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肿瘤与髓外肿瘤

髓内肿瘤与髓外肿瘤
髓内肿瘤与髓外肿瘤

髓内肿瘤和髓外肿瘤的判断和定位(图/文)

(2011-01-13 23:49:36)

脊髓内肿瘤和脊髓外肿瘤不是一个少见病,临床工作中常需根据患者的痛温觉的进展变化去区别是髓内还是髓外肿瘤。

学好基础解剖就一清二楚了。

图1 脊髓横断面模式图图2 脊髓横切面示意图

从图1中

可以看到,位于

脊髓白质外侧

索的前半和前

索中有一组纤

维束叫脊髓丘

脑束,是专门传

导人体痛温觉

和粗略触觉冲

动的,向颅侧经

脑干止于背侧

丘脑(见图3)。

从图3可

以看到,躯干

四肢的痛温

觉从皮肤感受

器-→经传入神

经-→同侧脊髓

后角的固有神

经核-→上升

1-2个节段(或

边上升边交叉

到对侧)-→经

前连合-→对侧

侧索形成脊髓

丘脑束-→上行

止于丘脑外侧

核-→由此处的

第三神经元发

出纤维经内囊

后肢丘脑辐射

上升-→到大脑

皮质中央后回

的感觉区,从而感知痛温觉。

从图2中可知,脊髓丘脑束内的纤维排列是有定位规律的,从内至外分别是颈胸腰骶(CTLS),所以,当为脊髓外肿瘤时,肿瘤对脊髓的压迫首先是出现骶腰神经分布区的痛温觉障碍,并随肿瘤的发展逐步影响到胸和颈,也就是说痛温觉障碍的进展是自病变节段由下向上发展。相反,当为髓内肿瘤时,痛温觉障碍的进展是自病变节段由上向下发展。

肿瘤的定位:肿瘤位于痛温觉缺陷平面上升1-2个脊髓节段的对侧,因为痛温觉障碍的平面是反映在肿瘤向下1-2个脊髓节段的对侧。比如一患者感觉左侧脐部(为T10平面)痛温觉障碍并逐渐向上发展,

说明肿瘤为髓外肿瘤,而且位于右侧胸髓8平面,根据脊髓与椎管的对

应关系定位于胸椎6-7的椎管内右侧的脊髓

外。图3 痛温觉传导通路

髓内肿瘤MRI 髓外肿瘤MRI

神经解剖可真是难学啊!还是影像学检查既容易又明确,一目了然!

髓内和髓外肿瘤的鉴别诊断

脊髓肿瘤和几种脊髓疾病的鉴别

1.脊髓蛛网膜炎此病主要表现:病程长病前多有感染发热或外伤等病史病情

可有起伏症状可有缓解大都有较广泛的根性疼痛但多不严重运动障碍较感觉障碍严重深感觉障碍往往比浅感觉障碍明显感觉平面多不恒定且不对称自主神经功能出现一般较晚脑脊液检查:细菌数轻度升高蛋白多增高X线平片正常脊髓造影时造影剂呈珠状分散多无明显梗阻面借此可和脊髓肿瘤相区别

2.脊椎结核常伴有其他部位结核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检查脊柱多有后突畸形

X线平片可见脊柱有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有的脊柱旁出现冷脓肿阴影可以和脊髓肿瘤相鉴别

3.横贯性脊髓炎本病多有感染或中毒的病史起病迅速可有发热等先驱症状发

病后几天以内就可迅速出现截瘫脑脊液细胞数增多腰椎穿刺压颈试验多不梗阻故和

脊髓肿瘤容易区别

4.硬脊膜外脓肿起病多急促或亚急性多有化脓感染的病史疼痛为突发性持续

性剧疼可有发热血象白细胞增多血?休克但慢性硬脊膜外脓肿和脊髓肿瘤往往不易

区别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均增加如果脓肿位于腰段腰椎穿刺可能有脓液流出病变常

在椎管内扩展累及节段较长

5.椎间盘突出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伴有椎间盘突出或不典型慢性发展腰椎间

盘脱出有脊髓受压者病情发展和脊髓肿瘤很相似早期出现根痛逐渐出现脊髓受压症

状和脊髓肿瘤鉴别以下几点:

