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格孢属部分种的分类研究现状
农田杂草病原真菌资源调查

宁夏农田杂草病原真菌资源调查摘要收集了宁夏部分地区35种杂草上的植物病原真菌,并对每种病原菌进行初步镜检、分离培养和鉴定。
结果表明,宁夏农田杂草共有菌物4亚门、9纲和亚纲、8目、10科、23属、46种。
其中宁夏新纪录种10个,宁夏寄主新纪录种7个。
新记录种分别是芒柄锈菌Puccinia miscanthi、百合科炭疽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liliacerum、曼陀罗生链格孢新种Alternaria daturicola、稗黑粉菌Ustilago trichophora、禾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损毁链格孢Alternaria destruens、狗牙根平脐孺孢Bipolaris cynodontis、尖角突脐孺孢Exserohilum monoceras、旋花柄锈菌Puccinia convolvuli和角果藜单胞锈菌Uromyces ceratocarpi。
关键词:杂草病原真菌宁夏A survey of pathogenic fungi on farmland weeds in ningxiaAbstractPathogenic fungi on 35 species of weeds were collected and identified in ningx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46 species in Ningxia ,which belonged to 4 subphylums , 9 classes and subclasses ,8 orders ,10 famalies , 23 genera . Among them,10 newly recorded species for Ningxia and 7 newly recorded hosts for ningxia were found. Newly recorded species were Puccinia miscanthi、Colletotrichum liliacerum、Alternaria daturicola、Ustilago trichophora、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Alternaria destruens、Bipolaris cynodontis、Exserohilum monoceras、Puccinia convolvuli and Uromyces ceratocarpi。
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属有丝分裂孢子真菌类群丝孢纲丝b...b-YNSTC

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属有丝分裂孢子真菌类群丝孢纲丝孢目,是半知菌暗色丝孢菌中一类非常常见的真菌。
链格孢属真菌是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真菌类群之一。
大部分链格孢属真菌寄生于不同种植物,特别是农作物,常引起包括玉米、小麦、马铃薯、苹果和番茄等几十种农作物的病害,而给农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有些链格孢属真菌是人和动物的条件致病菌,常引起多种疾病。
链格孢属真菌产生许多有毒代谢产物,包括腾毒素(tentoxin) ,链格孢毒素(altertoxins),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交链孢霉烯(altenuene)和交链孢酚(alternariol)等,其中有些毒素是其作用于植物的主要致病因子,通过毒素的作用不仅使植物产生症状,造成危害,而且人和动物摄入被污染的食品或饲料后可导致慢性或急性中毒。
有些毒素可用作除草剂和杀菌剂等,是有应用潜力的生物资源(Barkai-Golan, 2008)。
腾毒素是由一些链格孢属真菌产生的一个天然环四肽。
这个属的链格孢(A. alternata),柑桔链格孢(A. citri) ,长柄链格孢(A. longipes) ,苹果链格孢(A. mali) ,葱链格孢(A. porri)和细链格孢(A. tenuis)的一些菌株已被报道产生腾毒素(Meyer, 1971; Liebermann, 1983; Kono, 1986; Suemitsu, 1990)。
从腐烂的西红柿和浓缩苹果汁中都检测到被链格孢属真菌污染而产生的腾毒素(Andersen, 2004; 何强,2010)。
腾毒素的化学结构是[cyclo-(L-MeAla-L-Leu-MePhe*(Z)∆+-Gly)] (Meyer, 1971)。
腾毒素的主要生物活性是选择性抑制一些高等植物叶绿体F1-ATP酶活性而导致植物萎黄病(Steele, 1976)。
其抑制机理是低浓度下抑制叶绿体F1-ATP酶中ATP水解和合成(Steele, 1976),因此常用于研究F1-ATP酶的反应机制(Pavlova, 2004; Meiss, 2008)。
链格孢菌寄主选择性毒素的研究现状

毒素种类
AK- toxin AM - toxin AF - toxin AAL - toxin ACR - toxin ACT - toxin AB - toxin AP - toxin AT - toxin
生物活性
引起膜电位快速去极化 ,使 K+ 渗漏增加. 在 0. 01μg/ ml ,引起敏感叶片叶脉坏死. 作用于质膜蛋白和叶绿体基粒片层 ,引起电解质渗漏 诱导草莓黑斑病 ,在 0. 02μg/ ml 下引起草莓和敏感梨坏死. 在 0. 025μg/ ml 下引起敏感番茄品种叶脉坏死 ,而抗性品种在 100μg/ ml 以上仍无毒性. 诱导糙叶柠檬叶褐斑病 ,引起氧化磷酸化解耦联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抑制 malate 的氧化. 在 5μg/ ml 下引起中国柑橘敏感品种叶片的特征伤害. 诱导白菜典型的黑斑病 ,叶片黄化 、坏死或萎蔫. 细胞膜破裂 、电解质渗漏 、叶绿体破坏 、叶绿素分解. 诱导感病型木豆黑斑病 ,对病原菌定植及病害诱导是必需的. 在 0. 2μg/ ml 下可抑制感病烟草品种幼苗根系生长.
