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能源的充分利用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范文:能源的利用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范文:能源的利用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范文:能源的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能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3.理解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与保护;4.懂得节约能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面向实际问题的不同能源利用方式;2.了解不同能源类型的优缺点;3.节约能源。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器具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器具可以发光或发热?”。

提高引导:引导学生想出“发光或发热的设备需要一些特殊的东西,叫做能量”。

2.教学主题介绍不同的能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

a.煤炭能煤是一种黑色的矿物质,可以被烧成炎热的火焰。

我们使用煤炭来制造电力、暖气和工业生产。

我们需要有效地控制煤炭的数量,避免随意使用。

过多的使用会造成空气污染,危害我们的健康。

b.水能水能是一种由流动的、下落着的水所带动的能量。

水力发电是利用水的能量来制造电力。

水流动得越快、越多,发电量就越大。

因此,我们需要从人工建造的水坝中引入足够的水流来发电。

c.风能我们的地球不断旋转,所以空气在不断地移动。

风就是移动的空气,风能是这种空气运动所带来的能量。

风能被用于推动风车。

推动风车的风的速度越快、风车扇叶越大,所产生的能量就越大。

d.太阳能太阳能是指太阳能够释放出的能量。

我们通常会用太阳能来发电或者热水。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使用电池板(太阳能板)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3.反馈环节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利用不同能源的情况。

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情况下能源的消耗程度,让学生总结出保护能源的意义和方式,引导他们愉快地学习保护能源。

4.总结环节针对文本中提到的能源类型的特点及其利用方式,能源的保护与节约,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知识面,引导他们树立“节约能源”的观念,认识并关注周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教学反思科学是一门需要理性、观察和尝试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建立自己对不同能源类型的了解,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第3课时能源的充分利用PPT课件

第3课时能源的充分利用PPT课件

【例 1】 (2010·全国卷Ⅱ)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 化学方程式(25℃,101 kPa):
①C4H10(g)+123O2(g)===4CO2(g)+5H2O(l) ΔH=-2878kJ/mol
②C4H10(g)+123O2(g)===4CO2(g)+5H2O(g) ΔH=-2658kJ/mol
③C4H10(g)+92O2(g)===4CO(g)+5H2O(l) ΔH=-1746kJ/mol
④C4H10(g)+92O2(g)===4CO(g)+5H2O(g) ΔH=-1526kJ/mol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 A.-2878 kJ/mol B.-2658 kJ/mol C.-1746 kJ/mol D.-1526 kJ/mol 【解析】 燃烧热是指在25 ℃、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 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因此正丁烷完全燃烧产物应为 CO2(g)和H2O(l),所以正丁烷的燃烧热为ΔH=-2878 kJ/mol。
(2)完全燃烧,如C燃烧应生成CO2(g),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 燃烧。
(3)生成稳定状态的稳定物质,常见元素对应的稳定状态的稳定物 质分别是:氢元素转化为液态水,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硫元素全 部转化为二氧化硫气体。
2.热值 (1)定义:1 g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热值。 (2)意义:标准燃烧热是表示1 mol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但是在 生活中,常用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来衡量燃料放出能量的 高低即换算出热值。H2的热值高,而且洁净可再生,使氢气成为最具 有开发价值的能源。
2.燃烧热与中和热是什么关系? 提示:燃烧热与中和热都属于反应热,但它们具有各自的定义范 围,都属于特殊条件下的反应热,如图所示。