(1)椎间盘脱出多有脊椎外伤的病史

(2)颈部椎间盘脱出多发生在颈5~6腰部椎间盘脱出多发生在腰4~5或腰5

骶1行牵引症状可缓解

(3)脑脊液检查蛋白多正常或轻度增加X线平片可见有椎体间隙变窄

6.颈椎病为退行性病变多发生在中老年人早期症状多为一侧上肢麻痛无力颈

痛且活动受限少数脊髓型颈椎病症慎重排除一般经牵引症状可缓解X线平片可见颈

椎增生及椎间隙变窄易与脊髓肿瘤鉴别

脊髓内、外肿瘤的鉴别要点

作者:骨科网关键词:(脊髓肿瘤) 更新时间:2008-12-20

脊髓肿瘤分为脊髓内肿瘤和脊髓外肿瘤,二者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如下:

脊髓肿瘤分为脊髓内肿瘤和脊髓外肿瘤,二者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如下:

(1)脊髓内肿瘤:疼痛的性质为束性自发痛,定位不明显,有节段性感觉分离,并自上而下发展。早期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晚期可出现蛛网膜下腔梗阻现象。脊柱X线平片骨质很少改变。脊髓造影见有梭状充盈缺损或深杯口状影像。CT片和MRI见肿瘤部位的脊髓明显膨大。

(2)脊髓外肿瘤:疼痛为根性剧痛,疼痛部位与肿瘤位置一致。感觉障碍自下向上发展,无明显的感觉分离。常合并Brown-Sequard综合征。早期出现蛛网膜下腔梗阻,晚期可出现

括约肌功能障碍。脊柱X线平片骨质有改变。脊髓造影呈杯口状充盈缺损。MRI和CT片见肿瘤在脊髓外,脊髓有明显移位。

髓内肿瘤与髓外肿瘤

髓内肿瘤和髓外肿瘤的判断和定位(图/文) (2011-01-13 23:49:36) 脊髓内肿瘤和脊髓外肿瘤不是一个少见病,临床工作中常需根据患者的痛温觉的进展变化去区别是髓内还是髓外肿瘤。 学好基础解剖就一清二楚了。 图1 脊髓横断面模式图图2 脊髓横切面示意图

从图1中 可以看到,位于 脊髓白质外侧 索的前半和前 索中有一组纤 维束叫脊髓丘 脑束,是专门传 导人体痛温觉 和粗略触觉冲 动的,向颅侧经 脑干止于背侧 丘脑(见图3)。 从图3可 以看到,躯干 四肢的痛温 觉从皮肤感受 器-→经传入神 经-→同侧脊髓 后角的固有神 经核-→上升 1-2个节段(或 边上升边交叉 到对侧)-→经 前连合-→对侧 侧索形成脊髓 丘脑束-→上行 止于丘脑外侧 核-→由此处的 第三神经元发 出纤维经内囊 后肢丘脑辐射 上升-→到大脑 皮质中央后回 的感觉区,从而感知痛温觉。 从图2中可知,脊髓丘脑束内的纤维排列是有定位规律的,从内至外分别是颈胸腰骶(CTLS),所以,当为脊髓外肿瘤时,肿瘤对脊髓的压迫首先是出现骶腰神经分布区的痛温觉障碍,并随肿瘤的发展逐步影响到胸和颈,也就是说痛温觉障碍的进展是自病变节段由下向上发展。相反,当为髓内肿瘤时,痛温觉障碍的进展是自病变节段由上向下发展。 肿瘤的定位:肿瘤位于痛温觉缺陷平面上升1-2个脊髓节段的对侧,因为痛温觉障碍的平面是反映在肿瘤向下1-2个脊髓节段的对侧。比如一患者感觉左侧脐部(为T10平面)痛温觉障碍并逐渐向上发展,