第 4 期 万佐玺等 :链格孢菌寄主选择性毒素的研究现状 2 1
品种元帅接种毒素后 SOD 活性降低[2] . 董金皋等 (1999) 研究发现 :无论是接种芸薹链格孢菌 ,还是 AB - 毒 素 ,白菜叶片在 0. 5 - 12 h 内 SOD 和 POD 酶活性都迅速下降 ,说明白菜受芸薹链格孢菌及其毒素影响后 ,可 能活性氧在此期间过量积累 ,导致了最终的感病性[12] . 链格孢菌毒素使紫茎泽兰叶片的 POD 、APX、CAT 活性 下降[16] . 因此可见 ,病原毒素对寄主体内防卫反应重要的酶 SOD 、POD 、CAT、APX 等都有影响 ,导致寄主 的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的酶系统受到破坏 ,最终感病.
链格孢霉毒素的分析方法及其毒理机制研究进展

链格孢霉毒素的分析方法及其毒理机制研究进展何国鑫;邓青芳;周欣【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8(039)004【摘要】链格孢霉毒素是由链格孢霉属(Alternaria species)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因其大都具有细胞毒性、基因毒性、诱变性、致畸致癌性等毒性,食用被其污染的食物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筛选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和研究其毒性作用机制都是当今的热点.本文主要概述了链格孢霉毒素的分类及理化性质,常见的分析方法及其毒理机制,旨在为链格孢霉毒素的风险评估和中毒防治等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对于人和动物的健康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6页(P342-346,352)【作者】何国鑫;邓青芳;周欣【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药物质量控制及评价技术工程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药物质量控制及评价技术工程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2【相关文献】1.链格孢霉毒素细交链格孢菌酮酸的研究进展 [J], 吴春生;马良;江涛;蒋黎艳;戴芳芳;张宇昊2.063链格孢霉毒素研究进展 [J], 杨欣3.链格孢霉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J], 郭诗曼;冯启4.镰孢霉菌的侵染规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形成及调控机制 [J], 关舒5.谷物中链格孢毒素的研究进展 [J], 闫璐;高贵田;哈益明;范家霖;陈云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杨树上一株链格孢菌的分离、鉴定及室内防治药剂筛选

杨树上一株链格孢菌的分离、鉴定及室内防治药剂筛选冯连荣;彭儒胜;周宏民;赵鑫闻;张妍;梁德军;田云峰【期刊名称】《西部林业科学》【年(卷),期】2018(047)006【摘要】2010年以来新疆塔城地区杨树发生大面积杨树枝干病害,给杨树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在研究俄罗斯杨枝干病害时,以5年生新疆塔城地区俄罗斯杨枝干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了一株链格孢属真菌,根据其菌丝及孢子形态结合ITS 序列进行了菌种鉴定,因链格孢属真菌可引起多种植物病害,采用5种常用的杀菌剂对其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链格孢属真菌鉴定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室内药剂筛选结果显示,10%多抗霉素对供试菌株毒力最强,EC50值为0.0351mg/mL,其他依次为80%代森锰锌、65%代森锌、50%多菌灵和70%甲基硫菌灵.【总页数】6页(P106-111)【作者】冯连荣;彭儒胜;周宏民;赵鑫闻;张妍;梁德军;田云峰【作者单位】辽宁省杨树研究所, 辽宁盖州 115213;辽宁省杨树研究所, 辽宁盖州115213;新疆塔城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 新疆塔城 834700;辽宁省杨树研究所, 辽宁盖州 115213;辽宁省杨树研究所, 辽宁盖州 115213;辽宁省杨树研究所, 辽宁盖州 115213;新疆塔城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 新疆塔城 834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7;S792.11【相关文献】1.一株香菇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室内防治药剂筛选 [J], 罗秀俊;郭建峰;韩波波;卢孟召;徐济责2.一株产毒素葡萄链格孢菌的分离及鉴定 [J], 许灵春;杨文蒿;孙和龙;窦诗雯;敬国兴3.一株强致病力软腐病菌鉴定与室内药剂筛选 [J], 李苗苗;伍翔;严准;吴中军;高春生;刘新宇;程毅4.核桃枝干上一株黄色镰刀菌的鉴定及室内防治药剂筛选 [J], 王鹏程;方爱平;屈定斌;彭新;姜李;金太星;孙长城;杨正容;贾切5.一株从金钱树上分离的产纤维素降解酶的菌株的分离及特性鉴定 [J], 曾涛;陈汉清;曾会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灰霉病的研究现状及防治策略探讨

灰霉病的研究现状及防治策略探讨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它的病原菌叫做灰色链格孢菌(Botrytis cinerea)。
这种病菌能够侵入多种植物,如玫瑰花、番茄、草莓等。
