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实蝇研究概况
淅川县南瓜实蝇发生及防治技术

411 适 时早 栽收获 一是早 期育 苗 : 温达 1 ℃, .. 地 2 气温 平 均 1 .℃时 开始 育苗 。 1 3 二是 大 田移 栽 : 温 达1 .℃ , 温 地 62 气
平 均在 1 ℃ 即开 始大 田移栽 , 苗后 1 4 返 0~ 1 d P 5  ̄ 可见 瓜 ,
不 足 , 保 专业 部 门对 实蝇 防治 重 要性 宣传 力 度不 大 , 植 造 成 了误 防错诊 。 3) ( 市场卫 生人 员工作 松懈 , t E出垃圾 中带 虫 南瓜 不能 即 日得 到合理 就地处 理 , 造成 城郊 区南瓜 实蝇 发 生危害重 。
此 时结 瓜 多而 集 中 , 产量 高 、 品质好 。 三是 适 时收 获 : 温 地 2 .℃ , 75 日平 均气 温2 ℃以上至 迟地 温达2 ℃时伏瓜 已到 5 9
没 有认识 , 区 即使发 生也得专业技 术人员指 导 。 老瓜
( 优质 的南 瓜种 子还是 抗病 虫 的 , 3) 结瓜集 中, 弧形 瓜 细 长 , 少 肉质 多 , 粉含 量 高 , 籽 淀 瓜皮 层 厚角 质程 度 高 , 使 实 蝇产 卵器不 易插 侵产 卵。 而越代 南瓜结 瓜晚 、 结瓜 大 , 呈 葫 芦形 或椭 圆形 , 籽多 肉质少 , 淀粉少糖 量低 , 含水量 高皮 薄, 易被 实蝇 产 卵器 插入 产 卵 , 害频 率 高。 危 实践 表 明 , 南 瓜 实蝇不能侵 入瓜籽 , 只能 随果实带入 异地 。 ( 据观 察实 蝇成 虫飞 翔能 力弱 , 4) 7— 8 只能 随微 风 月
安徽农学通报,An u ag . c. u1 0 11 (2 h i n SiB l2 1 ,71 ) .
17 3
淅 川县 南瓜 实蝇发 生及 防治技 术
南瓜实蝇的形态特征、危害、寄主与其传入的风险

南瓜实蝇的形态特征、危害、寄主与其传入的风险黄振【摘要】对检疫性害虫南瓜实蝇的各虫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编制了南瓜实蝇与其近似种的检索表,并从分布、传播途径、危害、寄主以及传入风险等方面作了阐述,提出了加强检疫与防范的措施,为南瓜实蝇的快速鉴定和有效防范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武夷科学》【年(卷),期】2017(033)001【总页数】5页(P42-46)【关键词】南瓜实蝇;形态特征;分布;危害;寄主;传入风险【作者】黄振【作者单位】福州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福州3502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0南瓜实蝇(也称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tau(Walker)]为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寡毛实蝇亚科(Dacinae)、果实蝇属(Bactrocera)、镞果实蝇亚属(Zeugodacus),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近年来,由于国际贸易的日渐频繁,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进境果蔬的批次和种类不断增加,给果实蝇的传入传播带来潜在危险(黄振等,2012),在进出境的果蔬中也经常截获到各种不同的实蝇。
南瓜实蝇寄主范围广泛,危害严重,是热带水果的主要害虫之一(黄可辉等,2005)。
