数.(简称数除以商的性质)如:a÷(b÷c)=a÷b×c或a÷(b÷c)=a×c÷b.⑤两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等于和里的两个加数分别除以这个数(在都能被整除的条件下),再把所得的商加起来.(简称和除以数的性质)如:(a+b)÷c=a÷c+b÷c⑥两个数的差除以一个数,等于被减数和减数分别除以这个数(在都能被整除的条件下),然后,把所得的商相减.(简称差除以数的性质)如:(a-b)÷c=a÷c-b÷c.(5)商的位数:在整数除法中,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与除数的位数的差,或者比这个差多1.(6)试商:在除法计算过程中,除数是两位数、三位数时,要按照数的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整十整百数去试除.【典例分析】例: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A、两位数B、三位数C、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分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用百位上的数字去除以一位数,看够不够除,就是说百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数字比较,如果比一位数大或相等就够除,商商在百位上,就是一个三位数;如果百位上的数字比一位数小,就要用百位和十位的数组成一个两位数去除以一位数,商要商在十位上,就是一个两位数.解: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比较大小,百位上的数字比一位数大或相等商就是三位数,比一位数小,商就是两位数.故选:C.点评:也可以多写几个三位除以一位数试算一下.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504÷9的商是()位数.A.一B.两C.三2.下列算式中,()的得数大于30.A.60÷3 B.72÷2 C.56÷43.□÷5=14……□,被除数最小是()A.70 B.71 C.744.14.6÷2.8当商是5时,余数是()A.6 B.0.6 C.0.065.一个数除以一个一位数,商是42,余数是5,被除数最小是()A.47 B.215 C.2576.一个数被8除,商是36,余数是6,这个数是()A.254 B.288 C.2947.下面各题的商最接近300的是()A.610÷2 B.957÷3 C.192÷68.一瓶180毫升的口服溶液用量是“口服每次5﹣10毫升”.按照这样的用量,这瓶口服溶液最多可以喝()次.A.18 B.20 C.369.花店里运来127朵花,下面()种扎法剩下的朵数最多.A.每4朵扎一束B.每5朵扎一束C.每6朵扎一束10.动物园里有24只小猴,小猴的只数是小鹿的3倍,小鹿有()只.A.8 B.7 C.9二.填空题(共12小题)11.662÷18可以把18看作来试商,商的最高位在位上.12.480里面有个8;784是7的倍.13.如果□78÷75的商是两位数,□里的数最小能填.14.一个数除以20,余数最大是,如果此时商是24,那么被除数是.15.☆÷7=23……△,△最大是,这时☆是.16.横线里最大能填几?×6<703×<4030>3××7<855×<6050>4×17.一个数除以8,商是5,余数是3,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商是,余数是.18.从463中连续减去个5,结果是3.19.□÷6=122……★,当★=2时,□=.20.()里最大能填几?×7<506×<55×5<2521.2829除以314商9,余数是,28.29除以3.14商9,余数是.22.把60支铅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支,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支.三.判断题(共5小题)23.63÷3=60÷3+3÷3=20+1=21.(判断对错)24.一个球45元,买5个球一共需要多少钱是求单价.(判断对错)25.95÷4的商是二十多.(判断对错)26.4.7÷2.3=47÷23=2…1.(判断对错)27.在□×50<3600中□里最大能填7.(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28.列竖式计算.604÷21=742÷20=404÷53=783÷27=980÷30=9700÷400=五.应用题(共5小题)29.王亮拿150元钱,买一个足球用了90元,剩下的钱又买了4本书,平均每本书多少元钱?30.同学们乘车去公园.男生有134人,女生有126人,每辆汽车能坐36人,需要几辆汽车?31.双十一花卉市场开展促销活动.哪种花卉单价最贵,哪种单价最便宜?32.张老师用216元买了3盒钢笔,每盒6支.每支钢笔多少元?33.动物园里,一只老虎3天吃了549千克食物,一头大象2天吃了432千克食物,谁吃得多?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为: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先看除数有几位,再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多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504÷9中,5<9,所以需要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9,商的第一位商在十位上,商是两位数.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整数的除法及应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不够除,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到那一位,就把商商到那一位的上面.2.【分析】求出各个算式的结果,再与30比较,找出结果大于30的即可.【解答】解:60÷3=20<30;72÷2=36>30;56÷4=14<30.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根据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的方法求出各个算式的结果,再进一步求解.3.【分析】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要想被除数最小则余数最小为1,进而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解答即可.【解答】解:余数最小为1,5×14+1=70+1=71答:被除数最小是71.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除数最小为:余数+1,然后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四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4.