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跟元代山水画的区别

合集下载

浅析宋元山水画的三种意境

浅析宋元山水画的三种意境

浅析宋元山水画的三种意境作者:王彩凤来源:《美术界》 2017年第8期文/ 王彩凤[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摘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范式,文学上有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清之小说,而在绘画上,以山水画为代表的绘画艺术在宋元时期,从题材到立意,从意趣到格调,都达到了发展的顶峰。

山水画在北宋初期、南宋、元代三个阶段分别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面貌和意境,本文将通过探索绘画艺术的历史渊源,从绘画发展的历史以及美学审美意识等方面分析这三个阶段山水画不同的风格特征,浅析“无我之境”“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有我之境”这三种宋元山水画的意境。

【关键词】宋元;山水画;意境一、宋元时期山水画审美意识的独立山水画在宋元时期真正地走向了审美意识的独立。

由盛唐至中唐的这一时期,山水画开始被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看待,但山水画真正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自成一家的格调与韵味,则是在宋代时期了。

与六朝至唐代的帝王仕女画相比,宋元山水画在绘画的取材、立意、情感等方面都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人民审美意识的深度,更具普遍存在性。

它不同于阎立本的帝王图、周昉的仕女画以及敦煌壁画那种“藏在深宫古寺里面的艺术”,山水画走向普通士人的书房,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冠绝古今,正如宋人所说:本朝画山水之工,为古今第一。

这话倒也不算自夸。

尽管山水画在中唐时期已然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审美意识形态,但山水画真正成为“山水画”本身,实则是北宋开始的,宋代是山水画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山水画在宋代真正走向了审美意识的独立,在元代则走向了巅峰。

二、无我之境北宋初期,画家多学五代荆浩之画风,追求形似,讲究绘画艺术中的气、韵、思、景、笔、墨,这其中尤以关仝、李成、范宽三人的画作为典型。

彼时的山水画作讲究用纯粹的客观手法和笔墨形式来勾勒自然山水,以此传达画家的人生理想和思想格调。

所谓无我之境,如陶渊明之诗中所言,诸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豁达,又如元好问的《颖亭留别》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的空旷。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宋元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代,无论是在艺术成就还是影响力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宋代山水画强调以真实自然为基础,追求形式的精细和构图的和谐美。

元代山水画则强调意境与气韵,追求笔墨的淋漓尽致和画面的极致简约。

宋代山水画以南宋的“文人画派”和北宋的“院体画派”为代表,这两个派别各具特色,但又相互交融。

南宋的文人画派注重山水画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强调作品描绘的是艺术家的情感和精神内涵,以“气韵生动”为最高境界;北宋的院体画派则强调结构、构图和技术,力求塑造具有自然立体感和形象感召力的作品。

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有马远的《黄山图》和郭熙的《雪江山居图》。

马远的《黄山图》采用了金笔法,从马远的笔触中可以看到雄浑有力、构思精妙、举重若轻的艺术特点,展现了作品之美。

作品中奇峰陡峭,云雾缭绕,形似巨龙,山水新奇高妙,堪为中国山水画中的巅峰之作。

郭熙的《雪江山居图》则表现了一番意境,他通过独特的对景色的处理和形式、情感的表达,游刃有余地展现出北方景色的静谧隐秘韵味。

元代山水画《寒松独立图》和《清溪山居图》同样是代表作品之一。

马道令的《寒松独立图》以淡墨蘸水的笔墨,墨画精湛,极富抽象感,表达了对静寂的山水境况的生动表现,山松苍劲而又凝重。

郎世宁的《清溪山居图》则遵循了元代画家“格调派”的理论原则,他的作品主要体现了山水的意蕴和意境,将山水融为一体,情境十分明朗,风味独具。

总而言之,宋元山水画之美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注重自然真实,描绘自然形态,直观呈现山水韵味。

第二,强调意境抒发,追求笔墨的淋漓尽致和画面的极致简约,表达情感和思考。

第三,追求集纳天人之美,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

以上三点是宋代山水画和元代山水画共通的地方,它们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标准,即“写意山水”,强调笔墨情趣,追求理趣合一。

