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册各单元教学重难点
最新人教版 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教学策略)2022年秋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化学方程式》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实质,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定量研究和分析化学,科学有序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涵义,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写法,包括书写原则,书写步骤,配平方法。
4.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定量分析和研究化学,从而进行熟练计算。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单元教学重难点: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解题方法、书写格式、计算步骤。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4.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分为三个课题: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本单元在初三化学中能承上启下,起枢扭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运用于一切化学反应,是自然界里普通适用的规律,是学习化学的理论依据;化学方程式是特殊的化学用语,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进行多方面计算,适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能从分子、原子角度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认识质量守恒的原因,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通过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会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一般的化学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发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教学,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书写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糖溶于水、铁生锈等,引发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思考。
2.基本概念: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比较它们的异同。
3.表示方法:教授分子和原子的化学符号表示方法,让学生动手练习。
4.性质与作用:通过实验和实例,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关注化学与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如分子的扩散、原子的颜色等,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5.知识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布置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
7.课后反馈: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现象的看法,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和想象。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子和原子,并简要介绍它们在物质组成和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详细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介绍分子和原子的化学符号表示方法,并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书写化学符号。
6.结合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人教版初中化学目录及重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目录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这一章主要是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了解实验室的实验器材及实验注意事项,并让学生提前记忆元素,对以后的学习有个心理准备。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课题2 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章需要掌握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氧气的几种方法,明白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及具体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学习两大基本反应类型,掌握各个反应的文字和符号表达式,理解记忆各反应的现象。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题3 元素这一章是从物质宏观到微观的过度,是化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许多孩子就是从这一章开始学不懂。
必须理解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原子的结构和离子的形成过程,要会画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掌握微观粒子的含义,理解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意义。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爱护水资源课题2 水的净化课题3 水的组成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这一章重点是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价的理解,如果不能掌握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那么后面的学习将不能继续,特别是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就需要化学式为基础。
而化合价的学习是基于三单元离子的学习,必须理解化合价的意义,在理解情况下记住常见的化合价,学会计算化合价也能帮助记忆化学式。
第二个就是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理解这部分是为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好基础,后面会涉及到杂质方面的计算题,就需要用到相关质量分数计算的公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本章内容:1、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五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应用,比如根据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化学式),求未知的质量(化学式),表格类型的题还有反应类型的判断等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册)各单元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单元教学重难点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重点: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教学。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重点:化学概念以及化学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氧气的性质;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与技能。
教学难点:化学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重点: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作用;原子、分子的概念;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及化学式。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观念,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书写规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燃料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活动与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重点: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第九单元溶液教学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pH的意义。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整合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分享、交流、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化学与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为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贡献力量。
4.撰写小论文:题目为《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在化学中的应用》。要求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入手,分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不少于500字。
5.完成课后习题:请学生完成教材第三章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小组讨论:针对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运用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组织小组讨论、汇报等活动,使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分享、交流和协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分析周期、族、周期律和族律的特点。
4.应用与实践:结合实例,让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的类型和规律。
5.总结与拓展: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6.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结合本节课学习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分析并解释以下问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 上第五章课题二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整理第五章化学方程式课题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二、重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教学难点: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三、基本概念及知识点归纳(一)、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二)、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 FeS2 + O2Fe2O3+ SO2⑴确定起点元素:由于Fe、S 元素在横线两边只出现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数都为2,因此Fe、S元素都可作为起点元素。
⑵若选择Fe作为起点元素,则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
点燃⑶确定FeS2、SO2前面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S2中Fe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2作为的FeS2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2O3中Fe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作为Fe2O3的系数;2FeS2 +O21Fe2O3 +SO2⑷确定O2、SO2的系数:①由于O2、SO2中只含有O、S两种元素,S元素在方程式两边只出现了一次,因此先确定SO2的系数,再确定O2的系数。
由于方程式左边S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4,所以右边S原子的个数也为4。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物质构成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2.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和化学反应;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构成要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和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实验材料:玻璃容器、盐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唤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你知道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吗?物质的构成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2. 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根据教材内容,讲解物质的构成要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结合示范实验进行说明。
示范实验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如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
3. 学生探究与实践(3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实验或讨论,以探究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和化学反应。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盐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铁与硫的反应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和总结。
4. 合作分享与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通过合作分享和交流,加深学生对物质构成的理解和认识。
5. 归纳总结与板书(10分钟)根据学生实验结果和讨论的内容,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物质的构成要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将重点知识点以清晰简洁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
6. 课堂练习与巩固(15分钟)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
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的练习,以及一道应用题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课堂延伸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可以选择一些拓展性的活动来延伸课堂。
如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更大规模的实验,或者进行一些有趣的化学展示,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同时,学生需要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化学式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其意义。
在第二单元中,学生需要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化学性质,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理解其反应原理。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三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构成和元素的概念,同时掌握离子形成的实物质构成。
学生需要了解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并能够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和离子与原子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原子的构成和离子的形成原理。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社会生活问题。
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操作包括过滤、蒸馏、萃取等方法。
化学式和化合价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需要认真掌握。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化学式和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来得到。
自然界的水是生命之源,我们需要了解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密度、沸点、溶解度等。
此外,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和配平也是研究化学的重要内容。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化学中重要的元素和化合物,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备方法。
同时,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燃料及其利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我们需要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此外,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炼铁的原理也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概念,我们需要了解溶解度和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同时,酸碱指示剂和常见酸碱的性质也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教材的选材贴近生活,通过点带面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
单元教学重难点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教学重点: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教学。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重点:化学概念以及化学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氧气的性质;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与技能。
教学难点:化学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重点: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作用;原子、分子的概念;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及化学式。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观念,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书写规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学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燃料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活动与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教学重点: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化
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第九单元溶液
教学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
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pH的意义。
教学难点:从离子观点了解什么是酸、碱;活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生活应用。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教学重点: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生活中几种常见盐的组成及用途;化肥的种类及应用;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教学重点: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难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