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复习艺术手法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

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角度1.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等。
2.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修辞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5.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6.语言运用角度看作者的语言风格,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选用、词语运用等方面的特点,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
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富有方言色彩等附:结构安排(材料安排+布局谋篇)材料安排——材料组织的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⑥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布局谋篇——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主次、线索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一)记叙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注意】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
叙述视角(作者的叙述视角;人物的叙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2、叙述方式顺叙:①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气势贯通;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倒叙:增强文章感染力: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②强调内容,表达情感,深化主旨;增强文章生动性:③富于变化,避免平淡。
赏析小说的艺术手法(专项训练)(含答案)-2024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

小说专题训练-----艺术手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绝唱谈歌民国三年,宝立的戏班唱得正红。
他唱武生,扮相俊俏,风流潇洒,上台亮相总能博来满堂彩。
沿河百里的戏迷都坐船来小城看宝立的戏,挤得小城其他武生戏班没了生意,便散了。
这年秋天,小城来了一个武生戏班。
班主是个女的,名叫李小童。
李小童先到宝立的戏班拜码头。
宝立冷眼看李小童,见她二十几岁,杏眼桃腮,说话平和,礼节周到。
宝立不好寻衅,就淡淡道:“客不压主。
每晚我的戏散了,李老板方可开戏。
”李小童拱手笑道:“自然。
”第二天晚上,宝立散了场,便在台下看李小童开戏。
李小童先唱《长坂坡》,手眼身法步,念唱跳做打,功夫十分到家。
与她配戏的大花脸,功夫也极厚实。
宝立问过,此人名叫张和。
这场戏唱得一片喝彩声,宝立心中掠过几丝不快,戏没散,就起身走了。
这日,李小童请宝立到聚英茶楼饮酒,宝立略加推辞,就去了。
宝立坐定,李小童起身深施一礼:“承蒙宝立老板盛情关照,今日备薄酒谢您的大德。
”李小童戏班子的人齐向宝立敬酒。
宝立爽然一笑,饮了,就道:“我有一言相告,诸位随李老板在小城已威风了几日,也该另寻码头了。
”李小童笑道:“我们再唱两晚,凑足十场,图个吉数,便上路。
还求宝立老板宽容。
”宝立笑道:“如此最好。
”这天夜里,宝立唱罢,李小童开场。
李小童唱《战华山》,开场不久就要从五张八仙桌上翻下来,站稳亮相,是叫好的绝活儿。
宝立在台下看,见李小童爬上那五张桌子,似有些腿软,这场鼓多敲了两趟,李小童才猛地翻下来,竟仰面摔倒在台上。
台下大哗。
“什么武生戏?退票!”有人起哄。
李小童站起,朝台下施一礼,然后重新爬上那五张桌子。
台下死静,宝立提起了心。
李小童猛地翻下来,晃了晃,就站定,亮相,盯住台下宝立,嘴角溢出血来。
宝立迎住李小童的目光,心头一震,就站起身,大吼一声:“好!”率先鼓掌,又对周围的人吼:“叫好啊,叫好啊。
”李小童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到台上。
宝立不忍再看,颓然坐下,埋下头,泪就淌下来……第二天,宝立就带着自己的戏班走了。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之【小说阅读5.小说的艺术技巧】教学案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之【小说阅读5.小说的艺术技巧】教学案品析作品艺术表达技巧是小说阅读考查不可或缺的内容,考纲分别在“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中做了说明: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小说的表达技巧很广泛,很复杂,可考的技巧很多,如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人物塑造手法等。
高考小说考查则是以塑造人物的表达技巧为重点的。
小说表达技巧的考查不限于某种手法的判定上,更在于考查这种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效果,因此他常把手法的判定和表达效果的分析中综合起来考查。
小说表达技巧的考查可分为两个角度:一是整体上赏析,二是局部赏析。
小说以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括其它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版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从考查的角度看,对表达技巧的分析,就是分析小说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鸟笼做成了。
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
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
来瞧热闹的人多极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
”乌尔苏拉对他说。
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
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乌尔苏拉说,“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
再说,这鸟笼多大呀。
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赏析小说叙述艺术+课件

