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
近四年地理高考试卷命题点统计与分析(全国一卷)

近四年地理高考试卷命题点统计与分析(全国一卷)一.考点分布二.四年考点分析纵观四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结构稳定、难度适中。
试题以地理主干知识为载体,注重地理原理与区域的结合,侧重同学们地理分析能力的考查,突显地理学科“味道”,正所谓是“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
”试题关注热点而不回避热点,回归区域又展露人文,如北京奥运、中非贸易、沙尘暴、经济全球化、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南亚海啸等问题都紧扣时代脉搏。
区域考查综合性、主干考查特色性是当前文综能力考查的依托点。
从上表分析可知,近四年中考查的主干知识有一定的规律性,全国一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有以下一些:近四年中只出现一次的主干知识点:宗教起源地及文化扩散的类型;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分析;地层构造与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的关系;海水盐度、温度随深度的变化;天文现象概念及形成条件、地方时、区时的换算和应用;板块分布、火山喷发的原理等。
近四年高考中从未出现的知识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酸雨、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生物和土壤,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地域分异规律;文化和旅游的有关知识等.三、高考命题走向分析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体现着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要求,为使同学们复习时更有针对性和前瞻性,通过对前几年《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的研读和高考试题的分析,2008年高考地理命题会有以下一些特点:1.继续加大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突出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过程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点只是考查能力和思维的载体。
更多的是通过提供资料、设置情境来考查能力和素质。
资料包含了各种信息,有文字、图像、图表、数据等,取材常常来自教材以外的当代国内外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的发展资料,命题不拘泥于教材却高于教材,但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点和理论是可以解决的。
2.更重视对图像图表资料的信息获取和解读,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社会现象,善于获取、处理各种信息,能熟练使用、判读、绘制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图表,具有空间概念和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具备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结论的地理综合思维方法。
《地理高考说题》课件

2
地理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大学选择专业时更有 竞争力,也更容易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3
地理高考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素 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 践能力。
地理高考的考试内容
地理高考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理学科基础知识的 掌握程度,包括地球科学、自然地理、人文地 理等方面的知识。
命题趋势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总结词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 ,要求考生对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 理和规律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VS
详细描述
近年来,地理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基础 知识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记忆、理 解和运用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 律。例如,对于地球运动、气候类型、地 貌形态等核心知识点,考生需要能够熟练 掌握其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相互关系。
04
地理高考备考策略
制定备考计划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每日、每周、每月的学习计划,确保有 充足的时间来复习各个知识点。
设定阶段性目标
将备考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设定具体的目标,如完成 某个章节的学习、掌握某个知识点等。
合理分配时间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合理分配时间,重点复习常考知识点和难点 ,适当分配时间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复习。
06
地理高考说题经验分享
经验一:注重积累,多做练习
总结词
积累与练习是提高地理成绩的关键。
详细描述
地理学科知识点繁多,需要不断积累和巩固 。多做练习题,尤其是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 题,可以帮助考生熟悉题型,提高解题速度 和准确性。同时,积累错题和难题,定期复
习,也是提高成绩的有效方法。
经验二: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近五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近五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学生应关注近五年的高考命题方向,为 2020 年的高考做准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近五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希望大家喜欢!近五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从整体上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试题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倡导学以致用;试题设计注重引导地理教学关注学生树立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试题仍然强调地理知识运用、地理信息获取、地理分析与评价、地理表述等能力的考查。
因此,要在地理变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的熟练性与地理思维的敏捷性。