在植物园艺和农业生产中,灰霉病的发生率很高,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过去几十年中,许多研究者都开展了灰霉病的研究工作,以期寻找有效的防治策略。
灰霉病的病原菌灰色链格孢菌,是一种丝状真菌,很容易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
它能够侵入植物的叶片、花朵、果实等部位,引起植物的腐烂和脱水。
当大面积的植物受到灰霉病侵害时,病损会不断扩散,形成一片片较大的病斑,最终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灰霉病的防治对于维护植物健康和增加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灰霉病的研究日益深入,发现了许多有关该病的新信息。
例如,灰霉病的发生与气候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潮湿和高湿度的气候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同时,一些植物品种更容易受到灰霉病侵害,这些品种可能存在易感性基因。
在防治灰霉病方面,研究者们也探索了多种方法。
其中,化学农药是最常见的防治方法之一。
但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对环境的影响和残留物的危害,因此,许多人开始寻找更加环保和安全的防治策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植物抗病性的提高,以期通过培育抗病品种来有效防治灰霉病。
另一种比较新的防治方法是生物农药,即利用昆虫或细菌等天然的生物杀虫剂和杀菌剂来控制病害。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以用于灰霉病的防治。
例如,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包括气候、灌溉、土壤营养等方面,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同时,利用一些预防性的防治方法,如早期发现和处理病害部位和领土、病菌的飞沫消毒等,也能有效减少灰霉病的发生。
在真正的防治灰霉病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防治措施,选取适合自己植物、环境和条件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灰霉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植物病害,在植物园艺和农业生产中会给生产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链格孢,大孢子种的特征 -回复

链格孢,大孢子种的特征-回复链格孢(Streptomyces)是一类重要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于土壤和水体中。
它们是许多有益微生物和药物生产菌株的主要代表之一。
链格孢细菌的大孢子种(macrosporogenesis)是其繁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链格孢分类和鉴定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深入探讨链格孢大孢子种的特征,并逐步分析。
一、链格孢大孢子的形态特征链格孢大孢子比较大,通常在2-6微米之间。
其外形一般为长圆柱状或椭圆形,两端较为圆滑,表面常有外膜覆盖。
大孢子的颜色多样,有些呈乳白色,有些呈黄色或橙色。
在成熟的大孢子中,常可观察到内部细胞器如维拉素、内质网和代谢小体等。
二、链格孢大孢子的菌丝生长过程链格孢大孢子的发育过程通常包括孢子囊的形成、分化和成熟三个阶段。
首先,孢子囊是由孢子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形成一个孢子链。
接着,孢子链在链格孢内发生分化,转变为直立式结构,并在顶端随着孢子分化形成一个或多个孢子囊。
孢子囊内部的物质逐渐积累,孢子在细胞质中逐渐成熟。
最后,孢子囊壁脆化,孢子释放到外界成为可独立生长的链格孢菌丝。
三、链格孢大孢子的生长适宜条件链格孢大孢子的生长适宜条件涉及温度、湿度、pH值、养分和氧气等因素。
对于链格孢大孢子的发育和成熟,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0-30摄氏度之间,湿度可在50-80之间。
而在不同链格孢菌株中,pH值的适宜范围有所差异,大多数链格孢大孢子的生长最适pH值在6-8之间。
此外,适宜的养分供应和适量的氧气也是链格孢大孢子生长的关键。
四、链格孢大孢子的应用价值链格孢大孢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医药领域。
由于其菌丝生长迅猛,产孢丰富,链格孢大孢子能够产生许多有益的代谢产物,如抗生素、酶类、抗肿瘤物质和生物染料等。
链格孢大孢子生产的链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在临床和农业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此外,链格孢大孢子还被广泛用于微生物肥料的生产,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
链格孢属真菌分类研究进展

c i e s b e t we e n c u l t u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s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t h e mo r p h o l o g y t a x o n o my ,n u me r r i al c t a x -
第4 2 卷 第 4期 2 0 1 3年 8月
湖
北
S. 4 2 . No. 4 Au g . , 2 0 1 3
