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的充分利用PPT教学课件
《能源利用》PPT课件

能 源 消 耗 量 (kJ/100ml)
不同运输工具的能源消耗量比较
25
20
15
10
5
0
1
2
3
4
航空
汽车
海运
铁路
制造过程能量消耗比较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金属罐
100%的 再 循 环 率 现在的再循环绿
2
22
铝罐
6.2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6.2.1 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
精选ppt
3
全球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大气和江海污染加 剧、大面积土地退化、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淡水资源日益短缺、大气层臭氧空洞扩大、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多方面,同时温室气 体的过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使自然灾 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大幅增加。
精选ppt
4
天空正在塌陷
1999年发现的臭氧空 洞是有史以来观测到 的最大一次,达到 2600万km2的面积。
• (4)塑料、橡胶制品加速老化; (5)紫外线直射会引起对流层臭氧的增加,致使产生光化
学烟雾,造成空气污染
精选ppt
21
6.1.5 减低能源消耗, 保护大气环境
改善能源环境的基本理念
重新评价过去的大量生 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 型社会结构、经济活动。 保护大气环境。
精选ppt
能 源 消 耗 量 (MJ/t.km)
精选ppt
19
3、臭氧空洞——人类的威胁
• 根据调查显示,自 1978年开始的10年内,全球 各纬度平流层的臭氧含量降低约 1.2%至10%不等, 南极上空则是臭氧被破坏最严重的区域,甚至在 春季期间更会出现所谓的“臭氧空洞”
《能源及其利用》PPT课件(第2课时)

2.太阳能的利用
利用太阳能提供生活所需的热水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初利用:取暖、晒衣物、发展农业。
现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水,利用太阳能灶做饭,利用光伏电池 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建造太阳能电厂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等。
太阳能灶
便
携
式
太
阳
能
灯
大型太阳能发电站
3.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思考: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 太阳能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课堂小结
太阳能
核能
潮汐能
新能源 风能
能 源
生物质能
及
氢能
其 利 用
合理利用和
能源利用的历程 合理利用能源的途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开发能源
开发新能源
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的意义
随堂检测
1.太阳能是人们活动的主要能源,但人们直接利用的太 阳能为数极少,原因是( C ) A. 太阳能能量巨大,难以利用 B. 太阳辐射能中紫外线会伤害人体 C. 太阳能能量分散、间断且不稳定 D. 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的成本高
英语课件: . /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 . /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 . /kejian/kexue/ 物理课件: . /kejian/wuli/
化学课件: . /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 . /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 . /kejian/dili/
新疆达坂城的风力发电站
(五)生物质能
1.概念 由生物体产生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2.来源
生物质能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生物体中的太阳能,它来源 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专题1 第一单元 第3课时 能源的充分利用

第3课时能源的充分利用[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在理解反应热和中和热的基础上,从宏观上理解辨识标准燃烧热的概念,能正确书写关于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学会关于标准燃烧热的相关计算。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在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中,形成科学合理利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意识和能源节约意识,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一、标准燃烧热和热值1.标准燃烧热在101kPa下,1 mol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热。
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含有的N转化为N2(g),H转化为H2O(l),C转化为CO2(g)。
2.标准燃烧热的计算由标准燃烧热定义可知:25 ℃、101 kPa时,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其标准燃烧热,即Q放=n(可燃物)×|ΔH|;或变换一下求物质的标准燃烧热:ΔH=-Q放n(可燃物)。
此公式中的ΔH是指物质的标准燃烧热,而不是指一般反应的反应热。
3.热值1 g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热值。
(1)在101 kPa下,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就是其燃烧热()(2)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1 mol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为H2的燃烧热()(3)H2+Cl2===2HCl(g)ΔH=-184.6 kJ·mol-1是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4)燃烧热的数值与参与反应的可燃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5)所有物质的燃烧热其ΔH均小于0()答案(1)×(2)×(3)×(4)×(5)√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否为燃烧热?请说明原因? ①CH 4(g)+32O 2(g)===CO(g)+2H 2O(l) ΔH =-607.3 kJ·mol -1②H 2(g)+Cl 2(g)===2HCl(g) ΔH =-184.6 kJ·mol -1提示 均不是,①中CO 不是稳定氧化物,CO 2才是C 的稳定氧化物。
第3课时能源的充分利用PPT课件

【例 1】 (2010·全国卷Ⅱ)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 化学方程式(25℃,101 kPa):
①C4H10(g)+123O2(g)===4CO2(g)+5H2O(l) ΔH=-2878kJ/mol
②C4H10(g)+123O2(g)===4CO2(g)+5H2O(g) ΔH=-2658kJ/mol
③C4H10(g)+92O2(g)===4CO(g)+5H2O(l) ΔH=-1746kJ/mol