因此,宋元山水画的美学价值非常高,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山水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中文摘要:最初,山水画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到魏、晋、南北朝时,山水画才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种,隋唐时期的山水画又有很大的发展,完全摆脱了作为人物画的附庸地位,成为独立审美对象出现在绘画中,并且构图、布局、透视等方面,也都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五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有两个值得重视的现象:一是水墨山水的盛行;一是各地画家以大自然为师,真实而生动地创造了南北二种山水画风格。

两宋山水画在山水画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北宋直承五代之风,延续和演进了北方山水画风。

南宋注重对画面诗意的发掘,南宋既继承了北宋传统,也有更多创新,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特征。

到了元代,出现了一批集大成的一流画家,反映了美术创作的文人化趋势。

与五代、两宋相比,元代山水画创造了薄施淡赭、淡青的浅绛山水或以水墨作画;山水皴法,以“披麻”、“牛毛”、“折带”为主,诗、书、画得到进一步结合。

明代山水画的明显特征是前、中、后三期分别呈现不同特色。

早期山水画以浙派为代表,中期则以吴派代表,晚期以华亭派影响最大。

清代山水画势力最大的是号称“四王”和“三僧”。

到了近代,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山水画逐渐出现了新的转机。

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大好形势。

关键词:山水画青绿山水水墨山水笔墨中国人的山水画不同于外国人的风景画,它不是再现自然景观,而是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观照。

风景,中国人称山水。

人间的自然景象,通过文化人手中之笔去反映表现,用文字描写就是文赋诗词,以形象去描绘就是绘画中的山水,是一个根源的两种表达方式。

春夏秋冬,朝暮白昼,风霜雨雪,山水表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体现了生命的意义。

山水和人一样具有内在的生命运动和精神力量。

作画如同作文,都作者情感的产物,实在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激情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画家也要有登临山水的雅致,作画时才能身临其境;此外,画家还要钻研章法和笔墨。

宋元山水画之比较

宋元山水画之比较
艺 术 论 坛 f t crl s ice Ar
宋 元 山 水 画 之 比 较
一 T XTLeabharlann 琥 钧 E 王在 中 国 山水 画 的 发 展 历 程 中 , 代 与 元 宋 元 代之 山水 画所 体 现 之精 神 气 息 大有 不 山水 , 而体 察 与 实践 处 相 应 的 山石 树 木 的 从 代 时期 的 山水 画 是两 个 至 高点 。而这 两 个 朝 同 于 宋 代 。 异 族 统 治 者 实 行 的 民 族 歧 视 政 具 体贴 切 的 表现 技法 形 式 。 正如 同 时代 的宋 代 因所 处不 同时 代背 景 与政 治 文 化背 景 而使 策 , 以及 其 后 期政 治 上 的腐 败 , 会 矛盾 错 综 代 院 体 工 笔 画 达 到 的 工整 与完 备 一 样 , 时 社 此 得 山水 画 的风 格 面貌 有 着很 大 的 区别 。两宋 而 尖 锐 , 得 文 化 上 的 主 要 传 承 者 汉 族 文 人 代 的 山水 画 在 中 国 绘 画 史 中 形 成 了 法 度 森 使 孤 受 时 期 的 山水 画以 其真 实 生 动 的传 统写 实 笔 墨 与 士 大 夫 处 于 失 意 、 闷 、 压 迫 的 情 绪 之 严 、 神 俱 佳 的特 点 且 后 世 不 可 企 及 的 山水 形 再 现 或 北方 磅 礴 之 峻 岭 , 南 方 氤氲 秀 丽 的 中 , 或 导致 于精 神 上 的苦 闷与 徘 徊 , 这使 得 此 时 画 艺术 高 度 。五 代 两宋 之 山水 画 家 多有 开宗 皆将 自我 身 心 全 然倾 投 于 自然 山 水 景 色 , 而 体 现 出 一 种 以 崇 尚 自然 代 的 整 个 文 的精 神气 质 上 处 于 落 寞 与 失 意 。 立 派 之 大 家 风 范 , 从 天 地为 中心 的宇 宙大 美