【分析】求余数,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14.6﹣2.8×5=14.6﹣14=0.6.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四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5.【分析】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除数最小=余数+1,当除数最小时,被除数最小,进而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解答即可.【解答】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应比除数小;除数最小为:5+1=642×6+5=252+5=257答:被除数最小是257;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得出余数最大为:除数﹣1,然后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四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6.【分析】除数×商+余数=被除数,除数是8,商是36,余数是6,求的是被除数.【解答】解:8×36+6=288+6=294答:这个数是294.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1000以内的有余数除法的运用.7.【分析】根据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算出得数,再与300作差,差越小的数,越接近300.【解答】解:610÷2=305,305﹣300=5957÷3=319,319﹣300=19192÷6=32,300﹣32=2685<19<268所以,商最接近300的是610÷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整数除法的计算,要注意数的退位.8.【分析】要求这瓶口服溶液最多可以喝几次,根据题意,每次口服5ml就可以保证服的天数最多,用180÷5计算即可.【解答】解:180÷5=36(次);答:这瓶口服溶液最多可以喝36次.故选:C.【点评】解决此题关键是理解每次喝的量最少则喝次数就最多.9.【分析】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代入数值,分别求出几种扎法的余数,然后比较即可.【解答】解:A、127÷4=31(束)…3(朵);B、127÷5=25(束)…2(朵);C、127÷6=21(束)…1(朵);因为1<2<3,所以每4枝扎一束剩下的朵数最多;故选:A.【点评】此题应根据被除数、除数、余数和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10.【分析】已知有24只小猴,小猴的只数是小鹿的3倍,小鹿有多少只,用24除以3即可.【解答】解:24÷3=8(只)答:小鹿有8只.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倍数关系: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二.填空题(共12小题)11.【分析】根据四舍五入法,可把算式中除数18看作20进行试商,因为除数是两位数,所以要看到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大于除数那么商就是两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商就是一位数.【解答】解:把18看成20来试商;66>18所以商的最高位在十位上.故答案为:20,十.【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确定整数除法中商的数位:先看除数,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看下一位,由此判定.12.【分析】包含除法的意义,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解答】解:480÷8=60784÷7=112答:480里面有60个8;784是7的112倍;故答案为:60,112.【点评】本题属于基本的计算,在平时注意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13.【分析】□78÷75的商是两位数,被除数前两位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解答】解:□78÷75的商是两位数,则□7≥75,所以,□里面可以填7、8、9,最小填7;故答案为:7.【点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被除数前两位数小于除数,商是一位数;被除数前两位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两位数.14.【分析】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即余数最大为:除数﹣1,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最大,进而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解答即可.【解答】解:余数最大为:20﹣1=1920×24+19=480+19=499答:余数最大是19,如果这时商是24,则被除数是499.故答案为:19,499.【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得出余数最大为:除数﹣1,然后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四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15.【分析】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即余数最大为:除数﹣1,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最大,进而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解答即可.【解答】解:余数最大为:7﹣1=623×7+6=161+6=167答:△最大是6,这时☆是167.故答案为:6,167.【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得出余数最大为:除数﹣1,然后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四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16.【分析】要求最大能填几,用所比较的数除以已知的因数,如果有余数,所得的商就是要填的最大的数;没有余数,所得的商减去1,就是要填的最大的数;然后再进一步解答.【解答】解:11×6<703×13<4030>3×912×7<855×11<6050>4×12故答案为:11,13,9,12,11,12.