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发展的原因

合集下载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旗袍经过了怎样的变迁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旗袍经过了怎样的变迁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旗袍经过了怎样的变迁旗袍是中国传统的女性服装之一,起源于上海的民国时期。

起初,旗袍是一个宽松、围腰的连衣裙,被称为“长衫”或者“广袖长衫”。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旗袍逐渐演变成了现代华美独特的服饰。

旗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广东地区。

在清朝乾隆时期,广东园林里的女子就开始穿着短衫长裤,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广东旗袍的雏形。

这种旗袍以绸缎为材料,宽松舒适,特点是袖口和下摆都用丝丝编织成的彩带装饰。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东地区的旗袍开始流传到上海。

上海是旗袍的重要发源地和发展中心。

在当时上海已经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倡导西方现代化的思潮对旗袍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海的文化融合和外国文化的冲击,使旗袍开始接纳西方的设计元素,逐步演变成了注重剪裁和轮廓线条的现代化款式。

到了20世纪20年代,旗袍开始流行于上海的社交场合。

享有盛名的旗袍店“马应龙”成为了旗袍制作的代表。

这些店铺聘请了一批有才华的设计师,他们将上海的时尚与传统的中国元素相融合,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旗袍款式。

旗袍在30年代的上海达到了顶峰。

那个时期,旗袍不仅是上流社会女性的标志,还成为了国际上认可的时尚符号。

各种时尚杂志和电影都展示了旗袍的华丽和精致。

同时,旗袍也进一步融入了西方的风格,采用了更多的人字领、立领和紧身设计。

但是,在近年来,旗袍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旗袍在国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吸引了不少外国人的关注和喜爱。

同时,旗袍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注重舒适性和个性化。

现在,旗袍既可以作为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场合,也可以作为休闲服装穿着在日常生活中。

总的来说,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瑰宝,经历了从广东到上海的变迁,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再到现如今的复兴和创新。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女性的优雅和美丽,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

旗袍文化知识点总结

旗袍文化知识点总结

旗袍文化知识点总结一、旗袍的起源与演变旗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服装文化遭受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的汉服逐渐被西式服装所替代。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旗袍应运而生。

旗袍最初是民国时期上海的一种时尚,起先是改良自旗头制服的旗袍。

在旗袍的演变过程中,原本的长袍式样被改良为贴身剪裁,配以各种不同的面料和装饰,使得旗袍更加贴合女性的身体曲线,展现出女性的柔美与美丽,成为了当时上海女性流行的服饰。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旗袍也经历了不同的演变和改良。

尤其是在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中国,旗袍逐渐成为了女性的传统服饰之一,被广泛地普及和接受。

不仅如此,它还融入了更多的元素和创意,以适应不同的时代和社会需求。

近年来,随着复古风潮的兴起,旗袍再度成为了时尚圈和设计师们的新宠,其演绎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包括了现代的材质、印花和设计元素等,使得旗袍焕发出新的魅力。

二、旗袍的特点旗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款式、面料、剪裁和装饰等方面。

1. 款式:旗袍的款式通常为立领、右襟、斜裆和下摆开叉,整体呈现出简约、大方的风格。

2. 面料:旗袍的面料选用极为讲究,既要求手感舒适,又要求有质感。

常见的面料有丝绸、棉麻、蕾丝等,其中以丝绸最为常见。

不过,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面料也开始被运用到旗袍的制作当中。

3. 剪裁:旗袍的剪裁非常注重女性身段的曲线美,经过精准的裁剪和缝制,使得旗袍更贴合身体,展现出女性的柔美和美丽。

4. 装饰:旗袍的装饰通常以绣花、刺绣、对襟及腰带等为主,运用非常考究的线条和色彩搭配,以突出服装的整体美感。

三、旗袍的影响旗袍作为中国传统女性服装的代表之一,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1. 形象塑造:旗袍被视作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之一,其典雅、大方的形象一直被视为中国女性的典范,对当代中国女性的着装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旗袍代表着中国的优雅和韵味,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和风格深受国内外的喜爱。

旗袍市场行业报告

旗袍市场行业报告

旗袍市场行业报告一、市场概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统服饰旗袍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旗袍作为中国传统的女性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时尚产业的兴起,旗袍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市场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旗袍在设计、面料和工艺等方面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现代女性对于时尚、舒适和个性化的需求。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多,对于旗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三、市场竞争。