元代山水画的特点

元代山水画的特点

元代山水画的特点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继承宋代山水画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元代山水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气势恢宏元代山水画的画风气势恢宏,画面宏大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气势恢宏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画面的构图和笔墨的运用上。

元代山水画的构图多采用“高远”、“深邃”的手法,通过远近的对比和空间的变化来表现出山水的广阔和壮美。

同时,元代山水画的笔墨运用也非常讲究,墨色浓重,笔势刚健有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注重意境深远元代山水画的意境深远,画面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这种意境深远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画面的主题和画家的笔墨技巧上。

元代山水画的主题多以“山水”、“人物”、“动物”等为主,通过这些主题来表现出画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同时,元代山水画的笔墨技巧也非常讲究,画家常常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注重写意元代山水画的写意程度非常高,画家常常通过简洁的笔墨来表现出山水的神韵和气息。

这种写意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画家的笔墨技巧和画面的构图上。

元代山水画的笔墨技巧非常独特,画家常常通过“点、线、面”等手法来表现出山水的神韵和气息。

同时,元代山水画的构图也非常讲究,画家常常通过构图的变化来表现出山水的变幻和神秘。

四、注重色彩运用元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非常丰富多彩,画家常常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出山水的变幻和神秘。

这种色彩运用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画家的笔墨技巧和画面的构图上。

元代山水画的笔墨技巧非常独特,画家常常通过“点、线、面”等手法来表现出山水的神韵和气息。

同时,元代山水画的构图也非常讲究,画家常常通过构图的变化来表现出山水的变幻和神秘。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继承宋代山水画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元代山水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注重气势恢宏、注重意境深远、注重写意和注重色彩运用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宋元明清五大家自然山水画风格与时代背景分析》

《唐宋元明清五大家自然山水画风格与时代背景分析》

唐宋元明清五大家自然山水画风格与时代背景分析1. 引言自然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而唐宋元明清五大家作为这一流派的代表,各自在不同的时代发展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对唐宋元明清五大家的自然山水画进行风格与时代背景分析。

2. 唐代自然山水画2.1 背景介绍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和开放的时期,艺术创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自然山水画开始形成其特定的风格。

2.2 唐代五大家及其风格特征•杜牧:注重表现意境和情感,笔触柔化、精细;•黄巢:对写实主义有自己独特见解,强调线条勾勒;•刘唐:追求浩渺大气,注重构图和文字;•文同:兼具意境和写实,用色鲜艳、富于变化;•韩干:擅长表现岩石和泉石,笔法矫揉生动。

3. 宋代自然山水画3.1 背景介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艺术创作达到了高峰。

在这个时期,自然山水画发展出了更为成熟的风格。

3.2 宋代五大家及其风格特征•赵佶:主张写意,倡导诗情画意,注重构图和笔墨协调;•李唐:追求写实主义,注重典型性和示意性;•黄庭坚:笔墨洒脱且灵动,以点带面、以墨论气;•叶云楼:擅长刻画松树、岩石等细节,注重形体结构;•杨万里:作品雅致简约、含蓄隐逸,用色淡雅。

4. 元明清三代自然山水画4.1 背景介绍元明清三代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动荡的时期,社会发展经历了许多变革。

在这个时期,自然山水画的风格也有所变化。

4.2 元明清三大家及其风格特征元代:•黄公望:笔墨精细,色彩明快,注重意境表现;•尼汝思:以山水为题材,画法独特奇巧,注重情感的表达;•王蒙:笔触洗炼简练,注重物象和意象的融合。

明代:•文徵明:以情感写实为主导,笔法激烈、奔放;•沈周:追求雅致的情趣性,画面富有韵味和魅力;•徐渭:擅长描绘山水、花鸟等细节,以写实主义为基调。

清代:•宋桂一:笔触单纯纯美,追求质朴自然;•傅抱石:构图新奇别致,擅长用墨表现形态;•张大千:技法丰富多样,风格灵活变化。

5. 总结唐宋元明清五大家自然山水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宋元山水画的异同

宋元山水画的异同

宋元山水画的异同宋代和元代的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山水画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展现的精神风貌各有千秋。