能源的充分利用PPT教学课件

能源的充分利用PPT教学课件

概念辨析:
1.下列各组物质的标准燃烧热相等的是:( B )
A.碳和一氧化碳
B.1mol碳和2mol碳
C.1mol乙炔和2mol碳 D.淀粉和纤维素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H2O(g);H = -241.8 kJ/mol 2H2(g)+O2(g)=2H2O(g);H = -483.6 kJ/mol H2(g)+1/2O2(g)=H2O(l);H = -285.8 kJ/mol 2H2(g)+O2(g)=2H2O(l); H= -571.6 kJ/mol
乙醛 乙酸 乙酸乙酯
葡萄糖 蛋白质
淀粉
银氨溶液或新制 Cu(OH)2 纯碱
水;酚酞和氢氧化钠
新制Cu(OH)2
浓硝酸 碘水
练习:
1、下列每组各有三对物质,他们都能用分液
漏斗分离的是
()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 B、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C、甘油和水,乙醛和水,乙酸和乙醇 D、油酯和水, 甲苯和水,己烷和水
溴苯(溴)
溴乙烷(乙醇)
乙酸乙酯(乙酸) 溴乙烷(溴)
乙醇(乙酸或水) 苯(甲苯)
硝基苯(硝酸) 甲烷(乙烯)
福尔马林(甲酸) 苯(苯酚)
苯酚(苯)
硬脂酸钠(甘油)
蛋白质(葡萄糖)
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现有12克纯炭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 CO占 3/4体积,与12克纯炭完全燃烧相比较, 此反应损失了多少热量?
5、发射卫星用肼 N2H4为燃料和NO2作氧化剂, 两者反应生成N2 和 H2O(g)。 已知:①

+ 2H2O (g)
那么发射卫星时,燃烧1mol肼与NO2放出的热 量是 567.6 kJ。

2022杭州市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合理利用能源》教案

2022杭州市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合理利用能源》教案

2022杭州市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合理利用能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合理利用能源》是杭州市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分类和利用,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能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能源,了解能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教材还通过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能源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能源的分类、利用和保护,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能源,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能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分类和利用,知道各种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

2.引导学生认识能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

3.通过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能源的分类和利用。

2.能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3.如何合理利用能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能源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认识能源的分类和利用。

2.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

3.准备小组合作任务,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能源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能源的分类和利用。

例如,展示太阳能、风能、水能、化石能源等,让学生了解这些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能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能源利用的好处,以及能源浪费和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资源的现状,提高学生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3课时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高一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3课时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高一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减压可降低碳氢化合物的沸点, 以防高级烃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结焦。
工业上石油分馏塔
教学过程
石油的分馏产品
教学过程
②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裂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

较低的烃的过程。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裂化

叫做催化裂化。
裂解:就是深度裂化。以比裂化更高的温度,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典例3.下列关于石油及石油炼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通过石油的催化裂化和裂解可以得到较多的轻质油和气态稀烃 B.含C20以上烷烃的重油经减压分馏可以得到煤油和柴油 C.裂化汽油不能用于萃取溴水,催化重整可得芳香烃 D.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分馏得到的各馏分仍是多种烃的混合物
教学过程
一、煤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
煤的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2.煤的综合利用
教学过程
(1)煤的干馏
干馏煤的实验室装置
教学过程
(2)煤的气化 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3)煤的液化
把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 ①直接液化: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态碳氢化合物。 即:煤+H2 → 液体燃料 ②间接液化:煤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作用气化,产生合成气CO、H2等,然后在催化 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等。即:煤 → CO+H2 → 甲醇
【答案】B 【解析】A.石油的催化裂化的目的是获得轻质油,提高轻质油特别是汽油的产量和质量;而裂解的目的是 获得气态短链不饱和烃,提高烯烃特别是乙烯的产量,选项A正确;B. 煤油和柴油是石油的常压分馏产物 ,含C20以上烷烃的重油经减压分馏可以得到润滑油、石蜡油等,选项B错误;C. 裂化汽油中含烯烃,能 和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不能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催化重整可得芳香烃,选项C正确;D. 石油分馏得到 的馏分仍然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选项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

1-1 课时2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能源的充分利用

1-1 课时2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能源的充分利用

课时2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能源的充分利用知能定位1.初步学习测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方法,能正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小误差。

2.知道盖斯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3.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4.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和新能源的开发。

5.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情景切入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呢?通过理论方法能够计算出这些热量吗?自主研习一、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1.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1)实验原理HCl(aq)+NaOH(aq) ===NaCl(aq)+H2O(l)或H+(aq)+OH-(aq)===H2O(l) ΔH<0(放热反应) 使一定量的酸、碱在稀溶液里完全反应,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