旗袍市场的竞争主要来自于国内外的服装品牌和设计师品牌。

国内一些知名的服装品牌也开始涉足旗袍市场,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宣传,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同时,国际品牌也在中国市场上积极布局,通过与本土设计师合作,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旗袍产品。

四、市场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文化和传统艺术也受到了更多国际关注。

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消费者。

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旗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五、市场挑战。

尽管旗袍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传统的旗袍在设计和款式上相对较为保守,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其次,市场上存在着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影响了整个市场的形象。

同时,国际品牌的进入也给国内的旗袍品牌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六、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时尚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旗袍市场也将朝着多元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旗袍品牌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良,推出更多符合现代女性需求的产品,同时加强品牌宣传和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加强与国际品牌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也是未来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七、市场建议。

针对旗袍市场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品牌建设和创新设计,推出更多符合现代女性需求的旗袍产品;二是加强市场宣传和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加强与国际品牌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的研究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的研究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的研究旗袍起源于中国古代,其历史与中国的文化、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旗袍是一种传统的女性服装,它的设计和样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文将从旗袍的起源、发展、设计和样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旗袍的起源旗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明清时期。

当时,女性喜欢穿着长袍长衫,裙子下面穿着宽松的裤子,这种服装被称为“褶裙”。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服装逐渐演化为旗袍。

明朝时期,旗袍被称为“大袄”,是宫廷中女官们的穿着。

清朝时期,旗袍开始流行于民间。

旗袍的样式起初比较简单,主要是一件长袍式的上衣和一条长裙。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的样式逐渐丰富,不同的时期和地区都有其特有的款式和特点。

二、旗袍的发展1、清朝时期清朝时期,旗袍的样式较为简单,主要是一件长衫和一条长裙。

旗袍的设计主要体现在领子和袖口上。

清朝时期的旗袍样式比较朴素,颜色多为素色或淡色系。

2、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旗袍的样式开始丰富多样。

旗袍腰际处逐渐收紧,衣身也变得更贴身,一些款式开始加入了配饰,如蝴蝶结、镶边等等。

此外,民国时期的旗袍颜色也开始变得花哨,有更多的花卉和图案装饰。

3、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旗袍掀起了一波新的风潮。

在这个时期,一些知名的旗袍设计师开始推出具有时尚感的旗袍款式,如仙女款、荷叶边、挑高腰等等。

这些旗袍款式既传承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又融入了时尚的设计理念。

4、现代旗袍现代旗袍具有更多的个性化元素,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样式和图案。

一些旗袍设计师开始通过创新款式、面料和配饰来打造旗袍。

此外,一些融合了现代设计元素的旗袍成为了时尚圈的新宠,成为各种时尚活动和红毯上的亮点。

三、旗袍的设计与样式旗袍的设计和样式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的。

旗袍可分为北方旗袍和南方旗袍两大类,其区别主要在于样式和面料上的不同。

1、北方旗袍北方旗袍较为简单朴素,颜色多为素色或淡色系。

北方旗袍的特点在于衣袖和裙摆较为宽松,版型较为简单。

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的流行与演变

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的流行与演变

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的流行与演变传统服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载体,也是历史与时代发展的见证。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服饰旗袍在近代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旗袍的起源与发展、旗袍的特点与流行、以及旗袍的演变与现代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旗袍的起源与发展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起源可追溯到清朝时期。

清代早期,汉族女性主要穿着褙子、襦裙等宽松的服装,而满族女性则流行穿着束腰收脚的旗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服装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汉族和满族特色的旗袍。

清末民初,旗袍逐渐普及并成为女性主流服装。

这主要得益于时代的变迁与社会风气的转变。

那个时期,西方文化与思潮的涌入使得中国社会开始接受新观念,人们开始崇尚现代化、时尚化的生活方式。

而旗袍以其独特的设计与华丽的面料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时尚女性的首选。

二、旗袍的特点与流行旗袍作为一种独特的女性服装,具有明显的特点。

首先是其剪裁精致合身。

旗袍的设计注重曲线美,能够凸显女性的身材优势,体现出女性的温婉与妩媚。

其次是丰富多样的样式与款式。

旗袍可以根据不同场合和季节的需要进行变化,例如有长袖旗袍、官服旗袍、夏装旗袍等。

同时,旗袍的花纹和装饰上也往往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从历史的角度看,旗袍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达到了巅峰时期,成为社会上流女性的时尚标志。