【点评】先把大于号或者小于号看成等号,再根据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求出未知项,如果有余数,运算的商就是可以填的最大的数;填上数后注意验证一下.17.【分析】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但余数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据此解答.【解答】解:一个数除以8,商是5,余数是3,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商是5,余数是3×10=30;故答案为:5,30.【点评】关键是明确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余数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18.【分析】要求最多能减几个5,那么只要计算出463里面有几个5即可,根据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式463÷5,商是几,就能减几次.【解答】解:463÷5=92(个)…3;答:从463中连续减去92个5,结果是3.故答案为:92.【点评】此题考查从一个数里面连续减去另一个数,最多能减几次,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19.【分析】由题意可知,已知除数、商和余数,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行求解.【解答】解:122×6+2=732+2=734□=734.故答案为:734.【点评】解决本题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行求解.20.【分析】(1)根据乘法口诀“七七四十九”求解;(2)根据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求解;(3)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求解.【解答】解:7×7<506×9<554×5<25故答案为:7,9,4.【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乘法口诀.21.【分析】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可得:余数=被除数﹣商×除数;据此解答.【解答】解:2829﹣314×9=2829﹣2826=328.29﹣3.14×9=28.29﹣28.26=0.03答:2829除以314商9,余数是3,28.29除以3.14商9,余数是0.03;故答案为:3,0.03.【点评】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22.【分析】把60支铅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要求每个小朋友分几支,用60÷4;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要求每个小朋友分几支,用60÷5,据此解答.【解答】解:60÷4=15(支)60÷5=12(支)答:把60支铅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15支,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12支.故答案为:15,12.【点评】考查了整数除法的意义的灵活运用.三.判断题(共5小题)23.【分析】先把两位被除数拆分为一个整十数与一个一位数的和,再根据除法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63÷3=60÷3+3÷3=20+1=21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除法的算理.24.【分析】一个球45元,45元是单价;买5个球,5是数量;求一共需要多少钱是求总价,由此判断.【解答】解:一个球45元,45元是单价;买5个球,5是数量;求一共需要多少钱是求总价,而不是求单价.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明确总价、单价和数量的含义.25.【分析】求95÷4的商,再判断其商是不是二十多.【解答】解:95÷4=23 (3)商是23,是二十多,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正确的计算出算式的结果,从而解决问题.26.【分析】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或都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但余数也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进行解答即可做出判断.【解答】解:因为4.7÷2.3=2...0.1,所以47÷23=2 (1)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或都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但余数也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27.【分析】根据题意,要求50乘某一个数小于580,先假设50乘某一个数等于3600,那么所填的数为3600÷50=72,因为是整数大小的比较,所以最大填71;据此判断.【解答】解:71×50<3600,答:横线上最大填71,即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先假设两边相等,即可推算出应填的最大值.四.计算题(共1小题)28.【分析】根据整数除法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604÷21=28 (16)742÷20=37 (2)404÷53=7 (33)783÷27=29980÷30=32 (20)9700÷400=24 (100)【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及能力.五.应用题(共5小题)29.【分析】运用减法求出买完一个足球剩下的钱数:150﹣90=60(元),再除以4,即为平均每本书用了多少元.【解答】解:(150﹣90)÷4=60÷4=15(元)答:平均每本书15元钱.【点评】求平均每本书的钱数,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用总钱数除以本数即可.30.【分析】先利用整数加法的意义求出男女生的总人数,然后再除以每辆汽车坐的人数即可.【解答】解:(134+126)÷36=260÷36≈8(辆)答:需要8辆汽车.【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加法的意义求出总人数.31.【分析】根据总价÷数量=单价,先分别求出每束鲜花多少钱,再分别求出每支花的价格,再比较大小,即可得解.