说明肿瘤为髓外肿瘤,而且位于右侧胸髓8平面,根据脊髓与椎管的对 应关系定位于胸椎6-7的椎管内右侧的脊髓 外。图3 痛温觉传导通路

椎管内肿瘤分类及临床表现 文档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一)按肿瘤的性质与组织学来源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前者有神经鞘瘤、脊膜瘤、血管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脂肪瘤及畸胎瘤等。后者有胶质瘤、侵入瘤及转移性肿瘤。 (二)根据肿瘤与硬脊膜的关系分为两大类:即硬脊膜外肿瘤和硬脊膜内肿瘤,后者又分为髓内肿瘤和髓外肿瘤。硬脊膜内肿瘤:(1)髓内肿瘤:主要为神经胶质瘤约占10%.组织学类型大致有:①室管膜瘤:来自脊髓中央管表面的室管膜细胞,质地较硬,常有明显分界。②星形细胞瘤:虽恶性程度较低但往往浸润生长,与脊髓组织无明显分界。③神经胶质母细胞瘤,较少见,恶性程度高,浸润性生长。(2)髓外肿瘤:较常见,约占脊髓肿瘤的65%.绝大部分为良性,手术切除效果良好。常见有①发自脊神经根的神经纤维瘤,约占脊髓瘤的44%.肿瘤与脊髓分界清楚,肿瘤有光滑的包膜。多数为单发,但也可多发。以硬脊膜内者最常见,也可发生于硬脊膜外,约有8.5%的神经纤维瘤同时生长于硬脊膜内、外与椎旁者,称为哑铃形神经纤维瘤。②脊膜瘤约占12%,多见于中年人。多发生于硬脊膜内,常为单发,也可多发。多位于脊髓蛛网膜之外,与硬脊膜内面常有粘连。硬脊膜外肿瘤:硬脊膜外肿瘤约占25%,以恶性肿瘤居多。也可为身体其他部位肿瘤转移到此。硬膜外也可发生良性肿瘤,常见的神经纤维瘤、脊膜瘤和脂肪瘤等。恶生肿瘤有肉瘤、转移瘤等。 临床表现 1.刺激期(神经根痛期)

在疾病早期可出现神经根性刺激症状,表现为电灼、针刺、刀割或牵拉样疼痛,咳嗽、喷嚏和腹压增大时刻诱发或加重疼痛,夜间痛及平卧痛是椎管内肿瘤特殊的症状。 2.脊髓部分受压期 表现为受压平面以下同侧肢体运动障碍、对侧肢体感觉障碍。脊髓内肿瘤感觉平面是从上向下发展,髓外肿瘤则由下向上发展。 3.脊髓完全受压期 表现为受压平面以下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并且不可恢复。

半椎板入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分析

半椎板入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29T11:17:59.1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0期作者:毛剑男徐武王晶赵寅涛[导读]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通过半椎板入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南京鼓楼医院江苏南京 210008) 【摘要】目的:对半椎板入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2013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10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病例进行分析,基于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通过半椎以及全椎板开窗入路方式进行肿瘤全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以及住院之后的时间、下床时间、术后术疗效以及术后脊柱稳定性均要高于对照组,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板入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具有效果良好、创生小且康复快的特征,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半椎板入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188-02 Treatment of subdural extramedullary neoplasms by semi-laminar approach Mao Jiannan, Xu Wu, Jing Wong, Zhao Yintao. Nanjing Gulou Hospital, Nanjing, Jiangsu 210008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ubdural extramedullary tumor resection by semi-laminar approach.Methods From 2013to2017,100cases of subdural extramedullary tumors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Based on the digital random method,50cases in each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otal resection of tumor was performed by fenestration of half vertebrae and whole lamina.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leeding during the operation,operation time and the time after hospitalization,the time to get out of bed.The effect of opera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spinal column after oper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ubdural tumor resection by semi-laminar approach is remarkable,and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clinical effect,small creation and quick recovery,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patients.It is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Hemi laminectomy; Extramedullary subdural tumor;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笔者主要对半椎板入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3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10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病例进行分析,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通过全椎板开窗入路方式进行肿瘤全切除手术;观察组通过半椎板入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切除手术。对照组患者年龄24岁~65岁,平均年龄(45.3±4.5)岁,患者病程在2个月到8年不等,患者平均病程在4年。 1.2 治疗方案 术前患者MRI影像学检测,确定脊髓病变位置;以C形臂定位患者病变位置;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俯卧在手术台之上,定位点为既定标准,外延扩展2cm进行正中切口,逐次切开患者皮肤、患者的皮下组织以及筋膜层,在患者的棘突以及棘上韧带位置对其进行分离[1]。观察组患者通过半推板开窗处理;临床中对病变位置的椎管进行水平分离,充分显露椎板位置,保障其长度小于关节突外侧边缘;进行椎板磨开开窗组处理,然后咬除患者黄韧带,充分暴露患者的硬脊膜,进行纵切,切除肿瘤之后要止血,缝合;对照组在手术中则通过全椎板开窗方式进行处理,在手术中更要咬除棘突、棘上以及棘间之间的韧带与两侧的椎板,基于切口对其进行中正纵行切口打开患者的硬脊膜,进行肿瘤切除,缝合;同时,要进行硬脊膜外引流管的放置处理。 1.3 统计方式 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以(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以n(%)表示,然后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以及住院之后的时间、下床时间、两组患者术后术疗效以及术后脊柱稳定性的比较情况见表1、表2。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数种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n(%)]