同时,还要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1.选择题全部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全卷选择题分成 3—4 个题组,或 3 个一组,或 2 个一组,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形成梯度,保证了考生思维的连贯性,便于考生答题。
2.主干知识抽样考查,地球运动知识基本从试卷中消失,自然地理突出地形、气候、河流、水资源利用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考查,人文地理突出人口、工业区位、农业区位、交通区位等区位理论的考查,区域地理突出区域定位、区域特征、产业转移及可持续发展观的考查。
这些考点都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所考查的知识皆为教材的原知识或原知识的深化拓展,是平时训练题的变通创新,基本上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 。
工农业业区位、大气运动、水文条件、地形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人类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历年高考题目中均有体现。
试题贴近生活,注重联系实际,特别是对应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推理性更强。
3.地理图表是高考试卷中重要的内容组成部分,试题从地图或材料切入,涉及到区域图、统计图表、景观图等,尤其等值线图常考不衰,以等高线地形图居多,等值线题因其类型多、善变化、综合性和能力要求高,能很好地体现试题的创新性和梯度性,体现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所以一直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2021高考全国乙卷地理试卷分析

2021高考全国乙卷地理试卷分析倍受国人关注的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
那么今年高考地理试题命制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特点对2022届高三地理备考复课有什么借鉴意义?为此,我细细的研读了2021年全国高考地理乙卷,结合往年的高考试题,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下面我就简单的谈谈从中领悟的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特点及对2022届高考地理备考提出复课策略,抛砖引玉。
下面就就简单的说说从2021年全国高考地理乙卷和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中悟道的命题的特点。
1、试题取材生活化,具有较强时代气息地理试题既有真实的生活实践情境,也有复杂的学习探索情境;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选取能反映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精准扶贫、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等素材。
如:全国乙卷第1~3题,以无人机服务新疆棉花生产这一典型科技兴农为案例;全国乙卷第36题,以某品牌在江苏昆山市建设咖啡创新产业园为案例;全国乙卷第43题,以某科研团队为云南元阳阿者科村探索内源式旅游开发模式为案例等等。
这些均来源于生产生活,无不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2、试题设问注重学科思维能力考查,由易入难,层层推进。
从试题设问角度看都是围绕着人地关系这一大核心概念,并将对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考查融入其中,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地理测评内容体系,较好地践行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理念。
考查注重学科思维能力不仅包括必备的逻辑推理能力,还特别突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
如:全国乙卷第9~11题,考查苔原带的分布规律及变化机理,要求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准确的作答;全国乙卷第37题第(4)问,以巢湖西岸圩田区从种植庄稼转变为发展水产业的情境为案例,呈现人湖关系协调发展的方案,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开放思路和视角,思考我国平原地区不同阶段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全国乙卷第44题,以科研团队对青藏铁路某风沙活动路段两侧的调查为材料,采用详实的数据再现真实研究过程,学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从建设期和营运期,从不同的时空组合进行比较,充分考查学生信息整理能力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重大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解析: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

解析: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一直以来都备受,因为它不仅是对考生地理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更是对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
本文将从试卷结构、考点分布、题型分析、难度分析、命题特点等方面,对2023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进行解析。
2023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结构与往年相比基本保持一致,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4分,共40分;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必考题3个大题,选考题3个题目中选2个作答,共50分。
整个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023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考点分布广泛,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来说,试卷考查了地球与地图、大气、海洋、陆地、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点。
从考点分布来看,试卷注重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3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作图题等。
其中,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填空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细节把握能力;简答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作图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体来说,2023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难度适中。
其中,选择题部分难度相对较低,但也有一些题目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才能正确作答;非选择题部分难度相对较高,需要学生深入分析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从整个试卷来看,难点主要集中在一些需要学生深入分析的问题和作图题上。