3.限制视角.外视角
叙述者<人物。
特点:叙述者仅仅在人物的后面向 读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最为突出 的特点是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有 悬念又耐人寻味。
这种叙述视角是“全知全能”视角 的根本相反,因为叙述者对其所叙述 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 知道的还要少。
亨利那家供应快餐的小饭馆的门一 开,就进来了两个人。他们挨着柜台 坐下。
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文学 真实与虚构、真实与荒诞 交叉式 叙事与写景、魔幻与现实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叙事技巧
设悬念、巧突转、后照应、 做铺垫、埋伏笔
一.叙述视角
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全知全觉。
1.全知视角 (零视角)
特点:叙述者并无固定视角,像一个全知全能 的上帝,洞察一切。叙述者可以从任何角度观察 事件,描写不同时空场景,透视任何人物的内 心,对故事的发展和每个人的命运走向了如指 掌。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我死去的第一天。 我准备走去时觉得缺少了什么,站在飘扬的雪花里思忖片刻,想起来了,是黑纱。没有人会来悼念 我,只能自己悼念自己。 我进去时一个身穿破旧蓝色衣服戴着破旧白手套的骨瘦如柴的人迎面走来,我觉得他的脸上只有骨 头,没有皮肉。 他看着我五官转移之后的脸轻声说:“您来了。”
二.叙述人称
名称 第一 人称
作用 ①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感情; ②让读者认为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第二 ①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对话和抒情,增加亲切感,增强感染力; 人称 ②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③使读者快速融入角色 第三 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人称 ②叙述显得比较客观公正,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
6.特殊叙述:动物视角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复习“情节结构”题的三种考法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复习:“情节结构”题的三种考法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人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有梳理情节结构、赏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三种题型。
考法一:梳理情节结构题点·必备知识小说情节一般由线索贯穿,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展开,外国小说常常以心理意识的演进为顺序展开。
2 小说的线索安排备考·关键能力2 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情节梳理的三种思路3 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概括情节要言简意赅。
情节的核心要素为“人物+行为”,一般采用“谁干什么”“谁怎么样”的形式概括情节。
概括时不要遗漏要点,一定要概括全面。
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答题模式一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答题模式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答题模式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典题·满分解构例题(2018·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
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叙事技巧(视角、人称、腔调、语言风格)课件

。
突出特点是打破小说
章和塑造人物形象。它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描写,具有较大的浓缩性 和凝聚力。概括起来可以说,唯主观、反理性是它总的特点。代表作如《追忆似水年
华》(普鲁斯特)。
荒诞派小说(写意 小说)
小说运用夸张变形,甚至是荒谬、怪诞的内容表达思想,是表现的艺术。它突破生活 常态,违逆现实逻辑,取得了艺术表现更大的自由,又称“写意小说”,典型之作如 选入教材的《变形记》(卡夫卡)。
真题链接
ZHENTILIANJIE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中“你会捉摸到”的那种“历史感”,也正是“我”当年的经验和感悟。 B.句子②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 C.句子③中的“飘”,是年轻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 D.句子④表达出的不确定,与前文多处“你会”“你得”表现出的笃定形成了张力。
角度,尝试分析和评价不同作家的
创作风格。
风格特征
FENGGETEZHENG
风格类型
典型特征及示例
不以情节取胜,抒情性强,语言优美,重视民俗风情的描写,注意营造氛围,不太执
散文化小说
着于作品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叙述上具有散文的自由性特点,有散文化的味道 。如选入教材的《百合花》《边城》等。沈从文、汪曾祺的小说就是这类小说的代表
紧不慢地走。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怎么说怎么像。
真题链接
ZHENTILIANJIE
(6)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 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 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走到你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
小说艺术手法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小说“语句的丰富含意” 一是指句子的表面含意, 一是指句子的隐含含意,即言外之 意,包括临时指代义、比喻义、双关 义、象征义以及句子中重要词语在文 中的内涵、特征和缘由等。
答题套路 ××词语(句子、段 落),写了……,表现 了……
小说阅读考点总结
❖一、关键词: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二、具体考查角度: ❖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 ❖3.赏析环境描写;4.概括小说主题; ❖5.分析写作技巧;6.品味语言特色。
表达技巧: 1.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表
情达意服务的?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小说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 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 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人称和叙述方式的作用: ①人称。 a.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 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b.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 情性和亲切感。 c.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 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小说阅读 ——艺术手法
小说艺术手法: 1.设题方式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 用?
(2)某段或文章运用了什么 手法,请简要分析。
(3)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叙述? 有什么效果?
题型:文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塑造 形象?有何作用?
细节描写、正侧结合、对比、衬 托、抑扬、铺垫、伏笔、照应、悬 念、巧合、象征等
1.出人意料的结局。 (《项链》)
①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 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 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 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的叙事艺术+课件31张