髓内肿瘤与髓外肿瘤

髓内肿瘤与髓外肿瘤

髓内肿瘤和髓外肿瘤的判断和定位(图/文) (2011-01-13 23:49:36) 脊髓内肿瘤和脊髓外肿瘤不是一个少见病,临床工作中常需根据患者的痛温觉的进展变化去区别是髓内还是髓外肿瘤。 学好基础解剖就一清二楚了。

图1 脊髓横断面模式 图图2 脊髓横切面示意图

从图1 中可以看到,位 于脊髓白质外 侧索的前半和 前索中有一组 纤维束叫脊髓 丘脑束,是专门 传导人体痛温 觉和粗略触觉 冲动的,向颅侧 经脑干止于背 侧丘脑(见图 3)。 从图 3可以看到,躯 干四肢的 痛温觉从皮肤 感受器-→经传 入神经-→同侧 脊髓后角的固 有神经核-→上 升1-2个节段 (或边上升边 交叉到对侧) -→经前连合 -→对侧侧索形 成脊髓丘脑束 -→上行止于丘 脑外侧核-→由 此处的第三神 经元发出纤维 经内囊后肢丘 脑辐射上升-→ 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感觉区,从而感知痛温觉。 从图2中可知,脊髓丘脑束内的纤维排列是有定位规律的,从内至外分别是颈胸腰骶(CTLS),所以,当为脊髓外肿瘤时,肿瘤对脊髓的压迫首先是出现骶腰神经分布区的痛温觉障碍,并随肿瘤的发展逐步影响到胸和颈,也就是说痛温觉障碍的进展是自病变节段由下向上发展。相反,当为髓内肿瘤时,痛温觉障碍的进展是自病变节段由上向下发展。 肿瘤的定位:肿瘤位于痛温觉缺陷平面上升1-2个脊髓节段的对侧,因为痛温觉障碍的平面是反映在肿瘤向下1-2个脊髓节段的对侧。比如一患者感觉左侧脐部(为T10平面)痛温觉障碍并逐渐向上发展,

说明肿瘤为髓外肿瘤,而且位于右侧胸髓8平面,根据脊髓与椎管的对 应关系定位于胸椎6-7的椎管内右侧的脊髓 外。图3 痛温觉传导通路 髓内肿瘤 MRI 髓外肿瘤MRI 神经解剖可真是难学啊!还是影像学检查既容易又明确,一目了然! 髓内和髓外肿瘤的鉴别诊断

椎管内神经鞘瘤

椎管内神经鞘瘤是椎管内肿瘤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髓外硬膜下,多发生在脊神经根及脊膜,多见于成年人,40~50岁左右。 临床表现:早期刺激症状,脊髓部分受压症状,横贯性损伤症状三个阶段。 1、肿瘤生长缓慢,病程一般较长,如肿瘤囊性变,病情可突然加重。 2、多发生于脊髓神经后根,肿瘤直接刺激和牵拉感觉神经,首发症状为肿瘤所在相应部位根性疼痛。 3、多位于脊髓旁侧,肿瘤长大部分脊髓受压,临床上出现脊髓半切综合症。 4、脊髓横贯性损伤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大多晚期出现,且多不严重。 辅助检查:以CT,MRI为主。 治疗:一般手术效果良好,但到晚期,脊髓长期压迫变性,有时脊髓功能恢复不明显,故应尽早手术。 现存护理问题:1、腹胀患者为全麻因全麻对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都有阻滞作用,胃肠蠕动减弱。或术前禁食禁水时间短,胃肠道内储存较多食物。术后早期吃甜食、饮料等产气食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等有关。用温水浸泡过的毛巾置于腹部,在患者腹部按结肠走向作环形按摩6次左右,可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或遵医嘱使用药物促进排便和排气。 2、脑脊液伤口漏与椎管探查术中探查减压有关。可取平卧位,持续卧床15天,保持大小便通畅,减少增加腹压的机会,给予镇静止痛治疗,让患者处于安静放松状态,减少引起脑液压力增高的因素,给予抗生素预防椎管内感染。 3、脊髓压迫症与脊髓术后水肿或血肿压迫脊髓有关。病人半侧瘫痪或双下肢瘫痪不能自主更换体位,应每2H一次翻身。术后因疼痛不敢咳嗽,深呼吸,平卧位不利于呼吸,易发生肺炎,术后止痛非常重要。应加强功能锻炼,争取早下床活动,不能下床时,坚持做被动活动,使肢体保持功能位,避免肌肉挛缩或足下垂。加强患者的营养,以增加体力,利于体能恢复。