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变革的时代,女性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使得旗袍成为了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同时,电影、明星和时尚杂志的推崇也进一步推动了旗袍的流行。

三、旗袍的演变与现代设计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旗袍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接触到更广泛的外来文化,这对旗袍的设计与流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传统的旗袍在保留经典元素的同时,也加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从而赋予了旗袍更多的年轻化与时尚感。

现代旗袍的设计更加注重舒适度和多样性,既可以符合传统的审美要求,又可以满足现代女性对穿着的个性需求。

旗袍文化总结报告范文(3篇)

旗袍文化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旗袍,作为中国传统的女性服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旗袍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成为了中国女性服饰的代名词。

本文将对旗袍文化进行总结,从历史渊源、发展演变、文化内涵、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历史渊源1. 旗袍的起源旗袍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上海,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

当时,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旗袍的出现,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特点,又融入了西方服饰的元素,成为了中西文化交融的象征。

2. 旗袍的演变(1)清朝末年,旗袍开始出现,其样式较为简单,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2)民国时期,旗袍逐渐成为时尚,样式更加多样化,如“改良旗袍”、“学生旗袍”等。

(3)新中国成立后,旗袍经历了短暂的沉寂期,但在改革开放后再次兴起。

三、发展演变1. 旗袍的款式演变(1)领型:旗袍的领型主要有立领、圆领、V领等,其中立领最为经典。

(2)袖型:旗袍的袖型经历了从长袖到短袖、从宽袖到窄袖的演变。

(3)腰身:旗袍的腰身从紧身上衣逐渐演变为宽松的A字型。

2. 旗袍的材质演变(1)传统材质:如丝绸、棉麻、缎面等。

(2)现代材质:如化纤、混纺等。

四、文化内涵1. 美学价值旗袍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被誉为“东方女性的国色天香”。

其优美的线条、精致的工艺、丰富的色彩,展现了中国女性的婉约、柔美、端庄。

2. 社会价值旗袍作为一种服饰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多重价值。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精髓,还反映了社会风貌、时代变迁。

3. 情感价值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象征,承载着无数中国人的情感。

它见证了无数女性的成长、爱情、家庭和事业,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五、传承与创新1. 传承(1)传统工艺:如刺绣、盘扣、滚边等。

(2)传统款式:如立领、宽袖、紧腰等。

2. 创新(1)材质创新:如环保材料、高科技材料等。

(2)款式创新:如融合现代元素、时尚元素等。

浅谈旗袍的发展及其结构分析

浅谈旗袍的发展及其结构分析

浅谈旗袍的发展及其结构分析【摘要】旗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注重服装与人体结构的自然吻合,表现的是女性的体态美与身段美。

结构简单明快,造型优美自然,线条生动流畅,表现含蓄,最适合表现东方女性的神采与风韵。

旗袍将与新时代共同融入到时刻进步着的社会,融入人类享有的良性时装之中。

【关键词】服装;造型;结构;发展1 旗袍的文化内涵1.1 旗袍的由来古代北方民族善于骑射,古式袍服对它们来说并不方便,而两边开叉正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这是旗袍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随着时代生活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旗袍作为中国服饰文化的一部分。

在不断继承传统,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演变,款式的不同变化,足以让后人了解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及人们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犹如一种语言,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与人们沟通和交流着。

无论在何时何地,当人们看到它时,犹如一个新的时期的到来,听到它时,犹如听到自己的母语一样倍感亲切。

1.2 中华文化对旗袍的影响5000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独特的中华文化,服装在摆脱了御寒蔽体之后,也逐渐的形成了一种文化,所谓的服饰文化,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象是一个有节奏的的生命,传达出时代的脉搏,更象是一面镜子,准确、清晰而又客观的反映着历史。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进一步提高,女性对美的理解上升了一个档次,优美身姿,高贵典雅的气质最为美此时旗袍的造型就显得格外适身合体。

因而旗袍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又增添省道,领子的变化也逐渐开始突破自我,比如说立领的变化有高到低,又立领到翻领,甚至到无领,开叉的长短也有所变化,有不开叉到开叉,有开叉从小腿到大腿,一步步的突破自我。