根据ΔH=-C×m×Δt×10-3kJ·mol-1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①C:为体系的比热容,指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吸收的能量。

②②Δt:反应后与反应前的温度变化。

③m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ρHCl ·V HCl+ρNaOH·V NaOH(2)仪器——量热计2.反应热的计算(1)盖斯定律①内容: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完全相同。

即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如图所示:ΔH=ΔH1+ΔH2=ΔH3+ΔH4+ΔH5②意义: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

如果应用盖斯定律,可以方便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③应用:利用已知反应焓变求未知反应焓变。

若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由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化学反应的焓变即为这几个化学反应焓变的代数和。

(2)计算方法如已知C(s)+O 2(g) ===CO 2(g) ΔH 1=-393.5 kJ/mol CO(g)+21O 2(g) ===CO 2(g) ΔH 2=-283.0 kJ/mol 若C(s)+ 21O 2(g) ===CO(g)的反应热为ΔH 。

新课改选修4第一单元能源的充分利用 导学案

新课改选修4第一单元能源的充分利用  导学案

专题一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编号03第三课时 能源的充分利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9-11页,《优化方案》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学案预习自学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2.联系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案合作探究内容;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3.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学案当堂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学案所有内容。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燃烧热的概念; 2、了解资源、能源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3、常识性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能源、环境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重点难点】燃烧热的定义,燃烧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课 前 预 习 案一、燃烧热阅读教材,找出燃烧热的概念,并把它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中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①研究条件: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 。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mol 。

④研究内容: 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 )⑤在未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 ,101 kPa 。

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的氧化物。

如: C → 、S → 、H → 。

2.表示的意义:如: CH 4的燃烧热为890.3KJ/mol. 含义: 3.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以 mol 物质的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 4.一定量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Q 放=n(可燃物)×△H二、热值定义: 。

三、能源1、能源就是能提供 资源,包括化石燃料( 、 、 )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能源高效利用实施方案

能源高效利用实施方案

能源高效利用实施方案能源是支撑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们需要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能源高效利用实施方案。

一、加强能源管理。

能源高效利用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能源管理。

建立健全的能源管理体系,制定能源消耗计划和目标,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测和评估,推动能源消耗的合理化和优化化。

同时,加强对能源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推广节能技术。

节能技术是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广应用节能灯具、高效节能家电、节能建材等节能产品,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加强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节能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和技能水平,推动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三、开展能源利用评估。

开展能源利用评估是实施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能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发现能源浪费和低效利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力度,促进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

五、加强能源政策支持。

加强能源政策支持是推动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保障。

制定和完善能源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的能源市场体系,引导和鼓励企业和个人加大对能源高效利用的投入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总之,能源高效利用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和措施,才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目标,为建设美丽中国、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
,但这是不可再生能
源,最终会枯竭。目前我们使用的能量的主要形式是