④C4H10(g)+92O2(g)===4CO(g)+5H2O(g) ΔH=-1526kJ/mol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 A.-2878 kJ/mol B.-2658 kJ/mol C.-1746 kJ/mol D.-1526 kJ/mol 【解析】 燃烧热是指在25 ℃、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 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因此正丁烷完全燃烧产物应为 CO2(g)和H2O(l),所以正丁烷的燃烧热为ΔH=-2878 kJ/mol。
(2)完全燃烧,如C燃烧应生成CO2(g),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 燃烧。
(3)生成稳定状态的稳定物质,常见元素对应的稳定状态的稳定物 质分别是:氢元素转化为液态水,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硫元素全 部转化为二氧化硫气体。
2.热值 (1)定义:1 g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热值。 (2)意义:标准燃烧热是表示1 mol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但是在 生活中,常用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来衡量燃料放出能量的 高低即换算出热值。H2的热值高,而且洁净可再生,使氢气成为最具 有开发价值的能源。
2.燃烧热与中和热是什么关系? 提示:燃烧热与中和热都属于反应热,但它们具有各自的定义范 围,都属于特殊条件下的反应热,如图所示。
能源的利用与开发能量与生活PPT课件

4.(2012·淮南高一检测)关于“节约能源”,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浪费能源,只是浪费个人的金钱,所以节约能源是毫无意义的B.浪费能源,只是浪费个人金钱,对整个社会和自然界来讲,反正能量是守恒的,所以就社会而言,节约能源毫无意义C.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是有方向性的,能源的利用受这种方向性的制约,且能源的利用过程对环境有污染,所以“节约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
二 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
1.为什么人类社会发展会有能源危机的发生? ①常规能源储量有限,开发不合理,浪费严重; ②人类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③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
2.能源的大量使用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哪些问题? ①酸雨 ②温室效应 ③臭氧层的破坏 ④土壤酸性化 ⑤生态平衡的破坏……能源危机和能源利用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与破坏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世界性问题。
C
5.(2012·合肥高一检测)下列关于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A.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B.某个物体的能减少,必有其他物体的能增加C.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动力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械——永动机可能制成D.石子从空中落下,最后停在地面上,说明机械能消失了
AB
⑷ ⑸ ⑺ ⑼ ⑾ ⒁;
⑶ ⑹ ⑽ ⑿ ⒀;
⑴ ⑵ ⑷ ⑺ ⑻ ⑼ ⑾ ⒁。
2(2012·重庆高一检测)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是指( )①煤炭和石油的开采与技术有关,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煤炭和石油的开采是有限度的,这叫能源短缺。②煤炭和石油资源是有限的,以今天的开采和消耗速度,石油储藏将在百年内用尽,煤炭资源也不可能永续,这叫能源短缺。③煤炭和石油具有大量的气味,在开采、存放和使用过程中这些气味会聚存在空气中污染空气,使环境恶化.④大量煤炭和石油产品在燃烧时排出的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改变了空气成分,使环境恶化.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理科上课用)能源的充分利用课件2010

虽然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与直接燃烧 煤所获得的能量是一样的, 煤所获得的能量是一样的,而将煤转化为水煤 气至少有两个优点: 气至少有两个优点: 1. 将固体煤转化为气体,极大地提高了燃烧效 将固体煤转化为气体, 率; 2. 通过转化除去了硫,避免了污染大气的二氧 通过转化除去了硫, 化硫气体的产生。 化硫气体的产生。
H H2(g)+1/2O2(g)=H2O(g); = -241.8 kJ/mol ; 2H2(g)+O2(g)=2H2O(g);H = -483.6 kJ/mol ; H2(g)+1/2O2(g)=H2O(l);H = -285.8 kJ/mol ; 2H2(g)+O2(g)=2H2O(l); H = -571.6 kJ/mol ;
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 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 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 充分燃烧, 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 源的利用率。 源的利用率。
资料卡
通过降低反应温度的节能措施——P10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通过降低反应温度的节能措施
课本P 课本 10
将煤转化为水煤气是通过化学方法将煤转化为洁净燃 料的方法之一: 料的方法之一:C + H2O = CO + H2 已知: 已知:C(s)+O2(g)=CO2(g) △H1=-393.5KJ/mol H2(g)+1/2O2(g)=H2O(g) △H2=-241.8KJ/mol CO(g)+1/2O2(g)=CO2(g) △H3=-283.0KJ/mol 甲同学认为:“煤燃烧时加少量的水,可以使煤炭燃 甲同学认为: 煤燃烧时加少量的水, 烧放出更多的热量。 烧放出更多的热量。” 乙同学认为: 乙同学认为:“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 与直接燃烧煤放出的热量一样,而将煤转化为水煤气 与直接燃烧煤放出的热量一样, 会增加消耗,因此,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得不偿失。 会增加消耗,因此,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得不偿失。” 你认为他们说得有道理吗? 你认为他们说得有道理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料的燃烧》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PPT课件(第1课时)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与调控 灭火原理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具体方法。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4.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5.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 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水基型灭火器
隔绝空气
用于扑灭汽油、柴油、木材、棉布 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探究新知
发生火灾如何逃生?