髓内肿瘤与髓外肿瘤

髓内肿瘤和髓外肿瘤的判断和定位(图/文) (2011-01-13 23:49:36) 脊髓内肿瘤和脊髓外肿瘤不是一个少见病,临床工作中常需根据患者的痛温觉的进展变化去区别是髓内还是髓外肿瘤。 学好基础解剖就一清二楚了。 图1脊髓横断面模式图横切面示意图 内制运吻摂 配庭脅IW 亜 讦*1小脇后 豆 图2 脊髓

从图1中可以看到,位于脊髓 白质外侧索的前半 和前索中有一组纤 维束叫脊髓丘脑 束,是专门传导人 体痛温觉和粗略触 觉冲动的,向颅侧 经脑干止于背侧 丘脑(见图3)。 从图3可以 看到,躯干四肢的 痛温觉从皮肤感受 器-一经传入神经- 一同侧脊髓后角的 固有神经核-一上 升1-2个节段(或 边上升边交叉到对 侧)-一经前连合- —对侧侧索形成脊 髓丘脑束-f上行 止于丘脑外侧核- —由此处的第三神 经元发出纤维经内 囊后肢丘脑辐射 上升-f到大脑皮 质中央后回的感觉 区,从而感知痛温 觉。 从图2中可 知,脊髓丘脑束内 的纤维排列是有定 位规律的,从内至外分别是颈胸腰骶(CTLS,所以,当为脊髓外肿瘤时,肿瘤对脊髓的压迫首先是出现骶腰神经分布区的痛温觉障碍,并随肿瘤的发展逐步影响到胸和颈,也就是说痛温觉障碍的进展是自病变节段由下向上发展。相反,当为髓内肿瘤时,痛温觉障碍的进展是自病变节段由上向下发展。 肿瘤的定位:肿瘤位于痛温觉缺陷平面上升1-2个脊髓节段的对侧,因为痛温觉障碍的平面是反映在肿瘤向下1-2个脊髓节段的对侧。比如一患者感觉左侧脐部(为T10平面)痛温觉障碍并逐渐向上发展,中央后回 脊髓丘脑束 后角固有核 脊髄背外侧束 脊神经节细胞

说明肿瘤为髓外肿瘤,而且位于右侧胸髓8平面,根据脊髓与椎管的对应关系定位于胸椎6-7的椎管内右侧的脊髓 外。图3痛温觉传导通路

脊髓髓内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脊髓髓内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脊髓髓内肿瘤是较少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较颅内肿瘤低。部分恶性髓内肿瘤若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完善,可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本研究就脊髓髓内肿瘤的流行病学、分类、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和治疗手段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对常见的脊髓髓内肿瘤的特点和治疗新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标签:脊髓髓内肿瘤;辅助检查;治疗方案;预后 脊髓髓内肿瘤是较罕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如果未经恰当的治疗,可能导致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目前外科治疗仍然是处理大多数脊髓髓内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少数恶性或复发的脊髓髓内肿瘤由于肿瘤浸润正常脊髓组织,组织分界不清,需要辅助放疗或化疗。本研究主要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特点和治疗方案。由于脊髓髓内肿瘤的发病率较低,加上临床表现和肿瘤组织学的异质性,因而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治疗脊髓髓内肿瘤。 1 流行病学 在以众多人口为基础的研究中,Duong等[1]发现脊髓髓内肿瘤占所有脊柱肿瘤的5%~10%。约有90%的脊髓髓内肿瘤为胶质瘤,这些肿瘤大部分是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其中室管膜瘤占60%左右,星形细胞瘤约占30%[1]。Lonser 等[2-3]在临床研究中发现,10%的脊髓髓内肿瘤中,血管母细胞瘤占2%~8%,髓内转移瘤占2%。 与颅内肿瘤相比,脊髓髓内肿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脊髓髓内肿瘤整体发病率约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的1/4[4]。颅内与脊髓的星形细胞瘤发病率之比约为10∶1,而室管膜瘤则为2∶1~3∶1,这取决于具体的病理变化[4]。脊髓髓内肿瘤的解剖分布与脊髓长度成正比,胸段占大部分(50%~55%),腰骶部次之(25%~30%),颈段最少(15%~25%)[4-5]。 2 分类 2.1 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约50%位于下方枕骨大孔,侵及脊髓或马尾区域[6]。发病平均年龄大约是40岁,并且男性略多[7]。髓内室管膜瘤好发于颈段脊髓,约占所有髓内室管膜瘤的67%[6-7]。WHO已确认5个室管膜瘤亚型,根据病理,包括细胞型、乳头型、上皮型、脑室膜细胞型、黏液乳头型[8]。室管膜瘤也分为典型、WHOⅡ级,或间变性WHOⅢ级[9]。另外,WHOⅠ级的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和室管膜下瘤型也已得到公认[8]。间变性室管膜瘤(WHOⅢ级)是不太常见的脊髓髓内肿瘤且具有其他病理特点,如细胞构成增加,有丝分裂活动,多形核,血管增生,核异型性和坏死[9]。间变性室管膜瘤(WHOⅢ级)具有恶性生物学特性和恶化倾向[9]。终丝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约占所有室管膜瘤的13%,超过位