面料也由纯色上升到五花八门的图案,整体上显得多姿多彩,充满了青春活力。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与国之间的接轨,务必对服装企业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旗袍作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女性的传统服饰——国粹,它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的审美需要,逐渐由保守型向开放型发展,比如露肩、露背等。

旗袍发展的原因

旗袍发展的原因

旗袍发展的原因一、政治历史原因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200多年的统治,“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它“对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后,剪辫发,除陋习,易服饰,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这个时期,大拉翅、花盆底等旗女造型统统不见了踪影,旗人的旗袍也暂时沉寂,一方面是满族服饰不够实用,另一方面,“旗人迫于政治原因多有改汉姓以避风头的,旗女则纷纷改作汉族上衣下裙或上衣下裤的打扮,这在军政要地以及工商文化事业发达的大都会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尤为明显。

”1民国政府颁布的法令中规定“政府官员不论职位高低,都穿同样的制服”,并且规定女子礼服的样式。

但在当时妇女日常生活中便服的改革势不可挡,仍然穿袄裙,袍服等,只是袖、襟等处得缘边以及镶饰逐渐减少,衣身缩短,衣领却逐渐加长。

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体现了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展示了人们的精神和生活态度。

旗袍的改变也与这一时期的两场思想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一就是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同时引发了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

同时,“五四运动对近代女服发展的影响是潜在的,这变现在,它为人们服饰观念的改变、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及社会环境。

从而形成了中国近代服饰在二三十年代的繁荣景象,而这一繁荣景象在中国服装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主要的一点就在于从根本上摆脱了封建的固步自封的服装格局,它为中国服装发展扫除了障碍,开辟了道路。

”2另一场伟大的思想变革则是“新文化运动”,它的开展对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更为深远。

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中国妇女很快接受了新的思想观念,开始逐步改变千百年来的着装习惯,呈现出崭新的时代风貌。

首先民国初年禁止缠足使妇女从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并为女装变革扫清了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旗袍发展的原因
一、政治历史原因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200多年的统治,“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它“对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后,剪辫发,除陋习,易服饰,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这个时期,大拉翅、花盆底等旗女造型统统不见了踪影,旗人的旗袍也暂时沉寂,一方面是满族服饰不够实用,另一方面,“旗人迫于政治原因多有改汉姓以避风头的,旗女则纷纷改作汉族上衣下裙或上衣下裤的打扮,这在军政要地以及工商文化事业发达的大都会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尤为明显。

”1民国政府颁布的法令中规定“政府官员不论职位高低,都穿同样的制服”,并且规定女子礼服的样式。

但在当时妇女日常生活中便服的改革势不可挡,仍然穿袄裙,袍服等,只是袖、襟等处得缘边以及镶饰逐渐减少,衣身缩短,衣领却逐渐加长。

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体现了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展示了人们的精神和生活态度。

旗袍的改变也与这一时期的两场思想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一就是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同时引发了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

同时,“五四运动对近代女服发展的影响是潜在的,这变现在,它为人们服饰观念的改变、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及社会环境。

从而形成了中国近代服饰在二三十年代的繁荣景象,而这一繁荣景象在中国服装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主要的一点就在于从根本上摆脱了封建的固步自封的服装格局,它为中国服装发展扫除了障碍,开辟了道路。

”2另一场伟大的思想变革则是“新文化运动”,它的开展对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更为深远。

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中国妇女很快接受了新的思想观念,开始逐步改变千百年来的着装习惯,呈现出崭新的时代风貌。

首先民国初年禁止缠足使妇女从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并为女装变革扫清了障碍。

紧接着女子们便从那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直线含蓄的装束中过渡到了大胆显示出自己曼妙身姿的服饰。

旗袍形象的改变就是这一部变迁史的缩影。

一、西方文化的影响
民国旗袍受西方人本思想的影响很大。

受国际服装大潮的间接影响,使旗袍在形式上有所简化,随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入,中国人开始注重强调人的体型,利用做褶、打裥,完美地体现人体。

因此,这时的旗袍趋向合体。

连袖削肩,收腰突胸,高领开衩,整件裁剪,用料多样,单色花料兼顾,高低档面料共存,一般边饰替代繁杂饰物等等。

欧美服饰审美标准对中国女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一时期欧美女服的主要特征有三点:强调直线造型;
常穿的裙子长度至膝;衣身和裙子的分界线降低至臀围以下。