为了防止检疫性南瓜实蝇传入、传播和扩散,本文开展了对南瓜实蝇的形态、传入途径、分布、危害、寄主与传入风险的相关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检疫与防范的措施,为针对性检疫、鉴定和监测、调查、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1.1 成虫如图1所示,头部黄色或黄褐色,颜面具2个黑色颜面斑。
单眼鬃弱,后头鬃不发达。
胸部中胸盾片黄褐色或淡棕黄色,缝后有3个黄色纵条,其中的2个侧条终止于翅内鬃之后;黑色的斑纹包括:介于黄色中、侧条之间的大片区域、肩胛后至横缝间的两大斑、盾片中央自前缘至缝后黄色中纵条前端的一狭纵纹。
小盾片黄色,基部有一黑色狭横带。
肩胛、背侧胛及缝前1对小斑均为黄色。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问题与对策

吉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球孢白僵菌粗提物对南瓜实蝇的增效研究专业:农学姓名:王德荣指导教师:2015年4 月10 日目录球孢白僵菌粗提物对南瓜实蝇的增效研究 (Ⅰ)摘要及关键词 (Ⅱ)1前言 (1)1.1南瓜实蝇的研究概况 (1)1.1.1球包白僵菌的研究状况 (1)1.1.2混合药剂防治病害的研究现状 (1)1.1.3研究目的及意义 (2)2材料 (2)2.1供试昆虫 (2)2.1.1供试菌种 (2)2.1.2实验仪器 (2)2.1.3球孢白僵菌的扩繁 (2)2.1.4球孢白僵菌的发酵培养 (2)2.1.5球孢白僵菌代谢粗提物提取 (2)3药剂剂型配制 (2)3.1不同制剂对南瓜实蝇的毒力测定 (2)3.1.1供试制剂对南瓜实蝇成虫的毒力测定 (3)3.1.2供试制剂对南瓜实蝇幼虫的毒力测定 (3)3.1.3供试制剂对南瓜实蝇蛹的毒力测定 (3)3.1.4数据统计与分析 (3)4结果与分析 (3)4.1不同虫态的毒力及增效倍数的测定 (3)4.1.1实蝇成虫的毒力及增效倍数测定 (3)4.1.2南瓜实蝇不同虫态的毒力及增效倍数的测定 (4)4.1.3南瓜实蝇蛹的毒力及增效倍数测定 (5)5讨论 (5)6结论 (6)参考文献 (6)致谢 (8)附录 (9)球孢白僵菌粗提物对南瓜实蝇的增效研究学生:王德荣专业:农学指导教师:摘要:应用球孢白僵菌代谢粗提物与高效氯氰菊酯混合对南瓜实蝇进行毒力及增效倍数的测定,了解混合剂对南瓜实蝇的防治效果及增效情况。
利用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通过发酵培养后提取其代谢粗提物,并将其粗提物制备成两种简单的水剂和油剂,分别再与稀释1000倍液的2.5%的高效氯氰菊酯以10:1的比例混合,制成生物与化学农药两种混合型药剂,稀释成10倍、50倍和100倍3个浓度梯度后对南瓜实蝇成虫、幼虫、蛹进行毒力测定,计算出增效倍数。
结果表明:随浓度梯度增大和时间的推延,累计校正死亡率均逐渐增大;LC50值逐渐减小;增效倍数逐渐增大。
南瓜实蝇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南瓜实蝇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郑如琴;徐永芝
【期刊名称】《农业技术与装备》
【年(卷),期】2011(000)018
【摘要】南瓜实蝇早在1989年就在沁水县的张村、中村、郑村等地发生为害,后曾一度销声匿迹.2006年又再度复发,且逐年加重,发生严重的瓜田虫株率高达30%以上,对蔬菜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1.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8 mm,翅展16 mm,体形似蜜蜂,黄竭色.卵细长形,长约0.8 mm,一端稍尖,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约10 mm,蛆状,乳白色.蛹长约5 mm,圆筒形,黄竭色.