2020医院招聘考试医学影像学知识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44)

2020医院招聘考试医学影像学知识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44) 1. 在脊髓髓内外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哪项是错误的: A.髓内肿瘤早期常有排便功能障碍 B.髓外肿瘤早期常有排便功能障碍 C.髓内肿瘤的感觉障碍是自上而下发展的 D.髓外硬膜下肿瘤可能有椎间孔扩大 E.髓外硬膜下肿瘤脊髓造影常呈偏心状、杯口状充盈缺损 2. 关于脊髓髓内肿瘤,下述哪项是最正确的: A.多为神经鞘瘤 B.多为胶质瘤 C.多有感觉障碍自上向下发展的特点 D.如系脂肪瘤,可全切除 E.儿童以先天性肿瘤多见 3. 髓内肿瘤与髓外肿瘤主要表现为症状和体征的发展顺序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髓内肿瘤是出现从上向下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B.髓内肿瘤是出现从下向下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C.髓外肿瘤顶性痛

D.髓内肿瘤根性痛 E.髓内肿瘤是出现从左向右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4. 髓外硬膜内肿瘤的MRI表现是: A.患侧蛛网膜下隙变窄 B.患侧蛛网膜下隙受压增宽 C.蛛网膜下隙对称性增宽 D.蛛网膜下隙对称性变窄 E.健侧蛛网膜下隙增宽 5. 脊髓空洞症的典型MRI表现有: A.病变区脊髓增粗或萎缩,中央管扩大 B.病变区脊髓增粗或萎缩,中央管缩小 C.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D.脊髓空洞症一般用磁共振检查 E.一般无强化 6. 髓内肿瘤: A.早期很快出现完全性截瘫 B.感觉和运动障碍自下而上发展 C.感觉和运动障碍自上而下发展 D.明显而持久的感觉分离现象

E.交叉性感觉障碍 1.【参考答案】B。中公解析:髓内肿瘤早期即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而髓外硬膜下肿瘤早期多为神经根痛,最后才压迫脊髓导致排便功能障碍。 2.【参考答案】B。中公解析:临床资料表明,髓内肿瘤以胶质瘤最为多见。。 3.【参考答案】A。中公解析:髓内肿瘤是出现从上向下症状和体征变化,而髓外肿瘤则由下向上。另外,髓外肿瘤多有根性痛,髓内肿瘤少有。 4.【参考答案】B。中公解析:髓外硬膜内肿瘤时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脊髓内肿瘤则常致蛛网膜下隙对称性变窄。 5.【参考答案】D。中公解析:脊髓空洞症的典型MRI表现: ①平扫:病变区脊髓增粗或萎缩,中央管扩大,呈长T1长T2信号的长条形或梭形改变,也可呈粗细不均的麻花样改变; ②增强扫描:一般不强化。 6.【参考答案】B。中公解析:髓内肿瘤表现为感觉和运动障碍自上而下发展,常为双侧性;髓外硬脊膜内肿瘤表现为感觉和运动障碍自下而上发展,常一侧较明显,锥体束征出现较早;硬脊膜外肿瘤以恶性肿瘤、转移癌多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