宋代山水画倾于自然,侧重“真”和“实”,提倡山水画的写实风格。

而元代山水画的转变可以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以“元代四大家”为代表的山水画家,在吸取前人知识的基础上,把笔墨的情趣与个人主观情感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山水画由写实风格向写意风格的转变。

宋范宽雪景寒林图1.重笔与重墨宋元山水画都十分注重笔墨,只是各有偏重,造成两者偏重不一的原因之一就是作画的材质不同。

从宋代到元代,作画的材质由绢与熟纸变成了半生熟纸。

宋代很多的山水画都作于绢上,主要是因为绢材质本身的优势:“绢,是丝织品,是透明而光泽的体质。

这种体质,对于水墨画更能掌握它的规律,发挥它的特性。

特别地发挥了笔势的纵横生动,墨彩的丰富多彩,提高了对形象描写的亲切性与艺术性。

”绢的材质特点可以使墨色更加丰富、有透明感。

如郭熙的作品《早春图》,这幅作品有着“春山早见气如蒸”的意境,能体现出这样的意境,就在于郭熙用水和用墨的技巧,他利用绢的特性,将各种墨展现得淋漓尽致。

又如夏圭的作品《溪山清远图》,这幅作品虽然没有用绢作为材质,而采用了熟纸,但一样有着墨色透明和丰富之感,并且形神俱佳,充分展现了江南烟雨的气息。

这幅作品能展现出这样的效果也离不开作者娴熟的用墨技巧以及用笔的沉着、果断。

宋郭熙早春图而元代山水画的笔墨技巧可以说在宋代的基础上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并且由宋代的重墨转向了重笔。

元代山水画的用纸很多都是半生熟的纸,这种纸张的优点在于具有不渗化性,能够帮助用笔技巧更好地发挥,这也可以说是元代山水画重笔的原因之一。

依照半生熟纸张的特点(渗透性弱),画家在作画时更倾向于选用干枯毛笔,这也就道出了元代山水画里出现“松”与“毛”的原因。

元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元代很多山水画家都是文人雅士,提倡的也是诗、画、书、印一体的风格,如著名画家吴镇、倪云林等,他们不仅画作优秀,在书法、诗词等方面的造诣也颇高。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
由于两宋统治者对于道教的重视,道教壁画的创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宫廷组 织了多次创作活动。肖像画的突出成就则表现为宫廷写真高手和民间写真画师 的活跃,人物故事画和风俗画的发展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传统人物画发展到元代,已转入低谷。南宋那样生活气息浓厚的人物画,在元 代文人士大夫看来带有强烈的市井气而遭到厌弃。人物画逐渐与肖像画分工, 而与山水画合流,多以文人归隐的生活内容为主,在笔墨上规唐仿宋,追求温 和清腴,单纯静美。肖像画则逐渐向行业化发展,并日益转向民间。
四、宋元花鸟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瑞芙柳古潇枇海果竹墨鹤蓉鸭木湘杷棠熟山石梅图锦怪竹山来桃图图鸡石鸟禽锦宋元元图鸡赵林卷宋柯王图宋佶椿九冕宋林元赵林思椿佶苏椿王轼渊
五、宋元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人物画不及山水、花鸟繁盛,但仍有新的发展,题材大大突破了宗教和贵 族生活的范围。在反映现实方面更加深入广泛,历史故事画和风俗画占很大比 重,表现方法进一步提高,笔墨技巧日益丰富。出现了白描大师李公麟、风俗 画家张择端、减笔水墨梁楷等大师。
宋代书法特征有二: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其 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元代书坛巨匠赵孟頫高举起“复古”的旗帜,主张学书法应该避开唐宋,要向 更远的晋朝书法大师学习,并身体力行地施行。最终,赵孟頫经过不懈的努力, 终于成为一代大师。赵孟頫也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三、宋元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的花鸟画创作,代表院体风格的黄派花鸟占统治地位,画风艳丽工致。使 得与黄筌齐名但风格迥异的徐熙的孙子徐崇嗣也不得不改变家风,转而效仿黄 体而创造了“重彩没骨”法。此外,与院体花鸟相异趣,院外的水墨花卉也逐 渐盛行。宋代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赵佶、苏轼、林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北宋与元代山水画的区别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简编
任课老师刘亚萍
学生姓名李旭明
学号 200908025112
内容摘要:宋元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