Hu b e i F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链格孢属真 菌分类研 究进展
o n o my nd a mo l e c la u r b i o l o g y t a x o n o my i n t h e Ge n u s Al t e ma r i a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t o p r o v i d e a s c i e n t i f i c t h e o r e t i c a l
Ke y wo r d s : Al t e r n a r i a ; mo r p ho l o g y t a x o n o my ; n u me r i c a l t a x o n o my ; mo l e c u l a r b i o l o g y t a x o n o my
单生 或簇 生 , 基部有 时 膨大 , 呈褐 色 ; 产 孢 细胞 以 内
有些链格孢菌甚至能够侵染人体和动物 。该属形
态特 征鲜 明 , 易 于辨认 , 但 种 间变异 性 大 , 种 级分 类 鉴定存 在 一定 困难 。链格 孢 菌 虽 然 能够 危 害 农 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格孢属部分种的分类研究现状谢红辉【摘要】The 5.8SrDNA and ITS sequences of 41 species of Alternaria and 2 species of Stemphylium are analyzed, and the phylogenetic tree has been made.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axonomy among species of Alternaria is chaotic,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some species is very close to Stemphylium. The species those have great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can be distinguished according to sequence analysis, but sequence analysis can not distinguish the species those have little morlahological differences.%分析了41个链格孢属(Alternaria)种和2个匍柄霉属(Stemphylium)种的5.8SrD—NA及ITS序列,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对该系统发育树的分析表明,链格孢属种间分类比较混乱;某些种与匍柄霉属个别种的亲缘关系非常接近。
链格孢属种间形态差异大的,可以根据序列分析加以区分,而形态差异小的则不能区分。
【期刊名称】《农业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6页(P28-33)【关键词】链格孢属;匍柄霉属;系统发育树【作者】谢红辉【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32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是极为常见的一类分生孢子菌,全世界已描述的500个链格孢菌种级分类单位中,95%以上寄生在植物上,引起多种植物病害,给农业生产和贮运中的农产品造成重大损失[1~4]。
Howard (1983)发现有些链格孢可侵染人和动物,引起手、足等皮肤病及深部真菌病害[5]。
Pribram (1930)曾多次从皮癣组织中分离到一种类似侵染链格孢(Alternaria infectoria Simmons)的真菌[6]。
但是链格孢菌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其在生物防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7~9]。
因此,链格孢的正确分类、鉴定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引起许多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和真菌分类学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在真菌现代分类中引入了操作简便、特异性好且准确可靠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方法,弥补了传统分类方法的不足,为真菌分类学研究开辟了前景[10]。
本文从GenBank中收集了41个链格孢属种和2个匍柄霉属种的5.8SrDNA及ITS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这些种的分类地位。
1 研究对象所选用的41个链格孢属种和2个匍柄霉属种如表1所示。
表1 用于5.8SrDNA及ITS序列分析的菌种序号种名 GenBank NO.(接受号)序号种名 GenBank NO.