【解答】解:400÷5÷8=80÷8=10(元)240÷4÷10=60÷10=6(元)360÷3÷15=120÷15=8(元)10元>8元>6元;答:百合花单价最贵;玫瑰花单价最便宜.【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32.【分析】每盒6支,3盒钢笔共有3个6支,即6×3=18支,要求每支钢笔多少元,用总价除以数量,即216÷18.【解答】解:216÷(6×3)=216÷18=12(元)答:每支钢笔12元.【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出买钢笔的数量,再根据总价÷数量=单价进行解答.33.【分析】求谁吃得多,是比较它们每天吃食物的质量,老虎3天吃了549千克食物,用549除以3,求出每天老虎吃多少千克的食物;同理求出大象每天吃多少千克的食物,再比较.【解答】解:549÷3=183(千克)432÷2=216(千克)183<216答:大象吃的多.【点评】解决本题根据除法平均分的意义求出老虎和大象每天吃食物的质量,再比较.。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倍的认识(含详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倍的认识(含详解)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讲义倍的认识【知识点归纳】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假如整数n除以m,结果是无余数的整数,那么我们称m就是n的因子.需要注意的是,唯有被除数,除数,商皆为整数,余数为零时,此关系才成立.反过来说,我们称n为m的倍数.【典例分析】例1:24是倍数,6是因数.×.(判断对错)分析:约数与倍数: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也叫因数).约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据此解答.解:24÷6=4,只能说24是6的倍数,6是24的因数,所以24是倍数,6是因数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注意约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例2:一个数的因数都比这个数的倍数小.×.(判断对错)分析:一个数既是它本身的最小倍数,又是它本身的最大因数.如:5的最小倍数是5,最大因数也是5.由此即可解答.解:因为一数既是它本身的最小倍数,又是它本身的最大因数,所以此题干不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重点是考察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要知道一数既是它本身的最小倍数,又是它本身的最大因数.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A、B、C是三个大于0的自然数,且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C和B是因数,A是倍数②A一定是B和C的倍数③B和C一定是A的因数.A.①B.②C.③2.下列各组数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的一组是()A.9和18 B.3和1.5 C.5和273.一个数的因数一定()它的最小倍数.A.小于B.等于C.小于或等于4.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A.一定不相等B.一定相等C.可能相等5.2、3、6都是12的()A.公因数B.公倍数C.因数D.倍数6.下面各组数中,哪一组的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倍数.()A.36和9 B.210和70 C.0.2和100 D.30和60 7.a、b都是自然数,a是b的倍数,a、b的公因数中必定有()A.1和b B.1和a C.a和b8.a是b的倍数,则b是a的()A.奇数B.偶数C.因数D.倍数9.第一个数是第二个数的倍数的是()A.0.8和2 B.35和5 C.5和2510.根据18÷6=3,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A.18能被6整除B.6能整除18C.18是倍数,3是约数D.无选项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因为5×8=40,所以40是5和8的,5和8是40的.12.因为25×4=100,所以和是的因数.13.在8×9=72中,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14.16和8这两个数中,是的因数,是的倍数.15.在2、4、8、3、6这5个数中,任意选两个数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说一句它们之间的关系:.16.12能被3整除,3是12的,12是3的.17.如果a×b=c(a、b、c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一定是的倍数,a和b都是c的.18.36÷9=4,是的倍数,是的因数.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因为4÷0.5=8,所以4是0.5的倍数,0.5是4的因数.(判断对错)20.因为2.1÷0.7=3,所以2.1是0.7的倍数.(判断对错)21.因为2×5=10,所以2和5是因数,10是倍数.(判断对错)22.因为6×8=48,所以48是倍数,6和8是因数..(判断对错)23.9是因数,18是倍数.(判断对错)四.解答题(共5小题)24.一个数是60的因数,同时又是4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多少?25.14是7的倍数,21也是7的倍数.14与21的和是7的倍数吗?18是9的倍数,27也是9的倍数.18与27的和是9的倍数吗?根据上面的结论,你有什么发现?26.选择圈里的数填空.(1)21是的倍数;18是的倍数.也是的倍数.(2)7是的因数,和都是20的因数.27.写出100的因数和倍数.28.小狗和小猫小狗和小猫要比赛谁跳得快,小狗对小猫说:“我比你跳得远,我一跳就是三米远,你跳一次只有两米.”小猫不服气地说:“我动作快,你跳两次的时间,我可能跳三次.”兔子听到他们的争论就说:“用不着争论,你们俩比一比,就知道谁快谁慢了.来,我给你们当裁判.”兔子选了两棵树,树的距离是99米.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B、C是三个大于0的自然数,且A÷B=C,则A一定是B和C的倍数,B和C 一定是A的因数;故选:BC.【点评】此题考查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因为18÷9=2,所以18和9是倍数关系;B、因为:3÷1.5=2,1.5是小数,所以所以3和1.5不是倍数关系;C、因为27÷5=5.4…,5.4…是小数,所以27和5不是倍数关系;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进行解答.3.