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旗袍发展史

合集下载

详谈旗袍的发展历史ppt课件

详谈旗袍的发展历史ppt课件
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袖式、 襟形的变化。
22
现代旗袍发展及特色
• 现代旗袍特征 • 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
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 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 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 裁剪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 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23
24
花样年华
25
26
行中 走国 的旗 玫袍 瑰魂
1
旗 袍 起 源
2
衣 深为 旗 袍 起 源 于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旗 袍 属 于 袍 服 的 一 种 , 所 以 有 人

3
旗 袍 的 发 展
4
此图为缎地绣花镶宽边的长旗袍, 为清末满族妇女旗装的样式
5
清本 末图 满为 族彩 妇绣 女阔 旗边 袍旗 样袍 式, 。为
8
清 末 民 初 的 旗 袍
9
10
民 国 时 期 的 旗 袍
11
现 代 旗 袍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旗袍的分类
• 旗袍的分类,材质,色彩,图案 • 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
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 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 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 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 袍等。
42
43
44
45
46
百年旗袍展
47
48
旗袍价值
•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 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 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旗 袍是近代兴起的中国妇女的传统时 装,而并非正式的传统民族服装。 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 然一新的现在。

关于中国旗袍的介绍

关于中国旗袍的介绍

中国旗袍是中国传统的女性服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风格。

以下是关于中国旗袍的介绍:
起源和历史:旗袍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起初是满族人的传统服饰。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旗袍逐渐成为了广大华人女性的时尚选择,并在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期达到了巅峰的流行。

设计特点:旗袍采用修身的剪裁,突显女性的曲线美。

它通常具有高领、右侧斜开的襟扣、合身的上身和修长的裙摆。

旗袍的设计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简洁,展现了端庄、典雅的气质。

材质和装饰:旗袍常使用丝绸、棉布、缎子等优质面料制作,以保证其光泽和质感。

旗袍的装饰通常包括刺绣、绣花、玉石装饰、扣子等,以增添华丽感和个性化。

区域特色:中国各个地区的旗袍具有一定的区域特色和风格差异。

例如,上海旗袍以其典雅大方的风格而闻名,广东旗袍则更注重色彩的鲜艳和细节的繁复。

现代传承:尽管现代时尚趋势的改变,旗袍仍然保持着特殊的地位。

它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常常在特殊场合如婚礼、庆典、演出等穿着。

同时,许多设计师也将旗袍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创造出独特的现代旗袍风格,使其在国内外的时尚舞台上继续发展和演进。

中国旗袍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华丽的风格,展现了中国女性的优雅和魅力。

它不仅是一种时尚服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 传统文化中的旗袍的演变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 传统文化中的旗袍的演变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传统文化中的旗袍的演变旗袍的起源与发展: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这种由旗袍内涵所决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众化,同时它对穿着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这不仅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同时也表现在对穿着者内涵及气质表现上,而且,旗袍的出现对背景、环境、气氛要求特别讲究。

旗袍的美是一种距离的美,一种静止的典雅美。

旗袍是我国一种具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

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

清末的旗袍样式,主要源于满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

满族旗袍主要特点为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

从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旗袍在袖子及下摆部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袖子从宽到窄,从长到短;下摆从长到短,再由短到长,完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

女装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最为流行,上衣有衫、袄、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领、袖、襟、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

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

由于满族统治政权的消亡,旗袍此时穿着者甚少。

西式中式装扮熙熙攘攘纷繁并处。

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服装装饰一扫清朝矫饰之风,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

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

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

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

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青楼女子等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

2024版《中国旗袍文化》PPT课件

2024版《中国旗袍文化》PPT课件

《中国旗袍文化》PPT课件•旗袍的起源与历史•旗袍的款式与特点•旗袍的面料与工艺•旗袍的穿着礼仪与场合•旗袍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体现•总结与展望:弘扬中国旗袍文化,传承民族经典之美01旗袍的起源与历史起源传说与早期发展起源传说关于旗袍的起源,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来源于满族妇女的传统服装。

满族人被称为“旗人”,因此她们所穿的服装也被称为“旗袍”。

早期发展在清朝时期,旗袍逐渐在满族妇女中流行开来。

最初的旗袍比较宽大,直筒式,下摆较大,没有明确的腰身。

后来逐渐演变为合身的曲线造型。

民国时期旗袍盛行民国时期旗袍的流行民国时期,旗袍逐渐在汉族妇女中流行开来,成为当时女性最为时尚的服装之一。

这一时期的旗袍造型更加优美,注重展现女性的身材曲线。

旗袍的改良与创新为了满足不同场合和审美的需求,旗袍在民国时期进行了许多改良和创新。

例如,出现了短袖、无袖、立领、圆领等多种款式,面料也更加丰富多彩。

新中国成立后旗袍变迁旗袍在政治运动中的遭遇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旗袍一度被视为封建残余而受到批判。