幽默深刻讽刺是鲁迅,冷峻悲悯属余华,醇厚质朴算金庸; 老舍——幽默讽刺
注意:作家的腔调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叙述的顺序(方式)
类别
释义
特点
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平叙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不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
四、叙述的频率——重复与变化
链接教材——举例:《祝福》中祥林嫂重复讲述阿毛之死与观 众的反应变化,有何作用?
《祝福》中祥林嫂讲述阿毛之死“我真傻,真.....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 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重复中的变化:听众的反应 (1)四婶起初还踌蹰,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她想了一想, 便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 (2)这故事倒颇有效...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3) “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 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
(一)叙事视角和人称
3.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的注意点 (1)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第三人称主 要是全知视角,也可能是有限视角。第二人称算不上叙述 角度,虽然“你”是小说中的人物,但故事的叙述者却不 是“你”,而是从“我”或“他”的角度看你,是从“我” 或“他”的视角来讲故事。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 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 流。 (2)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是交叉而变化的。
8. (2021新高考1卷 《石门阵》 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 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4分)
【解析】 ①反复手法,在形式上可以抓住村民的注意力,引导听众的思绪,让 听众跟着讲述者的节奏走,比如:“干咳了一声”“那条小街上有人 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 ②反复手法,在内容上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让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 感觉,比如:“麻子 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小耳朵也盯 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向左看:石头门。” “向右看:石头 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 ③表现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特点,也使情节紧张跌宕,吸引读者阅读 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艺术手法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高考复习小说阅读之艺术手法1.《考试说明》对赏析小说艺术手法有何要求如何理解这一要求赏析作品艺术表达技巧是小说阅读考查不可或缺的内容。
《考试说明》对此分别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中作了说明: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小说的艺术技巧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个较为复杂、丰富的技巧系统,与散文鉴赏中的表达技巧系统是完全相通共用的,但它又有着自己鲜明的表达特色。
近年来,高考小说命题有向此方向发展的趋势。
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从这一点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
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前面散文部分所谈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
单就小说而言,艺术技巧更突出写人手法、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和语言艺术四个方面。
2.高考小说艺术手法题的命题有什么特点小说的表达技巧很广泛,很复杂,可考的技巧很多,如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人物塑造手法等。
高考小说考查则是以塑造人物的表达技巧为重点的。
小说表达技巧的考查不限于某种手法的判定上,更在于考查这种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效果,因此,它常把手法的判定和表达效果的分析综合起来考查。
小说表达技巧的考查也可分为两个角度:一是整体上赏析,二是局部赏析。
就现已考查的情况来看,以局部赏析为主,设题切口小,考查的指向性明确,或描写,或修辞,或分析其作用,或赏析其效果,考生比较容易把握。
知识储备一小说表达技巧一览表一、表达技巧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人称1、表达方式第一人称叙述叙述亲切自然,给人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叙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空限制,叙写展现自由灵活。
2、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3、人物描写(1)直接描写:肖像、神态、动作描写作用: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作用(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
②深化主题。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2)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烘托,作用: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借助物象烘托借助环境烘托(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主要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②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④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描写)4、情节设置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
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
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知识储备鉴赏小说的语言鉴赏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
(1)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语言风格不一样。
有的幽默,有的庄重;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直来直去(2)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
这里的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等。
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如2010年高考山东卷第19题考查的就是对老舍小说语言的京味、口语化特点的掌握。
特别要注意的是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与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是不能等同的。
鉴赏小说语言艺术同鉴赏散文语言艺术一样,关键在于确定语言特色。
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角度切入。
不过,鉴赏小说语言更突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即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示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感情,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还有作者语言的个性化。
赏析精彩语句的艺术表现力“赏析精彩语句的艺术表现力”题是以作品中某一处或几处语句为对象,以赏析表达技巧为重点的综合性赏析题。
它是在《考试说明》这样一个考点要求关照下产生的一种题型: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这种题型有这样两个特点:①所选择的句子从内容上有两类,一是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句子,二是小说中描写人物的精彩语句。
②题干中有“赏析”关键词,意谓是以表达技巧为重点的综合性赏析活动。
这里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描写艺术,重点是写人艺术。
做这种题型,关键有二:一是细读所给语句,抓住关键词,把握内容;同时注意把它放在上下文中解读。
二是掌握答题要求:语句赏析=表达技巧+具体内容+作用。
答题首要的关键是对“表达技巧”的判定。
散文中的语句赏析一般首先切入的是修辞手法,而小说中首先要切入的是人物描写的方法,即一般要判定它属于哪种描写技巧。
当然,在人物描写角度已明晰的情况下从修辞角度切入是首选。
如2011年安徽卷第13题第(1)小题要求对小说中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就是这样的。
如何判定语句所用的描写方法呢最基本的是要从它描写的特征上判断。
一般从景物、人物大类上判定。
确定好后,如是人物描写,则需进一步判定它属于哪一小类,如是肖像描写或语言描写等。
细节描写是常考的重点。
侧面描写较特殊,须结合主体材料来判定。
当然,描写技巧的综合运用,作用分析兼顾情节、主题在做题中也不容忽视。
1.常见题型(1)分析具体句(段)的表现特色。
典型试题: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2010年高考江苏卷《溜索》第1题)(2)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典型试题: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2010年高考山东卷《骆驼祥子》第1题)(3)赏析画线句子。
典型试题: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
(2011年高考山东卷《审丑》第2题) (4)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人物典型试题: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2007年宁夏、海南卷《林冲见差拨》第3题)(5)文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典型试题: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2009年高考四川卷《想象》第3题)(6)分析组材的详略艺术。
典型试题: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简要分析。
(2011年高考辽宁卷《怪人》第3题)2.答题要点(1)步骤和模式:①步骤:第一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二步,结合文章中的实例,表达了什么内容;第三步,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②模式:艺术手法+具体内容+艺术效果。
(2)相关要求:一定要注意文章对人物自身的描写技巧,如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等;更要注意人物间的相互对比、映衬技巧及环境衬托作用,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
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分析时要注意视野的广阔。
但重点应放在情节、环境、细节、人物、表现手法上。
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小说四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主题作答。
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
这样全盘考虑,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小说语言鉴赏常见题型: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可从如下几方面作答:①描写如见其人、如听其言,读者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②人物语言个性化,显示了人物性格;③语言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典雅庄重,或含蓄凝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