【总页数】1页(P64)
【作者】郑如琴;徐永芝
【作者单位】山西省沁水县农委植保站;山西省沁水县农委植保站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西双版纳州桔小实蝇、瓜实蝇和南瓜实蝇种群动态监测 [J], 邓裕亮;李正跃;张宏瑞
2.义乌柑橘小实蝇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J], 黄子洪;朱荣华;金永兴;何玲芳;方功民;金云铨;王晶晶
3.海南瓜实蝇综合防治技术 [J], 秦双;陈海燕;林珠凤;王三勇;吉训聪
4.柑橘大实蝇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J], 陈玉娥;史玉玲;汪琴;谢龙
5.柑桔大实蝇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J], 郑小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捕蝇笼诱捕苦瓜园南瓜实蝇成虫效果

05
结果与讨论
捕蝇笼诱捕的实际效果
诱捕器放置位置
诱饵选择
在实验中,我们将诱捕器放置在苦瓜园中 ,并保持与地面有一定距离,以确保成虫 能够看到诱饵并被吸引。
我们选择了黄色香蕉作为诱饵,因为研究 表明黄色对南瓜实蝇成虫具有吸引力。
捕获成虫数量
捕获效果分析
通过定期检查诱捕器,我们记录了捕获的 南瓜实蝇成虫数量。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研究不同颜色、形状和气味的诱饵对南瓜实蝇成 虫的诱捕效果,以寻找更有效的诱饵。
探讨捕蝇笼与其他防治方法的结合使用,以实现 更全面的害虫控制。
开展更大规模的实验,以验证捕蝇笼在生产实践 中的效果和可行性。
06
结论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使用捕蝇笼可以有效诱捕苦瓜园南瓜实 蝇成虫,提高防治效果。
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捕获数量 ,我们发现捕蝇笼对南瓜实蝇成虫具有显 著的诱捕效果。
捕蝇笼应用的优缺点
优点
捕蝇笼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 果显著等优点,适用于大面积的害虫 防治。
缺点
然而,捕蝇笼只能捕获成虫,无法控 制幼虫和卵,因此需要与其他防治方 法结合使用。此外,捕蝇笼需要定期 清理,否则会影响诱捕效果。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时间
从6月下旬开始,持续一个月。
试验地点
选择一个苦瓜园作为试验场地,地势平坦,面积约为5亩。
03
捕蝇笼的设计与制作
捕蝇笼的结构设计
笼体
采用圆筒形状,高度适中,方 便悬挂。
入口
设计在笼子的上部,大小适宜 ,方便实蝇进入。
捕捉网
采用细网眼设计,实蝇一旦进 入就无法逃脱。
悬挂装置
设计方便实用的悬挂装置,如 可调节的挂钩或支架。
南瓜实蝇特性及防治技术探究进展

南瓜实蝇特性及防治技术探究进展摘要:南瓜实蝇Bactrocera tau(Walker)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可为害80多种蔬菜和水果。
对近年来南瓜实蝇的分类地位及特征、生态学以及生理生化特性、发生动态、适生性分析、防治及控制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南瓜实蝇的综合防治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南瓜实蝇;生物学;防治;展望南瓜实蝇,学名Bactrocera tau(Walker),英文名pumpkin fruit fly,又名南亚寡鬃实蝇Dacus(Zeugodacus)tau (Walker)、南亚实蝇,俗名瓜蛆、蹦蹦虫、黄蜂子[1],隶属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果实蝇属(Bactrocera Macquart),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南太平洋地区,主要分布在韩国、日本琉球群岛、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爪哇、苏拉威西、苏拉答腊)、不丹、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家[2~5]。