2023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命题特点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卷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但都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基础知识,这要求学生必须扎实掌握这些知识。
强调综合运用能力。
试卷中很多题目都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综合运用能力。
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
试卷中很多题目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才能正确作答,这要求学生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国后我国地理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

30
30个以上;其次是试卷页数、 试卷文字数量( 以电脑统计为准) 不断增加。 建国初期的地理试卷页数很少超过3页, 1950年仅1 页, 90年代以后每份试卷的页数都在10页以上。 试卷字数1950
年仅有175个字, 200()年广东试卷达到3856个字,从中可以看 出, 90年代以后, 试题的容量大大增加; 第三是图表数量的变 化。 80年代以前我国高考地理试卷的图表数量较少, 而且基本
袭 & F} U
试题 数量
2侧扣 19 5 9 19 0 8 19 90
19 5 0
( 广东试卷)
2 37 11 3 8 56 巧
2003
大题数量
2 5 1 175 0
3 14 2 95 3
6 36 6 18 82 4
3
36 14 35 32 18
2
种以书面形式, 具有统一性、 有组织的和带有竞争性的社会考
大小试题总数仅有5个试题 ;80年代 以后试题数量不断增加 , 尤其是90年代以后,各年地理高考试卷的大小试题数量都在
票 }} i t
填充题 判断题
1950
19 5 9
2 以刃
19 80 3
19 9 0
20 0 3
( 广东试卷)
30 15 15 10 30 20 40 50 27 23 80 150 80 150 70 70
1.试题容f 的变化趋势
2.试题题型结构的变化趋势 地理高考试题类型有填充题、 名词解释题、 判断是非题、 改 错题、 读图填图题 、 简答题、 论述题 、 选择题 、 读图分析题 、 综合 题等。 建国后, 我国地理高考试题的类型变化较大。 建国初期,
但 然以 题型 仍 传统 为主,知 题型 考 仍 是当 考 纯 识 的 查 然 时 试的
近几年高考新课标文综试卷地理部分命题趋势研究及展望

近几年高考新课标文综试卷地理部分命题趋势研究及展望一、近几年宁夏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卷的特点从近三年的宁夏高考地理试题不难看出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特点1、彰显课改精神,渗透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2007—2014年的高考题来看,试题依纲不守本,素材来源广,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贴近社会。
比如2007年的选择题3—4题,以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为切入点,考查城市服务规模、等级问题;2013年的选择题3—5题,以学生熟悉的地膜覆盖为切入点,考查地膜覆盖的优势及对环境的影响;2014年的选择题1—2题,以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化的相关问题;都是来自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素材,贴近时代和社会。
2、追求真实情境下的知识迁移与应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考命题强调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规律,通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来探究、评价和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因此考生具备迁移知识的能力,做到能够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原理和规律,并达到融汇贯通的层次。
这一点从每一年的综合题36、37题都可以看出。
3、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加强了过程与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有些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选择性。
近几年,随着高考命题思想由过去的以知识立意转为现在的以能力为立意,开放性试题在高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以往那样靠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课本知识已不能适应现代高考的要求。
所谓的开放式考试就是让学生答题时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答案,给学生一个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的发挥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如2009年的37题第2问,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还有2010年的37题第3问,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
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2012年37题第3问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
2024年地理教师工作总结参考范本(四篇)

2024年地理教师工作总结参考范本一、深入剖析近年来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与走向在“3+____”模式的高考中,命题的核心思想聚焦于能力测试,旨在检验学生对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两年的地理高考试题凸显了以下特点:1. 命题强调知识的贯通性和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这一特点紧密贴合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2. 命题坚持考查能力的原则,重点检验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评价事物的能力,旨在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助力高校选拔优秀人才,以及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3. 命题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为主,着重突出区域地理(初中地理)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并运用系统地理(高中地理)的理论去阐释其原因、特点。
图表的阅读与运作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同时适度的学科间渗透、交叉与综合,使得试题素材贴近实际,突出应用型、能力型的特点。
试题多角度考虑分析和解决问题,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以及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4. 试卷综合性强,尤其强化了对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和跨学科界限。