中国山水画的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在魏晋产生萌芽,成熟于唐代,在宋元时达到高峰,与文人画相区别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宋元可以说是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在山水画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浅谈北宋跟元代山水画的区别。

关键词:北宋元代山水画比较
第一,在画画使用的材质方面的区别。

宋代山水画多用绢,它材质比较细腻,不吸水,所以只能用湿笔,适合用墨层层渲染,写实严谨,产生的效果是画面看上去比较精细,繁密。

如郭熙的《树色平远图》先用湿淡墨勾皴,复用湿浓墨刻画细部,再用湿浓墨皴染。

树色平远图
富春山居图
而元代山水画多绘于纸上,用干笔和枯笔来皴擦,用笔比较随意,多大斧劈皴,看起来比较大气、写意。

如元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先用湿淡墨勾稿,后用干淡墨勾皴,再用干焦墨整理。

第二,在画风艺术特色方面的区别。

宋代以“院体画派”为主流,李成
崇,追随者众多。

始终范宽以荆关等北
派山水传统为学习榜样,强调师法自然,
常年深入山中。

宋社会比较安定,绘画
技术得以钻研,以赵佶为代表的众多皇
帝也大力支持。

统治者为了自己的享乐
和宣传修饰太平的需要,设置了美术创
作机构——翰林画院,笼络了各地的名
画家,让他们为皇家服务。

画家们彼此
交流,繁密精细的画风备受推崇,成为了当时引领社会主流的“院体画”派,他们多用大山打水的全景式构图,构图严谨、稳重,讲究画中山水“可居”、“可游”。

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北宋山水画发展史上的杰作,以全景式构图,远景的俊山瀑布和近景缓行的行人、葱郁的树木刻画的都非常细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到了元代,以萧疏淡雅的“文人画”为主流。

画院被取消,受社会环境影响,画师流落到民间,为生计所迫,只能卖画为生,这时已经没了皇家思想的约束,画家用笔比较随意,同时太精细的画也已经不合时宜,省精细而求快,这些都促成了画风的改变。

第三,关于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表现上
宋代的绘画更多的被赋予了教化行和娱悦性。

宋代儒学昌盛,入仕心理构成了社会的主导心里,这种“正统”观念直接渗透到绘画的创作和欣赏活动中绘画被官方艺术需要而左右,而且对于画风、画技的要求也达到了极致。

宫廷画家们是服务于皇家的,所以思想、画题等很多方面都受到了约束。

这些原因也就导致内容比较肃,技法更加
写实,注重生活美,强调直观效果,令
人产生亲切感。

画面比较严谨、写实,
更倾向于表现客观的自然景象,追求雄
奇、险峻、壮美的效果。

在元代,画坛一个最典型的特征是,
山水画家主要以文人为主。

汉人不被重
视,社会地位很低,文人们郁郁不得志,
心中的抱负得不到展示,受社会环境影响,文人多逃避现实,去到深山过隐逸的生活,以画寄情,抒写“胸中逸气”。

绘画者就是通过这种形式来抒发自己的主观精神境界,表现主要是主观的东西。

可以说元代山水画是绘画者们由士大夫心态转向文人心态失意痛苦的写照,而元四家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具有代表性的是吴镇的《芦花寒燕图》,画中描绘在一片苇草丛生的湖中,一渔父驾船悠然自得的穿行,目望飞雁的情景,这既是内心里想的表达,也是画家的自我写照。

第四,在精神层面的影响上。

北宋推崇理学,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格物致知”思想,绘画强调的是“师造化”、“理”、“法”和“传神”,讲究准确性、仔细观察事务及画面的位置经营,将刻画与造型推之极至。

元代的倪瓒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不求形似”、“聊以自娱”,点出了当时光大文人画家的心态,不可以追求绘画的具体形态的相似,只是通过绘画来自娱,抒发内心感想。

由此,从元画开始,更强调笔墨,追求笔墨趣味,并以书入画,重视书法意趣,由此将笔墨情趣发展至高点,更成为元代绘画的一种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