逃生方法
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 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 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 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 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归纳总结
燃烧的条件是 1、有可燃物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反应方程式:Na2CO3 +2HCl══2NaCl+H2O+CO2↑
探究新知
灭火器
灭火原理
适用范围
干粉灭火器
隔绝空气
除用于扑灭一般的火灾外还可以扑 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电器着火先断电再灭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
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
降温、隔绝空气
精密仪器等存放场所的火灾,灭火 时不会因留下痕迹而使物体损坏
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
1.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如果能有效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率,就 相当于延长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期限。
探究新知
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试验编号
现象
1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2
蜡烛正常燃烧
3
能源的利用PPT课件

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 99.9%,可直
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
小得多。西方学者称其为“21世纪能源”或“未来能源”。
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
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
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地球是一 个大热库,从地面向下,随着深度的增加, 温度也不断增高。从地下喷出地面的温泉 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 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按目前钻 井技术可钻到地下10公里的深度,估计地 热能资源总量相当于世界年能源消费 量的400多万倍。
► 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这是某些物质在发生原子核 反应时释放的能量。原子核反应主要有裂变反应和聚变 反应。目前在世界各地运行的440多座核电站就是使用 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热量。使用氘、氚、锂等轻核聚 变时放出能量的核电站正在研究之中。世界上已探明的 铀储量约490万吨,钍储量约275万吨。这些裂变燃料足 够人类使用到迎接聚变能的到来。聚变燃料主要是氘和 锂,海水中氘的含量为0.03克/升,据估计地球上的海 水量约为138亿亿米3,所以世界上氘的储量约40万亿吨; 地球上的锂储量虽比氘少得多,也有2000多亿吨,用它 来制造氚,足够人类过渡到氘、氘聚变的年代。这些聚 变燃料所释放的能量比全世界现有能源总量放出的能量 大千万倍。按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的水平,地球上可供原 子核聚变的氘和氚,能供人类使用上千亿年。因此,只 要解决核聚变技术,人类就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 实现可控制的核聚变,以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 变能,这正是当前核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
与地球一月球一太阳相互联系有关的 能源。地球、月亮、太阳之间有规律 的运动,造成相对位置周期性的变化, 它们之间产生的引力使海水涨落而形 成潮汐能。与上述三类能源相比,潮 汐能的数量很小,全世界的潮汐能折 合成煤约为每年30亿吨,而实际可用 的只是浅海区那一部分,每年 约为6000万吨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辨析:
1.下列各组物质的标准燃烧热相等的是:( B )
A.碳和一氧化碳
B.1mol碳和2mol碳
C.1mol乙炔和2mol碳 D.淀粉和纤维素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H2O(g);H = -241.8 kJ/mol 2H2(g)+O2(g)=2H2O(g);H = -483.6 kJ/mol H2(g)+1/2O2(g)=H2O(l);H = -285.8 kJ/mol 2H2(g)+O2(g)=2H2O(l); H= -571.6 kJ/mol
乙醛 乙酸 乙酸乙酯
葡萄糖 蛋白质
淀粉
银氨溶液或新制 Cu(OH)2 纯碱
水;酚酞和氢氧化钠
新制Cu(OH)2
浓硝酸 碘水
练习:
1、下列每组各有三对物质,他们都能用分液
漏斗分离的是
()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 B、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C、甘油和水,乙醛和水,乙酸和乙醇 D、油酯和水, 甲苯和水,己烷和水
溴苯(溴)
溴乙烷(乙醇)
乙酸乙酯(乙酸) 溴乙烷(溴)
乙醇(乙酸或水) 苯(甲苯)
硝基苯(硝酸) 甲烷(乙烯)
福尔马林(甲酸) 苯(苯酚)
苯酚(苯)
硬脂酸钠(甘油)
蛋白质(葡萄糖)
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现有12克纯炭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 CO占 3/4体积,与12克纯炭完全燃烧相比较, 此反应损失了多少热量?
