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基础01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王力版)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王力版)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古代汉语基础

古代汉语基础

第一章文字第一节“六书”理论的形成文,只有一个单个形体的独体字。

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的合体字。

汉子产生的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

“六书”一词首见于《周礼》。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清代以后“六书”的名称和排列次序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第二节“六书”例释一、象形象形式一种描摹实物的造字法。

例:水、鱼、燕、瓜、舟、齐二、指事(1)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符号以表其义。

例:本、至、厷(2)纯粹用符号来表义。

例:回、丩三、会意一字之意由两字或三字之义合起来构成。

例:及、出、各、射、宿、寇四、形声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构成的字。

(1)在表意字上加注声符而成。

例:鸡(2)在表意字上加注形符而成。

例:臭(3)形声字再加声符或形符成了新的形声字。

例:潿(4)把表意字一部分改换成声符。

例:何左形右声:诂诽搞祺锈吟治左声右形:胡剕敲斯锦钦斫上形下声:罟罪蒿箕容髡笞上声下形:辜悲膏基券含臬外形内声:固匪病衙阁外声内形:床篡闻声占一角:旗形占一角:疆五、转注形转:字形上属于同一部首。

例:考与老音转:词源上同韵或同声。

例:考与老、颠与顶义转:意义可以互训。

例:考与老形义双转:必须同部互训。

例:考与老六、假借用一个同音的字来表示原本没有文字的事物或概念。

(1)“声旁字”和“形声字”相代替。

畜——蓄奉——俸卒——猝奄——淹(2)同声旁的“形声字”相代替。

政——征畔——叛被——披(3)其他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代替。

熙——嬉倍——背萌——氓简——谏第三节“六书”理论的一些问题第二章词汇第一节单音词和复音词词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并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的基本单位。

例:妻子、具体、专利、规矩、然而(这样却)、虽然(虽说如此)、于是(在这时候)第二节单纯词和合成词语言中在意义上不能再分析的最小构词单位是词素。

由一个词素构成的词是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构成的词是合成词。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古代汉语(上册)小学讲义

古代汉语(上册)小学讲义

古代汉语第一章文字第一节汉字的产生(了解)一、汉字产生的传说1.结绳说2.八卦说3.仓颉造字说:仓颉在群体创造的基础上,将艺体纷呈的汉字进行了加工整理,因此也称为造自大众的杰出代表。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和汉字体系的形成途径:①产生于契刻号;②产生于记事图画,而且主要是生产于记事图画。

第二节汉字的性质和演变一、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性质:表意。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以秦为分界,汉字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秦朝以前,即先秦文字(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籀字和小篆)属于古文字范畴;秦以后的文字基本属于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第一阶段,秦以前的文字。

㈠殷周文字1.甲骨文甲骨文又名殷墟文字和殷墟书契。

甲骨文的特点:①因其字是从原始文字发展而来,有些字与原始文字较为接近,还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形象逼真,颇似画面。

②异体字繁多。

③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

④款式自由灵活,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

2.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

毛公鼎竟多达497个字,足抵《尚书》一篇。

㈡战国文字1.六国文字(蝌蚪文)主要写在竹简和缯帛上。

字体草率诡异,简体流行,俗体字大量涌现。

2.秦国文字分大篆和小篆。

大篆有籀文、石鼓文和诅楚文。

第二阶段,秦以后的文字。

1.隶书隶书分为古隶和今隶,古隶又称秦隶,今隶书又称汉隶。

今隶后人又称“八分”。

(简答)汉字的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剧烈的变革。

它结束了古文字时代,开创了今文字的新时期,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质的变化。

由古文字形象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今文字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

最重要的标志是:大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折曲撇。

那挑勾的笔画及他的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整个字方正平直,棱角鲜明。

成了不像形的象形字。

第三节汉字的形体构造一、传统的“六书”说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屈曲),日月是也。

”——所谓象形,就是要画成所表达的物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即成,“日”、“月”就是这样的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高三)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高三)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高三)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古代汉语(1)知识点整理

古代汉语(1)知识点整理

古代汉语Ⅰ一、填空(1)《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许慎编写的第一步分析字形的书,19353个字,540个部首,“六书”条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汉代有三位学者对六书进行过命名,他们是郑众、班固(顺序)和许慎(名称)。