在我国其主要分布在海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河南、山西、甘肃等地[6,7],其中华南地区发生量大,寄主种类多,为害严重。
南瓜实蝇是果蔬生产的大敌之一[8],但其在欧美地区分布很少,相关报道也较少。
南瓜实蝇寄主范围广,能为害南瓜、角瓜、黄瓜、香瓜、胡瓜、丝瓜、苦瓜、桑椹、番石榴、马来西亚苹果、木瓜、番木瓜、茄子、番茄、西瓜、冬瓜、菠萝蜜、杨桃、西番莲、辣椒、桃、佛手瓜、菜豆、芒果、人心果、罗汉果等16个科的80余种植物[8~10],对葫芦科果蔬的为害尤为严重。
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成虫将产卵管刺入果皮并深入瓤部产卵,幼虫孵化后靠取食果肉发育,受害严重的果实常常被食一空,全部腐烂,失去经济价值;受害轻的,生长不良,畸形,质量和经济价值降低。
由于该虫具有寄主广泛,繁殖力强,适应能力极强和为害严重等特点,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其列为重点检疫对象[1,3,11],2007年我国也将其列为检疫性害虫之一[12]。
南瓜实蝇生活习性及其防治试验

南瓜实蝇生活习性及其防治试验
付翠玉;陈朝阳
【期刊名称】《植物保护》
【年(卷),期】1992(018)001
【摘要】南亚寡鬃实蝇[Dacus tan(Walker)]又名南瓜实蝇,属于双翅目实蝇科,是一种食性很广的检疫性害虫,可为害16个科80余种植物,尤以葫芦科及其他瓜果类的被害最为严重,从1986年始,我们对其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观察试验。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付翠玉;陈朝阳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429
【相关文献】
1.南瓜实蝇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J], 付彩兰
2.上海松江区桔小实蝇生活习性及防治研究 [J], 夏雄勤;李慧萍;孙兴全;罗勤辉;陆军
3.苦瓜套袋防治瓜实蝇和南瓜实蝇的效果评价 [J], 李磊;陈泰运;牛黎明;张敬宝;符悦冠
4.豫南柑桔大实蝇的生活习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J], 马丽萍;贾晓波
5.虫控防治:PDCA循环在校园南瓜实蝇防治中的应用 [J], 牟臣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瓜实蝇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南瓜实蝇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作者:袁盛勇等来源:《植物保护》2015年第05期摘要在18、22、26、30和34 ℃ 5种恒温条件下,测定了南瓜实蝇[Bactraera tau (Walker)]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
结果表明,南瓜实蝇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10±2.35)、(9.86±1.47)、(12.87±1.36)、(9.66±0.91)和(9.54±0.89)℃,有效积温分别为(26.30±4.57)、(134.04±11.38)、(149.92±36.92)、(157.56±43.64)和(542.25±24.79)日·度。