,热能
主要反通应过热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植物秸秆化等石物燃质料而获得。因此,提高这
些物质的
对于节约能源十分重要。 电能 热能
❖ 5.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开发
成为当前
国际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开发和研究
❖ (3)生成稳定状态的稳定物质,常见元素对应的 稳定状态的稳定物质分别是:氢元素转化为液 态水,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硫元素全部转 化为二氧化硫气体。
❖ 2.热值
❖ (1)定义:1 g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做该物 质的热值。
❖ (2)意义:标准燃烧热是表示1 mol燃料燃烧放 出的热量,但是在生活中,常用单位质量燃料 燃烧放出的热量,来衡量燃料放出能量的高低 即换算出热值。H2的热值高,而且洁净可再生, 使氢气成为最具有开发价值的能源。
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H2(g)+12O2(g)===H2O(l) ΔH2=-285.8 kJ·mol-1
CO(g)+12O2(g)===CO2(g) ΔH3=-283.0 kJ·mol-1
❖ 甲同学根据1 mol CO(g)和1 mol H2(g)燃烧放 出的热量总和比1 mol C(s)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认为:“煤炭燃烧时加少量的水,可以使煤炭 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 作出了下列循环图:
❖ 2.燃烧热与中和热是什么关系? ❖ 提示:燃烧热与中和热都属于反应热,但它们
具有各自的定义范围,都属于特殊条件下的反 应热,如图所示。
❖ 燃烧热和中和热之间的异同关系,在下表中阐 述得更加明确。
相 能量变化 同 点 ΔH 不 反应物的量 同 生成物的量 点
反应热的定义
燃烧热
中和热
放热反应
ΔH<0
❖ 乙同学认为:“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 的热量与直接燃烧煤放出的热量一样,而将煤 转化为水煤气会增加消耗。因此,将煤转化为 水煤气得不偿失。”你认为他们的观点对吗? 将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讨论。
❖ 提示:根据盖斯定律作的循环图分析可知,甲 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 乙同学:“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 量与直接燃烧煤放出的热量一样”的观点是正 确的,“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会增加消耗,因此, 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得不偿失”的观点是不正确 的。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后,一个优点是燃料过 程中减少了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 因此,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不是得不偿失,而是 得大于失。
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1
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则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 285.8 kJ·mol-1

❖ 3.热值: 1 g物质完全燃烧的 反应热 叫做该物质的热值。 ❖ 4.能源是可以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
1 mol
不限量
不限量
1 mol H2O
在稀溶液中,酸与
在101 kPa时,1 mol物 碱发生中和反应,
质完会燃烧生成稳定 生成1 mol H2O时 的物质时放出的热量 放出的热量;强酸
;反应物不同,燃烧 与强碱的中和热都
热不同
相同,均为-57.3
kJ·mol-1
❖ 知识点1 标准燃烧热和热值
❖ 1.标准燃烧热
❖ 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 做物质的标准燃烧热。
❖ 掌握标准燃烧热的概念应注意:
❖ (1)标准燃烧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可燃物以 1 mol作为标准进行测量。表示燃烧热的化学 方程式,燃料的物质的量一定是1 mol。
❖ (2)完全燃烧,如C燃烧应生成CO2(g),而生成 CO(g)属于不完全燃烧。
【例 1】 (2010·全国卷Ⅱ)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 化学方程式(25℃,101 kPa):
①C4H10(g)+123O2(g)===4CO2(g)+5H2O(l) ΔH=-2878kJ/mol
②C4H10(g)+123O2(g)===4CO2(g)+5H2O(g) ΔH=-2658kJ/mol
❖ D.-1526 kJ/mol
❖ 1.人们通常标用准燃烧热 热值 料放出热量的大小。
101 kPa
❖ 2.标准燃烧热:在 物质

来衡量燃
1 mol
完全燃烧
的压强下,
❖ 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热。已知热化 学方程式:
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1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③C4H10(g)+92O2(g)===பைடு நூலகம்CO(g)+5H2O(l) ΔH=-1746kJ/mol
④C4H10(g)+92O2(g)===4CO(g)+5H2O(g) ΔH=-1526kJ/mol
❖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
❖ A.-2878 kJ/mol
❖ B.-2658 kJ/mol
❖ C.-1746 kJ/mol
❖ 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位于北京 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 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 性建筑物之一。
❖ “水立方”采用了许多先进的节能技术,包括 热泵的使用、太阳能的利用、水资源的综合利 用、先进的采暖空调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和其 他节能环保技术,如采用内外墙保温来减少能 量的损失、采用高效节能光源与照明控制技术 等。这些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的采用,为 我国今后建筑的节能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 用,还可进一步带动和促进我国建筑节能技术 产业化的发展。那么你知道还有哪些能源能被 利用吗?


、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
燃烧效率

等新能源。新能源应具有 等特点。
新能源
太阳能 氢能
生物质能
资源丰富、可再生、无污染或少污染
1.将煤转化为水煤气是通过化学方法将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
方法之一。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C+H2O===CO+H2
C(s)、CO(g)和 H2(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