(接受号)1 A.astragali EF110523 23 A.smyrniiAF229456 2 A.japonica FJ477839 24 A.dauci AY154701 3 A.ochroleucaFJ426387 25 A.bokurai FJ467353 4 A.citri EF104220 26 A.leucanthemiAF314586 5 pacta EU128529 27 A.helianthi AY154713 6 A.tenuisEU520059 28 A.molesta FJ196308 7 A.gaisen EU520123 29 A.soliaridaeFJ196311 8 A.alternata HQ607959 30 A.novae-zelandiae EF443071 9A.limoniasperae FJ266476 31 A.viburni FJ214876 10 A.porri DQ156345 32 A.arbusti FJ214857 11 A.azukiae EU520228 33 A.oregonensis FJ266478 12A.palandui DQ323686 34 A.macrospora AY154689 13 A.sonchi JN38348435 A.zinniae AY154696 14 A.cinerariae AY154700 36 A.cucumerinaGU983657 15 A.panax HQ203210 37 A.sesamicola AF314588 16A.photistica FJ214900 38 A.carthami AF265212 17 A.thalictrigenaEU040211 39 A.allii DQ323705 18 A.carotiincultae EU136640 40 A.cichorii AM237286 19 A.radicina EU136660 41 A.jesenskae AM237084 20A.radicina AF307014 42 ncipes GQ395367 21 A.cheiranthi AF229457 43 S.solani AF203450 22 A.selini AF2294552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及分析采用Neighbor-joining方法(NJ方法)对表1所列举的43个菌种构建5.8S/ITS系统发育树(见图1),图中有“●”“◆”标注的为Stemphylium的2个种。
由系统树可以看出,在0.02水平上,43个菌种被分为5组,即:束梗链格孢(A.bokurai)和胡萝卜链格孢(A.dauci)分别为第Ⅰ、第Ⅱ组,A.cichorii和A.jesenskae为第Ⅲ组;大孢链格孢(A.macrospora),百日菊链格孢(A.zinniae),瓜链格孢(A.cucumerina),芝麻生链格孢(A.sesamicola),红花链格孢(A.carthami),A.allii为第Ⅳ组;茄匍柄霉(S.solani)、披针形匍柄霉(ncipes)和其余链格孢属种为第Ⅴ组。
A.bokurai虽独立成组,但支持率在50%以下。
A.dauci因与其他菌种的遗传距离较大,支持率达97%而独立成一组。
白花菊链格孢(A.leucanthemi)和向日葵链格孢(A.helianthi)等大孢子链格孢和小孢子链格孢梨黑斑链格孢(A.gaisen)、日本链格孢(A.japonica)、密实链格孢(pacta)、柑橘链格孢(A.citri)、链格孢(A.alternata)等被明显区分在第Ⅴ组的2个不同亚组中。
这支持了它们在形态学分类上的区别,也表明这些种以形态学特征作为分种标准是可靠的。
黄芪链格孢(A.astragali)和日本链格孢(A.japonica)的遗传距离相差很大,但支持率低于50%。
S.solani和ncipes是Stemphylium的 2个不同种,但它们在本系统树中却与链格孢属的A.leucanthemi、A.helianthi等种被归在一起,尽管这些种之间存在一定遗传距离,但支持率太低。
这表明S.solani和ncipes的分类地位存在一定疑问。
反过来说,A.leucanthemi和A.helianthi的序列与Alternaria其他种的序列差异比较大,而与Stemphylium的2个种更为接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质疑了A.leucanthemi和A.helianthi目前的分类地位。
A.porri是一个分布极为广泛的种,引起葱属(Allium)植物的黑斑病,其分生孢子形态、大小、特别是喙的长度和形态变化幅度较大,种的概念在这些方面亦应适当放宽。
张天宇(2003)由此认为A.allii应归属于A.porri[11]。
然而,在本系统树中,A.porri和A.allii却被明显分在2个不同组内。
图1 由NJ方法构建的5.8S/ITS系统发育树比例尺显示水平线的长度,代表碱基替换数;分支处数字为大于50%的Boostrap 值(1000次重复),代表分类单位被聚在一起的几率(%)。
3 讨论链格孢(Alternaria Nees)及其近似属真菌因分生孢子具有纵横隔膜,呈砖格状,通常统称为砖格丝孢菌(Dictyosporus Hyphomycetes)。
主要包括链格孢属(Alternaria),匍柄霉属(Stemphylium Wallroth),假格孢属(Nimbya Simmons),埃里格孢属(Embellisia Simmons),细基格孢属(Ulocladium Preuss)等属真菌[1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链格孢属与其相似属间、种间和种下单位真菌间的分子系统学问题。
Jasalavich(1995)对于十字花科植物上的芸苔链格孢(A.brassicae)、芸苔生链格孢(A.brassicicola)、萝卜链格孢(A.raphani)、链格孢(A.alternta)等4种链格孢和枯叶格孢腔菌(Pleospora herbarum)各一个菌株的编码18SrRNA、5.8Sr-RNA和转录间隔区(ITS1,ITS2)的基因用PCR扩增后测定了序列,发现4种链格孢菌的5.8Sr-RNA序列完全一致,与P.herbarum仅有一个碱基之差,而ITS1则在碱基组成和长度上有很多不同;18SrRNA序列高度保守,但仍有足够的差异来区分属[12]。
陈伟群和张天宇(1997)对链格孢属及其相似属埃里格孢属(Embellisia)、假格孢属(Nimbya)、匍柄霉属(Stemphylium)和细基格孢属(Ulocladium)各一个菌株进行了rDNA上ITS1,4的序列分析,并与已报道的其他链格孢序列进行聚类分析。
6种链格孢与4个相似属在不同的遗传距离上得到了明确的区分,种间遗传距离小于属间遗传距离。
根据序列分析组建的系统发育树支持了Simmons的形态学研究结果,即把Embellisia和Nimbya从Alternaria中划分出来。
表明rDNA上富于变异的区段还可能被用于开发出具有种的特异性的分子探针,并用于对一些中药病原菌的快速鉴定[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