关键词南瓜实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中图分类号:S 43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5.05.027Abstract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and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of each stage of Bactrocera tau (Walker)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five constant temperatures of 18,22,26,30 and 3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reshold temperatures of egg, larva, pupae, preoviposition and whole generation(eggegg) were 13.10±2.35, 9.86±1.47, 12.87±1.36, 9.66±0.91 and 9.54±0.89 ℃,respectively. The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s of each stage were 26.30±4.57,134.04±11.38, 149.92±36.92, 157.56±43.64 and 542.25±24.79 daydegrees, respectively.Key wordsBactrocera tau;developmental threshold temperature;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南瓜实蝇[Bactrocera tau (Walker)],属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果实蝇属(Bactrocera Macquart),是我国农业和进境的植物检疫性害虫[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班级:07级植物保护一班姓名:王秋诗学号:200741635109课程论文题目:南瓜实蝇研究概况课程名称: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南瓜实蝇研究概况学生:王秋诗(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 07级植物保护一班,学号200741635109) 摘要:南瓜实蝇为害症状以幼虫为害幼瓜。
幼虫在瓜内蛀食为害,受害瓜先局部变黄,而后全瓜腐烂变黄,造成大量落瓜,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果皮硬实,瓜味苦涩,严重影响瓜的品质和产量。
雌成虫产卵于嫩瓜果内,幼虫取食瓜果造成严重腐烂脱落。
关键词:南亚实蝇防治方法生物学习性前言:本文研究南瓜实蝇( B act rocera cucurbitae) 俗称“针蜂”,幼虫称“瓜蛆”,属双翅目(Diptera) ,实蝇科( Tephriti2dae) ,果实蝇属( B act rocera) ,是我国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及海南、台湾等省上百种瓜果的重要害虫. 瓜实蝇成虫将卵产在瓜果果肉内,其幼虫孵化出来后直接取食瓜果果肉,最终导致受害瓜果腐烂变质. 鉴于其对多种瓜果,特别是热带、亚热带瓜果的严重危害,瓜实蝇一直被世界各国列为重要的检疫性害虫. 1年发生3~4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少数个体来不及脱离寄主在被害果内越冬。
越冬代成虫羽化可在全天内进行,但以上午9~10时最盛,初羽化成虫较活泼,到处爬动,到处飞翔,活动取食。
发生期虫态与世代有重叠现象。
幼虫弹跳能力强,能从硬地面弹跳30~50cm高度,老熟后,从腐烂瓜内钻出弹射跳离瓜果入土化蛹。
主要分布在海拔400m以上的临淇、元康、合涧3个乡镇的东部山区以及城郊、石板岩、任村3个乡镇的西部山区。
这些地区气候凉爽湿润,生态环境很好,适合它们的生存。
南亚实蝇Bactrocera tau (Walker),属双翅目Dip tera,实蝇科Trypetidae,果实蝇属 B actrocera, 是一种食性较广的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瓜类、蔬菜以及柑橘、芒果等,其中在南瓜、丝瓜、黄瓜、苦瓜和柑橘上的危害尤为严重。