近年来高考文综卷政、史、地三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学科间的综合性得到增强。
5. 试题取材紧密联系当前世界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以及现实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6. 命题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所考内容在教材中占据核心地位,不鼓励学生过分依赖死记硬背。
7. 试题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8. 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素养和潜能,而非过分强调知识面的覆盖。
9. 试题逐渐加强对探究型、研究性学习的考查,自然地理比重和开放题有增多趋势。
二、周密制定备考复习策略1. 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思维体系。
地理学涉及广泛的事物和现象,知识点繁多。
学习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需要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高考是中学教育向大学输送人才的最关键途径,高考人才选拔的质量完全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人才质量。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是要全而推进素质教育,而向全体学生,全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科学修养、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宏伟工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全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注重综合化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综合化。
中学地理教育的改革必然推动我国高考地理考试的改革。
地理教育离不开地理教育测量。
地理教育测量是对测评对象的特征、属性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定量描述。
目前,高考是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一种重量测量手段。
高考,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竞争考试、选拔考试,或称之为成就考试、淘汰考试,而不是判定及格与否的水平考试。
在学校教育测量的各种措施中,尤其以高校招生考试最为重要,是全社会上上下下最为关注的问题。
高考对地理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它不仅影响到教师怎样教,而且影响到学生怎样去学。
因此高考对地理教育尤其是中学地理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的改革也应不断深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必然推动高考命题的改变。
近年来,高考在科目设臵、内容、形式、录取方式等方而都进行了改革。
高考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核心,考题从以前的更多地关注知识立意逐步过渡到更注重能力立意,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由比较多地关注考知识点转向更多地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我国高考变化历程我国的地理高考开始于建国初期,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地理高考随着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地理学科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对高考地理考试的改革影响更为重要。
随着中学地理课程设臵、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理念的变化,地理高考在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命题方式上都做出了不断的调整。
建国后,我国地理高考几经曲折,变化很大,大致经过如下几个时期:建国初期至1959年,随着新中国政权的不断巩固,国家开始了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基础教育得到不断发展,普通高等学校也实行了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
其中地理学科为必考科目之一。
1954年高考开始分文、理两人类,地理科被归入文科类,与政治常识、语文、历史、外语等共同作为政治、财经济、体育、艺术利等专业考生的考试科目,地理试卷满分为100分。
1955年又将考试科目分理农医、文史政治财经三大类,其中地理科与语文、历史、政治一同被作为文史政治财经类的考试科目。
1959年至1965年,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受当时“教育革命”的影响,地理教学内容和课程时数人量减少,地理科未被列为高考科目。
1966年至1976年,由于“文化人革命”的影响,地理高考随全国高考的取消而被取消。
1977年8月,邓小平同志提出恢复高考制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重新实施。
1978年开始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考试科目分为理工农医和文利两人类,地理科被纳入文利类考试科目中单独命题、满分为100分。
在此后的生几年中我国的地理高考命题逐渐向着标准化考试的目标迈进,地理高考的发展日渐完备,中学地理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1991年出版了地里科考试说明使考试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1990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变化,我国高考开始进行重人改革,逐步建立与推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实行“3 + 2"高考科目设臵改革,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高考在考试科目设臵、考试内容、考试形式、控制评分误差上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到1995年,全国各地高考科目全部实行了" 3+ 2”方案,即在高考科目中,文科取消了地理,理利取消了生物和政治。
高考取消地理科目的考试,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地理教育工作者、学者的广泛关注必然也对我国中学乃至人学的地理教育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1999年,中共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教育部于1999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广东省率先开始试行“3 + 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地理科作为“x",的一项被列入高考科目范围,标志地理科目又重新出现在高考科目的队列中。
随着“3 + x"高考改革方案在全国陆续推进和实施,至2002年全国绝人部分省区已经把地理学科列入高考考试科目范围,这无疑对中学地理教育起到目人的推动作用。