5、发射卫星用肼 N2H4为燃料和NO2作氧化剂, 两者反应生成N2 和 H2O(g)。 已知:①
②
+ 2H2O (g)
那么发射卫星时,燃烧1mol肼与NO2放出的热 量是 567.6 kJ。
(过滤的方法在无机实验中应用较多)
四、有机物的检验
1.溴水
常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用 3.银氨溶液 试 剂 4.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
5.FeCl3溶液
几种重要有机物的检验
有机物质 甲苯 卤代烃 乙醇 苯酚
使用试剂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NaOH,AgNO3,HNO3
铜丝 1.浓溴水;2.氯化铁溶液
3、煤作燃料的利弊
从化学的角度,煤的燃烧热虽高,但燃烧反应速率 慢,热量利用率低;且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把煤作燃 料烧掉不仅会产生SO2等有害气体和烟尘,而且浪费资 源。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煤是我国储量最多的能源资 源,应充分利用。但煤的形成需经数亿年的时间,属 于不可再生能源,且大量开采虽成本较低,但存在造 成地面塌陷及瓦斯爆炸等隐患。煤的直接燃烧是一种 低效的利用,且对环境会造成污染。
(4)制酚醛树脂;
返回
返回
返回
石油分馏
石油分馏产品的催化裂化
煤的干馏
三、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
A、制备硝基苯,需要温度计 B、制备酚醛树脂 C、银镜反应(热水浴) D、乙酸乙酯的水解(700C-800C)
E、蔗糖的水解(热水浴) F、纤维素的水解(15min,热水浴)
四、有机物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④燃烧要完全,如H2S的标准燃烧热是指生成SO2,而不 是生成S的不完全燃烧;
⑤生成的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C的标准燃烧热是指生 成CO2,而不是CO;H2的标准燃烧热是指生成H2O(l), 而不是H2O(g)。 如:H2(g)+ 1/2 O2(g) = H2O(l); △H =-285.8 kJ/mol
从综合经济效益角度,通过清洁煤技术,如煤的液 化和气化,及实行烟气净化脱硫等,减少燃烧煤的对 环境的污染,提高煤燃烧的热利用率。
4、我国是少数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且煤燃烧的热 利用率较低。
我国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的方向:一方面,要提高 煤燃烧的热利用率;另一方面,降低煤在能源结构中的 比率,节约油气资源,加快开发水电、核电和新能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发生装置及收集方法:
(1)选用“液+液 气”的物质制备装 置.(与实验室制氯气,氯化氢的装置相同) (2)用排水法收集.
2、实验注意事项:
(1)V(乙醇)/V(浓硫酸)=1:3; (2)烧瓶中加入啐瓷片防止爆沸; (3)迅速升温至170 0c。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1.发生装置:“固+液 气”的制取装置;
点 含义 烧时放出的热量; 的热量;强酸与强 不同反应物,标准 碱的中和热都约为
燃烧热不同。
57.3kJ/mol 。
二、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思考下列问题: 1、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有哪些?有何优点? 2、广义讲,哪些物质可称为燃料? 3、从资源蕴藏、开采、运输、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环 境保护等方面探讨煤作燃料的利弊。
2.收集方法:排水法; 3.注意事项:
(1)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以得到平稳气流. (2)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 (3)产物气体中因含有AsH3,PH3而有特殊气味.