成虫吸取果实和叶片汁液,幼虫钻蛀造成烂果,致使果实无法食用[ 1~2 ]。
近年来,南亚实蝇发生日趋严重,寄主范围也有所增加。
实蝇在不同寄主间的扩散、迁移直接影响着寄主受害程度[ 3 ] 。
同时,实蝇对不同寄主的选择性不同,所造成的危害也不相同。
目前,已经有许多关于昆虫在数量、空间上扩散数量动态的研究报道,如曹毅等报道了桃蚜Myzus persicae对寄主的选择性和在不同寄主上的数量变动[ 4 ] ; 庞保平等则研究了美洲斑潜蝇Liriom yzasativae对寄主选择的时间格局[ 5 ]。
陈茂等对飞虱、叶蝉及其卵寄生蜂在Bt稻区与对照区间的扩散情况作了相应报道[ 6 ]。
然而至今未见有关南亚实蝇对寄主选择性和在不同寄主上数量动态的研究报道。
本项研究通过田间小区实验,研究了南亚实蝇在南瓜、丝瓜、黄瓜和苦瓜上数量动态,以及不同寄主果实受害率,为田间利用抗性品种和作物合理布局,进而控制南亚实蝇危害提供依据。
1瓜类被害状成虫在幼瓜上产卵, 产卵处即刻分泌出胶状汁液,1-2天后凝成淡黄色或黄褐色胶状物, 其下有针眼状疤点。
冬瓜、南瓜、黄瓜等极少出现整瓜或局部腐烂, 仅在瓜外表出现产卵留下的黄褐色小疤块, 瓜外表与正常瓜无大差异, 但瓜瓤内有幼虫群聚为害。
苦瓜被产卵处2-3天后即变软发黄,手捏易开裂, 4-5天后整瓜腐烂脱落, 有时仅剩瓜柄, 天气干燥时整瓜萎缩呈浅黄色干腐状, 被害瓜瓜瓤呈豆腐渣状, 其内常聚集上百条龄期不一的幼虫由于生理原因如水分、养分供应不足等也常可引起整瓜变黄发软, 但手捏不破裂脱落, 瓜瓤为正常海绵状。
丝瓜7月之前受害瓜的外表与正常瓜无大差异, 仅在产卵处有黄色胶状物;7月下旬之后被害整瓜或下半部分腐烂, 外表常有成片的白色霉层。
苦瓜和丝瓜在幼嫩阶段和成熟阶段均可受害,而其他大型瓜成熟后则很少受害。
2.生物学习性2.1成虫2007年6月间, 从被害苦瓜和丝瓜中采集龄期一致的老熟幼虫, 置于盛有含水量在50%-60%的菜园土的大缸中, 上罩防虫网, 任其人土化蛹, 观察成虫羽化出土时间, 并将所羽化的成虫及时移至圆柱形的玻璃缸中, 上覆防虫纱网。
分为两组, 一组内置清水, 无任何食物, 放人50只初羽化的成虫另一组内置30%蜂蜜水, 同样放人50只初羽化成虫, 每组3次重复, 自成虫产卵之日起, 各组分别记载日产卵数, 每日定时将卵除去, 直至成虫全部死去沐礁铭姐雌成虫数, 统计各组平均产卵量及成虫寿命。
另外在10只大试管内各放人尸又批滩成虫,内置了皓粼映, 泌别蚀交配产卵等清况。
经人工饲养比较观察, 有无营养补充对瓜实蝇成虫产卵量及寿命影响非常明显。
补充营养组成虫平均寿命26.1一天, 平均产卵98.7粒, 清水饲喂组成虫平均寿命17.6天, 平均产卵27.9粒, 成虫寿命最短的7天, 产卵数最少的仅5粒。
每种瓜上都可被多处产卵, 苦瓜上多达20余处, 其余瓜类在10-15处。
每处产卵粒数少则1粒, 多则13粒, 一般3-7粒。
成虫羽化后5-6天开始产卵, 无营养补充的成虫产卵推迟1-2天。
补充营养的成虫产卵期为3周左右, 最多的一日可产23粒卵, 最少的仅1粒无营养补充的成虫有时连续2-3天不产卵。
不经交配的雌成虫虽可产卵, 但卵不能孵化。
成虫产卵主要产在各种瓜的中下部, 卵的深度在瓜表皮下1-3mm处。
苦瓜腐烂后仍能被产卵。
成虫出土羽化主要在上午, 晴天7:00-9:00, 阴天7:00-11:00。
久晴下雨之后出土羽化最多。
阴天的下午偶有成虫出土羽化。
成虫羽化出土后, 先在地表停留数分钟, 然后爬至树荫或瓜叶下, 开始取食, 成虫飞翔力不强, 飞飞停停, 主要在瓜叶片、果实上爬行。
略具趋光性, 但畏强光, 趋酸甜腐败味, 喜取食成熟腐烂的瓜果及花蜜。
早晚活动最盛,中午高温时藏匿于浓密的瓜叶背面及潮湿阴凉的杂草或花卉丛中。
成虫羽化后最早第3天开始交尾, 一般4-6天才大量交尾, 可多次交尾, 交尾时间以清晨和傍晚最多, 阴天时也在日间进行[ 7 ]。
2.2幼虫2008年7月从受害瓜中采集老熟幼虫, 分别置于含水量为30%、40%、50%、60%和70%的土壤中, 均以玻璃缸盛之, 置于室内。
每种含水量中各放人幼虫50头, 3次重复, 待其全部化蛹后, 调查平均化蛹率。
按同样设置, 在如上不同含水量的土壤中, 依次置人50只蛹, 各3次重复, 但在玻璃缸上罩纱网防逃。
待全部羽化完毕后检查不同含水量土壤中的平均羽化率。