许多女性改穿列宁装等具有革命象征意义的服装。

旗袍的复苏与发展随着政治环境的逐渐宽松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旗袍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复苏。

设计师们对旗袍进行了现代化的改良和创新,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女性的审美需求。

当代旗袍传承与创新旗袍的传承在当代社会,许多设计师和手工艺人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旗袍文化。

他们通过举办展览、开设课程、制作纪录片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旗袍。

旗袍的创新为了满足现代女性的多样化需求,设计师们对旗袍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他们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相融合,创造出既具有古典韵味又充满现代感的旗袍作品。

02旗袍的款式与特点传统旗袍基本款式斜襟开衩自领口斜向下延伸的门襟,增添动感。

两侧或后侧开衩,便于行走,同时展露女性腿部线条。

立领盘扣修身剪裁高耸直立的领子,彰显女性端庄气质。

精美的盘扣是旗袍的点睛之笔,既实用又具装饰性。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旗袍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旗袍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旗袍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民族服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女性传统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被誉为中国的“国服”,曾经风靡一时,至今仍然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旗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汉民族服饰之一,襦裙。

襦裙起源于周朝,经过唐宋时期的演变,逐渐发展为具有独特特点的旗袍。

旗袍在清朝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普及,成为清代贵族和市井百姓的常见服饰。

旗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但它的灵感和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古代的汉族服饰和民间风情。

旗袍的特点在于其简洁大方、曲线美和华丽的绣花样式。

旗袍的裁剪十分讲究,宽松而立体,能够衬托女性的曲线美。

它身穿后可以勾勒出女性的曲线美,充分展现女性的优雅和婀娜多姿。

旗袍的袖子有弹力,宽松自然,让女性的手臂展现出柔美而优雅的线条。

旗袍的领口非常独特,有多种设计,如高领、圆领、方领等。

它们可以显示女性的颈部和脸部线条,展现出女性的优雅魅力。

旗袍的材质以丝绸为主,也有棉布和化纤等面料。

细腻的丝绸质地能够给人一种华贵和身份的感觉,使旗袍更加高贵典雅。

旗袍的色彩丰富多样,有红、绿、蓝、紫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

不同颜色的旗袍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如红色代表吉祥和喜庆,绿色代表生机和希望等等。

旗袍的图案也非常丰富多样,有花鸟、动物、植物等多种图案可供选择。

旗袍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旗袍是中国女性传统美的象征,它能够展现女性的美丽和优雅。

旗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旗袍的设计和图案饱含了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性的体现。

旗袍也是中国的文化名片,为世界展现了中国女性的柔美和魅力。

自20世纪20年代起,旗袍被广泛传播到国外,成为世界时尚界的一大亮点。

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女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旗袍的穿着和流行逐渐减少。

浅谈旗袍发展史范文

浅谈旗袍发展史范文

浅谈旗袍发展史范文旗袍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女性服装,起源于明清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旗袍起源于中国北方的女子服饰“马褂”,又称为“袂褂”,是一种民族服装。

明代女性穿着这种袂褂上衣搭配裤子,称为“袖褂毡裤”。

而到了清代,女性着装逐渐演变为“早装”,他们开始穿着喜庆彩色的外袍,并将袂褂改为旗袍,仅作为一种外袍进行着装。

旗袍因其优雅大方的特点,很快传遍全国,成为了中国妇女的代表性服装。

旗袍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光绪时期。

当时的旗袍是宫廷女官的制服,款式在继承明代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细微的改动。

1911年辛亥革命后,旗袍逐渐被普通百姓接受,并成为时尚的代表。

这个时期的旗袍主要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袖口、领口和下摆都会绣上一些花纹,以增加装饰性。

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开始加入了一些西式元素,款式变得更加合身,衣襟趋于收束,腰部的设计更突出女性的身材线条。

这个时期的旗袍主要以紧身设计为主,展现了女性的曼妙身姿。

同时,旗袍还加入了一些流行元素,如荷叶边、蝴蝶结等,使得旗袍更加优雅时尚。

到了40年代,旗袍开始融入了一些国际时尚元素,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这个时期的旗袍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西方剪裁手法和面料,使得旗袍更加时尚大气。