西方流行女装的这些特征,在同一时期的旗袍上也有所映射。

此时的旗袍呈平直造型,几乎看不出胸腰臀曲线,腰节线较低。

1926年后,旗袍的下摆一升再升,至1929年升至膝盖处,女子大大方方地露出她们秀丽而健美的小腿,充满时代
1包铭新:《中国旗袍》,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年版
2冯泽民、齐志家:《服装发展史教程》,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年版,112页
气息。

这一时期,国内外通商、交流的机会增多,欧洲进口的布匹、呢、绒、蕾丝等纺织品,扩大了国人的着装选择,改变着人们的着装观念。

进口面料也是中国接受西方艺术风格的主要渠道之一。

20世纪30-40年代的旗袍,具有如下特点:受欧美服装影响,在展露女性体型方面前进了一步。

20世纪30年代中期,流行的旗袍腰身紧紧贴体,明显暴露人体曲线,使人体与服装之间的空间压缩到极小程度,外部呈现流线型。

受西方短裙影响,20世纪30年代初期,旗袍的长度缩短至膝盖,袖口也相继变窄。

受西方服装流行变化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中期,旗袍衣身又加长,甚至齐地面,左右下摆开权加高。

而到20世纪40年代,长度又缩短至膝上,袖短至肩下6-9厘米,或者无袖。

30年代领型以高为时髦,甚至盛夏的旗袍用薄纱,也有高至耳边的硬领出现。

到了30年代末旗袍的鼎盛时期,旗袍在这一阶段的款式和造型变化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西方服饰的长处,此时的旗袍简洁富有时代感,表现出女性的曲线美,衬托出含蓄典雅的东方女性风情。

同时,开衩将女性的美腿时隐时现,更加增添了妩媚和神秘,此时旗袍已经发展成为兼容中西颇具特色的时装。

3而40年代低领的流行,又几乎省去了衣领。

这个时期的旗袍,比起清末民初的形与势,简化了许多,无论是衣身、袖型和领型,均比较轻便适体。

三、社会风尚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学生活动和体育事业的兴起,对世人着装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政界要人,社会名媛,达官显贵的太太、小姐们都是当时是上的引领者。

当时的蒋介石前任夫人陈洁如随夫访日时穿的就是刚开始改革的旗袍,就是旗袍马甲接上了文明新装的袖子的新式旗袍,照片传回,对这种服装在社会上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时的名媛们并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中佳人,而是更多的担起社交明星和时尚模特的角色。

她们频频活动亮相,在旗袍的样式上争奇斗艳,标新立异,领导者时装的潮流。

除此之外,女学生同样是新潮服装的倡导者实践者,她们为20世纪初的中国服装带来了无限生机。

“率先穿旗袍的是上海的女学生。

大约在20年代中叶,她们穿的旗袍,下摆在踝关节之上,袍身较为宽大。

到了1927年,赶时髦的女性纷纷仿效,穿着旗袍,成为一种时尚。

因为受西方短裙的影响,旗袍摆线提高到膝下,袖口趋小,以后袖口又装上仿西式的克夫,高领,袍身合体,显得简洁。

”4
还有一种就是家庭妇女,此时的家庭妇女更多的走上了社会,她们的穿着,“既不像青楼中人的那样浓妆艳服,也不同于女学生的那样素净雅朴,是一种介乎这二者间的一种服装,即各取其所爱而服用之。

”5
此外,旗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媒体的努力。

各种博览会、选美大会、时装展示会的发布报道,衣着光鲜的电影明星的刊登,穿着旗袍的香烟女郎、月份牌女郎的广告,这些都是通过出版为媒介的传播。

其次是电影的影响。

当时的电影明星每一部新戏的上演,其中的服饰都可以引发一阵潮流,女人们趋之若鹜的本想裁缝店,模仿女星的款式定做旗袍。

3陈婷:《微风玉颈露,挪步暗生香——追溯民国年间旗袍的发展》,四川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4陈伯海:《上海文化通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5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
参考文献:
1、包铭新:《中国旗袍》,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年版
2、冯泽民、齐志家:《服装发展史教程》,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年版,112
3、陈婷:《微风玉颈露,挪步暗生香——追溯民国年间旗袍的发展》,四川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4、陈伯海:《上海文化通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5、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