【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由此可知:一个数的因数一定小于或等于它的最小倍数.据此解答.【解答】解:由分析可知:一个数的因数一定小于或等于它的最小倍数.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应灵活运用.4.【分析】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由此可知: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一定相等;据此解答.【解答】解:一个数的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由此可知: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一定相等;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本题可以把这个结果当作结论记住.5.【分析】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除以自然数1,2,3,4,5,6…,一直除到商和除数互换位置结束,把能整除的商和除数按从小到大顺序写出来,就是这个数的因数,重复的只写一个,据此写出.【解答】解:12÷2=6,12÷3=4,12÷6=2,所以2、3、6都是12的因数;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重点要注意1和它本身也是12的因数.6.【分析】依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看每个选项中,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因数,还是倍数,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A,9是36的因数;B,70是210的因数;C,因为0.2是小数,所以不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D,60是30的倍数;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7.【分析】因为a、b都是非0自然数,所以它们都有因数1;又因为a是b的倍数,所以它们都有因数b;所以a、b的公因数中一定有1和b;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b都是非0自然数,a是b的倍数,a、b的公因数中一定有1和b;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比较简单,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8.【分析】如果a能整除b,那么b是a的倍数,a是b的因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可知:a是b的倍数,则b是a的因数;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倍数和因数的关系.9.【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整数A除以整数B,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A、0.8和2,因为倍数和因数是在非0的自然数范围内,不能是小数,不符合题意;B、35÷5=7,则35是7的倍数,第一个数是第二个数的倍数;C、5和25,第一个5是第二个数25的因数,不符合;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10.【分析】根据题意,对各题进行依次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因为18÷6=3,所以18÷3=6,即18能被6整除,6能整除18,18是6的倍数,3和6是18的约数;所以A、B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因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应明确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5×8=40,所以40是5和8的倍数,5和8是40的因数.故答案为:倍数,因数.【点评】此题考查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要记住,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12.【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算式25×4=100,则:100÷25=4,所以25和4是100的因数.故答案为:25,4,100.【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应根据其意义进行解答.13.【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在8×9=72中,72是8和9的倍数,8和9是72的因数;故答案为:72,8,9,8,9,72.【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应根据其意义进行解答.14.【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16÷8=2,所以,8是16的因数,16是8的倍数.故答案为:8,16,16,8.【点评】此题应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15.【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当a÷b=c(a、b、c为非0自然数)我们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8÷4=2,8是2和4的倍数,4和2是8的因数;故答案为:8是2和4的倍数,4和2是8的因数.【点评】此题是考察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的应用.16.【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12÷3=4,所以3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故答案为:因数,倍数.【点评】此题考查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应明确因数和倍数是相对而言,不能单独存在.17.【分析】因为a×b=c(a、b、c是不为0的整数),所以c÷a=b,c÷b=a,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可知:c是a、b的倍数,a和b是c的因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分析知:因为a×b=c(a、b、c是不为0的整数),所以c÷a=b,c÷b=a,所以c是a、b的倍数,a和b是c的因数;故答案为:c,a、b,因数.