此外,袖口和领口的设计也更加独特,常采用荷叶边、蝴蝶结等设计,使得旗袍在妆扮之外更具艺术性。

到了50年代以后,旗袍的发展进入了繁荣的时期。

不同地区的旗袍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款式和风格。

如上海旗袍讲究剪裁和线条感,北京旗袍注重刺绣和纹样,广州旗袍讲究面料和色彩等。

旗袍成为了时尚界的宠儿,出现在了电影、杂志和舞台上,成为中国妇女的时尚象征。

到了70年代以后,旗袍的流行度逐渐下降。

这与当时社会的变革和国际时尚的影响有关。

西方服饰开始流行,人们对旗袍的热爱逐渐减少。

然而到了21世纪,旗袍又逐渐回升。

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民族自尊心的崛起使得旗袍再度受到关注。

现在,旗袍在各种场合都有出现,不仅是演艺界的代表性服装,也成为了结婚、晚宴等重要场合的选择。

旗袍的发展史

旗袍的发展史

清代刺绣女旗装
近代旗袍
旗袍起初是“清满 洲旗人妇女所穿的一种 服装。下摆不开叉,衣 袖八寸至一尺。衣边绣 有彩绿。” 满族旗袍主要特点 为宽大、平直,衣长及 足,材料多用绸缎,衣 上绣满花纹,领、衣、 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 边。它的图案也十分丰 富和典雅,清代旗袍纹 样多以写生手法为主, 龙狮腆麟百兽、凤凰仙 鹤百鸟、梅兰竹菊百花, 以及八宝、八仙、福禄 寿喜等都是常用题材。
而阮玲玉胡蝶周璇等当时一批当红的电影明星以及红极一时的月份牌美女画无一不是以旗袍作为重要的时装上海从而成为海派旗袍的发祥地大大推动了旗袍的发展并很快风靡全国
百 年 旗 袍 万 种 风 情
世界上没有哪种服装能像旗袍那样将女人的 各种风韵体现无遗,成熟女人的婉约、青年女子 的俏丽,一袭旗袍终能穿出万种风情。旗袍风格 内敛而不张扬,优雅而不轻佻,贤淑而不争艳, 与国人的审美心理和中国女性的形体特征十分契 合。 旗袍既是中国国粹,又是一种时尚,那么今 天就让我们走进百年旗袍的缤纷世界……
月份牌美女画
而全世界家喻户晓,被称作“C C dress”的旗袍,实 hinese dress 际上是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旗袍。上 世纪二十年代,经过改良之后的旗袍在 上海女性中流行起来。这种“中西合璧” 且“变化多端”的旗袍,吸纳了西式立 体剪裁方法,特别加入了连衣裙、晚礼 服等巴黎时装元素,显示出女性玲珑有 致的曼妙身材。此时,这种旗袍与最早 满族的宽大袍服已是大相径庭,除保留 原有袍服的核心元素外,其在裁剪、装 饰、质地、趣味上的创新,已使袍服这 种古老的服装如凤凰涅槃般焕发出新的 生命力。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旗袍风尚灿烂的 顶峰。随着设计和手艺的不断改进,旗 袍样式日益繁多。而阮玲玉、胡蝶、周 璇等当时一批当红的电影明星,以及红 极一时的月份牌美女画,无一不是以旗 袍作为重要的时装,上海从而成为海派 旗袍的发祥地,大大推动了旗袍的发展, 并很快风靡全国。由此,旗袍成为中国 女装的典型代表,特别是高贵、典雅的 气质象征,一直延续到今。

古法旗袍相关知识点总结

古法旗袍相关知识点总结

古法旗袍相关知识点总结下面就古法旗袍的相关知识点作一总结:一、古法旗袍的历史旗袍的起源可追溯到清朝初期,那时流行的女性服饰是旗袍的前身——紧身马面裙。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面裙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旗袍。

在民国时期,旗袍成为了女性时尚的代表,很多女性都喜欢穿着旗袍展现自己的风采。

而到了今天,虽然旗袍已经不再是日常生活中的服装,但依旧被人们当成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特别在一些重要场合上,例如婚礼、传统节日等,几乎都会见到有人穿着古法旗袍。

二、古法旗袍的特点1. 剪裁合身,突显女性曲线美古法旗袍的剪裁十分合身,能够展现女性的身体曲线,但同时不会过于紧身,因此穿着舒适自然。

这种剪裁设计能够突显女性的身体曲线美,但又不会暴露得过于明显,所以更显优雅大方。

这也是为何旗袍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展现女性美丽的最佳服饰之一。

2. 简约典雅,大方得体古法旗袍的设计简洁典雅,棱角分明,线条硬朗,同时也很有女性的柔美之处。

整体设计以修身剪裁为主,胸腰处可为腰身一带。

穿上旗袍的女性,气质和风度立刻就能凸显出来。

3. 强调面料与配饰众所周知,旗袍的优雅不仅仅体现在剪裁上,它所选用的面料以及所搭配的装饰也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旗袍面料多为丝绸或者是棉麻等。

而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刺绣、织品等加以装饰,旗袍的整体美感更加凸显。

这也是为什么旗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看成是一种典雅、端庄的代表。

三、古法旗袍的穿着礼仪虽然旗袍已不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服装,但在特定的场合穿上一件古法旗袍,还是必须遵循一定的穿着礼仪。