汉字的特性是含有表音倾向的表意类型的字。

《说文解字》说解字形主要根据小篆。

(2)“六书”出自《周礼》,是我国古代分析和研究汉字的一种理论,是古人从汉字的结构现象和使用现象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3)最具有数量优势的是形声字。

象形造字法最能反映词的本意。

(4)汉字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2)从隶书到小篆。

(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也是由古文字向最后发展为楷书的一个过渡阶段。

汉字发展到楷书,标志汉字进入了成熟的阶段,从此汉字的形体结构就基本稳定下来了。

(6)古今词义的三种发展方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轻重和情感态度的改变、义项有增减。

(7)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8)词义引申的类型:辐射型、连锁型、综合型。

词义引申的总趋势:从抽象到具体,从个别到一般。

(9)探究词本义的方法:析字形(要根据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形体),求语源/因声求义,徵以文献。

(10)古文翻译的两种类型:直译、意译。

(11)《左传》(左丘明)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谷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全称《左氏春秋》(独立于《春秋》的著作),又叫《春秋左氏传》(解释《春秋》的著作),是编年体历史著作,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后经孔子修订,采用了“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春秋十二公: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

(12)《战国策》又称《战国纵横家书》、《国策》、《国事》、《短长》,33篇,497章,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言行,既是一部贯穿了纵横家思想的史料汇编(《四库全书》将其归为杂史),又是一部描绘谋臣策士形象的国别体文学作品。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1.常见借代词语:•桑梓:家乡•桃李:学生•桑麻:农事•南冠:囚犯•同窗:同学•烽烟:战争•巾帼:妇女•丝竹:音乐•须眉:男子•三尺:法律•手足:兄弟•汗青:史册•伉俪:夫妻•白丁、布衣:百姓•伛偻、黄发:老人•垂髫:小孩•膝下:父母•华盖:运气•婵娟、嫦娥:月亮•函、简、笺、鸿雁、札:书信•庙堂:朝廷•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社稷、轩辕:国家2.合称:•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文人四友: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诗经》六义: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四库全书:经史子集•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行:金、木、水、火、土•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伏羲、女娼、神农)•五味:酸、甜、苦、辣、咸•五金:金、银、铜、铁、锡•五彩:青、黄、赤、白、黑•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七宝:金、银、琉璃、珊瑚、水晶、砗磲、琥珀•九宫:正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四大名窑:河北瓷州窑、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阳文阴文: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四大古代戏剧: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洪昇《长生殿》3.古代教育:⑴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古代汉语(汉语基础)全部课件