【点评】此题应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进行解答.18.【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 就叫做a的因数;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36÷9=4,36是4的倍数,4是36的因数;故答案为:36,4,4,36.【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进行解答.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数和倍数是在非0自然数范围内进行研究,以此解答.【解答】解:4÷0.5=8,只是4能被0.5除尽,不是整除;倍数是相对应整数而言的,研究范围是在非0自然数范围内,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的解答关键是明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因数和倍数的研究范围是在非0自然数范围内.20.【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数和倍数是在非0自然数范围内进行研究,以此解答.【解答】解:2.1÷0.7=3,只是2.1能被0.7除尽,不是整除;倍数是相对应整数而言的,研究范围是在非0自然数范围内,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的解答关键是明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因数和倍数的研究范围是在非0自然数范围内.21.【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2×5=10,则10÷5=2,10÷2=5,所以10是5和2的倍数,2和5是10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所以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22.【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6×8=48,即:48÷6=8,所以48是6和8的倍数,6和8是48的因数.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应注意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它们是相互依存的.23.【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可知因数和倍数是相对而言,不能单独存在;进而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可知因数和倍数是相对而言,不能单独存在,故本题9是因数,18是倍数,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因数和倍数是相对而言,不能单独存在.四.解答题(共5小题)24.【分析】求这个数可能是多少,即求60以内(包括60)的4的倍数,根据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分别列举出60的因数和4的倍数,继而得出结论.【解答】解:60的因数有:1、2、3、4、5、6、10、12、15、20、30、60;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40、44、48、52、56、60,…;一个数既是60的因数,又是4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4、12、20、60;答:这个数可能是4、12、20、60.【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明确要求的问题即60以内(包括60)的4的倍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5.【分析】14是7的倍数,21也是7的倍数,14与21的和是35,35也是7的倍数;18是9的倍数,27也是9的倍数,18与27的和是45,45也是9的倍数;由此进行总结即可.【解答】解:14是7的倍数,21也是7的倍数,14与21的和是35,35也是7的倍数;18是9的倍数,27也是9的倍数,18与27的和是45,45也是9的倍数;由此得出:如果两个数分别是一个数的倍数,则这两个数的和也是这个数的倍数.【点评】此题应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26.【分析】(1)21的因数有:1、3、7、21;18的因数有:1、2、3、6、9、18;所以21是3、7、21的倍数;18是2、3的倍数,也是18的倍数;(2)因为35÷7=5,91÷7=13,所以7是35、91的因数;20的因数有:1、2、4、5、10、20,所以2和5都是20的因数;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21是3、7、21的倍数;18是3的倍数,也是18的倍数;(2)7是35、91的因数,2和5都是20的因数,故答案为:3、7、21,2、3,18,35、91,2,5.【点评】此题考查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用到的知识点:找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27.【分析】根据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进行列举即可.【解答】解:100的因数有:1、2、4、5、10、20、25、50、100;100的倍数有:100、200、300、400、…,有无数个.【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进行解答.28.【分析】因为小狗跳2次的时间能跳6米,小猫这时候也跳了3次也是6米,99÷6=16…3,也就是跳到96米的时候小猫小狗在相同时间到了相同位置96米,所以小狗再跳一下就到达了.【解答】解:因为小狗跳2次的时间能跳6米,小猫这时候也跳了3次也是6米,99÷6=16…3,也就是跳到96米的时候小猫小狗在相同时间到了相同位置96米,所以小狗再跳一下就到达了;所以小狗先到.【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跳到96米时所用的时间相同,由此解决问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学三年级下册章节复习精编讲义(思维导图+知识讲解+达标训练)苏教版,含解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学三年级下册章节复习精编讲义(思维导图+知识讲解+达标训练)苏教版,含解析