二、有冷凝装置的实验
制备实验 性质实验
(1)制溴苯;
(1)石油分镏;
(2)制乙酸乙酯; (3)制硝基苯;
(2)石油产品的催化裂化;
(3)煤的干镏;
一、几种有机气体的制备
(1) 甲烷的制备; (2) 乙烯的制备; (3)乙炔的制备;
甲烷的实验室制法:
1、药
使用“固+固 气 ”型的物质制备发生装置.
(与实验室制氧气,氨气的装置相同) 由于甲烷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3、碱石灰的作用。
一、标准燃烧热
1、定义:在101kPa时,l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稳定的氧化物时的反应热.
热值
定义:在101kPa时,l g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
2、注意:
① 燃烧的条件是在101kPa;
② 可燃物以1mol作为标准,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 其它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用分数表示;
③ 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所以表达物质燃烧时的△H 均为负值;
1、蒸馏
分离相溶的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可用蒸馏的方法
适用范围
(1)提纯硝基苯 (2)制无水乙醇 (3) 从乙酸和乙醇的 混合物中分离乙醇 (4)石油的分馏
2、分液
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用分离的方法
适用范围
(1)除去硝基苯中的残酸 (2)除去溴苯中的溴 (3)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4)除去溴乙烷中的乙醇 (5)除去苯中的苯酚 (6)除去苯中的甲苯
5、新能源的特点: 资源丰富,可再生,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
最有希望的新能源:太阳能、燃料电池、风能和氢能 等。
练习:1、在一定条件下,CO和 CH4燃烧的热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 =-566kJ/mol ;△H =-890kJ/mol
由1molCO和3mol CH4组成的混合气在上述
条件下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B )
4、研究物质标准燃烧热的意义
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 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5、小结:标准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标准燃烧热
中和热
相 能量变化 同
点 H
放热反应 H<0;单位:kJ/mol
标准 1mol可燃物
生成1mol水
不
同
1mol反应物完全燃 生成1mol水时放出
3、洗气
用液体反应物除去气体中的杂质的方法称为洗气
适用范围 (1)除去甲烷中的乙烯、乙炔气体 (2)除去乙烯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 (3)除去乙炔中的硫化氢、磷化氢气体
4、过滤
要分离不溶与可溶的固体,可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再过滤
适用范围
除去肥皂中甘油和过量碱 先加食盐盐析,若肥皂凝为 粒状,则过滤,可滤去甘油、 碱的食盐溶液。
试指出Q5与Q1、Q2、Q3、Q4的关系。
3、 2H2(g)+O2(g)=2H2O(l) ;△H =-572kJ/mol 2H2(g)+O2(g)=2H2O(g);△H =-484kJ/mol
若在标准状况下,将H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 点燃爆炸后再恢复到标况,气体体积减少了
33.6L,则反应放出的热量是___2_8_6______kJ。
A、四种物质都存在 B、有甲酸乙酯和甲酸 C、有甲酸乙酯和甲醇 D、有甲酸乙酯,可能有甲醇
4、用一种试剂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A、甲苯、己烯、四氯化碳、乙醇、碘化钾 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甲酸、苯酚溶液、硫氰 化钾溶液
C、己烯 、甲苯 、苯酚溶液 、乙醇、溴苯
D、乙醇、乙酸、甲酸、乙醛、硝基苯
5、除杂并写出操作名称
4、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如何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的 方向?
5、新能源的特点?哪些是认为最有希望的新能源?
1、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
煤(主要成分C)、石油(主要为烃的混合物,其中 重要产物汽油的主要成分为辛烷C8H18)、天然气(主要 成分甲烷)。
优点:燃烧热都很高。
2、广义讲,能够发生燃烧,反应放出热量的物质都可 称为燃料。
则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_2_8_5._8 _kJ_/_m_ol
3、有关标准燃烧热的计算
例:10g硫磺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SO2,放 出的热量能使500gH2O温度由18℃升至62.4℃, 则硫磺的标准燃烧热为 297 kJ·mol-1 ,热化 学方程式为 S (s)+O2(g)=SO2 (g) ;△H=-297kJ·mol-1。 (已知每克水温度每升高1 ℃所需热量为4.18J)
【思考】燃烧放出的热量与标准燃烧热有什么不同?
答:① 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多少有关,燃烧的物 质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而标准燃烧热规定是1 mol的可燃物; ② 研究燃烧放出的热量并未限定燃烧产物的形态,而 研究标准燃烧热必须是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所以,不同量的同一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能 不同,但标准燃烧热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