二、高考命题特点我国高考地理考试的改革,必然对高考地理命题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笔者对建国后我国历年的地理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即以1950、1959、1980、1990、2000年(大致每隔10年提取1份试卷,1960-1976年没有进行地理高考,因此,1960、1970年地理试卷缺失)和2003年高考地理试卷作为重点分析对象,从各年高考地理试卷的试题容量、试题题型结构、试题知识结构和试题智能结构四个方而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从中可以石一出,和以往的地理高考相比,日前我国高考地理的命题具有如下四个特点:(1)科学化高考地理命题的科学化体现在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更加具有科学性,符合科学规律,更加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
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高考试题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试卷不仅内含丰富、结构合理,而且具有更加合理的信度和效度,更适合于为各级各类高校选拔人才。
教育部考试中心还专门成立了全国高考地理科命题委员会,有一大批专门从事高考地理试题命题工作的研究人员,以保证高考地理命题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2)综合化综合化是近年来高考地理命题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不仅表现为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且还表现为地理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渗透与融合。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3 + x"高考改革方案在全国陆续实施和推进,许多省份实行了文综考试、理综考试,有的省份则进行人综合考试,高考试题考题内容不仅包括学科内的综合,而且还包括跨学科之间的综合,人综合试卷包括了数、理、化、政、史、地六利之间的综合。
地理高考命题进一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综合题型的分数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3)智能化注重能力考查是近几年来地理高考命题的最大特点,地理高考从单纯以地理知识立意,转变到以地理能力立意,突出了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核,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地理高考不仅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还加强了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和用图、读图、析图能力的考查。
(4)多元化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即" 3+ 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的实施与推进,我国地理高考打破了过去多年考试内容与方式大一统的格局,地理高考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的地理高考,各省份差别很人,可以称得上是百花齐放。
有此省份采取人综合的考试方式,有些省份则采取小综合考试的方式;有的省份执行的是新教材试卷,有的省份则仍按旧教材出题。
除了地理学科参加综合高考外,还有单科地理高考,不同省份还采取了不同类型的单利地理考试命题。
我国也有将地理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趋势。
从2001年恢复地理高考到现在的近8年的试题来看,地理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趋向很明显。
例如2001年命题的背景材料: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要求画出该区的地形剖面图。
2002年命题的背景材料:根据时差计算世界各金融市场投资者从事外汇交易地点的选择;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地下水的主要方式;说明敦煌许多文物经历千余年但仍保存比较完好的自然地理原因。
2003年命题的背景材料: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的变化对渡海作战的影响。
2004年命题的背景材料:泉城济南市许多干涸多年的泉群重新涌水的原因;2003年,中星20号成功定点于赤道上空,天津某课外活动小组观测该卫星的情况;如何协调澜沧江水利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2005年命题的背景材料: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经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航行的相关自然环境情况;说明南方某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2006年命题的背景材料:哈尔滨地区2004年出现日偏食时,美国阿拉斯加居民看到的日偏食的时间;说明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2007年命题的背景材料:我国某边防站利用简易阳光房种植蔬菜,影响其收获的自然因素;黄河近几生年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的原因;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某工业区污染企业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原因。
2008年命题的背景材料:某人承包耕地,导致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古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水草丰美,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
三、高考地理命题趋势(1)历年试卷分析纵观近几年地理高考试卷,2007-2009年试卷结构稳定,没有太大变化,大体可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其中选择题(1-11题)占44分,非选择题(3637题)占56分。
2010年增加了选做题,试卷结构和分值略有调整。
2010年新课标卷试卷结构与分值设臵:选择题:1-11题,每题4分,共44分。
综合题:36题(学科内综合)26分;37题(学科内综合)20分。
选做题:二选一,41题(旅游地理);42题(自然灾害与防治);43题(环境保护)每题10分,任选一题。
(2)考查知识点总结综合四年试卷可以看出,新课标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有:区域空间定位、等值线的判读、区域地理特征及其因素分析、天气与气候、区位因素分析、产业转移、国土整治、环境问题、地理计算、洋流等地理学科主生知识。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内容在不断加强。
试卷中设臵了选做题,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命题趋势展望分析历年高考试卷不难发现,高考地理命题在向新课标靠拢,“身边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试题将越来越多,开放性也更强,情境设臵将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提供相关信息,全面检测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课本相关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将很难派上用场。