期中复习讲义(苏教版)2020-2021学年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章节复习精编讲义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互联网知识导航知识点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1.两位数乘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中十位上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

2.如果是整十数乘以整十数,那么只要先把两个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上2个“0”即可。

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可以把其中一个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然后与另一个乘数相乘;也可以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两个整十数相乘,积就是估算的结果。

知识点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位与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位与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3.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齐,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 验算乘法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知识点三: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1.列竖式时把两位数与整十数“0”前面的数对齐。

2.按照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

3.最后在积的末尾添1个“0”。

知识点四:用两步连乘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两步连乘运算的应用题,要先找出题中有联系的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时,可以用一种方法检验另一种方法计算是否正确。

知识点五: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可采用“两头一拉,中间相加”的方法,即这个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是积的个位上的数,这个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的和是积的十位上的数,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积的百位上的数。

如果这个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的和满10,那么要向前一位(百位)进1。

2. “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两个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为10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末两位是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的乘积,末两位前面的数是两个乘数十位上的相同的数与比它大1的数的乘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典型段式复习
班级()姓名()学号()
常见的典型段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承接、因果、转折。

总分、分总、总分总是三种不同的构段形式。

段式中句子间存在着总述与分述的关系。

由于写作方法不同,句子的排列方式也不同,有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结构形式。

采用这种段式,总述部分点明了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使人一目了然;分述部分呢,又从几方面加以详细说明,让人读起来觉得特别有条理。

也就是说,这种段式中每个分述句都是围绕本段的中心句,即总述句来组织的。

总分:
第一句是总起句,其后为分述句。

总述句是分述句内容的概括,分述句为总述句的具体说明。

总述句就是段意。

例子: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分总:
分述句先从几方面具体说明,再以总结句概括。

总结句就是段意。

总分总:
第一句是总起句,然后分述部分说明,最后以总结句做总结。

如: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总是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互相追逐嬉戏。

精巧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机警地转动着。

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如同搽过油,摸上去细腻而柔软。

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它小巧玲珑,格外讨人喜欢。

概括段意时,如果总起句和总结句的意思相同,那只用其中一句即可;如果两句有所不同,总述句和总结句的结合就是段意。

并列段式:
几个句子分别描写或说明有关的几种事物,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的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在海底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怎样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呢?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西沙群岛海底水产品丰富),也可以把并列的几方面都归纳进去(西沙群岛的海底有珊瑚、海参、大龙虾)
如: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堂华屋,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

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承接段式:
每句话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者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次序有先有后,不能变动,层次和句子的位置不能随意颠倒。

如:按时间顺序
果然,过了—会儿,天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到了这时,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一会儿功夫,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按事情发展顺序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想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可是他想:“响声要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个铃铛。

‖谁知手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

因果段式:
这种结构形式,一般都是几句说话原因,几句说话结果。

只是作者根据需要,安排因果顺序不一:有的原因在前、结果在后;有的结果在前、原因在后。

段中常用“因为、由于、因此、所以”等词语表示。

段意概括时以结果为主,有时也把原因简要的概括进去。

如: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望着小姑娘的背影和那跳动着的蝴蝶结,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哇!
转折段式:
这种段式一般分为前后两层意思。

是由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使意义相反或对立。

段中常见“可是”“却”“但是”“然而”等词语。

段意概括:前后两层有主次之别,一般以转折之后为主,段意应该从为主的那层意思中去概括。

如: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

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
会遭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练一练:说说以下段落句子之间的关系(段式)
1、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

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

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

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到教堂去做祷告。

()
2、祖国的文字很有趣。

许多字一看字形就知道它的意思,如“刃”字一看就知道是“刀口”的意思。

“休”表示人依在树下休息;“囚”表示人被囚禁在房子里。

听老师说,还有好多字就是由简笔画演变出来的呢,如“山”“水”“目”。

()
3、夏天一到,花儿们像比赛一样竟相开放。

向日葵黄,黄似金;串串红红,红胜火;野菊白,白如雪;牵牛花粉,粉同霞……真是繁花似锦啊!
()
4、猫的舌头上有肉刺,它经常用舌头理理身上的毛。

狗的舌头在天热时总是伸出来,帮助散发身体中的热量。

啄木鸟的舌头是细长的,能把害虫从洞里钩出来吃掉。

动物的舌头是多么奇妙啊!()
5、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
6、船靠岸了,小洁的手里还是紧紧攥着面包纸。

他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

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

()
7、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
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