古代汉语(汉语基础)全部课件


文学院

刘彩霞

古代汉语部分


一 什么是古代汉语
1 前提:古代汉语专指古代汉语书面语 2 历史分期: 五四运动以前的汉语,都叫古代汉语。分为四 个时期:远古时期(殷商时代);上古时期(周 秦两汉);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唐宋);近古 时期(元明清)。这是传统的分法 近年来又兴起了“近代汉语”的概念,指晚唐 五代到清初的汉语。那么,魏晋南北朝到晚唐以 前为中古汉语,清中叶以后迄今为现代汉语
甲骨文 通行于公元前1300多年到1100多年,又叫贞卜文字、 甲骨卜辞(内容);殷墟文字、殷墟书契(出土地 点);契文、契刻文字(书写方法) 金文 通行于殷商至战国,铸在青铜器上,又叫钟鼎文(商 周时期出土的铜器以钟鼎为最多) 六国古文(籀文和小篆) 指秦以外的六国文字,又叫战国古文。主要写在竹简 和缯帛上,也叫简帛文。秦国文字叫大篆,也称籀文。 秦统一以后文字由大篆变为小篆
名词活用为动词
2 名词后面出现宾语或补语 (1)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 之。 (2)从左右,皆肘之,使立 于后。 (3)左右欲刃相如。 (4)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 雍水。 (5)师还,馆于虞。 (6)沛公军霸上。
3 用在能愿动词或状语后面 的名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2)不备不虞(防备),不 可以师。 (3)左右欲兵之。 (4)陛下不能将兵。 (5)晋灵公不君。 (6)不足生于不农。
数词活用为动词
(1)六王毕,四海一。 (2)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 (3)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不十年,王弗召也。 (6)此三子(专诸刺吴王僚、聂政刺侠傫、要离刺庆忌) 者,皆布衣之士也……与臣而将四矣。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8)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笔画检字法:笔画多少 部首检字法:部首和部中笔画多少 音序检字法:读音 四角号码检字法:十种笔形,口诀 类别检字法:字词意义所属类别
使用工具书需要注意的问题
∗ 开动脑筋(P16~17例) ∗ 对工具书的解释要做具体分析,不可盲目信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简介
∗ 《辞源》(修订本):百科书词典,收词目近10万 条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简介
∗ 《古代汉语虚词》:杨伯峻著,收单音节虚词169个, 附在之后的复音虚词300多。
∗ 全面而细致的讲解 ∗ 不限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有些较复杂且容易混淆 的虚词加以区别,还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从语法地位、 语义关系上做了说明。(P11例)
古代汉语基础
工具书及其使用
大连教育学院 宋亚科
学习要点
∗ 了解工具书的类型 ∗ 了解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 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古代汉语工具书的类型
∗ 字典:单字,注重字的音与义 ∗ 字典的分类:
∗ ∗ ∗ ∗ 形音义兼释:《说文解字》 侧重字义介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专门介绍字形:《甲骨文编》 介绍语音:《切韵》《汉字古音手册》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简介
∗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 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著,收单音虚词762条,复合虚 词491条,惯用词组289条,共计1542条。
∗ 对所解释的虚词、惯用词组、固定格式尽量从语法的 角度上进行分析,以说明该词语的语法意义。
工具书的使用
∗ 了解工具书的质量 ∗ 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该工具书的使用要领 ∗ 掌握工具书的检索方法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简介
∗ 《汉语大字典》:建国后极具权威的字典,徐中舒 主编
∗ 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目的的大型汉语专用工具 书。字形除楷体外,兼收甲骨文、金文、古玺文、小 篆、汉印篆、隶书等几种形体;字音除现代标准音外, 还标注了上古的韵部和中古的反切;字义注重常用义, 考释生僻义及生僻字的义项,并适当收列了复音词中 的词素义。 ∗ 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 ∗ 2000万字,收楷书单字56000多
古代汉语工具书的类型
∗ 目录、索引 ∗ 目录:供检索所需图书的工具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索引:检索书刊文献资料的工具书
∗ 专书引得: ∗ 综合索引
古代汉语工具书的类型
∗ 其他专用工具书
∗ ∗ ∗ ∗ ∗ ∗ 《中国人名大辞典》 《中国地名大辞典》 《公元干支推算表》 《历代职官表》 《文史工具书手册》 《文史哲工具书简介》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简介
∗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我国第一部字书。其中“文” 指独体的文字,“字”指全体的文字。后人加入切音。
∗ ∗ ∗ ∗ ∗ ∗ 前后22年写定(公元100年~公元121年) 全书十五卷(正文十四卷,叙文一卷) 收字9353个,其中重文(古今异体字)1163个。 首创部首字:540个部首字,表示意义的范畴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六书的理论 主要从形、义两个方面说解文字:一般先首列篆文、次释字 义,再分析字形结构,有时也指出读音。(P8例) ∗ 多解释汉字的本义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简介
∗ 工具书的内容
∗ ∗ ∗ ∗ ∗ ∗ 编辑者 前言(或称序、说明) 凡例(或称例言) 正文 附录 版本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简介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大中文系编写。供中等 文化程度以上者使用。
∗ ∗ ∗ ∗ ∗ ∗ ∗ 全书特点:简明、实用、易懂。 收单字3700多,双音词2000多 按汉语拼音排序 古今意义相同而且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字不收。 同义词、近义词辨析 附录三种 书P6~7的例子
古代汉语工具书的类型
∗ 词典:词语 ∗ 词典的分类:
∗ ∗ ∗ ∗ ∗ ∗ 综合解释:《辞源》 专门解释双音词:《辞通》 专门解释虚词:《词诠》 专门解释方言:《方言》 专科词典:《诗词曲语词汇释》 专书词典:《论语词典》
古代汉语工具书的类型
∗ 类书:百科全书式,分门别类加以编排
∗ ∗ ∗ ∗ 《艺文类聚》 《初学记》 《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