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蛹比幼虫较耐干燥, 二者均以土壤含水量在50%-60%较为适宜。
幼虫老熟后, 从被害瓜中弹跳至地面后, 疾速爬行至合适地点, 头垂直向下, 体驱不停摆动,1分内便能人土若遇地面干旱板结或大块土团时, 很快弹跳开, 另寻合适人土处。
老熟幼虫的弹跳距离垂直达5-10cm, 水平可达15-25cm。
化蛹地点主要在地表下1.5-3.0处。
1-2龄幼虫蠕动爬行, 无弹跳能力。
幼虫月之前在土中化蛹, 8-9月的高温干燥阶段约有25%-35%的幼虫在被害瓜中化蛹, 9月后又多在土中化蛹。
幼虫孵化后即向内蛀食, 在苦瓜上1天内就可达瓜瓤而在冬瓜、南瓜等大型皮厚的瓜上3-4天到达瓜瓤[ 8 ]。
幼虫均在瓜瓤中取食, 不在瓜皮上。
由于产卵时间不一, 所以瓜瓤中群聚的幼虫龄期不一。
3发生规律2007年10月以诱集方法田间采集成虫, 同时将老熟幼虫集约人土获取大量蛹。
在瓜田附近林下灌木丛中放置养虫笼, 其内放杂草、落叶及瓜蔓等,然后每笼放人成虫100只, 共设5笼, 观察成虫越冬期间活动取食情况及冬后出蛰时间。
在瓜地中将蛹随机浅埋于1-3cm土中, 罩上防虫笼, 每处100只蛹, 亦设处, 冬后观察成虫羽化时间及羽化率。
2008年6-7月间人工饲养成虫任其产卵, 观察瓜实蝇各虫态历期。
据人工饲养及田间观察, 瓜实蝇在湖南省永州地区一年发生4-5代。
成虫产卵期长, 田间世代重叠。
在人工设置的成虫越冬处, 冬日温暖天气成虫仍可取食活动。
早春气温回升早的年份, 成虫4月上旬开始出蛰活动, 一般年份4月中、下旬。
观察点的蛹在4月中旬开始羽化, 4月底大量羽化。
据试验观察, 永州地区成虫也能越冬, 但主要以蛹在土壤中越冬。
每年4月下旬-5月上旬, 成虫先迁至温室大棚和地膜覆盖的瓜类上或苗圃花卉上取食花蜜,并产卵为害幼果, 5月底-6月初迁至瓜地为害, 直至秋末冬初。
老熟幼虫10月底人土化蛹越冬。
6-8月瓜类受害最重。
9-10月其他瓜类衰老枯萎后,主要在丝瓜和苦瓜上为害。
6-7月各虫态的历期为成虫22-30天;卵5-8天;蛹8-11天;幼虫8-16天。
2007年的试验观察表明[9 ], 瓜受害轻重还与周边环境有密切关系。
瓜田周围为其他瓜菜园、果园及苗圃花卉地, 由于蜜源植物丰富, 成虫产卵量大, 往往较周围为稻田及非蜜源植物区的瓜地受害严重。
4防治措施4.1植物检疫严格检疫程序,严禁从疫区调运南瓜等有虫种苗,控制人为导致虫害传播蔓延。
对从疫区输入的寄主类果实和葫芦科、茄科的植株,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发现其被害果等虫情时,用药剂熏蒸或湿热等方法进行灭虫处理。
重点疫区可放置性引诱剂的诱捕器进行监测。
4.2农业防治严禁在南瓜实蝇发生的园边或棚下种植瓜类作物,减少中间寄主。
及时捡拾虫果,不可随地乱扔,应采用水浸、深埋、焚烧等方法集中处理。
如瓜已腐烂脱落,则应在落瓜附近土面喷药,防止蛹羽化。
冬季应全面翻耕土壤,以利消灭越冬虫源。
结合瓜田管理, 适时中耕翻土, 可将土中蛹翻至地面被天敌食之、失水枯萎或移动化蛹位置使之不适而不能羽化。
7-9月高温干旱季节结合瓜地灌溉淹水1-2天, 不仅可使大量蛹窒息死亡, 同时也能淹死相当一部分刚人土的老熟幼虫[10 ]。
由于幼虫为害的特殊性, 防治时不能直接将药液喷至瓜上, 可将受害瓜及地上残败瓜集中、深埋、水浸、焚烧及糊泥堆区。
4.3生物防治人工大量繁殖经过放射性钴60照射的雄虫,释放这些经过处理的不孕雄虫,这种雄虫保持有与雌蝇交尾的兴趣,但交配产生的卵不会孵化,使田间实蝇一代代减少。
4.4药剂防治对瓜实蝇的防治, 应以农业技术措施为主,结合栽培管理进行深水灭蛹, 中耕使蛹移位, 收集被害瓜集中处理及糖醋液诱杀成虫等。
在防治中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或选用阿维菌素、苦辣素等生物源农药及高效低毒易分解的拟除虫菊醋类农药, 并且应以叶面喷雾为主。
用腐烂瓜果加糖醋液并放人适量的敌百虫置于瓜棚下或成虫活动处诱杀成虫。
成虫盛发期, 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与20%速灭杀丁(氰戊菊醋)乳油3000-3500倍混合溶液, 加人糖醋液(药液量3%)喷洒叶面, 对成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