如:1. 选色需谨慎,避免过于张扬穿着旗袍时,颜色的选取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较为素雅的颜色,如深色调、浅杏、藏青和褐色等比较适合穿着旗袍。

而像火红、大红、鲜艳玳瑁、柠檬黄等颜色就不太适合了。

因为这些颜色太过张扬,反而会让人觉得不够典雅大方,不符合旗袍这种典雅的气质。

2. 发型、妆容需搭配适当旗袍作为一种典雅传统的服装,穿着时的发型及妆容的搭配也颇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轻工系
09服装设计一班
吴亚丽
2009120204029
导师:卢自飞
提起旗袍,它还是起源于十六世纪中期满族妇女的民族服装,至于这种旗袍是谁设计的,又是怎样得以推广的呢?满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传说,从前镜泊湖畔有个满族渔家姑娘,因为长得脸黑俊俏,心灵手巧,人称她“黑妞儿”。

她觉得穿着古代传下来的肥大衣裙,打鱼不方便,就自己剪裁了一种连衣带裙多扣拌长衫,既省布合体,又劳动方便。

后来,她被选进宫中封为“黑娘娘”,因过不惯官廷生活,穿不惯又肥又大的山河地理裙,就穿起从前自己剪裁的多扣拌长衫。

皇上认为她擅自改变官廷服饰有罪,就赶她出宫,并一脚踢中她后心而死去。

关东满人听到黑娘娘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还穿起她剪裁的那种长袍来纪念她。

后来,在旗的妇女认为方便,穿的人多了,就叫它为“旗袍”。

说也奇怪,凡穿上旗袍的妇女,都变得十分苗条、俊美,据说那是心灵手巧的黑娘娘在晴中帮助她们打扮哩。

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事实上,深衣与袍服颇有差异,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当于把上衣下裳连成一体;袍服则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义,后来袍服逐渐被接纳为一种稳定的服饰式样,与上衣下裳的服制并行不悖。

袍服自汉代被用于朝服,起始多为交领、直据,衣身宽博、衣长至附、袖较肥阔,在袖口处收缩紧小,臂肘处形成圆弧状,称为“袂”,或称“牛胡”,古有“张袂成荫”之说。

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

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

服饰上的宽衫大袍。

褒衣博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一种象征。

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以利于骑射或其他激烈活动,这种服式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较适体。

历史上,汉族人民也曾多次采纳这种窄身合体的袍服样式,赵武灵王所推行的胡服骑射就是比较典型的事例。

唐代的胡服也风行一时,胡服在唐开元、天宝年间与胡妆、胡骑、胡乐同为时人趋奉,可算异域文化一次大面积的流行范例,属于长安街头当年的“舶来品”。

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

清代由于
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

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雉发易服浪潮,律令之严性命攸关,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

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

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

清朝统治者强调满语骑射,力图保持其固有的生活习俗和穿着方式,一方面要用满族的服饰来同化汉人,同时又严禁满族及蒙古族妇女仿效汉族装束,从顶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可见一斑。

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

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

“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

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

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地。

此时的清王朝正摇摇欲坠难以为继,清廷内外交困,国力式微。

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闭的国门。

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军队也改练新军。

在中国学生和军人中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与西式军装、军帽。

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

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端。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

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

由于满族统治政权的消亡,旗
袍此时穿着者甚少。

西式中式装扮熙熙攘攘纷繁并处。

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

商埠开放的上海华洋并处,五方杂居,成为十里洋场奢靡繁华之地。

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

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

服装装饰一扫清朝矫饰之风,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

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

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

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

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青楼女子等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于成熟。

产生于辛亥革命后,北伐战争时期始渐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别于旗女的长袍。

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遇然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旗袍的造型与妇女的体态相适合,线条简便,优美大方,所以,有人认为旗袍是中国女人独有的福音,可起到彩云托月的作用。

而且,旗袍是老少宜穿,四季相宜,雅俗共赏。

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穿着者的不同需要、爱好,可长可短,可做单旗袍、夹旗袍;也可做衬绒短袍、丝棉旗袍。

并且,随着选料不同,可展现出不同风格。

选用小花、素格、细条丝绸制作,可显示出温和、稳重的风韵;选用织锦类衣料制作,可当迎宾、赴宴的华贵眼饰。

因此,当中国旗袍在日本、法国等地展销对,很受当地妇女人士欢迎,她们不借重金,争购旗袍,特别是黑丝绒夹金花、篓金花的高档旗袍,最为抢手。

总之,旗袍正以浓郁的民族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服饰美。

它不仅成为我国女装的代表,同时也公认为东方传统女装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